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小论文最新6篇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美丽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管理学基础小论文最新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 篇1

>> 加德纳教育理论中关于学校体育的观点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 现代主要激励理论综述及其对教育管理者的启示 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浅谈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白鲸》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吕氏春秋・诬徒》的教育心理论述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艺术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音乐教学的启示 PPP模式的阐述及其发展现状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综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有关儿童自语功能的研究综述及其教育启示 法与金融学研究文献综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评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内学习风格研究综述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当代工业遗产概述及其对沈阳市的启示 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综述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美国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博士生教育概述及其对中国硕士研究生的几点启示 海洋教育综述及对崂山区中小学的启示 现代学徒制研究综述及对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职业伦理教育研究综述及对高职院校的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美]霍华德·加德纳。未来的教育:教育的科学基础和价值基础。刘沛,译。教育研究,2005(2).

[3] [美]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 篇2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及实施

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现代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旅游专业技能,具备旅行社及酒店管理工作能力,适应旅游企业和酒店管理、经营和服务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学习本专业能掌握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应用文写作等工具性基本知识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等经营管理知识和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

通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教学,能培养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应用写作能力等基本能力和导游讲解、带队领队、接待服务等工作能力、旅游酒店相关工作中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一定的文化艺术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评价分为毕业论文评价、毕业综合实践岗位考核评价、项目化考核评价三个部分。项目评价分文档评价和现场评价两个阶段进行。

(一)毕业论文评价体系

结合本专业所学的各课程理论知识,结合毕业实践单位或具体岗位在旅游管理领域选定某一题目,写一份毕业论文。字数3000~4000字。根据毕业论文评价标准由指导老师进行评价和评分。

(二)岗位考核评价体系

毕业实践岗位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在具体实践岗位上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评价。主要由实践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实践岗位的部门领导或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并由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核实和审核,校外指导教师的考核结果寄到校内指导教师手里或实践单位密封盖章后由学生带回学校。

(三)项目考核评价体系

1.文档考核评价

(1)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

项目及标准来源:毕业综合实践单位和具体岗位;成果形式:策划方案;应用技能: 文字录入、排版、应用文写作、策划能力;相关知识: 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经营管理相关理论及实训。

项目实施:对某一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及对某一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写出管理策划方案字数1500~2500字。管理策划方案包括管理策划书、项目策划书、战略策划书、旅游产品和市场营销策划书、某一旅游企业或产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2)旅游企业或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项目及标准来源:毕业综合实践单位和具体岗位;成果形式:调查分析报告;应用技能:文字录入、排版、应用文写作、估价能力;相关知识: 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经营管理相关理论及实训。

项目实施:对某一旅游酒店管理企业及对某一旅游产品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字数1500~2500字。

2.现场考核评价

项目及标准来源:毕业综合实践单位和具体岗位;成果形式:PPT讲解;应用技能: 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个人基本素养及专业技能的整体表现;相关知识: 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经营管理相关理论及实训。

项目实施: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时间为20分钟,每位学生利用幻灯片汇报和展示管理策划方案或项目调查分析报告。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

(一)毕业论文考核评价标准

评价要素及评价要素的内涵、分值如下:

1.平时表现:严格遵守指导老师的写作要求,工作努力,态度积极主动,4分;

2.选题:选题符合本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能达到训练的目的;能较好地联系社会经济实际和毕业实践单位具体情况,4分;

3.文献综述:掌握本领域相关文献资料,并有自己的见解。能正确引用相关文献,2分;

4.论文内容:第一,思路清晰,概念清楚,文笔流畅,撰写规范,字数达到要求,6分;第二,善于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全面、正确且有一定深度,6分;第三,论文有创见,且有一定的理论和推广应用价值,4分;

5.论文格式:格式符合《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要求》,2分;

总计得:30分。

(二)毕业综合实践岗位考核评价标准

指标项目及分值、评定等级标准、评定成绩得分如下:

1.工作作风 5分: 服从领导,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踏实,责任心强。(5分)服从领导,工作认真踏实,责任心较强。(4分)尚能服从领导,工作表现一般,有一定的责任心。(3分)不服从领导,工作马虎,责任心差。(2分)

2.岗位业绩 10分 :在具体实践岗位上迅速适应,有很好的业绩,能够发现岗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在具体实践岗位较快适应,有较好的业绩,能够发现岗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8分)在具体实践岗位适应,有一定的业绩。(6分)不能很好适应岗位、没有工作业绩。(4分)

3.岗位能力 10分 :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独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全面掌握各项技能。(10分)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一般能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很好掌握各项技能。(8分)尚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基本能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掌握一定的技能。(6分)操作能力较差,基本不能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没有掌握一定的技能。(4分)

4.组织纪律 5分:能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组织纪律按时上下班,出勤率在90%以上。(5分)能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组织纪律,按时上下班,出勤率在75%以上。(4分)一般能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组织纪律,有时迟到早退,出勤率在75%以下。(3分)组织纪律性差,上班经常迟到早退,出勤率在75%以下。(2分)

综合得分30分。

(三)项目化考核评价标准

1.文档考核评价标准

(1)“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评价标准

考核点主要有选题、问题把握、知识运用、撰写内容、规范要求,合计(20分)。

选题:具有现实意义,符合实践单位的具体情况,符合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范围。(4分)问题把握:能把握问题的关键和要点,方案具有建设性、实用性。分析过程正确、合理。(4分)知识运用:社会调查、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和整理等技能的应用,其他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充分应用。(4分)撰写内容:结构完整,内容充分、具体,说明详略得当、思路清晰,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专业术语准确、规范;用词得当、语言流畅、表述清楚。(6分)规范要求:封面、字体、字号、段落、图表等符合规范要求。(2分)

(2)“旅游企业、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评价标准

考核点主要有:调查分析内容、知识运用、撰写内容、调查分析材料、规范要求,五项内容各占4分,合计(20分)。

调查分析内容:调查项目内容具有现实意义,调查过程全面、方法得当,分析过程科学有理、正确;

知识运用:社会调查、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和整理等技能的应用,其他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充分应用;

撰写内容:结构完整,内容充分、具体,说明详略得当、思路清晰,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专业术语准确、规范;用词得当、语言流畅、表述清楚;

调查分析材料:材料真实可靠、全面,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施性。

规范要求:方案过程有严密性和逻辑性、层次性,封面、字体、字号、段落符合规范要求。

2.现场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点主要有:管理策划方案或项目调查分析报告的展示汇报和个人表现,合计(20分)

知识运用:对计算机基础等工具性知识的熟练运用。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对内容的充实。各占2分共4分;

PPT制作:格式:文字、图片风格统一,格式规范,版式合理。视觉效果:色彩效果、图文比例、动画美观、合理,符合汇报主题。内容:内容精练、主题突出、层次鲜明、符合汇报时间要求。设计思路:符合陈述思维,导航、超链接清晰合理,过渡恰当。各占1分共4分;

表述:语音:普通话规范,口齿清晰,语音纯正。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语言:语言流畅、准确,结构严谨,符合逻辑。影响力:表达自然,情感得当,富有感染力,具有气氛调动能力。各占1分共4分;

礼仪:形体语言:坐、立、行的姿势优雅得体。服饰:大方、得体、统一。举止:从容、端庄、适度。态度:精神饱满、态度亲切。礼貌:主动、规范、得体、尊重评委。各占1分共5分;

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沉着冷静,抓住重点,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准确无误。共3分 。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组织与实施

(一)考核工作流程

1.毕业训练动员(第五学期,最后一周); 公布毕业训练考核评价体系(第五学期,最后一周)

2.分散训练的方式,确定毕业综合实践单位(第六学期,第一周);集中训练的方式,确定毕业综合实践单位(第六学期,第四周);校外指导教师评定岗位考核成绩,校内指导教师审核(第六学期,第十周)

