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推荐17篇

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精选17篇)

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 篇1

再一次观看《师德启示录》,感触颇深,好老师有许多,成为好老师的途径也很多,但归根结底,好老师是爱出来的,怎样爱?我觉得宽容就是最大的爱。所以,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教师的“宽容”这个话题。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有许多令人骄傲的得意门生,也有经过雕琢成器的玉,但烦恼最多的莫过于学生的过错,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普遍、不普遍的错误,老师们伤透了脑筋,费尽了心血,但是,如果学会宽容,一切错误将会变得可爱。

宽容,是母亲温暖的怀抱,是父亲坚实的臂膀,是奶奶呢喃的呵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尚且如此,何况是正在学习做人的小学生呢?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要严加批评,要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循循善诱,给他们宽容。只有老师宽容了学生,学生才能容得下老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才会把老师当做知心朋友,接受他的教诲。“厉害”的老师哪个学生都怕,但“怕”不是法宝,不能成为学习的动力,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给学生宽容,就是给他们一个改错的机会,使他们有时间反醒,能够认识错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正。怎样宽容,可以做到以下“三步曲”:第一步,要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在这里又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要了解事情的真相,是明知故犯,还是由误而生,不要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妄加批评,更不可廉价表扬,或大发脾气;二是指学生的行为本身是否有是非观念,或表扬或批评都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因,才能防止一犯再犯。第二步,要帮助学生分析过错的危害以及会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教师在了解事情始末后,多向学生讲述几个“假如怎么样,那会怎么样”之类的情况,使学生从心底里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才会从根本上避免学生因认识不足而犯错。第三步,要教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方法,教会他们正确把握人生的航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人师者,要有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要有包容学生一切的肚量,正如一首歌中所唱:你是一棵参天的树,永远牵着我的路……

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 篇2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通过近阶段对师德师风的学习,本人深刻地体会到,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师爱公众期待。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这都是教师为学生着想,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的。反之,教师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三、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教师。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五、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总之,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 篇3

踏上三尺讲台,成为一个园丁,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有人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我从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

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我这样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 篇4

学校领导利用非典放假期间组织我们全体老师观看《师德启示录》,就好像春天里的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夏天里甜美、凉爽的冰糕沁润着我们干渴的喉咙;秋天里的硕果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冬天里的一把火燃烧了我们的热情。

回想过去,在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束手问题的时候,由于急躁加上责任感总会无意中做出变相体罚学生的事,说出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来。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也是不可以原谅的,而且还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更得不到学生对自己工作的理解,这一点我体会很深。记得在上学期期末学生家长评价老师一栏中,我们班就有一位学生填写全体老师不满意,有一位学生填写主科(语文、数学、外语、自然)不满意。其中有一张可能是某个学生搞的恶作剧,没有认真地对待学校进行的这一活动。而另一张一定是我们在工作中无意伤害了某个学生,并且他始终没有想通,于是采取这样的方法报复老师,他这样做是一种对自己、对老师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现。同时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确实,我没有在班级做过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总认为自己尽心尽力了,做得很不错;另一方面还说明我们工作中仍存在没有解决彻底的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深刻反思。

今天我看完《师德启示录》后,受益匪浅。从金秋林教授、池伯鼎校长等老师取得教育成功的经验中,可以看出他们做好了尊人、爱人,所以受人尊敬,受人爱戴。

我们只要静下来稍微想一想,就可以发现上面这样一条规律。我们每位活在世上的人都有一种强烈的发自心底的需要,需要别人的尊重;需要别人的理解;需要别人的关怀;需要别人的帮助;需要别人的信任;偶犯错误时,需要别人原谅。我们的小学生也不例外。

其实人心与人心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你喊:我理解你——,对方的回音便是:我理解你——;你若喊:我恨你——,人家的回音能是我爱你吗?

