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心理论文【8篇】

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焦虑心理论文【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焦虑心理论文 篇1

关键词:妊娠合并症孕妇心理分析社会支持调查

孕妇在妊娠期及分娩期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变化,使他们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这些心理变化对产妇和胎儿是不利的。同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因素对孕产妇的影响。医学科学的发展使原来不能生育的疾病有了转机,相应临床各种妊娠合并症病例与日剧增。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妊娠合并症孕妇心理状态的分析及社会支持的调查,了解妊娠合并症孕产妇所出现心理临床问题,以便为给与孕妇更适当的心理照护,使孕妇安渡围产期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为本院东西两部产科在2000年1月至2000年9月收治住院的孕妇进行随机抽样调查120例,按有无合并症或并发症分成两组进行调查,两组孕妇均为初产、单胎,无合并症或并发症(正常组)年龄的孕妇在20-33岁,平均年龄27±3.01岁,孕周31-41周,平均383/7周;有合并症或并发症(异常组)包括合并心脏病、肾脏病、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妊高症、前置胎盘等的孕妇年龄在23-38岁,平均年龄29±3.79岁;孕周24-39周,平均361/7周护理论文。1.2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在孕妇中晚期初次住院期间有专门护师,先对孕妇作必要的解释,然后由孕妇独立的完成问卷调查。1.2.1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此表共二十个项目,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四级,标准总分为50分〈1〉。1.2.2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由Zung于1965年编制,此表共二十个项目,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四个等级,按中国常模结果,总粗分的分界值为41分,标准分为53分〈1〉。1.2.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80年代中肖水源编制,量表共有10个项目,大多数为1-4级评分。该量表结构分三个维度:客观支持,指个体所达到的客观实际的,可见的社会支持;主观支持,指个体主观体验到的社会支持,对所获支持的满意程度;对支持的利用度,指个体对社会支持的主动利用度〈2〉。1.2.4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方法。2结果有关心身问题的调查研究指出,在综合科门诊中,74.2%可有不同状态的医学心理临床问题,其中29.8%表现各种心理症状,44.3%可达心理障碍或称心理症的程度;心理性症状的分布为,焦虑症状占30.5%,抑郁症状33.1%,强迫症状为10.9%。2.1两组孕妇焦虑自评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表1)表1两组孕妇焦虑自评结果的比较2.2两组孕妇抑郁自评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表2)表2两组孕妇抑郁自评结果的比较2.3两组孕妇在社会支持方面的比较和分析2.3.1两组孕妇在社会支持评分结果比较(表3)表3两组孕妇在社会支持评分结果比较2.3.2两组孕妇家庭成员主要支持来源比较(表4)表4两组孕妇家庭成员主要支持来源比较3讨论3.1运用心理护理的技能,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本组资料统计异常组的孕妇,其焦虑和抑郁状况与正常组的孕妇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主要与异常组的孕妇在缺乏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胎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的担心有关,尤其是某些疾病是否会遗传给胎儿,胎儿是否畸形,对于合并症严重的孕妇同时担心自己是否能安全渡过分娩期等等。这些孕妇会出现多思少眠、顾虑重重、忧虑不安、紧张疑虑等表现;有些会出现言语减少、兴趣索然、懊恼丧气等自尊和自信心降低的表现。护士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抚慰法,如应用多与孕妇眼光接触、多倾听、避免称呼床号改称姓名、在产妇宫缩时多抚摸等;采用转移法,如适当指导孕妇增加一些兴趣活动、把握分寸的幽默、暗示语言等;同时给孕妇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清洁优美的环境。3.2重视护士的个人品质和技能的培养护士是与病人的频繁接触者,尤其对于刚入院的孕妇。产科收治的孕妇一般均在孕期的中末期,此时的孕妇正处于情绪紧张度的增高期,处于紧张中的孕妇主要表现自信心不足或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缺乏心理准备〈3〉。而产科护士的一言一行随时影响着她们高度紧张的精神,一旦有不良的因素随时可以引起或加重她们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问题。故护士更应努力学会并识别孕妇对躯体疾病出现的无效应对和不良适应的危险性,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2〉。同时护士要加强各种基础和专科技能的锻炼,学会全面地系统地对病人实施各项护理措施,以期减轻和治愈孕妇身心问题。3.3加强孕妇针对性的健康宣教随着护理程序的运用,整体化病房的逐步开展,健康教育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具体地、连续地、动态地、系统地对孕妇实施健康教育,就必须真正了解孕妇的需求再实施个体化、针对性实施的健康教育,使孕妇在可能出现的问题上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心理应对,以减轻心理紧张度。3.4加强对有合并症组的孕妇的心理支持从家庭成员的主要支持来源的调查结果表明,孕妇的主要家庭支持者是丈夫和自己的父母。所以护士应积极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调查还显示有异常组的孕妇的夫妻支持率(93.3%)和公婆的支持率(71.7%)低于正常组的孕妇,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在婚前有隐瞒或潜伏而造成夫妻的矛盾,这时护士应巧妙地运用沟通及时得到夫妻双方的理解,为孕妇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同时向孕妇提供可能获得支持途径的信息,如医护人员也是提供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之一,指导他们积极寻求恰当的帮助与支持,主动参与护理活动,自觉调整精神、心理压力,保持情绪稳定,维护心身健康〈4〉。3.5良好的妊娠心理对胎儿发育的影响有资料表明孕妇的心理状态,如紧张、敏感、焦虑、恐惧、激动或抑郁均可影响妊娠子宫的血流供应,继而影响对胎儿的氧供应,导致胎儿缺氧或营养不良,造成死胎、早产或胎儿生长迟缓,如果给与合理的心理安抚或社会支持后,可大大增加胎儿的存活率〈3〉。另有报道表明不良心理因素会影响泌乳,使乳汁减少。正确、及时、有效地心理疏导,有利于孕妇保持一个良好的妊娠心态,促进胎儿健康地生长,同时也保证了产后顺利地授乳。4结论总之,通过对两组孕妇的心理状态的分析社会支持的调查,由于对不同的孕妇实施科学化、系统化、整体化、个体化、动态化的有效护理,帮助孕妇尽量减少或减轻心理症状的发生,使孕妇处于最佳身心状态,顺利渡过妊娠期及产育健康的后代。

