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学论文范文精选10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勤工俭学论文范文精选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勤工俭学论文 篇1

一、向警予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积极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向警予从接触马克思主义到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赴法勤工俭学时期,向警予在思想上的进步和根本性转变,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向警予发动组织湖南女界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为接触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条件

早在1912年,蔡元培就在北京极力赞助留法俭学会。他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的《留法俭学会缘起》声明中强调“欲造成新社会新国民”“非留学莫济”,主张向西方学习,开展勤工俭学。1919年7月,在蔡畅的邀请下,向警予来到长沙,和蔡畅、陶毅等一起发起了湖南女子勤工俭学运动,10月,她们先以周南女校为试点,成立了周南女子勤工俭学会,并于11月在周南召开了湖南女子勤工俭学会成立大会。向警予等拟定了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简章,提出“以赴法勤工俭学将来回国振兴实业教育为鹄”,规定会员力戒“懒惰之习惯,奢侈之装饰,卸辟之行为”,并把当时的会务规定为“筹备关于赴法勤工俭学一切事务;筹集出发川资及互助基金;准备组织侨法小学教育及侨工教育”等三条。简章分发到全省各女校,推动了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展。[1]

虽然,这时的向警予还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她的脑子里装的主要是“天赋人权”“物竞天择”“男女平等”“民主自由”“劳工神圣”“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等一些进步思想,[2]她认为女子解放“归根结底的希望,仍离不脱教育”,只要“大学中间有一部分的健全分子,做全国的指导,言论实际,双方并进,自然可以感化国内的女同志。”[3]但是,自1919年下半年向警予正式加入新民学会以来,在、蔡和森等先进分子的影响下,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她渴望通过赴法勤工俭学,能够找到革命的真理,让自己成为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才。她认为“处今日之世界,应各有自立之能力。勤工俭学即自立之实习,亦即自立之基础。此去应各振精神,以谋个人自立之职业。且吾人之求学,宜抱供献于人群之宗旨,以谋振刷东方民族之精神。”[4]于是,她同蔡和森、蔡畅、葛健豪等人毅然决然,一起登上了前往法国的海船,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二)向警予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认真学习和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

对于向警予来说,赴法勤工俭学最为头痛的就是听不懂法语,看不懂法文。为了学习好法语,向警予每天从早到晚苦练法语,她耐心的翻阅查找字典,一字一句的查出原意,持之以恒地刻苦读、刻苦记,不懂就问蔡和森和蔡畅,一直到掌握了为止。经过几个月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向警予就已经能够读懂法文版的有关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例如:《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等。在不断深入的学习和反思中,向警予逐步认识到“从前种种,皆是错误,皆是罪恶,此后驾飞艇以追之,犹恐不及”, [5]她认为,“二十世纪的新人生观,是以社会主义的互助协进来替代个人主义的自由竞争”,“将来社会的经济能否实行共产,固尚有待于研究,然而总是朝着这方面走,是可以相信的。”[6]这样,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在法国大革命文化氛围的共同熏陶下,在与法国工人阶级的密切交流中,向警予结合马克思主义原著中的精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最终确立了她的共产主义信念,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踏上了革命的道路。1920年5月,向警予和蔡和森在法国蒙达尼结婚。结婚照片上的两人肩并肩地坐着,共同捧着一本打开的马克思著的《资本论》,这充分表明他们的结合就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信仰的基础之上的。

1920年7月6日至10日,赴法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在蒙达尼公学召开大会,专门讨论信仰主义和怎样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该会的方针问题。以萧子升为代表的一部分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并不能够成为改造中国的理论,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张暴力革命,而暴力革命造成的冲突太过激烈,他们在工团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影响之下认为还是和平的革命才更适合中国。而蔡和森则认为目前想要拯救中国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一致的党”,这个党也应该是中国革命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7]向警予旗帜鲜明地支持蔡和森的主张。为了进一步批判无政府主义错误思潮,使更多的会员认识和赞同马克思主义,向警予还将蔡和森从法语的版本中翻译过来的《共产党宣言》贴在会议室的墙上,帮助蔡和森向大家逐句逐段的分析解释,积极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使得大多数会员放弃了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蒙达尼会议以后,蔡和森和萧子升都写了详细的信给新民学会在国内的主要负责人。1921年元旦,在国内新民学会会员的新年大会上,将蒙达尼会议上讨论的结果报告大会,会员们也对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得出“只有激烈的方法的共产主义”“最宜采用”。[8]自此,向警予、蔡和森便在困难和复杂的条件下,开始为未来事业“立一可大可久之基础”而努力准备着。萧子升曾回忆:“蔡和森欠缺演说才能,但是他能很好地表达于文章上”,而向警予则“作文和书法是非常杰出的,并有天赋的演说才能”。[9]可见,在蒙达尼会议确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针,提出用社会主义作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的过程中,向警予的引介和宣传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参加蒙达尼会议的13名新民学会会员,后来有8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蔡畅、李富春、等在蔡和森和向警予的帮助影响下,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转变思想,信仰共产主义。他们团结组织起来,将星星之光辐射给社会大众,共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二、向警予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在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有在革命的熔炉中才能铸就,在火热的革命斗争中才能茁壮成长。在整个留法勤工俭学期间,向警予作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不仅认真学习和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还积极投身于革命的实践运动中去,“在任何时间地点,她总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是最先行动和处于领导地位的人物”。[10]

(一)把工学世界社改造成为从事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研究的组织机构

向警予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积极参加工学世界社的活动。在她的影响作用下,使工学世界社与新民学会两个组织的思想更趋于一致,成为从事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研究的组织机构。虽然向警予不是工学世界社的成员,但是,如前蒙达尼会议所述,她对这个组织宗旨的改变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她有“一切热情集中于共产主义运动的倾向,一到法国遂纠集同志及华工中的先进分子形成这种倾向的组织”,[11]她有时还与工学世界社的社员一起在蒙达尼中学教师里开会讨论问题,有时又和个别社员到学校附近的树林里或河边散步谈心,交流思想观点。工学世界社晚上开会,她和蔡和森也去旁听。在一封家信中向警予说:“今天晚上,新从工学世界社旁听回来。”[12]也正是在这样的互动作用中,使工学世界社与新民学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共同成为留法勤工俭学的核心领导力量。

(二)积极组织参加一系列革命运动

向警予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与其他革命知识分子以共产主义为指导积极组织参加了一系列学生运动,使一大批党的早期骨干在这些政治实践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干部条件。

1.二・二八运动

1921年初,分散在法国各地的勤工俭学学生面临着无工做、无饭吃、无书读的威胁。巴黎近郊有数百人在那里候工不得,靠领每月五法郎的救济金生活。华法教育会不但不施以援手,还发出通告,拒绝继续发放救济金,甚至还污蔑这些学生“既无做工之志趣,又无做工之能力”。1月下旬,勤工俭学学生派代表到巴黎,要求中国驻法公使馆和华法教育会解决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问题,却之后得知中国驻法公使陈要将“在法学生之无钱无工者”“遣送回国”的结果。[13]为此,新民学会会员和工学世界社社员一起集会决定发起一次求学运动。28日晨,400多名勤工俭学学生在巴黎示威游行,向警予带领几个女同学作先锋队,坚强勇敢的站在最前列,提出“生存权”“求学权”的要求,并要陈给予答复,解决入学和救济金的问题。包括唯一的女代表向警予在内的10人代表团,由蔡和森带领,直接找到陈,进行说理斗争。通过这次请愿迫使中国驻法公使馆延长了3个月的救济费,华法教育会也答应继续为失工学生找工作,运动取得了胜利。

