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34篇)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精选34篇)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1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教育论文

假期读了王晓春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之前并没有怀有热情,抱着翻一翻的态度。但是一开始读,一下子被吸引,有时候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我读的时候,每页都是细细的读,在我看来,这本书对我们来说,很有实质意义,很实用很实用。

我了解到,王晓春原是北京市一名语文教师,退休之后投身教科研工作,近一年来由于其分析入理、科学严谨的案例点评,在网上教育论坛迅速成为教师们的“引路长者”,广受一线教师的赞誉与尊重。其中,王晓春在教育在线班主任论坛开设的案例点评专栏受到了众多网友的极大关注,成为班主任论坛的一大亮点。这本书中的许多案例也就是来自于这个专栏。

王晓春老师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倡的是教师的科学精神与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则案例中,一个学生不讲卫生,教师对他进行个别教育,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告诉他:你太脏了(直率地或者委婉地)。或者要求他:你必须把自己整干净(严厉地或者温和地)。”“第一句话是向孩子耳朵里输入教师评价。第二句话是向孩子的耳朵里输入教师指令。”这两种方式,王晓春统统称之为“干涉式教育”,并且评价说,“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师一张口,教育架势就摆出来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属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靠条件反射就可以实施了。像上面两句话,普通的家庭主妇也能说得很流利。”那么怎么办呢?王晓春老师结合案例说,“帮助式教育”才是科学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巧办法

在另一则案例的点评中,王晓春提出来处理学生问题有两种思路。一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二是“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教师目的”。对于老师喜欢求助的现象,王晓春分析说,“求助有两种类型。一种求助是‘完成任务’型的,其着眼点是‘学来一点招数,解决眼前问题’。这无可厚非,但我以为是浅层次的。另一种求助是‘提高素质’型的,其着眼点不是完成眼前的任务,而是‘反思我的工作,学到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我们把习惯‘审视自己思维方式’的教师称之为‘反思型教师’。反思型教师才是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员。”

有的教师盲目相信师爱的力量,以为教师只要爱学生,一切就OK了。针对这种倾向,王老师尖锐指出:“很多教师都是这样,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教师一厢情愿地以为,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感恩心态越来越淡薄。你想,你关爱再多,能超过家长吗?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大的力度,都没能使孩子听话。您的爱怎么就那么灵呢?”“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而且我再说一句可能得罪人的话: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于教师是必须的,非常重要)。……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王老师指出大量的案例中存在的教师非专业化的反应,比如碰到钉子就急躁,遇到失败就沮丧,稍不称心就埋怨,怨气冲天,顾影自怜,工作情绪化。其实仔细想一想,这难道不是大部分一线老师的写照?在王老师看来,一个专业化的班主任遇到难题,首要的任务是了解情况,进行分析,锁定问题性质,然后才可以根据性质进行干预。万不可上来就管,那样容易下错药。王老师分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一种是“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教师目的”,然后提出:“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先要尽可能周全地了解情况,占有材料(否则根本无法研究,因为研究就是思考,而思考是需要有材料的,人的脑子不能空转),然后根据这些材料提出种种归因假设(假说),即初步诊断。有了诊断,就可以开药方试试了,于是采取措施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干预。再根据反馈回来的干预结果,调整假说,调整诊断,调整药方……如此巡回往复,认识不断深入,问题也就逐渐得到解决。”

更重要的是,王老师反复强调教师要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只有反省型的教师,才是真正的专业化的教师。在这些案例中,王老师以自己的专业眼光分析了许多我们习焉不察的现象背后的思维方式。有网友问王老师:“如何对付上课说闲皮话的学生?”王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对问题本身进行了思考分析:

如果你老老实实地沿着这个提问的思路想下去,你可能上当。

因为问题的提法本身是一个圈套。当然,未必是提问者有意设置一个圈套,他已经习惯这样提问了,或者干脆说,他已经习惯在圈套中生存了。

请仔细玩味这个问题的每一个字:如何对付上课说闲皮话的学生?

您会发现问题本身就已经暗含着结论了。作者在提问的时候,已经把这些结论偷偷地强加于你了。你一不小心,就会走进他的封闭思路。

这个问题暗含的结论有:

1.学生说的话是“闲皮话”。这就肯定了学生的错误,否定了教师可能有错误和责任。教师被悄悄择开来。

2.“如何对付”,限定了你的思路。也就是说,你不要问学生为什么会说“闲皮话”,只要说怎么办。不必研究,管就是了。

恕我直言,这是一种典型的封闭型的、教师自我中心的、非反思型的、非研究型的提问方式。

与此相对的,开放型的、非主观的、反思型的、研究型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学生上课为什么会说闲皮话?

这样一问,你起码要考虑师生两个方面的原因,无法把责任都归于学生,这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好处可就大了。

读到如此睿智的分析,不亦乐乎!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2

听说此书写得不错,值得去看一看。我当时听了不以为然,因为印象中诸如教科书之类大多枯燥乏味,难有激发人的读书欲,何况此书貌不惊人。学习归来,顺手把书往书架上一放,时间长了,也就渐渐淡忘了

直到在备课查找资料时发现了这本《美术学科教育学》。所谓用到书时方恨少,因为需要,所以看得格外认真细致。先是整体刘览一遍,感觉挺好,再逐章逐节地看。慢慢地,我被吸引了。他以严谨的逻辑层次、准确的概念界定、融合时代性的教育观、艺术观,系统而又全面地阐述了美术学科教育学。无论是学科教育的本质、特点、功能、目的,还是学科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等,作者都一一展开探讨,逐层分析,层层深入。同时运用大量的实例图片,相关数据加以说明,做到图文并茂。使读者观之有肉,食之有味。

如果问:书中哪些地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我觉得对美术教育功能目的的阐述和美术教学方法的分析,感触是最深的。因为前者使我全面认识和了解了美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后者使我明了灵活多变、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拿美术教育的功能目的来说,很多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表层阶段。认为教学中只要落实美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技巧的传授便可,对其潜在的附加值往往忽视或者不善挖掘。常先生在书中特别强调指出:美术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它可以拓展学生的学识视野,丰富其知识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人格优秀特征的个性发展。此外,美术教学应确立体现素质教育,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任何单项价值取向的教育目标,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不能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可见,美术教育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作为美术教师对自己执教的学科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是多么重要!

教有法又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向活动的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比较注重教法的选择与设计,对学生的学法往往考虑得不多。通过阅读教学方法这一章节,加深了我对学生学法的认识。比如演示法,对学生的学法要求如下:

1、按讲授思路注意观看演示;2、模仿、记忆地看;

3、理解、审美地看; 4、观摩汲取地看。

简要的几句话,道出了看的契机,解决了授课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看、怎么样看的难题。可见,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是互为一体的。教师的教法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与学生的学法契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才能学有所得。

美术学科教育的关键是美术老师。在本书的最后,作者从业务文化素质、教师能力、心理品质三方面提出要求。呼唤所有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博采众长,一专多能。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我,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教育者。

可以这样说,《美术学科教育学》犹如一面镜子,让我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它也帮助启发了我,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最后,我建议未看此书的老师们,不妨抽点空,看看此书,因为它确实给你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3

注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情感态度的培养,学习了著名数学教育专家李光树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章《小学数学的教学思想》,我颇有感悟,现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培养,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应该说,情感态度的培养比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态度,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从这几句浅显的话语中悟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爆炸的年代,社会对孩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出成绩优异的孩子,而且要培养出具有自信心的良好心态的孩子。

因为实践证明,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第一保障,现代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许多严峻的课题。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堂上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培养,主要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习数学的兴趣。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三个方面应该是互相联系、辨证统一的。有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自信心就慢慢培养了起来,有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情感态度。 首先,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以传统填鸭式的方式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交流、讨论等活动,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总结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这样慢慢的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其次,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信心,任何孩子在成长中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数学学习中也难免如此。

这时,老师不要一味地批评,因为过度地批评会让孩子失去信心,会让孩子缺乏思考的勇气,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只学会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更谈不上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以鼓励为主,多给孩子一些信心,相信你的学生是最棒的。 最后,我认为除了在思想、情感上多以积极的心态培养孩子外,还应该给孩子们创设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在一个喜欢数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熏染,培养孩子的兴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步阶梯,作为一个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为这一步阶梯奠基,要让学校成为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摇篮,不要让孩子的自信心被扼杀在了摇篮里。我要努力让自己的每节课既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4