焦虑心理论文 篇2

【关键词】研究生;毕业季;焦郁因素;学业;就业;心理教育

1焦郁因素

教育部的数据统计,近5年来,研究生招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平均年研究生招生超过80万,2019年更是超百万,在读研究生接近300万人。毕业研究生数量增多,且他们对今后工作地点、薪酬待遇、婚姻及环境条件等相比本科毕业学生的要求高,因而面临一定的就业压力[1]。研究生是一类经历过高度抑郁、焦虑和痛苦的群体,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发病率高于全国成人平均水平,值得社会和政府关注。

1.1学业压力

研究生阶段不再是单纯的通过教师授课接受理论知识,更加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各个培养高校在研究生的学业、科研和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比如硕士阶段要在完成研究课题的同时发表至少1篇核心期刊论著,博士阶段要在完成研究课题的同时发表SCI论著,整个过程导师主要起到协助作用,这对大部分没有科研经历的学生而言,会因为对完成课题研究和发表高质量论著没有信心而感到力不从心进而引起焦虑的情绪[2]。邓瑾等[3]对在校女研究生分析显示,学业因素中的毕业论文和是该类人群焦虑的最主要原因。有调查显示博士生存在的临床焦虑症状者占17.6%,严重焦虑者占5.5%[4],分析显示博士生焦郁因素主要与学校和教育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延期毕业现象,使得无法如期毕业的博士生遭遇较大心理威胁[5]。高玉强等[6]对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分析显示医学研究生焦虑、抑郁评分均较高,可能原因包括医学研究生课程繁重、科研压力大,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1.2师生关系

导师大多是本专业权威,集专业、教学、科研及行政身份于一身,时间上不允许对研究生进行一对一培养,导致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有限,有可能由于沟通不足产生矛盾。导师排斥感会影响研究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研究生无法身心愉悦的学习和生活[7]。研究生面对自己导师时,自我面孔的优势效应会消失,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心理感应[8]。研究生和导师的联系频率影响着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频率越低,抑郁的水平越高。

1.3经济压力

经济因素同样时引起研究生不良情绪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学费在10000元/年左右,加上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学杂费、生活费,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负担,研究生期间大多课业繁重,导致兼职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少,因此带来的经济压力容易让一些同学产生焦虑、自卑、孤僻的心理。

1.4情感方面

婚恋因素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研究生大都达到了恋爱婚姻的年龄,对爱情和家庭向往以及来自外界的压力是使得单身研究生难免会产生一些焦虑,长期积郁在心,会带来心理问题。毕业季,部分恋爱中的研究生,由于工作关系,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会不可避免造成烦恼、悲伤、痛苦等情绪体验[9]。另外,社交因素也是影响心理健康原因之一。研究生的生源比较广,大多来自五湖四海,专业的不同,研究领域的不同,相互间交流的机会比较少,人际交往圈子比本科期间明显缩小,容易出现心情低落、郁郁寡欢甚至自我否定的问题。

1.5就业压力

就业因素尤其在毕业季需要同时处理毕业论文相关事宜及工作应聘,也明显增加了其焦郁心理[10];医学博士生焦虑的状况需给予充分关注,有调查显示博士生存在的临床焦虑症状者占17.6%,严重焦虑者占5.5%[4],分析显示博士生焦郁因素主要与学校和教育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延期毕业现象,使得无法如期毕业的博士生遭遇较大心理威胁[5]。随着研究生的逐年普遍扩招,研究生的就业门槛尤其是医学研究生越来越高,导致毕业研究生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都困难重重。

1.6其他因素

经济不独立即以经济为导向的价值观会影响部分研究生的焦郁心理。其次,不可预知的外在因素也会影响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外在环境的变化,导致部分毕业季研究生无法如期完成实验、毕业论文、工作不确定等等相关事宜,容易滋生焦虑抑郁心理。根据Nature的在线报道,在一项针对美国9所研究型大学的超过1.5万名研究生和3万名本科生的调查中,美国研究生的抑郁状态似乎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翻了一倍[11]。此外,国际研究生面临着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的差异带来沟通的障碍,遇到问题无处倾诉,遇到压力无处宣泄,不会主动寻求帮助,毕业季面临着就业及未来何去何从无法抉择,容易产生焦郁心理。现如今,大多数研究生都是独生子女,具有较差的独立性和自制力,抗挫折能力较差,较少得到社会的历练,心理不但敏感而且脆弱,自我调整的能力较差,遇到问题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研究生被认为是社会中的精英阶层,被社会、家庭及朋友寄予很高的期望,取得的成就或者自身的优越感有时在隐形当中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不可避免会引起心理问题。

1.7研究生心理教育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专业文化程度都普遍较低,具体表现专职师资及工作专业性普遍欠缺[12]。导致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相关教育工作的广度及深度严重不足。此外,研究生寻求心理教育的渠道严重受阻,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的研究生,使其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缓解。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当代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体现出多样性、网络性及协同性等特征[13]。

2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对研究生群体非常重要。研究生必须接受有关在研究生院和校内外发生的常见情绪和行为反应的信息,以便接受适当的评估和治疗,并鼓励家长同学校一起面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1心理学及职业规划指导

对毕业季的研究生举办心理学及职业规划指导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如加强师资配备、资源配置等,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6]。完善就业保障制度。针对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个性化指导其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有足够的信心去胜任更多的工作。相关部门应充分指导个专业的就业行情和需求、分析当前就业政策,根据每年的就业形势帮组研究生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目标。

2.2完善研究生管理机制

同时需优化研究生管理机制,对研究生期间的课程规范严格考核,切实加大其知识储备,对科研能力进行全方位考察,督促其早日完成科研任务,能够如期毕业。另外需密切关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达到提升研究生心理幸福感,能够更自信的面对学业及毕业季各项难题[4]。研究生的生活应多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增强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及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注重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经常相处的比如同专业、同课题组、同宿舍的研究生应充分发挥积极的能动性,及时发现身边同伴的心理问题,积极寻求方法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同时,各个研究生院应联合导师时常关注研究生当中的特殊群体,对于有心理压力的研究生,如经济条件较差的研究生,应切实解决同学的实际问题,如提供组学贷款、助学奖学金以及一定的经费支持。对于抗压能力较差,心理脆弱的同学,要密切关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个高校应当加强团队建设,教育团队要全面整合校内心理咨询教师队伍、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导师、班委的有利资源,通过多个渠道,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多层次育人作用[14]。明确各个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任务,比如具体负责研究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和汇报、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困惑解答、心理问题相关预防和处理等。