2.开放海外大学女子请愿活动

向警予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组织领导了开放海外大学女子请愿团的活动,在革命实践运动中唤起了更多女学生的觉醒,充实和壮大了革命队伍的组织和力量。向警予是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中国男女学生信任和仰慕的对象,特别是女学生。他们很专心地听她讲话,接受她的帮助,被她坚定信仰共产主义的真挚情感所感染。勤工俭学的女学生在参加了二・二八运动后,作为一支重要的方面军,在向警予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1921年5月13日,向警予和蔡畅、劳启荣等新民学会会员,联络其他女学生共12人,组织开放海外大学女子请愿团,发出致国内女界的公开信,信中道:“近年来吾女子以新思潮之激荡,稍稍觉悟,知彻底之解放,在教育之平等,于是要求大学开女禁之声浪起”,“女子今日实力之不足实社会之制度与教育有以致之,而非女子本身之过”,“故程度不足,女子自身实不能负责,而负其责者厥维社会制度与教育,解决之者亦维社会制度与教育”。请愿团强烈要求女生有读书的权利,要求国内西南大学所属的海外大学,招收女生且“名额平等或不加限制;免除考试,程度不足者,设补习班;津贴学费”。当时,国内有媒体发表评论说:“海外大学解放运动,实为女子教育平等运动之发端,亦即重要之社会运动也。”[14]

3.拒款运动

1921年6月初,北洋政府派出特使来法国,企图向法国政府借款3亿法郎,购买军火,扩大内战,并事先由驻法公使陈同法国有关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洽谈。赴法勤工俭学生获知这一消息,无不义愤填膺,激烈反对。向警予和蔡和森、等人联合巴黎华侨各团体,于6月30日组织成立了一个拒款委员会,并发表了拒款宣言,从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拒款运动。这年的夏秋,留法勤工俭学生与巴黎旅法侨胞多次召开大会,反对北洋军阀政府以救灾为名向法国政府借款打内战,向警予到处奔走呼吁。经过留法学生和侨工的坚决斗争和国内人民的有力支援下,终于使这次中法秘密借款被迫取消了。

4.占领里昂中法大学斗争

赴法勤工俭学学生掀起的拒款运动引起了北洋军阀政府和法国当局的更加仇视。为了惩罚参加运动的学生,1921年9月15日,华法教育会完全停发了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维持费。与此同时,法国政府与中国到法访问的代表李石曾、吴稚晖等人举行会谈达成一致协议,把法国退还的庚子赔款拨出一小部分,在里昂办一所中法大学。当学校快开学时,校长吴稚晖无理排斥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入学,而是从国内招来了120名富家子弟入学。勤工俭学学生感到“途穷”“势单”,决定联合起来开展一场“以开放里昂大学为唯一目标”的斗争。蔡和森、负责组织领导这次运动。向警予和李等同学组成10人代表团留驻巴黎,负责联络和争取声援。9月21日,蔡和森、等先发队员占领了里昂大学校舍。为了扩大影响,向警予曾去找章士钊联络过一次,向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22日,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勾结法国政府派来警察,把先发队员全部囚禁。10月18日深夜,法国当局以“从事布尔什维克活动”和“过激党”的罪名,将蔡和森、李立三等104人强行遣送回国。在这期间,向警予和李等同学组成10人代表团组织广泛的声援活动,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营救被捕的学生。虽然占领里昂中法大学斗争未能达到目标,但是在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却播撒了革命的种子,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锻炼了向警予等人的组织能力,积累了实践斗争的经验,为旅法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向警予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创建活动、研究宣传女子解放思想,重视报刊舆论的革命宣传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向警予是一个被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学们称赞为“事业的野心家”“责任心极重”的人[15]。她不仅能够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还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国情联系起来,同斗争实践联系起来,创造性地开展革命工作。

(一)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活动

向警予在蒙达尼学习法文、钻研马克思著作的日子里,与蔡和森一起攻读《资本论》,相互提示单词、纠正发音,鞭策彼此更努力地掌握法语,一起去河边漫步,去森林交谈,探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心得体会,同时理论联系实践讨论中国革命问题,甚至还进行了一些筹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活动。蔡和森的建党思想就是他们两个人思想的共同结晶。1920年冬,他们就打算在法国联络新民学会、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世界社的会员开一个联合讨论会,如果在“无产阶级”和“国际色彩”两点上取得一致,“则拟在此方旗鼓鲜明成立一个共产党”。[16]但由于后来他们两人忙于领导组织学生运动,这个打算未能实现。1921年8月,在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声势浩大的“拒款运动”取得胜利的形势下,蔡和森及时召开了讨论创建共产党组织的工学世界社大会。这次大会经过热烈讨论,通过了由蔡和森和李共同起草的《行动大纲》及修改后的工学世界社章程。但是,在是否直接改名为共产党的问题上,大会产生了分歧,因双方人数几乎相等而无法再表决,所以还是保留了原来的名称。但是工学世界社这时已经成为共产主义性质的组织了,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团结和凝聚旅法先进分子的作用。蔡和森鲜明地主张“中国要进行革命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党;这个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得到了的“深切的赞同”,[17]为党的创建提供了明确的思路。1936年在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明确指出:“1921年5月,我到上海去出席共产党成立大会。”“同时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几乎是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那里的党的创始人之中有、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是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18]

(二)研究和宣传女子解放思想

向警予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极为深刻和透彻地分析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意义、目的和方法等,不仅宣传和指导了当时的革命运动,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她认为“女子解放的问题”是“社会改造的一个根本问题”,“经济独立,为女子解放的惟一条件”,“财产私有制这位先生”是“万恶之源”,“无产阶级的生活都被他剥夺尽了”,“这种制度,在理不应存在,在势不能存在”。她还提出了妇女解放的具体计划:一是“从思想的启发入手”研究宣传,二是“从实际的运动入手”组织团体,诸如“组织研究与宣传机关”“组织婚姻自决的同盟”“组织儿童公育”“组织女子教育经费借贷银行”“组织工读互助团”等。向警予期望通过这些“实际革新的运动”使更多女子觉悟,用团体的力量使她们从家庭的压迫中解救出来,并使中国女子的教育得到提高“欲图社会的健全发展”。[19]

向警予回国后还热情地给国内女知识青年介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细心地解释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列举各国妇女运动的情况,把英、法妇女和十月革命后苏联妇女作了比较。她说:“英、法妇女只有一纸空文的男女平权,法律上虽然规定了男女平权的条文,实际上没有什么措施保证条文的实现。只有少数上层资产阶级妇女享有参政权、财产继承权,绝大多数妇女仍处于受剥削的无权状态。而十月革命后的苏联,了资产阶级,取消了私有财产制度,妇女才真正得到解放”。由于向警予从法国回国后,对西欧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既有感性的材料,又作了科学的考察,经过这样生动鲜明的对比,她深刻地指出:“照这样看来,我们妇女只有同劳动阶级携起手来,剥削制度,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20]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赴法勤工俭学的经历,向警予的女子解放思想才能愈趋成熟,形成系统的理论;正因为有了向警予女子解放思想的呼吁和实践活动,中国女子的解放运动才能得到蓬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三)重视报刊舆论的革命宣传作用

