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论文(优秀9篇)

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手术室论文(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1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需接受骨科手术患者4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含男234例,女228例;年龄为20~71岁,平均年龄为(49.7±5.4)岁;手术位置:265例为四肢,108例为脊柱,52例为盆骨,37例为颅骨;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231例)和对照组(231例)。其中观察组含男116例,女115例;年龄为21~71岁,平均年龄为(49.9±5.6)岁;手术位置:132例为四肢,55例为脊柱,25例为盆骨,19例为颅骨。对照组含男118例,女113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9.5±5.1)岁;手术位置:133例为四肢,53例为脊柱,27例为盆骨,18例为颅骨。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位置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包括统一安排术中个护理人员工作范围及职责,以及讲解术中需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力度,给予全面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主要包括:

①手术前1d,对患者进行访视以及整体病情评估。仔细阅读患者病历,对其病史、家族史以及各脏器功能等进行全面了解,并为其做相关术前饮食指导,例如术前8h禁食,术前2h禁水等。

②术前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教育。术前为患者普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其危害性,叮嘱其注意个人卫生。并为患者做心理指导,帮助其正视疾病及手术,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③手术以及操作流程均进一步规范化。通过讲座及交流学习等方式,加强对手术室内护理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增强规范意识,统一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规范流程,对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术中操作进行特别强调,工作中需注意避免。制定严格工作制度,并通过日常监督及定期考核等形式实施。

④严格指导医护人员保持手卫生,需按照七步洗手法对手部进行仔细清洁。避免手术室内大量人员频繁走动,并保持手术室卫生,术中产生垃圾及时清理,室内定时通风消毒,确保空气新鲜。

⑤对患者手术位置及方式实施安全管理。术前对切口部位皮肤进行仔细准备,术中所需器材以及耗材等需规范化消毒,并加强对手术切口护理工作管理。

⑥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接受骨科手术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手术室内危险因素,并对其特别关注。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情况。

1.4感染标准:发热体温高于38℃;经血培养检查结果阳性数≥1,且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患者可能合并有低血压或者寒颤等症状;引流管所引出液体呈脓性,术后手术切口长期不愈合。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x珋±s)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科骨科手术具有复杂性及侵袭性等特点,患者术中手术切口较大,失血量较多,在术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相对较高,这将使患者自身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不利于术后恢复,并加重患者医疗经济负担,严重者甚至导致其死亡,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管控,特别是强化手术室中的护理管理显得十分必要。然而国内外AliuO等人在此方面的报道较少,需采取何种措施降低骨科手术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深入思考。本文结合我院近年来实施的相关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更好地服务骨科手术患者,避免其发生医院感染。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符合国外Togh-erL等人的报道结果。表明使用全面规范化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有效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各类不规范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和如下因素有关:

①患者了解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会提升其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度,且使其在住院整个过程中,都有意识预防医院感染。患者个人卫生情况得到良好保持,会大大避免其因自身卫生因素导致的感染。同时,患者本身对疾病以及手术过程等进行详细了解,会减轻其心理恐惧、忧虑等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其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及战胜疾病信心,利于术后恢复。

②加强医院感染危害等宣教,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确切认识预防医院感染重要性。专业技能统一培训,可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质量。同时,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各制度,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自觉性及负责程度。

③医护人员手卫生于整个手术过程中十分重要,如其手部清洁不彻底,会直接将细菌等带入手术室,极有可能造成患者发生感染。通过对手术设施进行严格消毒,能有效避免患者发生外源型细菌感染。尽量控制手术中室内人员走动,可降低致病菌落入手术切口中的几率,进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2

1临床资料

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例42例,男12例,女30例,年龄24~56岁,平均40岁。

2麻醉前护理

(1)麻醉前探望患者时,根据其病情,掌握其主要病情的心理特征,与患者交谈时态度热情、诚恳,向患者介绍自己是手术、麻醉时的护士,通俗易懂地介绍所使用的麻醉方式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所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做到心中有数。(2)手术时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所输液体经过加温处理,尤其儿童、老年人尽量常规下体温监测。(3)麻醉前用药:常用鲁米那、阿托品、度冷丁、氯丙嗪等药物,麻醉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情况。(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排空膀胱,除去身上的装饰物,摘除活动义齿,帮助患者更换手术衣裤。给予术前用药后,将患者接入手术室或用推车接患者进入手术室。(5)手术开始,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摆好体位,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