2.3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路径

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工作路径至关重要。如开展心理健康服务,重视心理危机干预;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强化自我教育意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导师,辅导员及管理人员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技能培训,有应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知识和技能[15]。对于特殊状况期间存在心理问题的研究生,更应加强沟通交流,并且密切关注并了解学生需求,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积极鼓励,及时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求支援。同时,家庭在研究生的成长及心理健康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父母应主动与子女多联系,多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积极正面的指导和安慰,及时的关注与关心在面对极大压力的情况下是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的。社会层面也应为研究生建立健康的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从实际出发,为更多的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得研究生对工作有着充分的信心和期望。

2.4加强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

研究生作为学历教育的精英阶层,不仅要有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还要有更加广阔的视野以及更强大心理素质,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要注重加强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摆正心态,需要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应对职业中的更高的要求。

2.5规范心理危机预防工作

焦虑心理论文 篇3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毕业焦虑;影响因素;扎根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技能要求、综合素质等要求不断提高,面对毕业的各种未知因素以及各方面的压力,大多数硕士研究生都面临着毕业焦虑的困扰。黄希庭、郑涌(1999)[1]等在一项调查中对全国528名大学生进行了SCL-90测查,最终结果显示,低年级同学在焦虑项上的心理障碍检测率明显低于高年级。蒋春雷[2]分别在2006年3月、2007年3月、2008年12月,连续三年对大学生毕业期间的焦虑情绪进行了调查测试,结果显示,2006年至2008年毕业生焦虑情绪的占比分别为25.9%、37.3%和49.8%,毕业生心理焦虑的情况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毕业生心理焦虑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目前已经成为毕业生最严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扎根理论(GroundedTheory)研究方法于1976年由著名社会学家BarneyGlaser和AnselmStrauss提出,这种方法是比较科学的一种定性分析方法[3]。研究者深入情景通过实际观察和访谈收集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资料文本进行数据比对,从数据资料中提炼相关概念和范畴,寻找出能够反映某种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4]。考虑到本研究的内容具有“情境性”和“敏感性”的特点,故选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来探究硕士生焦虑心理的实际状况及影响因素。(二)研究对象。根据专家的建议,本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硕士毕业生作为访谈对象,选择对象为硕士应届毕业生。通过便利抽样与标准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上海某高校35名硕士毕业生作为访谈样本。样本编号按照受访时间先后排列,分别从01到30(研究预留5个的采集样本用于饱和度检验)。(三)研究工具。1.访谈提纲。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访谈样本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请被访谈或被调研的同学尽量多地说出或写出在毕业期间经常使他们感到烦恼、担心、忧虑不安的主观问题或客观事件。我们对每一个受访者进行40-60分钟的访谈,访谈地点确定在相对独立且不受外界干扰的房间内,访谈结束后将录音资料结合文字笔记整理成文稿。2.分析工具。NVivo是一款被广泛运用的定性分析软件,NVivo能够对非数值型或非结构型的数据文本进行组织和分析。本研究将规范化处理后的word文档导入NVivo11软件中,采取开放式编码(opencoding)的形式对访谈样本内容贴标签。(四)数据收集。访谈结束后,对访谈的音频内容进行文本资料转化,最终形成原始文本达20万字。35个受访样本量中,30个受访样本的有效访谈内容被用来进行开放式编码,剩余5个受访样本的资料被用来检验理论饱和度。

三、数据分析

(一)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编码是扎根理论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研究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揉碎”和“整合”的过程。本研究尽可能保持开放性,使形成的概念最大程度地反映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开放式编码就是把样本数据不断地缩小范围,总结概括,把内容概念化、范畴化。经过多次整理分析后最终确定出就业形势、就业意向、就业信息、单位要求、地域问题、职业发展、毕业氛围、专业情况、专业需求、专业技能、论文进度、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期望、父母观点、家庭支持、个人期望、个人能力、个人性格、个人感情、个人规划、自我认知共22个范畴。(二)主轴编码。主轴式编码是在开放式编码形成的范畴的基础上进行更加聚类的分析,从而形成更大的类属,进而探究各个类属之间的关系。从本文研究的经验资料和开放式编码形成的范畴基础上进行第二次编码,把开放式编码形成的23个范畴,进一步归纳概括为6大类关系(6个主范畴)。各主范畴的内在关系见表1。(三)核心编码。核心编码是在主轴编码的基础上,对主轴编码归纳发现的概念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将前期分析归纳的数据放在同一个理论体系中,从而使数据编码获得的众多概念和范畴能够呈现出较为清晰的逻辑结构。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个人因素、毕业因素、就业因素、专业因素、发展因素、人际因素6个影响因素是硕士研究生焦虑心理的直接影响因素,它们各自关联着其他若干因素,共同影响着硕士研究生的心理状态。(四)理论饱和度检验。本研究对实现预留的5个受访样本数据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对这5个人样本数据采取同样的三级编码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并,没有出现新的范畴且与之前构建的模型中的范畴一致。因此,本研究认为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得到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焦虑心理影响因素”在理论上达到了饱和。

四、研究结果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从访谈资料的众多概念中整理出22个基本范畴,进而凝练出12个副范畴(性格特点、能力品质、就业局势、就业意向、专业价值、知识运用、毕业条件、导师指导、社会资源、职业发展、亲朋关系、婚恋情况)和6个核心范畴个人因素、毕业因素、就业因素、专业因素、发展因素、人际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硕士毕业生焦虑心理影响因素模型,见图1。(一)个人因素方面。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是硕士毕业生产生毕业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前文调查显示,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期间对自我的能力评估不足,出现过于胆怯认为自己能力性格不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就业心理预期过高两个极端情况。妄自菲薄或者期望过高而自身能力又达不到要求时,毕业生就容易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二)就业因素方面。高校不断扩招,降低高等教育的门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危险。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需要到人才市场自主就业,毕业生增多就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加之学生自己本身对学校辅导、指导工作并不重视,许多学生在毕业期间职业规划、就业选择等诸多问题上迷茫、困惑。(三)专业因素方面。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理念更倾向于学术理念的培养,实践活动并没有与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同步,培养出的研究生创新能力总体偏低,自主性较差。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缺少一个系统的、综合的、跨学科的、实践性的培养环节,专业不能为毕业生未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是硕士毕业生产生毕业焦虑的重要原因。(四)毕业因素方面。许多同学在繁忙的毕业季面对实习、就业、毕业等一系列事情显得手忙脚乱,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由于科研能力不足,导致在毕业论文撰写期间遇到瓶颈或者在毕业期间与导师沟通不顺畅。这些问题都使得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遇到很多写作问题和情感障碍,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五)发展因素方面。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将进入新的人生阶段,除了勤奋、能力之外,丰富的社会资源、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决定了毕业生未来人生的走向。有调查显示,城市、家庭是否能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的社会资源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毕业焦虑情绪的程度。不可否认,良好的家庭背景、社会资源会大大减轻学生迷茫不安的焦虑情绪。(六)人际因素方面。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亲子关系,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增强内心幸福感,保持个性健康,减少心理疾病。硕士研究生毕业期间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身边的不确定因素骤然增多,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与身边人的相处模式会在高压之下变得微妙,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局面,从而使得整个人处在焦虑状态。

五、结论

硕士毕业生产生的焦虑情绪,是社会转型、社会评价标准、社会人才需求、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减少硕士研究生毕业焦虑问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个人调试能力;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改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竞争力;提升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完善导师指导方式;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环境,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平衡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1]李兰。大学生气质性乐观、社会支持与就业焦虑的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2]吕文璇。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的实务探索[D].郑州:郑州大学,2017.