报刊舆论的宣传作用给向警予很大的影响,赴法勤工俭学之前,她已接触了各种报刊,并亲手撰写文章,有意识地利用报刊阵地来表达宣传自己的观点。赴法勤工俭学以后,向警予白天打工,晚上学习法文,在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同时,也不忘阅读《妇女声》《女权报》等报刊和有关妇女运动的小册子。1921年4月,向警予给侄女向功治的信中指出:“世界潮流社会问题都可于报章杂志中求之,有志做改造社会的人不可不注意浏览。”并谈到“近拟与熊先生们组织一通信社,以通全国女界之声气。此事如成,你们于立身修学亦可得一圭臬矣”。[21]在关于女子解放的问题上,向警予也指出“可惜没有一处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机关”“连散见于各报同各杂志的文章也没多发表”,“非设专门机关,集合人才专门研究,不能得其端绪;非有专门持久的出版物,不能见其效率”。[22]由此,向警予对报刊宣传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她不仅呼吁社会重视报刊的宣传作用创办刊物,而且还通过撰写理论文章刊登杂志来阐明个人主张,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例如,《女子解放与改造的商榷》的重要论述就通过主编的少年中国学会会刊《少年中国》杂志传递影响给当时正在寻求出路的中国知识分子;《留法女生对海外大学之要求》被北京《晨报》连载,向国内广大社会人士发出了呼吁,重视妇女解放的问题;又如1921年12月,向警予回国途中经过南洋时,曾致书南洋华侨父老,备述在法国勤工俭学女生的困难情形,“登之各报”,吁请援助,得到了国外各界侨民的广泛同情,“且有人愿效运动奔走之劳”。[23]实践证明,报刊对革命运动的宣传指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深刻认识,向警予十分重视通过报刊宣传唤起人们精神的觉醒,促进革命思想的传播,这为党的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宣传阵地。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她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成功转变成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认真学习和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并积极参加了党组织的创建活动、研究宣传女子解放运动,重视报刊舆论的革命宣传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注释:

[1] 戴绪恭。向警予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 戴绪恭,姚维斗编。向警予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3] 蔡和森。向警予同志传[J].近代史研究。1982年04期

[4] 于化庭。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共创建时期发挥的作用[J].党史纵横。2011年08期

[5] 湖南省博物馆编。湖南革命烈士诗词书信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勤工俭学论文 篇2

关键词:高校 勤工俭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296-02

一、勤工俭学的概念和综述

勤工俭学是一边求学读书,一边工作、劳动。它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 勤工俭学在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十分普遍。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到国外求学进行勤工俭学者也不乏其人,早期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少都有在欧洲勤工俭学的经历。新中国建立后勤工俭学中断了一段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后又在高校逐渐开展起来。如今,大学生勤工俭学已被社会广泛认同,尽管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现代高校大学生的勤工俭学现状到底是什么样,学生的思想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都是需要思考和探析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各高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勤工俭学对学生发展具有很大帮助而深受学生的欢迎,在高校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十分宽阔。

二、勤工俭学的目的性分析

1.为了全方位培养能力。勤工俭学的多样性和实践性满足了大学生不同的能力培养需要。从南京特教学院的调查结果显示,65%的学生表示:开展勤工俭学是为了学会自食其力,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和实干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待人接物和处世能力的各种能力;同时也是为了亲身体验不同的人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增加一些社会阅历。

2.为了增加就业机会和筹码。调查显示,38%的学生表示:勤工俭学是为了迎接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缓解就业压力而做的准备。在大学期间参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自身所学专业的优势,又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一举多得。对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挣钱不是主要目的,掌握本领域最新的前沿知识,提高应用实践能力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3.为了克服经济瓶颈。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中贫困家庭学生的人数呈增长态势。据南京特教学院的情况,由于全国招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而其中又以偏远、农村地区学生为主,困难学生数量多、比例大,调查中56%的学生认为,开展勤工俭学是重要经济来源,可以补贴生活费用,用以保证学业的完成。

4.调节大学生活。有10%的学生则把参加勤工俭学看做是丰富课余生活、调节无聊的一剂良药。

三、高校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勤工俭学的渠道、形式单一。从南京特殊教育学院的142份勤工俭学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分析,学生参与勤工俭学的岗位比较单一,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1)家教。从学生自身条件和相应报酬、辅导对象特征等方面综合考虑,家教可能是最适合学生并开展的最广泛的一种勤工俭学方式。但是家教市场僧多粥少,存在着非师范类学生不如师范类学生走俏,男生不如女生受欢迎等现象,因此难以普及。以南京特教学院为例,由于是师范院校,很多师范专业学生在找家教岗位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受到专业限制、交通因素、课业压力等原因,限制了这一渠道的发展。(2)校外兼职。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企业兼职做工,如,公共事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选择行政管理、办公室文秘、销售等工作;计算机专业学生选择电脑公司等从事计算机维护、软件设计等工作。专业对口的勤工俭学是非常有益处的,这样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拓宽视野,熟悉正规公司的管理与运营模式,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增添工作经验。(3)学校岗位。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勤工俭学岗位,也提供了相应的岗位,如很多院系、机关、图书馆等提供了多个岗位,虽然在校兼职有很多优点,如时间把握度高、无交通成本、安全性高等,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岗位数较少、审核较严格、对学生能力有一定要求、报酬相对低等问题,这些都限制了学校兼职岗位的拓展。(4)零工。零工也不过是发传单、送报纸、去肯德基或麦当劳做服务员等等。这种单一的选择方式显然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的需求。

2.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功利心太强。笔者曾对部分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进行过交流,被采访的学生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承认赚钱是主要目的,至于其他方面并没有做过多的考虑。正是在认识上存在这种偏颇,以致很大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勤工逃学”、“勤商助学”等现象,甚至更有甚者为了赚钱而参与非法传销、在歌厅等陪酒陪舞等活动,长期如此,既耽搁了大学生的学业,更使其人身安全存在隐患。

3.勤工俭学的内容体现专业性、知识性不够。大学生进行的勤工俭学活动,无论是家教、兼职或零工,大多属于劳务性、服务性和事务性工作,往往不需要专业技能或专业技能要求,很少有人去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勤工俭学工作,所以也出现了在很多地区的大型现场招聘会上,专业技能要求简单的工种全场爆满,需要一定专业技能的工种基本上无人问津,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上尚缺乏专业技能的训练。

四、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建议

1.思想重视是更好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根本保障。思想保障方面应从两个层面进行端正和重新认识。第一个层面是高校层面。高校应将勤工俭学与学生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相结合,认识到勤工俭学的方式和内容直接影响到勤工俭学活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通过专门的机构和一定的专职人员进行调研,加强和社会的沟通、联系,为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创造更多渠道,搭建更宽广的平台,勤工俭学的管理机构也应提供足够的类型和项目供大学生有目的地选择,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选择中成长成才。第二个层面是大学生自身层面。大学生在认识上,应克服“勤工俭学主要是为了赚钱”的偏颇认识,要将勤工俭学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自我发展相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校体制的改革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不断扩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应不断转变。要认识到勤工俭学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在实践过程中,努力实现助学和成才的统一。

2.制度规范是更好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组织保障。大学生勤工俭学作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和教育方法,其管理和机构设置应融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范围,高校勤工俭学中心,一般应为设在学生处或团委的下属职能部门,并制定有系列的、正式的管理条例规章制度,配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职人员,全权负责管理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培训、考核等工作,以便更好地为社会、企事业和大学生提供优良的服务;高校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或完善相应的法规,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规范用人单位、中介机构的行为,完善职业中介机构的服务体制,坚决打击打着“勤工俭学”幌子骗取大学生钱财、扰乱勤工俭学市场秩序的不法分子和不良行为,维护大学生的正当权益,

3.专业对口是更好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质量保障。大学生勤工俭学应注重与专业水平、实践能力的提高相结合。随着教育体制、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尽管各大高校都举办了如“挑战杯”等各类创业大赛,但真正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毕竟为数不多,大学生必须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不断的实践。大学生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大学生勤工俭学中,大学生才是真正的实施主体。因此要想真正做好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必须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大学生首先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端正勤工俭学的出发点,应该明白,勤工俭学主要是为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是一种没有围墙的学习。大学生应该在保证顺利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的条件下,选择最适合自己发挥潜能,又能取得合法合理报酬的勤工俭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邓演平,等。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4,(2).

