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技术论文精选7篇

这里是可爱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网络通信技术论文精选7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通信高级工程师论文 篇1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网络协作教研; 平台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刘金河(1966—),男,河北文安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研究。E-mail:。

教育均衡发展体现的是公平公正的理念,这不仅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我国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提出。近年来,在整合区域内外各类资源,建立一体化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资源环境和支持体系方面,我国各省、市(区)分别在三网合一、多功能平台集成、教师在线研修与备课、在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教育网络建设现状,建立一套由省、市、县的三级教师专业发展资源支持机制,使区域内所有教师都能平等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最终实现区域内教师专业能力的均衡发展。[1][2][3]

一、基于区域协作的教师专业

发展网络平台需求分析

(一)为区域内教师培训提供课程资源支持

网络课程平台通过为区域内中小学教师提供大量优质资源,有效支持教师将培训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体系化的网络课程支持能使教师培训工作有效展开,实现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教师自主学习与网络课程学习相结合、网络校际协作与共同研讨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并培养其网络学习习惯与校级合作技能。

(二)支持区域教师协作教学和教研

1. 为区域教师校际协作教学提供支持

网络平台能为教师提供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教案积累、教案评选等服务,同时提供相应学科、年级的教学案例、备课模版、教学素材等资源,方便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备课。利用网络协作备课平台教师可以在线备课,共享教学设计。如在协作备课中,网络协作平台自动保留备课过程中的每位协作者的修改痕迹,以促进教师的协作;在教师完成协作备课后,教师设计的教学案例、开发的教学资源能够直接被用于课堂教学,同时能被、下载,以供边远地区教师下载,适用于农远模式一、模式二环境的教学;在教师实施协作教学时,能够进行在线的同步课堂教学和离线的异步课堂教学录像观摩与评析,教学协助者能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教学指导和协助活动。

2. 为区域教师协作课题研究、研修活动提供支持

网络平台能为教师提供课题研究支持,通过动态更新、展示优质教学视频供教师观摩,为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帮助。也可以通过提供虚拟学习社区、博客、微博群等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如使用QQ、YY、教研社区等组织网络研讨会。网络平台还能支持教师的各种研究活动,如“一对一指导”、“协作交流”、“团队教研”、“校际协同教学”、“系统的课程学习”、“教学直播互动”以及“教学录播”互动等形式的网络教研活动。

二、国内外典型教师专业

发展网络支持平台分析

(一)国外典型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支持平台分析

国外用于从事Internt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平台主要有Tapped In、 Thinkfinity等。

1. Tapped In

Tapped In教师在线专业发展平台建立于1997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开发和运营,①是一个为教师提供终身专业发展学习服务的平台。Tapped In的虚拟情境采用了一种多用户的虚拟环境,并整合了许多新一代的协作理念,设计并嵌入了多种组件,使虚拟科研平台具有透明性、扩展性、持久性和易用性等特点。该平台提供超出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资源、在线支持工具等,还为教师提供独自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的学习空间,平台管理者可以在平台中创建和管理小组学习,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采用文字聊天、电子邮件、内部短信等方式相互交流。

(1)虚拟情境

Tapped In采用了新一代的在线学习工具,包括聊天室、视屏以及白板教学,能够满足教师的日常交流学习的需要。Tapped In的虚拟情境设计采用Building、Floor和Room的分层设计理念。用户进入Tapped In,首先来到接待室,接待室包括一份虚拟校园地图和Tapped In大楼的每层目录,在导航中可以见到People、Places、Groups、Calender、Library、Jobs。通过在线支持,教师可以查看最新的登录信息、群组讨论信息以及网站为大家提供的图书馆等信息。教师通过三层架构设计的三部分,选择自己需要进入的学习地点。

(2)教学讨论区(Discussion)

平台工作人员定期开展讨论活动,给出讨论话题,然后由教师在线讨论。日常的讨论按照“设计—教学—探讨—反思”的模式循环进行:首先由教师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教学;在完成教学后,教师在Tapped In平台自己的教学案例,并提出个人的问题;然后在带队教师的引导下,所有在线教师就某个案例进行在线探讨;教师根据话题的讨论情况,再次设计自己的教学。

(3)面向导师的在线研讨

由固定的导师在Floor中定期开设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如教师进入行动研究群组时,有关行动研究的信息能迅速映入眼帘。在话题讨论中,每个开设的栏目都有固定的所有人和仲裁人。导师根据自己的固定话题,引导群组教师展开讨论。每一个固定的群组信息在平台中也会进行统计,这样可以结合email进行异步的联系。

2. Thinkfinity平台

Thinkfinity由Verizon 基金会及其11个合作伙伴联合开发,是一个综合数字学习平台。②Thinkfinity为美国K-12的学生、教师、家长提供基于课程内容和基于标准的免费网络教育资源,为全美教师在线和面对面相结合的高级技能培训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发展项目、课程计划等。

(1)Thinkfinity的资源

Thinkfinity的资源有基于课堂的学习资源(教案、互动游戏)、基于家庭及课外学习的资源(游戏与工具、父母与孩子、读写能力)、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在线课程、直播网络讨论会、录播网络讨论会)等。这些资源的开发以英语语言文学、外语、艺术、数学、经济学、科学、地理、历史、政府和公民等核心课程内容为主,与国家教育标准保持一致。

(2)Thinkfinity的组织

由Verizon 基金会赞助11个机构开发了10个为K-12学生、教师、家长提供免费教育资源的学习平台。Thinkfinity也是SETDA(the Stat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irectors Association)、IST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CCSSO(The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NEA(National Educational Association)等五个重要机构的附属机构。Thinkfinity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网站内容,为教学和学习提供优质资源,既保证了网站内容的质量,又保证了网站资源的建设。在成为免费网络社区的一员后,学习者可以获取资源、结交朋友、分享思想、提供建议、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建社区等。

(二)国内典型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支持平台分析

1.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①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由东北师范大学主办、国内多个省级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参与,是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大型网站,主要为教师提供“新课程改革”、“国培计划”等项目在线课程培训。平台以在线课程为主要形式组织资源、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同时提供一定的教师论坛与博客功能,支持教师在线交流。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资源以教师远程非学历课程为主,资源开发以新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教师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由新理念通识培训、新技术培训、新课程培训、师德教育课程、专业提高课程、新课程专题讲座、新课程典型课例、新课程学习方法指导、新课程校本研修等构成,按综合、高中、初中、小学进行分类。同时还提供拓展内容,如剑桥英语、Primary Colours教学资源、专家报告、新课程实验教学等。受训教师注册选择相应课程后,通过阅读教学内容、观看教学视频、在线讨论、提交作业作品等活动完成课程学习,最后通过课程考试获得课程学分。一门课程一般分为16~24个学时,设置3~5个左右的作业,由学习者分阶段完成。教师只有在完成了所有作业,通过在线考试后,才能获得该课程学分。

2. 江苏省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江苏省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由信息、资源服务、数字化学习、活动中心和金教工程等五个主功能平台和13个大市分中心平台组成。该平台建立了省、市、县(市、区)三级门户系统,其核心平台具备用户中心、资源中心、运营中心、消息中心、管理中心、接口服务等功能,能够满足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不同用户日常应用和学习需要。

(1)主功能平台

主功能平台包括信息平台、资源服务平台、数字化学习平台、活动中心平台和金教工程平台。信息平台主要包含省级教育新闻、国内教育咨询、江苏省新课程改革动态和工作简报等四个栏目。资源服务平台提供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学生素质拓展资源,资源由省级开发的资源,也有汇聚自各大市中心的优质资源,实现了优质资源的提升和共享。数字化学习平台则为全省师生建构了一个先进的、面向国际化的网络交互环境。活动平台则为全省师生提供各种基于网络环境的数字化学习体验活动,基于活动平台支持的活动开展由活动申请、活动审核、活动准备等规范的管理支持。金教工程则提供全省各级教育教学管理支持。

