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工商管理论文论文(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1.实习目的
实习是我们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各专业的感性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使得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学习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培养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接触工商管理实际工作,运用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工商管理问题;加深对社会和工作的认识,端正工作态度,学习工作方法,锻炼管理技能,为今后顺利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并且尝试探讨工商管理管理前沿问题,初定毕业论文选题兴趣。
2.实习单位基本情况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是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中国软件产业领导厂商、亚太地区企业管理软件及中间件软件龙头企业、全球的在线管理及电子商务服务商。金蝶以引领管理模式进步、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帮助顾客成功为使命,为全球范围内超过60万家企业和政府组织成功提供了管理咨询和信息化服务。金蝶连续5年被IDC评为中国中小企业ERP市场占有率第一名、连续3年被《福布斯亚洲》评为亚洲中小企业、20_年被Gartner评为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能力提供下一代SOA服务的19家主要厂商之一、20_年金蝶荣获深圳质量领域荣誉深圳市市长质量奖。20_年,IBM等入股金蝶国际,成为集团战略性股东,金蝶与IBM组成全球战略联盟,共同在SOA、市场销售、咨询与应用服务、SaaS多个方面进行合作。
3.实习经历
实习期间,我和其他七位同学安排到公司的培训教育部工作。我们的工作的主要内容在部门经理助理的带领下,策划并举行“金蝶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以及会议。我们8个人组成一个团队,共同负责这个项目,根据公司的要求,我们尽职尽责不辞辛苦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
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在了解了这次大赛的一些主要事宜之下就共同起草了项目总的策划书以及活动的详细分工。很早就确定了团队了每个人的工作以及权责,我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位同学成了搭档,专门负责这次大赛的物料准备,会场布置以及宣传事宜,包括联络设计公司、物资供应商,数据处理,向上级汇报工作,跟踪设计人员进程等分工。在工作过程中,我不单要跟公司的各个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以公司员工的身份对外联系。在跟公司的不同部门接触过程中,大体清楚了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性质和范畴,也学到了课堂之外的一些交流的知识和技能。在对外联系的过程中,更让我领会到作为一个公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体会到工作经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使我初步掌握了谈业务的一些基本技巧,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
在我们8个人的团队小组同心协力,互相帮助,并且在公司员工的指导下,我们很好的完成了大赛的前期的准备工作。接下来真正考验我们的是为其三天的大赛活动,这三天的工作对我来说是整个实习期间最为重要的,也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所在。由于人手不足,我在确保原先的负责的工作上没有差错顺利进行的前提下,被安排了更多的临时性的工作。包括大赛的饮用水的申请配送,大赛专用的交换机的租用,大赛纪念品的制作等等。尽管不容易,也很繁琐,但是我都不辞辛苦不怕累按要求很好的完成了任务。
虽然我们整个团队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努力按要求去工作,但在这么重要的时刻还是出现了不少的纰漏以及产生了不可避免的人为错误。比如说,我和搭档负责的大赛场地用的大型巨幅铁架幕布出现了严重的错别字,把金蝶公司的“蝶”字设计成了“碟”,此“碟”非彼“蝶”,这是一个几乎不可原谅的错误。尽管设计公司也有责任,但是最重要最主要的还是我们作为负责人在审核的时候不够认真仔细所致,虽然后来经过多方的努力和部分昼夜的赶工重新设计了幕布,但是因此而给公司带来的资金的损失是无法补回来的。如果,在错误发生之前,我能够和搭档一起前往制作公司共同审核,或者能经过多重审核,就不会也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错误。
总的来说,这次大赛还是取得了相当的成功的,从公司领导到参赛师生的反馈的信息来看,尽管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在纵观来看我们都是相当出色的完成了工作。如果从公司员工的角度来看,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金蝶软件公司的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取得了完满的成功。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作为个人的首次实习就能参与这么大型的活动,是我的幸运,也将定会成为我日后工作的重要经历。
一、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经营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广开源头,多揽工程,企业发展才有保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干好在建工程是承揽后续工程、开辟新市场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干精品、打品牌,树立一流的企业形象。
二、树立“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
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实施“零缺陷低成本”战略,才能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获得更大的赢利空间,加快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上下必须以效益为中心,在广大职工中不断深化“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进一步推进和规范项目管理
通过对资金管理、劳务层管理、物资管理、,加强项目基础管理,结合“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完善项目管理,加大监控检查整改力度,达到闭合管理。建立公司综合考评体制,加大对工程质量、安全、文明工地的检查力度,抓好整改落实,促进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推进依法治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强化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层干部的法制培训,增强领导干部的依法经营,按章办事的能力,完善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公司法律事务整体管理水平。
短暂的实习转眼而过,回顾实习生活,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些遗憾。那就是对企业管理有些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听人讲如何做,未能够亲身感受、具体处理一些工作,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但时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工商管理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我的实际管理知识,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认识到要做好日常企业管理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
(1)专业能力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专业能力主要指工商管理类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等。专业知识是学生主要通过专业课程设置及理论与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学习,将外在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包括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这是学生个体成功的完成各项工作(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他的知识结构是否完善和思维习惯的优劣,而其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又基本决定了他的就业方向,因而在专业教育中,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这种完善的知识结构要有利于学生能够通过原有知识来融化新知识,进而产生新思想,逐步达到智慧的境界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进一步增强专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做好铺垫。学习能力是指学生从历史、现实学习知识,不断深化和完善对现实的认识,掌握驾驭新知识,具有不断创新知识的动力源,从而形成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能力。从狭义上讲,主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辨析及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的能力。促使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结构、兴趣特长及需求出发,广泛地汲取新知识,不断填补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充实、完善和发展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完全能够自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学习活动,不断努力实现新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以形成科学的批评性思维方式,追求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成果。专业技术能力是指总体反映学生在特定职业岗位上具有的专业应用能力,旨在强调应用性和针对性,这主要依赖于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2)通用能力是提升学生适应能力的关键。这种能力是指那些与某种具体的工作没有必然关联性的通用性能力,即适用于不同的工作场景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得以圆满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最基本的部分,也是近年来用人单位一直最看重的部分,是个人最能持续运用和最能够依靠的能力。其能力是随个人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的增加而不断发展,对工商管理类学生而言,通用能力主要包括健康的心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脚踏实地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是要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而获得,也涵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参与实践、归纳总结、观察学习、模仿体会、专业训练、实习培训、业余爱好、娱乐休闲、社团活动等。这些能力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步入职场中最宝贵的财富。