[2]潘菊莲。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思考[J].大众科技,2005,(5).

勤工俭学论文 篇3

1、1思想认识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开展力度不强

部分学校的领导同志认为学校就是传授文化知识的场所,学生任务就是学文化知识,搞勤工俭学是不务正业。有的学校怕搞勤工俭学活动增加学生及其家庭负担,因而从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行动上推推动动,不推不动。许多家长和学校只重视学生分数的高低,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学校只将劳动课设在课表上,而不开在课堂上,更有甚者,根本不开设劳动课,更不用说让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勤工俭学只是一句空话。

1、2勤工俭学的路径狭窄

对学生的勤工俭学活动进行分析得出:无论是零工、兼职或义务劳动,基本属于劳务性和服务性的工作。其中,单纯的体力工作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从本学校的学生整体来看,有40%左右的学生正在参加勤工俭学,有家庭经济条件贫困的学生,也有较富裕的学生,但贫困生占到了绝大部分。再加上校方将一些校办企业看为经济利润的源泉,承包给了个人,是学生失去了实践场所。这充分表明勤工俭学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路径较为狭窄,满足不了教育的需求与社会的需求。

1、3勤工俭学的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及职能部门对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农村中学没有劳动实践基地,也没有专职老师对学生的勤工俭学活动进行管理,大多数还是由辅导员或后勤管理人员兼管勤工俭学工作。对参加勤工俭学学生的组织、管理较松散,并且管理的广度、深度也不到位,致使勤工俭学发展极为缓慢。

2、搞好勤工俭学,构建和谐校园的对策

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勤工俭学工作的顺利发展,为了促进教育教学结构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的思想引导

一提到勤工俭学,大部分人还认为其是解决贫困学生经济困难而进行的有偿劳动。但是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勤工俭学人数的不断增加,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勤工俭学助学、育人的双重功效。将学生勤工俭学与实践技能的培训相结合,将其纳入到正常教学和技能培养的重要手段中来。作为兼管人员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勤工俭学状况的调研,增强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扩大选择空间,丰富活动内容,拓宽实践渠道,搭建交流平台,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树立竞争意识。中学生认识水平低、判断能力有限,有时难免对勤工俭学活动产生困惑或不安。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例如:通过经验交流会,给学生介绍成功经验等活动,帮助学生分析利弊,选择好所要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并做好活动安排。

2、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搞好勤工俭学劳动基地建设,优化教学环境

农村中学开展勤工俭学受到很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必须积极借鉴其他学校的有益经验,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建设勤工俭学劳动基地,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品质,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本校在一个食堂、一个养猪场的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剩饭剩菜、废菜叶、食堂泔水,降低了饲养成本,增加了养殖效益,再运用经济收入搞好劳动基地建设,提高教师待遇。由于资金短缺,学校还没有学农基地,不过本校正打算凑集资金、吸引人才建设一个学农基地与一个沼气池,这样会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的同时,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还会让学校初步形成了“养猪场——沼气池——学农基地”三结合综合利用模式,推动了绿色生态校园的建设。

2、3健全完善有效的勤工俭学体制

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应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配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职人员,全责负责管理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培训、考核等工作,促使勤工俭学工作走向有序有效,并在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安全方面狠下功夫,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服务[2],使勤工俭学工作的管理有法可依。除了上述改革对策外,本校还将后勤工作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不止把学生当做消费对象,还把学生当做服务对象,搞好师生们的公共饮食、用水、用电、食堂、商店等服务工作,倡导节能减排,推行校方责任险,加固校园安全风险防范等后勤服务工作。最终实现育人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盈利,促使勤工俭学工作的良性运行。

3、结语

勤工俭学论文 篇4

关键词:图书馆 勤工俭学 培养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a)-0256-01

勤工俭学是一边上学,一边工作、劳动。它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相对家境贫寒的学生,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自觉找兼职维持生活,也有一部分家境较好的学生,他们找兼职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丰富阅历。而在学校众多的勤工俭学岗位中,图书馆又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备受学生的青睐,笔者发现,图书馆几乎是各高校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共同部门,而且是一个需求量相当大的用人单位。随着学校扩大规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图书馆藏书的也不断增加,图书馆除了延长开放时间.还增加了大量其他工作,而工作人员基本上很少增加。因此众多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既为图书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帮助,也对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挑战。

1 学校学生勤工俭学的普遍性与必要性

图书馆勤工俭学不是一项单纯意义上的经济行为,图书馆之所以成为勤工助学的“基地”,这对于学生和图书馆双方直接需求有关。勤工俭学学生的出现,缓解了图书馆人手紧张和工作量日益加大之间的矛盾。图书馆提供的岗位虽然报酬不高,但是因为在学校内部,安全省时,很受学生青睐。同时由于办学经费的短缺,图书馆越来越显得人手不足,以我校为例,学校藏书由二万多增加到现在的快二十万,学生从一千多发展到现在的六千多,图书馆工作人员没增加一个。学校一直是靠聘用学生来馆管理,减轻图书馆事务性工作负担。正是因为善于利用勤工助学的学生,才使得我们图书馆能正常运行。

2 图书馆勤工俭学学生的培养

学生到图书馆勤工俭学,就有了怎样培养、管理好这些学生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高校实行并轨制后收费标准的大幅度提高,高校的贫困生、特困生大比例增加。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珍惜这次勤工俭学的机会,尽职尽责做好工作,协助图书馆老师把学院的图书管理工作做好。学校为实现“只要分数够,决不让你辍学”的承诺,首先是素质的培养,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有的学生做事缺乏条理性;有的学生沟通能力差;有的学生知识面窄;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差;有的学生不愿干脏活、累活。所以在学生的挑选上尽可能要挑选热爱图书馆工作,有奉献精神,能吃苦耐劳,能团结同学,能热忱为读者服务,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办事认真负责,普通话标准,表达能力强,成绩好,并遵纪守法,关心集体,有合作精神的学生,让这样的学生优先录用。通过参加各种劳动和实践,在沟通能力、理解能力、接受事物的能力和自立能力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另外还能增强团结协作精神、积极参与精神和乐于奉献精神,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他们认为,图书馆的环境十分安静,在那里可以边工作边看书学习,根本感觉不到郁闷。这样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对充实自己的生活、提高自身修养、锻炼独立自主和管理能力非常有好处。

其次是业务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岗前培训工作。各校的勤工俭学中心,一般为设在学生处或团委的下属职能部门,并制订有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基本素质培训着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工作热情以及责任感的培养,使他们热爱图书馆工作,遵守劳动纪律,树立敬业爱岗的良好品质。

3 图书馆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

勤工俭学学生流动性大,学生到一定阶段就要出去实习,准备毕业考试,毕业课题研究,毕业论文,出去找工作,参加一些招聘考试,这时就不再适合从事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工作,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是长期的,需要稳定的流程,人员流动性太大,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正常工作。因此图书馆几乎每个新学年都有新老勤工俭学学生的更替,特别需要有一个健全的机制来管理好他们。

3.1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关键

要使学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图书馆工作需要认真、细心、耐心同时具备一定计算机水平的学生,特别是电子阅览室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要求相对较高,学生处安排的学生很大部分是无法满足这个要求的,这也给学生到图书馆后的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岗位责任制度的制定由各部负责,根据各部室的工作要求,具体到每个岗位、每个班次、每个人员,只有责任到人、任务明确,不至于因分工不明而贻误工作。图书馆在制定奖惩制度时,一般以奖励为主,比如工作表现好、热心图书馆工作、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学生.不但在每月的工作总结会上口头表扬,同时还作为留任的重要条件;但对表现不好或违反纪律的学生,及时指出,但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一错再错者予以解聘。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主动性,使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3.2 交流管理

