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格式模板范本是怎么样的?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打印。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论文模版最新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题目
【摘要】: 用简短的语言(小于等于300字)来总结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结论。
【前言】: 就是阐述一下背景,现状,你要的问题(最好是以案例的形式将问题呈现出来,以及你的的意义。
【经过】:
一、 详述的方向和想要达到的目的。
二、 活动安排(包括每一阶段时间安排以及每一阶段的方法(包括每一种方法想要达到的目的)。
三、 人员分工
四、 获取资料的方式
【内容】:
一、 【收集案例】:如果对象不属于同一类的话,就要用图表的形式将对象比例情况展示出来
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尤其是现状的背景下,问题依然存在的具体原因、深层次原因)
三、【问卷调查】如果有问卷调查的在此可加入调查的问题以及调查结果。
四、【结果】总结的结果,可以用图表形式
【结论】:
根据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结论。
参考文献:
注明资料的出处
关键词:空心板梁,质量控制,梁板加固题目:空心板预制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空心板梁在现代桥梁中建设较为普遍的应用,一般桥梁上部结构主要设计装配式预应力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或肋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其中预应力空心板是目前公路桥梁工程中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构造简单,受力明确。既可预制又可现浇,其有优越性,而预制空心板更具有施工方便,节约圬工,节约模板并利于集中成批生产的优点,能够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进度,较适用于中小桥梁,同时桥梁的运营来看,空心板梁更换、加固维修较为方便,维修费用较为经济。
目前桥梁中,梁板的跨径有13M,16M和20M较为三种结构型式,全部采用梁场集中预制生产。下面主要就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预制施工质量控制浅谈几点看法。
一.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梁厂建设:施工单位应根据各自管段内的梁板工程数量,结合施工环境选定合理的预制厂位置,梁厂场地平整宽阔,便于材料堆放,机械设备作业,成品梁的生产和存放。论文格式,空心板梁。预制场内设750型混凝土搅拌设备2套,张拉台座四个,张拉设备一套,钢筋加工设备1套,装载机,吊车和发动机组各一台。为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对修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台座,张拉等都要进行工程验算,符合安全性方可准于施工。
2.张拉作业: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施工中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预应力钢胶线采用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拉措施进行,既除了千斤顶的压力表上的读数控制外,实测的钢绞线伸长量误差都必须在理论计算值的±6%误差范围内。伸长量根据实行施工中钢绞线的长度进行计算。为保证施工预应力的准确和施工安全,必须将张拉千斤顶锚具,钢绞线等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标定试验和钢绞线弹性模量的数据测定,还应特别注意张拉机械的故障及维修。论文格式,空心板梁。并且严格计算、复核,审核施工计算程序,杜绝施工计算错误,特别是理论伸长值,张拉力与对应压力油表读数关系的计算。项目部采用的张拉施工程序是首先采用两台穿心式千斤顶横向对称单根钢绞线,从中心往两侧均匀张拉,将其初应力调整到10%,使钢绞线相互间的应力一致,然后采用两台YC200千斤顶在一端进行整体张拉,慢慢施加预应力,将其应力张拉到控制应力。采用底松弛钢绞线张拉程序为:0--初应力(10%ó)—20%ó--60ó--ó(持荷2min锚固)。这其中一定要进行钢绞线伸长量的现场量测和记录,并特别注意其初应力以下的推断伸长量不能遗漏。
3.模板钢筋安装:外模板采用场制的定型模板,芯模采用充气胶囊。钢筋在防雨的制作棚内加工制作或堆放,对制作好的钢筋做好标识。论文格式,空心板梁。安装模板和钢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施工,确保结构的尺寸。为保证安全,模板和钢筋帮扎应在张拉结束8小时后进行。论文格式,空心板梁。
4.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出料,对于其原材料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等都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直接用混凝土罐车运输到模板内。浇筑时每片梁采用2台插入式振捣器同时振捣,振捣棒呈梅花式排列,振捣时间为20-30秒,振捣间距为30-45厘米,振捣棒与模板净间距为3-5厘米振捣棒移动距离保持规律,防止少振,过振或漏振,振捣棒不能碰撞钢绞线。
5.预应力钢绞线放张: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90%后,才放松预应力钢绞线。放张时采用对称,均匀,分次完成,不得骤然放松预应力筋。预应力筋放张采用两台200吨千斤顶整体逐步放张。
6.移梁,堆放:采用吊车移梁。移梁,堆放时,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90%,堆垛时放置在垫木上,吊环向上,标志向上。存放时间不得超过六十天,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反拱。
二.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处置方法
1.在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空心板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空心板板底混凝土不够密实,常出现渗水,漏水现象;
(2)预制空心板时,其高度控制不严,往往超过设计的高度;
(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封端(尤其斜空心板)对梁板总长控制不严,长出现长短不一,有的封锚端端面不垂直,斜交角大小不一致等,会增加了伸缩逢的安装难度,甚至出现返工情况;
(4)预埋构件埋设位置不准确,有的甚至漏设。如人行道的安装,如果预埋锚固筋的位置不准确或者漏设,则人行道块安装难以稳定甚至无法安装。论文格式,空心板梁。
(5)空心预应力空心板在顶板横向或板底纵向常出现裂纹;
(6)底板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出现钢筋外漏现象,钢筋被脱模剂污染;
(7)理论支持线部分的底座平面不平整,预制板两端安设支座的位置高度不一致,从而使板产生扭曲力;
(8)施工过程中施工预应力不足,对梁板安全存在很大隐患。
2.出现问题的原因
根据以往施工的经验和体会,我们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应空心板的芯模固定不牢,混凝土振捣时因挤压力的作用使芯模上浮,造成空心底面超厚,顶板厚度不足,有可能为了保证顶板厚度,认为加大了板高的尺寸,影响桥面铺装层的厚度。采用充气胶囊做空心板芯模的空心板虽然装脱模较方便,但胶囊固牢难度大,加之胶囊本身材质问题,上浮和局部鼓包的现象更容易发生。
(2)预应空心板混凝土顶板出现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一是水泥的用量过大,温差过大或养生不及时等易出现干缩裂缝,二是底座不牢,沉降不均匀造成横向裂缝,三是吊装或堆码,受力支点不当造成的裂缝;底板出现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振捣不到位的混凝土不密实,水泥沙浆或水泥聚集在一起,造成干缩裂缝。
(3)预应空心板几何尺寸与设计的几何尺寸不相符(主要是长度),底座平面不平整的主要原因是马虎,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没有进行检测所致。
(4)预埋件埋设位置不正确或遗漏设的原因:一是对桥梁设计的图纸缺乏认识,二是设计图纸本身标注位置不明或预埋构件未设计在相应的图纸上。
(5)造成预应力不足的主要有施工单位往往以张拉机的张拉吨位控制,伸长量不重视,或者测量不足。
3.预应空心板质量问题的处治方法
为了确保桥梁的工程质量,空心预制空心板常见的质量问题的可采用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对于空心板混凝土强度不合格或整片梁顶板厚度小于8CM的,或横向裂缝宽超过规范规定的,应报废重新制作。论文格式,空心板梁。
(2)对空心板顶板厚度(局部)小于7CM的,应进行局部处理,将厚度不足的部分凿除,冲装芯模,并增加补强钢筋,浇筑比原混凝土标号高一级的混凝土,使顶板的厚达到设计标准,在顶板上的桥面铺装层应加设10CMX10CM的φ12MM钢筋网,钢筋网应于相邻空心板湿接缝钢筋焊接牢固。
(3)对空心板板底不密实出现渗水漏水和纵向局部裂缝或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不足的,如果混凝土强度合格,静栽实验没有问题,可采用防水措施,用XYPEX(赛柏斯)或其他防水材料,将防水材料喷涂在不密实的混凝土底板顶面上,经过渗透化学作用,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强度,起到防水,防空气侵蚀钢筋的保护作用。
(4)预应空心板建筑高度超过设计标准,直接影响到桥面铺装层的厚度,凡桥面铺装厚度打不到设计要求的,可以采用调整墩台帽或垫石高度或凿除超厚的顶板部分等措施,如果上部结构已经安装就位,墩台帽及垫石无法调整的,可采用调整纵波的方法处理。
通过以上的处治方法,预制空心板的质量问题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证。预制空心板是桥梁结构的承重结构。因此,在预制空心板前,一定要制定出施工工艺规程,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掌握关键工序的技术要点,严格按规程要求检测各项指标,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响应的补救措施,确保空心板的预制质量。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反映了该国在该时期内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这一成果可以用几个主要的综合经济指标表示出来,借以考察国民经济生产、分配和使用的情况,并可用以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时间进行对比,以分别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的快慢等。这些综合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物价指数、利率、工人就业率、进出口贸易额、政府支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一系列总量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
①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经济活动的成果的最概括、最主要的指标。它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简称,其内容为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的内涵是指明在统计期内所生产的总值如何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分配和使用的,它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计算:第一,产品流动法。产品流动法又称为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它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不计算作为以后生产阶段投入的中间产品,仅考虑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例如在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统计中,按产品流动法计算可将其国民生产总值表示为下式:
GNP=A+B+C+D-E
式中A代表个人消费支出,
B代表私人总投资,
C代表政府支出,
(D-E)代表净出口。
第二,所得法(收入法)。所得法(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它是从生产角度出发把生产中所形成的各种收入相加起来,即把雇佣人员报酬、非公司企业的业主收入、公司利润、净利息、租金收入、固定资产折旧和间接税相加而求得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部门法。部门法按物质产品与提供劳务的所有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它反映了国民收入的来源,所以也称为生产法。根据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仅计算所增加的价值。
以上三种计算方法中,产品流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最后所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字应以它为标准。如果用其余两种方法计算所得出的数字与用产品流动法计算所得出的数字不一致时,则应按产品流动法所得出的数字进行调整。
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一般同时计算另外两个与之密切联系的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与国民生产总值是一样的,即产品流动法、所得法和部门法。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收入概念,后者则是一个生产概念。所以,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加上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的净值。这个指标表明了国家可以用于社会消费和净投资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值,它等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折旧以后的产值。
②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是反映一国国民经济情况的另一个主要的综合指标,它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计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等于工资、利润、利息、租金与政府津贴的总和,也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减去企业间接税再加上政府津贴,用公式表示为:
国民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津贴=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津贴
与国民收入密切联系的也有两个重要的总量指标,即个人收入(PI)与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与所得税,加上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与政府向居民户支付的利息。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从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所交纳的所得税、财产税等,表示一国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又可分为个人消费支出与个人储蓄两部分。
③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货币来表示的,因此,它的变动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由于产量所发生的实际变动,另一种是价格所发生的变动。
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是正常的,而由于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则是虚假的。为了准确反映产量的变动情况,使得各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能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就要按某一不变价格进行调整,以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同样,对于国民收入也应作如此的处理。
