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精选7篇】

物理教学论文怎么做?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是怎样的?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精选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1

我叫XXX聘高中部主任。

一、主要工作经历和主要业绩

我于1980年7月在通榆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乾安县兰字中学教初中物理,1983年7月调入乾安第七中学教高中物理,1993年5月被调入松原分院做物理教研员,1994年做中学部副主任兼物理教研员至今。我所教的班级1982年的初升高物理平均分在全县排第二,1983年的初升高物理平均分在全县排第一。1982、1983年、1989年均被评为县优秀教师,1990年被评为县模范班主任。到松原分院工作的这几年,5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被评为省级优秀教研员一次,市级继续教育先进工作1次。1987年开始在物理教学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1989年开始参与教学资料的编写,至今已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省部级以上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13篇,主编《高中物理题解研究》《重点难点疑点学习手册》[初三物理]《微格教程》[物理卷]等教学参考书5本,参编8本,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一个,所指导的教师有17人在省级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参加了市级教师岗位达标以及“两优一推”的考试命题、评卷和课堂教学验收等工作,参与组织了全市教学能手评选和特殊教学能力竞赛等活动,参与组织了全市中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参与了校长的培训工作,参与了全市教研员的培训工作,参与了全市继续教育典校课题实验的部分工作。

二、今后工作的设想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2

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个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整个高中物理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

1过渡阶段。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始就遇到受力分析、力的矢量运算运动规律、动力学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外,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刚上高一的同学,自学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可根据课文,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正常阶段。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应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达到正常学习状态。这时,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和会考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来。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第二学期和高二学年的教学,全面完成会考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任务,使学生达到会考的能力和水平要求,顺利通过会考关。

3提高阶段。会考是水平考试,高考是能力考试。进入高三后,由于理科学生要参加物理高考,而力学和电学部分又是高考的重点,所以,在选修课教学中,在重点提高力学和电学知识水平的同时,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五大能力,使之接近高考的能力水平。

4完善阶段。根据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覆盖面大、命题新颖、题型多样化、智能性强等特点,在总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则:重点知识结构化———抓各部分知识的中心点,将知识以此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各网络间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基础知识系统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结构,系统地划分、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难点

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难点,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识,突破难点知识。

习题结构梯形化——基、中、难一起练,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提高思路,强化联系,加深理解。

复习方法多样化———在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精选习题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确定各能力的培养措施

好的培养措施,既可达到培养目标,又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因人、因材科学地确定每一能力的培养措施。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讲解、指导、讨论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地安排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观察、实验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某一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判断等思维能力。

三、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各种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大到三年的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再小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题的解答,都牵扯到能力培养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明确每课时中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确定完成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材施教,完成培养方案。

四、检验能力培养结果,完善能力培养措施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3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学习的结果,注重的是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的程度。这种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刺激学生采取各种手段去学习文化知识,而忽视自身多方面的发展,会导致学生理论水平较高,而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以单纯的学习成绩评价,也会形成学生的两极分化,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对高中物理来说,在强调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高中物理更侧重于观察和实验,侧重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感悟品德,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我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课堂上各个方面的表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的重要性。根据评价的内容不同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利用纸笔进行的测试是重要的评价形式,多用于对文化基础的检验。与此同时,我还用动手制作、实验操作、实践活动等重要的评价方式,用在学生获取知识过程表现能力的检查。

二、评价应从粗暴、严厉的批评变为表扬激励

1.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激励,多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绩,以及成长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常用的语言如:“你提的问题真好”“你的想法很创新”“错了没关系,重在参与”等等这样的激励性语言,即使在课堂中表现不好的学生也被教师认可,这样的激励会让学生以后做得更好,会使他们在课堂中终持有良好的情趣和最佳的学习状态,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

2.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不能单纯地以成绩的高低来判断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要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衡量和评价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多表扬,少批评,表扬的时候要尽可能在公开的场合,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批评的时候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对事不对人,给学生改正的机会。总之,物理教师要用赏识教育来激励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会感到教师是重视自己、关爱自己的,这样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后会争取更好的成绩。

