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教育学论文【通用5篇】

教育论文发表难吗?如何发表教育论文?许多教育工作者,均会想将自己平时的教育经验,研究项目和教育理论。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促进,而且有益于教育工作。那么我们如何发表我们的教育论文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发表教育学论文【通用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怎样发表教育论文 篇1

一、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养培养

(一)师德素质培养

幼儿教师待遇低、工作时间长、社会不重视,因此,教师只有具备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坚守工作岗位。(1)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入学教育、辅导员的管理教育等途径让学生明白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和目标,毕业后在幼儿园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并安排毕业生去见习,观察和和学习幼儿教师的一日活动,如:保教活动的实施、幼儿的表现等。并且体会教师的耐心、爱心、责任心等。(2)以真实的案例和成功的经验分析幼儿成长怎样处理突发事件和倾注爱心。(3)让学生理解幼儿教师的伟大,其在人的一生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启发学生要从内心深处去唉这份职业,不要只看到工作辛苦、待遇低,而要品尝苦中之乐。

(二)文化素质培养

由于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他们往往会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感到好奇,总喜欢刨根问底。且还经常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如:天为什么下雨,秋叶为什么变黄,等等。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素质教育和时展的要求。第一,就是要注重课堂教学。第二就是安排好课外阅读的自修和选修课的教学。

(三)专业素质培养

1.专业理论素质。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前提是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并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理论。这也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教学、教育工作如果没有现代教育理论的正确指导就很难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要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幼儿的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等的发展,并培养幼儿的个性品质及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分析解决在教学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力。第二就是让学生在幼儿园的实践教学中,观察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每个环节中蕴藏的“三学”知识,并学习怎样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在进行主体活动的选材、内容、审计等是怎么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最后是进行案例分析。在见习和教学后,教师给出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2.专业技能素质。(1)专业理论素质的培养。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在教育观念、思想道德、科研能力、理论知识等方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就是加以科研素质的培养。第一是学前教育科研方面课的教学。第二是邀请科研主任或幼儿园的院长讲授在幼儿园如何标捕捉科研信息,怎么写随笔、个案分析、总结。(2)创新的培养。创造力和创造性发展的最佳时机就是幼儿阶段。所以,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发展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先具备创新的素质。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要积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行发散思维,千万不要忽视幼儿的创新思维。所以,这又要求教师不但要创新活动设计,还要创新教学方法,从而进行运用教学理论、实践创新等。并创新幼儿的培养模式。(3)艺术技能的培养。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发展状况,要对幼儿的技能技巧和表现各方面都进行适当的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技能过关考核。全班都进行早晚自习的训练。成了一个课外兴趣小组。实施课堂教师及还课制。开展美术、音乐欣赏课。鼓励学生考级。(4)教学技能素质的培养。教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就是教学技能,其也是教师能力的具体化。教师的主要技能包括:组织教育活动的技能、制定保教计划的技能、观察和评估的技能。幼儿园何一个主题教学活动都是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而不是孤立的。主题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知道怎么进行活动设计、怎样组织一日活动、怎么制定保教计划等。

(四)实践素质培养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和幼儿园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用人单位需要的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人才。因此,这就需要重视在学生在学校的培养。不管是在心理实验室、专业实验室,还是微格教室等场所,主要都是做教师的准备阶段实践。第二就是保证学生在幼儿园的见习实习。最后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怎么发表教育论文 篇2

>> 你凭什么当班长 当班长的烦恼 我想当班长 女儿当班长 洋洋要当班长 当班长的滋味 当班长以后 洪小弘当班长 我也想当班长 当班长的酸与甜 都是当班长惹的祸 假如我来当班长 不想当班长怎么办? 当班长真的苦吗? 不许你堕落 我不许你离开 我在工程兵部队当班长的日子 当班长的第一天 当班长,就成了同学的敌人吗? 不许你比我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不许你再当班长 不许你再当班长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张燕")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女儿舟舟

女儿舟舟三年级了。

一天,女儿一回家就告诉了我们一件事:今天,她们班重新选班干部了。

看着女儿的嘴角有掩饰不住的笑意,我说:“你不会是升为班长了吧?”女儿得意又郑重地点了点头,接着补充道:“原来的班长不干了。”

一年级时,女儿是副班长,对于这个职位,我们没太在意,以为那不过是个形同虚设的名称罢了。再说了,女儿在班上是小龄的,很多孩子都比她大,能管谁呀?