[3]李晓凤。质性研究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58-63.

[5]王宏,余建红,李雷雷,许红。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1):2062-2065+2072.

[6]翟立武,代永霞,崔瑛。大学生焦虑的类型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39):7981-7983+7987.

焦虑心理论文 篇4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该课程教学的体会和见解,为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新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重大变革时代,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有坚实的知识技能,而且需要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顺应时展的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时代为年轻的一代提供了无数自我展现的舞台,同时也给予了他们新的压力和挑战。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无疑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虽然他们的生理趋于成熟,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过程中。面对生活环境中的种种问题,许多人因处理不当而陷入焦虑、失望和困惑之中,严重者甚至表现出偏激或异常行为。同时,在自身心理、生理发展过程中,内在体验的剧烈变化又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有关资料表明,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据笔者所在高校2006年和2007年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显示,7%的大学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强迫、恐怖、敌对、偏执、人际关系紧张等情绪困扰和行为偏差。诸多的例子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治疗,将成为他们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不同的层次,这就决定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也是多层次的,一般可分为缺陷矫正、早期干预、问题预防与发展指导三种。干预和矫治工作由于多数是以个别咨询或小组咨询的方式进行,常常耗时较多,且目前学校的心理咨询人员紧缺,这种方式的开展范围明显受限。问题预防与发展指导是面向大多数或全部的学生的,如果开展得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而且可以减少严重心理问题或疾病的发生率,使咨询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指导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可以减轻学校咨询人员不足的压力,又可以作为发展性辅导的渠道之一,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的健全,为今后适应社会,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疑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

随着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各高校逐步有计划、多样化地开展起来,一些有师资条件的师范院校率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了学生的热门课程,学生对此抱有很高的期望。然而,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更为恰当还缺乏相关研究,课程的开设在很多学校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学校授课教师非专业人员,照本宣科,没有联系实际,无法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教师固守“传授-接受”式的教学模式,依然扮演学生人生旅途中的领路人的角色,忽视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教学内容理论化,课程定位出现两个误区,要么把心理健康课定位在心理学课的轨道上,要么定位在思想品德课上,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另外,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虽有诸多版本,但高水平高质量的较少,很难满足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如果单一选择某一教材并严格按照教材内容教授,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面临的局面尴尬,迫切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摸索出相对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1.教学理念的转换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成长的潜能,只要人际环境健康,他就能有效发挥自身的潜能,积极成长。在个体心理咨询中,咨询人员必须具备这样一种积极的人生观,才能有信心指导来访者去思考自己的问题并最终解决自己的困扰。咨询师对来访者是指引者的角色而不是领路人甚至是上帝。“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的最高宗旨,即帮助来访者解决当前的心理困扰的目的在于使求助者触类旁通,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应用咨询中所学到的新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模式来合理应对新的问题,从而达到自助的目标。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应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以指引为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在课堂教学中只要能营造平等轻松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适宜的外部条件,学生多数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教师在关键环节上加以指点,促进学生从问题和讨论中领悟,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健全人格的塑造”一课中,先通过“气质量表”的测量让学生对人格有一个感性的接触,并引入对人格类型的思考。之后,教师简单地介绍有关人格的组成、类型和表现。再分组讨论,就每个学生测量所得的气质类型与自己日常表现联系起来,从而使大家对不同的人格类型有较为形象具体的理解。最后,通过“理想自我自画像”的活动,启发大家对理想中的自我的思考和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如何纠正缺陷、优化个性的方法和途径。下课前,教师再进行总结。对于个别性格特别内向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关注,可以参加到该组的活动中,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应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接纳和关怀,逐渐放下防御心理,真实地表达内心的体验,对那些个性内向的学生而言,这无疑是艰难而重要的一步。因此,课堂集体教学应结合个别关注,才能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实处。

2.教学内容的选择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的健全。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学知识,而是培养他们理性的思维和合适的行为模式;是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系统的心理学理论的讲授。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系统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的做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应用性材料为主。如“异常心理现象”一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异常心理现象的表现。假如通过讲授各种症状的表现或者定义来完成教学,学生势必感到非常抽象。如果通过个案分析,对正常与异常的症状进行鉴别,或者通过观看心理电影,对其中人物的各种表现进行点评和分析,结合声觉和视觉的共同作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纳的效果必然大相径庭。

由于人类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心理活动必然也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因此,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实际,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必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每次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选择教学内容,而不是根据某一本教材照本宣科,那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代性比任何其它课程都要明显,而教材的更新远远跟不上学生思想变化的步伐,因此,教师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动态,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接触到的永远是最新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探索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探索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知识和信息。这样,才能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发挥发展性指引的作用。

3.教师素质的要求

心理健康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并非专业理论的传授,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临床实践的经验,在教学中通过案例,尤其是结合学生身边的事和人,对学生熟悉的或相似的经历进行剖析,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并能融会贯通,把这种分析问题的能力迁移到以后的生活中。

另外,教师的人格特征、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无疑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一生的榜样。因此,担任本学科的老师要求人格是健全的。教师不仅要不断充实知识,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完善自己的人格。

四、结语

笔者在心理健康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不断修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深切体会到现代的教育应改变传统的观念,教学不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而应与时俱进,不断思考探索适合本学科的新方法,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靳媛,孙丽岩,杨晓云。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新范式——群体教学[J].教育科学,2001,(6):60-62.

