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汇总19篇】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通用19篇)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

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我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有博古通今的知识,也可以没有能歌善舞的才能,但决不能没有道德。知识可以去积累,才能可以去学习,但惟有道德一旦失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就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丝一毫都关乎节操,它不能用钱来买,不能用金子来换。道德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道德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道德,人类就没有了核心,人类将自相残杀,争名逐利,世界将一片混乱,惨不忍睹。

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必须时时留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实践,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情、意、行的统一。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或小孩让座;随手拣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放进垃圾箱内;为辛劳了一天的父母献上一杯茶,尽一份自己的孝心;帮助同学解答一道难题;用自己的好成绩来报答敬爱的老师;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其实这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只有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会成为有道德的好少年、好公民。此外,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手拉手”活动、“雏鹰”活动和“希望工程”的活动等,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这样,我们的道德观念会再次升华。

三国时的刘备曾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教育自己的儿子,它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值得我们知道并铭记在心,他反映了古人的道德观,直至现在,仍千古流传、脍炙人口。还有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也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讲的是古人良好的修养,也是古人重视道德的表现。既然古人都有这样的道德观念,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就更应该努力发扬这种优秀的品质,并世世代代传播下去,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丽。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让我们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扞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2

通过学习在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做一名“四有”的好老师”,使我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道德情操;在今后要不断扎实学识,以仁爱之心,积极争做幼儿喜欢和敬佩的好老师!我是一名党员教师更要做到: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工作,为家长和幼儿搞好服务。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做到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干事,树好自身形象。与时俱进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自己今天的思想政治修养与理论修养,对幼儿人生道路的选择,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以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一、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每天工作再忙,也要重视政治学习,一定要把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本领。

今后工作还要养成习惯于观察幼儿的主动意识,在观察到某种现象后,结合理论加以思索、分析、总结,找出隐藏在现象后的实质。这种观察分析,会使我能更深刻地向家长反映问题,更深入地了解幼儿,为正确地解决处理班里问题、纠正或发扬幼儿的优缺点提供了一把新钥匙。

三、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随着我园的不断发展,我们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

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使我园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提高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事事要讲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每天的工作。在一线教师中,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形象。

我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影响幼儿。我要着力规范服务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培养高尚的人格。用自己的全部爱心去教育每一名幼儿。因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天职,有爱才有责任。

总之,要想成为好老师,我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以及全部的爱心,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做教师虽然很辛苦,但我们也很幸福,因为我们是在为祖国、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我将从幼儿的成长中得到收获。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3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感召力。

现在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几十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一生清秀凉风,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政治风波坚实牢固,无灰层感染。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照亮孩子的心灵。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下,20xx年我的得力门生袁祖亮考上了东南大学本硕连读,我听到消息后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啊,今天正是他所说的以无价之宝来感恩我的启蒙老师。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慈祥的笑脸――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11月8日,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党的胜利召开了。作为一名积极分子的 我对精神有着深刻体会。

作为教师着重我学习了第七章《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篇章,深刻理解“把树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重要指示精神。

学校为了帮助老师们能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报告精神,特别推荐了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撰写的《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该文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第一,“立德树人”指明了基础教育的方向就是“树人”,要坚持育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发展人、改造人、塑造人。第二,“立德树人”指出了基础教育的途径就是“立德”,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第三,“立德树人”制定了基础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规范人、要求人、提高人。该文又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礼仪育人、网络育人、制度育人和合力育人等角度,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关于“立德树人”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本文的解读,我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适应时代特征,必须反映时代诉求,必须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进而探索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多方位、多层面、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的教育培养,才能有力增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一、更新德育理念探求德育规律

德育理念是指人们经过长期蕴蓄而形成的关于德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追求,是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我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洗涤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迁。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新的时代中已有新的表现方式。现在的学生遍文化基础薄弱,厌学情绪较重,纪律性不强,自控能力弱,行为表现差,有的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则目空一切,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利益,同时,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热心集体活动……这些身心特点与过去的学生有了很多不同。因此,德育工作者应从中剖析新的特征,改革传统德育思路及模式,与时俱进,树立崭新的德育理念,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现代化,既要坚持德育方向的正确性,又要尊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选择性;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又要承认思想观念的层次性,从而坚持德育的正确导向。尽管当代学生的缺点方面较为突出,学校更有责任关注、关心、关爱他们,充分肯定当代学生的正面素质,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所有的受教育主体,分类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道德水平发展需要。把立德树人与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学业成长、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而成为促进学生改善自我、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原动力。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目的,把学生作为学校德育的动力主体,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把德育工作过程变成尊重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才能更具时代性、实战性和有效性。

二、创新育人模式,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学校应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首先,思品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思品教师应利用教材内容加大德育教育力度,时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学。

其次,除语文和思品课外,其他学科也应该渗透德育的理性内容,这也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比如,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另外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国情、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等相关知识。各学科教师都应树立德育意识,在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

再次,课堂教育不仅限于教师讲授知识,还应适当创新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教学活动内容,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德育内化效果。因此,可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结合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诸如座谈、演讲、讨论、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感悟美丑、感悟人生,多渠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一切为了学生,增强德育效能