勤工俭学学生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起着桥梁作用,他们在图书馆工作,了解图书馆文献的管理方式和检索利用,也真切地了解图书馆工作人员所付出的劳动。读者对图书馆有什么意见或误会都可以通过他们得到及时的解释。他们又生活在读者群中,最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最能代表读者的呼声,为图书馆开辟了一条最直接、最方便的搜集读者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从而有目的地完善馆藏资源,提高馆藏质量。因此他们在同学们中的宣传和言论更具说服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图书馆对他们的对外言辞要进行有效管理。

3.3 心态管理

勤工俭学学生大都家境贫寒,有些自卑,但又特别自尊,特别敏感。高职校学习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观形成的转折期。图书馆的每一位管理者同时也都是教育者,对勤工俭学同学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将对他们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勤工俭学学生的学生在图书馆不仅仅解决经济上的困难,还多了一项立足社会的技能,更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勤工助学学生在工作中图书馆老师要随时进行激励、关爱和引导。耐心向他们传授业务技能和工作经验,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他们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生工作主管部门,作为学生的实践测评;在工作期间对表现优良的学生进行表扬,在工作期满后为他们颁发荣誉奖状等等。这样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工作热情,使图书馆工作更快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何建荣。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聘用在校大学生馆员的必要性及效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6).

[2] 梁克可。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3] 张继清。学生馆员参与图书馆工作之新探[J].图书馆论坛,2009(16).

勤工俭学论文 篇5

论文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 ;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和改革的深入,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的陡增不成比例,图书馆员相对不足,同时高校贫困生问题凸显,在校学生中约有20%的人为家庭贫困生。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减轻经济负担,许多高校从有限的的资金中拨出一部分用于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在高校众多的勤工俭学岗位中,图书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大学生的青睐。勤工俭学工作自开展以来,表现出极大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和加强对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值得我们去探索。

1 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目的及意义

1.1 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图书馆面临着读者人数大量增加、文献成倍增长的状况。在读者群不断壮大、服务时间不断延长、服务项目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深化的前提下,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较此前有了大幅提高,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并未得到同步增加。而勤工俭学学生的出现,有效的缓解了这种现象。成为图书馆新的人力资源。同时他们又来自普通大学生中间,最能代表大学生读者的呼声,最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能把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图书馆,又能在读者之间宣传图书馆,使读者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图书馆,便于图书馆和读者相互沟通和理解,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

1.2 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勤工俭学是指在籍学生在校期间,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取一定报酬,解决自己的生活困难从而使自己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有偿服务活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是大学生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由于勤工俭学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生活的窘迫会使他们感到自卑痛苦、精神负担重,影响身心健康,而在图书馆勤工俭学可以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树立自信心,把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精神文明的家园,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能使他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通过在图书馆业务岗位上的锻炼,磨练了意志,理解了人生的价值。大学生在人际关系、自我管理、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 目前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模式

大学生在图书馆勤工俭学,其工作内容大多是非技术性的体力劳动,经过短期培训就能很快胜任。高校对勤工俭学的管理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校设立一个勤工俭学办公室对勤工俭学集中管理,另一种是由各用人单位自行管理。勤工俭学薪酬管理模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全校勤工俭学办公室统一发放;另一种是由各用人单位自行发放。

3 勤工俭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除了一些需要定时值班的岗位外,图书馆的勤工俭学岗位一般不要求定时上班,学生只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即可,这样学生就可以灵活安排课余时间进行工作。但是由此也带来一些问题:遇到学习任务繁重,考试临近,外出实习等情况时,有些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对待工作的态度比较随意,其工作任务自然就无法按时完成。有些学生甚至没有请假就长时间离开,需要临时找人顶替,势必影响工作进程。

3.2 工作质量参差不齐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使部门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每个人悟性不同,工作责任心不同,因此工作中的质量也会出现参差不齐。大多数同学都很珍惜难得的工作机会,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没有把自己定位为工作人员,而是认为勤工俭学是一个补贴性的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工资少且辛苦,于是在工作中出现拈轻怕重、偷工减料、拖延时间,甚至多报工作时间的现象,在学生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4 勤工俭学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4.1 劳动报酬标准存在一刀切的不合理问题。

不同的工作岗位,劳动强度不同,但工作报酬都一样。这样会导致学生心理产生不平衡感,有些学生就要求调到工作轻松的岗位。

4.2 工作中缺乏沟通、图书馆缺乏自

工作中缺乏沟通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图书馆和学生缺乏沟通,如果学生不知道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也就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适应图书馆的工作;二是图书馆和管理中心缺乏沟通,当管理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三是管理中心和学生缺乏沟通,对于劳动报酬发放方式、发放时间,劳动报酬数额,管理中心和图书馆都应有明确的统一说明。

图书馆缺乏自,是说图书馆自有限,学生辞职、图书馆需要更多的人手或解聘不合格人员,都需要在行政部门履行烦琐的程序。学生处每年或每学期只招募一次勤工俭学人员。图书馆在繁忙时期招不到学生来工作,也没有权利辞退表现较差的学生,留下表现较好的学生,这种现象不解决,会影响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4.3 岗前培训力度不够

勤工俭学学生通常要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大体是图书排架、整理,阅览室管理制度和书库责任制度。对学生的要求,一是按时到岗,二是协助工作人员认真完成任务,一般由馆员做示范,或在工作中边干边学,没有统一的培训标准。

4.4 补贴发放不到位导致学生积极性受挫

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学习和生活补贴,但有时由于种种原因无故拖延,造成补贴不能按时发放,加之勤工俭学待遇普遍偏低,付出的劳动与收益难成正比,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一些学生产生了对勤工俭学工作的疑义,从而导致管理上难度加大。

5 解决办法

一个好的管理机制取决于一套严谨规范的制度,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根本保证。

5.1 树立实事求是的用人观念

所谓实事求是的用人观念,是指不要把勤工俭学学生看成是图书馆的主力,只能有限度地充分利用他们的工作特点即流动性大和随意性较大,根据他们的时间灵活安排工作安排好学生的工作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图书馆既要按照学生的空余时间来安排他们的工作,也要考虑实际工作的特点,在期中、期末考试的当月,学生出勤时间自然会减少,因此有必要设计好时间单元,让他们自行选择工作时间,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抽时间完成工作。

5.2 图书馆要争取一定的自

勤工俭学由学校统一管理便于统一安排,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一些自,就会降低用人单位的工作效率。图书馆没有辞退用人的权利,就不能及时招聘补充新的空缺,会降低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因此,图书馆要积极主动和学校管理中心及时沟通,争取一定的自。

5.3 劳动报酬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勤工俭学学生待遇普遍偏低,且不管在那一个岗位,工资标准都一样。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相互比较,产生不平衡心理,造成他们工作积极性差,艰苦岗位没人去,轻松岗位争着去。这种未能体现出“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薪酬制度使勤工俭学岗位更换频率高,不利与图书馆的管理。因此,制订一套完整的奖惩制度和工资待遇条例显得尤为重要。

5.4 将勤工俭学培训工作制度化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增强管理意识,将培训学生的工作制度化,提高培训效率。定期对他们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尊重他们的劳动,把他们当成是图书馆的一分子,给予他们高度信任。

要充分发挥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的作用,就必须做好他们的岗前培训。培训分为两部分:一是图书馆知识技能培训,包括文献管理知识、简易图书馆专业知识、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知识及操作方法。二是图书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信誉等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树立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的精神。教会他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法。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图书馆借阅系统操作,熟悉本库室的架位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发扬图书馆的职业精神,认真细致的作好每一项工作。与图书馆老师一起为读者提供热情周到满意的服务,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5.5 建立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指按照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以计算机为工具、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具有信息传递与挖掘、数据处理与统计、信息报表与查询、计划控制与优化等功能。因此,建立勤工俭学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勤工俭学论文范文 篇6