3术中护理

(1)入手术室后,护士尽量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在患者情绪趋向稳定的情况下麻醉。在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等情况下,患者意识并未完全丧失,此时要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喧哗,以免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2)输液途径一般采用桡静脉、大隐静脉、肘正中静脉等部位套管针留置。对较大的手术可采用颈内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和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是麻醉及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及患者出现危症时极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除皮下组织内小肿块切除术用局麻外,一般手术都需要首先建立1条或多条静脉通道,以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地进行。(3)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麻醉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功能都有干扰。严密观察各项生理参数,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妥善处理。积极参与抢救工作,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

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3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8月—2013年1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05例,女性患者95例,作为对照组。在2013年12月,该院进行了整体性的层流手术室感染控制,实施管理控制手段以后,选取2014年1月—2014年4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94例,女性患者106例,作为实验组。

1.2方法其中,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实验组采用了下列措施。

1.2.1完善组织结构

为了有效减低患者在层流手术室手术后的创口感染率,首先应当将感染控制的组织结构予以完善。该院组建了专门负责感染控制的工作小组,安排固定的工作人员负责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工作,并由专业医师从旁指导,根据具体实际要求设计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经验总结,及时排除工作中的难点。

1.2.2健全规章制度

该院设立的专门用于管理控制手术感染的工作小组工作期间要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相应法律法规,并遵循该院针对现有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制度和规范操作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

1.2.3提升硬件条件

该院采取感染控制相关护理管理措施前,层流手术室还存在着一些硬件上的问题,如三通道不明确,手术患者对接车数量不足、手术间顶层过于粗糙、存放无菌物品空间过于狭窄、供应室距离手术室较远等,都会造成手术中使用的无菌包更容易受到感染的问题。另外,手术人员的着装规范性低、出入手术间过于频繁等问题也会造成感染率上升。针对这类问题,该院对三通道进行了明确规范,为手术患者提供了足够的对接车,购置了不锈钢材质的无菌物品存放柜,对无菌物品进行了规范性的存放。另外,手术间也进行了装修,运送无菌物品都一律使用无菌封闭箱,进而有效减低感染率。手术前安排专门负责人员对手术中需要用到的物品进行检查,不符合标准的物品决不能使用。

1.2.4做好知识普及

首先,要对层流手术室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岗位培训,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和感染知识内容的培训,改变以往的陈旧观念,令全部医护人员高度重视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必须从根本上降低感染率,若是发生感染,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流程进行有效处理,不能一味隐瞒;其次,要对层流手术室的净化程序进行严密管理,安排专门负责人员实时调控手术室的参数,保证室温在22~25℃之间,并参考实际气候调节室内湿度,保证静压差控制在5~10Pa之间,同时,每次手术之前30min要开启净化设备,若是长期停用要提前3h开启。

1.3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组和观察组中患者的感染率,以及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

1.4统计方法

此次实验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做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经统计,对照组200例患者中出现感染问题的有6例,实验组中有2例,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3%,实验组满意度是94.3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几乎每年都有数亿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发生感染,进而导致病情持续加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严重时还会造成残疾甚至死亡。层流手术室作为医院最容易受到感染的高危险科室之一,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控制和预防手段以及护理管理措施降低感染率,这也是医疗工作人员需要着重关注的重点工作。针对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问题,该院成立了专门负责整个医院所有层流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部门,定期对各个手术室进行检测,督促感染控制护理管理措施的落实,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问题是现代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之一,而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大医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能否有效控制层流手术室的感染问题直接影响到该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为了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医院应该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首先,要保证手术室的空气净化质量,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次,医生要对手加强卫生管理,切断病菌传播,降低感染率;最后,手术用的器械必须彻底清洗消毒,特别是术后,一定要将残留的蛋白质、脓液、血液等物质清除干净,对腔镜类器械要彻底高压灭菌,不能进行高压灭菌的器械要采用环氧乙烷或是戊二醛浸泡杀菌。在该次实验中,没有采取合适的感染控制护理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对照组中患者的感染率达到了3.00%,而满意度只有63.00%;采用了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以后,实验组的患者感染率只有0.67%,满意度更是高达94.3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医院必须对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工作重视起来。实验中采用的完善组织结构、成立专门负责感染控制的工作小组、监督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状况、健全规章制度、提升硬件设施条件等护理管理措施,都能从根本上改善感染控制问题。另外,对医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感染控制知识普及,培训工作技巧,也能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减低患者术后创口感染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卫生的优质医疗环境。