教书是育人,学校管理更要服从和服务于育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所有环节中去。教师队伍的管理,教学环节的管理,学生纪律的管理,校园文化的管理,后勤服务的管理等都和学生的生活成长密切相关,都和学生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如何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而不断修改、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之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不仅仅是口号,而必须是目标,并付诸行动。教师教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必须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只有坚持塑造人与服务人相统一,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教相结合,坚持塑造人与发展人相统一,才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益的校园氛围,才能促进学校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四、立德树人,强化德育工作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要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而新时期对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教育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而当代教育则应该更加突出立德树人。教育者深深地懂得自己面临的学生普遍有如下特点:自尊心受损、自信心受挫、行为不规范、思想过分开放或过分压抑、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成功感很少、自暴自弃较多等等,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用人才,既不能靠单一的文化知识传授,也不能靠单一的技能培训,因为他们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失败者”。鉴于上述原因,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已成教育者必须深思的重要课题,只有更加主动地研究德育工作,只有找准突破口,只有将德育与学生的潜能挖掘、技能成长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德育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只有真爱学生,因材施教,去关爱他们,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去撞击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热情,也才能使学生在学校成长成才。因此,学校德育的难题应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多元切入,其关键在于捕获学生心灵,循序渐进。可以说,立德树人就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人格,这也是由当代学生特点决定的,因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和灵魂。只有抓住这个根本和灵魂,学校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生存与发展。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尤其是对其中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篇章的深入研读,我认清了教育的方向,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同时也充满了教育信念,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5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矢志不渝铸师魂。

自任教以来 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进取。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4、学会宽容,敬业爱生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6

通过学习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做一名“四有”的好老师”,使我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道德情操;在今后要不断扎实学识,以仁爱之心,积极争做幼儿喜欢和敬佩的好老师!我是一名党员教师更要做到: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工作,为家长和幼儿搞好服务。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做到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干事,树好自身形象。与时俱进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自己今天的思想政治修养与理论修养,对幼儿人生道路的选择,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以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一、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每天工作再忙,也要重视政治学习,一定要把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本领。

今后工作还要养成习惯于观察幼儿的主动意识,在观察到某种现象后,结合理论加以思索、分析、总结,找出隐藏在现象后的实质。这种观察分析,会使我能更深刻地向家长反映问题,更深入地了解幼儿,为正确地解决处理班里问题、纠正或发扬幼儿的优缺点提供了一把新钥匙。

三、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随着我园的不断发展,我们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

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使我园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提高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事事要讲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每天的工作。在一线教师中,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形象。

我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影响幼儿。我要着力规范服务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培养高尚的人格。用自己的全部爱心去教育每一名幼儿。因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天职,有爱才有责任。

总之,要想成为好老师,我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以及全部的爱心,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做教师虽然很辛苦,但我们也很幸福,因为我们是在为祖国、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我将从幼儿的成长中得到收获。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7

20xx年11月8日,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党的胜利召开了。作为一名积极分子的 我对精神有着深刻体会。

作为教师着重我学习了第七章《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篇章,深刻理解“把树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重要指示精神。

学校为了帮助老师们能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报告精神,特别推荐了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撰写的《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该文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第一,“立德树人”指明了基础教育的方向就是“树人”,要坚持育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发展人、改造人、塑造人。第二,“立德树人”指出了基础教育的途径就是“立德”,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第三,“立德树人”制定了基础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规范人、要求人、提高人。该文又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礼仪育人、网络育人、制度育人和合力育人等角度,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关于“立德树人”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本文的解读,我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适应时代特征,必须反映时代诉求,必须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进而探索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多方位、多层面、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的教育培养,才能有力增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一、更新德育理念探求德育规律

德育理念是指人们经过长期蕴蓄而形成的关于德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追求,是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我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洗涤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迁。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新的时代中已有新的表现方式。现在的学生遍文化基础薄弱,厌学情绪较重,纪律性不强,自控能力弱,行为表现差,有的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则目空一切,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利益,同时,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热心集体活动……这些身心特点与过去的学生有了很多不同。因此,德育工作者应从中剖析新的特征,改革传统德育思路及模式,与时俱进,树立崭新的德育理念,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现代化,既要坚持德育方向的正确性,又要尊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选择性;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又要承认思想观念的层次性,从而坚持德育的正确导向。尽管当代学生的缺点方面较为突出,学校更有责任关注、关心、关爱他们,充分肯定当代学生的正面素质,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所有的受教育主体,分类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道德水平发展需要。把立德树人与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学业成长、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而成为促进学生改善自我、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原动力。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目的,把学生作为学校德育的动力主体,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把德育工作过程变成尊重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才能更具时代性、实战性和有效性。

二、创新育人模式,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学校应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首先,思品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思品教师应利用教材内容加大德育教育力度,时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学。

其次,除语文和思品课外,其他学科也应该渗透德育的理性内容,这也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比如,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另外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国情、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等相关知识。各学科教师都应树立德育意识,在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

再次,课堂教育不仅限于教师讲授知识,还应适当创新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教学活动内容,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德育内化效果。因此,可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结合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诸如座谈、演讲、讨论、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感悟美丑、感悟人生,多渠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一切为了学生,增强德育效能

教书是育人,学校管理更要服从和服务于育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所有环节中去。教师队伍的管理,教学环节的管理,学生纪律的管理,校园文化的管理,后勤服务的管理等都和学生的生活成长密切相关,都和学生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如何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而不断修改、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之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不仅仅是口号,而必须是目标,并付诸行动。教师教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必须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只有坚持塑造人与服务人相统一,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教相结合,坚持塑造人与发展人相统一,才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益的校园氛围,才能促进学校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四、立德树人,强化德育工作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要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而新时期对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教育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而当代教育则应该更加突出立德树人。教育者深深地懂得自己面临的学生普遍有如下特点:自尊心受损、自信心受挫、行为不规范、思想过分开放或过分压抑、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成功感很少、自暴自弃较多等等,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用人才,既不能靠单一的文化知识传授,也不能靠单一的技能培训,因为他们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失败者”。鉴于上述原因,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已成教育者必须深思的重要课题,只有更加主动地研究德育工作,只有找准突破口,只有将德育与学生的潜能挖掘、技能成长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德育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只有真爱学生,因材施教,去关爱他们,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去撞击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热情,也才能使学生在学校成长成才。因此,学校德育的难题应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多元切入,其关键在于捕获学生心灵,循序渐进。可以说,立德树人就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人格,这也是由当代学生特点决定的,因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和灵魂。只有抓住这个根本和灵魂,学校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生存与发展。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尤其是对其中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篇章的深入研读,我认清了教育的方向,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同时也充满了教育信念,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8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矢志不渝铸师魂。