(一)相关立法不完善

当前我国针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权益保护工作做得并不到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勤工俭学情况比较特殊和复杂,大学生在校学生的身份使得法律保护工作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做出解释和调整。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意见的规定》《劳动合同法》并没有考虑到大学生勤工俭学遇到权益侵害的情况。此外《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虽然保护了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合法权益,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校外去勤工俭学。而学生到校外去勤工俭学遇到的问题是《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管理不了的。另外1995年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这些都使得大学生在校外勤工俭学遇到问题的时候很难有一个方便的渠道解决问题。当前,我国《劳动法》并没有专门针对校外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的条款,此外对于社会对大学生的市场需求也并没有专门的机构还有法规进行协调和规范。

(二)求助选择不多

当前大学生在校外勤工俭学出现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能够求助的对象比较少。一般来说,劳动、工商还有公安和舆论是大学生的主要求助对象。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这几个方面的主要职责并不是帮助解决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问题。因此在求助的时候大学生很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是劳动部门。劳动部门要按照《劳动法》行使职责,但是校外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并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其次是工商部门,工商部门的介入一般来说很少有主动的,只有在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介入。而其主要的管理内容是企业单位的登记还有营业执照的办理等,和大学生的权益问题关系并不大。再次是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保护的是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一般来说企业或者单位很少会欺诈和威胁大学生。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就属于严重问题。最后是舆论,而舆论的作用是警醒他人,防止出现类似的情况。所以说当前如果大学生在勤工俭学的时候出现问题,他们能够选择的求助对象并不多,而且求助效果也都不是很理想,

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按照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定,《劳动法》主要是调整劳动关系,要进入劳动法的适用范围首先要满足这样几个条件的一个。首先是劳动关系要属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等单位。其次,劳动关系属于城镇劳动群众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再次,劳动关系属于混合所有制企业。最后是劳动关系属于城镇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合伙同所招用的少量帮手和学徒。另外劳动关系属于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也在保护范围之内。我国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因此在劳动法之中计划经济的色彩也比较浓厚。《劳动法》规定只有属于上述五种关系之一才能够进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但是实际上《劳动法》的保护范围相对来说是比较狭隘的。我国的实际劳动者之中有不少都是没有达到法定年龄的,而《劳动法》并没有将这些人划入劳动保护的范围之内。其保护的是达到法定年龄的、依法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人员。比如说我国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还有社会组织里面的工勤人员、企业化管理体制的事业单位里面的非工勤人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劳动法》也在不断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对于虽然没有达到法定劳动年龄但是实际上已经产生劳动关系的劳动人员也要进行保护。

三、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法律关系

大学生勤工的法律关系一直比较复杂,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重要原因。

(一)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法律关系的两种意见

首先是劳动关系。不少专家认为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时候,实际上是和用人单位形成了劳动关系的。在这一意见之中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关系当成具有从属性质的关系。也就是说直接将大学生看成是劳动者。所以他们提倡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应该属于《劳动法》保护,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劳动法》的使用范围,将大学生勤工俭学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笔者认为,这样的意见虽然考虑到了大学生勤工俭学具备有一定的劳动关系的特点,但是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的复杂不仅在于此,相比较于其他劳动者来说学生显得比较特殊,他们属于在校学生范围,因此不是正式在编职工。所以对用人单位来说,他们不需要承担勤工俭学大学生的社会保险义务。另外,大学生勤工俭学也享受不到法定的最低工资。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不满足适用社会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其次是劳务关系。部分专家认为大学生不满足法律意义上关于劳动者的要求。因此在处理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的时候不能按照劳动者关系问题来处理。坚持这种观点的专家坚决反对将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划入到劳动者问题之中。他们提出了这样一种意见,即大学生的勤工俭学问题应该是民事雇佣关系问题。但是如果采纳这种观点,许多大学生的权益就都得不到保障了。比如说劳动待遇、工伤还有保险等。此外因为大学生勤工俭学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不一样,因此当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出现矛盾纠纷的时候就不能通过劳动仲裁程序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大学生选择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话,那么大学生不仅要付出昂贵的诉讼费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不少本就家境贫寒的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他们往往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二)大学生是否是法定意义上的劳动者

其实这两种观念争论的焦点不是别的,就是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是否是法定意义上的劳动者。这一问题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因此在考虑他们是不是劳动者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确定。首先我们分情况进行讨论。如果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稳定而且长期的,即大学生会在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地方去参加工作,并且按照正常的流程取得报酬、并且其所做的事情和他的专业关系比较大的话,那么这些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是可以被当成法定劳动者看待的。

四、改进大学生权益保障工作的质量的建议

(一)完善立法,给大学生法律保障

改进大学生权益保障工作的质量首先就要求我们完善立法,给大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我们可以将大学生看成是非全日制的劳动者,并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非全日制劳动者用工保障制度。其实就是将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当成是主体之一进行考虑。再进一步的话就是将《劳动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扩大其适用范围,将大学生纳入《劳动法》的保障范围之内,给予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签合同的权利。这样一来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在维护自己权益的时候就能够做到有理有据。此外我们还应该就调整的《劳动法》进行科学的解释,并且出台正规的司法解释。最后,我们要在制度这一高度保障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权益。要求用人方和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签订书面合同以进一步完善保障制度。除了立法之外,政府部门也要积极介入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解决之中。首先,劳动部门应该主动介入到这一问题之中,主动监督用人方的工作有没有做到位。笔者认为,劳动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比如向法国劳工视察组织、工会等学习经验。其次,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检查和管理工作,防止中介骗取大学生的钱财。此外司法也可以考虑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将大学生勤工俭学诉讼问题简单化、快捷化,为大学生维护自己的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二)大学生和学校应该注意的地方

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性。此外大学生还应该对《合同法》和《劳动法》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当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不至于手足无措、毫无办法。另外大学生在寻找中介机构的时候也要好好考察中介机构的合法性,查看中介机构是否符合法律要求,要尽量选择那些名声比较好、诚信度比较高的用人单位。此外大学生在勤工俭学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和用人方签订合同,这样有利于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学校而言,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

五、结语

勤工俭学论文 篇7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资助;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一、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其发展

我国历来有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的传统,古代对学生的资助大多实行“教养合一”的模式;在近代,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和民国时期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等官方文件都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进行了相应的要求。解放后,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我国高校目前建立的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助学金制度、奖学金制度、学生贷款制度、勤工俭学制度以及其他配套制度,其中助学金制度是贫困生资助的主要方式。建国初期,为解决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的上学问题,在1952年,建立了人民助学金制度;在1953年至1965年,国家对高校的助学金制度进行了调整,主要涉及助学金的享受范围、享受比例以及享受标准;在1966年至1982年,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助学金制度处于停滞的状态。在1983年至1992年,人民助学金历经改革甚至取消,1993年起,我国逐渐恢复了高校助学金制度,2007年,国家助学金产生,我国各高校已经初步建立了“奖、贷、助、补、减”以及“绿色通道”多位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正处于不断完善中。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资助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主要倾向于“奖”、“贷”两种方式,其他四种方式受资助的名额与金额都较小。由于助学金的名额少,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能获得资助;由于上述六种资助方式都属于常规性资助,对于学生出现的临时困难情况则不能够及时解决,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2、贫困生心理影响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

在贫困生资助中,现有资助方式多以无偿给予的方式进行,没有规定贫困生接受资助的相应义务,学生接受资助较为被动。这种资助方式会强化贫困生的弱势意识,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无偿发放式的资助可能导致贫困生只知索取而不懂感恩,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形成精神贫困。