(2)大市中心平台

江苏省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下设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等13个大市分中心平台。市中心平台主要包含新闻资讯、学校频道、教师频道、学生频道、家长学堂、资源中心、招考中心和活动专区等一级栏目。学校频道包含专家答疑、名校展示、名校资源、数字校园等栏目。教师频道包含名师资源、名师在线、名师工作室、优秀教案等栏目。大市中心平台是地区性的集教育资讯、电子政务、资源支持和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平台。

3. 福建基础教育网

福建基础教育网由福建教育学院主办,为福建全省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平台主要具备教育宣传和电子政务、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基础教育学科资源服务、全省各类教育网站链接等功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主要通过集成“福建省名师网上授课教研活动平台”、“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校长)远程研修平台”、“福建基础教育课程与研修资源中心”、“福建省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福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远程培训”、“福建国培计划平台”等子平台来实现,以教师培训、教师网络研修、教师教学资源(课程)支持、名师工作室、教师交流论坛等多种形式为全省所有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支持服务。名师授课平台包含中小学各学科名师授课实录、教研资讯、教学专家团队、名师风采、与名师互动交流等。教师研修平台主要包括教师培训、研修资源和研修活动等板块,教师培训板块整合了省内各类教师培训项目等,教师研修资源板块整合了在线教学视频、培训/研修活动问卷调查、教师信息库、热门研讨话题、优秀作品、课程(培训)资源等。

此外,平台提供了元资源分类、出版社教学资源分类和特色资源分类的多元化基础教育教学资源支持服务。元资源即按照学科分类的,以积件形式生成的学科教学资源;出版社教学资源则提供了适配不同教材出版社所出版教材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辅导资源;特色资源包括校本资源、仿真资源、考试(中考、高考)资源、教学工具资源、视频资源、教师研修资源、信息技术专项资源、福建特色基础教育资源等。

三、基于区域协作的教师能力

均衡发展网络平台设计

(一)平台基本功能结构设计

从支持区域教师专业能力均衡发展的需求出发,借鉴国内外典型平台的先进经验,研究者认为,一个具备完善功能的区域协作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网络支持平台,应该具备教育信息宣传与教育电子政务、基础教育资源支持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等三大基本功能(如图1所示)。平台统一设置省、市、县、校四级管理账户,由省一级管理中心负责全省区内各类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规划、审核、质量管理、活动认证以及技术支持,地市一级管理中心负责本市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指导,县一级管理中心和校一级管理中心依托县区教师发展中心,开展本县(校)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实施和指导。

1. 信息宣传与电子政务

主要展示国家、省、地市教育新闻以及国内综合类教育资讯,承担省一级教育政务信息公开和教育行政事务自动化办理。

2. 基础教育资源支持服务

主要提供基础教育各阶段的学科课程教学资源、中高考考试辅导资源、区域特色教育资源和教师教学研修资源。其中,学科课程教学资源分为元数据资源库、学科课程资源库、出版社教材配套资源库,区域特色教育资源的建设包括各地区校本课程资源、区域文化教育资源、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德育教育资源等。

3. 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

主要提供教师教学研修资源服务、教师培训网络课程服务、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和教师交流论坛、博客服务。功能平台界面主要显示特色资源展示、教研资源站内检索、教师培训动态、教师研修动态、教师博客展示、热点讨论展示、在线协作工具等模块。其中站内资源检索可搜索课程、用户、专家、学校和资源等;教师培训动态展示包括培训公告、最新培训课程、最新学习统计等;特色资源展示包括在教师培训和研修活动中最新原创的教学设计、教学视频、教学素材、精彩专题网站展示、名师工作室推荐等;教师博客展示区包括最新博文、精彩博文、名博推荐等;协作工具功能区包括多方教学语音视频协作系统、在线求助、答疑等。

(1)教师教学研修资源服务

提供省、市一级名师讲堂、学科教学专家讲座、说课视频、名师课堂实录等视频资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指导案例、教学反思心得和教学研究成果等多种形式的教师教学研修资源。同时,教师研修资源整合为基础教育学科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支持教师培训网络课程、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教师在线备课的资源调用。

(2)教师培训网络课程支持服务

课程管理平台主要功能为学习资源呈现、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支持、学习活动的评价和管理。通过采用课程管理系统支持区域内各类教师培训活动的开展,通过为各地市、县中心提供统一的培训中心账户管理,支持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在网络课程平台建设教师培训网络课程、组织开展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师培训活动,省级管理中心通过该平台统一实现对省域内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活动的质量监督和培训认证。

(3)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支持服务

主要为教师在线网络课程学习、校际教师在线协作教研、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教师协作课题研究等不同类型网络研修活动提供模块化的功能组件支持,为上述活动提供模块化的功能组件套装服务,如教师在线协作备课系统、教师网络课题教学互动系统、网络研修工作室动态生成系统等。

(4)教师交流论坛、博客支持服务

主要提供教师博客、教师论坛、教师圈子等交互工具支持。教师博客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开放的信息平台,可以让教师发表自己个性化的反思结果,有利于教师深入思考并把隐性的个人知识显性化,促进教师知识的积累和转化。教师社区(论坛)为教师在线学习交流提供一种比较开放的环境,教师通过论坛逐步形成网上学习社区,进行合作式、讨论式学习,通过BBS可以建立主题讨论组,发表意见和评论。

通过教师个人中心,提供对教师参与学习课程、研修活动、资源作品、博客、圈子、论坛等的导航功能。如教师参与的课程、热门课程和搜索课程,的博文、关注过的博文,的资源、关注的资源,的话题、关注的话题、对话题的最新回复、话题管理等。对不同等级的用户给予不同的权限管理,如普通教师只能学习课程、搜索课程,骨干教师可以协助管理课程,专家可以管理课程等。

(二)平台建设布局与系统管理规划

1. 平台建设布局

平台由一个省级主平台和多个地市中心平台构成。由省级教师专业发展主管部门统一负责省市两级平台的建设和省级平台的维护管理、市级中心平台的技术支持,市级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中心负责维护管理市级平台。市中心平台的建设以省级平台为依托,主要通过调用省级平台资源和建立地方特色资源,以支持地方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同时提供本地区以校为单位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支持服务。

2. 平台系统管理规划

平台系统管理由省、市、县、学校分级管理,并由省级教师专业发展主管部门进行统一身份认证。省级平台设置省、市、县三级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中心管理账户,市级平台设立市、县、校三级教师研训管理中心账户,省、市两级用户数据库实现统一对接。

(1)管理账户

管理账户分为系统管理账户和省、市、县(市、区)、学校四级管理中心账户。系统管理员是网站最高级别的用户,负责网站的整体设置以及各级管理员的注册工作。省级管理中心账户由省级教师培训、研修活动组织机构申请获得,通过省级管理中心账户组织实施省一级的教师培训和网络研修活动,并由省级教师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负责进行教师继续教育活动质量监督认证和学分登记管理。市级管理中心负责市中心平台的日常管理维护,负责对辖区内县(市、区)、校两级管理账户的管理、市级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县级管理中心通过登录省、市平台参与各级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本县区教师管理,依托市级平台组织实施县级教师继续教育活动,负责本地资源的管理。学校管理中心通过登录市级平台管理本校教师学习活动,组织开展校级教师网络学习研修活动。

(2)教师用户

通过市、县(市、区)管理员实名注册所属地区教师用户,教师用户实名登陆后,方可下载使用平台资源,参与学习和研修活动。

(三)平台基本技术架构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支持平台基于Web建立和运行,使用LAMP(Linux、Apache、MySQL、PHP)作为技术构架(如图2所示),教师之间、教师和专家团队通过浏览器进行沟通。[5]

四、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介入教师专业实践后,为教师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资源和工具支持,并成为教师专业的构成要素,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信息时代的教师学习在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同时,也呈现出社会化、分布式和情境化的特征。教师只有在与他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中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使用的各种技术工具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认识和表达自我、在社群中与同伴有效交流互动的时候,才能够很好地学习并发展他们的专业知识。[6]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平台作用的有效发挥,在于一整套完整可行的,涵盖技术支持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政策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教师继续教育执行政策、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管理标准等)、队伍保障、运行策略、资源环境支持的区域协作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执行。

[参考文献]

[1] 张天雪。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模式、路径与政策理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0,(15~16):81~86.