4结语

手术室论文 篇4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12例手术患者,以60例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38.41±19.26)岁;以5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9.52±19.6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

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①建立规范章程。主要包括绩效考核、病人核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输血查对制度等。对于考核优良的护理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则应对其进行再培训。手术病人的核对制度是指术前详细了解清楚病人的姓名、房号、床号、手术名称等。术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核对,使用之后应先毁形,再消毒。手术过程中给患者输血应执行“十对”制度,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②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护理工作人员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③还应加强模()拟操作,提高护理技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实自己。④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于手术室护理的工作量大、病人较多且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白班/夜班交替,因此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⑤应以病人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状况,提供最人性化的护理。如在术前访视时,可同时了解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多关心患者,以利于后期交流;在术中护理时,应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圆满完成手术护理;术后随访时,应耐心提醒患者须注意的事项,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室术前空气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术后空气菌落数仅为(70.25±28.10)cfu/m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40±80.50)cfu/m3,而此过程中,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92.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2.2两组患者术前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护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下降,仅为(35.60±4.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75±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出院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1.67%,较对照组的69.23%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代护理技术得到了提升,但作为特殊的护理单元--手术室护理,仍有较大的挑战。手术室护理工作不仅要为主刀医生提供优质的手术配合,使整个手术工作顺利完成,还要为患者提供周到的人文关怀。因此,手术室护理质量就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治疗效果,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目前,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任务量重、压力大、时间不确定等问题,使常规护理不能完全胜任。而通过实施整体护理和规范化管理,一方面可以明确护理定位,强化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本研究通过分析112例手术患者,其中以60例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观察组,5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00%,而对照组为92.31%;且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说明实施整体护理和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可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4总结

手术室论文 篇5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3.07-2014.07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性别: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范围为26-76岁,平均年龄(54.31±5.07)岁。手术类型:胸外科者18例,头颅部位外科者13例,骨外科者18例,腹部外科者21例,其他外科者2例。将严重性器质疾病患者排除。

1.2方法

1.2.1手术前人文关怀护理:

大部分患者对手术治疗具有恐惧、抵触的心理,患者或其家属很容易因为对手术操作认识缺乏而出现抵触、焦虑等负性心理,致使手术无法顺利开展。手术治疗前的人文关怀一般有一下几点:(1)术前访视,也就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对病房环境、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了解,对患者存在的疑虑给予认真的解答,消解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2)手术介绍,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为患者讲述手术室内情况、手术治疗的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等,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应该注意使用和蔼、亲切的礼貌用语,拉近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手术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应该特别注意患者的舒适感、安全感,例如对即将实施的护理操作应预先向患者做合理的解释,用于冲洗的消毒液温度应该适中,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1.2.2术中的人文关怀护理:

(1)创造舒适的手术室环境,通常患者均会对手术室产生恐惧感、陌生感,使心理情绪受到较大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注意手术室内的光线问题,一柔和不刺眼为宜,温度、湿度适中,让患者对手术室环境感到安全、温馨,降低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

(2)进入手术室的人文关怀,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以后,经巡视护理人员接待,同时对手术室的一般情况及手术医生给予适当的介绍,对手术操作期间的注意事项、配合等情况进行讲解。

(3)选择舒缓的背景音乐,因为手术操作期间会出现一些噪音,例如医疗器械的声音,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能够缓解患者心理的紧张感,分散其注意力,起到了良好的镇静作用。

(4)非语言交流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不懂那可以利用语言直接表达,还可以通过护理人员的各种行为、动作等非语言进行表达。护理人员通过安抚、身体姿势以及面部表情等给予患者鼓励,例如握紧患者的双手,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消解患者的不安情绪,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1.2.3术后的人文关怀护理:

通过巡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访视,仔细询问患者手术治疗的感觉,对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给予最大肯定,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手术治疗后,患者恢复清醒时,最先想要了解手术操作是否成功及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应该简明扼要的把手术过程的主要情况向患者讲明,告诉患者手术治疗非常顺利,让患者可以安心养病。手术治疗后,患者身体比较虚弱,非常容易发生发冷整张,应该及时为患者加盖棉被。对患者的创口给予清洁、护理,将皮肤表面的血迹清洁干净,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同时加强手术创口的保温及保护工作。对患者家属实施必要性的护理知识教育,传授有利的信息,加强沟通交流。对患者术后产生的不适、疑问要耐心疏导、安慰。同时,虚心请教患者对手术室的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手术室的人文关怀护理质量。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两组间试验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通过t法对组间计量资料予以检验,应用X2检验两组间研究的计数资料。若是对比差异P<0.05,则能够说明组间统计学研究有意义。

2结果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后,本组72例患者中,环境满意者71例,约为98.61%;护理满意者72例,约为100%;情感满意者70例,约为97.22%。未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时,72例患者中,环境满意者63例,约为87.50%;护理满意者60例,约为83.33%;情感满意者58例,约为80.56%。由此可见,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后在环境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以及情感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未开展前,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人文关怀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理念,是对人性的一种肯定,对患者自尊的一种尊敬,人文关怀开展的合理理念在于重视患者的人性需求,重视患者的权利,满足患者受到关爱的需要等。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文关怀,有效拉近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消解了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全力配合手术治疗,最终达到提高手术质量的目的。本次研究我院通过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使患者在环境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以及情感满意度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人文关怀护理的试验效果进一步表明,在现代医疗护理形势下,加强人文关怀护理,就是医院建立友好护患关系的重要保障,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医院进行体制改革,使医院社会公益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4结语

手术室论文 篇6

增加手术知识,同时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能力,促进护理质量。

关键词健康教育;手术室

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对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我院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手术室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详细做法与体会论述如下。

1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我们根据各种手术的特点,将教育的项目和内容制定成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2健康教育对象

手术病人及其家属。

3教育方式

计划教育与随时教育相结合。

3.1口头讲解

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职业、文化程度,我们尽量采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将健康教育的内容作详细的讲解。

3.2文字教育

利用图文卡片和黑板报,大力宣传麻醉及手术的基本知识。

3.3讨论

征询病人的意见,就病人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

3.4指导

有针对性地指导病人的、饮食等。

4教育实施

4.1术前教育

4.1.1一般介绍

术前一日下午提前去病房探视病人。到病房后查阅有关的病历资料了解病人的病情、化验结果是否正常,并同其他主管医护人员进行交谈,了解手术方案。然后到病人床前,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做自我介绍,告知病人手术室的环境、人员安排及与手术有关的知识,告知病人有关的注意事项。

4.1.2家属教育

女病人询问是否来月经。告诉病人术前排便。同时做好对家属的教育,以得到帮助、支持,使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4.1.3征询意见

征求病人的意见,对手术室的环境、麻醉师及护士有什么要求,随时回答病人关于手术的疑问,尽量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提高病人手术耐受力。

4.2术中教育

4.2.1心理辅导

病人被迫离开自己的亲人朋友,进入手术室这一陌生的环境,容易产生孤独和恐惧心理。巡回护士要在手术室门口热情接待病人,与患者一起同家属告别,请他们放心等候。护士推着或扶着患者进入手术间,根据患者的习惯调整手术间内的温度和湿度,然后介绍手术过程概况。播放患者喜欢欣赏的录音带。

4.2.2有关麻醉的教育

腰麻、硬膜外麻醉采用低头双手抱膝侧卧位。告诉病人术中麻醉剂应用可能出现的心悸、口干、嗜睡等不良反应,不必紧张。

4.2.3有关手术的教育

术前虽已予解释,但术中可能因牵拉不适,或因麻醉效果不满意,会因疼痛而不合作,病人紧张甚至恐惧,这时,应视病人如亲人,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护士留在病人身边,注意观察病人情况,当其疼痛难忍时,除给予语言上的安慰外,适当轻抚病人的手,以示安抚,使之感到被重视、被关心,有安全感。

