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题开题报告合集3篇

语文课题开题报告(精选3篇)

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篇1

课题立项编号:

课题名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学科分类:初中语文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所在单位:

一、问题的提出及重点难点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

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难点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级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级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

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级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研究重点和突破的难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重难点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中选择和运用好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缩小学生学业水平和成绩的差距。,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自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

(1)合作学习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2)《新课程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安排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间互帮互助,分工工作,交流、分享成果,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

(3)教育学理论依据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寻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具体目标:

1.调查分析目前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寻找对策,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科学、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结合本年级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

1.分析教师教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类型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并通过典型课例总结成功经验。

2.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才会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3.分析造成阅读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提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4.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目标是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按计划完成学习活动。正确使用工具书、参考书、校园网络,积累学习资料。

5.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生真正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与内涵。

四、研究对象及范围

x中学九年级八个班的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较强,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再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在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二)文献资料法

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三)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的调查测量,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

(四)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五)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使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能力。我们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六、研究过程及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本年级语文学科小组合作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课题组成员内部广泛收集、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在各班原有教学设施和学生情况基础上,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解,了解他们不同的个性,行为习惯,初步构成科学合理的分组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1.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本年级实行课题的班级与不实行课题的班级进行对比。

2.按照研究方案建立起较科学的阅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系。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小组合作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让实验老师上好实验课,并及时总结、反思。

4.进一步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全面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并写好学习笔记和反思。

5.在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开展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通过写调查报告,总结实验的成败与得失。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xx年12月)

1.做好试验前与试验后的效果对比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档案。

七、预期成果

1.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

2.课题研究论文及典型活动案例汇编。

3.课题研究报告。

4.反映研究成果的师生作品、奖状证书、照片等。

5.音像资料:活动过程实录等。

6.现场展示活动:学生才艺展示、综合活动观摩。

八、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本课题组研究人员为仓头中学九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具体分工为:

:负责课题过程中的课题管理,负责中期报告的撰写。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信息的分析与评价。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交流。

:资料收集整理优秀课例选。

:资料收集整理实验经验汇编。

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因此,如何激发孩子读书的热情,成了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话题。”

据调查,包括教科书在内,中国人平均每年读书只有5本,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老师所认识和接受。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肯定十分有限,也难怪乎语文教学一直被一些专家指责为“少、费、差、慢”。

2.学生课外阅读缺少指导。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只是布置,而缺乏具体的指导。“孩子们,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在课外多读书吧!”为师者仅仅停留于这样的说教式的宣传、鼓动,而没有系统、科学、理性的思考(每个年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究竟适合读哪些好书,教师缺乏引领;读书后的信息反馈是否及时,否则会导致很多学生的应付),又没有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那么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3.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阅读力就是学习力。但目前的现状是我们普遍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内涵不够清晰,突出表现在阅读教学中目标不明,阅读内容远离儿童生活,阅读方法不够系统,儿童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在教育部组织的质量检测中,儿童失分最多的就是阅读这一部分内容。总之,儿童阅读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个部门、某个家庭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四篇课文。其课程编排的特点是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每组课文之前,都设立了单元“导读”,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重点,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了解,这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很多老师仍然将教学思维禁锢于老一套,一篇课文一篇课文教,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学生乏味,效率低下。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希冀通过研究,探索单元教学新模式,真正让学生增加阅读量,并从阅读中学会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概念的界定

1.群文: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

2.群文阅读:指在一节课里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阅读。

3.群文阅读教学:即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4.单元整组教学:即以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载体,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

5.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主题单元课文为载体,结合单元主题,拟定学习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一节课内针对一篇精讲课文自主探究出该单元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本单元其他三四篇课文和相关课外读物。

三、研究的综述

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量,美国纽约州就规定,小学生每年必须读25本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多读书、多积累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课程目标”中规定,第一、二、三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仍然比较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教学。以小学语文12册教材、每册教材平均30篇课文、每篇课文平均500字计算,阅读总量只有15万字左右,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准备。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产生许多新知识。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必须学会快速阅读。法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将快速阅读列为独立学科,并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第三学段学生默读一般课外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技能是需要训练的。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篇500字左右的精读课文要教两课时,略读课文要教一课时,教师可以慢慢教,学生可以慢慢读,这种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文章,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师只好不停地问、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答、被动地听,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忙着进行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整本书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种阅读方式,三者不可替代。《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课文,用大量时间的咬文嚼字、感情朗读,关注精读、朗读方法的指导。我们有时需要细嚼品味式的慢阅读,有时也需要整体把握式的快阅读。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不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关注略读、默读方法的指导,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四、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2.构建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二)研究内容