利用不变价格折算当年国民生产总值时,一般首先要把某一年确定为基年,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然后用物价指数来调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这样就得到按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便于进行比较。
物价指数是各单个商品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总价值与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总价值之比,通常表现为百分数。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这种方法所需的数据资料很难寻找,因此并不适用。实际上,利用《中国统计年鉴》所公布的有关资料同样也可以求得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例如,我国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8,531亿元人民币,1994年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为45,006亿元人民币。以1990年为基年,由《中国统计年鉴》可查到,1994年对1990年的发展速度为158.5%,用它乘以199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可以得到1994年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29,372亿元人民币,比1990年增长58.5%。而如果用1994年名义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其增长率为142.9%,二者的差距约为85%。存在这样大的差距表明利用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显然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
关于国民生产总值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是一个平均指标,它等于某年国民生产总值除以当年人口数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反映经济运行的侧重点与国民生产总值不同,后者主要是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而前者则有助于了解一国人民的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
因此,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国民生产总值的补充可以更好地了解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形势。
投资者基本上明了并掌握了上述几个国民经济主要综合指标的资料后,通过对它们的水平高低、增长速度、部门构成和地区差别的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大体了解当前国民经济形势的基本状况。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增长情况、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在各个部门与行业间的分配情况,以及国家在各个时期的投资情况等,就可判断现时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气候对投资将有何影响,为选择投资对象、投资时机和解决如何投资打下最根本的基础。
(2)经济运行变动特点
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的情况只能对国民经济形势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要深入掌握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还必须对经济运行的变动特点进行分析。与对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的分析相比,对经济运行变动特点进行分析更偏重于对经济运行质量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经济增长的历史动态比较,说明增长波动的特征,即所处经济周期的阶段特征;二是经济结构的动态比较,说明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和趋势;三是物价变动的动态比较,说明物价总水平的波动与通货膨胀状况,并联系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等,说明物价变化的特点及其对经济运行主要方面的影响。
①经济增长的历史动态比较。经济增长的历史动态比较,实际上就是对经济周期的分析与判断。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里,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这种周期性反映了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每个周期由大量经济活动几乎同时的扩张与随之而来的普遍的收缩、萧条与复苏等阶段组成,并且这种波动重复出现。
一般来说,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时期,即经济活动扩张的或向上的阶段;衰退时期,即由繁荣转向萧条的过渡阶段;萧条时期,即经济活动的收缩的或向下的阶段;复苏时期,即由萧条转为繁荣的过渡阶段。判断整体经济处于哪一个阶段的主要依据是一个国家的投资规模、工业产量、销售量、资本借贷量、物价水平、利息率、利润率与就业率等经济指标的变动。
对经济周期的研究经历过两个阶段,即传统经济周期阶段和现代经济周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西方市场经济各国的经济周期表现为绝对水平的上升、下降,因此,经济周期统计和分析基本上建立在绝对水平的统计指标基础上。但是本世纪30年代西方大萧条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较少出现原来那种绝对水平的经济波动,据此有人认为西方国家经济周期消失了。然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表明:虽然绝对水平的经济波动在消失,但相对水平即经济增长的经济波动却存在。为了区别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周期,定义了传统经济周期和现代经济周期的概念。传统经济周期,又称古典经济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活动过程表现出的繁荣、收缩、萧条、复苏是在绝对水平的上升下降过程中循环的。现代经济周期,又称经济增长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活动过程表现出的繁荣、衰退、萧条、复苏是在相对水平即增长率指标基础上来测度反映和分析的经济波动过程。
在现代经济周期中,其四个阶段的区分已经不很明显,不过繁荣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通过对前面所讲的几个指标的动态比较,可以发现在繁荣与衰退两个阶段都各有其典型的表现:繁荣阶段,国民经济活动发展到比较高的状态,各行业都欣欣向荣,新行业、新企业纷纷建立,老企业进行更新、开拓,投资规模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产品种类、产量都呈上升趋势。同时,总体市场需求也大大增加,商品销售量猛增。工商业企业迅猛扩张,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因而信贷规模趋于膨胀,资本借贷量增大,利息率上升;另外,在对资金的需求扩大的同时,对另一生产要素--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应扩大,因此,失业人数减少,失业率下降。企业盈利增长,利润率提高。
衰退阶段,整体经济收缩,各种经济活动都开始衰退,市场需求锐减,产品滞销,各企业被迫缩减投资规模与生产规模,工业产量与销售量急剧减少。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资金与劳动力的需求的相应减少,资本借贷活动收缩,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率普遍下降,部分企业甚至倒闭关门。
经济运行这种潮汐般的涨落对投资者的影响非常大。对投资者来说,能否识别整体国民经济处于哪个阶段,能否预测经济循环将在何时转到下一阶段,这对于其资金的投入方向、规模等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各种行业受经济周期循环作用的程度并不完全相同,有些行业受其影响很大,当循环处于繁荣时期时,它们随之繁荣,而在循环转向衰退时它们也随之衰退;有些行业受循环的影响则较小。前者一般包括生产奢侈品、装饰品或一些耐用消费品的行业以及旅游业等需求弹性较大的行业,因为对这些行业的消费主要视收入状况而定,收入高时就多消费,收入低时就少消费或不消费。因此,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对该行业的需求就高,该行业的利润率也高;而衰退时期需求减少,行业利润也降低。投资者在经济繁荣阶段或由复苏向繁荣的过渡阶段中就应该选择这些行业投资,以分享其在繁荣时期的丰厚收益;在衰退时期或由繁荣转向衰退的时期则应及时抽出资本转向那些与经济周期关联少的行业。与经济周期关联少的行业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增长型行业,即由于新技术应用或新产品开发所形成的行业,其产品由于采用了新技术,因而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功能强大或用途广泛,价格也不一定很贵,易于为一般消费者接受。而且,作为新生事物,这些行业更有发展前途,具有很强的行业增长能力。投资于这类行业可以避免或减少经济波动带来的影响,并且可以分享由于行业增长带来的利益。第二类主要是一些生产人们生活必需品的行业,如饮食业、服装业、医药业及公用事业等,其产品为人们生活所必需,需求弹性很小,即使收入大幅度减少也不能因此而缩减对此类商品的需求,因此,在衰退时期投资于这些行业是比较稳妥的选择,可以少担风险。
当然,投资于这类行业,在繁荣时期很难获得像前面所讲的奢侈品业等与经济波动密切相关的行业那样的高额利润。因此,如何妥当地安排投资资金,选择最佳的投资组合,在尽量少担风险的同时获取最大利润,仍需投资者把握实际情况,依据形势的不同做出安排。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技术与技巧将在以后章节中谈到。
②物价变动的动态比较。物价总水平是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国民经济运行的状态、国民经济环境的变化、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等,都要通过市场供求和行情变动表现出来,而反映市场供求和行情变动的最直接的依据就是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一旦经济运行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一定程度的波动。因此,对投资者来说,观察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为判断经济形势的好坏提供了重要依据。
物价总水平作为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经济变量,从变动的可能性而言,无非有三种:上升、下降和稳定。从实际变动情况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价格总水平具有不可遏制的上升趋势。因此,分析物价变动不能不联系到通货膨胀。
一般在没有价格管制、价格基本上由市场调节的条件下,通货膨胀与物价总水平上涨是同义语。但是需要指出,一次性或短期性的物价总水平上涨,或者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都不能算作是通货膨胀,只有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的、普遍的上涨才能算作通货膨胀。
既然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那么,对通货膨胀的衡量就可以通过对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幅度的衡量来进行。一般说来,常用的指标有以下三种:零售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第一,零售物价指数。零售物价指数又称为消费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它反映消费者为购买消费品而付出的价格的变动情况。零售物价指数是由一国政府根据本国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水、电、住房、交通、医疗、文娱等费用编制计算而得,用以衡量一定时期生活费用上升或下降的程度。
第二,批发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是根据商品批发价格编制而成的指数,反映一国商品批发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幅度。
第三,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例如,我国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为45,006亿元人民币,而若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则为29,372亿元人民币。设1990年平减指数为100,则1994年的平减指数为45,006F29,372×100=153.2,说明1994年物价比1990年上涨53.2%。
以上三种指标在衡量通货膨胀时各有优缺点,而且,由于这三种指数所涉及的商品和劳务的范围不同,计算口径不同,即使在同一国家的同一时期,各种指数所反映的通货膨胀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衡量通货膨胀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指数。一般说来,在衡量通货膨胀时,零售物价指数使用得最多、最普遍。
根据对以上指数的衡量,可将通货膨胀按程度不同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爬行的通货膨胀,即缓慢而持续的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率不超过10%;第二类是奔腾的通货膨胀,即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达到两位数水平;第三类叫狂奔的通货膨胀,即物价上涨率达到天文数字的通货膨胀,这类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崩溃。
具体地说,通货膨胀一般以两种方式影响到经济:通过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以及通过改变产品产量与类型影响经济。
通过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影响经济表现在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一方面固定收入阶层、抚恤金与养老金的领取者以及债权持有者将因此而蒙受损失,因为其货币所得并未随物价上涨而增加,这意味着他们的实际所得或实际债权将会应之而减少;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工商业企业及债务人、投机者等将从通货膨胀中获得好处。企业将因产品价格比成本价格上升更快而增加盈利,债务人将因货币贬值而减少其实际债务,投机者则因其预测到通货膨胀的来临而进行的投机活动而获得收益。公务员之家
通过改变产品产量影响经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物价持续上涨使得生产成本上升,如果这种成本的升高不能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移到消费者身上,那么企业就不愿生产,总体产量将会下降;另外,在较剧烈的通货膨胀情况下,进行产品或原材料的囤积比进行投资更能获得利润,因而将刺激企业进行投机活动,阻碍工业生产的发展。二是不同商品价格上涨速度并不完全相同,一般地说,需要最迫切、需求量最大的商品价格上涨最快,如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速度往往快于非必需品价格上涨速度。这就造成了投资主要流向那些价格上涨较快的部门,而非必需品生产部门等价格上涨较慢的部门尽管因物价普遍上涨而导致成本上升,但由于产品价格上涨速度慢而使得利润下降,因此,投资就不易流向这些部门。
正因为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有这样大的影响,那么投资者要进行投资就不能不考虑到通货膨胀,就必须对通货膨胀产生的可能及其程度有一个大约的预测。这就要求投资者必须知道通货膨胀是如何产生的。
对于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传统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三种: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