3.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第六学期,第一周);第一次毕业论文集中辅导(第六学期,第四周);第二次毕业论文集中辅导(第六学期,第十周);指导教师评阅毕业论文,评定成绩(第六学期,第十一周)。

4.选择项目化考核内容(第六学期,第一周);项目实施及集中辅导(第六学期,第四周);完成所选项目规定内容(第六学期,第十周);指导教师进行文档考核,答辩小组进行现场考核,评定成绩(第六学期,第十一周)

(二)考核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 篇3

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探讨

一、为什么要研究管理会计理论

会计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因为会计工作的实践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当人类进行共同生产的时候,由于管理经济的需要,它作为生产职能的一个附带工作就开始出现了。说它年轻,因为人们对会计理论的研究只不过几十年的历史。但纵观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有关会计理论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几乎全部集中在财务会计方面,甚至有人认为会计理论就是以认真研究和贯彻公认会计原则(GAAP)为基本内容的。直到目前为止,还很少看到有关研究管理会计理论方面的专著,在所有西方管理会计教科书中对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也很少涉及。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西方国家一般都把管理会计理解为是各种专门技术的应用。众所周知,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成本会计中逐渐派生出来的,距今有数十年的历史。它适应资本主义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扩大了传统会计原有的事后反映与定期监督的职能,使现代会计科学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灵活的适应能力。就拿我国情况来说,尽管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是在80年代初,起步较晚;但许多大中型企业自从“零敲碎打”地采用了管理会计的一些预测分析,决策分析、责任会计等专门方法以后,在改进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就尝到了不少实实在在的“甜头”。所有这些事例充分证明:在管理会计各项工作实践的后面,必然有一定的“哲理”在指导它、影响它、支持它;否则管理会计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我们把管理会计实务中内含的各种哲理加以归纳、提炼、升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认为这就是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

二、什么是管理会计理论

为了阐明这个问题,根据逻辑推理首先得弄清什么是“会计理论”?关于什么是会计理论,西方通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1)“会计理论是一套以原则为形式的逻辑推理,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用来评价、开拓和完善会计实务的通用观点所构成的一套前后一致的合理的原则。”根据这种说法必然认为对会计原则的研究就是对会计理论的研究。

(2)“会计理论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会计假设、会计概念、会计原则所组成的概念框架”,用来解释会计实务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或者为什么可以用其它办法的理由。这些理由就构成了会计理论。根据这种说法可以看出会计理论是个多层次的结构。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说法,但认为会计理论的概念框架似乎还应加上会计对象、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总之,会计理论是人们在理性的高度上对会计实务的规律性的认识;它一旦形成,必然又会反过来指导和影响会计实务。这就充分证明了:西方的会计原则既是会计实务应遵循的规范和标准,也是会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人说根据一个国家对会计原则研究的深度就可以对该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水平进行评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会计理论的内涵只包括会计原则。另外,还必须指出,以上所述的会计理论实质上都是指的财务会计的理论;那么,作为现代会计的另一领域的管理会计,它的基本理论又将如何表述呢?艾哈默德•贝尔考依教授在其《管理会计概念基础》(1980年版)专著中,曾对管理会计理论作如下的描述:“管理会计理论可定义为运用来自不同的相关学科的一套基本假设和原则的观点来评价管理会计的技术”。这个定义强调了“运用来自不同的相关学科的一套基本假设和原则的观点”,突出了管理会计是一门边缘学科;但易使人误解管理会计本身并没有一套前后一致、首尾相贯、浑然一体的会计理论体系;同时对其理论的目的只提“用来评价管理会计的技术”,似乎也不够全面。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理论可定义为“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管理会计对象、管理会计职能、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基本概念、管理会计基本假设、管理会计原则所组成的概念框架,用来解释;评价、指导、开拓和完善管理会计实务。”