(3)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提升学生应变能力的核心。这种能力主要是反映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容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它强调迁移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学生进入职场后是否能成为职业精英、实现持续就业的决定因素。对工商管理类学生而言,创新精神、团队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则是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这些能力只有在学生步入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近年来许多企业用人单位都希望毕业生在签约前来单位实习或试用,其目的就在于考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质。通过我校多年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这些能力是可以通过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调查、企业兼职等活动得以提升的。同时,从已毕业的历届毕业生我们也能发现,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到学生能否实现持续就业的愿望,也关系到学生未来事业发展的态势是否兴旺。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探索
据教育部资料显示,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属于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毕业生适应能力不强、所学知识达不到工作要求、就业竞争力不具优势等问题。为此,兰州交通大学近年来,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重任,以加强“三项能力”培养为主导,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强固基础以优质教学资源大力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一是夯实基础、注重实践、突出应用,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主要是强化英语、数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坚持四年教学不断线。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开设质量的基础上,开设一定学分的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为学生拓展专业基础做好铺垫,强化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的质量。注重实践,以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为主导,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实践教学的学分,占总学分的1/4以上。将企业经济活动、经济运行状况通过ERP实验、会计仿真模拟、证券投资即时模拟等实验再现真实情境,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突出应用,以职业规划、特色培养为目标,以专业选修课为平台,进行专业人才的纵向深化培养。强化了专业技能训练,为工业、铁路运输、流通、银行等企业进行特色人才培养,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开放实验、创新实验、学科竞赛、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各类科研训练的支持平台,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努力提升学生服务、奉献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二是抓好专业核心课程与及教学团队建设,为学生提供坚实的专业学习支撑。多年来,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为切入点,在已有的工商管理类专业9门核心课程中,已建成“财务管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3门省级精品课,5门校级网络课程。核心课程的高标准建设为工商管理类学生专业学习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继而通过核心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力地推进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先后建成了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课件库等,开通了网络课堂和网上答疑系统,以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大的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强化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贯穿于大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为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管理与工科知识的融合,形成了由“基础操作性实验、综合应用性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和多个模块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图1)。该实验体系,其内容涉及24门课、193个实验项目,所占比重分别为50%、40%、10%。为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每年都要对实验项目做出更新,及时补充、完善各专业系列实验指导书;其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综合性、融通性、实战性、开放性;实现了实验教学内容、技术平台、实验教学团队的一体化整合;体现了实验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教学方法和学习组织形式的有效对接与融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通过仿真软件的学习与训练,达到目前国内用户群最多的用友ERP管理软件、市场营销模拟软件等的熟练运用,真实了解企业运营情况,体验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另外,通过一系列的模拟与实训,使学生体验了从实验项目课程内实验独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小型科研课题研究参加校、省及全国各种竞赛的创新教育的全过程,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经调查,学生对专业实验教学总体评价满意,认为对他们的知识运用、团队协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很大。四是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作用,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我校省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管理类基础模拟”、“市场营销模拟”、“经济法案例模拟”、“会计实训仿真”、“会计手工模拟”、“电子商务”、“情景模拟”、“经济模拟”8个专业实验室,有ERP-U8管理软件、福斯特等公司的应用软件28套。该中心已成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服务平台、创新能力提升的助推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孵化器,中心已开设24门实验课,193个实验项目,面向全校8个本科专业和3个硕士点开放,每学年约有1800余名学生在该中心完成各类实验教学任务。另外,还通过跨专业实验、选修课实验、各种模拟大赛等创新实验课的开设,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心的作用;通过校企共建3S平台,合作教学、交流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和示范效应。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摇篮,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基地。学生在该中心完成的多项兰州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得好评。
(2)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保障工商管理类人才通用能力的提升
通用能力不仅是大学生不断增强学习能力的基础,而且是在大学毕业生当面临就业、晋升、转岗等多样性选择中增强竞争力。这就需要高校人才培养中,努力构建多维度的组织、管理及服务体系,这对工商管理类人才通用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一是强化相关的基础知识,为提升学生通识能力奠定基础。首先,将数学作为培养学生运算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从事经济研究必不可或缺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予以高度重视。我校在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经济数学、线性代数、概率数理统计三类必修课,数学建模等多门选修课。其次,拓展英语教学。在开设大学英语、英语口语、商务(或财经)英语、经典外文文献选读等课程的基础上,还长期开展双语教学,现已形成以14名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双语”教学团队;“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在内的双语教学课程群。通过双语教学的实践,使学生熟悉了国际商务运作模式,为学生进入外资企业或从事涉外业务奠定了基础。双语教学使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历届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在80%左右,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第三,注重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强化。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无论是做出怎样的宏观决策或微观管理,都需建立必要的应用模型,这一过程都与计算机紧密相关。为突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计算机基础、VB程序设计、数据库、办公自动化四门必修课,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等多门选修课,专业实验课多数也是借助计算机模拟来实现。二是多措并举,为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创造条件。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促使学生清楚自己的社会使命。从情感教育、养成教育、自信教育、主题教育,探索体验教育、“自媒体”教育等6个方面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学校各级管理层面有效的联动机制,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本科生导师责任制,实现对大学生的全方位的精心指导。导师对学生的学习计划,学生选课、学习方法、专业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都要精心指导,将其具体任务分解细化至每学期。举办各类论坛、讲座,提升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度。举办“创业创富论坛”,邀请北京中铁二十二局、甘肃武威市交通局、甘肃祁连山股份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甘青藏公司等企业的高管为学生讲授企业管理经验;邀请我校已毕业的MBA学员每年5月、10月两次进(本科)课堂,帮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事业成功经验分享,并开展企业发展、社会需求、能力养成等方面的讲座与交流;邀请实习企业指导教师担任学生的职业生涯导师,与学生交流沟通如何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采用多种方式,搭建就业能力提升平台。挑选在就业、考研、公务员、选调生、资格证书、银行系统等考试与选拔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以深入学生班级的形式进行经验交流活动;举办企业模拟招聘大赛,邀请相关企业人力资源部、高校招生就业处领导等作评委,通过制作简历、岗位竞聘演讲、专家点评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以毕业实习带动就业,与广东智通人才、宁波人才中心、东莞人力资源局、德邦物流、红豆集团等形成了合作关系,建立就业实习基地。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邀请中储物流公司、西部中大建设集团、链家地产、光大银行、甘肃银行、TCL乐华多媒体事业部、兰州商业会计学校等单位来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