所谓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是由于经济运行中存在过度需求所造成的结果。这种理论认为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是由于存在过度的需求"拉上"的,具体而言即由于货币数量的增长率超过了产量的增长率而引起了通货膨胀,或者说由于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产品导致了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则是指由于产品成本上升导致的通货膨胀。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在经济中存在着某种垄断力量而促使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将一般物价水平往上"推进",造成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即由于货币工资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导致的通货膨胀;二是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即垄断经济组织为追逐高额利润,通过制定垄断价格人为地抬高物价而造成的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则是指由于一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在整体经济中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但却有相同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因此,当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较高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时,就给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较低的部门形成了一种增加工资成本的压力,因为尽管这些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较低,但各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却是一致的,在成本加成的定价规则下,这一现象必然使整个经济产生一种由工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这一理论实际上仍是对前两种理论的修改与综合。
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的最初成因可以是成本推进或需求拉上,有时也可能是其他因素。一旦通货膨胀起动之后,成本推进与需求拉上就互为因果了,一定条件下二者甚至会同时出现,因果关系也不复存在。因此,当通货膨胀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再用需求拉上与成本推进的理论就不合适了。
冲击与传导理论是一种关于通货膨胀成因分析的新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冲击是一种力量施加于经济系统上,这种力量可以来自于经济系统内部,也可来自于经济系统外部;可以是经济力量,也可以是非经济力量;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非确定的。例如,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可以视为一种来自外部的冲击,利率提高可视为一种政策冲击等等。一个冲击发生后,将会对经济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这一影响过程称之为传导。如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必将影响到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上升,这一影响的具体途径,就是一个传导过程。
冲击与传导理论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是否完全合理,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但运用这一理论的确有助于解释一些前述三种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而且,在实际分析时,用这一理论比较容易把(★)握问题的重点。
理论与事实都证明:当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时,必定会出现通货膨胀。可见,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以把经济增长视为影响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冲击因素。那么,这一因果关系体现在哪里呢?大致地说,有以下几点:一是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阶段有关,如果经济增长达到潜在增长水平之下时,其对应的通货膨胀率较低,而当经济增长处于潜在增长水平时,通货膨胀率较高;二是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相同的经济增长率可对应不同的通货膨胀率,一般而言,对应于扩张时期的通货膨胀率较低,而对应于收缩时期的通货膨胀率则较高。
依据上述两个结论,我们可以看出,要正确把握通货膨胀可能的发展变化,必须把它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比较结合起来考虑。例如,当前经济增长率处于较高水平,通过种种分析后我们认为下一年度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呈下降趋势,那么根据前面的结论,同一经济增长率在收缩时期会对应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又依据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阶段的关系,因为经济增长是向潜在增长水平下降,所以这一通货膨胀率将会降低。
除了经济增长之外,还有很多比较重要的冲击因素,如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结构的转变、战争、国际收支状况以及一些突发的不确定性事件等。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因素可能会超过经济增长而成为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例如,若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的、大量的顺差,那么一方面意味着国内市场上商品可供应量减少,另一方面,因出口换回的外汇或流入的外国资本在国内市场上不能流通,需要兑换成本国货币,就会迫使政府大量投放本国货币。在这两方面原因之下,通货膨胀将会显著上升。可见,要想比较准确地把握通货膨胀的发展状况,必须注意全面观察各种可能的冲击将对通货膨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能否及时判断各种冲击的产生与传导,对投资者来说将是至关重要的。
③经济结构变动的动态比较。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活动中各种比例关系的总称,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最终需求结构等,这里只介绍产业结构变动分析,因为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化是经济结构变化的中心。
产业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对于优化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衡量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指标是产业结构变化率。对于产业结构已达到高等级的国家来说,这一指标不成为衡量经济形势的主要指标,但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产业结构需要逐步升级,因而产业结构变化率成为衡量经济形势的主要指标。这一指标的具体化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结构变化率,即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相对比重变动状况。计算GDP变化率时可用现价或不变价,如果要用于反映现状可用现价计算指标,若要反映变化规律时则必须用不变价计算。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构成国民经济的各项产业在整体国内生产总值结构中的比例应该是在保持绝对量增长的前提下,第一产业(农业)的GDP相对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工业与建筑业)与第三产业(流通服务部门),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才能促进产业结构向高层次演变,经济增长才能更有效率。
(3)政策措施影响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运行,通过价格杠杆与竞争机制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但是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自身固有的缺陷或由于经济运行中种种条件的限制而使其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因此还必须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从宏观上把握经济局势,采取一定调控措施使市场作用的机制充分发挥出来。政府的这种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各种经济政策与经济措施,因此,对政府政策措施的影响进行分析就成为宏观分析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关于这方面的具体介绍将在本章第三节中展开。
(4)经济运行问题的分析
经济运行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因此,对政府来说,应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以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予以解决,促进经济良性运转;对投资者来说,也应对此认真分析,预测政府可能采取的调整措施,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战略。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依其形成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引起的问题。很明显,自然条件的变化如自然资源的锐减和自然灾害的发生等,都会引起经济的严重波动,给经济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第二,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引起的问题。主要指国际间政治、经济关系等的变化而引起的大的经济波动,这些变化包括战争、贸易条件急剧恶化、国际封锁和经济制裁等。
第三,由于国内非经济条件变化引起的问题。主要指国内政治、社会环境变化对国内经济的严重干扰。例如,发生政治动乱、发生影响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的重大事件等,都会给经济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一、 封面
二、 论文
1、书写格式要求:论文排版规范(见附件2),符合下列次序:
(1)标题;
(3)内容提要(中文摘要在3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4)正文(4000—6000字);
(5)主要参考文献与附录;
(6)致谢。
2、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说理透彻、书写完整、无错别字。
3、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
4、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手工或采用计算机绘制。
一、论文一般格式: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二:论文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2007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5、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6、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7、装订要求:先将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等装订好,然后套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之内(用胶水粘贴,订书钉不能露在封面外)。
1.纸张与页面设置
(1)A4,纵向;
(2)页边距:上1.0cm,下2cm,左侧2.5cm,右侧2cm
2.页眉
(1)设置:1.4cm
(2)字体: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
(3)分割线:3磅双线;
(4)内容:××学院本科期末论文,居中。
3.页脚
内容:页码,居中。
4.论文基本内容与要求
(1)论文题目:单独成行,居中,日语:小2号黑体;英语:TimesNewRoman18号;
(2)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居中,日语:小4号宋体;英语:TimesNewRoman12号;
(3)内容提要: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长度要求150字以上;英语:TimesNewRoman12号,长度要求在100字左右;
(4)关键词: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3-5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割,内容为小4号黑体;英语TimesNewRoman12号;
(5)正文
正文部分的要求如下:①正文部分与“关键词”行间空两行;②日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NewRoman12号,标题日语采用四号黑体,英语采用TimesNewRoman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1.25倍行距;③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序号与层次要求;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无违反政治上的原则问题与言论,要采用计算机打印文稿;⑤图表要求:所有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图,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工作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图表中的文字日语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NewRoman10.5号;图表编号要连续,如图1、图2等,表1、表2等;图的编号放在图的下方,表的编号放在表的上方,表的左右两边不能有边;⑥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1500(按老师要求);⑦学年论文引用的观点、数据等要注明出处,一律采用尾注。
(6)注释
注释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正文部分空出两行;②按照文中的索引编号分别或合并注释;③“注释”采用五号黑体,注释内容日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NewRoman9号。
英语注释具体要求如下:
①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1];②如果重复出现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时,只注明作者的姓和引文所在页码(姓和页码之间加逗号);格式要求如下:
[1](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逗号),页码(后加英文句号)。
[2](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起止页码,英文句号。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注释部分间空两行;②应列明期末论文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参考文献”采用五号黑体,参考文献内容日语、汉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TimesNewRoman10.5号。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目、出版事项顺序排列,其格式为:
期刊类:著者。题名[J].杂志名,年份,(期号)。
书籍类:著者。书名[M].城市名:出版社,年份,页数。
网络类:著者。题名[EB/OL].***.com.年-月-日。
③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al”(斜体)。
英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如下:
[1](空两格)作者名(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英文句号)。
[2](空两格)作者名(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英文句号。
科学技术报告
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的文件。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
学术论文
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和讨论;是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它应提供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绝对不允许重复、模仿、抄袭别人的工作。
范文赏析: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广西茶文化的发展,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并且逐渐加大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力度,然而,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影响着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难以形成良好的发展体系,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根据其发展需求创新开发与建设方式,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策略
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开发建设理念,根据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情况创新管理方式,保证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效率与质量,在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行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增强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行业的竞争能力,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茶文化和茶文化旅游
(一)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将茶物象作为载体,并借助这一载体的传播而实现文化传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使茶这种实物与文化艺术的有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特定历史时期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在中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包含丰富的内容,具体涉及到文化艺术、历史考古、科学技术以及经济贸易等多个方面,学术界对茶文化的研究也相对较多,在长时间的研究历程中撰写了大量的茶叶文著作、谱写了众多文辞优美的诗歌,并且基于茶文化的特殊性,对茶文化与祭祀文化、婚礼文化、释家文化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茶文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阐释。换言之,中国的茶文化已经不仅仅是茶叶的文化,更是茶、饮茶之人、产茶之地、传茶之路等多种文化的融合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茶文化旅游的定义
受到茶文化的丰富内涵的影响,茶文化旅游受到茶文化的影响同样包含丰富的内容,如茗茶产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茶文化所构成的历史遗迹和文学艺术韵迹、茶树地方特色文化等等,多种茶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共同构成了茶文化旅游。基于此,在开展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旅游路线、经典遗迹茶文化代表物品的购买和餐饮、娱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以茶文化为良好的茶文化消费,切实满足茶文化旅游者的旅游文化需求。
二、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意义
首先,开发茶文化生态旅游可以促进茶文化与茶叶经济效益的共同进步。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会利用广西钟山县与三江县等的茶叶进行生态性开发,并且对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建设,在促进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带领广西茶文化产业的进步,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带头作用,还能使一些与茶文化相互关联的景点景观、茶品购物等经济体系有所完善,促进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文化消费。因此,在对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促进茶文化与旅游事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其次,对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进行开发与建设可以促进种茶事业的发展。在山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茶文化的介绍,挖掘出茶文化的历史内涵,并且不断建设茶文化旅游经典,发展茶文化旅游事业。这样,就可以引导种植人员树立正确的意识,科学、合理的开展相关工作,并且引进合适的品种,保证可以塑造出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在提高茶文化生态旅游吸引力的情况下,改善种植业的销售模式,带动种植业的发展,提高茶农的经济水平,达到良好的发展效果。
再次,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可以培养出专业化与知识化的复合型人才。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期间,游客在精神与物质享受之外,还需要导游人员的引导与讲解,然而,当前我国关于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专业人才较少,由此引发了教育人员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并且不断培养出复合性与专业性的人才,进而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效果,达到预期的发展目的。
最后,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进行开发与建设期间,可以有效丰富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由于人们的旅游目的不同,对于茶文化的探索与体验需求也不同,丰富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成为首要任务。在这一观念的引导之下,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部门已经开始研究新的旅游产品,并且鼓励茶文化农户创新茶文化旅游产品,在增加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内容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游客,保证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效率。
三、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优势
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期间,其存在较多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体优势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广西茶叶资源较为丰富,并且茶叶特色突出。在广西地区,茶叶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因为广西的茶叶历史悠久,在唐代的时候就开始生产吕仙茶与象州茶等,迄今为止,中国传统茗茶与新创茶叶品种中,广西地区有三十多种。其中注明的红茶有:广西红碎茶。黑茶有:苍悟六堡茶。绿茶有:桂平西山茶等。花茶有:横县茉莉花茶与桂花茶等。另外,广西地区的早春茶叶采摘的时间较早,受到各类茶叶经营商的喜爱。由此可见,广西地区茶叶资源可以促进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是其优势条件之一。
第二,广西茶叶发展环境较为良好,可以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广西省的山区较多,对于茶叶种植而言,具有较为良好的促进作用。广西山区的日照时间较长,除了挂北等地区之外,其他山区的年平均温度都在22℃左右,最低的温度也不会低于7℃,可以为茶叶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主要因为茶叶生长時间为十个月或是十个月以上,如果温度过低,就会影响茶叶质量。由此可见,广西地区的茶叶生长环境较为优越,适合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
第三,广西省政府对茶文化较为重视。近年来,广西省政府制定了茶产业规划制度,并且全面关注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工作,在为其提供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使用的开发与建设质量。
四、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制约因素
当前,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较多制约因素,难以提高其开发与建设效率,不能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茶文化挖掘力度较差。当前,广西省茶文化的挖掘力度较差,不能更深层次的对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导致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受到抑制性影响。同时,广西茶文化的专门研究机构较少,无法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其次,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特色不够鲜明。主要因为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期间,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完善的开发建设制度,不能明确开发特色,导致出现影响其开发与建设效率的问题。
最后,广西茶文化宣传力度不足。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期间,相关部门不能根据其需求开展宣传工作,导致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效率降低。同时,相关部门没有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形象定位,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影响着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效果。
五、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開发建设规划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部门与政府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保证可以提高其开发建设效率。例如:重点关注广西红碎茶与早春名优茶的开发,发挥其在国家茶品牌中的优势,凸显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特色,保证可以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建立专门的茶文化研究机构
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开发期间,必须要建立专门的茶文化研究机构,保证可以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有力依据。首先,要求相关机构借鉴国外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经验,制定出完善的工作方案。其次,要充分挖掘茶文化资源,保证可以提高其发展质量。最后,要逐渐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方案的可靠性,保证可以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
(三)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形象设计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部门必须要重点关注形象设计工作,保证可以为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得人们对其产生认同感。同时,相关部门还要重视宣传工作,保证可以积极开展茶文化宣传活动,例如: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等,或是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进行宣传,这样,就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茶文化爱好者参观。
(四)丰富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开发部门必须要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此时,可以借鉴国外的丰富经验,设计茶文化旅游指南、设定茶文化生态旅游主题,例如:民族茶礼区、民族风情表演区等,这样,就可以丰富茶文化产品,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
(五)培养茶文化生态旅游专业人才
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期间,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策略,为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首先,可以要求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茶文化课程,培养专业能力与技术能力较强的茶文化人才,使得旅游人才在全面掌握茶文化历史与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参与到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工作中。其次,要配置完善的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增强人才培养效果。
六、结语
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期间,相关管理部门与政府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并且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为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支持。同时,还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覃燕玲。广西梧州茶产地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发展策略[J].福建茶叶,2016,38(04):157~158.