谁料两年来女儿却干得劲头十足,唯一耿耿于怀的是副职。不仅如此,我从她的言谈中,也总能感觉到她和班长之间弥漫着一股硝烟,她常常说:“哼,她最喜欢打小报告。”或是“哎呀,她今天只考了……”

现在,女儿终于当上了正的,她内心里的欢喜和得意可想而知。

自从女儿扶正以后,我发现,她走起路来小胸脯挺得更直了,一条马尾辫一甩一甩的,脚下更是虎虎生风,好个精气神十足的小姑娘!

每天,女儿除了向我汇报学习上的一些事,讲得最多的就是她和一帮班干部的班级管理了。曾经我问过她:“听说你很能管住同学,能透露一点诀窍给我吗?”女儿微微一笑,说:“四个字:杀鸡吓猴。”

女儿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倒令我吸口凉气。如此锋芒毕露,未必是好事,我内心喜忧参半。

为了让女儿当好这个班长,我经常为她出谋划策。譬如说,女儿一开始是铁面无私的,不管谁违反班级纪律,不问任何原因,一律都揪出来。为此,我常常告诫她:“处理事情不能太古板,要考虑实际情况,要注意同学之间的友谊。”女儿是聪明的,这方面的悟性很高。

有一次,她跟我讲:“今天,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下课时吃东西,尽管他偷偷地避着我,躲在角落里,但我还是看见了。”

我听了,很替那个同学担心,连忙问:“你没汇报老师吧?”

女儿微笑着摇摇头说:“妈妈,我没那么无情。我看他有点慌张的模样,就故意转过身不看他了。后来,等他吃完了,要进教室的时候,我悄悄地对他说了一声:以后可不能带吃的了。”

好一个软中带硬,做妈妈的不得不佩服!

一天,女儿说:“妈妈,今天同桌送给了我好几块橡皮。”“为什么送你?”我问。呵呵,女儿抑制不住地笑了,“同桌说,他送我橡皮,是希望我以后不要管他。”“是吗?”我一听吃惊不小,“那你是怎么办的?”“我嘛,当然是全还给他了。他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依然要管。”“做得对,你可不能因公徇私。”女儿频频点头,一脸清正的模样。但事实上,我察觉到情况还是有点异样。因为,自从听她这么一说,我开始留心女儿的书包,还真发现她的书包里经常有一些不是我买的小东西,例如橡皮、花边信纸、小卡片……

这可不太好。

另外,让我有些担忧的是,舟舟回家来总是告诉我说,某某同学帮助她拾球了,某某同学主动帮她当值日生扫地了……总之,听上去,自从她当了班长后,真有点呼风唤雨之感,我从舟舟得意的口吻中分明感到她的虚荣心在日渐膨胀。

我想跟她好好谈一次,但看到她如此神气活现的模样,我明白,现在还不是最佳的教育契机,说了也是白说。

还是等一等吧。

原来舟舟是副班长的时候,有很多事是不做的,现在是班长,就全然不同了,既要统筹管理,又要分工合作。有时班主任不在,她就得临时上前组织纪律。估计会影响她的学习。

果不出所料,女儿顾此失彼了,那次语文卷子发下来时,只有八十多分,很多不该错的都错了。顿时,舟舟如一只泄了气的气球,全然没有了往日的神采。

紧接着的几次考试,分数都平平。

嘿嘿,我终于等来了教育的最佳契机。

于是,我面无表情地对舟舟说:“你明天到学校跟老师讲,班长不当了。”

我知道,对于舟舟,撤职之痛远胜于分数之痛。

“听到没有,自己去老师那儿辞职!”

舟舟低着头不作声。

秒针滴答滴答地走着,不紧不慢,空气中弥漫着压抑又略带忧伤的味道。接着,我又缓缓说道:“好,你不说,我去说。明天我将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因太骄傲,学习又不好,故自动离职。到时,60双眼睛将齐刷刷地看着你,有的替你惋惜,有的暗自高兴……”

舟舟扛不住,终于哭了。眼泪哗哗地倾泻而出!

“妈妈,我知道以后怎么做了。”她睁着泪眼说道。

接着我跟她有了一次长谈,针对她这一段时间以来的一些事,我们一件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后来我又私下里跟老师进行了沟通,老师也找她谈了一次话。

再后来,舟舟沉稳了许多,学习更努力了……

女儿继续当着班长,有欢笑也有泪水。到底该怎样当班长,我想孩子们的世界自有他们的一套。我只是让她明白一个原则,在帮助老师管理好班级的同时,一定要先管好自己,既要有主人翁的精神,有责任感,也不能滋长骄傲之心,得意之情,否则,管得再好也是徒劳。

发表教育类论文范文 篇3

学 校 简 介

位于春城昆明的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其前身是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组成西南联大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1999年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合并重组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6年来,学校恪守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已形成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构建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教育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来源:高考

艺 术 学 院

咨询电话:0871-65910005 网址:ysxy.