4.2.4工作人员素质

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工作态度要认真严肃,注意用礼貌性语言,保护性语言,应注意用医学代名词,使病人放心。术中不可谈及手术以外的话题,更不可高声喧哗谈笑。在整个手术的过程中,巡回护士都将陪伴着病人,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并给予患者持续的生理、心理、情感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顺利渡过这一生最关键的时刻。

4.3术后教育

4.3.1即刻教育

手术结束,巡回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安置好正确卧位。这时,护士应在病人身边亲切地告诉病人手术很成功,并请家属相伴抚慰,消除其恐惧心里。还应向病人或家属认真交待清楚不同种麻醉后所需禁食及要求。

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7

1.1护理方法

两组均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按照医嘱在术前对接受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常规检查,并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清洁使其达到手术的要求。患者入手术室前要认真核对患者的诊断资料、病历、手术名称和个人信息,并提前准备手术所需的物品。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主动向患者介绍洗手护士和麻醉医师,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调节好室温,并注意术中保暖。根据患者的手术需求以及麻醉方式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术中协助做好治疗性操作和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对手术过程中的各项细节以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详细记录。手术结束后及时清洁好患者皮肤,注意手术切口和保持引流管畅通,平安将患者送回病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主要内容是树立科学、正确的围术期舒适护理的理念以及开展手术前的随访及探问,提高患者在围术期身心的舒适度。侧重于以下三方面:一是术前舒适护理:重点做好术前访视,加强护患沟通,了解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应予以认真及仔细回答,尽最大努力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对患者术前存在焦虑、恐惧的心理进行安抚,使患者达到心理上舒适。二是术中舒适护理:重点是调整好手术室的室温,一般保持在25℃,湿度保持在50%~60%,尽量减少器械的碰撞声以免增大患者的恐惧和紧张心理,避免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烦燥等情况发生,提高手术环境的舒适度,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生命体征,动作轻柔娴熟,指导患者作减轻不适与疼痛的深呼吸等,做好术中意外问题的应急措施,沉着稳定处理,避免慌张引起患者的心理负担,此外,对清醒患者,护士要以亲切的眼神、体贴的语音与其交流,术中杜绝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工作的认真与对自已的重视,体现“与其同在,身同真受”的存在,为患者创造一个即舒适又严肃的手术氛围。三是术后舒适护理:重点做好术后生命体征观察及回访,手术结束后应将手术结果告诉家属,指导患者家属如何照料,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术后疼痛护理。术后第2天随访患者,了解术中的感受、术后基本情况等,征求手术过程中对护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1.2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及术后舒适度,心理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评价,对两组患者术后恐惧、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症等5种不良情绪的严重程度进行单独评估。以2分为分界分值,分值高于2分说明患者存在此情绪,分值低于2分则说明不存在此项情绪。护理满意度从环境、宣教、态度、操作及治疗结果进行评价,于手术结束后第2天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全程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个选项,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每组总人数×100%。舒适度采用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由专业护士对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价,内容包括疼痛、恐惧、睡眠障碍等,分为舒适、基本舒适和不舒适三个选项,舒适度=(舒适+基本舒适)/每组总人数×10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SCL-90评分比较

显示观察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及舒适度比较

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舒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论文 篇8

(一)尘埃粒子数、细菌总数、这两个是洁净度指标

(二)微小气候指标:湿度、温度

(三)气流方向:静压差、百级截面风速

(四)舒适度指标:照度、噪声、换气次数、新风量

洁净度是最基本要求的指标。微小气候、气流方向保持室内微环境,使细菌浓度能有效控制。舒适度,使病人舒适,医生保持工作效率。

二、手术室检验的方法

(一)空气沉降菌浓度测定

用直径为9c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在室内离地面0.8m高度的各采样点处,暴露30min采样。将采样平板置37℃温箱中培养24h,分别计数细菌总数。

1.2.2尘埃粒子数测定于送风区及周边区各采样点处距地面0.8m的平面上进行采样。采用美国MetoneGT-521型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采样流量为百级区为5.66L/min,其它级别区为2.83L/min。测定值经换算后计算95%置信上限,测定颗粒大小范围为≥0.5μm和≥5.0μm。