(3)适切的教学方法与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持续发展能力
3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实践探索取得的成效
摘 要:
谈及工商管理教育,就不得不提经济的发展,因为工商管理教育是经济时代的产物。但是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如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不健全、只能不完善等,工商管理的教育与市场严重脱节。本文基于此北京,对工商管理教育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的现状,包括存在的问题,并对工商管理教育做出了展望,其中包括为改善当下的教育状况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工商管理;教育;展望;措施
一、工商管理教育概述
工商管理硕士,也就是工商管理教育,简称为MBA。尽管工商管理教育在中国己经有十五年的发展历史,但人们对工商管理教育的内涵认识还比较模糊,直接影响着对其市场适应性重要程度的认识。工商管理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企业或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有实践经验的现职人员,且必须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学生在修完一定课程、达到规定的学分以及其他要求后,获得硕士学位,毕业生就业主要是面向各级各类工商企业。从性质上讲,工商管理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二、工商管理教育现状
相对于其他的工商专业类教育,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历史是短暂的,而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历史更为短暂。这样的历史背景决定了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一)缺乏大型的实习基地和系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工商管理教育是应用教育,强调的是动手能力,工商管理毕业生最突出的问题是眼高手低,大型实习基地的建设非常重要。目前比较有名气的院校还有实习基地而一般的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还很欠缺,企业对工商管理教育了解还远远不够。建立良好的校企交流对工商管理教育就业也有很大作用,对企业提供了人才后备库,是一件双赢的事,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力度。
(二)发展不平衡问题
由于历史、经济、环境、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严重失衡,工商管理教育培养院校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东西部院校间工商管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是重点院校与非重点院校间的工商管理教育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地理位置差异成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我国西部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温的年、日较差都大,干旱缺水、风沙危害、土层痔薄,并不是非常的适合人类在该地域生活,生产以及其他人类活动。因此在该地域的人口数量不如东部地区多。沿海地区在经济交流上比深居内陆的西部地区有很大的优势。而且东部发达的经济也吸引了许多西部的人才。国家要西部大开发,需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工商管理教育毕业生是中坚力量,可东部考生不愿意报考西部院校,西部考生也想走出西部,借此机会到东部发达地区读书,西部院校尽管每年也招够了名额,可留在西部支持西部大开发的还是远远不够。教育部重点院校与非重点院校发展的不平衡。重点院校有较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社会对她的认可度比较高,毕业生就业较好,能吸引到足够多的考生,也比较容易选择优秀生源。
三、工商管理教育展望
从整体上来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我国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会迎来一个快速稳定的发展时期,但是要想让工商管理教育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就必须对现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一定的改善和调整。
(一)调控教育规模,建立合理的层次结构
我国管理教育的层次主要划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以及不同层次的管理培训,在专业设置上也比较复杂。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管理教育特别是本科和专科教育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获得了快速发展,总体供给规模基本上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工商企业的人才需求。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形成对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工商管理教育的巨大需求。从国家的角度,需要对整个管理教育的结构加以调整。参考欧美国家管理教育发展的特点,建议遵循“市场认可,分类指导”原则,使我国管理教育中各层次的教育有较好的衔接和恰当的转换关系,实现不同层次、类型的管理教育有机结合。为此,可以将管理人才和相应的教育机构分为互相衔接的层次实施不同的发展政策。
(二)理顺管理体制,促进市场化运作
为使工商管理教育与社会需求实现协调发展,首先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减少对工商管理教育的微观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增加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将招生权和学位授予权真正下放给工商管理教育机构,使其根据市场需求信息调整招生、培养、就业指导等活动,从而“以自身看来合适的方式自由地分配资金;自由地招收教职员并决定其工作条件;自由地选择学生;自由地设计和传授课程;自由地设置标准和决定评价方式”。 政府应该发挥好服务职能。工商管理教育在中国属于新兴事物,教育市场还不很完善,配套性服务中介机构还很缺乏,教育机构与企业的关系也不是很紧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在宣传教育理念,提供工商管理教育市场信息,提供师资培训,促进教育机构和企业的联系,加强中国本土化案例建设和流通,促进对外合作交流以及扶持教育中介机构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在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待解决的适用性问题。研究表明这些问题是有措施解决的,今后的发展是有策略可用的。除了文章中所述的问题或者建议,工商管理教育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完善和改进。如提升我国工商管理教育适用性的策略与制度方面,从方向性、概念性的角度进行探索,研究其具体实施手段和过程,设计出符合我国实情的改革方案。再如,从国际比较、产业结构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在微观层面的适用性;从学生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工商管理教育在宏观层面的适用性等。
关键词:工商管理互动式教学教学主体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上课时,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则像“打字机”一样不停地记笔记;期末时,学生“临时抱佛脚”似地狠命背笔记,然后参加考试。每门课的成绩90%左右由期末考试的卷面而定。然而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能力较差,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主要弊端在于:
1、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教师上课满堂灌,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思考的时间和余地,造成学生学习被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看教材和其他相关资料。另外,教师“咀嚼式”的教学,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使学生觉得学习空洞乏味,没有兴趣,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了。
2、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研究如何将现有的知识更多地传授给学生,所以上课时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记,对内容理解少,提不出问题;即使有个别学生在听课中提出问题,教师也不解惑释疑,反而认为学生扰乱课堂秩序,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不到拓展。
3、学生学习目的错位。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有些学生学习不是为了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今后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而是为了应付期末的考试,因为每门课的最终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所以个别学生上课不听课,下课不看书,期末时抄人家的笔记,下功夫强行记忆,“热炒热卖”还会考个好成绩,但实际上什么也没学到。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上述弊端给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培养出一大批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在教学中使用互动式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二、互动式教学法的特点