焦虑心理论文 篇5

关键词:大学生运动员排球特质焦虑

1、前言

1.1、选题依据

中国女排是各类体育竞赛团体中成绩优异的团体之一,也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队伍。比如,2016年的奥运会中国女排对战巴西队的比赛,虽然在2008-2016年间,中国女排对战巴西女排一度18连败,却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1/4决赛时,中国女排顶住压力,最终战胜了拥有主场优势的卫冕冠军巴西队,并进入决赛,夺得里约女子排球的奥运冠军,再一次带领中国排球站上体坛之巅。在这场激烈的排球竞赛角逐中,当技术战术水平在一定层次不相上下的时刻,这个时候已经不仅是排球运动员技术、战术的比拼,更加重要的是参赛运动员心理上的相互较量。在此影响下,大学生排球梯队建设更加积极,大学生不同级别的排球比赛每年都会举办,比如,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超级杯”,CUVA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等。大学生排球比赛对运动员自身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并要求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越来越高。研究表明运动竞技水平发挥与认知特质焦虑之间关系密切。不同类别的运动员在各自的竞赛场上比拼得越发激烈,但运动员的心理状况会受其他各种因素的牵制,而使排球运动员的心理和体能潜能受到较多的影响的消极因素,会进而降低运动员的自身竞技水平。因此,对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认识和研究越来越得到各级教练员的认可与重视,在大学生排球运动与排球教学中,认知特质焦虑是大学生运动员、教练员及运动心理学家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所以,本文针对研究对象的认知特质焦虑及影响因素,并结合排球项目的特点进行研究。

1.2、文献综述

体育运动心理学中,将焦虑定义为个体在担心达不到目标或不能克服各种障碍而体验到身体,心理的平衡状态早到威胁时所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国外的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马斯顿等人通过调查分析,可将焦虑分为躯体焦虑,认知焦虑,而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则是竞赛焦虑的主要部分;其次,一些学者分析出对消极社会评价恐惧、对失败的恐惧、对不明情况恐惧、对受伤恐惧、对打破常规的恐惧是竞赛焦虑发生的主要因素。马晓欣探讨大学生运动员比赛心理焦虑的差异及因素中针对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员进行检测,分析显示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焦虑强度上,存在着人格特质的差异、运动员之间性别的差异、心理健康程度的差异、比赛焦虑强度等因素的差异,进而研究出竞赛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包括期望程度和运动水平知觉,且是预测运动水平的有效因素。马士龙在对高校学排球专项替补队员的心理特征研究中,探讨出焦虑的增高,会导致特殊认知表象、激发唤醒动机表象、激发控制动机表象能力的降低,会直接影响比赛状态的发挥。综上所述,经过对大量文献的参阅,发现大量针对于排球运动员焦虑的研究,会更倾向于研究特质或状态中单一方面,研究对象大多为专业运动员或高校运动员,他们为提高我国排球运动水平做出了表率。本文将结合相关研究,对湖南省高校男排运动员的特质焦虑的总体水平以及焦虑影响因素加以探讨,其意为湖南省大学生男排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参加2019年湖南省大学生排球比赛(大学组)的男运动员。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论文通过在中国知网,以及湖南师大的图书室里翻阅了针对运动焦虑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在电脑检索了以往有关排球运动员竞赛焦虑的论文,浏览了相关的书籍,包括运动心理学、排球技术,体育心理学等,并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2)问卷调查法。采用叶平博士修订的中国标准化《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CCTAI-J),以及焦虑影响因素调查问卷。①量表的信效度检验《运动员认知特质焦虑量表》(CompetitiveCognitiveAnxi-etyInventory,以下简称CCTAI-I)是成都体育学院的叶平教授经过不同项目、水平运动员的测试和修订编制而出,通过证明具有良好的测试信度和效度,该量表主要包括六个不同维度,且已修订出了关于中国运动员的常模,已成为常受用于中国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水平评价的量表。采用重测法检验焦虑影响因素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则是采用内容效度及结构效度,用专家认同的指标构成问卷,再一次让专家对其问卷指标进一步评定,专家全都认同问卷可实施,方可采纳此问卷(见附录C)。②量表的发放与回收于2020年1月5日向参加湖南省大学生排球比赛的参赛运动员共发放100份量表,经过测谎题检验,总共回收的量表数量是81份,量表的回收率为81%。(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将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在计算机SPSS22和MicrosoftEXCEL进行处理,通过对比分析,为了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湖南省大学生排球比赛男排队员的基本信息统计

本篇论文的调研对象为湖南师范大学代表队、中南大学代表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代表队,南华大学代表队,湖南工业大学代表队,湖南省这五个大学中参加2019年湖南省大学生排球比赛(大学组)的男运动员(以下简称男排队员),针对他们的认知特质焦虑状况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分别对测试男排队员进行了分类,旨在深入探讨男排队员不同训练年限、运动等级、不同位置,主力与替补运动员焦虑水平的差异。数据统计的男排队员年龄区间在18-23岁之间,训练年限分为5-7年、8-10年、10年以上,10年以上的男排队员数量不多,合并至8-10年里,因此划分为7年以下、8年以上;数据统计中的男排队员运动等级最高为健将级,其次是一等级和二等级,但健将等级数量很少,一级的运动员偏多,故将运动等级划分为一级以上和二等级以下;而排球运动场上位置分为主攻、副攻、接应、二传、自由人位置,本研究统计的数据中由于二传、自由人数量偏少,因此,本文划分为攻手、非攻手位置;同时,在排球比赛中有主力和替补的角色划分,故在不同类别的研究中按是否主力划分。表12019年湖南省大学生排球比赛男排队员基本情况(N=81)训练年限是否主力场上位置运动等级7年以下2429.6%是主力3543.2%攻手5669.1%一级以上6074.1%8年以下5770.4%非主力4656.8%非攻手2530.9%二级以下2125.9%。

