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最新3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可爱的编辑帮助大家整编的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最新3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篇1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现象的出现,关于如何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探讨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词汇教学入手,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拓展和教学实践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词汇教学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几乎每一篇关于词汇教学的论文中都谈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词汇教育的重要性做了详细论述:杨惠元先生从词汇教学与句法教学的关系角度提出“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①的观点;齐春红先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对词汇教学的关键作用进行了理论阐释,详细论述了词汇教学的特点与认知理据②;胡明扬先生以语言的实质情况为视角,认为“语言说到底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离开了词语也就没有语言可言。”③总之,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此,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提升留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它贯穿学习的始终,词汇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整体水平。汉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的结构和变化,组成语句又体现了种种语法关系,因此,词汇的学习也涉及到语音和语法。词汇的本质就是人们对现象的分类、归类和命名,词汇具有音节的整齐性、组词的灵活性以及复合词的构成方式跟词与词的结合方式的一致性等特点④。词语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汉语认知能力的一门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什么,如何通过对词汇本质和特点的把握来实现词汇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以汉字为基础的词汇讲解是基础,因为学生学习汉语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与中国人交流,能够应用。所以对外汉语中的词汇教学要能够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汉语应用起来,就是教给他们如何应用和怎样应用,让他们分清日常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的不同,并加以运用。同时需要学生明白,书面语词汇与口语词汇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很多时候书面词汇的东西也需要在口头上来表达,在初等阶段需要的是汉字(语素)与基本词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认知能力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目标,词汇认知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词汇意思表达的准确性、词汇运用的正确性和词汇使用的得体性,这种能力要建立在语言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词汇教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任务非常繁重,因此教学要分阶段、有侧重地完成目标。

二、词汇教学的难点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难环节,汉语词汇数量庞大,系统繁复,外国学生又全然没有语感。至今为止,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还未找到高效的词汇教学途径。中国人学汉语都由字及词,经过字义的组合和类推去理解词义。但是,我国早期的对外汉语教学一直以语法教学为中心,把词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教材中只列词义、不列字义,忽略了汉字与词的密切关系,结果使得“学生看不清汉语词汇的规律,不知道汉语词汇跟汉字的密切关系,学习和记忆起词汇困难很大”⑤。

胡明扬先生曾经指出:语汇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每个词语几乎都有自己的个性,共性不那么多,不便于进行系统的教学⑥。词汇间相互在音、义、形关系上总是处于相互制约、矛盾统一的状态,“教一个学一个”的'传统词汇教学方法在起始阶段有利于学生学习,但后期则成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障碍,这也是很多汉语学习者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同时,现行的词汇教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也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是汇量编排不均,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级汉语教程》,课后所列生词编排不均,少的只有51个,多的达135个,生词数量的分布不均让学习者无所适从;二是词语选择失当,《中级汉语教程》选取的课文多为典范的现代着作,这些文章中的大部分生词缺乏实用性和系统性;三是词语练习设计单调,现行对外汉语教材的词汇练习设计不合理,《中级汉语教程》仅有词语连线、词语搭配、用指定的词语回答问题和选词填空几项,这些练习大多属于语法训练的范畴,没有严格意义的词汇形态变化的特点,难以让学生在完成练习后真正掌握汉语词汇的具体用法。⑦此外,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掌握好上课的进度和难度,留学生的自身情况也很难通过考试分清,这些也使得老师在进行词汇教学中一定程度处于被动。

三、词汇教学的方法拓展

在词汇教学中需要全面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明白词义的基础上正确运用词汇,并且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词汇扩展,用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实现学生对所学词汇的正确运用。

1、进行语素教学。“除了讲解目标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外,还要将词语中的语素(字)加以离析,然后以一定的义项为单位与其他已学或未学的语素再行组合,从而巩固所学词语(包括目标词语和已学词语)和扩大新词的学习范围。”⑧进行语素教学的重点在于,语素拓展成词语和“核心”语素的学习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构词能力极强的汉字(即核心语素),因为这些字的基本含义与包含有这些汉字的词语的整体意义关系密切。学生在学会了一个语素的基本意义之后,再接触由这个语素组成的其它新词时,就会根据该语素义去理解和记忆新词词义,方便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