(二)微小气候测定

温度和相对湿度采用TES-1350数字温湿度计,测定距地面0.8m高的中心点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每间测3次,取平均值。工作区截面风速采用德国Testo425型微风速计仪测定,对于Ⅰ级洁净手术室和洁净辅助用房中达到100级洁净度的手术区和送风区的截面风速,测点范围为送风口正投影区边界0.12m内的面积,均匀布点,测点间距为0.3m,测点高度距地面0.8m的水平截面。测得数据求平均值。

(三)静压差、噪声和照度测定

静压差:在洁净区所有门都关闭的情况下,从洁净度级别最高的房间依次向低级别的房间,采用分辨率为0.1Pa的美国TSI8705的微压差计,分别测出有孔洞相通的相邻两间洁净用房的静压差。噪声:采用TES-1350数字声级计测定噪声,不足15m2的房间在室中心1.1m高处测一点,超过15m2的在室中心和4角共测5点。测得数据取平均值。照度:采用TES-1332A数字照度计在日光灯开灯15min后,无自然采光条件下测定照度。各测点距地面0.8m,离墙面0.5m,按间距不超过2m均匀布点,结果取最低照度。

三、检测机构

手术室论文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4个专门科室抽取护理人员30名,4个科室分别为骨科,普外科,胸外科,皮肤外科。所有参与研究的护士均为女性,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26±3.4)岁,学历方面专科20人,本科10人。主管护师5人,初级护师15人,初级护士10人。工龄为1~20年,平均为(7±1.4)年。参与调研的4组护理人员在生理及学历,经验等一般情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培训目标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是护理人员对操作更加规范,熟练及有良好的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加护理人员互相配合度。

1.2.2培训方法

4组每组分配2至3个专科护士来进行指导教学,对每个护士进行详细了解,对其所负责位置及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后进行专业辅导,强化每个护理人员的对设备对仪器对器械的认知,熟练其应用与保养,并加强互相之间手术的配合,手术时进行指导,并进行专业知识讲解,使护理人员对手术的辅助更加专科专业化。

1.2.3专业课的教学

①该专科的生理部位的解剖学的讲解,及病例状况下的改变。②专科的手术所需器械使用摆放及保养。③手术时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讲解。④对突发事件的急救与应对,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及不同程度下的用药说明以及无抢救药物时的代替手法说明。

1.2.4培训后考核

在一年的培训过程中由护士长与专科培训护士组长分多次对该阶段的培训进行测试,如器械维护使用,应对措施方法,操作规范熟练度。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并经审核后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代表。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检验指标为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年资护理人员手术室操作考核

经过培训调研后3年以内,3~5年,超过5年的护理人员手术操作考核评分分别为(89.1±3.9)、(93.2±3.7)、(96.3±3.1),均好于培训前(82.4±4.2)、(87.9±3.2)、(91.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人员器械掌握程度、保养及应急能力考核

经过培训调研所有年龄段护理人员经过专科培训后其手术室器械掌握程度及保养知识(95.9±3.1)分,比培训前(87.1±4.3)均有较大进步,前后比较差异较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科技不断的进步过程中,医疗设施与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医师系统进步的同时,护理系统也在不断的进步当中。作为一个医院中最特殊的场所之一,手术室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手术台上与医师的操作及配合,更大程度的对护士进行要求,包括整体护理等。由于手术室有着专科性强、手术种类多、高新技术和高精尖仪器设备多等特点,手术室对护士在手术配合程度、物品准备情况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具有相当高的要求。手术室配备专业知识的专科护士,能够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情况进行更好评估,对手术室的管理及操作有一个全面的提高。对手术过程更加熟练,与医师更好配合,所进行的工作专业性准确性更强,可减少手术因护理细节问题所致的失误。不仅提高了手术时间更提高了患者手术及护理的满意度。经过培训调研后3年以内,3~5年,超过5年的护理人员手术操作考核评分分别为(89.1±3.9)、(93.2±3.7)、(96.3±3.1),均好于培训前(82.4±4.2)、(87.9±3.2)、(91.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培训调研所有年龄段护理人员经过专科培训后其手术室器械掌握程度及保养知识(95.9±3.1)分比培训前(87.1±4.3)均有较大进步,前后比较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对护士进行专科培训对培养高度专业化的护理人员及现代化护理人员有较好效果,应当继续实行。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