艺术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美术学、书法学、舞蹈学、舞蹈表演、艺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11个本科专业,以及舞蹈表演(空乘与礼仪)专业方向。有四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在校本科与硕士研究生2873人。

艺术学院专任教师10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6人,外聘专家1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学历教师占总数45%,硕士生导师29人。“艺术教育”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音乐学”专业为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学”与“音乐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艺术学院教师在出版著作、作品,在编写教材、,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教学建设项目等方面成果突出,大量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在“全国美展”、“荷花杯”、“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 “艺术设计大赛”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中,艺术学院的师生都有不俗的表现。

艺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强调全面发展和一专多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观念和创业精神;在教学观念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反映最新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成果,注重学生美学修养、艺术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提高,以宽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创新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艺术人才。

音乐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音乐表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能在专业文艺团体、文艺研究单位及社会文化管理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研究及演艺事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植根于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土壤,重视对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与教学,注重培养从事云南民族民间声乐、器乐表演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依托云南师范大学丰富的教师教育资源,为学生选择教师职业提供条件,毕业生能够在专业艺术学校、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工作。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全面的音乐创作知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能在有关文艺单位、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作曲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相应的基本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根据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戏曲音乐作曲、电脑音乐制作等方向。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美术教育必备的美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把握学校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能胜任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能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具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绘画创作、教学的能力,能在专业艺术领域和各类学校从事绘画创作或教学、研究工作的应用人才。本专业学生根据所择定的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发展学生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潜力,使之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从事本专业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书法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书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书法教师和社会书法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书法艺术与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继承发扬书法传统及创新精神,具有艺术实践能力,具备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教学等基本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设计学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设计学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设计学类为非师范类,该类学生一年级统一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舞蹈历史文化知识、舞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具备主要舞蹈种类表演的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学、文化馆站、社会舞蹈团体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舞蹈理论研究、舞蹈表演及编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历史和理论的基本知识,接受一定舞蹈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掌握舞蹈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和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本专业学生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不同专业方向,主要学习与规定专业方向舞蹈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舞蹈表演专业方向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舞蹈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空乘与礼仪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该专业是我校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校企合作方式举办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是云南省高校中率先招收艺术类考生的空乘与礼仪类本科专业。本专业主要为民用航空事业及相关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精通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具备较高外语水平、沟通协调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适合民用航空事业需求与发展的空中、机场、高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及能够适应民用航空运输服务教育与培训事业发展的教师及培训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传 媒 学 院

咨询电话:0871-65912967 网址:soc.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教学研究型实体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设新闻传播学系、动画系、语言传播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及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学院现有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云南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现有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名师3名。近年来,教师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主编教育部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3部,云南省精品教材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院省校合作项目3项,省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校级创新团队1个,校级攻关项目1项,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学院拥有多功能演播厅(室)及影视技术、动漫制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线性/非线性编辑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达800余万元;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18人,助教16人,其士或在读博士15人,硕士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师资总数的88%,部分教师参与了国内热播电视剧和动画作品的制作。学院与云南广播电视台、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台湾佛光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门培养具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以及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音、有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播音主持创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专业课程: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形体训练、表演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文体播音、播音主持话语表达、朗诵学、电视综艺节目主持、公共主持艺术、电视访谈节目主持、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动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动画专业培养具有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画创作与传播的基本流程,掌握动画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动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更好地从事动画相关工作构建稳固的基础知识结构。

主干学科:电影学、美术学、动画、艺术理论、计算机应用软件。

主要专业课程:动画概论、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摄影基础、动画策划与剧作、动画软件基础、视听语言、分镜头剧本设计、动画后期合成、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定格动画设计与制作、数字插画、漫游动画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致力于培养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等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了解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史和艺术创作规律,掌握广播电视创作规律,了解广播电视制作技术,接受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创意、制作训练,培养具有独立创作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专业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广播电视采访、电视策划与文案写作、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微电影创作、文艺理论、中外影视精品解析、影视创作学、广播节目制作、影视后期特效技术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体 育 学 院