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要求平均发展。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要求,这是当前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实际上,学生是存在差异的,目前在对待学生差异上,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不敢承认学生的差异,怕承认了差异会使教师放弃一部分学生的教育;一种是夸大学生的差异,把学习好的看作是天资聪明,将来有所造就,把学习不好的看做是天生笨蛋,是朽木不可雕也。显然,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差异呢?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已经给我们做了榜样。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贤者七十二人。为了因材施教,孔子平时对其弟子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退而省其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认为其弟子柴也遇,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其意思说高柴不诚实,曾参天性钝拙,颛孙师偏激,伸由则粗鲁。这就是孔子对他的弟子个性差异的分析,然后再根据其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学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水平的差异、环境影响的差异、个性特点的差异、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异等等。面对以上的种种差异,特级教师马芯兰对教学提出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评价思路(保底是指保证学生人人达到一个基本要求:不封顶是指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林崇德教授提出鼓励冒尖允许落后。

以上这些都是因材施教的典范。教师应视学生的差异为正常,不能强求学生在学习上获得同样的成功,企图让所有的'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是不现实的。

其次要树立主体教育的思想。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师教的怎样,还要看学生学的怎样,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怎样教。叶圣陶曾说过,他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是最高艺术欣赏,而认为,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看教师表演的怎么样,这是当前评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评课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弊端有三: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助长教师上假课花架子课,搞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二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三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好的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他们充分进行学习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切实地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他们学习的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教师的指导作用的体现应该是间接的、潜在的,而不是直接的、明显的。

另外,要树立情感教育的思想。传统的教学重视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的情感的培养。致使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只看重认知过程,放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感觉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地都不成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最近读了一本书《教育的奇迹》,里面讲述了十八个令人难忘的故事,我被其中的一个故事震撼了。

他是霍金,一位伟大的物理天才,被人们称为“宇宙之王”.他所撰写的《时间简史》在全球也拥有着无数的读者,霍金本人也跻身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之列,但是命运对他十分残酷,21岁的他在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时,不幸患上了肌肉萎缩症,不久完全瘫痪.1985年,霍金又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在疾病的折磨下,他的身体严重变形,头只能向右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只脚只能向内扭曲着.嘴已经变成s型,要是略带微笑,马上就会出现“龇牙咧嘴”的样子.看书、写字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医生断言他只能活2年,但是他却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坚强的活了下来,而且是40年,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由此可见,霍金这40年将是何等的艰辛。

从古至今,多少人在逆境中成长,在艰苦中奋斗,他们都是经过多少的坎坷和磨难,才达到光辉的顶点.霍金是逆境成才的典范,因为他是凭着坚强不屈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才成功的。

霍金这位生活强者、科学巨匠,永远是我敬佩的人,我佩服他,他能用一个常人不能想象的毅力和感恩的心战胜病魔,并且不断求索,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我要向霍金学习,他教会了我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着一颗乐观、感恩的心.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能放弃,要坚持到底,要勇于克服困难和挫折,这样才会到达胜利的终点!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5

在学校暑期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有幸拜读了《幸福与教育》这本书,之所以选择读这本书,那源于我们南苑学校学的办学理念:营造绿色教育生态,传递教育幸福。

看着这本书,脑海中回忆起校本培训,回忆起了六十年校庆画册扉页那充满使命感的七个字:做幸福的传递者!我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我的学生幸福了吗?如何使学生获得幸福?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书中是如何讲解的呢?

带着问题,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这本书。本书作者内尔·诺丁斯博士,她是美国斯坦福大学退休的荣誉教授,美国教育哲学协会和约翰·杜威研究协会前任主席。

书的主题是如何让孩子们在快乐与幸福中学习?如何通过学习,获得幸福?提出问题后,作者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编【幸福作为生活和教育的目的】;第二编【私人生活领域中的教育】;第三编【公共生活领域中的教育】。

看到这些标题,感觉似乎都是概念以及定义比较多,甚至是无止境的论述。但当读到作者提出的问题后,便有一种如遇知音的感觉,这本看似枯燥的书,却让我兴趣盎然的读了下去。作者用她那温柔与敏锐融为一体的独到眼光,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了那些并非显而易见的至理,令我感触颇深!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6

《廉洁教育读本》像一把金钥匙,开启廉洁宝库的大门。又像一位高尚的智者,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严守纪律的孔繁森,弃官寻母的朱寿昌,杀猪立信的曾子,淡泊名利的郑浩明……

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打动人心,其中《曾子杀猪立信》这个故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写曾子的妻子有一天要出门,他的儿子哭着吵着要跟随,而她的妻子则对孩子说:“你别去,回来妈妈杀猪给你吃。”不料妻子回来时,看到曾子准备杀猪,她制止道自己只是哄骗孩子的,不必当真。曾子却说:“如果不杀猪就是哄骗孩子,教孩子撒谎。”最后,曾子坚持把猪杀了。看到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以前撒谎的我。

记得二年级暑假,我迷恋上了拼装玩具,吵着妈妈给我买拼装。后来妈妈给我钱,让爷爷带我去买。来到玩具店,只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的拼装陈列在我眼前。我欣喜若狂,左手一套,右手一套,爱不释手。这时,店主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笑呵呵地说:“喜欢就多买一套,有折扣哦。”我灵机一动,使出了我的绝招——赖着不走。爷爷看我实在喜欢,只好多买一套给我。带着心爱的拼装,我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回到家,妈妈质问我:“怎么买两套呢,不是答应只买一套吗?”我只好一边假装摆弄拼装,一边胆怯地说:“店里做活动,买一送一。”我欺骗了妈妈,心里忐忑不安,拼装带给我的快乐瞬间烟消云散。事后,我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妈妈则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金钱可以买到拼装,却买不到一个人诚实的品质。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啊!”

细细品读了《廉洁教育读本》,让我更清楚地明白诚信的重要性。我坚信: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7

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参加远程研修,我有如下感想:

一. 课堂尽量英语化。

尽量避免用母语进行教学,是进行外语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使小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之一。尽管他们刚涉及英语,掌握的单词和句型甚少,但我们应该从第一节课起,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由于这时所学一般都是词义具体的单词和简单句子,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直观手段来教,帮助学生尽快对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语的思维能力。

二. 教学做到情景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 40 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

首先,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如:”Who’s on duty today?”“Good morning/afternoon.”“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 And you?”。建立如 Daily talk 或 2 至 4 人一组的“Pair work/Group work.”的 Make dialogues 等制度,来加强英语课的语言氛围。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简笔画、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创设情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模拟,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教学内容。再次,通过游戏活动来表现情景。因为游戏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课堂教学游戏,游戏会令他们动起来给学习带来快乐,是机械的句型操练起来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味。游戏活动能使抽象语言内容变成一种具体、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某些技巧来组织英语课堂教学。

在英语单词或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人物名字作主语进行造句或创设情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单词或课文的理解。如姓名举例法:如在上课时发现有的同学走神、做小动作、低头或看其它书籍等,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运用这位学生的名字作为主语造句或创设情境。这样既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增加英语教学的真实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

四.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由于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可将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一般来说,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个部分:①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②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和句型等;③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笔头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复习方式;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猜谜、接龙式提问、简笔画等介绍新的语言项目;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和”复习要点”,练习册中的练习,口、笔头练习等加强学习运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教师要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变苦学为乐学真正做到”乐而好学”。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8

我觉得安利科是个孝顺的孩子,也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泼、好动,我发现,在他生活的周遭有许多关怀他的好朋友,时常鼓励他,安慰他,所以他才可以顺利成长,也可以从中获取经验。

我看这本书,我体会到同学之间的关爱和照顾,我也从中知道老师对同学的关爱和教导。这让我想起以前教导我的四年级老师,她长的非常漂亮,是一位新来的老师,他对我们很好,就像安利科的班导师一样的慈祥!老师非常温柔,但生气时就非常……在她教导我们的期间,我发现老师很少打人,她顶多只有念个几句而已,有时还因为被我们气到不知要如何教导我们。我记得有一次老师气到不知要如何开导我们,在课堂上发了十分钟的呆,她原本想大声的斥责我们,但她没有,只是一直跟我们讲道理,讲著讲著深情的泪水从眼框中留了出来,而我当时只想安慰老师,心里也知道错了!从那一次经验中,我知道老师有多么用心的在教导我们,关心我们,就像安利科看到躺在病床上的老师一样,有多么感人多么温馨!

《爱的教育》这本书,我觉得很好看,每一篇都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里面有欢乐、有悲伤、眞的很有教育价值!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九十四页《伍蓝地的妈妈》这篇,伍蓝地的妈妈真的好伟大,竟然为了伍蓝地苦苦的向校长哀求,希望校长让伍蓝地从返校园,但伍蓝地实在太不应该了!竟然看见母亲苦苦的`哀求也不为所动,看到这一篇,让我觉得真的好感动!父母对孩子的用心,我想是世界上最为宝贵的吧!

