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治理汇报材料(精选3篇)
本项目采用由国内自行研究开发、且比较先进的一sks氧气底吹熔炼炉+鼓风炉还原+渣烟化炉吹炼工艺。硫酸工艺采用双转双吸的工艺流程。粗铅产量6万t/a,硫酸产量为58800t/a,电铅5.7万t/a。
一、废气治理
1、精矿干燥窑烟气治理
精矿干燥窑产生的烟气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除尘效率为99.5%,净化后的烟气排放量为23375m3/h,经30m高的烟囱排入大气,外排烟气中so2浓度为372mg/m3,烟尘浓度为60.7mg/m3,符合《工业炉窑烟尘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so2浓度850mg/m3,烟尘浓度100mg/m3)。
2、氧气底吹熔炼炉烟气治理
火法冶炼系统氧气底吹熔炼炉产生的烟气,首先进入余热锅炉,回收烟气中热量及沉降部分烟尘,然后进入电收尘器进一步收尘净化后,收下的烟尘密闭输送至料仓,净化后烟气送硫酸系统回收so2生产硫酸。制酸采用烟气稀酸洗涤净化、两转两吸工艺流程,制酸净化率为99%,转化率为99.7%,吸收率为99.95%。尾气排放量为23317m3/h,由60m烟囱排放。尾气中,so2浓度为903mg/m3,排放量21.06kg/h;硫酸雾浓度为21.7mg/m3。,排放量0.51kg/h。尾气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60m烟囱so2浓度为960mg/m3,排放量55kg/h;硫酸雾浓度为45mg/m3,排放量33kg/h)。
3、鼓风炉和烟化炉烟气治理
鼓风炉产出的烟气经过冷却烟道、布袋除尘器除尘,系统总除尘效率为99.65%,收下的烟尘密闭输送至料仓,除尘后的烟气由烟囱排放;烟化炉产出的烟气经过余热锅炉回收余热及沉降部分烟尘、再经冷却烟道进一步降温、最后经过布袋除尘器除尘,系统除尘总效率为99.95%,收下的烟尘密闭输送至料仓,除尘后烟化炉烟气与净化后的鼓风炉烟气一起由高度为60m的烟囱排放。
4、原料贮运、干燥及配料过程中的通风除尘
精矿干燥窑卸料皮带受料处设有吸尘点,选用单机袋式除尘器除尘,1f=80m2,风量4000m3/h,除尘效率大于99%。铅精矿仓内给料、输送、混料等均产生粉尘,选用机械振打袋式除尘器除尘,f=400m2,风量200m3/h,除尘效率99.5%。上述废气经除尘器除尘后,由高度为20m的排气筒排入大气,粉尘排放浓度小于120mg/m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5、环保烟气治理
熔炼炉加料口、出铅口、出渣口和鼓风炉出铅口、出铅溜槽、出渣口均有少量烟气外泄,在烟气外泄处均设有吸风罩,设有两套除尘系统,熔炼炉环保烟气治理系统选用f=3200m2。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风量158600m3/h;鼓风炉环保烟气治理系统选用f=3200m2。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风量155500m3/h;两个系统的除尘效率为99.9%,经除尘器除尘后烟气由风机送入60m烟囱排放,烟尘排放浓度小于100mg/m3,符合《工业炉窑烟尘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烟尘浓度100mg/m3)。
6、煤粉制备系统废气治理
煤粉制备系统产生的废气采用三段收尘,第一段采用细粉分离器,除尘效率为85%;第二段采用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为85%;第三段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除尘效率为99%,三段收下的尘全部为合格粉煤,经三段收尘,外排废气中粉尘浓度100mg/m3,粉尘排放速率2.61kg/h,废气经高度为30m排气筒排入大气,外排废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粉尘浓度120mg/m3,粉尘排放速率23kg/h的要求。上述各除尘、收尘系统均处于负压状况运行,不向外泄漏烟气。
二、废水处理
生产污水主要来自净化工段及化验室实验排污水,进入生产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送总废水站与各车间冲洗水、冷却排污等生产废水和前二十分钟初期雨水一起处理达标后外排或回用,详见给排水章节。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由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成套处理设备处理达标排放。
三、固体废弃物处置
氧气底吹熔炼炉产出的铅氧化渣送鼓风炉处理,鼓风炉产出的炉渣送烟化炉处理,烟化炉回收铅、锌后,产出终渣。烟化炉渣主要成分为sio2、fe、cao等,经水淬后送渣场暂时堆存,该渣经《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5085.3—1996鉴别,属一般固体废物,送渣场或外销用于水泥厂等。
四、噪声
熔炼过程的罗茨鼓风机、离心压缩机、收尘用的'排烟机、余热锅炉排气管及氧气站的空气压缩机、氧压机等均产生噪声。对上述噪声设备,主要采取建筑隔声和消声的办法,罗茨鼓风机和离心压缩机布置在风机房内,且在鼓风机、压缩机的进出口均设有消声器和隔声罩,余热锅炉排气管装有排气消音器,确保环境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中iii类标准的要求。
五、绿化
绿化具有较好的调温、调湿、吸灰、吸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等功能。因此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对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工作效率等都有一定的意义。
厂前区为绿化重点,并在厂区道路两旁及建筑物周围均进行绿化。绿化工程选用对粉尘和so2具有阻挡、吸附和过滤作用且适于当地生长条件的树种及其它植物。本工程绿化面积为27940m2,绿化系数为15%。
附表:环保治理设备及资金投入清单
湖北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中铁一局项目经理部的环保、水保工作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总纲领,以着力打造一条景观路、生态路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从源头抓起,从基础工作做起,强化环境整治,改善环境质量,防治水土流失。现把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程概况
湖北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位于咸丰县境内,起止桩号为k84+964~k105+550.231,全长20.586公里。
主要工程内容:特大桥1407m/1座;大桥2940m/6座;隧道5603m/4座;分离式立交2座;互通立交1处;主线收费站1处;天桥3处;涵洞通道50道及路基土石方附属工程。
技术标准:设计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km/h,桥涵荷载标准均采用公路-ⅰ级。
二、环保、水保内业资料整理情况
我标段按照湖北恩来恩黔高速公路指挥部《环保、水保管理制度》结合标段实际情况,组织编制了具有实施性和操作性的《环境保护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等。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排查,对存在问题施工点下发限期整改通知,确保《环保、水保体系》有效运行。
三、环境保护小组的成立