咨询电话:0871-65943936 网址:tyw.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云南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体育专业院系,其前身系建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体育部,首席教授是马约翰先生。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西南地区高校培养基础体育教师、高层次体育科研人才、运动训练人才、体育管理人才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有职工101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33人;有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9名,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2人、硕士生导师40余名。其次,拥有二级教授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专家1人、享受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后备人才1人、中国杰出人文社会学家1人、裁判员3人、各类裁判员20余人。

云南师范大学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还设有2个学位授权方向(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方向和课程与教学论—体育学科教学论方向),目前,我院的体育学硕士点建设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地位。

学院设有4个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及1个艺术学舞蹈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

此外,还拥有1门精品课程——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1个教学团队——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1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专业);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 2个省级重点专业(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 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实用型体育专业人才技能培养创新实验区;1项省级教改研究项目;1个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体育学”;2014年获得了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现设有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设有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民族体质健康与高原训练生物适应重点实验室”;设有云南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云南省体育科学学会社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两个省级专业委员会;设有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休闲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云南—东盟国际体育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等4个校级研究机构;设有10个教研室;9个本科生教学实验室。拥有4万平方米现代化室内体育场馆和15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一个藏书近8万册的图书资料室。

近年来,完成各级各类科研基金课题100余项。其中,获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3项;国家体育总局科研基金项目12项以及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此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7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其中规划教材1部,教育部统编教材10余部。其他科研奖励100余项。

运动竞赛方面,我院学生在各类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包括奥运会、残奥会等),共获得体育竞赛奖20项,70项,省级257项。2011年,我院研究生张娴同学在排球世界杯中获第三名及运动员称号,2012年,我院11级运动训练本科班王家超同学在伦敦残奥会游泳项目中获得1金2银共三块奖牌。2013年我院学生何悦悦在匈牙利举行的听障奥运会上获得5项冠军,我校女篮在2012年全国CBO篮球联赛中获冠军,2013年又获第三名。2014年在云南省运动会中共获得了50枚金牌、26枚银牌及18枚铜牌的骄人成绩,并且在团体总分和金牌数都名列全省高校组第一名。此外,加之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云南省大学生运动会等竞赛共获得近311枚金牌的优异成绩。

此外,我院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在各种赛事中获得较好成绩,其中:2011年9月云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乙组拉丁A组冠军,单项恰恰冠军,校园恰恰恰冠军;2011年“中顺洁柔”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玉溪站),A组新星拉丁半决赛;2012年5云南省第三届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大学院校A组拉丁冠军,单项伦巴冠军,单项恰恰冠军;2013年4月“中顺洁柔”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上海站)暨第十二届全国城市体育舞蹈锦标赛,B组拉丁季军;2013年8月西部省、区、市体育舞蹈公开赛暨云南省第六届体育舞蹈锦标赛,A组新星拉丁第五名,成人单项A组恰恰冠军、桑巴冠军、牛仔冠军,B组拉丁冠军,B组新星拉丁亚军;2013年“中顺洁柔”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昆明站),B组拉丁冠军。2014年云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项目中,获得两枚金牌,多枚银牌和铜牌。

截至2013年9月,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5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和学生就业率都居西南地区高校先进行列。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具备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传媒、普通高等学校、中小学、文化(艺术)馆、健身俱乐部、群众团体、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体育舞蹈表演、教学、训练、科学研究以及管理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体育学。

主要课程:体育舞蹈理论与技能、艺术概论、文学修养、音乐基础理论、编导理论与实践、形体训练、芭蕾舞、流行舞蹈、时尚体育运动项目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发表教育类论文范文 篇4

[关键词]教育起源 语言 教育简单要素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001-05

[作者简介]郭燕波,渤海大学研究生(辽宁锦州 121013)

教育起源不可能是一个实证的问题,而只能是一个逻辑论证的问题,其结论甚至只能靠想象和推测,因而是不可能有定论的问题。因此,研究教育起源问题的探讨应该尽量着重于当代,侧重于它的现实意义。对教育起源问题的探讨,已有一个世纪之久。由于观察和分析教育这一现象的基本观点不同,所以存在各种不同学说,存在三种主流的基础性论述为生物学起源论、心理学起源论和社会学起源论。这三种学说各有偏重,其实都是从一个方面来论述教育的本质来源。教育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它自产生以来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的形式、功能、目的等都在不断地改变,但是其核心本质并未变化。因此,研究教育起源,必须走出形式追寻本质,从本体角度探寻教育起源。