这本书内容丰富,里面有许多很好的例子,让人觉得这本书具有非常高的教育意义,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同学之间无法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9

这个寒假有些漫长,但是,也有一些幸运的事情,遇见《做有温度的教育》这一本书就是其中之一。

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能预想到作者一定是一个很有思想的教育学者。事实也是如此。百度百科里有他的人物介绍,他更是20__年度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和行动力教育局长,20__年度“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未来教育家》等报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

方华局长不仅是个有教育情怀的教育局局长,更是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实践家。他认为“办好教育需要静下来”、“求高、会干扰成长规律”“求快,会打乱成长节奏”、“求全、会破坏成长环境”。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只有孩子们自己认可、快乐参与的教育,才是他们喜爱的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

育人先育己,道理大家都懂,可知易行难。因为这是从认知改变到思维改变再到行为改变的漫长过程。做有温度的教育,就要理解教育的内涵:关注学习,关注个体通过学习的成长,才是教育的核心。童年最大的任务是向内的探索,当教育“慢下来”,更多关注孩子本身,并给予多元评价,孩子才能温暖绽放。

认知学者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他们不太能够理解抽象的符号,还要借助具体的事物来学习,所以当老师遇到低年龄段孩子学习的时候,应该配合儿童的思维方式来进行。

游戏可以帮助儿童的身心发展,孩子们天生喜欢游戏。他们借由种种的游戏去探索世界,去了解事物,建立概念和各样的知识,学习使用语言,与人沟通,表达需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都是为了提升生活适应能力来做准备。所以,如果老师能够结合游戏和教学,让孩子能在游戏中学习,他们就能在愉快的情绪下自然地学习。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游戏化。

当我们明白教学游戏化的目的之后,而能够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学习复习,不仅能够活络气氛,在愉快的情绪当中,能够自然有效地学习,而且,能够在娱乐当中潜移默化地吸收和内化知识。

举个例子,在教学一年级的孩子10以内的分与合的时候,等教学结束后,我会给孩子们介绍“抢10”游戏:把1-9的数字做成卡牌,小组4-6人进行,每人手中一张牌,同时翻开,然后看是否有两张卡牌的数字加起来正好是“10”的,如果有,马上按铃抢答,例如“3和7”“6和4”,最快说出答案的小朋友就能赢走那两张卡牌,如果没有可以组成10的卡牌,继续每人翻一张牌,赢牌数最多的就是最后的赢家。小朋友特别喜欢这个游戏,回家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既促进了亲子交流,同时10的分与合更是牢记在心。

儿童注意力维持的时间比较短,也很容易受到新的刺激影响而转移。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入让孩子们能够专注的元素。而对孩子们而言,他们对有兴趣的事物,会有较佳的注意力。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要是让孩子们愉快,并且与他们的生活相关。在教学活动设计游戏配合复习,就可以让学习变成一件愉快的事。而这样的学习就比较有成效。并且当孩子们觉得学习有成效的时候,就会更多地增加他们学习的动机,建立多元化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育,相信是可以彼此温暖的吧。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10

这是一本关于教育理想的真情守望的著作。捧起刘铁芳教授的教育随笔《守望教育》,心中不由得涌起一种恍然的感动,在一个喧嚣的时代里,还有人以一份难得的执著守望着心中的教育理想。书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的世界确实需要雷厉风行的教育改革家,需要意气风发的行动开拓者,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着现实教育的走向。但这个世界同样需要默默的思想者,他们把目光停驻在喧嚣的背后,寻思现实和历史中那被热闹、浮华所遮蔽、遗忘的问题之域,在无言中追索他们心中的朴素和静谧的思想之路。他们可能常常被名之为实际的脱离

者,时代的落伍者,但他们依然在寂寞中执著地思索。他们同样是可敬的!”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所以,鼓励学生读一些著名的儿童作品,听一些儿童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改善我们日渐贫瘠的道德生活,对于家庭的幸福,对于学校生活的充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看了刘铁芳先生写的深有感触。这本书刘铁芳先生为教育改革所写的一本随笔,记载着刘先生对于教育和教育改革的一些看法和见解,非常值得深思。

他提出,我们不能简单地设定"什么是教育"、"教育该如何行动"、"教育非如此不可"的标准答案和机械化的行动模式,而是把对教育生活提问的权利交还给实践者,让每个教育人都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之中不断地去追问:究竟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教育?正是在对现成教育实践的不断质疑、追问过程中,催生一线教育人的教育实践智慧,改善、提升每个教育人的教育生活和质量。教育需要理论与时间相结合,而且应是在承认整体现实格局合理性的前提下展开的具体的、局部的研究,理论研究是进一步贯彻显示行动格局的合理性,而不是单纯为了论证现实合理性而存在的工具。的确是的,没有理论的支持,实践会走很多

弯路,所以,我们要研究理论;但是,单纯为了研究理论而研究,肯定不能跟现实很好地结合,甚至是背道而驰,所以,我们研究理论应该是以检验现实格局的合理性而存在的。

书中还提到,近年来,社会越来越关心教育了,但是从很多方面我们接收到的信息都是以批判为主的,把教育的问题都归结于教师,甚至传言"一流的学生,二流的教师"。教育,其实是跟我们每个人相关的整个社会的事,应该是整个社会"关心并团结协作"的事,而不是出了问题就是老师或者学生个体的事情。比如应试教育,是我们所痛心疾首的,早早的就在宣传应试教育应该被素质教育取代,并且早早地就开展了素质教育,可是,一旦接触到实际的学校,应试教育的阴影还是挥之不去。因为我们一方面虽然反对应试教育,但当我们自己的孩子面临升学考验的时候,我们又成了应试教育服服帖贴的"忠诚守护者"。

教育,始终是和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息息相关的,因此,教育改革的最终出路还是要落实到每一个一线教师的身上。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次成功的课改,都需要大多数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教师的创造性的发挥,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水平是直接关系到我们教育质量的高低的。一所优质的现代学校,应该是以极力学校人的创造性生活的基本保证,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就是师生创造性的教育生活,是学校人优质的学校生活。教师的学习既可以是个体的、自发的,同时也是集体的、有组织的、系统的学习。怎样把学校建设成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网状学习型组织,就成了当前我们现代学校建设的重要尺度。在课改中,一线教师如果只是作为被动接受者存在,用强制统一的要求来代替教师个体的参与理解和实践的话,那么,想要获得教师的深入理解和支持是很困难的。

所以,面对课改,我们应该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时间与空间,上下交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热情与理智相结合,批判与反思相并举,稳步推进相关体制与制度的改进。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11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男孩的成长故事,记录了他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见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诚的爱。

爱是这本书的主旨,爱如空气,将我们包围,正因为他无影无形而被我们忽略。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书中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无私伟大的教诲,生病时同学的关怀陪伴……让我们感动不已。

在现代教育中,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爱的教育”,都应该是其核心,是其基础。有了“爱的教育”,我们才会有纯真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社会,才会已感恩的心态面对这个复杂社会中的一切。受过“爱的教育”的人,才是健康的。完整的。合格的人,有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

相信读过《爱的教育》的人都会被书中所描绘的社会所吸引,我想,这应该是《爱的教育》的魅力之所在吧。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12

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要求平均发展。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要求,这是当前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实际上,学生是存在差异的,目前在对待学生差异上,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不敢承认学生的差异,怕承认了差异会使教师放弃一部分学生的教育;一种是夸大学生的差异,把学习好的看作是天资聪明,将来有所造就,把学习不好的看做是天生笨蛋,是朽木不可雕也。显然,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差异呢?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已经给我们做了榜样。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贤者七十二人。为了因材施教,孔子平时对其弟子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退而省其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认为其弟子柴也遇,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其意思说高柴不诚实,曾参天性钝拙,颛孙师偏激,伸由则粗鲁。这就是孔子对他的弟子个性差异的分析,然后再根据其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学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水平的差异、环境影响的差异、个性特点的差异、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异等等。面对以上的种种差异,特级教师马芯兰对教学提出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评价思路(保底是指保证学生人人达到一个基本要求:不封顶是指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林崇德教授提出鼓励冒尖允许落后。

以上这些都是因材施教的典范。教师应视学生的差异为正常,不能强求学生在学习上获得同样的成功,企图让所有的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是不现实的。

其次要树立主体教育的思想。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师教的怎样,还要看学生学的怎样,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怎样教。叶圣陶曾说过,他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是最高艺术欣赏,而认为,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看教师表演的怎么样,这是当前评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评课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弊端有三: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助长教师上假课花架子课,搞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二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三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好的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他们充分进行学习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切实地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他们学习的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教师的指导作用的体现应该是间接的、潜在的,而不是直接的、明显的。

另外,要树立情感教育的思想。传统的教学重视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的情感的培养。致使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只看重认知过程,放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感觉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地都不成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13

张文质的《慢教育》一书提及了“等待,耐心,从容,宽容,期待,悠闲,幽雅,细节”这些关键词。实质上这些都是我们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要培养的姿态和心态。慢,需要平和;慢,需要细致;慢,需要耐心;慢,需要宽容。让我们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快乐,慢慢地等待孩子长大。

