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纪律建设的三重意蕴范文五篇

  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努力实现军事媒体创新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加强纪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性和宝贵品质,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支撑和治本之策。

  党的十九大第一次将纪律建设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并列起来,形成了更加科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党建总体布局,这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理论意蕴: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性和宝贵品质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十分强调纪律的重要性。1847年,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组建时,马克思就鲜明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1860年至1862年,在为《朗卡郡和柴郡志愿兵杂志》和《军事总汇报》撰写的评论文章中,恩格斯强调,严格的纪律是一支部队训练有素的重要条件,只有部队全体人员严守纪律、严格履行条令和教令的各项要求,才能保证部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最优途径达到预定目标。在与巴枯宁宗派分裂主义激烈的斗争中,1872年1月,恩格斯深刻揭露了巴枯宁否认党的纪律的目的和实质,深刻阐明了坚持党的纪律对坚持党的性质、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他强调:“没有任何党的纪律,没有任何力量在一点的集中,没有任何斗争的武器!那末未来社会的原型会变成什么呢?简而言之,我们采用这种新的组织会得到什么呢?会得到一个早期__徒那样的畏缩胆怯的而又阿谀奉承的组织。”

  列宁在领导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围绕无产阶级政党为什么必须有铁的纪律、铁的纪律是什么、怎样严格执行纪律进行了探索和思考。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俄粉碎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列宁认为,这是因为“党纪律严明”,如果“没有纪律,没有集中,我们决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他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否定党的纪律,“就等于完全解除无产阶级的武装而有利于资产阶级”。

  在创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中,革命领袖与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进行了激烈斗争,推动党内纪律思想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把党锻造为具有铁一般纪律的坚强组织。严明的纪律也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

  历史意蕴:管党治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坚持用严格的纪律立党。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虽然只有15条,但涉及纪律规定的至少有6条,埋下了纪律的种子。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设立“纪律”专章,明确了一系列政治纪律、经济纪律、组织纪律、人事纪律、保密纪律等,为党的早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纪律保证。这种在党章中设立“纪律”专章或相应内容的模式,一直被历次党代会继承和发扬,体现了我们党对基本特性的始终坚守和自身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亲自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提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的科学论断,强调“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他还特别指出,只有党和军队“加强纪律性”,才能实现“革命无不胜”。严明的纪律成为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带有新时期特点的违反党的纪律的现象在局部范围内滋生和发展,邓小平及时指出:“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的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为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纪律。”这反映了在改革开放初期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就被摆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此后,在改革开放不同历史阶段,我们党都极其重视党的纪律建设。

  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纪律和规矩得到充分尊重和严格执行,党的团结统一就有保证,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党的纪律和规矩遭到践踏和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就受到威胁,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就大打折扣。纪律严明成为党的一个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

  现实意蕴: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支撑和治本之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强调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先进性、纯洁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纪法分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二是把纪律规矩立起来,扎紧扎密制度笼子。加强纪律建设,首先要把纪律规矩立起来。6年来,制定修订90余部中央党内法规,“1+4”的党内法规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党内法规工作迈入了有统筹、重导向、成体系的“发展快车道”。三是突出强调“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明确了党的纪律体系的核心。四是以严格的监督执纪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无论巡视监督、派驻监督,还是专项监督、日常监督,都把纪律摆在突出位置,用监督传导压力,用压力推动落实,增强纪律刚性约束。把纪律管到位、严到份,才能确保纪律红线始终高压带电。中央及时提出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为把纪律挺在前面、执行到位提供了具体路径。

  【思想宣传范文】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大任务,为新时代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明确了主要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也将呈现出新面貌新特点新格局。