2、注重“语境词汇”教学。词汇教学所教授的不是语言中的词汇,而是言语中的词汇。语言中的词汇是静态的,用描述的方式来释义,例如词典中的释义。而词汇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词,应该是动态的,即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个词,如何用这个词来表达。一个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句子或上下文中,正是语言环境的存在,才使一个词有了某种特定的含义。大多数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词汇释义和使用都离不开语言环境。因此,掌握词汇的具体意义应从不同的语境入手,要结合语境和句子来进行词汇教学。

3、重视“语用色彩”教学。词汇的语用色彩往往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用色彩的教学,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色彩。如“第一次到昆明,我下榻在翠湖宾馆”和“放假回家,我会晤了很多老同学”,这两个句子的错误均是由于“语用色彩”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在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两个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要用在郑重场合,并且用在大人物身上,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同时,在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一个词的褒贬色彩以及与其它词的搭配关系,特别是近义词、多义词、虚词等,一定要结合句子及上下文进行讲解。

4、运用“多媒体”教学。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动用身体的器官越多,学习的效果越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得以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拓展了词汇教学的方法。教师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词汇,通过图像剪辑手段从电视或电影中剪辑某个片段为词汇教学设置语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情况。

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师生情感交流。在词汇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有利于缓解学生紧张情绪的师生关系模式。要强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感情投入,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双向的,教师以情来打动学生,学生就会用情来参与学习。情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转化为一种内驱力,使学生将外语在认知结构中内化而产生学习的兴奋点,从而摆脱词汇课普遍存在的畏难心理。正如一些国外的教育学家指出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此外,要营造趣味浓厚的课堂气氛。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敏捷,情感交流更加容易进行,学生也更愿意表达自己。

2、教学中词汇量的控制。一堂课学生能接受多少信息量,有一个度的问题,超过或是达不到这个“度”都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让学生真正学会所教词汇。所谓“学会”一个词汇,仅仅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不能算学会,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够直接用汉语思维在不同的场景运用这个词汇。此外,教学中词汇量的控制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即根据学生的需要教授常用性的词汇。比如:大量很专业的科技词汇,都需要在学习和研究科技的过程中才能掌握,因此在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中可以不必予以考虑。笔者认为,教师还需要开展基本词汇和最低限度词汇的研究,有了这方面的研究,词汇量的控制才能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

3、教学中的词汇讲授技巧。怎样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词汇,达到真正掌握呢?第一,要准确而透彻地讲解所教词汇及构成该词汇的字的意义,这是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第二,要注重词汇用法的讲解,许多用词不当的病句,不是因为学生不了解该词汇的意思,而是由于学生不能准确了解该词汇的具体用法;第三,要结合教材中课文实例,分析、讲解课文中出现的词汇。教师结合课文中的语境,对出现的词汇进行透辟的分析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不仅有助于学生记住、掌握所学的词汇,而且更能让学生懂得该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正确用法。

4、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传授知识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责任。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词汇时,由于语境的不同而常常出错。所以,与当前所学词汇有关的错误,尤其是对所学词汇尚未掌握或母语干扰所造成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给以纠正。对于学生自己不能纠正的错误,教师除了直接纠正外,还需要给出一定量的练习供学生加深印象;对于学生可以自己纠正的错误,教师可采用重复、提问,或运用体态语,让学生自觉意识到错误。此外,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指错,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熟悉汉语词汇,并且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

①.杨惠元。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1).

②.齐春红。词汇教学的特点及其认知理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2,(6).

③.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④.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98~101.

⑤.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8).

⑥.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⑦.陆华,李业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瓶颈与突破[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⑧.王周炎等。语素教学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基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9).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篇2

摘要:中国是饮食大国,随着国力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深造。对于学习者来说,词汇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对词汇和表达都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因此饮食类的文化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人通过对 com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检索,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为主题的期刊论文808篇,特色期刊101篇,国际会议62篇,硕士论文1012篇。但是,以“饮食类文化词汇教学”为主题的论文寥寥无几,且主要为硕士论文,由此可见饮食文化词汇教学这一领域还有待关注及完善。研究的目的在于对饮食类文化词汇进行界定和归纳,发现此类词汇学习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起学生和对外汉语教师对饮食类文化词汇的重视,这对推广中国饮食文化也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词汇;饮食文化词汇;词汇教学