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关心?有没有得到别人的尊重、关心的秘诀呢?应该说,是有秘诀的,这个秘诀就是,首先从自己做起,培养自己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首先向对方、向他人输出尊重、关心的信息。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不再在班级当着学生面批评某一个学生。当发现某个学生有问题时,我就利用课余时间找其心平气和的谈心,了解经过,分析原因,然后指出这样做于己于别人都没好处,还不如原谅别人和大家开开心心的友好相处的利弊。这样做比当着全班学生批评效果要好,而且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

尊人者,人尊之;爱人者,人爱之。不能单是口号,要千方百计从自己的行动做起,感化学生,仅有一两次行动远远不够,要尽可能在学生生活的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环境中身体力行。

展望未来,我并不奢望自己成为一个有名的好老师,但我至少要做一名学生心目中最合格的老师,不论是知识,还是做人。让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行动吧!

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 篇5

列宁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时光荏苒,我从事这份“最光辉的职业”已有三年,一路走来,有迷茫,也有成效;有付出,也有收获;从最初的青涩到现在的逐渐成熟,经历了一个教育新手到一个合格人民教师的成长过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次县里利用组织师德学习,细细学来,收获不少,迷茫的心里点起里一盏明灯,曾经的困惑在次释然,找到了明确的答案。

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简单得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事业的准则。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工作不应是为教书而教书,更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因此,教师道德情操尤为重要。

第二,爱岗敬业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前提。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

第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爱心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批评学生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工作。我们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用广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重。

第五,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工作闲暇之余,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才艺,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坚决抵制社会的不良之风,合理安排好时间,多参加体验锻炼,强健体魄,丰富课余生活。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师德师风学习,就是要使全体教师真正认识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教育法令法规、提高教师的教育法律意识和规范行为品德;通过学习模范事迹,掀起学英模促工作的新局面,树立信心,努力工作,共同呵护这一片教育的净土!

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 篇6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一个规模快速膨胀期后,现进入一个质量建设期。教育部进行的高校水平评估就是措施之一。20xx年以来,我院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在校生突破万人,新上本科专业15个,教师数量增加一倍以上。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校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需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学校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师资水平,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是时代的要求,是我院实施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保障。20xx年3月5日,我院在郑州市青少年宫,隆重召开由全院近千名教职员工参加的“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动员大会”。我认为,该会议是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的一个启动仪式,是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拉开了序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个人民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

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我院提出的“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的师德师风建设目标,很好地明确了“师德、师风、师能”为教师素质的内涵。

一、立师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最后,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由四大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每一大系统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师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的兴趣、动机、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

总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立师德是师德师风建设首要任务。

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 篇7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要求是自觉升华服务意识,提高尊重他人的意识,自觉做到理解、关心、信任、爱护、尊重他人,自觉使自己成为一名纪律严、作风实、业务精、业绩佳的教师。因此,我认为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从教育教学实践的点点滴滴中做到细心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用心培养将来的栋梁之材,以回报家长对孩子、对教师、对教育的期望,尊重家长们最迫切希望子女成才的愿望,这也是基层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应有之义。

一位有着较好教学基本功的老师,在上一堂显然是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中,出现了一幕不应是“大意”的镜头。从上课开始到课中,一个小男孩一直热情地举手,想要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没有提问他。开头大家还没注意,以为是举手的学生太多,轮不上他;后来老师的提问面已经很大了,提问了十来个以上的同学了,还是不提问他;再后来,小男孩急了,索性把手一直举着,等着老师的下一个提问,可老师还是不提问他;最后,小男孩急得在别人回答问题时也在自己的位置上举着手说了起来。老师熟视无睹,依然不提问他。那只小手孤单而又固执地在教室里举着。听课的人开始轻声议论起来,这时这位老师在布置完一个任务之后,极迅速地(她可能认为自己是神不知鬼不觉地)狠狠瞪了小男孩一眼,小男孩的手像被火烫了一样,迅速地放下了。台上的老师又继续表演着她的教案,几个伶牙俐齿的学生继续与她默契地配合着,这位老师的故事极大地震撼了我,也引起了我的深思。这个小男孩在遭遇老师的刀子般锐利的目光后,他作何感想?老师这样做究竟要给学生传递什么?老师的目的何在?