在书写第三部分即“目录”完毕的下一页,开始书写正文及参考文献。
一、书写格式
1.论文的结构
论文题目
论文的引言部分(书写论文题目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不需写“引言”字样)
一、(正文)
二、(正文)
三、(正文)
…………
论文的结语部分(接上文另起段落,不需空行,不需写“结语”字样)
参考文献
2.字体字号
大标题(论文题目),宋体小三号加粗;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正文及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注释内容,宋体五号。
3.标点符号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
4.科学技术名词术语
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5.量和单位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非物理量的单位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
6.文中的数字
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论文中数字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二、标题
1.标题的层次要清楚,大标题(论文题目)和第一级标题应居中书写,第二、三级标题左缩两格书写且单独占行,第四级标题后连续书写内容,不再另起一行;大标题(论文题目)与其下面的内容间空一行(宋体小四号),第一级标题与其上下面的内容之间均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其他级别标题与其上下面的内容之间均不空行。
2.正文中第一、二、三级标题末尾不书写任何标点符号
3.标题的层次
一、……
(一)……
1.……
(1)……
①……
三、篇眉和页码
1.篇眉从正文开始,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书写(内容为论文的题目)。
2.页码。封面不加页码;中英文摘要合在一起排页码,从“1”开始;目录单独排页码,从“1”开始;正文需要单独编排页码,从“1”开始。页码在页面底端(页脚)居中书写,页码与正文之间只空一行字的距离。页码使用宋体五号字。
四、图、表和公式
1.图、表与正文之间要(上、下各)有一行(宋体小四号)的距离。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字体均为宋体五号。图序和表序分别在全文中进行统一编号。如表1、表2,图1、图2等。图、表中的内容采用宋体五号字。
2.下文需要引用的公式,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居中书写,并在同一行右端用圆括弧即“()”中间加阿拉伯数字来统一编号,公式与下面的内容间空一行;不需在下文引用的。公式,不用另起一行单独书写。
五、注释
1.注释是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必要补充说明,注释一律采用脚注,不用尾注;当论文正文某处需要予以注释时,采用圆圈内加阿拉伯数字并书写在相应文字的右上角,以示需要予以注释,如:列维纳斯甚至相信第一哲学只能是伦理学①。
2.注释内容书写在标明有对应注释的正文的同一页下端(正文与页码之间);在有注释的每一页,须在当页的正文与注释内容之间加划一条横线(自左往右),其长度约为页面宽度1/4。注释要每页重新编号。注释为宋体五号字。
例如:李松庆。第三方物流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20-30,40.
例如:祁之杰。我国物流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探讨[J].管理现代化,2004(1):20-25.
六、参考文献
1.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
(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3.参考文献格式
(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关于参考文献的未尽事项可参见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
4.常用参考文献范例
[1]李松庆,王炜。第三方物流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李文。中国“三农”问题〔EB/OL〕. 2004-07-19.
[3]祁之杰。我国物流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探讨[J].管理现代化,2004(1).
1 讨论部分的重要性
2 常见问题探讨
对所取得的结果认识不够深入,导致讨论的内容基本上是摘要或者结论的重述
有些学者在讨论部分惯用这样的结构进行叙述,例如“注(Remark):定理X采用了X方法,在X的假设下,利用了理论,得到了X条件”。这种讨论形式与论文的摘要和结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结构上均如出一辙。这是学者对科技论文讨论部分的定义不清所致。所谓讨论是指以结果为依据,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将研究结果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文字表述,进而回答前言中所提出的问题。有些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
即便其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都具有创新性和学术价值,但是因讨论部分不当而被拒绝录用。笔者向一篇国际期刊投稿时也遇到类似问题,专家给出如下审稿意见:“The authors claim that their approach is less conservative than the ones existing in the literature. Since this is the main motivation of the paper, this point should be discussed in more details and the advantages should be clearly illustrated through appropriate examples.”事实上在做此科研工作时,笔者已经做了大量的文献阅读并确信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但是在论文中因缺少讨论部分而未体现出创新性。为了能够清楚地回答审稿专家的意见,进一步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将研究方法进行了对比,对研究结果的低保守性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并采用了2个算例将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者所取得的类似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创新性。此外,亦有学者倾向于将研究结果和讨论结合在一起撰写。若可以通过此边叙边议的写作方式将研究结果进行描述,同时阐述出变化趋势和规律,且能够表明自己的观点,避免了将结果与讨论混淆,则不属此例。
以偏概全或者针对性不强,将未作的工作凭主观作出结论
文献引用不当
在讨论部分为了与类似研究进行成果进行对比时,引用文献是不可避免的。此处引用文献与引言部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时文献的引用有所差别。在经过仔细阅读研究的前提下,引言部分对参考文献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成果进行概述性总结,并提出现有成果中的一些不足或者空白,引用文献数目相对较多,但是不做出具体分析。讨论部分则是有针对性与一些文献的研究成果从理论上进行具体对比,需要公式推导、数值图表分析等方式阐述所得结果与他人结果的异同,而不是将类似文献泛泛罗列。有些学者在未深入研究所获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意义时,为迎合“交叉学科”这一流行术语,引用与本论文研究相关性较小或甚至完全无关的文献,使读者对其观点模糊不清。
3 几点建议
4 结论
本文总结了科技论文讨论部分的三个常见问题,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最后给出了如何提高讨论部分写作的几点建议,这对提示学者重视讨论部分的撰写并提高科技论文投稿的录用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特征及病理机制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征候群,以疲劳、低热(或自觉发热)、咽喉痛、肌痛、关节痛、头痛、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和抑郁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的综合征,常伴有头痛、淋巴结肿大和压痛以及多种神经精神症状。
一、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特征
CFS发生率较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活动和健康。更重要的是,在当代工作快节奏、高压力和多变的环境中,临床上以精神紧张、慢性疲劳为主诉的患者日益增多。例如,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中高层管理人员、高考前的中学生以及期末考试期间的大学生患CFS的比率明显上升。其主要特征是:
1.诱因复杂,往往由病毒感染、重要生活事件或心理、社会应激等引起;
2.新发生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虚弱性疲劳,持续时间≥6个月,卧床休息不能缓解,而各项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没有明显的异常发现。症状以主诉为主,界定比较困难;
3.病理机制不明,目前无根本性治疗方法。