自任教以来 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进取。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4、学会宽容,敬业爱生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9

近段时间,响应上级“立德树人,敬业爱生”的学习号召,我认真地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其他的师德师风相关材料。虽说这样的学习年年都有,但每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认识。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肩负的职责与义务之沉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只为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推行了20xx年的今天,我们的身份应该由以前“教员”的单一角色转化为多重角色。课堂上,我们是“师”;课间时,我们是“友”;是帮他们排忧解难的父母,是打开科技之门的钥匙,是生成的教材,是……

教师的多重身份,对教师的品德修养、职业修养、知识结构、业务水平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规范变得尤为沉重,我们不仅得换角度思考,还得刷新固囿的陈陋眼光。

在边学习边反思中,我清楚地意识到,当好当前形势下的新型教师,随遇而安的态度不行,固步自封的态度不行,安分守己的态度也不行,光说不练的态度更不行。我们得顺应潮流,得紧随形势,得更新自我,得探索创新。

“探索创新”是此次学习中对我触动最深的一种感受。教材的更新需要我们探索创新,课堂角色的转换需要我们探索创新,信息技术的高端化需要我们探索创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运用需要我们探索创新,我们激励学生探索创新自己得先探索创新……但是如何创新这还是一个有商榷须争议的科研话题。

教师也是科研工作者,通过此次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的科研工作更需要创新精神。

首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创新。科学的理论始终是前进的航标,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思路才符合客观规律,我们的工作才有成效。其次,在实践活动中创新。课堂教学、听课评课、班级管理、常规检查等日常工作,都会给提供我们发现的契机,我们要善于利用创新空间,大胆设想,勇于探索,从而提高工作水平。再次,在调查基础上创新。创新不是异想天开,不是闭门造车,我们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工作部署同我们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加强调研,发现经验,发现典型,发现问题,寻找科学的措施和对策。

当然,探索创新对人的素质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它要求我们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意识和精神来源于我们队事业的热情和忠诚,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勇气和胆识,也向我们的能力和本领发起挑战。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需上下而求索”,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定具备非凡的毅力和恒心,哪怕前路坎坷,哪怕荆棘挡道,依然不改艰辛前行的步伐。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0

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前夕,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的讲话,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讲话中指出: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 要弘扬高尚师德,淡泊名利、言传身教,真正做到自尊、自强、自省、自律,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党员教师师德形象,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有晚,有先有后,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琐碎小事也会变得富有诗意,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还要有爱的艺术。

三、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理念。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已经成为衡量教师师德的最低标准.当代师德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超的教书育人之能,还必须具有高雅的情趣,健康的身心,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懂反思,讲合作,富有团队精神.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努力使对教师师德的外在要求,变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

四、常怀仁爱之心,培育有为新人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爱护、尊重、宽容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自尊,让所有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成长为有用之才。这是我们常说的:爱在细节,德在无人处。

我觉得我们要把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贯彻到所有课程中去,教师要处处体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风范,因为教师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最终身难忘的。我的课堂教学氛围不错,但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是要多学习,多探究,我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活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要有经验的老师来指导,来提高我们的上课技巧,使我们青年教师逐渐成长,最后成为各个学科中的精英和骨干。"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弘扬“以爱育人,立德树人”的科学精神,把崇高的师德播撒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以爱心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以“热爱教育”为事业标杆

热爱教育,忠诚党的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我们教师应该率先高举“知荣明耻”的大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充分展现教师高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同时要关心集体的发展,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会反思,与同事的合作中对话成长,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以“奉献师爱”为育人目标

德育为先,坚持正确育人。“德”与“才”作为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不是平行、并列的,德更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因而学生成长的首要前提是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感恩观、劳动观、法制观,热爱真善美,痛恨假恶丑,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开创立德树人工作新局面。

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楷模。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学生学习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牢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爱心呵护,教导学生成长。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崇高的师爱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品德的困难生,更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允许学生出差错,更要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切忌言行过激、教育简单化。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多加肯定与鼓励,让师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朵花都淋浴阳光。

三、以“高效课堂”为专业追求

深入钻研,做好有效备课。要勤奋钻研所教学科业务,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还要联系班级实际,研究所教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学校的课题实验活动,下工夫做好备课工作。例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前就需要认真编写导学案和设计当堂训练,从而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为减负增效作好有效准备。

善于启发,构建有效课堂。我们教师要大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讲解要少而精,注重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又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就是要求教师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即:自学学案(由教师编制)→交流探讨(小组合作)→反馈疑难→引导点拨→当堂训练→师生总结。通过“先学、再导、后练”将教师的教最小化,将学生的学最大化,体现出“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导教”教育规律。从而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效果。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点拨,虽然掌握了知识要点,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将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习题训练来巩固、提高学习效果。因而教师要通过反复挑选与精心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做少而精、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练习题,从而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例如:我校低年级《指导学习,当堂检测》、中年级《尝试学习,当堂检测》和高年级《自主学习,当堂检测》三个子课题,就是从当堂训练和当堂检测的设计入手,然后保证在下课前10分钟通过练习和检测来实现“有效课堂”。要求通过这种的有效训练,才能切实减轻学生书包重量、减少学生课外负担,让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学习,有较多的课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弘扬“以爱育人,立德树人”的科学精神,把崇高的师德播撒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以爱心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以“热爱教育”为事业标杆