为了加强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环境保护管理,保障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维护工程建设的正常秩序。项目部特成立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并明确了环保责任职责,确保对工程建设周边环境的保护。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环保、水保工作开展情况
4.1防止对大气污染
1)施工现场的垃圾清运,采用专用车辆。严禁随意凌空抛撒,施工垃圾及时清运,且近期雨水较多,污染程度为约为零。
2)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物、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洒、飞扬,卸运时采取措施,减少污染。
3)禁止在现场采用热溶沥青等施工中对大气产生污染的防水材料。
4)加强对现场的烟尘监测,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现场烟尘程度按林格曼烟气浓度图进行观测,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确保烟尘排放度达到林格曼i级以下。
4.2防止对水污染
1)现场交通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统一规划排水沟,控制污水流向,将污水排入指定范围内,严防施工污水直接流出施工区域污染环境。
2)加强对现场存放油品和化学品的管理,对存放油品和化学品的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在储存和使用中,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4.3防止施工噪音污染
1)现场混凝土振捣不得振动钢筋和钢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拔。
2)除特殊情况外,在每天晚22时至次日早6时,严格控制强噪声作业,对混凝土输送泵、等强噪音设备,以隔音棚或隔音罩封闭、遮挡,实现降噪。
3)模板、脚手架在支设、拆除和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
5)使用电锯切割时,应及时在锯片上刷油,且锯片送速不能过快。
6)使用电锤开洞、凿眼时,应使用合格的电锤,及时在钻头上注油或水。
7)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扰民。
8)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连续作业,需提前向环保部门报批。
9)成品、半成品尽量在工厂区加工,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
4.4对弃土(渣)的'管理对取土或弃渣有定点,不存在乱填乱挖、乱取乱弃现象。并对弃渣场做好防护和绿化,防止弃渣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4.5其它管理
1)对易燃、易爆、油品和化学品的采购、运输、贮存、发放和使用后对废弃物的处理制定专项措施,并设置专人管理。
2)对施工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保养,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噪音、泄漏和废油、废弃物造成的污染,杜绝重大安全隐患的存在。
3)生活垃圾与施工垃圾分开,并及时组织清运。
4)施工作业人员不得在施工现场围墙以外逗留、休息,人员用餐必须在施工现场围墙以内。
5)对水资源应合理再利用,如将降水时抽出的浅层水用于冲洗车辆、降尘和冲洗地面。
6)项目经理部可请环保部门定期对各项环保指标进行测试。项目经理部对环保指标超标的项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五、后续环保、水保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加大对施工现场巡查、监管力度。
1、我标段将定期对全体员工和参见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教育,增强环保、水保意识,确保我标段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2、将环保、水保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加强对施工现场环保工作的巡查力度,切实做好环保、水保防范工作。
3、组织全体管理和技术人员学习环保、水保知识,提高环保、水保业务素质,杜绝在施工期间破坏环境和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
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城乡群众健康安全与全县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融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断加大乡村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着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规模化畜禽养殖治理,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创建,通过不懈地努力,农村环境保护取得了初步成效。解决了部分农村饮水不达标的问题,使万人吃上了安全水,创建了1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和1个市级生态文明村,无公害农区面积达到万亩,促进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户用沼气池座,完成了6个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质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切实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县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把解决农村居民饮水问题摆了重要议事日程。在强化农村环境监管,加强农村污染防治,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水源的同时,主动出击,积极开展了全县地下水和白河、唐河、湍河沿岸地下水调查,摸清了全县地下水水质状况,制定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规划和计划,连续三年县委、县政府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入向社会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强力推进。今年,我县又把解决白河沿岸居民饮水问题列入以项目为主的重点工作,力争3年内使沿岸群众喝上安全放心水。通过向上争取和自筹资金,采取打深井、配套集中供水设施等措施,今年又解决了1.3万人饮水问题,目前已使全县乡镇村的20万群众喝上了干净水。