一、三种传统的教育起源论及启示

(一)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最早是由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Charls Letourneau)提出,他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解释教育的起源,认为教育是由生物进化而来,教育现象不仅人类社会有,早在人类产生以前,在动物界就已存在,甚至在蚂蚁群里也有“教师”和“学生”,并断言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教育从它的起源上说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教育起源于动物保存物种而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幼小动物的本能。人类教育仅仅是在已经存在的教育形式上做了某些改善,其本质与动物并无区别。英国的沛西・能(Thomas PereyNunn)和斯宾塞(Herberr Spencer)都持有这类观点。沛西・能在其著作《教育原理》中指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应的种族生活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由此可以看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以人的“生物性”特征为核心,但是其完全忽视了人的特征,注重教育的形式而忽视实质。仅仅看到了人的生物性特征,而忽视人的社会性和创造性。如果教育仅仅从形式上逐渐发展了完善,那么这种观点也只能是称之为教育的前形成阶段,甚至连教育的萌芽也谈不上。忽视了人的特点,否认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教育生物起源论的致命缺点。但是,它提供给我们的思路是,教育作为一种活动必然有主体的参与,尤其是学的部分,没有学,所谓的教只能是一种华丽的表演或者形式。

(二)心理学起源论

美国教育学者孟禄(Paul Monroe)在批判生物学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他在《教育史教科书》(1914)一书中,从心理学观点出发,认为“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因此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向成年人的“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教育的心理起源注意到了人的心理与动物,6N的差异,但是过分夸大了模仿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但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和意识性,还抹杀了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只关注人之无意识方面。本质上并没有把人与动物的心理进行区别。心理起源论与生物起源论其实并未有本质的区别,二者都提到了人与动物的比较,把人作为动物的一种,逐渐形成出来的。因此,研究教育起源首先应该把主体放在“人”这个关键概念上,其次,这两个起源说都侧重在学习者的角度,客观上认为“学”是教与学的前提,但是应该注意到教育场域的主体间性,仅仅依靠无意识的模仿只能定义为“本能”,始终不能达到教育的层面。

(三)教育的生产劳动起源论

苏联教育界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该学说以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等著作为依据,认为从猿转变为人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劳动与教育都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劳动表现为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劳动的社会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从事生产劳动获得生活资料,并把在劳动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教育就是这样起源的;教育不仅和劳动有关,还与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有关,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产生了教育。同时教育产生于生产劳动是以人类语言为条件的,在生产劳动中,语言和教育同时产生。

劳动起源论在我国教育界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等因素所造成的。因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所以劳动创造了教育,即教育起源于劳动。在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作了非真实理解的前提下,赋予了它过分的真理性。劳动起源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论断的教条化理解,其原意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理解这一论断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在某种意义上”的涵义。但是劳动起源论中却准确地把握了语言的作用,语言是教育起源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教育作为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也精准地界定了教育行为与动物行为的区别,但是并没有深刻把握教育的结构特征。

(四)教育的语言起源论及其他

对于以上三个理论,我国学者或赞扬或批判,又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教育起源说,如道德起源论、交往起源说、语言起源说以及生活准备说等。其中教育的交往起源论更注重的是语言的功能,交往是一个社会组成的基本结构,交往造成了语言的非说不可,这种非说不可的工具才是教育首先要传承的东西。如果放在语言产生的远古时期,人们首先最终要的是生存,而不是音乐、艺术、美术、甚至道德,生存是迫使人必须团结、产生社会性的初始动机。比如远古人的结绳计数法、或者在甲骨上划线法的传承开始则是第一次教育,唯有此种意义上的教育要素才完整地构成教育行为。

教育起源于语言,虽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论题,但是把语言从教育起源的条件说中提取出来,赋予给教育的现象以普遍意义,区别于已有教育的语言起源说,语言成为与教育共生的因素,才能更充分地说明教育起源于语言。教育起源于语言认为,语言是教育的必备要素,语言联系了教育的各要素,语言产生之前没有教育,语言诞生之后把教育各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教育或者说一种动物性的模仿转化成为教育。已有的教育起源的语言说又称社会化影响说。该学说认为,语言提供了把个体经验转化为类经验的载体,也提供了人类广泛地进行思维交流的手段。只有人类社会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需要传递并且有了传递载体语言之后,教育才可能发生。因此,教育起源于产生语言后的原始人类对年幼一代所施加的社会化影响活动。我们所要验证的教育的语言起源论与社会化影响说并不一致,语言并非仅仅作为教育起源中的一个条件,而是把语言的地位提升至更高的位置――教育即语言。