热爱教育,忠诚党的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我们教师应该率先高举“知荣明耻”的大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充分展现教师高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同时要关心集体的发展,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会反思,与同事的合作中对话成长,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以“奉献师爱”为育人目标

德育为先,坚持正确育人。“德”与“才”作为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不是平行、并列的,德更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因而学生成长的首要前提是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感恩观、劳动观、法制观,热爱真善美,痛恨假恶丑,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开创立德树人工作新局面。

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楷模。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学生学习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牢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爱心呵护,教导学生成长。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崇高的师爱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品德的困难生,更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允许学生出差错,更要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切忌言行过激、教育简单化。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多加肯定与鼓励,让师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朵花都淋浴阳光。

三、以“高效课堂”为专业追求

深入钻研,做好有效备课。要勤奋钻研所教学科业务,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还要联系班级实际,研究所教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学校的课题实验活动,下工夫做好备课工作。例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前就需要认真编写导学案和设计当堂训练,从而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为减负增效作好有效准备。

善于启发,构建有效课堂。我们教师要大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讲解要少而精,注重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又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就是要求教师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即:自学学案(由教师编制)→交流探讨(小组合作)→反馈疑难→引导点拨→当堂训练→师生总结。通过“先学、再导、后练”将教师的教最小化,将学生的学最大化,体现出“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导教”教育规律。从而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效果。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点拨,虽然掌握了知识要点,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将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习题训练来巩固、提高学习效果。因而教师要通过反复挑选与精心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做少而精、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练习题,从而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例如:我校低年级《指导学习,当堂检测》、中年级《尝试学习,当堂检测》和高年级《自主学习,当堂检测》三个子课题,就是从当堂训练和当堂检测的设计入手,然后保证在下课前10分钟通过练习和检测来实现“有效课堂”。要求通过这种的有效训练,才能切实减轻学生书包重量、减少学生课外负担,让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学习,有较多的课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弘扬“以爱育人,立德树人”的科学精神,把崇高的师德播撒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以爱心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以“热爱教育”为事业标杆

热爱教育,忠诚党的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我们教师应该率先高举“知荣明耻”的大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充分展现教师高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同时要关心集体的发展,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终身学_,崇尚科学精神。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_。从别人的经验中学_借鉴,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会反思,与同事的合作中对话成长,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以“奉献师爱”为育人目标

德育为先,坚持正确育人。“德”与“才”作为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不是平行、并列的,德更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因而学生成长的首要前提是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感恩观、劳动观、法制观,热爱真善美,痛恨假恶丑,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开创立德树人工作新局面。

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楷模。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学生学_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_、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牢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爱心呵护,教导学生成长。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崇高的师爱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_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_、品德的困难生,更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允许学生出差错,更要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切忌言行过激、教育简单化。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多加肯定与鼓励,让师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朵花都淋浴阳光。

三、以“高效课堂”为专业追求

深入钻研,做好有效备课。要勤奋钻研所教学科业务,认真学_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还要联系班级实际,研究所教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_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学校的课题实验活动,下工夫做好备课工作。例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_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前就需要认真编写导学案和设计当堂训练,从而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_,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为减负增效作好有效准备。

善于启发,构建有效课堂。我们教师要大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讲解要少而精,注重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掌握学_方法。又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_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就是要求教师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即:自学学案(由教师编制)→交流探讨(小组合作)→反馈疑难→引导点拨→当堂训练→师生总结。通过“先学、再导、后练”将教师的教最小化,将学生的学最大化,体现出“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导教”教育规律。从而切实转变学生的学_方式,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效果。通过学生的自主学_,教师的引导点拨,虽然掌握了知识要点,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将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时候就需要通过_题训练来巩固、提高学_效果。因而教师要通过反复挑选与精心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做少而精、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练_题,从而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例如:我校低年级《指导学_,当堂检测》、中年级《尝试学_,当堂检测》和高年级《自主学_,当堂检测》三个子课题,就是从当堂训练和当堂检测的设计入手,然后保证在下课前10分钟通过练_和检测来实现“有效课堂”。要求通过这种的有效训练,才能切实减轻学生书包重量、减少学生课外负担,让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学_,有较多的课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4

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前夕,XX9日在大学与师生座谈时的讲话,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讲话中指出: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 要弘扬高尚师德,淡泊名利、言传身教,真正做到自尊、自强、自省、自律,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党员教师师德形象,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有晚,有先有后,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琐碎小事也会变得富有诗意,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还要有爱的艺术。

三、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理念。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已经成为衡量教师师德的最低标准.当代师德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超的教书育人之能,还必须具有高雅的情趣,健康的身心,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懂反思,讲合作,富有团队精神.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努力使对教师师德的外在要求,变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

四、常怀仁爱之心,培育有为新人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爱护、尊重、宽容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自尊,让所有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成长为有用之才。这是我们常说的:爱在细节,德在无人处。

我觉得我们要把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贯彻到所有课程中去,教师要处处体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风范,因为教师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最终身难忘的。我的课堂教学氛围不错,但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是要多学习,多探究,我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活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要有经验的老师来指导,来提高我们的上课技巧,使我们青年教师逐渐成长,最后成为各个学科中的精英和骨干。"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5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立德树人,艰苦奋斗,廉洁自律。