但是,我对书中的这段话兴趣较大,它谈到:“我们所以迷惘,是由于我们不会思考了;我们所以不会思考,是由于我们储存的‘知识’不足以解决或更好的解决问题了。最有效的办法,是重拾书本,更新自己,与时俱进。”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能帮助教师读出教育的知识,读出教育的思想,而且更有利于指导者更新思维,向外了解世界,向内了解自己。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老化加速,社会变化急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而需要终身学习。

古今中外,关于“阅读”留下了不少佳句。中国谚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谚语说明,只有在书籍之中才能获得尊贵。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重要的建议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总之,读书,有千万个理由。但是,在当下的教育中,教师们疲于应付琐碎的教育教学事务,有心读书的教师在逐步减少,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成了摆设;即使是读书,也仅仅是教学用书、考试辅导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试问,教师如果不读书,还能去“教书“吗?因此,每一位教师要想真正成为有思想的教师,那就去读书。如果作为一名领导者或中层干部或是带教的指导教师,要想对其他老师或徒弟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必须是高屋建瓴,用阅读的方式来拓展思路,更应该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树立榜样的作用。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14

当张老师一再提醒要在考试之前读一本教育学专著时,我心中就一直在嘀咕,“教育学专著——苦涩难懂的玩意儿”。然而当我从书柜中翻出在地坛书市淘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的心不禁兴奋起来。

在网上搜索“苏霍姆林斯基”,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主张个性和谐发展。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到一个问题,这中间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真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特别是想想自己在几年后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身份走上讲台,肯定总会发现时间不够用,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应付作业,在网上和杂志上匆匆忙忙的搜索着相关的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将来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15

近日读方华校长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其实有些感同身受。不管是方校长提到的教育是什么,还是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还是在讲述做有温度的乡村教育上,他的很多理念和想法其实和我们还是有不谋而同的地方的。然而,对于我来说,很多理念还达不到方华校长的高度,从方华校长的一篇篇文章中也只能感悟到一些,有些内容真正要做起来或进行改变确实还存在很多的困难。

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有温度。“温暖”一词,让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那句“让我们温暖的绽放”。怎么让教育变得有温度,让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到温暖,我想,不是简单的喊句口号而已,而是应该在属于自己学校的教育理念下,给孩子更多可能的实践,让教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教育,而是如方校长所言:“教育还应有一些更深、更长远的看不见、摸不着、一时发现不了甚至永远都无法量化和具体化的东西。”

在方校长的很多篇文章中都提到了王崧舟老师的那句: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慈悲应从心起,教育也是如此。而现在的很多时候,教育变得有些急功近利,变得有些让人看不清楚。我想,对于教育,确实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怎样才是好的教育,怎样的教育才是真正对学生有用并能影响学生的教育。

在方校长的文章中看到这么一句话:“教学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学生喜欢老师开始。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学生喜欢学校开始。”这话说的一点儿不假。还记得在东小交流快结束的时候,和几个学生在办公室闲聊时,一个姑娘对我说道:“陆老师,我们原来的数学成绩不太好,你知道为什么你教了我们以后我们的数学成绩变得很好吗?”回问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喜欢你呀,所以喜欢数学呀。”一句“喜欢你”,瞬间融化了我的内心。是呀,我们的教学希望不就是希望能得到学生的喜欢,得到他们的认可,继而让教学这个事情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吗?

教育是成长的过程,而成长需要时间。教育会像种子一样,埋在人的心里,等到温度、湿度、养分等条件适宜时,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另外,在方校长的文章中我似乎看到了我们叙事者团队的影子。“有希望就有动力,有风景就会行走。让教师知道前方还有更好的风景并且不是他们一个人在行走,这样,教师的职业倦怠或许就不会来得比较早、比较急。”我们的团队也是如此,正是因为有了一群人在共同行走,才造就了现在的叙事者望亭团队,才有了为之共同努力的动力。

当然,方校长的很多文章都是站在了校长的角度在思考与评述,对于我来说还是有很多触及不到的地方,也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不管如何,我想,做有温度的教育是我们需要追寻的目标,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付诸实践并为之努力的事情。愿,我们的教育有爱、有温度。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16

文中的“我”有许多同窗朋友:身材高大的卡隆,常说风趣话的可莱谛,爱穿漂亮衣服的华梯尼,长着一张苹果脸的“小石匠”安东尼阿拉勃柯,可怜的耐利,成绩最好的代洛西……他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

有一次,泼来可西和卡隆,一起来“我”家玩。“我”取出所有的玩具。泼来可西非常喜欢“我”的火车,那火车附有车头,只要把发条一开,它就会开动。最终,“我”决定把火车送给他,他开心的嘴唇都在发抖。他们回家的时候,泼来可西比来的时候还要高兴!

其实,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去奶奶家玩,大约过了两三站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上来了,当老奶奶走到我座位旁时,我站了起来说;“老奶奶,您坐吧!”“谢谢!”老奶奶说。老奶奶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17

“语音”作为语言的本质和基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音”既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也是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工具。“语音教学”包括基础语音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语音能力的培养。基础语音知识包括音标和字母,以及词汇和句子的重音、连读、语调、节奏等;基本语音能力能力包括听音、模仿、拼读、朗读等能力。语音教学的概念颠覆我原先对于“语音”狭义的定义,让我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对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想法。下面是我阅读《英语语音教学》时感触最深的几点。

一、游戏包装单词操练效果佳。

英语单词的操练如果仅仅限于跟读,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个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书就例举了多种例子。比如辨音练习还是辨音练习,但名称却换成“火眼金睛限时挑战”。音素朗读还是音素朗读,本来是检测个别发音,现在拿个小布袋,再换个名字叫“运炸药包”,相信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可以被挑逗起来了,对音的巩固效果也会更加理想。最多包装的是读的训练方式。而绕口令和歌谣则是最好的方式,教师除应该鼓励学生读好教材中得内容,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编。

二、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

小学生好动,好胜又好奇,如果一味地静坐静听静模仿,40分钟的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荷。因此适当的时候解放解放学生的手脚,让学生“游离”一下教室还是能帮助学习的。平时的课堂中,我们也偏向于让学生多做“TPR”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尤其是后进生,我们常常能看见他们在活动中自信满满,而不是像平时的畏畏缩缩。

三、勤合作,分层教学共提高。

在对语音语调的渗透教学中,由于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对语音语调的掌握肯定也会有差异。所以教师还应该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最大发展。如“teacher”的发音教学流程/ 'ti:t/→t/t/, ea/i:/, /t/ /i:/ -/ti:/→ch/t?/, er/?/, /t?/ /?/ /t/→/'ti:/ /t/(分音节慢读)→/'ti:t/。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拼读的方法,而后进生则可以让他们在多次跟读模仿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试着去拼读,让他们也能体会成功的快乐。除了在辨音时的合作,另外表演、调查等任务型活动更应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除了对语言知识的分层教学,同时这类任务多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进行反馈的,因此在语音语调上更能使小组之间进行协调,互相纠音。

以下是几种在小学阶段可以采取的主要方法:

1. 生动有趣,拟人化的规则渗透。

2. 字母、语音学习一体的语音教学。在英语字母教学的同时,将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同时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字母名称音的同时感受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3. 字母、语音、词汇、交际学习一体的语音教学。在学生学习字母、拼写单词的同时,启发学生发现、总结、归纳出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让学生在学习字母读音,学习基本词汇的同时感悟并逐渐掌握语音的拼读规则。从而为见词能读,听音能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歌谣,歌谣配合学习的语音教学。我们在教学时让学生在朗读、演唱中感悟语音规则,在乐学中快速记忆发音规律。

5. 语音教学与语言交际有机结合的教学。在语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运用为中心的大语音观,从一开始就要教学生按照真实的交际形式读英语,注重在真实的交际中进行语音语调的训练。

6. 把语音学习的巩固和强化延伸到课外。

7. 在读故事中进行语音教学。

总之,语音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在听说能力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语音的重要性愈发不容忽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征,不断改进教学手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正确的语音,自然而然地应用它,达到润物无声的目的。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18

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是很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坚信了我要把情境教育融入课堂的决心,许多精华之处都值得我去快乐汲取,尤其是他所主张的“将艺术带入课堂”,以及并由此总结出来的创设情境的六大途径,是我最感兴趣的内容。且吟且思,如能把李吉林老师精心培育的优化的“芽”嫁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来,将有助于学生在诗意课堂中求知、在情趣课堂中享乐,也唯有通过这种入情入境的课堂模式嫁接,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漫步无穷的世界,感受到课外无所不在的美。

一、以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自然中,从生活中选取某个典型场景,作为儿童观察的课题,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儿童眼前,而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育几乎已经忘记了大自然这本好书,束缚了这个广阔的、且多姿多彩的课堂。因此,要引生活之活水,成为展现情景的重要途径。