显而易见,这位老师此举表明他没有对学生的起码尊重,就更说不上是新课程要求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她这一举动已经是在扼杀一颗探究知识的热情之心,扼杀一株有可能是第二个爱因斯坦的幼苗。她再好的基本功,再精心的课堂准备已无多大意义了,因为她犯了一个为师者的根本性错误。

作为一线基层的普通教师,与学生方方面面的接触最多也最紧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都对学生存在着影响,为师者就应该随时清醒地知道学生首先是人,是人就有安全、情感、被爱、被尊重、渴望自我实现的需要,正是这一系列的需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内驱力。

教育如果能顺应或激发学生的这种需要,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好的发展,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们中的大多数教师都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教师良好的期待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小学生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美,一个信任的眼神,这些看似细微、点滴的一举一动,都会鼓舞和激励他们很久,对此,我深有体会。当我对孩子回报一个亲切的微笑时,我常常发现孩子的脸上挂满了自信、希望、振奋,洋溢着幸福,这表情又时常让我幸福着。相反,老师的一个小小的否定,一个不经意的"意外",都有可能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虽然对教师的师德要求已不算少,但我们的教师仅仅知道或做到这些要求还不够,不能仅从大的方面去要求、规范自己,甚至唱些高调,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还应更多地从点滴细微处入手,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细心呵护幼小的心灵,尊重他们、关爱他们,用心培养他们,学会赏识他们,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孩子都是参天大树。

教育行业曾流传过一句话:小事都做不好,还能做大事?只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细微处做起,相信我们离高尚的师德、高尚的人格就已经不远了。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让我们以热情的期盼唤起学生高昂的自信,以高尚的师爱呵护幼小的心灵,真诚关爱、真心理解、真正爱护、真情给予,以理想的教育诠释教育的理想,以成功的教育成全教育的成功。让稚嫩的幼苗在我们的细心呵护与精心栽培下,茁壮成长。

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 篇8

透过师德师风文件和宣传资料的学习,自我进一步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务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党爱国。学习宣传并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心时事政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热爱教育事业。要把教育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振兴,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联系起来,才能对教育事业有深刻的认识,并将这认识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才能产生对教育事业的真爱,树立“服务学生奉献社会”的精神。

三、热爱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把学生教育培养好,振兴中华才有期望。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不侮辱、谩骂、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热爱学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新人。

四、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对一切危害教师、危害学校、有损师德师风的行为,务必予以坚决斗争,才能为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科研水平。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关键要有较高的素质。务必具备扎实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潜力素质。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用心参与教育改革,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探索教育规律,改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六、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教师要做到尊重事实,注重调查研究,要公道正派,富有进取精神。坚持真理、捍卫真理,对一切文化进行严格的审查和鉴别,批判性继承,使学生学到真知实学。还应随时修正自我的错误,不强词夺理,不文过饰非,不误人子弟,做到知错即改,还真理的本来面目。

七、工作用心、认真负责。工作用心,就是要勇挑重提,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吃苦耐劳,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认真负责,根本的一条是对学生成长与成才负责,因此务必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八、团结互助、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团结互助,一方面教师与教师之间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忙;另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团结互助。廉洁从教,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向学生乱收费,不向学生和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举止礼貌礼貌,不赌博,不斗殴,不酗酒,爱护公共卫生,语言规范健康,禁止粗俗言辞,衣着朴素端庄,随时以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严格要求自我。

作为教师,教室里放飞的是期望,守巢的是自我;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我。但是,选取了教师,我无悔地站在三尺讲台,无悔地耕耘于课堂。

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 篇9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一个规模快速膨胀期后,现进入一个质量建设期。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校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需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学校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师资水平,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是时代的要求,是我院实施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保障。我院在郑州市青少年宫,隆重召开由全院近千名教职员工参加的“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动员大会”。我认为,该会议是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的一个启动仪式,是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拉开了序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个人民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

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我院提出的“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的师德师风建设目标,很好地明确了“师德、师风、师能”为教师素质的内涵。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最后,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由四大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每一大系统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师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的兴趣、动机、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

总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立师德是师德师风建设首要任务。

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 篇10

透过前几天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的学习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新时期的素质要求,学习师风师德心得体会。下方简单谈谈几点体会:

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取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我的选取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用心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我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我就应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我,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此刻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个性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个性的爱给个性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用心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用心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我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我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我,在行动上提高自我的工作职责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我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 篇11