3.2、湖南省大学生排球比赛男排队员特质焦虑状况分析

排球运动是具有隔网,集体对抗性特征的运动项目,它需要运动员要具有必备的敢拼意识与身体控制力。在队伍中的运动员受制于性别、年龄、运动年限、运动等级、场上位置等诸多因素,因为特质焦虑是一种一般性的人格特点或特质,故不同运动员的焦虑情况各不同,所以就需要教练员针对每一个运动员结合因材施教进行心理建设与暗示,这样才能及时避免负性发展。(1)男排队员特质焦虑状况与中国常模的对比分析。叶平博士查明了中国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的因素结构,通过测量中国各地体育专业学生和专业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并对CCTAI的各个条目进行数据分析,最终确定为6个因素维度,因素分析结果表示有6个运动认知特质焦虑因素,包括社会评价、比赛准备、失败、对方实力、竞技水平发挥和受伤,使CCTAI在中国标准化,这为我们了解中国运动员的焦虑状况提供了有利的依据。本文将湖南省男排队员各方面的焦虑状况与中国常模对比,意在统计分析出男排队员的特质焦虑水平是否高于中国运动员认知特质焦虑的平均水平。在了解湖南省男排队员的特质焦虑水平时,调查检测了男排队员的特质焦虑水平,并结合中国常模将研究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数据统计分析显示:男排队员的焦虑均值分别在社会评价焦虑,竞技水平发挥焦虑,受伤焦虑维度上的高于常模,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湖南省男排队员的特质焦虑水平处于偏高状况。(2)不同训练年限间特质焦虑状况的统计与分析。为研究湖南省高校男排队员不同训练年限间的特质焦虑水平,对7年以下组、8年以上两组的男排队员特质焦虑的6个维度的均值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见表3。通过对两组训练年限组的湖南省男排队员的特质焦虑水平进行统计分析,不同训练年限男排队员在社会评价焦虑和竞技水平发挥焦虑维度上,有显著差异(P<0.05)。因为训练年限7年以下的男排队员,相对经验不足,因竞赛角逐次数较少,其技术水平处于提高进步阶段,在比赛时会注重自我效能感,过度关注外界的评价来获取自信,故在社会评价焦虑维度呈现出偏高的焦虑均值状况。同时,男排队员8年以上训练年限长的,会随着竞赛经验的积累,考虑的东西较为全面,心智逐步成熟,能够正确的对待自身与外界处于的成长阶段,当竞赛时出现对手的实力高于自身时也会理性思考,不过度焦虑。男排队员在不同训练年限的比较中,其余的几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故在赛前的准备会上对训练年限较短的男排队员进行有必要的本身实力和对手实力的剖析,使男排队员更关注自身实力的发挥,以轻松的心态进行比赛,在比赛时达到自己的最佳技术水平。

4、湖南省大学生男排队员焦虑状况影响因素

本文为研究影响男排队员的焦虑因素体系,借鉴已有的有关运动焦虑影响因素研讨,在此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所有关于运动焦虑的影响的主、客观因素,构设了焦虑因素问卷,问卷经检测筛选后共包括13个题目,能反映出关于焦虑影响因素较为全面的内容。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量表构成的要素进行因子分析,保证分析出运动焦虑影响因素的体系的量表结构效度更准确。本文对男排队员的焦虑水平进行采样得出KMO值为0.732(>0.5),接近1,说明采样合理。Bartlett球形测验得出的卡方统计值是2876.961(P<0.01),且不是单位阵。以上的检验表明本测验能够采取因子分析。

为了考察湖南省男排运动员焦虑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对焦虑影响因素问卷的调查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1)练习因子包含的影响因素有训练年限、教学训练环境、运动队伍层次、场上位置、身体素质等影响因素。运动员的技术与战术水平不仅仅需要天赋,更需要后天的刻苦努力训练,进而形成稳固的基本功。同时,经过长期的竞赛经验的积累,运动员不单是能培养出自己的自信心,也能形成更加平稳的心理状态,使运动员在遇到训练或竞赛中遇到突发状况时,通过自身的沉着冷静,理智的思考出处理应对方式。形成自己独有的个性特质;(2)自身因子主要包含文化水平、运动经历与自身竞技水平、比赛中的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评估能力以及自尊和自信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一个在竞赛场上登峰造极的运动员或运动团队,它一定是头脑清醒,思路清晰,而这一切都基于运动员自身的文化水平。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进而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对外界、教练、队友的意图能敏锐的察觉与正确的解读。而运动员的自身控制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也基于对自己清楚的感知,方才不受焦虑情绪的影响,更易缓解心理状况的波动;(3)教导因子主要包含父母和教练员的执教能力与水平等影响因素。教练员的文化水平、训练的方式方法和修养素质是影响运动员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平时训练中,教练员的言语及行为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的成长,随同运动员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培养运动员性格特征与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父母也需要不停提高自身的素养与教育水平,并且尽量保持三方教育理念一致,这样才能促成运动员心理品质顺利健全的发展和运动水平的进步,协助运动员们获得优秀的竞技成果。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湖南省高校男排队员在社会评价焦虑,受伤焦虑,竞技水平发挥焦虑维度上相较于常模均值偏高,焦虑状态处于较高水平;湖南省大学生男排队员运动层次越高,在社会评价焦虑维度与失败焦虑维度上均值偏高;训练年限短的男排队员,在竞技水平发挥焦虑维度与社会评价焦虑维度上的均值偏高;非攻手位置的男排队员在焦虑维度的总体情况均高于攻手位置的男排队员;男排主力队员在比赛准备焦虑维度,失败焦虑维度与竞技水平发挥焦虑上均值偏高;湖南省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焦虑的影响因素有练习因子,自身因子,外部因子。

5.2、建议

经过综合湖南省大学生男排队员的特质焦虑数据统计分析,在社会评价焦虑,受伤焦虑,竞技水平发挥焦虑维度上应引起重视,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且在无特殊情况外,可优先考虑男排队员的焦虑来自以上三个维度。(1)正确评估自身状况。男排队员学会辩证对待适宜的焦虑状况,其实焦虑状况对于运动员来说出现在比赛中,对技术和战术水平的发挥的影响不都是负性方面,正确看待运动水平发挥更利于竞赛胜利。其次,正确评估比赛实力,确定合适的比赛期望值,缓和运动焦虑状况对于提升运动成绩是重要因素,湖南省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对于自身实力的正确评估直接影响他们对于比赛的期望值,且对于自身的实力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和认识前提是要积累较多的比赛经验,在比赛过程中剖析自身的运动发挥水平,分析对手的优缺点,正确认识自身实力状况,学会确定一个适宜的竞赛期望值,基于自身平时的成绩情况,不宜过高,过高会使运动员失去信心,男排队员的心理负担被加重,也不宜过低,期望值过低不能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之处于散漫的状态。(2)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男排队员要学会建立广泛社会支持系统,让自己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可以取得到别人给予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协助和援助,目的就是能够让其处在和谐的心理状态和优良的生活中。一个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父母、亲人、朋友、教练、队友等,当然还应该有陌生人,父母、亲人和朋友对于自身的督促和支持是男排队员建立自信心的必要基础,亲人的督促和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主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支持和精神上的支持,这样的个体可以产生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够有精力投入到运动中去。教练员和队友的支持是相互鼓励、尊重和理解的,教练员对男排队员的理解和队友对自身的鼓励,能够使其产生共鸣,从而能够减轻运动的焦虑,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到最好的竞技状态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晓欣大学生运动员比赛心理焦虑的差异及因素研究[J].体育科技,2014,35(3).