1.构建以单元整组教学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课堂,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教育实践活动,为孩子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足够的阅读时间,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兴趣,端正其阅读态度,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

3.将优质多元的阅读教育资源引入课堂,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积累群文素材,研发“群文阅读”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等资料库。

(三)拟创新点

1.将“群文阅读”与“单元整组教学”相结合,研究视角有新意。

2.将已开发的校本课程融入阅读范围内,注重各研究成果间的融会贯通。

五、对象及范围

本校3至5年级

六、思路及方法

1.多阅读,多比较性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围绕议题,让学生一篇接着一篇地阅读单元组课文,让他们在始终保留着新鲜感的比较性阅读中不断涌现质疑和发现。

2.多质疑,多分享,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围绕议题,在课堂里真的让学生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解决问题,最终有所发现。

3.多学习、多实践浏览、略读、跳读等阅读方式

围绕议题,采取默读和速读(扫读、跳读和技巧阅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它各类阅读,让学生学习和实践。

4.多尝试、多总结真实、实用的阅读策略

围绕议题,变单篇的课文教学、重视分数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模式为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学习模式,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七、计划及步骤

本课题拟定研究周期为1年(20xx.3~20xx.2),具体如下:

1.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3月底):申报课题

2.课题实施阶段(20xx.4~20xx.1):提炼并打造比较成熟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3.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2月底):总结经验,推广成果,深化研究

八、预期的成果

1.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报告

2.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及案例

九、成员及分工

1.组长:袁位校长课题指导与管理

2.主研:唐冬生科研室主任全面负责课题研究与管理

罗国云教导主任课题指导与管理

邓本莲语文教研组长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陈华语文教研组长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黄利霞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唐兢晶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3.参研:何敏、廖珍琴、陶廷梅、黄公兵、黄生菊、龙训平

十、经费的预算

预计资料查阅与打印、培训与学习等共计1万元

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篇3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强调了语文的生活化和积累的重要性,而课外的“大语文”则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把生活当做语文,处处有语文,有章可循,有法可学,有知可用。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区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已全面展开,并且在逐步深入,区教研室中学语文组特别注重全区语文教师的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各种各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全区语文教师在百忙中严格要求自己,挤时间,找时间,苦练基本功。教研室首先从“课堂教学”做为突破口,通过“公开课”、“特色课” 、“研讨课” 、“说课” 、“优质课”等形式,不断锻炼语文老师的课堂能力,使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受益匪浅。但是关于语文课堂艺术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都还比较零散,没有系统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死搬硬套,邯郸学步而不得其要领。如何把语文课堂艺术系统化,具体化,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灵活机智的艺术的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遨游成为了我们迫切要研究的课题,这就迫切地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基于此咱现状,我区开展了“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的课题研究。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艺术,否则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是对课堂艺术重要性的强调。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走进语文,融入语文,那么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理念。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在高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是不知所措。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个性的个体,面对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问题的课堂,为了掌握和调控课堂,语文教师往往小心翼翼的去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不敢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怕出现自己无法调控甚至无法收拾的局面。于是便想方设法在“新理念”下依然独霸课堂,牢牢地控制课堂,让学生在自己预设的套子中钻来钻去,而少了一份课堂思想碰撞的精彩。课堂艺术的研究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感受,主动去体验,而教师则要艺术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全面而有深度的形成智力挑战,挑战学生的思维假定,进行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课堂艺术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新课标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研究。通过课题形式进行探究,一定会使理论体系更具体,更明确、更易于运用和操作。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学生有时并不是不喜欢语文,更是不喜欢语文课,语文课被我们的语文教师给上的索然无味了。课堂艺术则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艺术性的让学生在课堂兴致勃勃的去思考,去阅读,去创造。课堂的艺术从各个环节艺术性地激发学生兴趣,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入手,巧妙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激活动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治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三)、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质量,传统教学的模式是固定化的,单一而单调的。课堂教学艺术则要打造精品课堂,要求教者潜心研究教材,先学后教,先体验再传授,这样便于教者能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和接受的程度,并且推敲各个教学环节进而选择和优化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精彩异呈。

(四)、有利于教师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的永远追求,因为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便也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博学多知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机智去调控课堂,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课堂教学的艺术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理论研究广泛探讨的课题,对它的本质认识有众多见解: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是娴熟的教学技术,有的人认为教学 艺术的本质在于规律性与个性的统一,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首先是爱的艺术、鼓励的艺术、影响人的艺术,有 的人认为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等特点,有的人认为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是“活、情、疑、趣 、变”。(钱威《关于“教学艺术”的争鸣》)但无论怎样众说纷纭,课堂教学艺术归结为一点就是“乐教乐学”。它的艺术性就是因文、因人、因时而异 ,不拘一格,善于应变。