由于人们在年龄、适应能力、免疫力、社会文化层次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CFS的表现也错综复杂。大量研究发现,CFS的发生与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CFS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较严重的影响,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预测CFS将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二、病因和病理机制
CFS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因其发病前常经历长时间的应激状态(极度紧张、精神负担过重)等情况,部分患者病初有类似流感样症状。多数人认为,其发生可能是病毒感染、应激等多种因素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的结果,迄今对CFS进行了广泛的医学研究,但其确切的病因仍不清楚,不同医学专家提出了“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异常”、“内分泌系统异常”、代谢异常”和“脑障碍”等学说。有些CFS患者可能存在其它易感性。
(一)、感染
由于部分CFS病人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咽痛、淋巴结肿痛等,且疲劳、认知功能受损、睡眠障碍和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常见于许多感染性疾病的急性期,其中一些患者在急性期过后前述症状可持续6个月以上。早期的研究认为CFS系致病微生物感染所致,特别是EB病毒(EBV)感染,并将其称为“感染后疲劳综合征”。
近年来,有人从病毒感染、细胞因子及认知功能间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了病毒感染在CFS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流感的急性症状与血中细胞因子(如:IL-6)的水平相关,而大脑中存在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可以通过这些受体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出现过流感样症状的CFS患者,存在部分记忆能力的损伤,他们认为这种缺损可能由感染期间释放的细胞因子所导致,并由此推测病毒感染与认知损害有关,即病毒感染使细胞因子升高,进而通过影响机体的认知功能而导致CFS的发生。
总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CFS与病毒之间的关系,但至今尚未有一个病毒被明确认为是CFS的致病原因。也许,给病毒感染与CF5之间的关系下结论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二)、免疫学因素
以往的研究表明,多数CFS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尤其是细胞因子与CFS症状的出现关系密切。因此,有人也将CFS称为“慢性疲劳免疫功能障碍综合征”,这种异常在不同的研究及个体中存在差异。
1.体液免疫功能的改变
有关CFS患者免疫球蛋白改变的报道存在矛盾。有些报道指出CFS患者的IgA、IgG、IgM普遍降低,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症状改善或未改善;有些则指出CFS患者的IgG升高。另有研究发现一些CFS患者存在免疫球蛋白亚型的缺陷(如IgGl、IgG3),这种缺陷可能与病毒的再活化有关。但也有人报道CFS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IgG亚型无差异。
2.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
CFS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中较为一致的结果是NK细胞数目或活性的降低,这提示CFS病人的非特异免疫功能低下。上述结果可能与不成熟亚群的NK细胞优先增殖和激活、调节性细胞因子IFN—γ含量减少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此外,CFS还存在T效应细胞功能、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单核细胞吞噬抗原能力下降及T细胞亚群数目与比值的改变。上述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可导致机体的清除能力和应答外来抗原的能力下降,从而使病毒可长期潜伏体内或外来抗原不能被清除。T细胞亚群数目及比值变化还可引起细胞因子改变,进而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改变。
3.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
很多研究都表明CFS病人存在细胞因子的异常(升高或下降)。如CFS病人血清中TNF-α、IL-6的释放增多,而IL-10的自发与刺激致释放均被抑制。细胞因子可能是感染因子与CFS症状之间的联结,大脑的不同结构中存在有细胞因子的受体,并且可以调节HPA铀,用细胞因子治疗疾病可出现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等与CFS病人表现相似的症状。从神经变态反应角度考虑,如果病毒感染导致细胞因子释放增多,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而出现精神症状及记忆力下降、集中注意力有困难等认知功能的损害。有人认为病毒或细菌的感染导致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如IL-lβ、IL-6、TNF-α及INF-γ)的分泌增加,使一氧化氮合酶(NOS)增多,一氧化氮水平升高,与超氧化物离子反应,生成大量过氧亚硝酸盐。持续性不变的过氧亚硝酸盐可降低HPA铀的活性,最终表现为低水平的糖皮质激素(类似的现象在自发性免疫性疾病中也有)。另外,有些细胞因子(如IFN-γ,对NK细胞功能和T细胞效应功能有上调作用)水平的下降可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上述细胞因子改变所致表现与CFS患者的表现很相似,因此,人们一直认为细胞因子在CFS的病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4.免疫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人们开始注重研究CFS患者免疫系统的改变与其它系统间的关系,尤其是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CFS病人激素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减弱。如:在CFS病人中地塞米松对T细胞增殖的最大作用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对CFS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及IL-10的调节作用也减弱。这表明,CFS伴随有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作用的相对抵抗,提示CFS可能是一种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交互(交流)不足的疾病。
免疫系统的紊乱是CFS患者的一个突出表现,并且与病毒感染相联系。至于病毒感染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感染本身降低和(或)扰乱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导致了该病的发生;也可能是CFS病人免疫功能的改变(妥协、低下)导致了病毒的再活化及反复感染。给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的改变与CFS之间的关系下结论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是继病毒感染和其它与疲劳有关的应激因素之后,从整体研究上评定免疫、神经内分泌和行为因素的作用,可能是理解CFS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三)、应激状态下引起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变
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异常,引发神经源性低血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被活化,导致皮质醇和其他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进而影响免疫、中枢神经、运动、消化等多个系统,从而引发CFS。
1.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HPA)的异常
多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在CF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CFS患者发病前常存在有体力或情感的应激,活化HPA轴,导致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释放的增加,影响了免疫系统和许多其他系统,进而影响了某些行为方式。但又有很多研究表明,HPA轴功能激活的减弱为CFS病人神经内分泌的基本特征。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驱动功能减弱引起的。但近期也有研究表明,CFS患者较健康对照者经常产生低水平的皮质醇,但其浓度的变化仍在正常范围内。
2.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和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GH—IGF轴)的改变
CFS患者多存在神经内分泌紊乱,且常见于女性。因此,有人推测该病可能与生殖腺的类固醇激素异常有关。由于GH不足状态与CFS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一些初步的研究已表明CFS中存在有GH的功能障碍。色氨酸为5-HT的前体,与疲劳、睡眠有关,以结合或游离的方式存在于血中。血浆中游离色氨酸增加,进入脑的色氨酸比例相应增多,使5-HT的水平相应提高(而5-HT可致中枢疲劳)。血浆中游离色氨酸与支链氨基酸比例的增高可导致从血脑屏障入脑的色氨酸增多。