[2]马士龙。对北京体育大学排球专项替补队员比赛心理特征的研究[J].运动,2015(109).

焦虑心理论文 篇6

关键词:肺炎疫情;医学高等教育;医学高等教育改革;影响;启示

自2019年12月以来,一场由病毒引发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武汉爆发,并逐渐波及全国。2020年1月20日,我国国家卫健委将病毒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肺炎属于“国际紧急公共卫生事件”[2]。肺炎具有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长、临床表现多样化等特点[3],为疾病的防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疫情期间,我国各行各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医疗行业首当其冲。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数万医务工作者无畏前行,奔赴一线,身体力行践行着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此次疫情的爆发,让我们再次深刻地意识到了医疗卫生事业对于国家及人民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出了我们在面对全国性甚至世界性民众卫生突发事件时存在的不足。作为医疗卫生人才输送源泉的医学高等教育,在疫情面前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同时面临着新的挑战,存在着反思和进步的地方。

1肺炎疫情对医学高等教育的影响

2肺炎疫情对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2.1对推进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但是在追求现代化、人才培养的路上,不能忘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7],要想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打好基础,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医学生从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就面临繁重的专业学习任务,进入临床工作后,学习、临床工作及科研之间的协调也成为了压力的来源,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而医学教育中对心理健康重视不足。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更是突显医学生心理教育短板。因此,医学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之余,要加强心理建设,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等具体情况,有区别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让学生能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在面对疫情时能科学、合理对待,释放焦虑、恐慌等不良心理,合理安排时间,增强自控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已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文素养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医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医疗技术,也要承担更高的道德责任和精神要求。在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恪守职责、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有的甚至抢上一线、赶赴湖北支援,在培的青年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基本都在临床。但随着教育部延迟开学通知的下达,医学研究生纷纷退出临床,主动请战的学生屈指可数,当然有医疗资源紧缺、临床保障不充分的因素存在,可是医学生是否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作为己任,是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医学职业素养,则需要反思。故医学高等院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价值熏陶,让医学生能明辨是非,明白奉献的意义,尊重生命的价值,并践行在社会实践中。此外,医学高等院校还要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在众多医疗队支援湖北以前,湖北地区的医疗系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医护人员明显不足,不科学、不合理但又不得已而为之的排班以及一重重的防护措施让医护人员的身心都备受煎熬,也再次提醒所有的医护人员保护自身、加强身体锻炼的重要性。拥有健康的体魄,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工作,更是为了自身的健康。2.2对医学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随着数字产业的加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不断催化着教育的革新与蜕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师是课堂上的绝对主体,通过教材讲授等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但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除理论教学外,还需要大量操作实践和直观体验,显然这一教学模式已不足以满足现今医学院校的教学需求,各大高校近年来也已开展大量在线课程。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凸显得更加明显。由于开学延期,众多课程采取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展,同时课程的优化、教学结构的调整也需要进一步改进。教育信息化能够使教学活动从课堂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展开教学活动,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机会[8]。相信随着5G时代的来临,更多优质的网络课程,更具有互动性、趣味性的模式会随之孕发。同时在信息化的教育模式下,高校将会突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的壁垒,建立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网络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课程的选择将会更加丰富,学分的认定范围会更加广泛。2.3对医学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启示。疫情当前,医护人员无疑用他们的行动交了一份很好的答卷,但疫情防控早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疫情早期,临床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和能力不足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充分暴露出了我国医学教育中存在的短板。据1月29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论文《病毒感染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提示,2019年12月中旬密切接触者之间就已发生人际传播[9]。据2月17日发表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论文《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显示,1月10日前医务人员确诊病例有18例,死亡1例,1月11~20日医务人员确诊病例有233例,死亡1例[10]。然而直到2020年1月20日,政府及相关部门、机构才开始采取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系列防控措施,由钟南山院士公开宣布肺炎呈现了人传人的特点。显然,我国在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时仍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三大支柱,而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的比重明显偏多,设置门类、学时数较多,预防医学课程设置显得比较单薄。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医院不断扩建,临床学科越分越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专科的学习中,医学力量更多的集中在慢性病上。除了传染学科外,预防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更常见于慢性病的预防中,对于应对突发的急性传染病,很难积累到相关的经验。因此课程整合,推动基础与临床融合、临床与预防融合,对医学教育改革尤为重要。尽管经历了SARS、H1N1等疫情的考验,我国对于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也健全了相应的条例法规,但在一个新的疾病面前,医务人员仍缺乏足够的警惕,应急处理能力有所欠缺,这反映了医学教育中缺乏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培训以及对传染病教育的不充分。要从过去的教训中汲取经验,并不断反复提醒告诫自己,医学教育更应该把这一任务落到实处。这次的肺炎疫情,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典例,相关教学内容不仅仅在此时得到强调,在日后的医学基础教育中也不能被忽视。

3结语

焦虑心理论文 篇7

论文摘要】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阅读能力是英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然而,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环节的现状和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为此,克服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认识阅读过程的本质,并运用现代阅读理论有效地指导阅读教学已尤显必要。本文在介绍阅读的本质与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对策,以期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阅读的本质与过程

随着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阅读不仅是指自下而上的心理过程,而且还是一种主动的猜测——证实的心理过程。在这种多元和复合的心理活动过程中,读者并不是逐字逐句地理解,而是要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包括句法知识、语义知识、背景知识以及篇章知识等,对阅读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推论,然后层层推进,并对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预测、假设加以证实和修正。阅读不仅需要语言知识的运用,而且还需要综合运用其对阅读内容所涉及到的客观事实和背景材料的理解、阅读过程中得到的推论、预测、甚至印象等。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阅读不仅要理解文字符号的表层结构,掌握词和句等语言结构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语义的深层结构转化,要能对材料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联想和预测。因此,阅读理解既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也是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处理过程。

二、传统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仍以注入式教学为主

教师一言堂,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积累语言知识;教材在不少学生眼里只是词汇语法的载体,学生从中获取的知识仅限于孤立静态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缺乏充分互动的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存在诸多缺陷。

(二)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语言点、句法结构等语法知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教师在讲解所谓的阅读课时却更像是语法分析课或是词汇讲解课,他们往往习惯把一篇完整的语篇分割为一个个句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词义、句法讲解,以至于阅读教学的全部内容变成了语言知识的传授。这种教法只注重讲解语言知识,注重语句的理解,而忽视文章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段落的过渡、衔接、文章结构、写作风格等相关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长次以往,阅读将不再是阅读,而只是词汇等知识点的单纯堆砌。在错误导向下,学生在阅读中过分注重语法分析、语言细节,对阅读内容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理解、归纳,阅读水平只停留在最原始的状态。