二、以实物演示情境

李吉林老师提出的以物激情,对我们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实物演示可以将观察与思维有效的结合起来,使感知的对象具有典型的意义。

三、以图画再现情境

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形象化,适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多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多媒体画面。多媒体画面的展示给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借助于多媒体,创设最能吸引学生眼球的情境,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实践证明,效果是很明显的。例如《火烧云》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云的五颜六色与变化多端,我播放大量绚烂动感的画面,让学生欣赏美图之余,更深深地领会了文章的内容,并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激发了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冲动。

(二)简笔画。一支粉笔,寥寥数笔,就能把要表达的内容清晰展现于学生眼前。在我的课堂上,黑板成了我的画板,小猫、小兔、小草、小花等形象经常呈现在学生面前。面对着具有美感且非常有趣的简笔画,学生感到非常有趣,就会主动去学习。特别是在生字教学中,我会把枯燥的生字赋予一个美妙的故事情境之中,使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中学会生字,无形中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如在执教“老师、大家、花朵、草地”等词语时,我打破常规,采用“简笔画配生字”的形式,让学生在欣赏简笔画的同时进行识记生字。于是我想:何不让这些词语融入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之中去呢?这样就能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的情趣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再加上绘声绘色的描述以及穿插其间的活动,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学生,识字效率明显提高。

(三)教学挂图。教学挂图来源于教材中内容特别丰富、形象特别鲜明、意境又比较深远的插图,适时的运用会让我们的课堂荡起层层涟漪。拼音教学时,我就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如教学“g k h”时,我依据课本插图画了三张图画:鸽子图、蝌蚪图、椅子图。当学生看到鸽子衔着“g”字状的橄榄枝时,黑黝黝的小蝌蚪在水草间嬉戏时,妈妈坐在椅子上织毛衣时,很自然得联想到“g k h”的形状,图文结合,学生的情绪得以激发,知识得以深化。

四、以音乐渲染情境

有人说:“语文是可以吟唱的。”让我的语文课堂充满歌声,让我的歌声绽放孩子的微笑,是我语文教学中最得意的一个地方。例如在教学古诗《静夜思》时,我从网上下载歌曲,让学生在熟背诗歌的基础上,学唱同名歌曲《静夜思》,学生乐在其中,学得火热,在音乐中情感得到了升华与迸发。

五、以表演体会情境

在教学中,我尽量寻找或创设一些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表演中,通过角色扮演深悟文本内涵。低年级段的学生表演欲望特别强烈,所以每篇课文我都要学生做到角色朗读或表演。在朗读或表演中,学生自觉不自觉中,融入到了文本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所描绘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和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交流对话或思想碰撞,长此下去,学生的情感、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就会得到较好的发展。如执教《金色的玉米棒》时,我就成功地运用了“以表演体会情境”。自主识字环节,针对“袋”、“诉”等字,我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进行表演,直观形象;在多样阅读环节,我采用图文对照,以读促悟的方法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扮演小松鼠、小兔子、小松鸡和小刺猬,想象文中小动物的样子、动作、语言进行分角色表演,同时引导把小动物的对话作为表演重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悟情,以演代讲,摒弃繁琐的分析,抛掉琐碎的讲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19

读了《爱的教育》之后,让我感触很深,正如前言说的,这本书包含了世界所有高尚的爱:亲情、友情——这里有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每月故事,有稀奇古怪、情节丰富的日记,还有主人公父母亲的谆谆教导,这一切的一切正在无形中给我以深深地教育。其中,我最喜欢每月故事中的《寻母记》和主人公恩里科的父亲。

当我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时,心里好像燃起了一团温暖的火争,书中那些勇敢、善良、正义、知错就改的形象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善良正义的卡隆,总是得第一的德罗西,勤劳刻苦的可莱谛,孝顺父母的波列科西,热爱读书的斯代,还有每月故事里的那些少年们,爱国的伦巴第少年、鼓手孝顺懂事的小抄写员朱利奥,为了救祖母而献出自己生命的费鲁乔……这些故事让眼泪几次涌上我的眼眶,心里受到了很大的震动。这本书并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太紧张刺激的情节,但那些平凡而又真实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各种伟大的爱——友情、新情、师生情等等,处处流淌着温馨或浓郁的真情。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心中一定要有爱,只有这样才能在犯错之后及时改正错误。

在我的身边,也有几个这样的`人,成绩优秀的袁婕,孝顺父母的厉雯,热爱读书的张丽扬,帮助同学的陆叶……她们都是我的榜样,我要向他们学习。

这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爱的力量,并且,我还明白了,其实爱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也怀有一颗善良的爱心,就一定可以感受得到,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在爱的怀抱里,这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迪。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爱是开启心灵的金钥匙;爱是一本教育我终生的书。看了这本风行全世界的书,那如春风般的故事,我的心被震撼了,仿佛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这是其中的一个故事:安利柯的朋友一不小心把一位老人伤了,那位朋友在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鼓励下去向老人道歉,并把自己最心爱的邮票册送给了他,过了几天,老人的病好了后,他不仅亲自去学校看砸自己的人,还把邮票册还给了他。这就是爱,是爱是他勇敢地承认错误,是爱使老师同学给他鼓励,是爱使老人原谅了他。没有爱就没有这一切。这一霎那,我忽然觉得爱深不可测,高尚无比,似乎“爱”这个字的每一笔划都是爱的哲理,他们也像一个拉环把每个人的距离拉近,让他们相互爱护;爱让世界更精彩。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20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感受很深,它里面的内容写得十分真实,让我看得入神入肺。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并且教会了我许多道理,所以,我特别喜欢爱看这本书。

《爱的教育》是阿米琪斯最著名的作品,1866年出版后即畅销不衰,目前已经有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学名着。该书主要讲了: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一年来的经历,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对儿女的爱有多深呀!在学校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之下,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氛围里,朋友间的关爱都无不流溢于纸上,真是动人心弦啊!

爱,像人的灵魂,每天陪伴在我们身边,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穿衣洗脸,督促孩子看书学习,往书架上放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头疼发烧,问寒问暖寻医找药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无法形容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伴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别熬坏身子。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亲情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遍的感情,也是我体会最深的感情。但我需要的不是单纯的无条件的溺爱,而是互相的尊敬。家长的行为是最能够作为表率,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的。这要求家长要从日常小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打铁先要本身硬。只有一个能够克制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严格要求别人。书中孩子的父亲就是这么做的,他用他的博爱、无私、热情赢得了孩子敬佩。这一点对我同样也很有帮助,它指导了我怎样和我的学生进行交流。

还有孩子之间的最纯洁的友谊,这也是这本书的重点。它教导孩子们看待一个人不应该从他的衣着,而是应该从他的行为。只有关心别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有时候友情不是从嘴巴上说出来的,而是从他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你能伸出援助之手,那当你面对障碍的时候,你会惊喜的发现你并不孤单。书中着重描写了小主人公和他好友卡隆的友谊,也描述了他怎么处理和别的同学的关系。它告诉孩子们交往要以宽容为本。

中国的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爱人。可见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要具备的就是爱心。 作者精心构思的一系列感人的情节,把美好的感情与思想送进我的心灵: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崇敬对周围人的爱,对同学们的关心,面对出现灾情的灾区人民的关爱与帮助、像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等多个地区,出现的严重的特大灾害,灾民们那种求生的意念是那么的顽强,对第一时间冲锋在废墟中抢救伤员的英雄们敬仰,这一切的一切,同样也看到我们全中国人民同胞的团结力量,充分体现了祖国人民一方有灾难,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让我从中明白了不少的道理。

读完这本书我感悟到: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虚伪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的工作与生活中,爱在点滴之处。爱体现在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感、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一颗爱孩子们的心。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对学生更多地给予一份真情、一份关注、一点呵护、一些宽容,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我手写我心,把真心亮给学生看,用真情诉给学生听,把真心带给学生读,我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从中也会获取到无穷的动力与爱……我坚信孩子未来一定会回报祖国的。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21

前几天上朋友家玩,朋友给我介绍了一本由曲莉梅老师写的《爱心托起明天》这本书。拿回家认真拜读之后,受益匪浅。这本书写到了曲老师25年班主任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结晶,也写到了,曲老师实践“以爱育爱”教育理念的生动记录。

曲莉梅老师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始终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她热爱教育事业,并把这种热爱之情化成思想上的高追求。她始终坚持实施“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工作及其勤勉、尽职尽责、教育艺术精湛,受到了全校教师乃至社会的敬佩和高度赞扬,是当代教师当之无愧的楷模。