文化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因此饮食类文化词汇的教学也理应受到大家的重视。本人通过知网搜集并整理相关文献,现将整理后的研究现状作如下分类。

一、文化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文化词汇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是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关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汇的学习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赵迪、张楠、经文勤(2019)的《浅谈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一文对文化词汇的界定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介绍,分析了留学生学习汉语文化词汇时出现的习得问题,并对文化词汇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焦璐雁(2018)认为,只有理解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才能理解词的意思,更好的学习汉语。比如一些中国传统的文化词汇,旗袍,麻将,陶瓷,胡同等这些具有文化底蕴和背景的词汇。汉语教材中词汇的文化涵义丰富,有些词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带有中国韵味。这些传承于五千年的文化词汇,留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汉语,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两位学者都从宏观角度阐述了文化词汇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用意义。

赵丹娜(2017)一文《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词汇教学相关问题探讨—以<汉语教程>(2015)为例》首先对中国文化及文化词汇进行了界定,其次是对《汉语教程》中的文化词汇进行分析,最后从教学中发现了若干问题,提出了中国文化词汇的教学对策和建议。杨雪菲(2013)一文《国外中小学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以<轻松学中文为例>》首先对文化词汇进行了界定和分析,然后从教学构成、教学目标、教学词汇说明了教材《轻松学中文》的概况,最后提出中小学文化词汇教学中,应采取的教学策略。这两篇硕士论文都以具体的教材为例进行分析论述,研究思路比较接近,但都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二、饮食类文化词汇、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魏碧玉(2015)一文《对外汉语教材中饮食文化内容探析》先简要介绍了饮食文化的教学现状和饮食文化的概况,强调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地位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他梳理了教材中的饮食文化内容,从教学大纲出发,对语言类和文化类教材中的饮食文化都进行了说明。同时对教材编写提供一定的建议,提出饮食文化教学的策略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进行教学设计。何珍(2015)一文《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探讨以—舌尖上的中国Ⅱ为例》首先阐释了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特点、饮食观念以及传统的节日食俗。对饮食文化教学的内容进行了说明,列举出饮食文化教学中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最后以《舌尖上的中国Ⅱ》为例,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利用此影像资源开展教学,并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方案。综合对这方面的文献研究发现:饮食类的词汇教学多是依据某本教材展开,对教材中的词汇进行分析,都对饮食文化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策略,但这也说明他们的研究角度有一定的局限性。

郑淼(2010)《文化视角下的汉语饮食文化探析》中,以HSK大纲为选词标准,选取作为研究的词语后,简述中国的饮食词汇如何体现中国的饮食文化特征,从文化视角叙述了饮食类词汇的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实现教学的不断创新。周馨妍(2017)《新HSK中饮食类词汇的文化内涵和教学研究》中,首先进行了选题缘由,研究内容以及相关的研究综述,对新 HSK词汇大纲的词语按照等级进行统计,并阐明选词标准。将所选的饮食类词汇进行分类后,对新HSK词汇大纲中的饮食类词语进行隐喻分析,列举相应的教学方法,最后提出新HSK中饮食类词语的教学建议。这两位学者对饮食文化词汇的分类结果趋同,对此类词汇中包含的文化内涵的部分论述不够充分。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的调查了解甚少,教学策略和方法针对性不强。

通过以上整理不难看出,学者都很重视词汇文化教学,并且有意识地在为文化词汇教学提供应景式的策略。但在饮食文化词汇方面,由于缺少科学性的学术成果,撰写饮食文化词汇教学方面的论文多为在读硕士研究生,他们仅凭某本教材以及设计相关的课程来展开分析还是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再加上研究思路大同小异,创新点不够突出。

三、总结

综上,有关饮食类文化词汇教学是一个有创意的教学角度,不仅能帮助留学生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而且有利于弘扬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加深他们对中国的认识,打破一些刻板印象,为汉语教学提供新思路。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篇3

摘 要:一对一课堂上,教师通过设问为学生提供输出词汇的机会。对外汉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遵循问题的典型性、实用性、层次性和交流感等原则,以达到让学生充分掌握词语的目的。