互动式教学法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规划者、组织者,给学生提供问题和资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观察、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师生间再通过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表述、交流观点与认识,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教学过程是双主体互动的过程,只有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教师以自身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又影响教师的情绪,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施教,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以问题为中心,全面激发学生灵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研究如何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互动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启发、设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大胆提问,大胆发言,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给予分析、引导,增强学生在讨论中的自信心。同时,在讨论中师生之间得以互相启发,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优化了课堂效果。
3、互动式教学法营造了良好的互动环境。传统教学方法不注重课堂情景设置,因而学生的个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互动式教学法注重把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化,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角色的扮演者,在互动中交流、学习、提高。
三、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
1、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自学。国外学者普遍的观点是:“所有的人,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他需要运用头脑,不仅仅要靠记忆,它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学生要承担主要的角色。”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那认为,“教学是种临时的状态,其目的是为了不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具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和自我矫正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需要,在了解学生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预习提纲,设计的问题要使学生有质疑、释疑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与好奇去阅读课本,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如在讲《生产运作管理》这门课中“企业厂址选择”这一章之前,提出的问题有:企业选择厂址为什么要慎之又慎?选择厂址要对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如何进行厂址选择?这样一设计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了。
2、创设环境氛围,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条件,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中去,使他们积极活动起来,调动其学习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全身心投入,善用丰富的感情语言,巧妙的动作、神情去影响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控制教学进程,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互动点上;二是在讨论过程中要更多地使用鼓励、导向性的语言,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膜,让学生在互动中得到启发,获得知识;三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互动氛围。如讲《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中“员工招聘与录用”这一章时,就可以设置一个小型招聘会,进行招聘面试,让学生充当应聘者和主考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教师总结,点拨释疑,促进知识升华。在学生自学、讨论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总结不是对学生讨论作简单的综合和复述,而是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点拨释疑,进而实现知识的升华。因为学生讨论是不受限制的,所以结论总是五花八门,有正确的,有接近正确的,有错误的,有根本不理解的,对同一个问题或案例,他们常常会得出各种各样的讨论结果,并期待教师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此时教师的解答是解惑释疑的,没有这个过程学生将会陷入知识的困境。
四、互动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互动式教学法的关键。工商管理课程要按照教材泛泛地讲解,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要提高教学效果,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用互动式教学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做到认真备课、授课,而且要把重点、难点、知识点找准、吃透,还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如有的进行课堂问题讨论或辩论、有的进行案例分析、有的进行情景模拟等。课下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与学生交流沟通。
2、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要做好课前动员,明确授课方式,对授课内容,特别是具有互动性的内容要拟定较详细的提纲,进行提问、讨论,启发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时间安排要有计划性。课前要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
3、课中教师有效地引导启发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条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动学生踊跃发言。如讲一个小故事、放一段录像短片、一连串的问题、一些承上启下的语言等。
参考文献:
1、张留占,法律基础课“互动式”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03,(5)。
(1)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的现实要求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身较之其他一些专业,更加强调专业应用性,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企业更加迫切需要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而不是只懂理论,不会实践,或只会执行,不知灵活创新。
(2)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提升竞争力的突破口
由于我国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在众多“名校”面前,民办高校在生源、管理、声誉等方面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工商管理类专业情况亦更明显,学生专业理论不如公立高校,实践技术不如职高的尴尬局面。所以把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实际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特色,切实提高专业人才的实际创新能力,是大部分民办高校取得突破,赢取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二、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实际创新能力较低的原因分析
笔者以及课题研究团队,作为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实施和培养方案主要制定者,在培养方案实施和修订过程中,通过小组访谈、观察、实验结合相关文案调查等方式对于一些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相关专业学生在理论课程、实践环节课程、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实际创新能力进行了相关调研,经过长期研究表明:总体来看,虽然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在非学习方面的实践热情很高,但学生的专业实际创新能力却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
(1)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的课程设置基本还是遵循一般公立院校的课程设置方法,从根本上并没有什么明显区别,无非是在课程设置科目数量,学分等方面有所不同,课程内的实践、实验、课外等内容很少,而这种传统的课程设置方式并未体现对专业学生创新精神、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方面的开发、培养。
(2)传统的教材选择标准约束了课程的实践和创新内容的加强
虽然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性,但在各主要课程的教材选择上还是主要遵循选择部级、省级各类“规划类”教材、获奖教材等传统选择教材的方法,一些较少的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式教材并不是主要考虑范围,导致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在和国内各公立高校的学生使用一样或者类似内容的理论型教材,这忽视了民办高校学生的生源基础和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类教材大部分还是以理论传授为主的传统教材,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它所关心的主要内容。
(3)任课教师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缺乏导致无法有效指导创新
由于专业任课教师也是在传统教育成长起来的,大多都是从一个大学校门走入另一个大学校门,社会经验、工作经历匮乏,专业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尤其是在现有的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下,任课教师更多的关心如何把课讲完、讲好,大部分任课教师还是以讲授、传统案例分析等理论教学方法为主,加之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班型较大等客观因素,各专业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关注和培养时间、精力十分缺乏。
(4)实践环节方面并未真正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校内实践实验方面,虽然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实践课程,但该类实践环节本身内容较为缺乏,且指导教师本身就专业经验不足,导致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并未真正对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实际创新能力有明显的帮助;在校外实践方面,一些类似于“社会调查”类的实践环节大多是“走马观花”,形式大于内容,且由于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真实环境脱节明显,在短时间内,对于专业学生的专业实际能力提升并没有切实的帮助。
(5)现行教师评价机制不利于教师创新行为的发生和推动