(三)教师片面强调教学,严重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

教师片面强调教学,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因素。这种填鸭式的讲授方式,将师生的关系定格为被动与盲从上,教师机械的讲,学生被动的听,没有交流,没有互动,,最后导致课堂教学中乏情感交流的缺乏,学生上课参与意识不强,对英语缺乏兴趣等现象。

三、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的对策

(一)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同时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学习平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对学生,教师应该“授之以渔”,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拐杖”。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教师的必要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二)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0世纪以前的阅读理论将阅读理解看作是语言解码和从字、词、句中构造意义的过程。随着认知研究的发展,人们开始注意到非语言因素即已有知识对阅读理解的作用。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它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学生已有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过程。读者已有的知识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中西文化的差异往往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许多困难。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严重影响了学习者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尤为重要。在阅读训练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预测,预测文章内容发展的方向,并根据实际读到的内容验证和调整自己的预测,增强阅读能力。这样,就可以弥补词汇语法层次上的不足,突破逐字逐句所造成的读速问题。

(三)重视学生阅读心理机制,消除不利心理因素

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机智灵活的教学方法,热情投入的敬业精神,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毕竟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而非人与物的交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于英语学习的心理状态,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能的正常发挥。作为教师应:①了解技能形成的过程与条件。包括刺激与反应的接近,以及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刺激进行行为的引导。其次,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对学习的影响。再次,了解如何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以及充分了解个性的心理发展。②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促进心理平衡。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焦虑是由于学生的自我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产生的困惑感。目前学生由于种种外在信息强化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念,使得自我压力不断增大。教师应当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提出适当的要求,进步时予以肯定。同时让学生了解认知规律,懂得学习中某些停滞和挫折是语言学习中的必然现象,以消除学生的焦虑感,使其保持心理平衡状态。

服务论文 篇8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管理

1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含义

知识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于英国图书馆学家布利斯1929年出版的《知识组织和科学的系统》一书中,在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中,“知识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作为国际管理界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引起世界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乃至政府管理部门的极大关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管理热潮方兴未艾,给经济、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带来极大冲击。我们这里提到的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一种符合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全新的管理理念:即将知识管理理论与图书馆实际相结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其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的搜集、整理、存储,最大限度地捕获、挖掘、利用传播知识,为读者提供最有效的知识共享平台与接口,以帮助读者作出最好的决策,同时提升图书馆的形象,在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2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引人知识管理提供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1时展的需要

纵观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经历了从传统管理到科学管理、目标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极其漫长的发展轨迹。这些管理模式和方法都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馆藏文献的载体也由原来单一的纸质载体发展到电子、网络等多种载体形式。高校图书馆也已从传统的图书馆发展到包括数字图书馆、网络以及虚拟图书馆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图书馆。服务形式也从传统简单的服务形式过度到网络信息服务、电子图书阅览、多媒体和数据库等多种服务形式。所有这些使得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人类的知识量空前浩繁;知识的急剧增长和通信手段的使利,使知识的获取更加容易,但同时,“知识泛滥”等批驳知识沉余、知识垃圾的观点也层出不穷。在某种意义上,人类的知识并不贫乏(甚至过多),但是人们有效获得知识的能力却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引人知识管理理论是时展对高校图书馆改进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必然要求。

2.2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应用知识管理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图书馆要满足不同读者的各种信息需求,必须注重对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和传递进行管理,并创造一种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与平台,进而创造出新的知识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把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信息的利用者、信息与信息产生的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3高校图书馆如何实施知识管理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包括对信息资源管理和对智力资源的管理,也就是对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随着图书馆引人知识管理模式的理论越来越多,一些高校图书馆也从多方面着手尝试知识管理的实施,就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来看,还存在着显性知识数字化程度不够,隐性知识得不到扩充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来促进图书馆的知识转化和创新,完善和加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为图书馆全面实施知识管理打好基础。

3.1对显性知识资源的管理

首先要对馆藏文献资源充分开发,建好馆藏数据库,对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还要注重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由传统文献的整序组织即依据有载体的知识内容,对文献单元进行描述、揭示,拓展和延伸到以知识单元为加工对象,进行知识组织,强化文献知识的随机存取和组织化存储功能,为读者提供有序化的知识服务体系。做到对文献主题内容进行揭示的同时更加注重揭示文献所载的知识单元。工作范围由“文献流”的整序拓展到“知识流”的组织,对高校图书馆有序馆藏文献,整合零散知识点起到关键作用。再一点,就是要注重开发网上信息资源。针对网上广泛、无序、分散、质量不一的信息资源进行鉴别、选择、整理、组织、加工,使之有序化。把有用的、有价值的知调恿过网络等多种途径传送给读者,让知识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效用。

3.2隐形知识管理

主要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智力资源的管理、和读者智力资源的开发两个层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智力资源主要指个体所掌握的知识及所积累的经验,应受到重视和共享,这是图书馆的宝贵资产。高校图书馆要构建学习图书馆文化、共享图书馆文化,在具有学习和共享组织文化中,馆员通过主动学习新知识,主动将自己的隐形知识表达出来与他人共享,使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得到提高。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要把人的智力和创造性视为管理的对象和组织的重要资源,通过激励、调动和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成员达到预定的目的。因此,为更好地体现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办馆理念,就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管理者的潜能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开发读者的智力资源,就是让读者去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注重收集来自读者的知识和信息,从而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总之,高校图书馆要实现管理的合理化,首先要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加强隐形知识管理是当务之急。

3.3做好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综合管理

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收集、整理、存储使用,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全过程,就是图书馆的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应首先建立和完善知识库,这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将图书馆知识资源以目录的形式进行描述,以元数据进行处理,将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加以存储,还要将个人的知识库转变为组织的知识库,知识库系统有效运作依赖与传输网络和运用系统,这样使知识充分发挥其效用性成为可能。高校图书馆只有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采用新技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库系统,才能为知识的共享创造前提。知识库的组建是显性知识的集合,除了馆藏资源外,特别要重视收集馆员在工作中创造的知识成果和来自读者的知识和信息。图书馆应努力创造一种激励机制和对员工的评价标准,以馆员在整个图书馆知识创新的贡献为基本标准,尤其对在知识的学习和共享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员工进行激励,营造尊重知识和知识共享的内部环境。这也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的、手段和条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