多年来,曲莉梅老师始终坚持在一线做班主任工作。

她沉醉于做学生的德育工作,用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作为繁琐的学生工作的力量,她身正为范,创造性地工作,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不论什么样的班级,曲莉梅老师接手后,都能很快地形成民主、和谐、快乐、积极、向上的凝聚力极强的班风;什么样的学生在曲老师的教导下都会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变成作风严谨,性情活泼,积极上进,又具个性的、视集体荣誉为第一重要的学生。因此,学生、家长一直把曲老师做自己孩子的班主任作为幸运之事。

为什么曲莉梅老师会有如此出色的教育效果?认真拜读了曲老师的《爱心托起明天》,我深深的体会到,成功来源于曲老师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做到了极致;来自于她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很强的研究能力;来自于她真正做到了德育工作中难之又难的“因材施教”,而这一切的核心来自于她对学生的慈爱之心。实验二小的老师们都由衷地说,曲老师是获得“以爱育爱”理念真谛的人,他们从来没有看到曲老师对学生有过任何急躁的行为。她着眼于学生的一生,将对学生一生做人的培养渗透在每一件小事当中,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爱生如爱子。

爱是一种理解,一种信赖,一种尊重,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心灵的碰撞及交流,它是人类永恒的主体,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对教师来讲,爱不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的。教师用真挚的情感爱孩子的过程,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爱的艺术得到展示与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理解爱、体验爱、付出爱,孩子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得到升华与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在真正意义上爱孩子,才会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自己人生的价值,进而深刻感受到:教育工作对教师来说不仅是职业,不仅是事业,更是生命的历程;不仅是付出,不仅是风险,更是一种获取──获取生命的意义、获取人生的快乐、获取自身的发展与成长。爱是情感,爱是能力,爱是艺术,爱更是每一位教师的行为。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22

《爱的教育》这个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缤纷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忘不了《爱的教育》中那个小男孩安利柯,他用日记向我娓娓而谈他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朋友、对父母、对家乡、对祖国真挚的爱,让人万分感动。书中闪光的`美德是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财富。倘若你失去了金钱,可以靠智慧和汗水去创造;倘若这个世界失去了爱,那就像天使折断了飞翔的双翅。

在生活中,我们要创造爱:放学回家一句“我回来啦!”是爱;给年迈的奶奶递上一杯热茶是爱;给厨房里忙碌的妈妈一声问候是爱;给害怕困难的妹妹一个鼓励的眼神是爱;给同学一个微笑是爱,给邻居一次力所能及的帮助是爱……

朋友,请记住冰心奶奶的一句话: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让我让你让他都来创造爱,让让我们怀着爱幸福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爱的教育》是一本不算很厚的书。但每回捧读,我总感到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那一篇篇字字珠玑的__内容丰富,风格鲜明,让人爱不释手,更是那些作为本书主旋律的一个字——爱,常撩得我心神振奋,情绪激昂。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一直都相信,并这样做着。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23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作者是我国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的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主动接近学生,以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激励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点滴进步的由衷高兴,点燃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以自己平等参与学生活动的行为,增加学生对她的美术课堂的眷恋,真正做到用爱心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24

如何使教师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层次的需求,《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已指出教师是“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终身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保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现在越来越提倡学习化社会。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习力。我认为教师的责任是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校”就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同时存在的场所。21世纪的教师已不是就时间意义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师身上所体现的新世纪人的素质而言,教师应当首先改变心智模式,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也才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含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学科知识的专家,又是学科教学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懂得教什么和怎样教,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发展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国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场竞争局面的出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终生培养,教师的创新动机需要终生激励,而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创新动机都来源于教师的终身学习。

从教师职业特点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学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尽管每种人生千差万别,但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诚然,人生修养是一项极为复杂、艰难的工程,而一个乐于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师是永不停止学习的人,我愿意进行终身的学习,形成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超越,影响我的学生。

总之,教师的继续学习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加强教师专业化学习是新课程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25

喜欢读书的人,时把心思投入进去,身临其境。在书中他看到了雄伟壮丽的山川河流,看到了天真活泼的童年时代;在书中他同作者一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悲伤,一同欣赏优美的歌曲。当我捧起《钢铁识怎样炼成的》,深深融入到里面时,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保尔虽然残废,但他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坚强的毅志和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让我佩服。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希望。我更爱读书了。

《伊索寓言》给我了诸多感受,在黑暗处给予我启发,这本书的每一段小小故事,都蕴含着无限的哲理、寓意,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例如龟兔赛跑,它就给我们了一个很大的启示,由兔子的松懈,到乌龟的坚持,给我们了一个大道理,说明了奋发进取往往会胜过恃才自负。如果你想永远比别人快一点、聪明一点,那你得戒骄戒躁,如果比别人“笨”一点或是慢一点也没关系,你只要向乌龟学习那种一刻不停始终坚持到最后的坚韧毅力和精神。书中的故事又让我们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不害怕不气馁,要勇于面对困难,运用你的智慧,只要你开动脑筋积极面对,困难一定能迎刃而解。

《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宾逊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王国,我们也可以用勤奋和智慧打开成功之门。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丧失意志,不能怕苦,要尽可能的发挥出你的才智。因为,成功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在我认为,读书是人生中最好的娱乐、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给予人无穷无尽的知识,而且可以给予人无限的乐趣并且培养人为人处事的的能力。我想,书籍是的良师益友,精神的食粮,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读书呢?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26

when class begins, we usually shut the light.英语教师读书心得

如英语中的时态,是门生难以驾御的,我在教时态时,接纳直观讲授法讲授,如以“关灯”为例,边说边做,获得较好效果。我一边去关灯,一边说:

i'm going to shut the light.

i told you that i had shut the light.

i told you that i had shut the light.

i'm shutting the light.i have shut the light.

when i was shutting the light you watched me carefully.

i said would go to shut the light.just now i shut the light.

我演出后,叫门生演出,用门、窗等直观教具融举动和言语为一体,如许很多门生经过直观讲授对时态不再生疏。经过景象、直观讲授,造就门生的头脑想象本领,使他们能触景生情,信口开河,既活泼了讲堂氛围又轻松、高兴地学到了知识,使他们觉得到学习不是一种包袱。

学会在上下文语境中学习并影象词汇链或意群是造就综合言语运用本领的条件条件。

有很多门生固然拥有少量的英语词汇,但或多或少都存在流通表达的题目,究其起因在很大水平上是由于其影象的词汇链和意群数目不敷,并且词的搭配本领不强。比方,在笔者到场的一次西席培训中,外籍西席让担当培训的中国西席凭据单词bus说出任何能遐想到的工具,于是西席们说出了conductor, seat, 英语教师读书心得ticket, driver, ,bus station, gas等。但是外籍西席却在黑板上写出了: a crowded bus, catch a bus, a bus at the bus station和“The newly-made bus at the bus station is very beautiful.”可见,中外西席对词汇的明白完全差别。我们西席对词汇的明白多数停顿在伶仃的单词上,以是一提到某个词,各人想到的都是与这个词有关的意义伶仃的单词。而外籍西席则将词汇界说在表达完备意义的词汇链上。以上实例彷佛可以表明为什么很多门生记着了几千个单词,而在现实外交中却默不作声。为此,我们能否应重新思量一下在外语讲授中,真相应以独立的词为单元,照旧应以词汇链,意群或词语搭配为单元?在讲堂讲授中,我们应按传统要领让门生存眷和影象伶仃的单词,照旧应引导其学会在语境中学习和影象词汇链或意群呢?西席能否应对门生举行有关词汇链或意群方面的学习计谋的训练?这些题目值得外语讲授实际事情者和外语西席寻思。英语教师读书心得

在造就中笔者记得外籍西席写了如许一个句子:“I am sorry to keep you waiting.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27

参加工作很多年来,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常态也许只是把手边的工作由陌生变得熟悉。当讲解课文不再成为我们的负担,我们在怎样更深入、更艺术地解读文本上花费精力。毋庸置疑,繁杂琐碎的现实正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支离,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也许这种苦涩而甜蜜的咀嚼过程可以让我们收获幸福感觉。当自己的一腔心血在课堂之上成为我们挥洒才智的真情演练,之前的所有煎熬也许都已经云淡风轻。很多时候,我们在这种简单然而非常充实的轮回中度过白天和夜晚,看身前身后的繁华渐渐地迷蒙双眼却依然痴心不变。

作为教师,我们很自然地把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时代阔步前进,教师依然清贫。可是,无论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还是白发皤然的老同志,他们都能够坚守自己的工作职责,把自己心中所有想尽一切办法传输给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我们有快慰的时候,可是我们也有心痛的时候。虽说是太阳下面最光辉的职业,可是这种光芒究竟吸引了多少人参与其中?书中自有千钟粟换来的也不过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学生听其道之后不再亲其师,我们成了被多次遗忘的群体。日出而作、日落未息的生活状态怎样才能够带给我们富足的精神与宁静的心态?