二、语言作为教育起源的论证

通过对以上教育起源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育起源论不仅表现为多元,而且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如同儿童发展的复演说所描述的那样,人类的发展和儿童语言的学习正是这样的阶段性过程,从开始动物性的模仿,到区别于动物的语言结构的形成,以及学会语言创造能力后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果说无意识的模仿是教育的起源,那么模仿应该是“教育”的最初形式,今天的婴幼儿仍然具有无意识的模仿但是这与教育的概念是具有本质区别的。因此模仿不足以称其为教育的起源,历史也雄辩地证明动物依靠模仿不可能进化成人。因此教育的心理起源与生物起源论与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行为有着先天的矛盾性。但是,也给我们一些启示:教育是以人为核心的社会活动区别于动物;语言与教育是同时产生的,教育中不可能没有语言;教育必然是以人的社会关系为基础。因此,在教育起源论中教育的各个属性几乎都与语言遥相呼应。

那么,教育的起源能否是语言呢?语言绝不仅仅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本身就是思维,语言也不仅仅是教育的媒介,它本身就是教育。教育与语言统一之后,传统的教育起源论就可以称之为教育的前语言阶段,教育的语言阶段,教育的后语言阶段。前语言阶段包含了动物性的模仿和人类心理创造性的起源;语言阶段意味着人类开始对“原始母语”的传承,是真正意义上教育的产生;教育的后语言阶段一般意味着教育的多种形式和层次的区分。语言承载着教育的核心要素,验证教育的语言起源说就要从人的本质特征、教育与语言的共生性以及语言对教育要素形成的作用来进行分析。

(一)人的本质特征与语言

1.语言起源与人类社会

人类语言的起源一般包含两个问题:一是语言的社会起源问题,即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际工具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产生的;一是语言的结构起源问题,即人类语言最初是什么样的,大致有神授说、人创说、手势语、感叹说以及劳动号子等。后来形成了“进化说”,认为语言是在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是由前语言交际手段(动作、面部表情、手势、声音等)演变发展而成的。基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我们可以理解前语言阶段表象式的形式思维。有声语言的起源是建立在思维能力的发展、发音器官的形成和社会客观环境的要求之上的。语言的三个条件是与人的特殊性分不开的,包括潜意识、意识、社会性、创造力等。而人的本质特征则是社会性,这是人的群体区别于动物群体的主要因素,而语言交流即思维的表象是人类社会形成的首要条件。这里的语言是人类思维与社会形成的后期出现的完整交流的语言,而思维、器官与客观环境还未臻于成熟时则处于前语言阶段。人类社会的群体则处于半动物性的联合而不能称之为部落。

2.人的语言本质

真正把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区分开来完成“生命的最后转变”的事物是语言。缪勒把人定义为“会说语言者”,他认为语言和思想,事实上是语言与合理性,相互不可分割不可或缺。语言是一种自明性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公理,不需要去怀疑和解释,但是语言是有结构的,表现为语法规则,而语法是可以解释的。去探究人的本质则不能脱离语言,语言自明性地被人所创造和使用并传递,如果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生产劳动,语言作为人类创造力的第一产物也是人类联合的基础,逐渐形成真正的社会分工。缪勒指出:“他未能找到一种半理性、半发展的语言,因此他不能假定半理性、半发展的人的预先存在”,“除了人这种动物以外,没有其他任何动物在朝向知觉对象的概括化,在朝向一切语言的真正要素,这些概念化了的知觉对象的符号――词根方面迈出了一步。”张楚廷先生在其《教育哲学》一书中,其基本观点认为,语言是人的基本特性之一;反对把语言学课程只是当作工具课程的观点;“语言不只是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的承载者,语言教育有其独特的生命意义”。因此,“语言是人的本质所在,人之成其为人,就是因为他的语言@。

(二)教育与语言共生关系

1.教育本质

教育本质是指教育的内在要素之间的根本联系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教育,它的职能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是现代得到普遍认同的教育本质定义。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活动,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对社会知识、文化的传递和在此基础上对人的培养,并通过培养人来维持人的生存、发展和为社会服务。这一特点贯穿于古今中外一切教育活动之中。因此,随着教育的逐渐发展教育的多元化都仅仅是在教育本质特点的基础上所做的限定,回归教育本质是研究教育起源的基础。关于该教育本质的说法是否正确暂且不论,这种教育本质论述过分抽象化,难以从中抽离出教育的结构,因为此类教育本质观都是从教育现象经过加工总结,从中抽离出的也是变化后的教育观,研究教育起源必须历史地还原到起源时代,必须从教育的简单要素出发分析教育现象的起源型态。