[2] 郭绍青。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的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6):58~61.

[3] 林秀钦,等。技术支持的国际教师教育项目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8,(5)8:13.

[4] 李华,等。网络协作教研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10~114.

通信专业论文 篇2

我国的通信行业正移动性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个人移动设备强劲发展,根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通信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显示,超过80%的公司允许员工使用个人移动设备接入企业业务,用应用程序和信息。个人移动设备接入公司系统以后,管理、保护、控制那些个人持有的设备与应用程序和信息将是企业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在企业中利用社交媒体与客户进行沟通被认为是统一通信将要面临的最大挑战。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变着客户体验。人们可以利用他们的社交媒体圈进行客户了解,同时能够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如果这个人是名人或者有个很长的关注列表,他们宣传的东西变会呈现病毒式的传播模式。公司可能很成功的将社交媒体整合到他们的传统销售方式、服务以及渠道支持中去,这样可以以全新和让人兴奋的方式开发更多的用户。

2.通信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中不能妥善处理好职业性与学术性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专业设置的功利主义倾向;过分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把通信专业教学要求和追求目标偏重于少数学生的“专升本”上,使高职生一定程度上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的预备生;另外,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不安心于本层次办学,把尽快升格为本科院校作为最大的追求,使得通信专业的教学方式仍然以讲授教学为主,不能适应当前通信行业迅速发展的要求。而且,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带来的学生状况的变化,师资的频繁流动,以及通信技术本身的发展进步,致使教学的效果与预期的目标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距。现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实训室设备陈旧

实训室是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校内实训基地,但多数高职院校通信实验教学的现状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训设备老化并且较为陈旧。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新器件、新技术的更新很快,但一些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仍停留在面向“通信原理”、“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实验,许多新技术、热门方向很少涉及。实训实验教学内容仍多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综合性、工程操作类较少。这种“光看不练”的实训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造性,不利于人才培养。

2.2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上没有形成独立的运转模式以适应通信行业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教学评价机制拘于高校的教学评价标准,教师一般都注重工作量的完成,而忽视了通信专业的应用性和操作性,从而造成了理论强、动手能力差的局面。学生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在进入单位后面对专业工程时,却无从下手。实训指导书从原理、实验步骤到实验要求极为详细,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甚至不需理解原理,就可以利用已准备好的仪器设备按步骤进行。学生按步骤就可完成,自己发挥空间较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整个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造成了学生学习精力和学习时间的极大浪费,为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困难。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并在教学内容、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3.通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提高通信专业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对通信专业教学改革有以下几点想法。

3.1注重理论与企业工程的结合教学

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必须在专业课教学时让学生做到了解工程、掌握一定的技术水平。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课堂理论教学非常重要。课堂教学,虽以理论教学为主,但决不意味着仅限于照本宣科。教师本身在进行理论教学前,首先要过实践关。教师只有在具备了实践经验和一定的技术水平之后,才能找出书本理论知识与专业工程实况的差别。

3.2做好调研合理规划专业课教学

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合理规划专业课教学,在制定专业课的教学规划之前,必须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只有做好了充分的调研工作、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所以,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是合理安排各门专业课的课时、调整各科实验室建设比重的前提。

3.3建立工程实践类实训室开放实验

为了让学生在课外开展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和支持开放式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实验资源,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通信专业所设计的方向众多,如程控、光纤、网络、移动等等,而每一个方向在通信领域都十分重要。在实训室建设中应根据培养计划实施有重点的建设。同时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建立网络优化实训室、光纤通信实训室,使学生能够掌握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光纤熔接实际操作。

3.4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序贯式方式,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课程模块、岗位能力培养模块、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块是相互独立,依次进行,此教学模式并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革原有传统的孤立式课程设置,通过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有企业参与岗位能力课等教学课程相互协作,建立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多门相关课程作为课程群整体,打造课程群的协作教学平台,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有目的性地学,有针对性地学,以确保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深度。

3.5利于互学团队协作教学

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上下关系转换为创新团队的协作成员角色,通过一些学生创新项目,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紧密协作,创造更便捷的师生交流和学生互学坏境,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可以催生更多的大学生创新活动成果和科研成果。

3.6结合职业资格认证教学模式

深入分析实践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实践教学,以考取职业资格认证进行课程置换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结束语

信息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篇3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功能;应用范围;信息技术

结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实际需求,扩大计算机通信技术在该系统构建中的实际应用范围,有利于增强系统的性能可靠性,促使该系统能够长期处于稳定、高效的运行状态,满足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因此,需要深入理解计算机通信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各种内容,在构建该系统的过程不断提高计算机通信技术利用效率,促使信息管理系统性能得以优化,增强系统推广使用中的适用性。

1计算机通信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1)计算机通信技术概述。当前形势下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正在扩大,为信息的高效传输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为了提高该技术的利用效率,应了解计算机通信技术内涵:所谓的计算机通信技术,是指在计算机支持下可靠的信息传输平台,通过对数据传输方式的引入及利用,实现了不同计算机之间各种数据信息的高效传输,满足终端设备与各计算机之间信息正常传递的实际要求。因此,在构建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时,应根据系统构建要求,提高对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正确认识,保持该技术实践应用中良好的服务效果。(2)信息管理系统概述。信息管理系统,简称为MIS,是≮≯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的缩写。其使用中由于涉及了多种学科,像管理理论、计算机等,客观地反映了信息管理系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且该系统的实用性较强,能够为信息的深入分析及综合管理提供保障,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信息管理系统本质上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机工具,通过对各种设备、软件及硬件设施的整合使用,实现了对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处理及维护等,促使管理人员能够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完成数据信息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实现人机集成化系统构建。因此,应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构建出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种数据信息的综合管理,促使相关的管理工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2计算机通信技术实践应用中的优势分析

(1)具有良好的传输效率。结合当前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状况,可知其具有良好的传输效率。具体表现在:基于数字信息的传输模式,能够使通信模拟传输模式下的信息传输效率不断提高,并实现信息传输模式转变,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信息的高效传输及利用提供保障,不断优化不同信息传输中所需的传输模式。(2)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基于适应性角度考虑,当前形势下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正在扩大,为不同领域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该技术使用过程中有着多种类型,满足了不同领域的业务需求。像多媒体应用中的影视资源下载、通信方面的视频通话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促使各种数据信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传递,实现对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3)具有可靠的传输性能及抗干扰能力。通过对基于二进制数字传输模式的合理运用,能够为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范围扩大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信息传输速度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在光纤技术的支持下,计算机通信技术使用中的传输性能将不断优化,其性能可靠性逐渐增强,从而满足数据信息高效传递要求。与此同时,信息传输中注重二进制数据传输模式的合理使用,能够在加快计算机通信速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各种噪音的针对性处理,确保信息传输质量可靠性,促使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支持下的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稳定性增强,整体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保持计算机通信传输通道顺畅性。因此,需要在未来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中重视计算机通信技术使用,全面提升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服务水平。