从目前的教学管理以及考核机制来看,对于课程内任课教师对于教学方式和方法、学生考核方式、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措施等方面的创新思想和行为并没有较清晰的鼓励评价制度和方法,导致任课教师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避免在现有机制下犯错,不愿去创新,学生的实践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无从谈起。
(6)创新活动较为单一,校园创新文化并未形成
在创新、创业训练方面,虽然每年都有各级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但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些项目更多的是“小众”活动,只是一些“积极分子”参与完成类似于任务式的活动。尤其是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创新、创业项目来说,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是明显实际经验不足,更多的是“纸上谈兵”。在校园创新文化方面,民办高校也并没有较好的创新文化塑造的机制或方法,一些创新和创业活动更多是从“丰富校园生活”的角度出发,调剂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从整体氛围来看,民办高校还是在集中精力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日常主要事务,无暇也无心做创新和创业的一些事情,校园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基本没有形成。
三、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实际创新能力的提升思路
在大部分民办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培养目标和定位下,如何改进具体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实际创新能力,提高专业学生的竞争力,是值得深思的,应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各具体方面更新思想观念和改善制度措施,真正地提高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实际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1)建立“创新型”课程体系,增入“创新”类课程
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在保持传统工商管理专业主要课程的设置基础上,在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中按一定学分比例加入创新内容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如创业管理、创造力开发、创新管理、创业融资与投资等创新、创业类课程,这样既能够在各课程体系中突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推动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能够在传统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创新、创业型专业特色和方向。
(2)选择“创新型”教材
在各专业课程的教材选择上,应不拘泥于传统式的选择方法,鼓励选择具有较强实践性、真正应用型、创新型教材。在教材内容上,能够适当加入具有时代背景的新颖的、实践性的知识内容,弱化追求理论深度,在掌握课程主要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经验、能力和机会成熟时,课程教学团队应根据本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学生特点进行课程教材的编著,灵活兼顾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创新能力。
(3)提高专业教师创新能力,创新教学方法
只有创新能力较强的教师才有更大可能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更强的专业学生。因此,培养专业教师的创新思维、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推动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的提升。首先,专业教师应补充和加强创新知识的学习,树立创新精神和思维;其次,专业教师应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实践,积累工作实践经验,成为真正“双师型”的专业教师,这样的教师才是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真正能够指导学生实际创新的合格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创新教学方法、手段,鼓励教师尝试新型教学方式和方法,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核心地位,推动学生的主导地位,以PBL等方法带动学生的思考、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使专业课程知识与社会、企业实践密切联系,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创新。
(4)改进教师和学生评价机制
为鼓励培养和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应改革传统的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方法。在教师评价方面,应把教师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列入教师考核评价中,作为教师工作绩效、职称晋升等环节的重要参考指标;在学生评价方面,应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能力作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重要内容,当然还可将“创新”评价作为学生评奖、竞选、参加各类组织、活动的重要参考指标,借以推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5)加强实践性环节的实践效果
在专业实践环节方面,校内指导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实习岗位或就业单位的指导老师进行良好沟通,了解企业的需求、学生的感受、专业老师应关注的实践重点,真正使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更贴近实践,全方位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同时,在条件允许时,聘请企业方相关资深管理者作为“导师”定期到学校与专业进行互动交流,实现更为有效的实践指导;在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应是校、院、系、教学、就业等各级、各部门密切合作,选择与本专业联系密切的企业或单位,保持长期稳定、深度的合作关系,实习、定制培养等多种形式结合;在毕业论文完成方面,鼓励学生进行应用性的研究,如商业计划书、营销计划书、市场调研等形式灵活的应用型研究成果,推动学生的专业实际创新能力的提升。
(6)鼓励创新、创业等活动开展,积极塑造校园创新文化
关系营销,又称为顾问式营销,指企业在赢利的基础上,建立、维持和促进与顾客和其他伙伴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参与各方的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兼顾各方利益的长期关系。关系营销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正确处理企业与这些组织及个人的关系是企业营销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营销将交易视作营销活动关键和终结的狭隘认识。企业应在主动沟通、互惠互利、承诺信任的关系营销原则的指导下,利用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文化习惯关系、偶发性关系等关系与顾客、分销商及其它组织和个人建立、保持并加强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有关各方实现各自的目的。面对日益残酷的竞争挑战,许多企业逐步认识到:保住老顾客比吸引新顾客收益要高;随着顾客的日趋大型化和数目不断减少,每一客户显得越发重要;对交叉销售的机会日益增多;更多的大型公司正在形成战略伙伴关系来对付全球性竞争,而熟练的关系管理技术正是必不可少的;购买大型复杂产品的顾客正在不断增加,销售只是这种关系的开端,而任何"善于与主要顾客建立和维持牢固关系的企业,都将从这些顾客中得到许多未来的销售机会"(科特勒)。
一。 关系营销的三个层面
关系营销建立在顾客、关联企业、政府和公众三个层面上,它要求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必须处理好与这三者的关系。
1.建立、保持并加强同顾客的良好关系
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离开了顾客,其营销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顾客,顾客忠诚的前提是顾客满意,而顾客满意的关键条件是顾客需求的满足。要想同顾客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首先,必须真正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并将此观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产品的开发应注重消费者的需要,产品的定价应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产品的销售应考虑消费者的购买便利和偏好等。其次,切实关心消费者利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为顾客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产品的品牌、质量、服务等,为顾客创造最大的让渡价值,使他们感觉到物超所值。第三,重视情感在顾客作购物决策时的影响作用。飞速发展的技术使人们之间沟通的机会减少,但人们却迫切希望进行交流,追求高技术与高情感间的平衡。企业在经营中要注意到顾客的这种情感因素,并给予重视。
2.与关联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市场
在传统市场营销中,企业与企业之间是竞争关系,任何一家企业若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得不择手段。这种方式既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易使竞争双方两败俱伤。关系营销理论认为:企业之间存在合作的可能,有时通过关联企业的合作,将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首先,企业合作有利于巩固已有的市场地位。当今市场,细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诸强各踞一方,竞争日趋激烈,任何企业要想长期保持较大的市场份额,其难度越来越大,通过合作可增强企业对市场变动的适应能力。其次,企业合作有利于企业开辟新市场。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不断地扩大市场容量,而企业要想进入一个新市场,往往会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但若在新市场寻找一个合作伙伴,许多难题将迎刃而解。第三,企业合作有利于多角化经营。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往往要向新的领域进军,但企业不可能对所有的领域里的经营活动都十分熟悉,如果遇到一个十分陌生的领域,企业将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若企业通过与关联企业合作,这种风险就可能降低。第四,企业合作还有利于减少无益的竞争。同行业竞争容易导致许多恶果,如企业亏损增大,行业效益下降,这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不良影响,而企业间的合作即可使这种不良竞争减少到最低程度。每个企业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发现和利用企业外在的有利条件是关系企业营销成败的重要因素。
3.与政府及公众团体协调一致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活动必然要受到政府有关规定的影响和制约,在处理与政府的关系时,企业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自觉遵守国家的法规,协助研究国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关系营销理论认为:如果企业能与政府积极地合作,树立共存共荣的思想,那么国家就会制定出对营销活动调节合理化、避免相互矛盾、帮助营销人员创造和分配价值的政策。现代营销的内容十分广泛,相关团体与企业内部员工也是关系营销的一个重要方面。协调好与这些组织的关系,建立与企业员工的良好关系,就能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保证。