3.神经源性低血压(NMH)
有学者在研究中观察到CFS患者与NMH患者之间有类似之处,NMH可通过倾斜桌实验诱发。有研究发现临床诊断为CFS的成人患者中,有96%的人在倾斜桌试验中发生低血压,而在对照者中只有29%的人发生。倾斜桌试验亦可诱发患者出现特异性的CFS症状。在治疗NMH的药物是否对CFS患者有效的研究中发现,有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因此,NMH可能系CFS的致病因素之一。
(四)、精神应激因素
应激,尤其是精神应激与疾病的关系已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近年来,国外许多调查都发现CFS与应激的关系十分密切。CFS发病的危险性明显与应激源的数目相关,3个或3个以上的应激源更容易导致CFS的发生,而且。CFS病人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发病前的生活事件刺激源有密切的关系。与慢性疲劳者(慢性疲劳但不满足CFS标准)及健康对照看相比,CFS病人有较多的生活应激事件,并且不能很好地应对应激,其免疫功能也较前两组显著下降,其程度与应激生活事件相关。
(五)、睡眠因素
CFS病人经常抱怨睡眠质量差及不解乏的睡眠。通过对20例单纯CFS病人进行的系统研究(10男,10女)在睡眠方面的表现。结果发现:①几乎所有的病人抱怨有睡眠质量差,经历了不解乏的睡眠,并且白天打吨。②多导睡眠检查仪的检测表明,CFS病人组在睡眠的连续性(开始及保持睡眠)方面有较多的异常;③尽管很多病人白天打吨,但与对照组比,病人夜间的实际睡眠时间没有差异;而病人夜里躺在床上试图睡觉的时间明显延长,睡眠效率低。④睡眠的异常特征与疲劳及其它症状的严重程度无任何联系。研究结果不支持睡眠异常在CFS的病因学中有很大的重要性,并认为以往的研究过高地评估了睡眠的重要作用。
(六)、家庭及遗传因素
与成年人相比,对于儿童及青少年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疲劳的研究比较少,但儿童及青少年的慢性疲劳可以是很严重的,并被认为是英国学校中缺席最为常见的原因。另外,临床上有这样一种印象,那就是持续性疲劳的发生具有家庭性。以下3条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疲劳的发生是否具有家庭性的理由:感染有在家庭发生的趋势;基因因素可能导致易感性;态度、信念及文化方面可在家庭中“传导”(如异常疾病行为)。在学龄双胞胎儿童中所做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儿童的疲劳具有高度的家庭性,且这种家庭性可能包括基因的作用。无论对于持续一周还是至少一月的疲劳,共同的环境或共同的基因与环境结合的作用都不能被排除掉。家庭因素值得做进一步的、更详细的探索。
(七)、其他因素
很多报道认为CFS的发生与过敏因素有关。CFS病人对接触化学物质敏感,并讨论了化学敏感与HPA轴之间的可能关系。Noble等人(1998)对满足CFS标准的抑郁病人及相匹配的不满足CFS标准的精神疾患病人生命期内及发病前的身体健康史作了调查。结果显示,CFS患者有较多的过敏性鼻炎及哮喘存在,并有显著的肠激惹综合征、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样综合征及疱疹等,其发病前身体的总体健康情况明显的下降。这一结果提示,总体的健康因素可能参与了一些CFS病人的发病机理。即在很大比例的CFS病人中,其病因不仅仅与一个简单的躯体系统(如免疫系统)的缺陷有关。这与以往有关CFS病人的家庭健康病史的研究是一致的。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CFS患者存在营养缺乏,但营养平衡的饮食对所有的慢性病患者而言,均有助于其恢复健康。亦有研究者认为,CFS与氧自由基、色氨酸代谢紊乱、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遗传易感性等有关。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看出,病毒感染已不能破认为是CFS的病因,CFS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变化,包括垂体与下丘脑、免疫功能、一些神经递质在血浆中基础值,以及脑部的灌注异常等,CFS的症状可能会逐渐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所解释。上述改变同时说明现在有增加综合研究CFS的必要。免疫改变、病毒感染、HPA铀功能低下、行为改变及归因方式被认为与后来的疲劳状态有关。因此,有人认为CFS是多因素决定的及非同质的,并且根据精神状态和症状的发生可分成很多亚型。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一、临床表现
疲劳是指一种倦怠、精力不够或虚弱的感觉,可为多种疾病的主要症状或伴随症状。疲劳可分为脑力疲劳与体力疲劳两个方面。脑力疲劳表现为头脑昏沉,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易出差错和精神抑郁等;体力疲劳常表现为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后容易疲劳,或疲劳不易消失。通常将自我报告的持续存在1个月或1个月以上的疲劳称为长时间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疲劳称为慢性疲劳。慢性疲劳又分为两类,如果疲劳的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满足CFS的诊断标准,则归类为CFS;如果疲劳的严重程度或伴随症状不满足该诊断标准,则归类为特发性慢性疲劳。
CFS的疲劳表现为新发生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虚弱性疲劳,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活动后的疲劳持续超过24小时,经卧床休息、睡眠不能缓解。发病前常经历过长时间的极度紧张、精神负担过重等情况,部分患者病初有类似流感样症状表现。常见的其它症状有:低热;肌肉疼痛,主要以颈胸部肌肉为主,但全身其他肌肉群也可受累,严重的胸痛甚至被怀疑为心肌缺血;新发的或严重的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咽喉痛;多关节疼痛但无红肿。除上述症状外,约有20%~50%的患者可出现其他表现,如头晕,对酒精耐受性降低,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腹泻、恶心、食欲减退等),情绪症状(抑郁、易激惹、焦虑以及惊恐发作等),体重减轻,夜间盗汗,心律不规则,睡眠障碍,慢性咳嗽,气促等。
二、运动抵抗与运动后的反应
CFS患者和正常人相比,可表现出运动能力和吸氧量峰值的下降,亚极量运动时心率加快,主观疲劳感增强。有许多研究表明了CFS患者在肌肉代谢方面的失调,如氧化代谢的下降,对肌肉造成的氧化损伤,线粒体的异常,乳酸产生的增加,O2传输的减少等。但也有报道CFS患者肌肉的代谢是正常的。所以有人提出所报道的生理性异常是机体极度不适应运动的结果,并不是由某个特定的组织器官导致了CFS。
运动后的症状加重是CFS特有的症状表现,有别于其它伴有疲劳的疾病。许多研究表明CFS患者有肌力下降,踏车或骑车运动时最大吸氧量下降,肌肉代谢的异常,亚极量运动后机体的氧化能力轻度下降和氧气的传输能力下降等。CFS患者有明显的运动不耐受,即运动抵抗,伴有主观感觉不佳,即使是轻微的身体活动,都会使疲劳和其他症状的明显加重,特别是在完成大负荷的运动1~2天后,其症状会有所加重,其认知功能受损,自觉精力下降,并在随后的4天内活动量明显减少。这样在疲劳与随后的体力活动的下降之间建立起一个恶性循环。但引起这个恶性循环的因素还不清楚。研究发现运动后患者会出现乳酸水平的升高,运氧能力的下降,肌细胞线粒体数量减少,体能和运动能力的下降。但也有研究发现其有氧能力、肌肉功能和运动后乳酸浓度,与久坐的人比都正常或接近正常。
CFS患者的运动抵抗,可表现为运动时间的缩短,有氧耐力的下降,最大心率的降低和运动后血乳酸的降低。因为与静息时的肺功能相比没有差异,所以认为这不是呼吸功能的障碍。DeLorenzo等人(1998)提出,CFS患者的这种运动不适应可能与左心室质量有关,这可以部分解释运动诱发的心动过速和运动时需氧量的增加。因为每搏输出量与血容量和摄氧量峰值呈相关关系。在CFS患者中,血容量与摄氧量的峰值之间关系密切,两者的关系很可能是通过每搏输出量对血液动力学的作用来调节的。有些CFS患者的血容量过低,可能与这些病人的疲劳和运动不耐受有关。急性或慢性的血容量过低可降低最大耗氧量,减少左心室的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引起运动不耐受。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健康的年轻人和老人相比体力活动之间有明显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与其血容量,最大耗氧量的差异有关。研究发现CFS患者耗氧量的峰值较同年龄组的正常人低35%,一个潜在的原因可能是患者自身的努力不够。然而测定运动后达到的心率,比较其占由年龄预测的最高心率的百分比,这个相对客观的证据表明患者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研究表明摄氧量峰值的降低确实限制了CFS病人的活动能力。
研究发现CFS患者的活动水平仅达到久坐的正常人60~85%,静止不动对肌肉的血流和代谢有负面影响。Lane等人(2003)发现37%的CFS患者运动后乳酸反应性升高,而这些病人往往是Ⅱ型肌纤维占优势。Barnes等人(1993)认为这种与运动相关的代谢性酸化,是由于机体长期不活动导致的。机体对运动的不适应可导致CFS患者的疲劳,很可能是缺少活动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恶果。机体活动量的大小对疲劳有很重要的影响,甚至对“无力”也有较大的影响。一部分CFS患者骨骼肌中存在有肠道病毒的RNA序列,可引起其在运动后出现乳酸的异常升高,反映出肌肉能量代谢受到影响。
有研究发现CFS患者的体质比久坐少动的对照组更加虚弱,股四头肌肌力下降,股四头肌无力是运动能力下降的表现,但可在随后的循序渐进锻炼中恢复。CFS患者对亚极量运动的适应性很差,而循序渐进锻炼可逐步逆转机体不适应运动的情况。亚极量运动后CFS患者的主观劳累感评分(RPE)很高。但随着有规律地进行锻炼,他们在运动中的RPE评分会有所下降,说明机体的少动和对运动的不适应提高了对运动中的用力的感知水平。运动抵抗部分依赖于RPE,而股四头肌无力和机体对运动的不适应是运动抵抗的两个决定性的因素。CFS患者会不爱活动,较正常人的休息时间更长。实施循序渐进锻炼疗法后提高了其对运动的耐受和股四头肌肌力,结果其活动能力也随之提高。表明运动耐受的下降和无力很可能是由于机体对少动的不适应所致。