3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要点分析

3.1系统中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分析

在处理不同数据的过程中,信息管理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使数据处理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实现各种数据信息的高效传输。而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下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该技术数据高效处理优势的利用,能够在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的同时确保数据信息传输质量可靠性。因此,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中应注重计算机通信技术引入,满足数据高效处理要求,优化数据处理方式,从而为自身自身应用范围扩大提供保障。信息管理系统中通过时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合理使用,对于自身的性能优化及应用范围扩大至关重要,关系着未来信息管理系统发展方向及研发技术水平,需要技术人员在系统运行中处理各种数据时正确看待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价值,确保数据处理有效性。这些方面的内容,客观地说明了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优势。

3.2为系统预测功能实现提供保障

为了使信息管理系统长期运行中能够具备良好的预测功能,应在大量的数据基础上确保数据信息的高效传输,并保持良好的信息传输质量。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应在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注重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合理引入,为系统预测功能实现提供保障,促使该技术支持下的预测功能能够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针对性处理,不断提升信息管理系统长期使用中的潜在价值。与此同时,现代信息管理系统推广使用中,为了保持系统良好的应用效果,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应在系统运行中采集、传递信息时提高计算机通信技术利用效率,促使该技术支持下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长期处于稳定、高效的运行状态,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生产活动的各种需求,全面提升行业整体生产水平。

3.3优化系统的计划功能,增强系统控制功能应用效果

信息管理系统计划功能的合理设置,需要提高对不同管理层基础数据的整合利用效率。因此,应选择可靠的数据传输技术,促使系统中各管理层数据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而计算机通信技术在数据传输方面的优势明显,能够达到信息管理系统不同管理层基础数据利用的实际要求,实现系统计划功能的合理设置,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各部分的组成功能。在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功能设置的过程中,也需要在大量的数据基础上进行开发。而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借助计算机通信技术优势,能够使系统的控制功能设置得以实现,促使信息管理系统实际应用中能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确保数据信息正常传输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控制效率。同时,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支持下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实现系统辅助决策功能设置,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同时增强其决策功能实用性。

3.4优化系统决策功能,确保各种决策制定的合理科学性

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辅助决策功能实际作用的发挥,关系着系统整体的运行服务水平。因此,为了实现对信息管理系统决策功能的优化,应加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合理运用,将该技术应用于决策功能优化的具体流程中,保持系统功能完整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若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中未使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其中的辅助决策功能也不复存在,系统中数据的实时传输及处理目标将难以实现,会影响数据处理效果及决策制定的合理科学性。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在信息管理系统决策功能设置及优化中充分考虑计算机通信技术优势,全面提高系统时效性的同时确保系统运行中各种决策制定的合理科学性,实现信息管理系统大规模的推广使用。某信息管理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4未来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趋势分析

受到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影响,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因此,未来这类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中将会朝着智能化、可视化方向发展,促使功能强大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应用范围得以扩大,促使信息管理系统使用中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对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促使系统管理人员能够做出最佳的决策。因此,需要对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作用下智能化、可视化的发展方向有着更多了解。

5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分析

(1)物理层技术的高效利用。基于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实时传输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计算机通信中的物理层,确保了数据传输质量可靠性。因此,系统运行中为了达到数据准确传输的目的,应提高对计算机通信技术中物理层频谱率的正确认识,重视物理层技术的高效利用,为系统更好的适应蜂窝环境提供保障。(2)合理使用MAC层技术。在性能可靠的MAC层支持下,能够对媒体访问进行控制,实现控制与管理信道设置,从而满足使用值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完成数据传输的实际需求。因此,为了使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中计算机技术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应注重MAC层技术合理使用。(3)提高网络层技术利用效率。为了使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中能够准确找到访问网址,应在计算机通信技术使用中提高网络层技术利用效率,实现用户不同子网切换,增强系统运行中的动态跟踪效果。

6结语

信息管理系统组成结构的优化及服务功能的完善,对计算机通信技术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客观地决定了将该技术应用于系统构建中的必要性。因此,未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中应结合各种信息高效采集、分析、处理的实际要求,加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促使不同信息能够在系统良好的运行模式中进行传递,全面提升现代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为其在不同领域的推广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邓春华 单位: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剑楠。浅析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3).

[2]陆莉芳。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5(16).

[3]章昱。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探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2).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篇4

人工成本

就是指一个通信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所有人力资源的成本。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分为几个方面:

①招聘方面的薪资要求,要找到最合适的薪酬水平,达到既鼓励了员工又能很好地节约成本的效果。

②在技术要求很高的通信工程领域,对于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③对于人员的工作时间,激励政策,福利效果方面也要有更好的安排,来完成对于员工积极性的激发。

材料成本

材料费包括施工过程中所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的费用,比如一些有线传输通信工程中用到的主要材料(如光、电缆等)、主要的设备(如程控、数据交换设备等)、一些辅助材料、周转材料的摊销等等都算是材料费用的一部分。通信工程中设备材料费的支出占通信工程成本的比重是最大的,设备材料费的这块支出应重点分析精确的预测,设备的材料费在预算时,应分别对各项材料如主材、辅材、其他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对已往的供货地点、购买厂家价格、运输方式及装卸费进行重新核定,尽量选择价格低,质量好的厂家,选择便捷的运输方式。确认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采用的材料规格是否一致,杜绝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进行一些重点的设备材料选购时,应加强采购合同的管理与控制,建立与完善设备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廉洁自律约束机制。不仅可以购买到好的材料而且可以更好的完成控制成本的目的。

机械成本

一、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

在传统的通信技术中,由于其受到其损耗、带宽、串音等多种弊端的影响,使其越来越无法适应通信行业发展的需求,所以光纤通信得以形成和发展,成为现代通信行业的至关重要的技术之一,在光纤通信形成时,即已摒弃了传统技术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缺点和弊端,所以在技术上,光纤通信具有绝对的优势。

1光纤通信技术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量非常低,轻易不会发生损耗,所以其中断距离的长度是传统技术所无法比拟的。

2光纤通信技术使用了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使其具有非常宽的频带,所以利用光纤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输时,其容量也是非常大的。

3在光纤通信技术中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即是由石英做为原材料所制成的光纤,通过对石英经过各种技术性的加工的制作使其具有绝缘性,所以光纤具有非常好的抗水性,不怕雨水的侵蚀,同时电磁也很难对其造成干扰,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4光纤通信技术具有非常好的保密性。利用光纤通信技术来进行信息传输时,不会发生串音的干扰,同时在光缆的外面,光纤所传达的重要信息也无法窃听到。

二、光纤通信技术的分类

光纤通信技术可分为三大类,即波分复用技术、光纤传感技术以及光纤接入技术,其特点如下。

1波分复用技术:不同的信道光波具有不同的频率,运用单模光纤低损耗区,可以取得充足的宽带资源,参照不同的频率及充足的宽带资源,可以对光纤的低损耗窗口进行划分,即划分为多个信道,利用分波器可以对不同光波实现分离或者耦合。

2光纤传感技术:光纤传感器具有众多的优点,如体积较小,防爆性能好,耐腐蚀性强,耗电较少,可以宽频带等等,因此通常将光纤传感器分为功能型传感器及非功能型传感器。

3光纤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不仅能够处理窄带业务问题,而且能够处理多媒体图像等业务问题。

三、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1光纤技术的应用

光导纤维不仅能够将阳光带到每一个角落,而且还可以实施机械加工。目前,汽车配电盘、机器人、计算机等选择使用光导纤维进行图像或者光源的传输。光纤技术与敏感元件的组合,则可以制作成多种传感器,充当传感器的作用,可以对温度、颜色、流量、位移、压力、光泽等实施测量。光纤技术在信息传输及能量传输方面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光纤技术在医学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运用光导纤维内窥镜可以导入患者的脑室与心脏,同时可以测量患者的体温、患者血液中氧的饱和度、患者心脏中的血压等等。