二、以治促建,稳步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清洁的环境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我县在20xx年制定下发的《新野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年实施纲要》,把改善农村环境列为重要内容,明确了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环保目标,提出要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设施为突破口,抓好村庄布局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村整体面貌。几年来,我县不断加大“一池三改”实施力度,按照“四清、五改、三化”和“六通、六有”的标准,着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完成户用沼气建设7800座,同时还建设了果园村综合利用沼气工程和南阳市种猪厂沼气工程。集中对村的村容村貌进行整治,使这些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脏、乱、差现象不复存在。与此同时,我县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创建,筛选出生态条件较好,文明程度较高的村镇,按照生态创建标准,采取政策引导,资金项目扶持措施,进一步完善软件和硬件建设,使一部分环境优美村镇脱颖而出,目前已有两个市级和1个省级生态文明村通过了验收。典型带动作用激发了全县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创建热情,全县个新农村示范村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确定为新的奋斗目标。
三、防控结合,强化农村工业污染防治
我县首先是完善乡镇企业发展规划,按照环境功能区划和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村镇工业布局,便于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集中控制与治理。其次是严格环境准入,实行发改、国土、工商、环保等多部门对建设项目的`联动把关,确保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的落实,坚决做到“四个不批”,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布局不合理,不符合选址、选线和规划的不批;对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不批;对增加排污量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不批,杜绝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去年以来,我县先后否决投资额2亿多元的10多个项目。第三是狠抓农村工业企业污染减排,加强环境监管,加大染治理力度,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限产限排,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坚决关停。三年来,我县关停粘土砖等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29个。
四、发展生态安全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近年来,我县围绕发展生态安全农业的目标,不断加快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建设,着力改变靠大量施用化肥,喷撒农药来提高农产品产量的粗放生产方式,通过实施沃土工程,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低毒高效农药,扩大农家肥、有机肥施用面积,使区域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在面源污染防治上探索了初步经验。如今我县的3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平均施用化肥和高毒农药量不到其他农区的一半,这样即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农产品安全水平,打响了无公害蔬菜的品牌。与此同时,我县不断深化养殖业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健康养殖。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域,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促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通过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实现了养殖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我县畜牧公司种猪厂污染治理工程年产沼气立方米,有机肥吨,不仅治理了污染,而且转化成了资源,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在该治理工程的示范带动下,今年我县又有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主动开展了污染防治。
五、大力营造人工植被,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
我县一马平川,缺乏天然植被,天然生态调节能力相对较差。针对于此,我县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为重点,以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环境为目标,大力营造人工植被,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国家项目支持和加大地方投入,采取种植环村林、环路林、环水林、环田林,不断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扩大绿化面积。20xx年以来,我县植树造林万亩,美化了自然环境,增强了区域生态调控能力,并通过了平原绿化高级达标验收。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县农村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科技含量高的无公害农业面积有限,生态安全型农业刚刚起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任务相当繁重;农村基层环保机构还没有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组织网络还不完善,乡村工业迅猛发展也将给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带来新的难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全市农村环保工作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开拓创新,奋力拼搏。
一是抓好规划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环保政策,落实工作措施,力促我县农村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尽快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把保障饮用水水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的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与管理;加大投入,尽快解决依然存在的少数居民吃不上干净水的问题,保障全县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等环保法律法规,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
四是继续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着力控制面源污染和农村土壤污染,努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