  一、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突出问题

  当前,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创新、提升提供了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同时还要清醒看到,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长期积累问题与新出现问题交织、思想认识问题与实际利益问题交织、国内国外问题交织、网上网下问题交织,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艰巨复杂。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仍然是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要坚持问题导向,正视问题,准确把握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探索和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规律。从宏观上看,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影响与挑战的问题。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根本指导思想的地位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各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的冲击和挑战也日益凸显,比如长期存在的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总体上看其影响程度在逐渐下降,但它们总是寻机发声,有时彼此呼应,形成噪音杂音,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和影响。“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淡化论”、“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等错误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构成了挑战;有的领域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多元化价值观念影响与挑战的问题。随着社会变革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也随之加大,这导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整合多元价值观念的难度也在加大。比如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会导致或助长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蔓延,冲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基础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等;西方消费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

  三是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过程中面临国际上一些敌对势力遏制与渗透的问题。随着中国崛起及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引领力进一步提高,中国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发展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充分肯定和广泛认同。但一些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认为中国崛起是对其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挑战,是对现存国际秩序的挑战,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称霸论”等;有的甚至歪曲中国社会制度,将其说成是“国家资本主义”、“威权资本主义”等;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一直没有改变,有时还会借机插手我国国内矛盾和问题,蓄意制造各种事端;一些西方国家拉拢我周边国家共同遏制我国的崛起,竭力堵截我国发展前进的道路等等,这些也都直接体现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四是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方式面临各种新媒体影响与挑战的问题。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也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和最前沿阵地。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以网络新媒体为平台迅速生成发酵及传播。因此,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过新媒体这一关。此外,西方国家由于信息技术的控制权等原因,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中仍占据优势地位,新媒体已经成为一些西方国家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依托,开放互动的新媒体给我国意识形态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传统的宣传管理方式和做法还不能够完全适应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

  二、着力增强凝聚力和引领力,全面落实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任务

  新时代是意识形态建设任务更加繁重的时期,也是大有作为的时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不断增强“两个巩固”为目标,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方针,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着力点,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舆论引导、理论支撑和精神力量。

  一是加强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当前,理论武装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和全体人民,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领会这一科学理论贯穿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掌握其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树立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一科学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使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决不能让意识形态领导权旁落。意识形态工作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必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阵地、党管舆论、党管媒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党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弘扬主旋律和壮大正能量,持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引领力。要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具有说服力的理论阐释、具有号召力的教育引导、具有感染力的典型宣传,更加高昂地弘扬主旋律、更加强劲地壮大正能量。要以丰富发展壮大主流意识形态为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话语权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巩固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四是敢于亮剑和善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敢于发声亮剑,善于释疑解惑,守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要开展积极的舆论斗争,针对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动态、新特点和新趋势,及时分析研判,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特别是对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以及各种质疑改革开放、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观点,必须旗帜鲜明地坚决予以反对和抵制。

  五是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既要注重意识形态的教育性、灌输性,又要注重意识形态的说服性、说理性,根据受众需要精准施策。同时还要适应现代传播方式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好各种新媒体意识形态建设。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汇聚传播正能量,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准确分析研判网络舆情,善于把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紧跟各种传播平台发展步伐,创新传播手段,拓宽工作渠道,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善于运用大众的、通俗的内容和形式,善于将主流意识形态的学术话语、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

  【思想宣传范文】三

  政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基本组织和重要力量,发挥着社会整合、政治引领、思想传播等作用。世界上的政党数量繁多、各式各样,具有不同的阶级基础、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在国家中的地位也不相同。一个国家中,政党的组成与作用发挥会受到政党制度的规制和影响,而政党制度又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模式、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考察历史与现实可以看出,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一般形态是,政党代表不同社会群体利益,以执掌国家政权为目的,为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进行竞争。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西方政党制度日益僵化,出现不少弊端。很多西方政党已被选票绑架,为了当选,候选人使尽各种招数讨好选民;一旦当选,他们并不会真正考虑广大民众的利益。而且,政党之间的恶性竞争、互相拆台,更是降低了政府决策和治理的效能。