2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情况

浅析通信设计在通信工程中的作用及发展思路

1. 引言

中国的通信工程建设起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邮电部门形成之后,并且伴随通信构建的区域扩展之后,并且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全国各地逐渐构建了邮电类型的研究所以及高校。并且其他领域的设计部门中也包含通信策划模块,主要进行和该专业相关的通信策划运转模式。并且伴随中国的通信领域的迅速进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讯行业极速扩展,并且在设计企业的数目上实现了迅速增长。此外,该行业的职业者的素养也极大提升。在两千年初,整个国家实现通讯设计的企业高达几百个,从事该领域的职业技术人员在两万人左右,其中国家一级的设计职业单位大约在四十个左右,国家二级的设计职业单位在七十个左右。

伴随国家的经济制度的深化改革,各类邮电事业单位渐渐趋于市场化模式,并且达到行业化的监管模式。邮电设计领域为国家的邮电领域早先建立的探察策划企业,并且成为国家的通讯领域的进展表率。

2 通信工程中的通信设计主要地位

通信设计概述

一、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条件和环境较差

由于大部分学校都在进行学生的扩招和学校的扩建,通信专业的人数也会大幅度地增加,学校在扩建过程中会存在资金问题,导致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更新缓慢,与现代快速发展的通信技术严重脱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也是几年前的,已经过时。同时在扩招过程中该专业人数大幅度增加,导致实践教学的场地紧缺,存在多人共用一套实验设备进行实践学习的情况,这就导致实践教学的质量不是很理想。

2.实践教学的老师对于这门课程不够重视

与老师熟知的理论教学相比较,实践教学操作十分麻烦,其中各种各样的环节让人头疼,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难以适应这样的教学过程,他们就会选择逃避,没有将实践教学真正地开展起来,学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没有获得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些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也是持比较消极的态度,认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可有可无,没有十分重要的存在意义。

3.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单位较少

有些学校处在偏远地区,当地没有大型的通信企业,城市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只有一些移动、联通、电信的服务型营业厅,没有从事通信工程方面的产品生产的大型公司,所以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习,如果到深圳、广州等通信产业发达的城市进行实习,不仅组织起来比较困难,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学生过去之后的管理问题也不是特别的方便。所以老师只是为学生讲解一些实习的经验供学生参考,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

4.集中式的实践教学多是形式主义

1高频通信技术的特点

低截获性

由于高频信号具有在较宽的频带上匀称分布,其密度极低等特性,所以干扰者很难对其进行监测控制,被截获的可能性很低。

抗多路径干扰性能好

多路径干扰是指在电波信号进行传输的过程中,会受到一些不可避免的反射体(例如山脉、大气层等)影响,会在这些上发生反射或者散射,接收到的这些不可抗拒的信号和预期想要的信号进行混合,从而不能区别开来,相互影响。通过增加高频解调功能同时利用高频信号具有的独特的序列特性,在信号接收时把预期想要的信号从多路径信号中区分开来,或者将那些具有相同序列码的多路径信号进行重叠,从而达到对干扰信号衰减的目的。

保密性好

在特定的发射功率情况下,高频信号在很宽的频带上匀称分布,其有用信号的密度极低,所以即便是有很强的外界噪音干扰,或者有用信号甚至被淹没时仍然能进行高质量的传播,使外界人员很难截取、窃听想要传送的信号,如若想要对这些信号进行参数特征分析,就难上加难了,所以高频系统具有良好的保密性。

2高频通信技术的应用

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技术

通信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同时也使通信电源得到快速发展,在通信系统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开关电源的应用,它是现代通信系统的本质方向。在其发展中,我们通常把将交流(AC)转化为直流(DC)的高频开关装置称为一次电源;为不同设备对电能的不同需求,将主电能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电能的装置称为二次电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我们对电源模块也有了一些更高的要求,即必须要达到电源模块小型集成化目的,这同时对高频电源技术也有了全新的要求。目前这项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体现:将信源按照一定的目的进行变换、在模拟器中建立分析模型以及仿真数据研究、将微机系统处理出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转换成仪表控制以及多个磁件实现集成化管理。为了减少变换器的体积,实现电源开关频率以及电源开关的使用功率的增加,就必须考虑使用元件的尺寸大小,达到频率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会导致开关的消耗能力增加,以及驱动的消耗能力也增加的现象出现,而软开关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开关的消耗率。在目前通信系统中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应用:有源钳位零电压开关技术、零电压开关移相技术以及信号整流技术。

高频通信在通信中的发展

在我国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高频通信一直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卫星通信的广泛发展与应用,使得个人通信将实现全球化,当今社会光纤通信也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通信手段具有信息量大、信道稳固的特点,所以高频通信技术面临被忽视的形势。在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美国把卫星通信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但在航海战争时发现高频通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其注意力也相对有所转移,动用重大资金应用于高频通信设备的改造和配备就是显而易见的实例。其他国家对于高频通信也进行全力以赴的研究,在舰艇、汽车等其他可移动设备上,高频通信技术仍在其中广泛应用。

高频通信技术在在超视距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在当前社会中主要采用的是卫星通信、电离层散射通信以及高频通信等。其中卫星通信主要是将卫星作为中介,在各个国家和平时期很好应用,但是在战争时期卫星被破坏等现象也是会出现的,在战争时期把它作为主要通信手段也是十分不利的。其他那些通信主要是把大气电流层作为反射条件,相对与卫星通信,它们受到被破坏的可能性极低。由于电离层通信对距离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在以上几种通信中,高频通信有很大的移动特性。高频通信的价格低、应用范围大,对通信距离没有限制,所以在各个领域都非常适合应用。

3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高频通信技术的研究,无线电通信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要实现持久发展,我们还应当结合原来的技术不断研究创新,达到更好的发展。

在近几年内发生了很多起输油管道被打孔盗油或者是腐蚀穿孔的事件,长输管道运行中泄露油料作为主要的故障,给国家造成了极其大的经济损失和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还极大的给设备和人员的安全问题。所以只有对长输管线自控系统进行改造,及时发现泄露油料,从而及时进行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采取自控系统是为了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做打算。要实现及时的监控,就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机场长输管线和库站设备之间的安全连锁和异常性报警,从而这些关于长输管线防盗、管道渗漏、管道破裂和达到动态监控的管理等等困扰多年的问题,进行全天候的在线监控状态和一系列关联的设备的安全,与此同时进行深入的改进工艺和提高生产绩效,提高生产率。于是就有PLC的长输管线的自控系统应运而生。

一、长输管线的自控系统设计

长输管线是将卸油站中油传输到油库中去,长输管线自控系统主要是设定了两个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分别是卸油站工作站系统以及油库工作站系统,同时它们分别对长输管线的两个操作端进行实时监控,达到两个工作站相互相通,既能独立进行作业,也在同时对工作站进行实时监控,采取全天候不间断的实时监控和通讯,并且全天候的进行数据交换和操作。若是两站之间的通讯线路发生问题中断,两个站迅速转化成本地的系统操作方式,即使连接中断,也不会影响本地的正常操作。

根据长输管线的现场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在输油管道的始端和末段都设置了一套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它们主要的构成是分别在始端和末端设置一套控制器系统,在始端的控制器系统主要是由一台工控机、工业交换机,和压力、温度等的流量传感器,以及一些泵机组监控仪组成,而末端的控制室主要是由工控机、工业交换机和压力、温度、液位、流量传感器等组成,其中不包括泵机组电压电流监控仪和泵机组。在始端和末端的系统数据通过通信的不断交换来进行闭环式控制,若是通信中断,则两个系统就会自动变成单机的模式进行监控。

二、自控系统和计算机通信技术

在长输管线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说整个系统设计中全部都是采用的进口器件。相应的配套软件也需要进口的产品,导致最后的工程造价也偏高,对于这种情况我国也自行的研发了一种计算机和PLC的串行通信技术,这门技术在思想上,软硬件、使用方式上,可靠性、性能价格比上、兼容性上都是比较好的,能够适用市场上不同型号的计算机和PLC。