所以,如果静下心来聆听自我,其实在匆忙的身影背后有很多问题压迫心头。王金战老师创造了很多教育神话,他可以把倒数第一名的学生送进北大、清华,着实令人惊叹。可是,不能忘了他是在北京。也许这位学生本来就是一位英才,地利人和,那就无所谓“造就”了。我想王金战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使真正的金子发出耀眼的光芒,而不至于被埋没。这本书并非教大家怎样把石头变成金子,而在于告诉大家怎样把玉石雕琢成晶莹的美玉。阅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不应该抱着寻找答案的想法,因为我们的很多问题他并没有给予回答。掩卷沉思,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在课堂之上,我们会看到睡觉的、眼神空洞的、无心学习的等个别状态不佳的学生。有时,我们会这样想:他不想学习就算了,毕竟学习是他的事。事后想想,这种想法是一厢情愿的,也是武断的。学生的学习是他自己的,也是属于教师的。王老师现身说法,高中时,化学老师一个小小举动就激发了他无限的学习热情,竟然可以把地窖当作学习的天堂。而他自己也能够用动情的话语让学生感到不学习就是一种折磨。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无论在课堂内外,我们都不应该吝啬自己爱的语言,应该让语言成为激荡学生心胸的滚滚浪涛,洗涤学生心中偶尔泛起的沉渣碎片,在双向的、真诚的交流中构建教与学的和谐。这样,教师和学生是平视的,也是单纯的,这种相互交流的状态维系着一种平衡而又稳固的温情。教学,不应该只是说出知识和见解,更应该是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你的知识和见解,从而自主学习,随着时日增长才智。

只有这样,学生和老师才有了进一步沟通的可能。看到学生满头的乌发和葱茏的青春,我们感受到他们每一刻都在成长。看到他们无邪的笑和纯情的哭,我们想起自己的曾经年少。当他们举起的零食因为你的发现而慌乱地掉落,他们一脸善意地提醒你偶尔的失误,他们因为成绩的低迷向你寻求帮助,还有,他们从来微笑地向你问好,他们送上温馨的祝福卡片,他们从来以无敌的青春守候在你的身边,每一个教师都该爱他们,理解他们,并给予宽容。王金战老师在和一个纪律较差的学生谈话的时候这样说:“考虑到你的特殊情况,我允许你每周违反两次纪律。”理解万岁,只有真正深入了学生的内心并理解他们,我们也会得到理解,得到来自学生的爱。

教师在校园日落的每一个黄昏思考,也在城市日出的每一个早晨赶路。我们居住在这个繁华的城市,让早读的朗朗书声把耳朵叫醒,让夜晚的通明灯火把生命照亮。我们要教给学生准确无误的知识,要为他们走向成功铺设路途,因此,很多时候教师的心是很累的。教师每天都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奔波待命的状态,是什么让他们无怨无悔地坚守,我想应该是一颗火热的良心以及对这片净土难以割舍的爱。王金战老师说:“世间万物,宁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在这片不大然而美丽的校园内,我们读书、写作,传道授业,涵养精神。在这样的坚守中,我们送走每一个日出月落,我们竭尽所能地送走一届届学生,然后看身边的校园安静继而喧腾,飞扬在我们身边的永远是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诗篇。

因此,王金战老师提供给我们的并非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的范本,说老实话,我们很多老师的做法并不比他逊色多少。其实,从中领悟一种教育的理念和精神也许比单纯的吹捧更重要。基于此,教师的五个关键词我理解为:爱、理解、宽容、坚守、崇高。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28

以前爷爷奶奶总是对爸爸说:“无功不受禄”,要廉洁,可是我有些听不懂,一点都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假期里爸爸带着我阅读《廉洁教育读本》这本书,我似乎懂了一些。

自从读了廉洁故事读本,才有些体会知道廉洁也是自律。在这些故事中有古代名人、伟人也有现在我们身边真实的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廉洁”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廉洁是一种道德,也是一种高尚品质的体现。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的是,解放前一天,中央机关的行政处长拿来一分图纸,要给毛泽东翻修房子,他当即严厉批评:“全国人民捐钱捐物支援前线,你为什么就不想前线只想到我的房子?我在这里多一盏灯都舍不得,你就敢花那么多钱?毛泽东的小女儿在三年困难时期,她还在上学,却连饭都吃不饱。工作人员建议让她回家吃饭,毛泽东坚持说:“我是国家干部,国家按规定给我一定的待遇。她是学生按规定不该享受就不能享受。还是各守本分的好,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廉洁是勤劳节俭,不损工肥私,不搞特殊。

其实古人早就给我们讲过这样的道理了,那就是出自于《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后来人们将这句话概括成了“瓜田李下”这个成语,它的意思是说:“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以做到清白自身。

总而言之,我认为“洁能养廉”。只要保持自己洁身自好,当自己“洁身自好”的名声人尽皆知的时候,别人就不会给自己送礼,也就断了收受贿赂。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洁身自好”,那么我们的祖国才能够更好更健康的发展下去。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除了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要学会廉洁,成为好少年,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清白廉洁”的人。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29

好的教育,教人求真、向善,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始终以健康快乐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情。这样的教育,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让每个在其周边的人们都能感受到温暖、体会到教育的温度对每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方华先生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展现了自己长期以来对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在字里行间折射出自己对教育的温度的追求与渴望。

方华说:“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会有温度,才能称为为了孩子的教育,才不是生存技能的训练场。”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依据这些规律因材施教,让孩子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和成长,这样的话语我们平时都在说,甚至都成了一种“职业术语”,达到了朗朗上口的地步。问题是,当我们在说这些的时候,是否认真思考过,我们真的了解孩子的生长规律吗,我们是按照规律来实施教育的吗?

方华在书中讲述了一个孩子画画的故事。孩子通过笔、纸、墨等材料绘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内心对外界的看法给表达出来的过程。绘画作品呈献给我们的,可能是线条、色彩、人物与景色等的构图,但其背后承载着的是孩子的思维,是他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方华的`好友平时喜爱画画,也经常教孩子们画画。这位朋友的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让孩子们在一起玩,给孩子们提供纸和笔,让他们随意绘画和表达,孩子们在画画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每个人拿笔的姿势不一样、对一件事物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他们之间就会有讨论、有争执,希望老师能够给予指点……这样的教学方式看起来比较费事,效率比较低,孩子在一段时间里也不会有让人眼睛一亮的作品出来,但每一件事情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尝试发现一些路走不通,再去选择其他的路径,这样的试探、实践的经历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就是这样一点点地积累,一步步地成长起来的。

这位老师的教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给孩子设定统一的标准和模板,让孩子尽最大可能是表达自己的内心,也借此去发现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很赞同这位老师观点:“孩子画画首先是因为好奇,好奇自己能画出不同的画。其次是出于自豪,自豪自己能画出独一无二的画。最后是展示,展示自己脑海中的人、景、物、色彩、形状。”因此,当我们看到孩子画的黑太阳、竖着长的眼睛,两个嘴巴、水往高处流的河、没有轮子的火车、长在地上的苹果时,请不要嘲笑他们,也不要去帮助和教育他们,因为和不仅仅是画,里面还有故事,有他们的梦想和创造。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孩子小的时候,陪伴他去上绘画课的情境。孩子学的是国画,在初期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很有兴趣的。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之后,老师就开始让孩子们临摹了,隔上两三周的时间,教师就会在课堂上展示出一幅作品,让孩子们“比葫芦画瓢”,画的好的作品还会帮助裱出来,以此来让孩子获得一种成就感。在老师的“启迪”下,我在家里陪着孩子画画,也常常会要求孩子临摹的要越像越好,至于孩子内心的思考,他的创造性的表达方式等,都会受到批评和制止。时间长了,孩子感觉到这不是自己在画画,是在实现老师和家长的意图,绘画的热情也就降低了。

对孩子来说,教育的温度,就体现在对孩子的尊重上,但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成人虽然是从童年走过来的,但一旦成人之后就很容易忘记过去,很喜欢从成人的角度来要求孩子,以为这样就是对孩子好。但违背规律的做法,往往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揠苗助长的事情,不能再持续发生了。

办教育,教师是关键。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如果有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这里的教育质量就不会差,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也不会低。

锤炼一支好的教师队伍,需要从两个方面着力。

一是增强教师自身的内驱力。我们都知道,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教师如果自己没有成长的紧迫感和驱动力,光靠外界的推动其实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有多年教学经历的教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习惯和手势,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从好的方面看,习惯成自然,自己可以根据此前积累的经验来处理教育教学的常规事务,让自己能够比较自在地完成相关工作,不至于太忙乱。从不好的方面看,这样的习惯和手势实际上就是一种定势,要想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问题是,今天的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改变人们既有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固守过去的传统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技术、智能设备的更新换代,对学校教学环境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求教师要及时作出改变;脑科学研究以及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不仅冲击着我们既有的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也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尽快用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来武装头脑……在这样的环境下做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没有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内驱力,要想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是非常困难的。