  中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存在根本差别。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的政党之间不存在相互竞争关系,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力量,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伴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多党合作、民主协商而建立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深入分析各党派所代表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历史特点,以及这些阶级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和发展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个大目标下共同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一开始就是以合作为基础的,不是为了争夺执政权,而是把实现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作为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帮助民主党派发展组织、解决困难,形成和发展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气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党、国家、人民、军队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一成就是中共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凝结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以及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党中央高度重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2015年制定出台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和《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中国共产党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协商民主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

  探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产生和发展的理论逻辑可以发现,它是中国共产党顺应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国情创立的,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不断发展。在世界民主政治、政党政治发展的大潮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创造和发展出新型政党制度,为人类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提供了全新范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把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要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0年来,多党合作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展现巨大优势,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当前,面对复杂国际形势和繁重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尤其要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发挥独特优势。要着力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相关制度,使参政党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思想宣传范文】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提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了党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离入脑入心、刻骨铭心有差距的问题,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提出加强党性教育的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党性教育——共产党人“心学”传统,学习借鉴中华传统“心学”资源和现代心理学前沿成果,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心学”,推进党性教育入脑入心、刻骨铭心。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性教育、党性修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关于党性教育——共产党人“心学”的重要思想。我们学习好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重要思想,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不忘初心。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二是正心修身。将修身作为“三严三实”的基础,领导干部应注重身心修为、自我约束,养“心性”、“胜寸心”,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三是强化组织纪律性和法治德治意识。党员干部要对组织忠诚老实,要遵规依纪守法、尊崇党章和宪法,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是最大的德,领导干部要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四是提高政治觉悟。觉悟必须在党性修养、党内生活锻炼和工作实践、斗争磨砺中提高和坚定。五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性与人民性是一致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六是勇于自我革命。保持革命精神,增强自我革命和自我净化能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七是强化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要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修养锻炼的重要思想极大地开阔了党性教育的视野,拓宽了党性修养的途径,明确了党性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关于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心学”的重要论述,为我们进行党建理论创新、推进党性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传承弘扬共产党人加强党性教育的优良传统

  早在革命时期,面对农民、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绝大多数的实际,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思想上入党”重要思想,提出加强“中国党的马克思主义的修养”重大命题,刘少奇同志发表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41年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增强党性问题并作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开展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关于党性教育、党性修养的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对于广大党员坚定共产党人远大理想,确立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原则,培养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塑造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牺牲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起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代代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性修养理论指导下,在革命的大熔炉中进行党性锻炼,经历千难万险、千锤百炼,完成意志品质人格再造,成为“特殊材料”,从“小我”升华到“大我”,从普通人成长为为劳苦大众服务、具有无产阶级觉悟的先进战士。

  诞生于革命年代的党性教育——共产党人“心学”,在当时革命战争环境下,重在解决思想不纯、党性不强的现实问题,强调务实管用,在传统修养方法挖掘上也重在“内省”、批评与自我批评,在革除传统文化中因循苟且、复古守旧积习,清除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革命性锻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在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的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好共产党人“心学”传统,坚守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和精神家园,弘扬革命精神,培育造就引领新时代伟大革命的时代新人。

  三、丰富发展新时代党性教育的方法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积极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心学”,提升党性教育的精神境界和科学化水平。

  进一步明确党性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一是明确做人是做合格党员的基础。倡导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和党内政治文化,弘扬正直、诚实、善良、忠厚、仁义等传统美德,坚持党性之纯与道德之善的统一。二是明确党性的内在超越属性。传承共产党人“心学”追求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最终目标,崇尚牺牲奋斗、超越生死、进行生命与人格再造等传统,不仅要使党员体验到入党宣誓仪式的神圣感,而且在党性修养实践的内在超越中体悟到党性的神圣性,唤起党员的政治良知、突出政治信仰的内在自觉,满足新时代党员人格成长、终极关怀和安身立命需要,进一步推进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建设。三是明确党性修养方向是使党员不断实现自我解放,迈向以民族复兴、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己任的“大我”乃至“无我”境界。