关键词:词汇教学;典型性;实用性;层次性

一对一课堂上,教师通过巧妙的设问,引导学生在回答过程中由被动输出词汇到主动使用词汇,从而达到在有限时间内掌握词汇的目的。问题呈现词汇的用法,为学生使用词汇提供“载体”。因此,教师设计和选择问题时,必须遵循问题的典型性、实用性、层次性和交流感等原则。本文结合中级词汇教学中部分词汇的问题设计,对这几项原则进行深入分析。

一、问题有典型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级阶段,大部分词语都具有典型的用法,包括固定的结构、搭配及语义色彩。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尽可能全面地展示词汇的典型特点。例如,“手下留情”一词,其结构框架为“对…手下留情”,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体现出这种典型结构:

①如果孕妇违反了交通规则,警察会对她手下留情吗?

在词与词的搭配上,学生很容易根据英文翻译扩大词语的搭配范围,出现诸如“享受电影”等错误。教师要把有代表性的搭配给学生,如“保持”一词,可选择“保持安静、保持联系”等常用搭配,并在问题中体现出来。

汉语中很多词语有明显的语义色彩。对于这种词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并选择典型问题。比方说,“凤毛麟角”一词,一定用来表示好的事物。教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

①现在,又会赚钱又会做家务的男人多不多?

还有一些词语,学生看了英文解释以后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如“闭塞”一词,学生并不能理解其“封闭”的含义,会说出“北京的交通很闭塞”等令人哭笑不得的句子。教师在给问题时,要设置合适的语境,如:

①在大山里的村子,人们出来特别不方便。那里的交通怎么样?

二、问题有实用性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对外汉语教学的中级阶段,学生开始不再满足于生活中的常用词语,希望能学习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词语。具体到问题上,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帮助的问题,尽量避免初级阶段过于偏重生活的问题。例如,同样是“发挥”一词,面对以“一带一路”为研究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问:

①哪些地区对建设一带一路发挥着重要作用?

面对儿童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问:

①很多父母喜欢让孩子画画,画画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发挥想象力)

除了与专业有关的内容,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热门人物等也常常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例如,索马里恐怖事件、股票危机、希腊经济危机等。“恐怖”一词,教师便可以从9?11事件说到索马里事件,同时还可以复现“根源”、“手段”等词,为学生创造成段表达的机会。再如,“注入”一词,教师可以提问:

①欧洲央行会为希腊银行注入资金吗?

三、问题间有层次性

教师提问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掌握词语的过程。学生在没有文字凭借(板书上仅列搭配)的状态下,通过听教师的问题获取该词的用法。因此,问题间的层次性十分重要。问题间的层次包括,词的用法和词性逐步呈现,问题由带目标词到不带目标词,由封闭到开放。

词的用法要逐步呈现。例如,“威胁”一词,有“A威胁B”和“B受到A的威胁”两种结构。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注意先呈现基本结构“A威胁B”,再自然过渡到“B受到A的威胁”。

教材在对词语的词性标注中往往仅注明词性,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及教学时间有选择地展示词语不同词性的用法。在设计问题时切忌体现不同词性、用法的问题毫无原则地掺杂在一起。例如,“来源”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教师可做如下设计:

①在美国,学生有经济来源吗?

②恐怖主义来源于什么?

③知识来源于什么?

④优秀的成绩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有什么关系?

由上面的问题群也可以看出,问题的顺序要遵循由封闭到开放的原则,第一个问题可以为是非问句,以此来呈现词的用法,最后一个问题可以不出现目标词,给学生主动使用的机会。如果学生的水平较高,最后也可以出现有争议性的问题,给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空间。

四、问题体现交流感

在一对一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很容易成为纯粹的机械操练,这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也会觉得疲惫。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问题,和学生交流看法和思想。

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文化习惯、法律法规等与中国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应该抓住这些不同,给学生对比的机会。例如,“赡养”一词,教师可以提问:

①在中国,法律规定孩子必须赡养自己的父母,在美国呢?

除此之外,学生对社会问题往往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看法的空间。如“淡薄”一词,教师可以问:

②很多人认为,现在人的道德观念越来越淡薄。你同意吗?

教师也可以适时追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让学生感受到倾听感。

总之,问题设计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尤其是一对一课堂上非常重要,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除了遵循典型性、实用性、层次性、交流感以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