在硬件上来说,我国现在市场上一般都是使用PLC和通信借口上采用RS422或者是RS485,然而一般的微型机都是采用的RS232接口,当计算机和PLC通信需要选用RS422到RS232的模块进行转换,若是遇到恶劣的工作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坑干扰的要求,并且这种转换模式具有一定的隔离和放大的功能,但是这些都是一些高性能的进口模块,所以相应的工程造价也是比较高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都是采用利用普通的通信电缆去替代进口的通信模块,只是用先进的电路设计技术和单片机技术来达到信号方法和隔离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实践发现通信的效果依旧很好,造价也比较低。

四、控制系统实现的功能

在计算机控制软件在Windows2000系统操作的平台上进行,能够在完成监控的同时还能对生产的控制参数进行修改,数据上的查询,参数的设定、操作运行的管理,历史数据和纪律的管理,数据库报表的管理等等。

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长输管线的管理方式是不相同的,都是根据管道内压力的变化来进行判断管道是否有泄漏的情况,及时进行反馈,管理人员才能在得到反馈的同时迅速做出反应,把这些异常情况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即使在输油的状态下,若是监控到有任何报警的提示,系统均会在1秒钟内自动停止输油,达到对长输油管线的保护作用。

在全天24小时之内能够同时进行异地的同时同步的通信功能,对库站间的输油管线的压力、温度、流量等等进行实时监控。实现长输管线的异地紧急停泵作用。

结束语:长输管线输油的监控操作和保压监控进行全自动化的操作,对流量和管线保压等进行泄露上的检测,全面解决长输油管线的安全和设备的有效监控,提高供油设备的安全保障和管理水平。

网络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篇5

【关键词】网络分层WinDis32技术网络信息截获数据帧NDIS网络适配器

1.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类网络规模的扩大,远程访问的增加,虚拟专用网(VPN)的出现和Internet的普及,网络安全性已成为计算机网络领域一门重要的研究学科。

网络监控是保障网络安全性的基本措施之一。网络监控,用于监测网上流动信息,并对网络信息给予适当控制。网络监控,可用于调试网络应用程序,判断应用程序是否正确地发送或接收了数据包。网络监控,还可用于监视网络信息,杜绝不健康站点的不健康内容,维护网络环境。应用于安全防范,可监视我方信息内容、保障网络安全,截获情报、分析怀有敌意方的网站。在计算机网络上实施有效的攻击与保护,是网络监控技术在军事上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论述的网络通信实时监测的实现,是用于特殊目的的数据通信程序设计的突破口,是网络监控技术的基础部分,其实现基于网络体系结构与WinDis32技术。

2.网络体系结构

现代计算机网络设计是按高度的结构化方式进行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更广泛的计算机互联制定了标准化的开放系统互联(OSI)网络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OSI参考模型用结构描述方法,即分层描述的方法,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部分(也叫七个层次),每层各自完成一定的功能。由低层至高层分别称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两台网络主机之间进行通信时,发送方将数据从应用层向下传递到物理层,每一层协议模块为下一层进行数据封装,数据流经网络,到达接收方,接着再由下而上通过协议栈传递,并与接收方应用程序进行通信。

在通用网络中,数据链路层由网络适配器实现,本文中网络通信监测的立足点在于数据链路层,基于电缆是固有的广播性介质,通过对网络适配器的控制,实时截获与分析经过网络适配器的所有网上流动信息。

3.WinDis32技术

WinDis32全称为Win32NDIS(NetworkDriverInterfaceSpecification)网络驱动接口规范,用于开发Windows产品,可在Windows9X和WindowsNT上直接访问NDIS媒体访问控制(MAC)驱动接口。图2显示了Windows网络驱动组件与Win32NDIS结构组件:

图2.Windows网络驱动组件与Win32NDIS结构组件

WinDis32网络组件由四部分组成:NDIS适配器、PCANDIS5NDIS协议驱动、W32N50WinDis32APIDLL、WinDis32应用程序。WinDis32应用程序调用W32N50.DLL动态链接库提供的API应用程序接口,通过NDIS协议驱动模块,实现对NDIS适配器进行的存取操作。网络驱动接口规范NDIS的主要特征是所有适配器相关驱动均由NDIS接口打包,例如,最底层NDISNIC驱动不能对网卡直接执行I/O,它通过NDIS打包服务来访问硬件;高层WindowsNDIS网络组件使用NDIS打包界面与适配器相关驱动通信。只有NDIS协议驱动可以调用NDIS打包,访问NDIS适配器。

WinDis32应用程序接口函数包括:W32N_OpenAdapter(),打开一个已被命名的NDIS适配驱动器,若操作成功,则生成一个面向适配器对象的WinDis32适配器句柄,这一句柄被随后多个在该适配器上操作的W32N_XXX函数所用;W32N_CloseAdapter(),关闭已打开的适配器句柄;W32N_PacketRead(),数据帧读操作;W32N_PacketReadEx(),数据帧异步读操作;W32N_PacketSend(),发送数据帧操作;W32N_PacketSendEx()、W32N_MakeNdisRequest()等等。

WinDis32技术使得从Win32应用层进行NDIS请求如同在一个内核模式的驱动器内部进行请求一样简单,并支持多个网络适配器同时打开,完成各自的信息发送与接收。

4.网络信息监测的实现

网络信息监测程序分为信息截获与信息分析两大部分,其中信息截获程序流程如图3所示,采用多进程与多线程技术,完成数据的实时截获。

其中网络适配器列表通过读取系统注册表生成;网络适配器详细信息包括适配器型号、网络适配器物理地址、传输最大帧、传输速率以及机内标识符,通过函数W32N_MakeNdisRequest()获得。

协议过滤部分是包括PCAUSA端口的PCANDIS5协议驱动,BPF过滤器是由UNIX环境到Windows的模拟机制,为Win32应用程序提供了一种普通而又便利的机制,可过滤指定协议,由协议驱动执行,拒绝不想要的数据帧。支持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互连网协议IP、地址解析协议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互连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互连网组管理协议IGMP、NovellSPX/IPX协议IPX、用户数据报协议UDP、NetBEUI协议、AppleTalk协议。

信息分析部分利用已获知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提取出数据帧中的有效域值,如源主机物理地址、目的主机物理地址、帧长度等。并同时为每一被截获的数据包打上时标,注上序列号,为下一步数据重组提供可靠依据。

接收数据帧显示与信息统计结果范例如下:

包序列号:0000000032时间:0005860470msec长度:54/54

Ethernet目的:00.40.05.39.A2.B0源:00.00.B4.86.74.FA类型:0x0800

000000:00400539A2B00000:B48674FA08004500.@.9......t...E.

000010:0028260340002006:A3256464647A6464.(&.@...%dddzdd

000020:64650406008B0040:BF14006C24B95010de.....@...l$.P.

000030:223812EA0000:"8..............

包序列号:0000000033时间:0005860764msec长度:109/109

Ethernet目的:00.40.05.39.A2.B0源:00.00.B4.86.74.FA类型:0x0800

000000:00400539A2B00000:B48674FA08004500.@.9......t...E.

000010:005F270340002006:A1EE6464647A6464._''''.@....dddzdd

000020:64650406008B0040:BF14006C24B95018de.....@...l$.P.

000030:2238DEC600000000:0033FF534D421A00"8.......3.SMB..

000040:00000000008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50:00000308252D0308:014C080108008010....%-...L......

00006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

包序列号:0000000034时间:0005860766msec长度:1514/1514

Ethernet目的:00.00.B4.86.74.FA源:00.40.05.39.A2.B0类型0x0800

000000:0000B48674FA0040:0539A2B008004500....t..@.9....E.