一直都记得苏格拉底的一句教育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说明了教育过程中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不断处于动态发展中的富有生命活力的主体,他们是最重要的参与者。这次“树师德•正行风”的学习活动,更多的是对教师的行为和道德的一种说明与规范。仔细想来,只有教师把自己这根标杆立正了,学生才能向着更正直的方向茁壮成长,他们这团被点燃的火焰才能燃烧得更旺盛持久。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自古对教师的一个形象描述。通过师德师风的教育学习,我觉得师德师风建设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养成是每一个教师所必须修炼的,但是我觉得在教师向着更好的方向教育好学生,发展自己的同时,教师应该享受到的权利也应该要得到应有的保障。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我们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在与时代接轨,顺应时代新要求的同时,更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我们对于优秀教师的选择标准一般都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教书育人的道路漫漫而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不断寻求自己的更大突破,更严格的道德行为规范和约束。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 篇12

作为一个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一切都显得是新鲜的,高热情却是零经验,对于很多教学上的事情都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而此次举办的“树师德•正行风”的学习,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中都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师的道德操守和为人处事等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性格和行为的养成。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

一、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行为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去,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的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在教育教学中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更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人生的乐趣。在教育教学中能以自己的真诚、正直、纯洁、美好的人性、高尚的品德来引导学生,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能以身作则,以大局为重,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

三、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 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关爱学生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关爱中健康的成长,变得自爱、自尊、自强、自信。

四、教师要有不断进取的态度和决心。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这就要就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桶水”来供给学生“一瓢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多以那些优秀的先进教师为学习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让每一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 篇13

近日观看了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系列教学片《师德启示录》,这部电视片构建了师德的历史与现实的精彩画卷,在这个画卷中,包括中国古代、近代思想家、教育家,以及外国思想家、教育家的学说,他们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做出的理论贡献,使我深刻感受到师德的博大精深。而胡安梅、包全杰、王思明等农村教师身上表现出的高尚道德风范,更使我感动不已。

这部教学片中那些师德高尚的教师,无不是身体力行的楷模。师德修养重在修炼,重在实践。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过程,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的实践过程。实践的过程就是精神升华的过程,闪耀着人格魅力的光辉。

在教学片中,那些偏僻山村简陋的学习生活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教师们忘我的奉献精神,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在实践师德过程中,表现出了无比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例如陕西省延长县下西渠村王思明老师,放弃很多能够走出深山、挣大钱、出名的机会,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扎根山区教育事业。他为了父亲留下的“无论如何不能误了孩子”的遗言,为了改变黄土高原几代人面朝土背朝天的贫穷面貌,用自己的热情和道德责任感,和学生一起勤工助学,不但改变了学校的校园环境,而且也教会了学生一技之长,在劳动中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王老师经常告诫自己:要教会孩子们学习方法,将来他们会学会老师不会的知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了爱岗敬业,尽心竭力,表现出了师德的熠熠光辉。

湖北山区的胡安梅老师,她在父亲病逝后,继承父亲的遗愿,义无返顾地当上了民办教师。她一家住在四面透风的土房中,没有条件改善生活。她虽然家境贫寒,但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极少的工资捐献出来,为学生交学费、买书本。长期以来,她有无数机会走出大山,到大城市里去挣钱,但是她舍不得孩子们,她不想让山里娃世世代代都是文盲!孩子辍学,她就跑遍大山的每一道山梁,每一个角落,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让孩子们上课,用一片赤诚之心换来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默默地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辛勤地浇灌着下一代。

当全国各地的达三万多元的捐款寄来后,胡安梅没有只想到自己脱贫,而是毅然把这笔钱全部捐献给乡教育站,设立“胡安梅教育基金”,以奖励那些扎根山村教育的老师们。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像王思明、胡安梅,像全国优秀师德标兵、辽宁丹东凤城东方小学校长包全杰等这些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我认为教师的道德实践,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教师的道德实践,应该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准绳,时刻铭记着。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众所周知,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要遇到如何看待教育对象的问题。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一种道德实践,比如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常称成绩差的学生为“差生”,教育者本身不自知,认为这种称呼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对于被冠以差生之名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副沉重的枷锁,容易使他们更加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差生”一词反倒可能成为这些学生追求上进的思想障碍,销毁他们原本不多的自信,助长他们的自卑心理和自卑情绪,致使他们走上自暴自弃的歧途。怎样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的尺度。