本文拟先对管理会计理论结构(概念框架)中的前三者加以论述,后三者则拟另写论文进行探讨。

三、管理会计的对象问题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是什么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西方所有的管理会计专著或教科书中,似乎从来未涉及过这方面的问题。但我们认为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或学科,都应有它特定的工作对象和研究对象。管理会计当然也不能例外,因为它不仅是区别管理会计工作和非管理会计工作的界限;也是划分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以及非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的前提。管理会计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我国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看法颇不一致:有的认为是“现金流动”。有的说是“价值差量”等等。笔者均不敢苟同。我认为要探讨管理会计的对象,首先应解决现代会计的对象是什么,现代化管理的对象又是什么?因为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现代会计是现代化经济管理这个大系统的分系统,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则是现代会计这个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分系统、子系统与大系统的对象就总体上来说应该基本上一致,但由于分工不同,在某些方面可各有所侧重。我国会计学术界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会计对象的讨论已有多年的历史。最流行的说法则是60年代提出的“再生产过程的价值运动”。由于这种描述概括力很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价值运动”在社会主义国家表现为“资金运动”;在资本主义国家则表现为“资本运动”),因而一直沿用至今。但应该注意的是:60年代初到现在已经历了30个春秋。在这段时期内,

客观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飞跃发展。很明显,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创立,新的技术革命的兴起,标志着人类正步入信息社会的高技术时代。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化管理已经把总体管理的对象(即客观的经济活动)分成物流(指物质生产的实现过程)与信息流(指对物质生产各种情况的反映)两大系统。这种管理观念的突破,势将对会计的传统理论(包括会计的对象)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目前正在执行的“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的价值运动”的观点可进一步加以探讨。何况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尽管货币计量是现代会计综合计量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种,但不是唯一的手段。特别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计量手段兴起了一系列的革命,出现了许多新的综合计量手段,例如质量综合计量、标准实物计量、经管责任综合计量、潜在因素综合计量等等。它们大大丰富并扩展了会计反映的科学内涵,也有效地提高了会计反映再生产过程的能力。另外,由于会计的本质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我们认为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或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本身并不能直接输入会计信息系统。实践证明首先进入会计反映视野的是客观经济活动的状态和特征的综合表现,即综合的经济信息,而不是经济活动本身。经济信息一经产生和出现,就成为会计人员追踪的对象。可以认为会计工作开始反映的对象是综合信息源(即综合经济信息的原始状态);全部会计处理过程就是综合经济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存储、输出,从而形成综合的信道。会计的控制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影响者,即各层次的管理人员与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会计的基本特征就在于通过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而实现对再生产过程的控制,它实质上就是借助于各种综合的经济信息来对经济活动及其效益来实施控制,是一种信息控制。但必须指出,会计控制实际上不能一次完成。它首先是及时提供各种对管理者有用的、准确的、全面的、综合的经济信息来影响各级管理人员的行为,促使他们接受会计信息的意见;然后通过信息反馈,参与各级管理层次的管理活动,并对其经济活动和效益实施综合控制。综上所述,可见现代会计的对象若描述为:“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似乎与其所属的大系统“现代化管理的对象分为物流与信息流”更为合拍。依同理,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象从总体上来说也应该是一致的,即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但两者由于分工的不同,在时、空两方面各有所侧重。

四、管理会计的职能与目标问题

西方会计学家从来就没有谈论过管理会计的职能问题,一般、只涉及到管理会计的目标。笔者认为“职能”与“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固有的本质属性,它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会计的目标(中国的语言习惯喜欢用会计的任务来代替它)则是人们根据不同时期的客观需要与可能,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属于人的主观意志,它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但无论怎样,会计目标总不会超越会计本身的职能。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会计界一般都认为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这是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会计所作的科学概括――即“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来理解的。但是,到了50年代以后,企业会计系统为了适应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于是会计实践已经远远超过单纯的事后反映和定期监督的范围。在这样情况下,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仍具有反映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至于新派生出来的管理会计,则把传统的职能扩大到以下四个方面:规划的职能主要是利用财务会计的历史资料及其他人相关信息,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并帮助各级管理人员对某些一次性的重大经济问题作出专门的决策分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编制企业的整体计划与责任预算,确定各方面的主要目标,用来指导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活动。组织的职能主要是结合本单位的具本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与使用。控制的职能主要是根据会计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对预期可能发生的或实际已经发生的各种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分析,以便在事前或日常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评价的职能主要是事后根据各责任单位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将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业绩,以便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正确处理分配关系,保证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五、管理会计的目标