比如说,自己与别人交流的时候要说普通话,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做帮样。学习,不能偷工减料,这是在骗自己,如果考试考好了,自己也高兴,爸爸妈妈也高兴。在校园里也要保持廉洁自律,时刻提醒自己,校园也是自己的家,看见垃圾要捡起,随手就可放垃圾箱里。

立德树人,就是告诉我们要为自己做一个榜样,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记得有一次,我正在马路上正准备过马路,便看见三张百元大钞,我便去捡来,心想:“这是谁的钱哪!怎么会在马路上。”于是我二话没说,交给了旁边的交警,过了一会儿,失主来了,找到了自己的钱,便感激我说:“谢谢你。”他说着就把一张100元钱往我这拿,我便摇摇手说:“帮助别人是应该的,不用谢我。”说完我便回去了。

而艰苦奋斗,就是要刻苦的学习,该玩的时候那就痛快的玩,别学习,学习的时候就要好好学习,学习的时候不能玩,这要就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就相当于白学了。

廉洁自律,就是用普通话来向别人沟通,如果你不用普通话来说,自己用自己家乡的话来说,那样会乱套,比如说,你是火车站的售票员,有许多人去买票,那里的人各自说各自家乡的话,会听不过来的。

立德树人,艰苦奋斗,廉洁自律,要牢记,它们毕竟是人生的目标。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6

第三十个教师节前夕,_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节日敬礼和祝贺。他在讲话中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我是师范学校毕业的,今年也是我从教第三十年,在倍受鼓舞的同时,对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对“四有”好老师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体悟。见贤思齐,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续向着好老师努力显得尤为重要。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课堂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术为本”。学高为师,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操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时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他的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到:“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职责,可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是荣誉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学的愿望是发自肺腑,不需要辩护,不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文化义务,是一种使命。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教学使命,是枯燥无味的。现代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和我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教学与科研如同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激发科研的灵感,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我自己研究的课题有些就是来自备课、上课、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需求成为推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教师只有很好地把握所教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把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创新技能,才能适应和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可以说,教学过程既是对科研精神和科研成果的传播和验证,也是教师科研动力激发的过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科研工作带来启发;科研有助于革新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品位。只有教师是创造性人才,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这几年参与我课题研究的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和考研方向的选择也多受此影响。

“用爱点燃爱”。爱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用爱点燃爱,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师生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历史学是基础学科,历史学专业的生源和就业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许多学生一开始有着“所学非所爱”的迷茫,想打退堂鼓,或者想转专业。如何通过入学教育、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教师的现身说法来确立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几年下来,历史教师的感觉是树立学生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付出真爱,用爱点燃爱,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育积极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文化,多途径为学生考研、就业服务,就会让学生明白专业没好坏,关键在于你能否学好。逐年好起来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就是教师付出真爱,最终赢得了学生的真爱的说明。在培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享受到过程本身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实现的欢乐。爱是彼此成全,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已成为师生的共识。

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着更加美好的职业。好老师是学出来的,好老师是做出来的,好教师是通过好学生成就的,好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为做党和人民的好老师而努力。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7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矢志不渝铸师魂。

自任教以来 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进取。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4、学会宽容,敬业爱生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8

您的手上有许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您的指引、塑造和培育,才能成长为最好的公民。

——题记

昌邑一中1946年建校,20xx年8月搬迁现址。学校投资4亿元,占地6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1500万元,馆藏图书30万册。现有118个教学班,在校生6500人,教职工492人,其中高级教师112人,硕士研究生76人。近年来,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构建文化体系,升华师生境界,建设道德学校,缔造精神家园,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使素质教育在持续发展的路子上形成了良性循环。

教育追问: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书育人历来是我们提倡的最基本的教育思想。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中西方教育的交流,我们过分追求西方教育的个性发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与熏陶。如何有效协调“教书”、“育人”的关系,如何落实在清华百年校庆上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个结合”,既能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又能使他们具备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必须破解的课题。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其实就是传承人类或民族的未来。人类的根本传承是文化的传承,学校存在、发展的遗传基因在于文化。我校有着65年的办学历史,历届领导重视德育工作,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文化。教育的全部工作和唯一工作,就是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为国家、为家庭、为个人赢得荣誉,赢得未来。素质教育推行以来,我们提出了“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在师生中大力倡导“万事德为先”,提出了“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为家庭培养幸福的人”的育人目标。

培养路径: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陶行知先生有篇文章,题目就叫《学做一个人》,他的观点很简单,很明确: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什么是整个的人?就是学校核心价值观提到的能够为民族、家庭、个人、团队勇于担当,有着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气质,有着自尊自信、自谦自持的情怀,有着热爱自然、关心社会的操守,有着求实致远、质朴高雅的品位。

教育的任务是育人,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在历史的视线里,什么都会渐行渐远,而唯有人以及人格的力量,千古流传。而我们所承载的使命,正如竺可桢所言:“尤在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大任,主持风气的人才。”

一、精神文化渗透德育思想

校长实现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观念和价值的领导。在65年的发展史中,特别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校围绕德育工作,生成并积淀了内涵丰富的学校文化。这些由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形成的文化,归纳起来最主要的有12条:

1)校徽由“昌邑一中”拼音首字母“CYYZ”元素构成,呈现“人”字造形,彰显人本,象征人文,守护人道,闪耀人性,寓意一中师生关注国家,放眼世界,做一个具有天下胸襟、道德风骨、高远情怀的优秀中国人。

2)校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寓意师生修身育人理性宽容,追寻道德真义,呼唤情怀操守,追求无尽真理上下求索,坚守人类正义永不松懈,坚持远大理想永不放弃。