3.评价的不应是单一的书面考试,还应有观察与面谈、实践活动、个人成长记录方法激励。新课程评价中主张建立学生健康成长档案,用档案的形式记录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学习情况,比如,历次重大物理考试的成绩,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表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情况,与其他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情况等等。通过学生成长档案,将教师作出评价的有关材料以及学生的反思等有关材料收集起来,以展示学生学习和进步情况。三、评价应关注主体互动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互动,沟通和认可评价结果很重要。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物理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着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因此,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检测和自我完善,有利于学生有机地融入高中物理教学过程,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构建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和评价氛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自我激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另外,评价学生不仅是学校管理者、教师、考试机构,还应包括家长、校外团体,而且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以体现评价主体的交互性与多元化。这样的互动能促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地成长,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

三、结语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4

一、处理好初、高中教材内容深度、表述方式和要求的衔接初中物理介绍物理量重点讲它的量度、定义,而对其物理意义讲解较少。

如对力这一物理量,仅要求学生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目的仅让学生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作用力与反作用避而不谈。又如介绍动能和势能时,只介绍名称和它们的数值与哪些因素有关,不介绍计算公式。整体来说,初中力学特点是内容浅、涉及面窄,介绍客观现象多,抽象概念少,介绍静态多而动态少。高中物理在介绍物理量时,重点要介绍其物理意义。如介绍动能、势能和动量时,着重介绍它们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但又要区分三者之间的不同。在介绍基本规律时,首先介绍此基本规律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再介绍它的物理意义。如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都各自具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及物理意义,却又都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力学问题,而要达到能正确运用,还必须要弄清这些基本规律之间的区别及内在联系。不难看出,高中力学介绍的内容的特点是直观的少,抽象的多;静态的少,动态的多。

二、建立理想化模型,降低教学难度初、高中物理在处理问题时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初中物理以客观事物为依据对其进行研究,而高中物理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理想化——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过程的建立。

高一学生接触到的质点、简谐振动、单摆等都是理想化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度直线运动、匀速周运动、平抛运动、简谐振动等都是理想化过程。高一学生由于科学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差,使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过程的建立遇到了困难。为了使学生掌握这种科学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方法,第一应使学生明确建立概念和模型的事实根据及过程,知道它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如建立“质点”这个理想化模型,首先应使学生明确引入质点是为了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特征,而忽略物体具有大小这一次要因素。其次要使学生明确什么情况下物体可看作质点(大小可忽略),什么情况下不能看作质点。第二,应使学生学会把实际的物体或过程,在某些条件下看作是学过的模型或过程中的哪个模型或过程,这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三、传授思维的基本方法,做好衔接工作初、高中的物理学习中思维方式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高中以抽象思维为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也就是思维的障碍,平时我们向学生介绍某个物理量时,一般要介绍它的物理概念、定义和量值,即定义它的大小的公式、是标量还是矢量、单位及注意事项等等。其中以介绍物理意义为起点和重点,诚然,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某个物理量的物理概念和意义都是从大量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教给学生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物理概念、理解其物理意义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首必须仔细挑选所要介绍的客观现象,使之能够从中明白地抽象出所要说明的物理概念。其次,所选取的对象必须形象、直观为学生所熟悉。再者,为引人同一概念所选取的对象必须具有相关性。如介绍动能时,可以通过分析相扑运动员与小孩赛跑达到终点运动状态,质量相同的铁锤以不同速度锤击物体和不同质量的铁锤以相同速度锤击物体的效果等事例。抽象出物体的运动状态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动能是一个与物体运动状态有关的物理量,它反映物体的做功本领等本质性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而准确理解动能。

四、整合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构建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别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教学内容别用光盘、网络检索,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并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教师和同学的协作交流中,开展自主学习和网络协作,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并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探究、发现,以达到构建物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如在进行《动能定理》这一章节教学时,传统的教学对动能定理的得出和其实质的揭示,一般采用单纯讲授的方法,间或穿插演示实验,学生只能从老师所作的实验现象和讲解中去体会。而由于实验条件、教学空间的限制,往往有部分学生无法准确地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在理解动能定理的实质这一重要环节时,教师要力求讲透实并不容易。如果在此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别用实验室中已有的实验仪器,在感知的基础上再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进行理论分析,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变革物理实验方式,充分发挥实验探究活动的作用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5

1.层次性原则.