著名教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学中用对话、体温、暗示、诘难、归纳等方法,激发学生思维,以使之主动寻求答案,即称之为“产婆术”,乃是一种高超的艺术。他的方法主要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讽刺。他经常与各种人谈话,讨论人们所感兴趣的问题。他在与别人谈话中,装着自己什么也不懂,向别人请教,让人家发表意见。他这样做是为了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怀疑自己原有的知识,迫使自己积极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第二步是产婆术。这一步的作用是,在对方发现自己认识的混乱并否认原有的基础上,引导他走上正确的道路,从而逐步得到真理性的认识,形成概念。

现在我国在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上已有一定成果。20xx年,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深圳辅导学院教科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刘显国主编了《课堂教学艺术丛书》,他从教师的备课艺术、开讲艺术、板书艺术、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组织教学艺术、来年系设计艺术、课堂结尾艺术、大呢感作了专题讨论,集中研究课堂教学艺术,这种艺术又集中体现在教学的内容美、教学的结构美、教学情感美、板书艺术美、课堂气愤美、教学语言美、教学节奏美等艺术美的形式。他所总结的课堂艺术形式比较全面,艺术美要真正体现语文的课堂上,不仅仅是想象或单单理论的阐述,更重要的还是具体的实践证明。

新课改向我们展示的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校本培训,使老师们尽快地转变观念,全身心投入课改,真正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渠道,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论据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严密、方法得当、有章可循;其艺术性体现在它必须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和技巧性等四个显著特征。追求教学艺术,旨在优化课堂教学,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1. 创造性。语文教学艺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创造,主要体现在:

(1)超前思维。备课时,教师必须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着手,对课的导入、过程、结尾等进行有目的地分析、判断和推测,从而得到预见性的认识。此外,在制定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乃至整个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计划时,对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超前思维,以便在行动之前及早看到潜在的有利因素、困难因素和各种机会,更加清醒地采取对策。

(2)应变机制。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几十颗思维着的头脑,尽管教师在课前作了慎密的构想,但“偶发事件”时时会找上门来。因此,教师必须随机决策,巧于应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3)创新方法。初中语文课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在不断变化。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就有不少新课文,即使是教过几十遍的同一篇课文,也永远是新课。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方法,创造新方法。

(4)讲究效率。要减少无效劳动,尽可能把完成同一教学任务的单位时间降到最低限度。学生看书可解决的,就不必动笔;练两次可掌握的,就不必重复第三遍。教师讲述语要精当,要知道,讲课中输出的无效信息、次要信息、多余信息越多,浪费的课堂教学时间就越多,教学效率就越低。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单位时间内教学的信息量过多或过少,都是低效率的教学。

2.表演性。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

(1)仪表风度。教师在课堂上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表情态度等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因而教师应朴实、整洁、稳重、端庄、潇洒、活泼、热情、善良、和蔼、谦逊、文雅并富有个性,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印象。

(2)表演技巧。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诵,对课文中人物语言神态维妙维肖的模仿,对课文展示的典型环境栩栩如生的描述,对课文的立意深入浅出、丝丝入扣的剖析,会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而震荡学生的心灵。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政治家的素养,科学家的头脑,哲学家的严谨,演说家的口才,歌唱家的嗓音,诗人般的激情,童话大师的幻想,相声演员的幽默,舞蹈演员的身姿……

(3)感召效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种种表演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情感和理智,对其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发展。

3.审美性。课堂教学中充满着美,教师和学生既是美的感受者、欣赏者,又是美的创造者。审美性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体现在:

(1)情感转移。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就是能做到作者、教者和学生三位一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导之以情,情理一体。

(2)多样统一。应做到知识、智力、能力训练的统一,听、说、读、写训练的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统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统一等。

4.技巧性。即力求把语言教活,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会用。它包括启发的技巧、批评的技巧和训练的技巧。这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磨砺而成的。教学技巧越丰富,越熟练,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越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探究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艺术。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内容:

A、沟通学生心理的艺术,课堂艺术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艺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仰视教师,敬畏老师,无形之中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一道隔膜。学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创设和谐课堂,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便显得无为重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平等民主参与的一员,放松而轻松地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B、课堂导入的艺术。开头要恰到好处,切忘千篇一律,好的开头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是成功的一半。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奥地利乐团指挥韦勒说,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攫人心魄、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C、提问的艺术