  进一步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共产党人党性修养是一个不断提升的实践过程,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过程。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做到“思想上入党”,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就需要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实践中,不断使自己的党性得到升华与净化。总结革命时期党性教育的成功经验,汲取中华传统“心学”资源,加强党性教育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坚定认同党的性质宗旨理想,拧紧“总开关”。共产党员要不断叩问自己,“入党为什么”,“入党干什么”,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念,不断补钙壮骨、固本培元。二要“勇于自我革命”,在伟大的社会改造的斗争中,不断改造自我。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与中办同志座谈时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2015年9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也强调,领导干部都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职责。三是追求“心有大我”,具有家国情怀及精神风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学习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党员干部要有情怀、有境界、有格局。我们的一切都应该为了人民,必须许党许国、报党报国,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具有献身精神。

  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拓展工作思路。一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加强道德建设、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合理分析、辩证取舍,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共产党人“心学”建设的重要作用。二要深入研究心理学规律,以更加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已走过三百多年历程,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这对我们深化党性的学理性研究,拓展共产党人“心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很有意义,可以更好地促进共产党人“心学”建设。三要推动党校及干部学院、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党性教育的研究。要全面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重要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性修养理论与实践的系统研究,批判地借鉴中华传统“心学”资源和现代心理学前沿成果,建立完善新时代党性教育理论体系和修养方法体系,推进党性教育再上新台阶。

  【思想宣传范文】五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特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应用和发展。

  这一方法论,既是应对当前复杂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把钥匙,也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桥”与“船”。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推动做好各方面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准确把握“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辩证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提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

  抓重点,就是抓住主要矛盾,推动全局发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在矛盾运动中辩证发展的。推动发展的过程,就是正确认识矛盾、有效化解矛盾的过程。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牵牛要牵牛鼻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善于抓住重点、解决关键问题,是党的宝贵历史经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们党抓住武装斗争这个关键,经过28年浴血奋战,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向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党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向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以人民为中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依然要抓住重点、带动全局,用好这一科学方法。

  补短板,就是推动全面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事物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各要素之间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于是就有了短板和长板。系统整体功能发挥的程度,取决于短板。“木桶原理”认为,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板,而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因而,要增加木桶容量,补短板至关重要。具体到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就是影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带有全局性、深层性、关键性、决定性的薄弱环节、制约因素、瓶颈方面和滞后领域。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制约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其诸多表现就是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工作实践中,只有经常查找、补齐这些短板,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强弱项,就是推动创新发展,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弱项,不同于短板,短板是就事物内部要素而言的,是整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者领域之间,发展最滞后、最不足的方面。弱项是在比较中显现出来的,而这种比较要么在具有竞争关系的各方之间进行,要么在发展现状和未来目标之间进行。我国的发展弱项既是在与发达国家的对比中产生的,也是与我国发展未来目标相比较的结果。强弱项,就是为了实现强起来的目标而要求善于发现弱项、正视弱项、解决弱项,化弱为强、化劣为优、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一个有机整体。抓重点,就是要通过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主要矛盾,破解发展难题。反过来,影响全局发展的瓶颈短板、关键弱项,就是需要攻克的重点。把短板加长、弱项加固,就是抓重点的基本要求。

  运用发展辩证法的生动教科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学判断、有效化解重大矛盾和问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五年砥砺奋进,为我们学好用好“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这一方法提供了生动的教科书。

  抓重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任务十分繁重,需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防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工作,推进党的建设。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抓重点、抓关键,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四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战略重点,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总抓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改革进入深水区,不全面深化就不能继续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就不能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就没办法解决。没有法治保障,就没有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没有社会公平正义,就没有全体人民的小康。“打铁必须自身硬”,如果全面从严治党抓不好,其他三个全面就无从谈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提供规则和秩序,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领导保证。正是坚定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了重点和关键,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补短板,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在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们面临来自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风险日益突出,而这些风险与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短板密切相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就是要补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短板。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各地区各领域全面发展的小康,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就要补齐摆脱贫困这块最大的短板,补齐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民生短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就要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的实践,不断补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等各方面的短板,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取得新进展。