“脚踏实地”寓意做人做事,持其本道,行之有度,立稳健行,做一个知识广博、学识渊博,言行儒雅、行为优雅的优秀中国人。

3)办学思想: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4)办学理念:行而循德,学以致用。这是峻青先生为我校的题词,从德、智两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希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5)办学目标: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为家庭培养幸福的人。

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意即:每一个学生都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创新精神、现代意识、探究精神、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独特的个性和宽广的世界胸怀,适应未来世界竞争的能力。

为家庭培养幸福的的人,一是让学生接受幸福的教育,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能够将“幸福”贯穿在学习、生活当中,能够感受到幸福的愉悦。二是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幸福,在优美的校园环境里,在教师的悉心教育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能够沭浴幸福的阳光,实现人格的成长、智慧的成长、心灵的成长。三是为学生开启智慧的幸福。学生经由学校教育,逐渐开启做人的智慧、学习的智慧、相处的智慧和发展的智慧,通过多元智慧的成长而拥有智慧的人生。

6)核心价值观:为民族复兴而学达天下,为家庭幸福而立德至善,为终身发展而博雅笃行,为团队使命而恪诚允公。从民族复兴、家庭幸福、终身发展、团队使命四个方面为全体师生提出了高远的精神追求,潜移默化中激励着广大师生修身齐家、团结协作,共同缔造精神家园。

7)一中精神:立德树人精神:人为本,德为先,和谐至上;讲廉洁,重安全,师生第一。青檀风骨精神: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奥林匹克精神:学校建设:又好又快;品牌课程:特尖名强;师生追求:志高情远;规划愿景:卓越名校。

8)一中校歌:校歌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承载着学校的历史与沧桑,铭刻着师生的信念与期翼,是音乐,更是心声。“人为本,德为先,求实为要义;扬个性,显特长,行当胜于知。”校歌的主旋律唱响了学校师生内心真正的追求。

9)学校目标发展定位: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普通高中;建设教育理念、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一流的中华名校;建设与国际同类学校建立文化交流关系的现代化开放式高级中学。

10)学校“五年规划”:一年完善配套,两年提升内涵,三年打造特色,四年凝聚品牌,五年争创一流。

11)《聆听文化生长的声音》校本课程:本书全面阐述了校风校训、育人目标、核心价值、办学特色、规章制度等校园文化特质,旨在深层挖掘一中建校以来所沉淀积聚下来的文化精神财富,传承创新,厚积薄发,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精神动力。

12)《向着明亮那方》专题片:包括发展篇、管理篇、育人篇和展望篇,通过不同章节体现一中精神,体现立德树人精神。

通过文化接力,学校的办学理念融合到师生心中,凝聚教师,影响学生,取信社会,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生活的乐园。

二、物质文化彰显德育特色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基础,是学校文化的有机载体。搬迁新校,学校按照“现代化建筑+花园式环境+浓厚文化氛围”的思路,规范学校文化建设,打造了学生社团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家长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四大中心和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和休闲区四大功能区文化,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文化育人体系。

四大服务心中心:学生社团中心设有第一放影厅、第二放影厅和选课走班教室及各种社团活动室;教师发展中心既有承担大型文艺演出的功能,更要通过教师专业成长报告会、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学骨干,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家长服务中心设有年级家长教室、学情会商室、亲情接待室、亲情谈话室、心理咨询室等,形成了家庭社会齐心合力、全员育人谱绘新篇、学情会商同心同德、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四大德育阵地,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综合服务中心包括行政办公区、理化生实验区、图书阅览区、信息技术区、校史展览馆、书画展馆等,其中校史馆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以“一中精神”为核心,贯穿学校发展的全部历史,通过100多个版面的解读,一个承载丰厚文化沉淀、稳定和谐而又洋溢着蓬勃生机的昌邑一中完美而鲜活的呈现,让师生重温记忆,感受昌邑一中特有的精神气质,达到全面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

四大功能区:教学区A、B、C、D、E、F六幢教学楼分别体现“立德、知博、行雅、崇真、至善、尚美”主题,同时各年级部、办公室、级班文化都制作了名片文化,围绕“立德树人”主题设计个性化特色文化。生活区文化由学生公寓文化和学生餐厅文化组成,体现和谐向上的主导思想,使学校成为健康文明、举止高雅、严格自律的和谐校园。运动区有着可供学生活动的体育用地56000余平方米,包括高标准400米塑胶体育场两个、体育看台、排球训练馆、体操训练馆、乒乓球训练馆、综合训练馆等,馆内文化体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定期举办师生书画展,既满足学校体育教学、举办大型体育、文艺盛会和全民健身的需求,更通过文化熏陶提升师生人文素养。休闲区文化精心设计了德育长廊、励志长廊、感恩长廊、勤奋长廊“四大文化长廊”,实现了“一草一木见精神,每面墙壁会说话”,起到了怡情和励志的作用;水系景观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植被覆盖,水流潺潺,一处一景,和谐典雅,生态与文明相融,自然与人文共生,是广大师生休闲、放松的重要场所。学校道路、湖泊、广场的命名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命名为博雅湖、青檀广场,内环路分别为“仁爱、弘毅、求实、行知”等,做到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

三、制度文化凝聚德育理念

良好制度是一所学校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独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强有力的执行力度是建设一流名校的根本保证。学校在围绕“立德树人”主题,探索“大年级部”管理体制,大力推行首席班主任制度,重点打造学情会商制度,在教书与育人之间找到了平衡接点。