美国会计学会(AAA)的下属单位“管理会计学科委员会”曾对此作过研究,认为确定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建立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一项基础工作。另外,艾哈默德•贝尔考依教授在其《管理会计概念基础》专著中还指出了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帮助管理当局对资源的最优化使用作出决策。但结合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的总目标似可改为总任务,即:“协助管理当局作出有关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决策。”至于它的具体任务则应与其所有的主要职能联系起来,并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确定各项经济目标包括对目标利润、目标销售量(或销售额)、目标成本、目标资金需要量的预测与确定;协助管理当局对计划期间一次性的重大经济问题作出专门决策(包括短期经营决策与长期投资决策);以及在上述基础上编制出资源最佳配置与流动的全面预算与责任预算。合理使用经济资源包括在责权利相结合的基础上制订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责任会计制度;并利用行为科学的原理与逾励策略,以及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充分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务的消耗与最少的资金占用来完成计划所规定和各项目标。调节控制经济活动。包括事前制订成本控制制度和开展价值工程活动进行预防性和前馈性的控制与调节;以及日常根据各责任单位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所反映的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差异进行反馈性的控制与调节',借以保证各项经济目标的实现。

评价考核经济业绩包括利用标准成本制度结合变动成本计算法,对日常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追踪、收集和计算;定期根据各责任单位编送的业绩报告来评价和考核它们的实绩与成果;确定它们履行经管责任的情况和应受的奖罚;总结经验、揭露矛盾,挖掘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潜力,并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管理会计概念基础》(1980年版) 哈默德•贝尔考依 著

管理论文 篇4

尊敬的评审教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我是xxx的学生,我叫xxx。我的论文题目是《西安老旧社区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本论文是在xxx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由衷的感激他在近一年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忙,同时也十分感激各位评审教师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对我这篇论文的审阅并出席本次答辩。下头,我将从论文的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论文的创新点以及论文有待完善之处三个方面向各位教师做如下陈述,恳请各位教师批评指导。

一、论文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这一选题有何意义?简单而言,老旧社区作为必须时代的建筑留存,有其使用的陈旧性,以及使用功能的落后性,但相关配套较为完善,也远没有到达使用年限,大规模的拆迁不仅仅是资源的浪费,还造成了被拆迁人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小区多年构成邻里关系的破坏。经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利用“有机更新”这一理论,从技术层面上,微观研究“草阳小区”的更新资料,提出更新的思路及目标,并进行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评估,分析出更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终归纳出“老旧社区有机更新”模式,即:保留—延续—利用—融合。所以,本文具有必须的推广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社区更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老旧社区如何可持续发展?其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筑的使用具有周期性和循环性,如何不使住宅成为“空心楼”和“无人房”即建筑自身利用的可持续;二是社区构成年代不一样,自身条件也各不相同,如何将不一样社区进行分类,以不一样的方式实施更新?也即如何构成不一样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三是社区更新发展的资金来源不可能全部由政府投入,也不可能由居民负担,如何利用市场这一有效资源,构成可持续发展运作机制。针对以上问题,在本文第五章宏观研究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所以,本文也具有必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论文的创新之处

“有机更新”理论最早由中国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一书中提出的。至此,我国大多数在旧城改造中引入这一提法,尤其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目前实践经验已较为成熟,相关理论研究也较为完备。所以,笔者并没有从技术理论方面过多的进行论述,而是以“草阳小区”这一实例进行分析,以具体更新事项加以验证更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虽无新的理论观点,但供给了新的调研资料,新的研究视角、新的思维方式,为“老旧社区有机更新”增加了更直观的说服力。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此刻社区经过更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上,并由此提出了三个问题,进行详细论述加以解答。针对“空心楼”和“无人房”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家大力推广建设的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提出将更新后的老旧小区,政府经过收购、租赁等手段,用于保障房房源的设想,首先缓解了政府用于建设保障房的土地及资金需求压力;其次减轻了城市对保障房房源刚性需求对政府带来的压力;第三,使老旧社区住房得以循环利用,最终到达老旧社区可持续发展。