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取决于自身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责任,取决于对专业发展的渴望和努力,更取决于从事这项工作所带来的尊重与尊严,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都要为此而不懈努力。

二是完善外部环境的策动力。为教师的自主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支持机制,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方华所在的弋阳县,有一个时期面临着的突出问题就是农村教师留不住,一有机会就往城镇或者县城的学校调动。为什么留不住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学校的条件太差,吃饭、住宿等条件非常艰苦,交通也不便利,网络等的通讯设施几乎没有。一个外地来的教师,在完成工作任务之后大部分时间被“困”在学校里,那样的日子确实很不好过。为农村学校的教师添置过渡房、为学校增添食堂、联通网络,丰富教师们的课余生活,就成了方华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就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依次表现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大体上可以划归为一类,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要通过个体的内部因素共同作用才有可能实现。但如果没有前面需要的满足,后面的高级需要也是很难实现的。为教师创设适宜的环境,就是要帮助他们实现一个个的需求,助推他们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在这方面,方华想了很多办法,也有很多好的举措,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列举了。

教师有强烈的发展内驱力,就会成为一名有温度的教师;区域有良好的助推教师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就会让教师感受到教育的温度,激发他更加努力地前行。

在校园的方方面面留心观察和体会,也能处处感受到教育的温度。

校园的各种设施和设备,在添置的时候是征求老师和孩子们的意见,结合学校的发展理念所做的决策,还是按照某个人的意图拍脑袋而定的,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校园里张贴各种伟人的宣传栏,与展示本校学生自己的各种才艺,其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组织一场活动,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能力,让他们尽可能地参与其中,还是让他们做看客,其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其实都是有温度的,关键是我们该如何去做,让莘莘学子们能够体会到。

一个以管理为中心的校园,强调的是步调一致,一起行动听指挥。在这样的环境里,个性张扬是不被提倡的,整齐划一是被充分肯定的。而在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校园里,处处都充满着孩子们的想法,孩子们的个性特点被充分地尊重,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计针对性的课程,帮助他们张扬个性,为兴趣发展提供多元的支撑。学校充分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考试和分数,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身体、心理发展和品德的培育,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校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在校期间这几年的成长,更关注孩子一生的的发展。学校始终坚守教育的底线,即所有的办学行为都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基本教育规律,符合孩子成长的要求。

如果我们认真研究过苏霍姆林斯基或者佐藤学的相关作品,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的教育主张,就是要设法减少那些没有太多价值的会议,留出时间来让学生开展教学研究,强调教师基于教学实践的教育智慧的生成。好教师不是培养出来的,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跌打滚爬磨炼出来的。好教师非常善于学习,包括向书本的学习、向同事和学生学习、向专家学习等等,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自身的教育情境之中,反思、提炼自己的教育主张,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这样的一种研究和学习的氛围,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校园环境、日常管理、对学生的尊重、教育者自己内心的温度……这些都会凝聚起来,成为教育的温度,温暖在其中的每一个人。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30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

刚看几页,才发现自己的浅薄。玫瑰与爱情其实没有一点关系。玫瑰只是窦桂梅教师的网名而已。这本书中,“玫瑰”,怎么会和在别人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的呢?好奇的拿起书读下去,被它深深地打动了。

书中主要讲了课堂上物质奖励的利与弊,有些时候,你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当中把对学生的伤害从皮肤深入到心脏。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来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是的,我们有些时候对学生往往缺乏真正的尊重和关心,许多班级的墙上小红花,小红旗,对于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来说是荣耀的记录,可是对于方框后面没有这些小红花小红旗的学生来说,则恰恰是他们难堪的记录。给他们的心灵埋下痛苦。适得其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教育事业,对待自己的学生,不仅仅要有爱,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做着,自己该做的一切,我们会因感恩而更加美丽。

有些老师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也有些老师总是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于是就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的斥责,其实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其实,这是教师情感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缺乏了“爱”,更缺乏了“爱”的艺术性。总而言之,有个人特色的方式是有价值的教学,是生机勃勃的教学,也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作业一名英语老师,我在形成自己特独的教学风格的过程中,一定要好好读书,结合实践,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内心”放进教学中去。如果说自己以前还是“机器人”,那么,现在的我,正在努力创造自己的风格。

我相信凭着我对教育、对学生和对自己生命的热爱,竭尽全力,我会让自己的课堂,拥有风格、放出光彩。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31

前几天,我细细品读了《廉洁教育读本》这本书,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书中用经典名言、漫画、童谣等多种形式,把原本对于小学生而言,较难理解的“廉洁”概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让我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品人物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严守纪律,两袖清风的孔繁森,勤奋治学的司马光,公正廉洁的包拯……而在这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里,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周总理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作为一个总理,他的质朴节俭风范令人感动。周总理在1963年出访亚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请我驻埃及使馆同志帮忙清洗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他穿用了几十年破旧的睡衣、皮凉鞋和手表等,都作为珍贵文物,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悟道理

合上书本那一刻,我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周总理身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尚且穿着缝补多次的衣服。而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更应该懂得不图享乐,以俭励志。

可现实呢?却恰恰相反,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学生们的零用钱多,花起钱来心安理得,为所欲为。你看看放学后学校前面的各个食杂店前,都挤满了学生,买零食、买玩具。零食有的吃几口,觉得不好吃就扔掉,玩具玩没几天,新鲜劲一过就扔在角落里;有的同学穿的'衣服鞋袜不但要新的,还要是时尚的、品牌的,还要手表、手机、电脑……小小年纪就养成了追求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品质。

反省我自己,书包用旧了就不想要了,让妈妈给我买新的;还缠着爸爸给我买一把手机专门用来做英语作业……想想真是惭愧,我以后也要改掉这些坏毛病,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更要继承这种优良传统,不图享乐、以俭励志、锐意进取,让廉洁永驻心间,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32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浓缩了李吉林老师二十多年在教育征途上艰苦求索的心血历程,这部充满诗意的.作品,从“成长的故事、我心中的儿童教育、我和学生在课堂里、思想索引、权威评价”这几个层面生动地再现了情境教育的诞生和它与李老师整个教育事业和生命旅程相依相伴的过程。读完此书,感动、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一、童心永驻,不懈地追求自己心中的教育理想

在李老师的眼中,孩子们就好比羽翼未丰的小鸟,他们人虽小却心存高远,他们渴望插上一对坚硬的翅膀,飞过小河,飞过大树,飞过高山,飞向高高的蓝天……儿童,成了李老师心灵的牵挂和寄托。为了儿童的`发展,李老师开始了情境教育的探索。李老师开创的情境教学,总是那么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学习对孩子们来说是那样的轻松、愉悦,课堂成了孩子们灵性自由舒展的空间。岁月的流逝,流不走、也冲不淡李老师那颗律动的童心。在同行的眼里,李老师是一个长大的孩子,她和孩子们一起在校园里嬉戏玩耍,一起去野外踏青,一起去草地上摘野花、捉蝴蝶,校园内外,到处留下了她和孩子们的身影。童心永驻心间,李老师用童心去感受童心,用童心去感染童心,用最美的歌喉鸣唱着心中理想的教育之歌。与李老师相比,我们最欠缺的或许就是对孩子历久不变的真爱和永不泯灭的童心。

二、激情四射,谱写教育事业的精彩乐章

李老师质朴而诗意的人生,其实也充满了坎坷,布满了荆棘。父亲的早逝,家庭的贫穷,一方面给李老师的童年抹上了灰暗的色彩,另一方面也磨练了她的意志,使她过早地挑起家庭的重担,催促了她的成长。师范毕业时,带着挣钱养母的想法,李老师放弃了进入高等学府的机会,走进小学,走进孩子们之间,一边钻研教学边自学大学课程,从此开始了小学里的大学生涯。

三、胸怀宽广,开辟教育的美好明天

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中,我不仅能感受到李老师精深的学术造诣,还能感受到李老师丰富的人性和宽广的胸怀。她为了身边年轻人的茁壮成长,为了开辟教育的美好明天,李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毅然承担起了培养青年教师的重任。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从她一手创办的情境教育研究所里,走出了一个个同样激情洋溢、迅速成长的青年教师,他们正意气风发地行进在教育改革的行列,播种着情境教育的希望,收获着情境教育的快乐。

这本书李吉林老师花了30年,倾注了全部的精力打造出来的,充满了乡土气息和时代精神。李老师把境界创设和情感化教育二者的互动交融与教书育人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各种生动的情境为我所用,为儿童所设。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开拓了一条情境教育的康庄大道。它是古今中外优秀的、进步的教育理论跟李吉林老师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创新相结合的成果。情境教育是在中国的大地上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流派。情境教育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情境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探索。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33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篇34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