3、贫困生之间日益分化

现有资助体系中,由于资助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能够享受上述六种资助,比如奖学金的评选,就要求学生成绩进入全班前30%,有些高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获得一次助学金的资助,这都限制了部分绝对贫困的学生获得更多资助的权力;相应地,学习好且贫困的学生在校期间得到的资助要比学习差且贫困的学生多很多。

4、助学金的评定难以完全公平

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的名额少,且对学习成绩、综合成绩有严格的限制,奖励面小,更多的贫困生将目光聚集在助学金上。国家助学金通常为2000元/生/年,受助面较大,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不能同时获得。每到助学金评选之时,班上学生会明争暗斗,拉帮结派,忽视同学情谊。由于助学金的评选原则、评选方式具有很大的弹性,每个班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与标准,在评选中难以确保公平;比如有些班级是班级成员投票选出贫困生,结果选出来的是人缘好的学生而不是真正的贫困生。

5、高校间贫困生资助力度不一

我国高校主管单位多样,高校类型、层次多样,这导致各高校获得的投资难以均等,往往高校的社会声望、主管单位层级越高,获得的投资也越高,以湖北高校为例,部属高校本科生生均教育财政拨款8200元,省属高校生均教育财政拨款2000元。财政投入的差异导致地方院校的贫困生能够得到的资助更少。

6、贫困生认定困难

贫困生要获得资助,被认定为贫困生是基本的前提,但这往往是最困难的。多数高校以学生入学时上报的家庭经济情况作为贫困生认定的基本条件;但这往往涉及几个问题:学生入学时是否如实上报家庭收入、学生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家庭收入、同样的经济收入在全国各省市是否是同样的贫困。很明显,上述几个条件都存在若干变量,以学生自述的家庭条件为依据评选奖学金,会出现偏差。另外,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难以量化,贫困生的认定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随意性,学生对于认定结果的认同率不高。

三、规范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对策建议

1、设立多种形式的奖助学金,加大学生资助力度

高校现阶段发放的奖学金、助学金大多来源于财政拨款,社会渠道对学生的资助相对较少,高校应该准确把握相关政策,发挥自身与地方的紧密联系,争取社会资金,设立更多的奖学金、助学金。

2、完善贫困生贷款制度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商业银行出资的信用贷款,以学生个人信用为保障,学生一般在生源地贷款。国家要加大对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防范银行风险,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获得贷款的资助。

3、规范勤工俭学活动

高校勤工俭学岗位及名额的分配要优先特困学生,要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视野;高校要加大勤工助学资金支持,提高贫困生待遇,保障校内勤工俭学学生的权益。

4、规范各项资助工作

高校助学金的评选要形成统一的制度与规范,合理地制定评选规则,评选过程要尽可能地民主、公平、公开、公正。

5、增强资助的育人功能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与发展能力。要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客观对待自己的处境;高校及社会要积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活动,通过各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通过心理建档、关注高危群体等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积极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刘华。我国高校助学金制度的产生与变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郭昕。我国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3] 赵姝。我国高校助学金制度的初步探索[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作者简介】

张彦军(1977-)男,甘肃酒泉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心理学。

勤工俭学论文 篇8

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校外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尽早适应社会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而校外实践又能使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企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

(一)大力开展实习基地建设

学校多渠道与多个相关企业合作成立学生实习基地,双方就技术革新、企业员工进修培训、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同时让学生在最后“1”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提前熟悉生产岗位工作及企业管理制度,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的人际关系交往,同时聘请企业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但是实际普遍存在实习单位落实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企业出于考虑学生安全及企业生产效率和生产管理秩序等因素,同时企业的现实生产环境与接待能力有限,主观上不愿接收或不愿多接收实习毕业生。接收也是让学生看着企业的师傅操作,而学生无法亲自操作实践,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缺少吃苦精神,嫌弃企业厂房或车间环境恶劣,学生主观上不愿意去,去的学生也经常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建议学校与企业就学生安全责任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减少企业对学生安全方面的顾虑。加大学校与企业的友好往来,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学校可以组织专家对培养企业生产管理进行指导,确实可以为企业解决难题,同时加大专业导师与企业的联系,专业导师和企业合作,开发合作项目,导师带学生以做课题的方式到企业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保证学生在企业的实际的动手操作。另外可以鼓励学生业从事一些业专业性不太强的岗位,比如说销售岗或基础性实验岗。在学生得到锻炼的基础上尽可能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二)鼓励学生开展勤工俭学与社会实践活动

现代企业不再盲目的追求毕业生的学历与学习成绩,而是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吃苦精神、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及是否具有爱心、责任心等。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如义务支教,义务献血,义务参与社区服务,争当社会类志愿者等等。这些活动虽然与专业没有关系,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度和对国家人民的热爱。因此建议学校学生会和团委鼓励学生成立相关的社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2.鼓励学生勤工俭学。提倡勤工俭学作为今后高等学校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学生个人经费困难的一个重要途径。勤工俭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自力更生,吃苦精神,而且还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途径。建议学校多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同时也多联系校外相类似的机会。比如让学生打扫教室、利用课余时间送外卖、各种兼职等。

3.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建议成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设立学生独立承包的跳蚤市场等。同时积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

二、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也有许多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毕业设计,其次就是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设计及动手类的竞赛项目。

(一)毕业设计实践教学

本科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毕业生得到锻炼。可采用如下措施:

1.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及毕业设计题目多样化。在大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环节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认真查阅相关文献后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然后在指导教师帮助下共同完成。指导教师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时注重多样化,内容包括:铸造:金属及合金的熔炼与铸锭过程及其组织性能研究;塑性变形:有色尽速材料的挤压;钢铁材料的轧制过程及材料的组织性能研究;热处理:热处理工艺与合金组织性能关系研究;模具设计与制造:铸造、挤压及冲压模具设计及制造;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组织性能研究;模拟:利用专业软件模拟金属材在料塑性变形或焊接过程中温度场及应力场分布等等。每个老师至少有两到三个不同方面的课题让学生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并且要求学生在查阅参考文献后自己制定研究方案。

2.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高质量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有力保证。应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评审、答辩等管理制度,对毕业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选题、开题、撰写论文、答辩等主要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充分发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开展创新性实验

成型专业学生在大四这一年里,除了可以跟着指导教师做毕业设计外,鼓励学生利用其他时间进行创新性实验。针对成型及机械类专业开展机械设计大赛、CAD画图大赛、金相大赛、焊接大赛、无碳小车大赛、组织分析大赛等等。同时向大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和操作成型实验室现有的设备。一些简单易操作的设备(如金相显微镜、线切割、磨床、万能试验机、硬度计、砂轮机、冷轧机、各种焊机),学生使用前,须对其进行理论及实际培训,然后让学生独立操作,经考试合格后发放使用资格证书,以后在实验室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独立操作设备。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另外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自主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让学生可以在学校所有实验室进行实验,让学生自主分析实验结果。

三、结语

总之,为了提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度。充分利用“3+1”教学模式中的“1”年的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校内、校外实践。多角度,多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爱心、责任心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吃苦精神、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勤工俭学论文 篇9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勤工俭学

【中图分类号】G647

勤工俭学是一边求学读书,一边工作、劳动。它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它与教学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公益劳动一样,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勤工俭学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将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及时而又满意地就业或更好地创新创业。勤工俭学将不仅帮助大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顺利完成学业,而且使他们把握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带来的契机,培养创新意识、凝聚创造能力,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大部分是家境相当贫寒的学生,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自觉找兼职维持生活,也有一部分家境较好的学生,他们找兼职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丰富阅历。勤工俭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得到并将一直得到国家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以及高校的高度重视。