1.“两部四段两统一”年级管理制度——让子弹飞得更快更准

20xx年,学校招收52个教学班,20xx招收40个教学班,急剧扩大的规模引发管理难题:如何让年级部在大规模行进中既能步调一致,又能彰显个性?如何让每个学生既能接受集体智慧下的教育又能享受到独具个性的哺育?若单纯从升学的角度考虑,一分为二,两两竞争无疑是最有效的模式。但我们想找到“教书”、“育人”这对“矛盾”的平衡点,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高一年级部提出了“两部四段两统一”的管理模式,即一个年级分为两个部,每个部设一个年级部主任,一个年级部副主任,两个首席班主任。每个部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年级副主任一人分管德育,一人分管教学,对整个年级部负责,是谓“两统一”;首席班主任每人负责一段(10个班),四个首席班主任共同担当起高一年级部40个班的事务管理,责任明确又顾全大局。

从目前运行来看,“两部四段两统一”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各自为战的弊端,集中优势兵力共克难关,让子弹飞得不但更快,而且更准。从教师层面上,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资源共享,特别为今年新分配的53名研究生搭建了广阔的学习平台。从学生层面上,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受到同一水平也是年级最高水平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参与到各项主题活动中去,对于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有着无可替代的益处。同时,在学习上根据智力差异和基础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真正做到“顺天之木,以致其性”。

2.首席班主任制——让学校的育人队伍更强大

教育的核心是教书育人。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让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更多的热情和更多的信心来做好工作,学校从工作量、经济待遇、教育学生的权利、在学校的地位等方面来综合考量,实行首席班主任制。符合条件的班主任都可报名。20xx年7月19日下午2:30,首席班主任竞聘会在综合楼第二会议室进行。通过竞选、答辩、评委入围选、二次评选等,选拔了昌邑一中首届首席班主任10人。

首席班主任是年级部“两部四段两统一”这一举措的强力保障,也是学科建设的有效补充。10位首席班充实到年级管理中去,他们既要当好本班学生的班主任,又要当好班主任的班主任。管理创新、育人创新是学校对他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他们不但是班级管理的首席,更是立德树人的首席。10名首席班主任建立班级博客,写育人随笔,在一学年的任期中形成自己的育人经验,学年结束在学校层面上述职,育人业绩突出者可以连任,业绩平平者不享受首席班主任的待遇,并且不得连任。

3.学情会商制度——让学校、家长、社会走到了一起

学情会商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交往背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把促进和保证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落实到全体教师身上,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成功,努力办好让家长、社会满意的教育。

20xx年7月29日,学校组织第一次学情会商,高一年级部的学生、家长、老师约70人参加;20xx年8月15日,学校组织第二次学情会商,三个年级部的学生、家长和老师约100人参加;20xx年9月20日,学校组织第三次学情会商,高三年级部的家长、老师46人参加。

每一次的对象不同,每一次的内容不同,但参与其中,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相同的震憾。以第二次学情会商为例,原定9点开始的座谈会,7点多钟,就有家长、老师、学生来了。陈大鹏第一个发言,20xx年高考山东省理科第一名,应邀上过《开心辞典》,现就读清华大学。他谈自己的学习历程,谈和同学的深厚友谊,谈对老师的感恩之心,谈对母校的眷恋之情,谈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大家在这样的氛围中相互感染,年级部主任、学科老师、学生、家长都忍不住发言,效果之好超过我们的想像,同时坚定了学校将学情会商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的决心。

目前,学校建立了学情会商台账,每个年级部都设立了学情会商办公室,每周班主任召集学生导师对班内学生进行会诊,并对会诊情况进行记录,确定采取的教育措施,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育人方案,把教育管理与关心爱护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形成特色,创出品牌。从已经组织召开的三次学情会商,我们认识到了以下三点:

一是学情会商是学校、年级、班级、老师、学生、家长、社会沟通的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整合较大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对每一个层面的人的成长都是不可或缺的财富。

二是学情会商可以把同一类型、潜能相同、爱好相近的学生聚在一起,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在相同中寻到不同,从不同中相互学习,智慧分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每个人都有“捷径”可走。

三是学情会商可以不定期进行,但时间最好放在寒暑假或节假日,这样更能保证参加人数的层面比较宽泛,听到更多不同的观点和建议。

四、行为文化传递德育信念

教师文化是学校的主流文化、理性文化,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核心,是学校最宝贵的一种精神力量资源。我们以发展为主题,创新教师发展文化,打造名师队伍,构建和谐课堂,建设充满活力的素质教育生态。

学校以《昌邑一中团队文化》为引领,以《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标准,《诗书画卷一中魂》描绘一中发展美好愿景,修订了昌邑一中教师誓词、校歌,对新形势下的一中教师提出了“四个魅力”,努力做到让学生敬仰,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学生文化是学校的亚文化,其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以人为本,尚智重德,本着“教而育之、学而习之、重在涵养、贵在创新”的原则,确立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大课程观,突出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优化整合各种资源,把各类活动纳入课程中来,开展了八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规章制度约束人、活动开展打动人、信念理想激励人、高标严求规范人、自主管理锻造人、警示教育锤炼人、因材施教培养人、心理看护关注人,以课程实施和活动开展带动德性提升,致力于培养一群“贤人”——有境界、有品位、有修为的贤明君子。

学校借助社会服务类课程、自主管理类课程、自我锻造类课程、社团组织类课程、课题研究类课程、专题活动类课程六大课程,通过“十八岁成人宣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祖国在我心中”“贴心”活动、“告别不良行为”签名活动、“设计我的高中生活”、“我向社会庄严承诺”、“奉献爱心捐赠图书”、“伸出双手捐献衣物”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学校把12月份定为“向父母献爱心”教育月,把星期日定为“孝敬日”,要求学生做到“理解、尊敬、孝顺家长十二条”,设计“三个一”活动:承包一天家务;“三·八”节给母亲写一封信;作一篇题为“我是怎样记住父母生日的”或“我为什么没记住父母的生日”的命题作文,让学生知道父母的劳苦和用心。