  强弱项,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方面的弱项,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弱项,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弱项,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方面的弱项,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弱项。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才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根本在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七大发展战略,就是着眼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提供技术、人才保障和创新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解决发展的城乡不平衡、区域不平衡、人与自然不平衡、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不平衡。要实施好这些战略,解决好主要矛盾,使发展成效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把“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落到实处

  落实好“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需要正确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和狠抓落实的韧劲。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抓什么、补什么、强什么,是事实判断,也是价值选择。理念是道,方法是术。道的问题不解决,术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和使命。能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判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否准确到位的价值标尺。价值理念正确了,就能找准重点、短板和弱项,就能落实到位,反之,就会出现问题。

  以殡葬改革为例,山东省沂水县着眼于解决群众“死不起”的问题,真心实意让逝者“入土为安”,使群众在殡葬活动中不花一分钱,顺应了民心、赢得了群众支持,在破解民生难题的同时推进了移风易俗工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一些地方盲目搞“平坟运动”,引发缴棺刨坟抢尸乱象,表面看是方式方法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价值理念不正确。一些干部看似“能力”不差,“方法”“点子”不缺,执行力强,实则缺乏为民情怀,缺少新发展理念,不顾人民意愿、违背客观规律,背离党的宗旨,损害群众利益,侵蚀党的执政基础。这样的观念指引下,所着力的重点、短板、弱项少不得会跑偏。

  第二,在谋全局中抓重点。“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重点是全局中的重点,只有胸怀全局、着眼大局,才能找准重点,抓好难点。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大举进攻延安,毛泽东同志提出,“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正是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才抓住了“存人”这一重点,果断作出撤出延安的决策,实现了“人地皆存”。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任县委书记时出台了六项规定,其中第一条就是“总揽全局,抓大事”。从大处着眼,权衡主次得失,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工作重点。时下,一些干部之所以抓不住工作重点和关键,抓工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忙于“救火”,囿于琐事,如堕烟海,与缺乏全局观、吃不透情况有密切关系。为此,要加强学习调研,吃透上情下情民情,自觉培养战略思维,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三,在虑长远中补短板。事物是在不平衡性发展中实现整体发展的。短板与长板可以相互转化,补短板最终是为了推动整体长远发展。“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既要着力找出短板、补齐短板,又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长远发展。

  补短板,切忌政绩冲动、搞短期行为,切忌急功近利、鼠目寸光,切忌削长补短、削足适履,为短板牺牲长板,为眼前牺牲长远。为此,要坚持历史思维,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担当精神,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在补齐短板的同时发挥好长板的作用,增强发展潜力,培育好新的增长点。

  第四,在培育转化中强弱项。一个地区的发展,总要以现有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为前提,突出本地特色,不能搞大而全、小而全。要立足本地实际,把握市场分工,在科学比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弱项。有些弱项是共性的,需要下大功夫强化培育。譬如科技、教育、人才,譬如高新产业,譬如体制机制等。有些弱项是可以向强项转化的,需要创造转化的条件。譬如,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可以转化成金山银山等。重要的是审时度势,找好定位,转弱为强,推动发展。

  第五,下大力气抓好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再好的谋划,也要靠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落到实处,否则就是一纸空文。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做到真抓、真补、真强,切实干出成效来。要努力营造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完善激励约束干部抓落实的体制机制,解放思想,解放手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把干部从文山会海中、从各种各样的填表中、从繁杂的留痕中、从被动应付中解放出来,切实把“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落到实处。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与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交汇点上,我们更要把握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辩证法,集中力量抓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提升短板,强化弱项,更好地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相关文章:

1.加强纪律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心得体会

2.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心得体会

3.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心得体会

4.有关机关作风整顿心得体会范文

5.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的思想宣传范文五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