000010:05DC640B40008006:FF68646464656464..d.@....hdddedd

000020:647A008B0406006C:24B90040BF4B5010dz.....l$..@.KP.

000030:20B786DA00000000:10007E8B77DAD2D0.........~.w...

000040:D727599A8F18D377:15D56C860F2C623E

...

停止数据帧接收

应用统计:

已接收数据帧数目:34

已发送数据帧数目:0

5.进一步研究与发展

本文所研究的网络信息监测属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对策研究的一部分,属于网络信息监测的基础性研究。以此研究成果为基础,可进行进一步的软件开发,从而实现网络通信状况实时监测、情报获取、网上各站点地址分析、站点类型分析,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维护提供监测手段,因此,具有特别的意义。

参考文献

1.PCAUSAWinDis32V5.0文档1998.3

2.刘锦德等计算机网络大全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7

3.KrisJamsa等INTERNET编程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5

4.DavidJ.KruglinskiVisualC++技术内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5

5.廖湖声面向对象的Windows程序设计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2

6.张国峰C++语言及其程序设计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1992.12

7.汤子瀛等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4

8.刘彦明等实用网络编程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4

移动通信毕业论文 篇6

关键词:移动;实习就业;跟踪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52

1 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是迅猛提高。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下,社会分工在细化,人才类型趋于专业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大学连年扩招,导致近年来大学生人数猛增,需要处理的数据和信息量也越来越大,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就业信息管理工作,手工处理显然是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业务进行计划、管理和决策分析己成大势所趋。

基于MVC框架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及就业状态追踪系统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把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三者有机结合,发挥了网络信息传递的优势,方便了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功能。

2 系统的设计目标和思想

(1)在不受地点,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借助Internet这一强大、方便的工具,校级管理员可以轻松完成对毕业生信息,单位信息、留言信息以及就业动态信息等系统管理工作。同样各二级管理员可以通过Internet实现其管理本院的毕业生信息的工作。

(2)毕业生可以在异地实时更新和维护个人信息、当前就业状态、求职信息,这样不仅方便了用人单位的远程查询毕业生本人的真实信息,而且也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也有利于学校及时追踪毕业生的就业状态,也有利于今后校友间的互相了解和联系沟通。

(3)用人单位可以在线注册、本单位的招聘信息,查看本校毕业生的求职信息,并且可以直接给毕业生留言或发E-MAIL,增加了单位与毕业生交流的机会。

3 功能设计

移动实习就业跟踪系统的功能设计分为两部分:就业跟踪系统android端采用Java技术结合Android开发模式;移动平台实习就业跟踪系统采用JavaBean技术结合MVC开发模式。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MVC框架+SQL数据库,应用Myeclipse和Eclipse平台,用JAVA语言编写程序代码,实现系统功能。使高校就业机构能够动态掌握学生的实习就业信息。版面设计上利用HTML+CSS+JAVASCRIPT实现。具体功能模块如下:

(1)android端信息采集模块

适用于实习就业跟踪系统的跟踪对象。登陆黑龙江职业学院就业跟踪系统页面,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完成登陆,填写个人信息并提交。

(2)界面登陆模块

适用于后台管理人员。用户后台管理由三部分构成,就业区、系统区、报表区。用户管理实现的功能是对用户进行增、删、查、改等操作,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的主界面主要提供毕业生、管理员入口,根据用户类型,进入不同的服务页面。

3.1 管理员身份登陆

以管理员身份登陆后,点击导航栏的“管理员”链接,可以进入以下的管理员后台操作界面。该后台管理主要由毕业生管理、单位管理、管理员维护、就业动态、课程代码维护、数据库备份、数据库恢复、留言管理、论坛管理、成绩管理等子系统组成。

图2

3.2 毕业生身份登陆

以毕业生身份登陆后,点击导航栏的“毕业生”链接,可以进入以下的毕业生信息管理界面。该后台主要由修改就业状态、修改简历、修改个人信息、修改密码、查看留言、查看成绩等子系统组成。

4 根据分模块的设计思路,主要的模块如下

(1)用户身份验证模块

该模块主要验证校级管理员、毕业生、用人单位3种不同身份的用户并指派相应的访问权限。本系统对管理员来说是完全开放的,管理员拥有更改自己密码、初始化学生信息、查询和修改、删除学生信息、公告栏信息的权限,同时负责网站维护。

(2)毕业生模块

该模块主要允许毕业生本人修改自己的一些基本信息、就业状态,以便于用人单位通过远程查询对应聘者资料的真伪进行认证,查询追踪毕业生当前就业状态,如工作单位、职业、薪酬。

(3)单位模块

该模块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修改单位基本信息、招聘信息、查看毕业生信息、修改密码的功能,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招聘平台,

5 面向客户端各子系统的服务器功能模块

5.1 就业动态

该模块主要用来显示最近的就业招聘动态信息,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动态形势和相关信息。

5.2 查询毕业生

该模块允许所有的用户可以根据学号、姓名、学院、专业、毕业年份等字段进行查询毕业生信息。如果没有输入关键字,系统默认根据所选字段进行查询。

5.3 就业状态追踪

该模块可供用户查询毕业生当前的就业。

移动实习就业跟踪系统以互联网为依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校、毕业生、企业三方之间的交流,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实习、就业信息,实现了为毕业生提供多种就业服务、创业服务、技术支持以及其他服务的功能。实现了对学生的实时跟踪管理,提高学校的就业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国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跟踪管理信息化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03).

[2]陈芳。基于WEB3.0技术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跟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教学技术与应用,2014.

[3]陈彦许。网页设计与制作[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4]金卫东。基于就业跟踪调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J].出国与就业,2010.

作者简介:刘崇巍(1982.06-),女,黑龙江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网站开发。

信息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篇7

回顾通信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有过程:1832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它传送的信息是由众所周知的点划码组成的,即人类最早的通信是采用数字方式进行的。以后贝尔又发明了电话,并由此造就一个电信产业。一个多世纪以来,以电话服务为主的电信业走了一条成功之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电信业务也从早期的电报、电话发展到今天多种业务并存的局面,通信的规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通信又进入了数字时代。20世纪90年代信息革命的浪潮,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号角声,信息和知识爆炸式的增长,特别是因特网商用化后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电信业受到巨大的震动和冲击。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问题的核心在于“信息”。在信息和知识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基本要素的时代中,人们更加需要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原来点对点的固定电话通信方式已远不能满足需求了。人类需要宽带的无线通信技术,来满足多媒体化、普及化、多样化、全球化和个性化的信息交流。无线通信是指采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早在1897年,马可尼使用800KHZ中波信号进行了从英国至北美纽芬兰的世界上第一次横跨大西洋的线无电报通信试验,开创了人类无线通信的新纪元。在无线通信初期,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大量使用长波及中波进行通信。20世纪20年代初人们发现的短波通信,直到20世纪60年代卫星通信兴起前,它一直是远程国际通信的重要手段,并且目前对应急通信和军用通信依然有一定实用价值。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产生了传输频带较宽、性能较稳定的微波通信,成为长距离大容量地面干线无线传输的重要手段。模拟调频传输容量高达2700路,亦可同时传输高质量彩色电视信号;尔号逐步进入中容量至大容量数字微波传输。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频率选择性色散衰落对数字微波传输中断影响的发现及一系列自适应衰落对抗技术与高状态调制与检测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微波传输产生了一个革命性变化。特别应该指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展起来的一整套高速多状态自适应编码调制解调技术与信息号处理及信号检测技术,对现今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全数字HDTV传输、通用高速有线/无线接入,乃至高质量磁性记录等诸多领域的信号设计与信号处理及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频段扩展至900MHZ~1.9GHZ,而且除公众蜂窝电话通信系统外,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系统、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等各类移动通信手段适应用户市场需求同时兴起并各显神通。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对于第三代移动TMT-2000纷纷参与标准的制定,经多次融合努力在1999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ITU-RTG8/1第18次会议上5类RTT技术标准共6种方案成为最终结果。中国的TD-SCDMA方案也已成为其中之一。应该指出,UTRAWCDMADS及TIAcdma2000MC的相应起步样机已经诞生,包括以GSM、csmaOne后向兼容为基础的第二代半过渡设备(G)EDGE、cdmaIS-95BHDR(2.4Mbit/s峰值速率,64QAM调制)及cdma2000-1X等亦已推出。