对一所高中学校来说,这些行为信念及活动一直沿续至今并继续下去,是因为我们坚信:学生只有亲其亲、爱其爱,才会培养起朴素的爱国情感和民族大义。

实施效果:缔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校长对学校的最大贡献,不是高楼大厦,不是先进设施,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沉积下来的制度、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最终落脚在核心价值观上,最终达到全校上下行为活动自觉有序,精神思想完美和谐。

现在的校园,阳光足了,空气清了,老师步履轻盈,谈笑风生,学生笑脸如花,神采飞扬,老师、学生真正有了自由呼吸的空间了。这就是我们追寻已久的教育“百草园”。学生风华正茂,奋发向上,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活动有着热情的参与,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对父母有了更多的孝心,对别人有了更多的关心,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老师敬岗爱业,积极进取,享受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自豪感,享受着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正是这些变化,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校园洋溢生机,学生更具活力,教师更具智慧。整个学校,生动了许多,丰富了许多,明亮了许多,灿烂了许多。

我们这样描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带来的变化,这样一个群体出现在校园:我们既拥抱物质生活,又体认精神世界;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富有激情,又尊重规则和秩序;既追寻幸福,又不摒弃远见;仁爱,但不软弱;勇敢,却深知尊重法治、和谐宽容、和平和解的可贵。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其他家园,我们的校园就是我们的共同的家园;我们没有其他梦想,“立德树人”的梦想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9

20xx年11月8日,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党的胜利召开了。作为一名积极分子的 我对精神有着深刻体会。

作为教师着重我学习了第七章《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篇章,深刻理解“把树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重要指示精神。

学校为了帮助老师们能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报告精神,特别推荐了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撰写的《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该文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第一,“立德树人”指明了基础教育的方向就是“树人”,要坚持育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发展人、改造人、塑造人。第二,“立德树人”指出了基础教育的途径就是“立德”,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第三,“立德树人”制定了基础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规范人、要求人、提高人。该文又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礼仪育人、网络育人、制度育人和合力育人等角度,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关于“立德树人”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本文的解读,我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适应时代特征,必须反映时代诉求,必须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进而探索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多方位、多层面、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的教育培养,才能有力增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一、更新德育理念探求德育规律

德育理念是指人们经过长期蕴蓄而形成的关于德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追求,是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我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洗涤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迁。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新的时代中已有新的表现方式。现在的学生遍文化基础薄弱,厌学情绪较重,纪律性不强,自控能力弱,行为表现差,有的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则目空一切,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利益,同时,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热心集体活动……这些身心特点与过去的学生有了很多不同。因此,德育工作者应从中剖析新的特征,改革传统德育思路及模式,与时俱进,树立崭新的德育理念,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现代化,既要坚持德育方向的正确性,又要尊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选择性;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又要承认思想观念的层次性,从而坚持德育的正确导向。尽管当代学生的缺点方面较为突出,学校更有责任关注、关心、关爱他们,充分肯定当代学生的正面素质,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所有的受教育主体,分类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道德水平发展需要。把立德树人与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学业成长、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而成为促进学生改善自我、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原动力。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目的,把学生作为学校德育的动力主体,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把德育工作过程变成尊重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才能更具时代性、实战性和有效性。

二、创新育人模式,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学校应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首先,思品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思品教师应利用教材内容加大德育教育力度,时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学。

其次,除语文和思品课外,其他学科也应该渗透德育的理性内容,这也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比如,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另外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国情、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等相关知识。各学科教师都应树立德育意识,在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

再次,课堂教育不仅限于教师讲授知识,还应适当创新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教学活动内容,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德育内化效果。因此,可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结合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诸如座谈、演讲、讨论、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感悟美丑、感悟人生,多渠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一切为了学生,增强德育效能

教书是育人,学校管理更要服从和服务于育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所有环节中去。教师队伍的管理,教学环节的管理,学生纪律的管理,校园文化的管理,后勤服务的管理等都和学生的生活成长密切相关,都和学生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如何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而不断修改、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之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不仅仅是口号,而必须是目标,并付诸行动。教师教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必须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只有坚持塑造人与服务人相统一,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教相结合,坚持塑造人与发展人相统一,才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益的校园氛围,才能促进学校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四、立德树人,强化德育工作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要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而新时期对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教育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而当代教育则应该更加突出立德树人。教育者深深地懂得自己面临的学生普遍有如下特点:自尊心受损、自信心受挫、行为不规范、思想过分开放或过分压抑、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成功感很少、自暴自弃较多等等,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用人才,既不能靠单一的文化知识传授,也不能靠单一的技能培训,因为他们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失败者”。鉴于上述原因,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已成教育者必须深思的重要课题,只有更加主动地研究德育工作,只有找准突破口,只有将德育与学生的潜能挖掘、技能成长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德育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只有真爱学生,因材施教,去关爱他们,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去撞击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热情,也才能使学生在学校成长成才。因此,学校德育的难题应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多元切入,其关键在于捕获学生心灵,循序渐进。可以说,立德树人就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人格,这也是由当代学生特点决定的,因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和灵魂。只有抓住这个根本和灵魂,学校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生存与发展。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尤其是对其中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篇章的深入研读,我认清了教育的方向,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同时也充满了教育信念,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