2.教育与语言

尽管我们应该从教育的简单要素出发去追寻教育起源。但是在教育本质的研究中我们也能看到语言的核心地位。刘铁芳先生的《语言与教育》一文指出:“任何教育都发生在语言中,没有语言就没有教育。语言之所及即教育之所及,语言的界限即教育的界限,语言之外无教育(不言之教同样离不开,只是语言表达在不言中)。语言不仅是教育的手段,而且它本身就是教育,语言就是教育的目的。教育并不是语言的产物,但教育离不开语言。教育发生在语言中,教育展现在语言中。在此意义上,语言的特性即教育的特性,什么样的语言表达什么样的教育。”王涛先生在其硕士论文《追寻教育的语言基础――一种交际民族志学视野》中,以交际民族志学中的“语言能力”概念为基础,从语言能力的掌握视角论证了教育离不开语言。李政涛在《教育研究中的四种语言学取向――兼论通向语言的教育学之路》一文中论述了语言使教育存在成为教育存在,使人的发展具有了可能。谢延龙先生在博士论文《通往语言途中的教育》中,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综合的角度分析了教育与语言的相互依存,提出了语言是教育存在的家园。因此,“语言”是教育的本真性内涵。

(三)教育的要素与语言的逻辑

1.教育的简单要素

研究教育的起源,必须还原到最初教育现象的特征同时不失为教育本质的特点,因此必须分析教育的简单要素,“分析‘教育的简单要素’,是从理论上考察教育问题的起点”,从教育自身出发,立足于相互联系的各要素发生关系时所出现的实践活动,即在教育形成后必然存在着教育的核心要素,这是质的范围。“所谓教育要素,是指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教育的要素并不包含构成教育活动的所有因素,只有那些必要因素才被称为要素”。陈桂生先生认为“其简单要素当包括:教育者有目的的活动、教育对象(受教育者)、作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联系中介的‘教育资料’”,而“教育资料”应包括如下五方面,即教育媒介、教育材料、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教育场地与设备。张国霖先生认为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可概括为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观念三部分。。因此,我们界定教育的核心要素为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此处的教育目的包含着教育双主体的主动意识。语言与人的本真关系前面已经论述,语言作为人类的第一个创造物以及教育的第一次传承。语言第一次以经验的方式存在于教育内容之,其还是教育过程中不言自明的教育手段,“缺乏语言,就缺乏了教育的媒介,无法传达意思,使进行教育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另外,人们借助于第二信号系统使积累经验成为可能,当第二信号系统尚未形成时,积累经验是不可能的,传递经验就更谈不上了”。教育起源时期,任何事物的产生都必然以生存为目的,语言的产生则是在人不得不说的时候诞生的,然后语言作为经验开始传递,并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完善。因此教育的语言起源与“教育起源于人类始祖的原始母语传承”,大体上还是相近的。但是教育的语言起源并非仅仅是一个传承母语的目的,而是语言形成了教育的基本结构。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语言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因素,语言联系了人的主体,语言促成了人类的经验传递,语言是人类文化的“基因”;正是因为有了语言的产生,教育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中得以产生。语言作为储存和传递经验的工具,使人走出了动物的范畴;创造性的语言凸显了人的主体性,使人走出无意识的桎梏;语言是社会分工的基础。语言的获得必然是教育的结果,通过简单模仿不可能获得语言的能力。语言是交流的结构,是意义的承载工具。

三、语言作为教育起源的理论意义

(一)树立了教育的核心要素,为教育理论研究拓宽了视野

教育语言起源论的树立以教育的简单要素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要素则成为教育不断演化发展和分化中始终保持不变的核心本质。因此,在任何教育领域内都必须涉及其基本要素,只是视角不同形成不同的研究和实践思路。

1.教育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教育的语言起源论立足于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与人的先天能力与后天需求相联系,始终围绕着教育主体的本质进行分析。因此,在何种教育形式下都必须始终立足于以人的现实条件为基础,着眼于人的发展为目的。尽管我们探讨教育的起源时没有涉及教育的价值目的,但是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明显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这是基于当时的客观环境不得不进行的目的。教育始终都是围绕着人来进行的。教育一旦对“人”造成伤害,那么它就走入了歧途。

2.教育必须注意教育主体的交互作用

教育的语言起源论重视语言的作用,语言反映的是人的社会性,语言是在交往中产生的。语言起源说强调了教育中教与学的双向行为,弥补了生物及心理起源论中“教”的缺席,使我们实践教育活动时,注意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师生交流的阻塞或者任何一方的缺席,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甚至不能称其为教育行为。