针对第二个问题,笔者参考相关文献,依据莲湖区老旧社区调研成果,划分出比较贴合我市特点的四种不一样的社区类型,并针对每种类型的社区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使社区更新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作用。

针对第三个问题,笔者运用“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引入企业,整合资源,提出“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居民参与”的运作模式,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体制,调动企业参与的进取性和自觉性,明晰政府和参与企业在老旧社区更新发展中的不一样职能和作用,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将老旧社区更新发展纳入市场化运作的良性轨道。

三、论文有待完善之处

概括而言,本论文的有待完善之处主要为以下三方面:

1、基础理论阐述不够到位。老旧社区更新发展是近年来旧城改造中的热点问题。探讨这一问题,不仅仅需要在社区理论、有机更新理论方面,并且要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管理理论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所以,笔者虽然竭尽全力就论文涉及的基本理论予以阐述,但客观上不够深刻、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今后我要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积累,对这一问题构成更深刻、全面、准确的认识。

2、实证举引的不够广泛。本论文虽然针对“草阳小区”进行深入的分析,但作为全市的老旧社区来讲,“草阳小区”仅能代表部分社区,而如“回坊”、“北院门”商业街区,“三学街”、“德福巷”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城中村、棚户区等并不适用。虽然在第五章不一样类型老旧社区中加以分类论述,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没有结合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如果今后有机会,我会对此予以弥补。

3、有关创新之处只提出观点,没有经过实践证明,并且研究的思路偏重于政府角度,没有进行广泛的征求群众意见,所以,可行性有待具体实例验证。

除此之外,在盲审意见中,评审专家认真负责地指出了本文存在的其他一些具体问题。笔者认真思考了这些问题,只是由于时间紧迫,研究的并不十分成熟,在论文修改中体现的也差强人意,笔者十分期望各位评委教师对此给予指教,同时也真挚的欢迎各位评委教师就本论文的其他问题予以指正。

多谢!

管理学论文1600字 篇5

【摘要】

范式是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而管理学的研究范式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关于管理学的研究范式存在诸多争论,大体上可以分为科学主义范式和人本主义范式,前者体现管理学研究范式的社会性,后者体现科学性。其实二者本质上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在于认识世界的西方大范式。

【论文关键词】

管理学研究、范式、二重性

一、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含义

范式是托马斯·S·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来的一个术语,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赋予这个概念以关键性的作用,他提出科学认识不是简单而纯粹的知识积累;对科学理论进行构思、表述和组织的那种方式受到一些前提或预设的指挥和控制。他要探测一种隐蔽在预设或前提之下的、绝对而自明的集体资源。他把这些自明性称作范式。范式的这一定义同时是语义的、逻辑的和观念——逻辑的。就语义而言,范式决定着可理解性,给事物以意义;就逻辑而言,范式决定着最主要的逻辑操作;就观念——逻辑而言,范式是联合、淘汰、选择的第一原则,决定着观念的组织条件。根据这三个生成的和组织的含义,范式指导、统治、控制着个人推理的组织和那些遵循范式的观念系统的组织。范式的含义既强烈又模糊,强烈是因为范式具有一种彻底的意义,它是方法论的指导、思维的基本图式、预设或起关键作用的信仰,因此它本身带有一种理论统治权。模糊是因为范式摇摆于多种含义之间,最终以含混的方式涵盖了科学家们对一种世界观的集体赞同。范式概念的不充分和不精确不仅揭示了库恩思想的缺陷,也揭示了思考范式概念的困难。