关系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有机的整合了企业所面对的众多因素,通过建立与各方面良好的关系,为企业提供了健康稳定的长期发展环境。
二。关系营销中的关键过程
1.关系营销中的交互过程
成功的营销需要为顾客或用户提供足够好的答案。在消费品交易营销中,这个答案是实体产品。在关系营销中,这个答案包括关系本身及其运作的方式和顾客需求满足的过程。关系包括实体产品或服务产出的交换或转移,同时也包括一系列的服务要素,没有这些服务,实体产品服务产出可能只有有限的价值或对顾客根本没有价值。关系一旦建立便会在交互过程中延续。供应商或服务企业与顾客间发生不同类型的接触,这些接触可能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具体的营销情形。有些接触是人与人之间的、有些是顾客与机器或系统之间的。在这种情况下,交互过程中接触的性质取决于研究的具体对象。
2.关系营销中的对话过程
关系营销中营销沟通的特点是试图创造双向的有时甚至是多维的沟通过程。并非所有的活动都直接是双向沟通的,但是所有的沟通努力都应该导致某种形式的能够维护和促进关系的反应,即对话过程。对话式沟通过程必须支持这种价值的创造和转移。这个过程包括一系列的因素,如销售活动、大众沟通活动、直接沟通和公共关系。大众沟通包括传统的广告、宣传手册、销售信件等不寻求直接回应的活动,直接沟通包括含有特殊提供物、信息和确认已经发生交互的个人化信件等,要求顾客的具体信息。这里,要寻求从以往交互中得到某种形式的反馈,要求有更多的信息、有关顾客的数据和纯粹的社会响应。
3.关系营销中的价值过程
关系营销比交易营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关系营销应该为顾客和其他各方创造比在单个情节中发生的单纯的交易更大的价值。顾客必须感知和欣赏持续关系中创造的价值。由于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顾客价值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出现,我们将之称为价值过程。关系营销要成功和被顾客视为是有意义的,就必须存在一个与对话和交互过程并行的顾客欣赏的价值过程。
考察顾客价值的方法是区分提供物的核心价值与关系中额外要素的附加价值。因此,关系范畴中的顾客感知价值可以表述为下面两个公式:
顾客感知价值(cpv)=(核心产品+附加服务)/(价格+关系成本) (1)
顾客感知价值(cpv)= 核心价值±附加价值
(2)
在关系中,顾客感知价值是随时间发展和感知的。在公式(1 )中,价格是个短期概念,原则上在核心产品送货时交付。然而,关系成本是随着关系的发展发生的,核心产品和附加服务的效用是在一系列的动作、情节和片断上经历的。在公式(2)中,也包括了一个长期概念。附加价值也是随着关系的发展而经历的。通常,附加价值被看成是附加在核心价值上的某种东西。在交互过程中核心价值不应该被恶劣和不及时的服务产生的负的附加价值所抵消。
总之,成功的关系营销战略要求在关系营销计划过程中同时考虑我们分析的三个过程。交互过程是关系营销的核心,对话过程是关系营销的沟通侧面,价值过程则是关系营销的结果。如果顾客价值过程没有得到仔细分析,在交互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错误和不当的行动。如果对话过程与交互过程冲突,价值过程很容易产生消极的结果,因为顾客可能得到冲突的信号和不能兑现的承诺。交互、对话和价值构成关系营销的三极,关系营销的实施效果取决于以上三种过程的有机融合。
三、关系营销的市场模型
关系营销的市场模型概括了关系营销的市场活动范围。在“关系营销”概念里,一个企业必须处理好与下面六个子市场的关系:顾客市场、供应商市场、内部市场、竞争者市场、分销商市场、相关利益者市场。
1.顾客市场
顾客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对顾客的争夺。最新的研究表明,企业在争取新顾客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留住顾客,培育和发展顾客忠诚。通常争取一位新顾客所需花的费用往往是留住一位老顾客所花费用的6倍。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库营销、发展会员关系等多种形式,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增加顾客信任,密切双方关系。
2.供应商市场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独自解决自己生产所需的所有资源。在现实的资源交换过程中资源的构成是多方面的,至少包含了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与供应商的关系决定了企业所能获得的资源数量、质量及获得的速度。企业与供应商必须结成紧密的合作网络,进行必要的资源交换。另外,公司在市场上的声誉也是部分地来自与供应商所形成的关系。
3.内部市场
内部营销起源于这样一个观念,即把员工看作是企业的内部市场。任何一家企业,要想让外部顾客满意,它首先得让内部员工满意。只有工作满意的员工,才可能以更高的效率和效益为外部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并最终让外部顾客感到满意。内部市场不只是企业营销部门的营销人员和直接为外部顾客提供服务的其他服务人员,它包括所有的企业员工。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低效率或低质量都会影响最终的顾客价值。
4.竞争者市场
在竞争者市场上,企业营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争取与那些拥有与自己具有互补性资源竞争者的协作,实现知识的转移、资源的共享和更有效的利用。企业与竞争者结成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通过与竞争者进行研发、原料采购、生产、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合作,可以相互分担、降低费用和风险,增强经营能力。种种迹象表明,现代竞争已发展为“协作竞争”,在竞争中实现“双赢”的结果才是最理想的战略选择。
5.分销商市场
在分销商市场上,零售商和批发商的支持对于产品的成功至关重要。销售渠道对现代企业来说无异于生命线,随着营销竞争的加剧,掌握了销售的通路就等于占领了市场。优秀的分销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分销商的合作,利用他们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可以用最小的成本实现市场的获取,完成产品的流通,并抑制竞争者产品的进入。
6.相关利益者市场
金融机构、新闻媒体、政府、社区,以及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环保组织等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团体,它们与企业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有必要把它们作为一个市场来对待,并制定以公共关系为主要手段的营销策略。
四。中国企业实施关系营销的具体策略
关系营销是与关键顾客建立长期的令人满意的业务关系的活动,应用关系营销最重要的是掌握与顾客建立长期良好业务关系的种种策略。
1、设立顾客关系管理机构
建立专门从事顾客关系管理机构,选派业务能力强的人任该部门总经理,下设若干关系经理。总经理负责确定关系经理的职责、工作内容、行为规范和评价标准,考核工作绩效。关系经理负责一个或若干个主要客户,是客户所有信息的集中点,是协调公司各部门做好顾客服务的沟通者。关系经理要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专业水准,对客户负责,其职责是制定长期和年度的客户关系营销计划,制定沟通策略,定期提交报告,落实公司向客户提供的各项利益,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维持同客户的良好业务关系。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是关系营销取得成效的组织保证。
2、个人联系
个人联系即通过营销人员与顾客的密切交流增进友情,强化关系。如经常邀请客户的主管经理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使双方关系逐步密切;记住主要顾客及其夫人、孩子的生日,并在生日当天赠送鲜花或礼品以示祝贺;设法为爱养花的顾客弄来优良花种和花肥;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帮助顾客解决孩子入托、升学、就业等问题。通过个人联系开展关系营销的缺陷是:易于造成企业过分依赖长期接触顾客的营销人员,增加管理的难度。因此该策略运用是应注意适时地将企业联系建立在个人联系之上,通过长期的个人联系达到企业亲密度的增强,最终建立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3、频繁营销规划
频繁营销规划也称为老主顾营销规划,指设计规划向经常购买或大量购买的顾客提供奖励。奖励的形式有折扣、赠送商品、奖品等。通过长期的、相互影响的、增加价值的关系,确定、保持和增加来自最佳顾客的产出。如航空公司、酒店和信用卡公司经常采用的累积消费奖励。频繁营销规划的缺陷是:第一,竞争者容易模仿。频繁营销规划只具有先动优势,尤其是竞争者反应迟钝时,如果多数竞争者加以仿效,就会成为所有实施者的负担。第二,顾客容易转移。由于只是单纯价格折扣的吸引,顾客易于受到竞争者类似促销方式的影响而转移购买。第三,可能降低服务水平。单纯价格竞争容易忽视顾客的其它需求。
4、俱乐部营销规划
俱乐部营销规划指建立顾客俱乐部,吸收购买一定数量产品或支付会费的顾客成为会员。在我国由于顾客俱乐部形式较为少见,受到邀请的顾客往往感到声誉、地位上的满足,因此很有吸引力。企业不但可以借此赢得市场占有率和顾客忠诚度,还可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如海尔俱乐部为会员提供各种亲情化、个性化服务,广受欢迎,2000年底已达7万名会员和800万准会员,为企业建立了庞大的顾客网。
5、顾客化营销
顾客化营销也称为定制营销,是根据每个顾客的不同需求制造产品并开展相应的营销活动。其优越性是通过提供特色产品、优异质量和超值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提高顾客忠诚度。依托现代最新科学技术建立的柔性生产系统,可以大规模高效率地生产非标准化或非完全标准化的顾客化产品,成本增加不多,使得企业能够同时接受大批顾客的不同订单,并分别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产销见面”和“以销定产”。实行顾客化营销的企业要高度重视科学研究、技术发展、设备更新和产品开发;要建立完整的顾客购物档案,加强与顾客的联系,合理设置售后服务网点,提高服务质量。
6、数据库营销
顾客数据库指与顾客有关的各种数据资料。数据库营销指建立、维持和使用顾客数据库以进行交流和交易的过程。数据库营销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一种借助先进技术实现的“一对一”营销,可看作顾客化营销的特殊形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的一般信息,如姓名、地址、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个性特点和一般行为方式;交易信息,如订单、退货、投诉、服务咨询等;促销信息,即企业开展了哪些活动,做了哪些事,回答了哪些问题,最终效果如何等;产品信息,顾客购买何种产品、购买频率和购买量等。数据库维护是数据库营销的关键要素,企业必须经常检查数据的有效性并及时更新。企业一方面要设计获取这些信息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还必须了解这些信息的价值,以及处理加工这些信息的方法。
7、退出管理
“退出”指顾客不再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终止与企业的业务关系。退出管理指分析顾客退出原因,相应改进产品和服务以减少顾客退出。退出管理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测定顾客流失率。
(2)找出顾客流失的原因。按照退出的原因可将退出者分为以下几类:价格退出者,指顾客为了较低价格而转移购买;产品退出者,指顾客找到了更好的产品而转移购买;服务退出者,指顾客因不满意企业的服务而转移购买;市场退出者,指顾客因离开该地区而退出购买;技术退出者,指顾客转向购买技术更先进的替代产品;政治退出者,指顾客因不满意企业的社会行为或认为企业未承担社会责任而退出购买,如抵制不关心公益事业的企业,抵制污染环境的企业等。企业可绘制顾客流失率分布图,显示不同原因的退出比例。
(3)测算流失顾客造成的公司利润损失。流失单个顾客造成的公司利润损失等于该顾客的终身价值,即终身持续购买为公司带来的利润。流失一群顾客造成的公司利润损失更应仔细计算。
(4)确定降低流失率所需的费用。如果这笔费用低于所损失的利润,就值得支出。
制定留住顾客的措施。造成顾客退出的某些原因可能与公司无关,如顾客离开该地区等,但由于公司或竞争者的原因而造成的顾客退出,则应引起警惕,采取相应的措施扭转局面。
企业应经常性地测试各种关系营销策略的效果、营销规划的长处与缺陷、执行过程中的成绩与问题等等,持续不断地改进规划,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建立和加强顾客忠诚。