(二)从语言角度为教育功能的实现提供实践途径

良好的交流方式能够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中教师的语言选择包括语种、语气、身体语言等,都深深地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关系的形成。语言与教育的共生性给我们提供了表征和管理教育的更直接的和更现实贴近生活的方式。

1.以语言性质表征教育性质

杜威指出:“区分语言的实际的、社会的用途和理智的用途,很好地说明了学校教育上有关语言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指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使语言由原来作为实际的、社交的工具,逐步变成有意识地传播知识、帮助思维的工具。”语言对教育性质的表征表现在两个方面:语言关系对教育关系的表征,语言功能对教育功能的表征。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与学生之间的语言关系直接代表和诠释了教育内部的关系类型,权威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使用指令性的话语,而民主型的教师则更习惯于使用商量式的语气。事实证明,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必然要求。另外,语言作为文化的“基因”,学习一种语言犹如学习一种文化,任何通过调节语言达到的其他目的都可以在教育领域内尝试复制。

发表教育论文范文 篇5

1近五年我国体育教育思想研究现状

1.1量

在中国知网(comKI)数据库中,选择“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剔除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专利文献等,并以“体育教育思想”为题名进行高级检索,将时间限定为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命中记录45条,其中核心期刊19条;历年记录分布状况如表1所示。在中国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学者们对教育思想进行了方方面面的研究和论证,而体育教育思想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起来的。分别以教育思想、学校体育教育为题名对2005-2009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与体育教育思想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近5年来有关体育教育思想的文献数量相当少,逐年增长的趋势也并不明显,占学校体育教育领域的比重为27.1%,仅占教育思想研究领域的1.2%。一方面,是由于教育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涉及的学科众多,体育仅是其中一门学科;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流派比较固定。从1990-2009年20年间,有关体育教育思想的文献仅100多篇,与其他体育领域的学术研究相比,略显苍白。但因为其对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其进行研究还是有一定必要的。

表12005-2009年有关体育教育

思想研究论文年度统计表

发表年份一般期刊核心期刊共计

表22005-2009年有关教育思想、学校体育教育及体育教育思想研究论文年度统计表

发表年份教育思想学校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思想

1.2主要期刊分布情况分析

45篇文献中,15篇为合作形式,有2个及2个以上作者。对2005-2009年刊登有关体育教育思想主题论文的核心期刊和部分发文数量较多的图书情报类期刊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2005-2009年有关体育教育思想的文献主要发表在体育类期刊上,高校学报居多,其中《体育文化导刊》、《体育学刊》、《山东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G8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共刊登了31.1%的相关文献。这说明有关体育教育思想文献更侧重于体育领域的研究,主要为学校,尤其是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服务。

表32005-2009年刊登有关体育教育思想文献的部分期刊分布

序号刊名载文数量所占比例

1体育文化导刊511.11%

2体育学刊36.67%

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4.44%

4体育与科学24.44%

5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4.44%

6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4.44%

7科技信息24.44%

合计1840%

1.3论文主题分布情况分析

通过文献比对分析,发现对体育教育思想研究领域论文的主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一)历史名人的体育教育思想,如袁敦礼、吴蕴瑞、林笑峰、蔡元培、顾拜旦、张之洞、车向忱、孔子、、托马斯·阿诺德等;(二)体育史,如近代、先秦、中外、清末大通学堂的体育教育思想发展进程;(三)终身体育思想和教育改革等研究。经统计分析,45篇论文的主题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体育教育思想研究的主题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是关于不同名人的教育思想的研究。其中,有关蔡元培的体育教育思想的文献多达8篇,占了第一类主题文献的38%,其次是有关袁敦礼和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的文献,各占第一类主题文献的19%。蔡元培先生是中国知名的革命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袁敦礼先生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曾任甘肃师范大学副校长;吴蕴瑞先生是原华东体育学院院长,曾任中华全国体总副主席、上海体育分会主席、第一届中国体操协会主席。这三人都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因此,很多学者对他们的体育教育思想进行了多方位的深入研究。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对体育教育思想的研究自然与体育史密不可分,因此一些学者对中外、近现代的体育教育思想发展历史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历史依据。还有一些学者紧紧围绕教育改革这个大历史背景,对体育教育的改革提出了不同的想法和建议,有的充分论证了体育的重要性,提出了终身体育的思想。

2体育教育思想的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