一、将勤工俭学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虽然大学生勤工俭学对于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们现有的勤工俭学制度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主要缺陷在于勤工俭学的运行体制不健全和不规范。各高校的勤工俭学中心,一般为设在学生处或团委的下属职能部门,并制订有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但不少高校没有配以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专职老师,多是由团委或学生处的老师兼管勤工俭学工作。①而当前社会用人需求量较小,相对勤工俭学的学生很多,供需矛盾突出,这就更需要有效的管理。这种因体制的不健全和不规范,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均不能充分到位,致使勤工俭学发展缓慢。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是否可以尝试将大学生勤工俭学纳入到其完成学业所必需完成的社会实践科目的学分管理之中;

根据长江大学新近制定的《长江大学关于制订2012级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的内容,校、各院(系)必需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研制出实用产品或取得专利等来获得课外学分。学生毕业除完成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应至少获得10学分的课外学分(专科生6学分)。各院(系)在全校性第二课堂活动及学分安排的基础上,应视具体情况制订各专业获得课外学分的内容、形式及要求。目前我院对勤工俭学只有学工部门一个老师具体负责,很难对申请勤工俭学的学生信息进行准确的核实,也无法对学生勤工俭学的过程及效果进行动态的评估与考核,这里造成的结果就使得大学生勤工俭学变成了单纯的校内打工挣钱的活动,出现“勤工俭学”变成“打工误学”②的情况,这无疑背离了这一制度设立的基本宗旨。尝试着通过将勤工俭学与学生完成学业的必修学分相挂钩,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勤工俭学制度体制上的不健全与不规范的情况;极大的提高了对其进行管理的广度与深度。

由于我院实行的是学生管理的素质导师制,素质导师直接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有关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某些基础性工作应当也能够由素质导师参与管理,这可以大大提高勤工俭学制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同时如果将勤工俭学纳入学分管理,则可以将学院对学生的教务管理与学工管理有机地联系起来,届时就改变了目前我院勤工俭学的“一维管理模式”,而代之以“多元管理、集体负责”的管理模式。管理职能的横向联系以及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的意义在于改变了以往对大学生的单一的评价体制,这将有利于提升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将勤工俭学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管理的几点建议:

1、高校教育理念应有所转变。随着高校勤工俭学人数的不断攀升,不再停留在“勤工俭学仅仅是为解决贫困学生经济困难而进行的有偿劳动”这一层面,要充分认识到勤工俭学既有助学、又有育人的双重功能。③将大学生勤工俭学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将其作为正规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要加强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研,加强和社会的沟通、联系,扩大勤工俭学选择的空间,丰富勤工俭学活动的内容,创造更多渠道,搭建更宽广的平台,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选择中成长成才。

2、要建立规章制度, 进一步规范对勤工助学的管理。与直接的扶助资金相比, 勤工助学作为间接的扶助形式在高校扶贫助困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应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配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全面负责管理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培训、考核等工作,促使勤工俭学工作走向有序有效,并在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安全方面狠下功夫,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优良的服务;邀请用人单位到校设岗招聘、形成兼职市场,双向选择。

3、充分发挥学工部、素质导师和教学事务部的作用。三个管理主体应当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承担起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管理与服务。具体而言,由学工部门负责勤工俭学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及培训、勤工俭学工作过程及效果的考核;由素质导师负责提供参加勤工俭学工作学生的准确信息、参与勤工俭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及服务、初步审核由用人单位所出具的勤工俭学考核材料;教务部门负责制定将勤工俭学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管理的具体规定及考核办法、具体评定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是否能够获得相应学分等;

①邓演平等: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与研究, 现代教育科技,2004年第2期。

②彭学君。大学生群体危机生成演化机理与控制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

勤工俭学论文范文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内部运行机制为契机,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认真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校风。

2、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精神,搞好教职工年度考核,落实教职工聘任制,完善年级组长负责制和班主任负责制。

3、继续搞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普九”成果。

4、加强党团员、干部的政治学习,开好民主生活会,抓好党团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

5、充分发挥工会的民主监督和桥梁作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6、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改善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尽力解决教师后顾之忧,稳定教师队伍。

7、继续搞好勤工俭学工作,加大创收的力度,增加学校资金积累,本年度争取勤工俭学收入30000元。

8、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搞好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

三、主要工作安排及具体措施:

(一)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全体教职工政治觉悟,强化教师敬业精神。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周学习不少于2次,党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每月必须参加一次组织生活会,教师每周必须集体学习一次。

2、加强校级领导和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的思想队伍建设,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形成“高效实干,团结协作”的班子。

3、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和自我提高,以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4、组织教师学习法纪、法规,增强教师的法制观念。

(二)学校德育工作:

1、充分发挥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制,使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

2、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对班主任的跟班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3、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精神及遵纪守法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4、继续开展“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评比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出入的管理。

5、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班主任家访活动,开好家长委员会,争取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

6、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教育工作,使学生在校学习舒心,家长放心。

(三)教学工作

1、巩固“普九”成果,抓好防辍控流工作,减免部分学生借读费、杂费,保证流动人口子女和特困生入学。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做好各类文件、资料的分类、整理、归档工作,使档案管理不断规范化。

3、认真贯彻落实市教委九九年二号文件精神,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认真落实教学的五大环节,认真落实新的课程计划,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4、狠抓教学过程的管理,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深入钻研大纲、教材,改进旧的教学方法,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加强各学科的集体备课,教案检查,力避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做法,作业检查批改质量。

5、加强教研、教改。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逐步造就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学校继续开展“讲课大比武”活动,“学科集体备课”活动,“优秀教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鼓励教师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要求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做到“三统一”,最大限度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教学质量。

6、注重全面提高基础上的培优转差工作。针对我校生源参差不齐的特点,努力培养全体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成绩。每个年级应根据自身特点抓优生培养,将优生培养作为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

7、抓好音乐课、美术课、实验课、劳技课、信息技术课等非中考学科的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8、学校全力以赴抓好2006年中考备考工作,学校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要深入毕业年级,在全体教师中树立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生命的意识,2006年中考较2003年要有重大进步。

(四)教师队伍建设

1、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广大教师自觉履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广大教师的法律意识。

2、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的作用,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增强广大教师学法、敬业、育人的自觉性。

3、结合继续教育,在全校教师中继续开展“读三书”、“讲三课”、“练五功”的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鼓励教师学会制作课件、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

4、稳定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各项待遇倾斜一线教师,重奖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大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增强广大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党、团工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1、经常性组织党员学习,开好党员生活会,搞好党员的年终评议,抓好党员的常规管理工作。

2、以提高党员素质为目的,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大报告,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重视抓好共青团工作,并针对青年特点组织学习、开展活动,从而提高青年团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

4、抓好以团委为主导的学生会工作,配合处党支部,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的纳新工作。

(六)后勤管理、勤工俭学工作

1、搞好财产的登记,加强对校产的维护,合理利用学校资源。

2、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继续实行双签制。加强学校财产、财物的管理,每月对各班的校产进行检查、公布。建立教科书、纸张、油墨、粉笔、各种实验仪器、药品等各项公物的领用制度,增收节支,增加集体的积累。

3、抓好勤工俭学工作,解放思想,挖掘潜力,广开财路,进行外联、内办,搞好房屋租赁,力争完成上级下达的勤工俭学任务。

4、利用有限的资金尽力改善办学条件。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学校的绿化、美化工程,使学校的环境净化、硬化、香化、庭园化,从而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七)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安全教育工作

1、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认真宣传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使党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学校人人清楚、人人遵守,确保计划生育工作和妇女工作的先进,争创市级先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