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接受不完全在一个水平线上,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就得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准备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层层剖析,将难懂、烦琐的物理题目一层一层剥析给学生,有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2.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给出答案,要让学生有思考的过程.作为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研究、思索很关键,这能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情境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重视高中生的心理特征.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高中生的立场看,观察他们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的本心出发,从而发现适用于他们的、能激发他们好奇心与兴趣的授课方式.在这种良好的大环境下,学生容易制定学习目标,朝着真理前进.因此,教师要准备灵活多变、课堂活跃的教学方案.

2.将学生引入问题,发散其思维.

每节课的开始几分钟,不仅能决定这节课后面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而且对他们个人也有很大作用.好的开始,能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好奇心会促使他们不断进步.比较好的引入主题的方法是通过“提问”.例如,什么是电磁技术?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吗?时代前进对它有什么影响吗?教室里有没有它的身影?教师在给出这些问题后,往往会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对此产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而且教室的学习气氛也活跃起来.如此一来,物理再也不是人们心中惯常的艰涩、乏味的形象,它变得立体、真实、好玩.“提问”好处多多,对学生益处甚大,它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积极研究的心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等.

3.构建联系实际的情境.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现象,了解这些现象的原理,对我们的生活就有很大帮助,还能体现出课堂知识的延展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发表自己看法的平台,待他们探究完毕,再将结果公之于众,最大化满足学生的渴求之心.

4.创立手动式情境,充分运用知识的深刻性.

高中物理知识从头到尾大多是有联系的,它们或盘根错节,或相辅相成,或形义相通,教师就需要强调学生对生活中真实的物体或现象有一个概念,用这种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物理.举个例子,当教师讲到“自然现象”时,一直讲显然不能满足学生,此时就要在课堂上实施这个实验,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信服,原来教师说得是真的.学生相信之后,肯定跃跃欲试,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允许他们动手,引导他们完成这个实验.这种教育方式,不但能让学生学到新的内容,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尽信书不如无书,唯有给学生多一点动手的机会,他们才能真正领悟,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5.设立宽松式问题情境.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灌输自己动手的学习思想,这样可以快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宽松、无限制的情境,能让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带入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见的各种现象.这样有助于学生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技能.例如,在讲“万有引力”时,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历史典故,如“曹冲称象”,只要让学生深入思考这则典故,学生在转化测量这方面也就印象深刻,因而学会这一知识点就水到渠成.学生以后如果再遇到这种类型的问题,就能轻松地解决.

6.建立灵活性情境,连接当前的课程改革.

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对于知识的掌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新课程的相关内容,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才能被他人认可.教师在授课方面的能力也逐渐受到关注,要求要将教材内容及时与时事关联,分析其原理并概括总结传授给学生.现在的要求是不让学生一味去死记,而是让他们多动手动脑,多与现实生活接轨,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主动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6

【关键词】转变思想;改进教学方式;适应;新课标

【Abstract】Beeducationhighschoolteacherofthefrontlineofwehowshouldorientationthistimereform?InIwalkupnewlythistimeoflessonobjectusenewlessonobjectprinciple,rightnesseverdriveoneselfseeasexperienceofstandpointandwayofdoingcarriedontore-examine,tooneselfofteachingthoughtandthebehaviorcarriedontointrospect,teachershouldfrom"withteachsettlelearn"to"withlearnsettleteach"change;From"theinductionofthevalueready-madeconclusion"to"valuelearningprocessofexperience"change.Studentalsofrom"withthepassivestudy"to"independencestudy"change;From"acceptthecontainerofknowledge"to"obtaintheintelligenceofknowledge"change.Intheclassroomeffortcarrythroughanewlessonmarkthought,extensiveopentheexhibition"investigationtypeteaching"