所谓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说,也是提问的艺术,提高方式的巧妙与笨拙,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成败。唤醒学生读书,思考的欲望,许多时候必须借助课堂上的巧妙提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说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难易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当然提问不能满堂问,不能用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恰时提问,提出符合中学发展水平的问题,我们提倡“深题浅问”。

D、课堂对话的艺术

阅读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隐性的,是不需语言,靠心灵的理解和体验去交谈的。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平等的一员去参与,民主地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以致产生思想的碰撞而激溅智慧的火花。在平等交谈中,让学生摆脱被“牵“的处境,拓宽思维空间,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鼓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点拔,善于调控,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导课的艺术,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学生的主体作就越能充分发挥,课堂对话就越民主、平等、和谐。

E、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语言来感染学生。语文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其次课堂语言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再次课堂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不能嗦嗦,开宗明义,一针见血,恰到好处。

F、课堂结构的艺术

课堂结构艺术主要表现在课堂结构的序列性和波动性组合设计上面。课堂结构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信息交流的组合形式及序列。课堂教学的序列性要求师生信息交流程序清晰,步步紧扣。如果课堂上只有序列性,它给予主体的刺激和振奋就会减少,学习主体精神上的满足程度就会降低,课堂就会出现沉闷。这就需要一种波动性来调节。教师通过波动性,把课堂教学从直线引入曲线,从平衡引入不平衡,从沉闷走向振奋,然后又走向序列。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出发,寻找突破口,设计波动点,把信息交流活动从一个高潮引向另一个高潮。

G、教学方法的艺术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组合,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方法艺术要因文而设计,因人而设计。但不管怎样,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融合下面几种教学方法:(1)传授知识和训练思维相结合。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讲课文时,一要善于设疑、启疑、激疑,善于启发学生质疑、析疑、辨疑。学生要在一系列的释疑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二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尽量多地提供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训练语文能力。三要精心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在解题中训练思维,培养思维的习惯。(2)传统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学习语文的特点重在感悟、领会,因此传统的诵读、背诵、评析指点等方法不能少。但现代教学呼唤教学手段的改革,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把传统教法与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语音室、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手段结合起来。(3)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那么这种学法指导本身又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很广,包括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学习阶段。但学习方法指导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要把学法指导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H、课堂激励的艺术

课堂激励能够树立学生自信,激发学生的自信,但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能够唤醒学生激励学生。激励的艺术就是给学生自信的艺术,也是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而和谐的课堂的艺术。

I、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板书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板书作为一门艺术,它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运用板书有助于提纲挈领,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的表达能力。板书艺术的正确运用,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过程,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是教师教案由制定到实施的有效体现。好的板书,能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给人以艺术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幅精美的文章结构图,它是文章结构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板书,可以指导学生从“视读”学写作,理解、掌握课文的行文线索、层次结构、表现方法,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和形成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审题立意、编拟提纲,增强写作能力,真正实现“以读导写,以读促写”。精美的板书设计,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许多学者认为,一名教师的“硬功”之一,就是先要会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所谓“漂亮”,就是字要写端正大记,匀称清秀,同时,板书设计要规范合理。只有教师养成了这样良好的习惯,给学生以“规矩”,才能使学生“成方圆”。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良师出高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就有这样的感受,听一位优秀教师的课,欣赏优秀教师优美的粉笔字,简直就是一种多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2、课题研究的方法

A、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B、研究观察名师的经典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C、实验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用自己的实践去践行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让专家进行评课、议课。

D、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提供素材。

E、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

预计突破的难点:

1.教师的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2.导入提问的变化性;

3.师生对话交流的和谐性;

4.激励与点拨的统一性;

5.课时结构与板书的巧妙性;

6.个性风格形成的多样性。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及成果形成。

准备阶段:20xx年9月:确定备课方案;成立课题实验组织机构,确定优秀语文教师来担任实验教师;确定研究计划和最终目标。

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开始实施课题:

1、20xx年9月课题开题:A)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B)撰写开题报告。

2、制定并落实教学方案:课题组的老师每人设计两个课案,资源共享。

3、20xx年10月—12月:A)开始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学活动B)整理“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优秀课例、论文。C)邀请专家指导课题。D)举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展示课(全区)。

4、20xx年1月—2月:课题阶段总结:A)每人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学方案评分析。B)整理资料。C)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第二阶段20xx年3月—6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

1、20xx年3月—5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方法同上)。

2、举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展示课。(全区)。

3、20xx年5月:课题总结:整理材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论文、报告、课堂教学案例集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