一种范式,对于在这种范式控制下进行的所有话语而言,包含着可理解性的基本概念或主要范畴,同时也包含这些概念或范畴之间的吸引/排斥的逻辑关系的类型。一种范式的性质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界定,第一是对主要的可理解性的范畴的推广或选择;第二是对主要的逻辑操作的规定。

管理学范式是一种世界观,是管理学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它主要从科学哲学角度探讨与管理学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问题,即指导管理研究的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在既定的范式中,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务问题的解决往往是沿着既定的路径。按照管理学家的解释,知识的发展一般是遵循一定的路径从而形成一定的理论范式。在管理实践中,一般现存企业是在已有管理知识范式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寻求管理变革或改进管理的。而新企业和新技术往往会带来知识跳跃式发展的新范式。如果一种新技术的背后有全新的知识范式作为支撑,那么将对已有的管理理论、技术和能力构成威胁。按照库恩的标准,管理学范式是划分管理科学共同体的标准,不同的范式决定管理学发展的某一历史时期,而某个特定研究方向或领域内所特有的共同世界观、共识及基本观点则形成管理学家群体。管理学范式就是管理学家对他们的研究主题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意向和潜在知识假设。由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不同,所以管理学的研究范式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看,管理学范式理论包括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本体论视角,二是认识论视角,三是方法论视角。所以管理学的范式理论是以管理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与管理学之间呈现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管理学研究的科学主义范式

西方的管理思想和学说从产生的时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泊的组织理论等;第二类是行为管理理论,发端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的人际关系学说,而后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第三类是当代的各种管理理论,产生和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至今。这三类理论只是产生的时期有先后,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三个阶段。

它们相互影响,继承演变,形成各种流派。根据不同的逻辑起点,管理学的理论研究有两个范式,一个是以组织的效率为起点,另一个是以人的需要为起点。前者被称为科学主义范式,后者被称为人本主义范式。科学主义范式是以组织的存在为根本,把人纳入组织,人的存在就是为了提高组织效率;人本主义范式把人的存在和需要作为根本,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基础论文 篇6

.fjy130 { display:none; }

论文关键词:《管理学研究》 基本问题 教学策略 作文 /zuowen/

论文摘要:管理学原理是随着管理能力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渐受关注而形成的;《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增强学习、研究、应用管理学的能力。它涵盖两条主要的逻辑路径:管理理论与管理职能;这一致思路径规定了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及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 论文网

一、引言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人类的管理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管理思想来源于人类社会的管理实践。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都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固然需要丰富的资源与先进的技术,但更重要的还是组织经济活动的能力,即管理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作为“第三生产力”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开题报告/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引言中,“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开宗明义地指出,这篇论文的宗旨之一是“论证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和原则上,并进一步表明,科学管理的根本原理适用于人的行为——从人们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我们大公司的业务运行”。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为社会科学的一个专业领域。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二、《管理学原理》的基本问题 论文

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定型都有三个关键性标志:明确的研究对象、独特的致思路径和完整的概念系统。弄清这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无论是对一门学科的理解和把握,还是对于该学科教学策略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

(一)《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对象 论文网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揭示管理的客观规律性,即如何按照客观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合理组织生产力,不断完善生产关系,适时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管理学原理是从管理中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科学原理,它着重研究管理的客观规律和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具体研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论文

1.合理组织生产力。这是由管理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是由发展生产力的需要与社会化大生产决定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管理,需要研究如何配置组织中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信息等各种资源,“物尽其才,人尽其用”,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以实现组织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相互统一。因此,怎样计划安排、合理组织及协调、控制这些资源的使用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是管理学原理研究的主要问题。完善生产关系。这是由管理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一方面,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文化,会使管理呈现一定的差别,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管理应着重研究如何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关系问题;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设立、人员安排以及各种管理体制问题;研究如何激发组织内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另一方面,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不同的社会制度使得管理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这一“印记”决定了管理学原理应该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秩序和规章制度,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毕业论文