【Keywords】Changethought;Improvementteachingway;Orientation;Newlessonmark

为了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国家进行了课程的大调整,这一次新课标改革规模之大,是我国恢复高考后从未有过的,新课标已是大势所趋,作为教育最前线的中学教师的我们应当怎样适应这次改革呢?在我走近新课标的这段时间里,我的体验很多,感触也颇多。我用新课标的理念,对曾经被自己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我想就《物理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标》谈谈我的体会和看法以供广大同行商榷。

1.在教学中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要真正用好新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在于转变教育观念。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应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由“重视现成结论的传授”向“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转变。学生也由“以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接受知识的容器”向“获取知识的智慧者”转变。因此,新课标下的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且“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是我所在学校一贯所坚持的办学理念,即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之本。教育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我认为:

首先,教师在学法上要扮演指导者。比如我校高一的新生往往感到物理很“难学”,其实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知道了症结所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笔者在高一教学工作中从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加强直观教学和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这三个方面多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教师应当扮演的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中的合作者与助手。

2.改进物理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

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已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当今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个性的学习。使学习具有研究性、探索性、终生性。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同时又借鉴参考一些优秀教学案例,并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教学方式上我做了如下尝试——探究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与主体。实践和理论证明,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重视科学探究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探究式教学按照参与的主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2.1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探究。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探究就是以教师讲授、演示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种形式的探究适合于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物理规律教学中。例如万有引力、光的本性等课例的教学。

2.2师生互动,教与学相结合的探究。这是一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重,师生协作相互配合的探究形式。它适用于自主探究有一定难度但在教师指导下有能力完成的探究。例如滑动摩擦力、伏安特性等课例中可以使用。

2.3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探究。对于现象简单,知识难度低、涉及探究过程较少的课例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从而完成教学活动。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7

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有效的学习方法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我们教师要在物理教学中,创新教法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常常会碰到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无论怎么解释概念的文字意思,学生总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这样学生不仅记忆困难,以后也不能灵活运用。这时我们就要借助外延法学习概念了。外延法就是通过概念的外延知识来解释概念的内涵,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内容,这样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顺利多了。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具体实物的落地,如,观察铅笔、纸片、树叶、一点水等,通过观察这些,让学生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和教师的引导,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记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加强探究教学,提高学习质量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设,验证结论,最终获取知识。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能多角度积极地回馈和反应,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例如,在教学“力学”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三脚架为什么是世界上最稳定的结构?学生根据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并提出使三脚架稳定的结构,学生根据课本的步骤探究知识,联想三角形最稳定的原因,从力学角度解释三脚架稳定的原因。学生经过自我探究的形式获取知识,不仅积极性高,而且对力学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运用物理模型,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模型类似于数学建模得出的结论,它是通过对物理事物进行抽象化处理,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简单科学的处理简化得出的。物理模型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工具,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具体方法。所有的模型都有公式和方法、程序与之相对应,这都是格式化和一成不变的,具有极强的程序性特点。如,点电荷、质点、平抛及自由落体运动等。很多物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物理模型的帮助,而要想用好它们,我们必须先清楚这些物理模型是怎么来的,理解并掌握它们的含义与适用条件,并借助训练不断提高熟练程度。

四、强化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实践

高中物理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趋于成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物理的知识进行归纳,建立起易记忆、逻辑性强的知识结构,并对每个年级的物理知识按照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分类归纳知识,这样学生更容易学习,当然,这个过程最好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建立,这本身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光的传播”时,我们设置这样的问题:光源S经过一个平面镜反射出n、m两条光线,请确定光源路径,并分析光源S和它的像S′的位置。学生对这样一道难度不太大的试题,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为什么?这是因为学生对物理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较少,不能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物理原型,也就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学生思维训练。同时,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实践,注重学习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为此,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并通过大胆猜想,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的课程改革要遵循学科特点,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教材,运用新教法,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全新的处理,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学生能力检测和评价系统,有效地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需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根据学科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并利用物理模型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