实施关系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面、正确理解关系营销所包含的内容,要实现企业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固关系的最终目标,离不开建立与关联企业及员工良好关系的支持。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是关系营销中的核心,建立这种关系的基础是满足顾客的真正需要,实现顾客满意,离开了这一点,关系营销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与关联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必须从互惠互利出发,并与关联企业在所追求的目标认识上取得一致。高福利并不一定实现企业与员工的良好关系,真心关怀每个员工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从而为实现企业的外部目标提供保证。
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提纲拟定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带有全面指导性的文件,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蓝图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一个设计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规范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情商培养,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也就是说,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高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与社会对市场营销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相适应,主动和世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教育思想接轨,以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为指南,在加强学生智商教育的同时,尤为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设计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思考、逐层分解。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体现加强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情商培养。人才培养规格是对培养目标进一步的分解,要充分体现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则是对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分解,使每一项培养规格都能有相关课程作为支撑,最终通过系列课程实现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全面覆盖。本文设计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阐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系统过程,通过系统分析和层层规划使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可行。
二、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根据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结合由教育部高教司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育人指南》中提出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中要体现情商培养的要求。所以,高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营销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必须体现培养目标要求,并对培养目标做进一步的分解。我们根据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由教育部高教司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中关于市场营销专业的介绍,高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具体描述如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及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智商和情商水平得到协调发展,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为企业推出新产品(或新品牌)、开拓新区域(行业)市场的营销方案进行策划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自知能力、自控能力、自励能力、知人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4)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策略和法规及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6)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上述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描述中,除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之外,特别围绕市场营销工作的具体要求提出了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具有较高的情商水平,即具有较强的自知能力、自控能力、自励能力、知人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
四、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相关课程是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支撑,满足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体系。
(一)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除了开设相关的通识教育和专业理论课程之外,还要开设与提高情商素质相关的特色课程,如情商专题课程或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设计与规划、人际交往、演讲与口才、商界名人奋斗历程的专题课程或讲座等。通过开设以上课程,一是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掌握基本的情商的理论和认识到情商培养的重要性;二是培养积极的心态,提高抗挫折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择业困难或工作中遇到压力时能够从容应对,能够正确调控自身的情绪,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三是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以商界名人为榜样,热爱营销职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增强他们主动提高情商素质的动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设计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营销技能,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情商素质。(1)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课时。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多安排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有效训练学生的演讲与口才、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情商素质。(2)集中实践环节强调专业技能训练与情商培养并重。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一般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企业管理沙盘实训、商务谈判实训、市场营销调研实训、市场营销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内容,还可以增设素质拓展、挑战极限等潜能的培训,着力提升学生的情商素质。
(三)创新创业体系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立足专业教育实际,通过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应该在深刻理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情商培养的核心内涵基础之上,科学设计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体系。(1)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一是开设《创业基础》课程,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该门课程成为公共通识教育课程之一,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二是开设创业所需的理论课程,如《合同法》、《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法》等课程,这些课程大多数是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三是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类课程,如《创业营销》、《小微企业管理实务》等课程。(2)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衔接。一是把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与创新创业模拟实践课程相结合,例如《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验》等实践类课程也可以作为创新创业模拟实践课程;二是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体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三是借助校内外实践基地,支持学生将创业计划项目进行孵化实践。(3)创业创新教育与情商教育的有机整合。通过上述(1)、(2)的分析,创业创新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水平,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商素质。总之,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特点,我们可以有效整合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体系,多层次、立体化地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情商素质。
五、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