此外,为接续Internet移动游览应用的无线应用协议(WAP)与无线连接技术蓝牙(Bluetooth)已经产生。从网络的角度来看,接入网可分成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光缆同轴混合接入网、铜线电缆、对绞线、电话(一般为铜线)接入网等等;无线接入技术是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领域,它从概念上产生了一个重大的飞跃,即不需要缆线类物理传输媒质而采用无线传播手段来代替部分接入网甚至入网的全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和扩展传输距离的目的。无线接入网品种繁多,如移动卫生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集群通信系统,一点到多点微波通信系统,微波蜂窝的无线本地接入系统(PHS、PAS、PACS、DECT)等。短距离之内的接入技术主要有蓝牙(Bluetooth)、红外线、DECT、IEEE802.11和共享无线接入协议(SWAP)/HomeRF等系统。继广域网(WAN、Wind、AreaNetwork或城域网,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局域网(LAN,LocalAreaNetwork)之后,最近人们又提出了“无线个域网”(WPAN、WirelessPersonalAreaNetwork)。这一新概念将小范围应用提升至网络理论的高度。在短短的时间,WPAN成为一个受人瞩目的新热点,WPAN的研究组成立不到1上,就演变为IEEE的专门工作组IEEE802.5(即WPANWorkingGroup,于1999年3月成立),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

比较而言,Bluetooth系统更具有代表性,它正根据WPAN的概念向前发展。事实上,Bluetooth和WPAN的概念相辅相成,Bluetooth已经是WPAN的一个雏形。从它最初由Ericsson,IBM,Inter,Nokia和Toshiba公司作为原始发起组织而推出,1年多时间已吸引了近2000个国际上有影响的公司参与。1999年底,美国的4家公司3COM,Lucent,Microsoft和Motorola,与上述5公司一样作为Bluetooth的发起组织,使它在与SWAP、IEEE802.11等类似应用标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前景更加明朗。为了推动Bluetooth的发展,Bluetooth的标准是非专利的,Bluetooth已成为目前通信领域的一个新热点,预计不远的将来就可成为小范围无线多媒体通信的国际标准。总之,无线通信技术前景一片光明。

2、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当前,中国是世界各国通信技术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希望在中国的市场上占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份额。移动通信在中国发展十分迅速,中国移动通信的走向一直为世人所瞩目。1987年11月,我国广东正式开通了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了移动电话用户“零”的突破。1994年底,广东又首先开通了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至1995年,全国已15个省、市也相继开通了GSM移动通信网。迄今为止,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面上都建设了GSM网,实现了国内和国际的全自动温游。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准备在21世纪初期开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商用试验。

从1987年至今,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的增长很快,尤其是GSM网更是以人们始料不及的速度在迅猛发展。这主要是因为GSM系统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均比TACS系统有较大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我国在GSM运营领域引入了竞争机制,促进了GSM网的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已超过了8000万,位居世界第二。

近10年来,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科研、设备生产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国产移动通信设备—交换系统、基站和手机等都已经投入生产,并陆续投放市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和研究也正与世界同步。可见,中国无线通信在运营业与制造业上已取得了第一阶段的成功。

3、今后无线通信技术的趋势

21世纪的电信技术正进主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未来十年将是技术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及IP技术的兴起,正深刻的改变着电信网络的面貌以及未来技术发展的走向。未来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宽带化、分组化、综合经、个人化、主要特点体现为以上几个方面:

(1)宽带化是通信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光纤传输技术以及高通透量网络节点的进一步发展,有线网络的宽带化正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而无线通信技术也正在朝着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演进,无线传输速率将从第二代系统的9.6Kbit/s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最高速率2Mbit/s发展。

(2)核心网络综合化,接入网络多样化。未来信息网络的结构模式将向核心网/接入网转变,网络的分组化和宽带化,使在同一核心网络上综合传送多种业务信息成为可能,网络的综合化以及管制的逐步开放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将进一步推动传统的电信网络与新兴的计算机网络的融合。接入网是通信信息网络中最具开发潜力的部分,未来网络可通过固定接入、移动蜂窝接入、无线本地环路入等不同的接入设备,接入核心网实现用户所需的各种业务。在技术上实现固定和移动通信等不同业务的相互融合,尤其是无线应用协议(WAP)的问世,将极大地推动无线数据业务的开展,进一步促进移动业务与IP业务的融合。

(3)信息个人化是下世纪初信息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而移动IP正是实现未来信息个人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手机上实现各种IP应用以及移动IP技术正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移动智能网技术与IP技术的组合将进一步推动全球个人通信的趋势。

(4)移动通信网络结构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网络中数据业务量主导地位的形成,现有电路交换网络向IP网络过渡的趋势已不可阻挡,IP技术将成为未来网络的核心关键技术,IP协议将成为电信网的主导通信协议。随着移动通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引入,用户将在端到端分组传输模式下发送和接收数据,打破传统的数据接入接式。以IP为基础组网,开始了移动骨干网IP应用的实践。

4、无线通信技术在数字社区中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数字化社区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数字化社区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数字化社区的特点是信息的交流非常的广泛和方便,无论是实验室、办公室还是家庭,计算机及其外设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社区中的设备也都有电脑控制。如果它们之间的通信仍然采用有线方式的话,这将给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Bluetooth技术为我们建立一个全无线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Bluetooth标准已制定了和计算机以及与Internet、PSTN、ISDN(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LAN、WAN、xDSL(xDigitalsubscriberloop)等网络的接口协议,其目标是用单一的Bluetooth标准来建立起和众多国际标准的连接。目前它用1Mb/s的速率已完全可以胜认这些工作,将来根据IEEE802.15的发展计划,可以将速率提高到20Mb/s以上。我们可以使用无线电缆来连接办公室和家庭中的电子设备,甚至包括键盘、鼠标等也采用无线传输。我们拥有一个无线公务包,以便携计算机和掌上计算机为代表,采用无线方式和其他设备或网络相连接,使我们拥有一个可流动的办公室。

Internet和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电脑以外的各种数据源和网络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设备装上Bluetooth系统,既可免去使用电缆的不便,又不可不受内存溢出的困扰,随时随地可将所摄图片或影像通过同样装上Bluetooth系统的手机或其他设备传回指定的计算机中。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装上Bluetooth系统后,采用无线方式收、发E-mail甚至浏览网页将更为方便。Bluetooth的硬件电路可以做到微型化,在Headset上应用非常合适。装上Bluetooth系统的Headset可以使它和手机进行无线连接,也可以使人在小范围内自由走动地打电话、收听音乐,在较大的范围内召开电话会议。微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性给Bluetooth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开拓了近乎无限的空间。例如,Bluetooth构成的无线电电子锁比其它非接触式电子锁或IC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各种无线电遥控器(特别是汽车防盗和遥控)比红外线遥控器的功能更强大,在餐馆酒楼用膳时菜单的双向无线传输或招呼服务员提供指定的服务(如添茶、加饮料等)将更为方便等。利用蓝牙做出来的传感器可以随时监视家庭中的冰箱存量的变化,从而随时反映出用户所需要的物品,如果再连接到Internet上的话,可以实现网上购物。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