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小编为您提供一篇关于七年制医学硕士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参考!

[摘要] 目的:分析某医科大学七年制硕士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360名学生进行测试,并将结果与全国常模、七年制医学生本科阶段、统招硕士scl-90因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9.17%的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2.本硕硕士阶段在人际敏感方面均高于统招硕士和本硕本科阶段。3.女性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4个因子上与男性比较差异显着(p<0.01)。结论:学校、社会、家庭应采取广泛措施,完善健全心理健康机制。

[关键词] 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scl-90;心理健康

国内外研究表明,约10%一20%的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我国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培养时间为两年,作为这一特殊群体在校期间要度过更长的人生转变和塑造期,在严格的学习压力及心理负担下,即将面对实习、科研及就业等诸多环节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未见更多报道。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368名某医科大学七年制(以下简称本硕)硕士阶段学生进行~l-90无记名测试,回收合格问卷360份,有效率97.83% ;同时调查该校450名本硕本科阶段学生,回收合格问卷441份,有效率98.00% 以及533名统招硕士(2、3年级学生),回收合格问卷520份,有效率97.56%均作为比较组,测试工作于XX年9-11月进行。

2.方法。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一般情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国外应用甚广,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随即被广泛应用,量表按5级记分进行测试调查,包括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160分或任一因子分≥2分即为阳性,提示有轻度及以上,得分越高提示问题越严重。问卷调查本硕硕士阶段学生中男性135人(37.5%),女性225人(62.5%),平均年龄为(23.16±4.28)岁。

2.本硕硕士阶段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某医科大学本硕硕士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1829岁青年组常模进行scl-90评分比较,表明本硕硕士阶段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性4个因子分上显着低于全国青年常模。以sci厂90中9个症状因子任一项≥3分则考虑有心理健康问题,调查360名学生中阳性检出率19.17%(69/360),结果显示主要心理问题排序依次为人际敏感、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性、恐怖、躯体化、偏执、精神病性,且较全国青年常模突出。

3.本硕硕士阶段与本科阶段及统招硕士scl-90因子分义;看见与本硕本科阶段比较,本硕硕士阶段在躯体化、强迫、偏执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4.本硕硕士阶段不同性别sc 90因子分比较。不同性别本硕硕士阶段scl90因子分比较显示女性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4个因子上与男性比较差异显着(p<0.o1),在抑郁、恐怖、偏执方面得分也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分析与讨论

1.学校应采取多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显示,scl-90总分和因子分医学研究生明显低于非医学研究生,这与前者在已经接受了5年医学本科教育,了解并掌握了相应的医学和心理健康知识,不断调节心理状态及自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有关。本调查以scl-90阳性均分或9个症状因子任一项≥3分考虑发生心理健康问题,针对19.17%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对本硕学生尤其硕士阶段医学生采取多种措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增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七年制导师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自我调控的技能。

2.社会应对这一群体给予重视。医学本硕生处于特定环境,经历了漫长的学习生涯,其强度和密度很大。大学阶段面临淘汰、竞争等压力加之课程繁重、学制较长、课时紧张,相比本科在硕士时期稍显适应,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因长期接触环境单一,进入见习、实习、就业等接触社会阶段,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不能对社会深刻了解、正确评价自我,使他们对自身职业理想、人生选择产生质疑,这样学生在人际敏感方面带来稍显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诸如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实施,虽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竞争机会却使这一群体缺乏足够临床实践与社会经验,无意中抬高就业门槛,这应是社会应该予以重视的关键。

3.家庭应鼓励形成正确人生观。本硕硕士阶段学生是人格形成并趋于稳定的时期,男、女学生在该时期的心理发育大致趋于一致。本调查显示女性在这一时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4个因子上显着高于男性,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有研究显示。医学生最感苦恼问题有:学习压力、经济拮据、恋爱苦恼、人际交往、分配担忧等。探究其原因,使得这一群体中女性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日渐增多,如情感脆弱与依赖,就业形势严峻,年龄困扰、教育成本、迫切希望经济独立。除自身与社会外,家庭更应鼓励其形成正确人生观,尽快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综上,本硕硕士阶段学生与本科相比已具备相当的医学知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但由于特定因素影响不能像统招硕士一样可以做到心理调适,甚至发生心理疾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人际敏感症状。因此,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共同努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