教育心理学表明,任何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在于教者能否善于发现。许多成绩差的学生智力并不差,他们爱劳动,乐于助人,会办事,会玩耍,动手能力强等。但是他们这些能力的发展容易受到束缚。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所谓“差生”的精神压力更大,由于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他们的心理上带有创伤,其个性不仅得不到一定的发展,而且还会被扭曲,变形,形成不必要的心理误区而导致人格的残缺。 一个人要进步,必须有一个自我肯定的过程。“差生”心理上尤其需要自我肯定。称一个学生为“差生”,实际上就是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一个否定性评价,教师经常使用否定性评价,也就使得学生也用一种否定性评价来评价自我,如“我的智商低,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儿”、“反正我怎么也学不好,破罐破摔算了”等等。

学生的态度、行为也可能在这种否定的自我感受支配下而永远陷于消极状态的泥坑,不能自拔。表现在教育行为上则是偏爱成绩差的学生,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这和公正公平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无意是背道而驰的,是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格格不入的。本人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文中也强调,教师对学生应该具有“师爱”。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过:“所谓师德,或者说教师修养,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但是最重要的,我以为是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就是对事业的态度,这是修养中最重要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全部道德修养的关键和核心。“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其实,转变一个成绩差的学生更能反映一个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这也是体现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固然能体现教育的成功,但若能改变所谓“差生”,使他们在各方面进步显著,甚至赶超前列,更能体现教师的功力。一方面,不要求全责备,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要抓住一点错误就横加指责。即使对问题较多的学生也要耐心开导努力帮助,绝不可算陈年旧帐,那种做法只会更加降低学生改正缺点的勇气与信心,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能习惯性地给有行为过失的学生戴“帽子”。从另一方面看,学生调皮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求知欲、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如果不去了解,不加分析,一气之下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只能是事与愿违,向负面效应发展。

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淘汰一些旧的东西,增添新的内容。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

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 篇1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老师的奉献;“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是用来形容老师的辛勤;这些古言古训都在教育我们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从怎样的思想高度出发,教书育人。

这是我们应有的敬业精神,但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师德方是其魂灵!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朴实地传达了师德的内涵。一名教师任其业务能力再怎么精深,倘若没有高尚的师德,恐怕只能距一名优秀教师的距离渐行渐远;而一名博爱的教师往往因其个人魅力及其崇高的师德影响着学生的一生,相比之下,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新时期,教师应当在不断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师德规范”中锻铸自己的品格,完成自我心灵的塑造,惟其如此,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的教化作用,人民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人格修养,努力完善自我,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师德的强化便迫在眉睫,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去施教,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师道尊严,曾一度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也有很多老师依然保持这样一种看法,始终高姿态的进入课堂,处在一个统治的地位,刚踏上讲台时,为了树立自己的新教师权威,我也这么做过,后来发现,教室跟学生只有成为并行不悖的合作关系,才能更好高地促进教学,因此我个人认为,师德的强化,首先要端正好自己的姿态,我们应该是学生一起成长,这过程中的那份爱,我们应该是以享受的姿态去分享,而不是以施舍的姿态去给予。

大音希声,大爱无痕,庄老夫子如是说。同样地,教书该如此,育人更该如此。课堂上,学生往往各种小动作,站在讲台上,一眼望去,所有的偷巧一览无遗,是应该大发雷霆,还是换种方式,润物细无声的软处理呢?还记得刚刚走上讲台的那几个月,总觉得自己想要控制住课堂太过力不从心,那会儿一心想的就是如何让台下的那些小不点儿怕我,然后受我威慑,正襟危坐,然后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自己使劲镇压,学生也各显其能地与我对着干,然后彼此周旋,真是弄得我焦头烂额,后来一节自习课上,很偶然的机会,讲到一个成语,那个成语讲了好多遍,可还是有人出错,那天我并没有发脾气,而是从成语的来源给他们讲起,然后讲到相关的故事,再讲到这几个字怎么写,台下鸦雀无声,连平时最捣蛋的那几个孩子都睁大眼睛聚精会神的听着,满眼闪烁的都是新奇与专注,那一刻,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下课后我反思了很久,终于意识到,要管得住学生,首先要爱学生,这种爱不是你天天苦口婆心的谆谆教导,而是内化成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百教不嫌其烦的成语,看似漫不经心,但足以触动孩子幼小而柔软的心灵。这样远比百无聊赖的说教来得更有效,因此,师德的塑造应是涓涓细流,濛濛细雨,润物细无声,但回头时,你会惊讶地发现,一片青葱!