我们根据人才培养规格设计了科学的课程体系之后,要实现培养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情商的目的,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围绕情商培养进行教学改革,从而真正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对营销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企业对高校市场营销毕业生的需求特点,高校必须创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作为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育人的重要任务。其中,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情商培养应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所以,担任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以往重视智商教育忽视情商教育的观念,深入调查了解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情商状况,切实把握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情商培养的着力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大量渗透情商教育,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情商的培养实效。
(二)整合三个课堂,系统提升学生的情商素质
虽然我们认识到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情商的重要性,但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片面强调第一课堂(课内)的知识传授与灌输,忽视第二课堂(校内课外)、第三课堂(校外课外)对提升情商素质实践训练的作用,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整体效果与质量。为了系统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情商素质,我们必须有效整合“三个课堂”。第一课堂主要围绕开设的情商课程或与情商相关的课程进行以渗透观念意识为主的知识传授,引导学生认识到情商培养的重要性;第二课堂要营造以系统提升学生的情商素质为目标的校园氛围,开设沙盘模拟和推销课程模拟销售管理的现实场景,设置情商训练型课程融入社团活动;第三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设置情商体验应用型教学内容。
(三)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情商培养融入课程教学过程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特别是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情商素质,也为学生的情商培养提供良好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一是通过使用幻灯片、投影、视听设备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创新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专业性的影像资料作为教学片供学生观摩、讨论,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二是将课前激励、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心理测试、营销模拟实践等方式引进课堂,营造训练与培养学生情商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在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有更多机会进行师生间的互动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熟悉自我和激励自我。
(四)倡导个性化教学,开发学生的情商潜能
为了开发学生的情商潜能,我们要积极倡导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个性,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商培养,提高他们的情商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分为急躁型、活泼型的、温顺型、冷静型、沉默型等多种类型,善于从情商的视角分析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情商优缺点,同时要让学生认清自身情商培养的方向,并采用相应的情商培养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情商水平。
(五)改革考试和考核方式,科学测试学生的情商素质
在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有鉴定、导向、激励、监督的作用,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情商,有利于学生自觉地、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情商素质。但我们传统上采用试卷的考核方式,学生大多靠记忆就可以通过考试,考试形式单一且缺乏科学性,很难测试学生的情商素质。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考试和考核方式,采用多种方法来评价学生的情商素质。为了科学测试学生的情商素质,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市场营销专业情商素质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自知能力;自控能力;自励能力;知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其次,构建情商培养测试体系,其主要内容有:根据市场营销专业情商素质测试的内容,科学设计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情商评价量表,根据评价量表注重学生工作干部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任课老师的评价、学生家长的评价及用人单位的评价相结合。特别是要把情商的评价渗透到课程考核的环节中,考试内容除了课程理论知识的考核以外,作为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观察、与学生交流、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情商状况,还应把课堂研讨、案例分析、营销活动情景表演、模拟训练等过程中的情商表现和情商改善情况作为考核内容。
六、结语
1.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中国高校对大学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学生通过此方式掌握了大量最新的专业知识。但此方法也导致了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大学生存在“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的现状,特别是工商管理这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大学生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商管理创新班的开设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目前急需的实践能力。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工商管理创新班的培养方式是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到三年级时进行“大实习”,即在企业实习一年,四年级时再回校继续上课。这样的方式能使学生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然后从实践中回到理论上,使理论和实践接轨,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2.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人才
国内的许多高校都有开设工商管理这一专业,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近年来的就业状况并不理想。提高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迫在眉睫。高等院校开设工商管理创新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广东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创新班安排学生三年级的“大实习”课程便增加了学生各方面的工作经验积累。如今企业要培养一个完全无工作经验的毕业生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这导致企业对于这类毕业生望而却步,而工商管理的创新人才则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减少了企业的成本,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
二工商管理专业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方法和手段与社会脱节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应用、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更加迫切,然而目前的培养模式却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动学习能力不足,缺乏提出独到见解、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导向和应用导向,虽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并用,但受多种因素制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还未真正转变;专业课教材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与实际工作脱节的情况十分严重;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强,也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并以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标准,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构建工商管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地方综合性大学培养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必须具备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特征,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等,都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广东工业大学首次开创工商管理专业创新班培养模式,选拔综合素质较强的80名学生进行培养。进行改革后的综合素质教育,工商管理创新班的课程安排、学分设置和培养模式都有了相应的改变。
1.课程安排合理化,追求知识传授的精益求精
其中,课程分四大模块,包括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高级专业课程模块、实习与实践课程模块、学术与科研模块。
(1)基础课程模块
包含科学与人文课程、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课程模块
包含专业主干课程,结合专业综合改革思路和质量工程要求,结合广东经济转型升级对管理人才的新要求设计本模块。
(3)高级专业课程模块
围绕学生专业实习的问题,结合专业教师学术研究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采用案例教学和研讨的方式,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管理决策的能力。
(4)实验、实习课程模块
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目标,企业(组织)职能管理实践锻炼为基本特色,校内专业课程实验+第二课堂竞赛+参与导师研究课题,校外实战型专业实习锻炼。这种合理化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设计可以在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初就将专业实验系统导入进来,以教师的讲授演示为主,同时让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实践操作,对企业运营管理形成一个全面感性的认识,从而做到即学即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同时,兼顾学习导向与学习目的的统一。
2.培养模式创新化,追求塑造综合型、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