(二)《管理学原理》的致思路径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

管理学原理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性,解决与管理活动有关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的问题,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构造形如金字塔,其顶端是具有指导作用的理论体系,底部是关于管理过程、管理对象以及相应职能的科学系统,中间则对应着管理层级和管理领域。 论文网

那么,管理学原理在研究正式组织实现组织目标这一过程中又是怎样致思的呢?管理学原理首先从管理理论入手。通过分析,研究人类过去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管理思想、理论和制度与方法的演变发展规律,继承前人的经验和成就,古为今用。因此,绝大多数的学者在编撰《管理学原理》教材时,都考虑将“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放在着作的第一章或第二章;因为,大家的思考逻辑基本一致: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一个历史的发展和演化的过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管理科学从实践到理论的发展过程,研究其产生和发展是为了继往开来,继承发展和建设现代的管理理论。通过对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研究和介绍,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 作文 /zuowen/

其次,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基本的原理,管理科学也不例外。管理的基本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管理规律,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及其基本运动规律的表述,也是研究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环节、管理工作的程序等问题的解决之道。诸如:决策的制订、计划的编制、组织的设计、过程的控制等,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基本的原理和原则,是人们进行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在管理过程及相应的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这是管理学原理体系的坚实基础。我们必须学习和掌握它,做到活学活用。 毕业论文

再者,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管理活动与组织成员的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一方面,管理者的素质高低、领导方式、领导行为、领导艺术和领导能力,对管理活动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研究“领导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高效率完成组织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即研究“激励员工的主动性”。 论文网

(三)《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概念是理论致思凝结而成的逻辑环扣,也是把握研究对象的基本方法和工具;概念之间的关系则构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与上述致思路径相应,管理学原理有以下一些主要基本概念。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1.管理理论。管理理论着重从历史的方面研究管理实践、思想、理论的形成、演变、发展,知古鉴今。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末)和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阶段(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真正意义上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与理论,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组织的日益庞大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论文

根据不同理论的表述,追本溯源,我们可以找到各自的核心基本概念,也是这些管理理论的思想起源。具体来说,诸如:“效率”与“标准化”之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管理职能”与“管理原则”之于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理”,“层级结构”与“权力”之于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人性假设”与“非正式组织”之于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决策”与“满意原则”之于西蒙的“理性决策理论”,“系统”与“协作”之于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竞争”与“战略管理”之于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工作流程”与“企业再造”之于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皮公司再造理论。等等。管理职能。所谓管理职能,是对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内容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管理活动是人们进行的一项实践活动,是一项实际工作,是一种行动。人们发现在不同的管理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往往采用程序具有某些类似、内容具有某些共性的管理行为,比如计划、组织、控制等,人们对这些管理行为加以系统性归纳,逐渐形成了“管理职能”这一被普遍认同的概念。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管理职能一般根据管理过程的内在逻辑,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但是划分管理的职能,并不意味着这些管理职能是互不相关、截然不同的。划分管理职能,其意义在于:管理职能把管理过程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理论研究上能更清楚地描述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实际的管理工作及管理教学工作。划分管理职能,管理者在实践中有助于实现管理活动的专业化,使管理人员更容易从事管理工作。在管理领域中实现专业化,如同在生产中实现专业化一样,能大大提高效率。同时,管理者可以运用职能观点去建立或改革组织机构,根据管理职能规定出组织内部的职责和权力及它们的内部结构,从而确定管理人员的人数、素质、学历、知识结构等。 论文

计划职能对未来活动进行的一种预先的谋划。主要内容:目标与任务分解,目标实现方式与途径选择,进度控制与调整等。 论文网

组织职能为实现组织目标,对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在工作中形成的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主要内容: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及组织变革等。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领导职能管理者利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去指挥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主要内容:指挥引导,激励鼓舞,协调沟通等。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控制职能是保证组织各部门各环节按预定要求运作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项管理工作。主要内容: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等。 毕业论文

三、《管理学原理》的教学策略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依据一定的理论,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是教师在具体情境中对各种教学要素的合理性处置方式,包括教学内容和材料的安排、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以及师生活动程序的设计等。 论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