只要我们时刻能以博爱之心对待,低姿态进入,享受每一个跟学生相处的细节,那师德之强化,师魂之铸就指日可待矣!

最后,将一副对联跟大家共享: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 篇15

在20xx年寒假师德师风学习中,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老师职业的时代性与创造性,进一步体会到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大好处。现将学习心得表述如下:

一、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从本次学习中,我认真品味了“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这句话。是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敬业奉献,教师要想干好教书育人这一工作,就务必要有良好的师德与高尚的修养。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师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身为教师就要严格要求自我,在师德修养上不断鞭策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干好、干实。

二、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做好榜样育人。

我们常常引导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样,教师也就应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我的示范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来教育学生,从而到达为人师表的教育目的。作为教师就就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身为教师就就应一切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榜样。

三、教书育人“爱”字当先,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 篇16

——脾气控制上怎么修养自己

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通过学习我更体会又一次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我主要就脾气控制上怎么修养自己,谈自己的感受。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费了好大功夫精心准备了一节精品课,然而,当我们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却被一片打闹不止的混乱景象搅得兴致全无。这时您是怒气灌顶高声训斥,还是巧作欢颜温文尔雅? 我认为,如果高声训斥,至少有以下几点害处:一是人在气头上往往容易出言不当,不但会破坏教师自身的形象,也会破坏师生感情,有时甚至还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情感隔阂。二是破坏教师自己的情绪,影响正常授课。如果教师一进教室就生气发火,上课时情绪就会一落千丈,无法投入热情,学生也会受到影响而产生压抑情绪。因此,这时教师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衡量优秀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忧、惧等情绪,以及由这些情绪造成的心理氛围,必然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心理健康。与开朗活泼的教师朝夕相处,学生必然会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也会保持愉快向上的情绪状态。反之,如果老师经常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或经常发脾气,学生必然会感受到压抑与沉闷。积极的心境来源于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如果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胸怀开阔,兴趣广泛,为人友善,心态自然就会平和。

二、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

所谓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能容纳。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在这个流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就会产生相应的改变。一旦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学生就会信任教师,这就为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而宽容能够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 雨果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只要我们多一点宽容,我想我们收获的也许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三、及时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自己怒从心头起时,最好先不要说话,可以做几次深呼吸,或者暂时离开现场,让自己有时间冷静下来。当然,教师要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同时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

树师德正师风心得体会 篇17

中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通过学习“树师德正师风”文件和宣传资料,自己进一步深深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热爱教育事业。要把教育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振兴,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联系起来,才能对教育事业有深刻的认识,并将这认识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才能产生对教育事业的真爱,树立“服务学生奉献社会”的精神。

二、热爱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把学生教育培养好,振兴中华才有希望。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不侮辱、谩骂、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热爱学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科研水平。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关键要有较高的素质。必须具备扎实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与教育改革,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四、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工作积极,就是要勇挑重担,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吃苦耐劳,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认真负责,根本的一条是对学生成长与成才负责,因此必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五、团结互助,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团结互助,一方面教师与教师之间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另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团结互助。廉洁从教,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礼貌,不赌博,不斗殴,不酗酒,爱护公共卫生,语言规范健康,禁止粗俗言辞,衣着朴素端庄,随时以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严格要求自己。

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再把你的爱带给你身边的学生吧,就像宽容自己爱人的小脾气,原谅自己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精心的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对学生无私的奉献。这种爱,不是出自于个人恩怨,而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学习英雄楷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着关爱每一位学生的誓言,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敢于挺身而出,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使学生一个没有少,一个没有伤,一个没有饿,一个没有病,一个没有亡。在灾难面前,他们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在危险面前,他们身先士卒、义无反顾。他们是这样的尽责和勇敢,让人感动,令人敬佩,他们用平凡的工作铸就了闪光的师魂。学习他们的事迹,足以让每一位教师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思想的升华。

回到在日常生活中,想起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那理解的微笑、会意的眼神、无声的流泪,这不都是我们用爱换来的吗?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