有研究表明CFS患者对运动的异常反应,可能是免疫功能失调所导致的。首先2-5A合成酶/RNA酶L途径可能与离子通道的改变有关,它可引起骨骼肌细胞内镁离子过低和短暂的低血糖。这可以解释CFS患者表现出来的肌肉无力,最大摄氧量的下降。另外至少在部分CFS患者中发现有蛋白激酶R的激活,可以解释CFS患者体内产生过多的NO(一氧化氮)。NO的增多可引起血管舒张,限制了CFS患者运动过程中血流加快甚至引起或加重运动后低血压。
尽管对CFS患者肌力和代谢方面的研究结果是复杂的,但许多研究证实CFS患者往往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这种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可影响血液向活动肌肉的流动,这可部分理解用力活动后的劳累。
有研究表明,许多CFS病人通过休息和避免活动的方式来面对该病。CFS与正常人相比,其在运动中最大的心率和呼吸交换率值偏低,而其RPE差不多都达到最大值。这表明由中枢神经调节的主观劳累程度增加是限制其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说明主观劳累程度的异常增高可转化成不能或不愿去努力提高其运动能力。临床表现出患者逃避活动或害怕运动。
有研究表明这可能是CFS患者体内生物钟节律延长所导致的,即剧烈运动可能减弱了CFS患者24小时的生理节律的调节能力,使其睡眠时间加长,睡眠质量下降,活动节律拖长。CFS患者在运动后其生理节律的延长与症状加重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运动使得CFS患者内在的生理节律与24小时的自然节律不匹配,这种不匹配造成了一些如白天疲劳、夜里失眠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当强迫患者按照24小时的节律生活时,他表现出非24小时的睡眠觉醒周期。另外一个原因是,由运动引起的静息-活动节律改变可以使体内产生去同步化。
三、实验室检查
尚无特异性的检查项目,但如果临床上怀疑是CFS的患者,需要选择某些常规或特殊检查,以便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类似症状,如消耗性疾病、贫血、自身免疫疾病、感染和内分泌疾病等。因CFS患者常伴有一定的精神症状,故还应对其进行精神状况检查以及神经心理学评估,以明确其所伴随的精神症状以及是否合并有精神性疾病。对体力活动的评测是一个有临床价值的检查诊断CFS的工具。
四、诊断标准
当患者出现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疲劳,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卧床休息不能缓解,并伴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流感样表现、肌痛以及记忆功能障碍时,应考虑CFS的可能。临床上,疲劳是一个常见的非特异性症状,可为多种疾病的主要症状或伴随症状,且CF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在诊断CFS之前,必须认真排除其他疾病。
虽然目前世界上关于CFS的诊断标准较多,但最早的标准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于1987年制定,并于1994年加以修改完善的。该标准也被国际医学界公认为金标准,其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持续或反复出现的原因不明的严重疲劳,病史不少于6个月,且目前患者职业能力、接受教育能力、个人生活及社会活动能力较患病前明显下降,休息后不能缓解;
2.同时至少具备不列8项中的4项:①: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②咽痛,③颈部僵直或腋窝淋巴结肿大,④肌肉疼痛,⑤多发性关节痛,⑥反复头痛,⑦睡眠质量不佳,醒后不轻松,⑧劳累后肌痛。
3.排除下述的慢性疲劳:①原发病的原因可以解释的慢性疲劳,②临床诊断明确,但在现有的医学条件下治疗困难的一些疾病持续存在而引起的慢性疲劳。需要指出的是,CFS的诊断是一个排除诊断,应在确信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以病史、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作为特异性诊断依据。
运动锻炼——循序渐进运动不是万能的,但确实是有效的
由于目前CFS的病因病理研究都没有很清楚,所以临床上还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目前运用的抗病毒、增强免疫力、补充激素、抗抑郁等治疗方法没有得到明显的疗效,主要是对症处理以减轻症状。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专家们都认为有三种手段值得考虑:这就是认知行为疗法,循序渐进锻炼疗法和“调档”。目前有将这三种手段综合实施的趋势,临床获得较好的效果。但CFS的根治,最终可能在于其病因的明确以及对疲劳病理生理机制的阐明。
一、认知行为治疗
其理论基础是“错误的和无助的信念、无效的应对行为、消极的心态、社会问题以及病理生理过程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疾病固化。”CSF患者在信念上的削弱会导致其克服困难能力的减弱,这样就使CFS固化。
尽管早期的认知行为法治疗CFS的效果不一,但最近有较好对照的研究提示,70%以上的病人在经过13~16疗程的认知行为治疗后,他们的体力和其他功能比放松训练组(20%~27%)、药物治疗组改善得更明显。将60名CFS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标准医学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加标准医学治疗,经过1年持续的治疗,结果是认知行为治疗加标准医学治疗组的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单一医学治疗组(73%和27%)。在用认知行为治疗CSF时要考虑以下2个因素:①由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治疗;②治疗时间超过4个月,每小时1次,疗程大于16次。首先应使患者从精神紧张、重脑、体力劳动之中解脱,宜从事轻、中度的活动。认知疗法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认知转变,尤其是帮助患者调整对生活的期望,减轻现实生活中的精神压力,在缓解症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各种放松疗法,包括气功、瑜伽、按摩、太极拳及生物反馈训练等,对患者放松、缓解紧张有一定效果。
二、“调档”——pacing
“调档”——“pacing”是一个很难定义的词语,在美国的指南(2001)中pacing指,CFS患者对自身精力和体力达到某种水平的自我感知基础上的一个保护界限,也就是说体力付出不能超过这个极限,所以不鼓励患者透支他们自己日常可用的或所感知的体力。英国的研究(2004)是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急性期、稳定期/转变期、恢复期)来更改了这个模式,他们认为pacing包括确定一个活日常活动水平的基线,然后逐步地循序渐进递增活动量,如果症状出现反复,就减少活动量。澳大利亚也使用同样的方法(2002),但警告说,在症状出现明显恶化前,活动量必须按预定的方案停止。在pacing、更加主动的认知行为治疗和循序渐进运动治疗三种疗法之间的一个明显差异是,pacing的活动水平受到症状恶化的限制,而在认知行为疗法和循序渐进运动疗法所加重的症状是恢复过程中预期出现的一部分,应当作是主动适应的一个征象。理论上pacing的风险是在不健康的保护层下,病人的症状会延绵难愈。
三、循序渐进运动锻炼
因CFS病因不明,目前没有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而惟一的例外是循序渐进锻炼性运动疗法,它可以减轻症状、提高机体的功能。CFS患者疲劳的一个主要表现是在轻微活动后,病人会出现明显的长时间的症状加重,使病人感到是最好少活动,避免运动。病人就逐渐得出一个可理解的认知归因,即运动对CFS是有害无益的,会使病情加重。而患者同时伴有睡眠质量下降,这往往导致病人日常活动减少,增加睡眠等行为改变。要治疗CFS,从认知角度来看,就是要改变患者的这种认知归因和行为模式,目前有许多研究已将循序渐进锻炼作为认知-行为疗法的组成部分,构成了循序渐进运动和认知重建的方法。循序渐进锻炼性运动疗法比单纯的放松疗法疗效更显著,能明显地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并促进功能改善。
1.循序渐进锻炼的具体计划
循序渐进锻炼,即分级进行有氧运动锻炼。开始阶段运动的持续时间为5~15分钟,以在亚极量运动试验时所达到的心率的中点为平均心率,运动强度以此心率值为基础。由有氧能力构成的循序渐进运动主要是运用机体的大肌群进行运动,被试者可选择步行、骑车或游泳等形式。被试者一般每两天在指导下运动一次,如果病人出现病情反复,或症状加重,那么下一次运动的时间会被相应地缩短,或中止。随后的运动时间也被减少到病人自己感到合适的程度。这种允许病人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弹性的锻炼形式,就是所谓的“调档”。并为每个患者提供了一个小Borg评分板,一个心率监控器以帮助他们达到并维持所应该达到的心率。评定被试者在每次运动时间所付出的努力,并记录在他们的运动日记中。
两周与每个患者回顾他们的进步情况,确定下半个月的运动疗法的计划安排,共进行了12周。
2.临床效果
1996年英国皇家医学院建议用分级的锻炼和抗抑郁治疗CSF。将66名没有精神疾病的CFS随机分成2组:有氧锻炼组和普通锻炼组,12周后,在有氧锻炼组中有51%的人自我感觉显著改善,而普通锻炼组中只有27%的人认为有改善。
Wearden等(1998)做进一步研究,将136名CFS随机地分为每周3—5次分级的锻炼组和氟西汀治疗组(20mg/d),6个月后,锻炼组显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很少疲劳,而服药组没有什么改善。StBartholomew`s医院于1996~1999年间对CFS患者进行了分级性锻炼治疗。这些患者除了进行循序渐进锻炼性治疗外,也给予其它治疗,包括对抑郁症患者给予抗抑郁药治疗,为失眠症患者提供健康睡眠保健知识和小剂量的三环类抗抑郁药。有些患者为了排解人际间或自身压力接受咨询或动态心理治疗。作者采用7分制临床大体印象变化评分(CGI)作为初步结局评定方法。把非常好记为1分,较好记为2分,两者均作为阳性结果;把3~7分(一般、好至非常差)作为阴性结果。同时让患者每2周参加1次平均40min的有关讲座。
Wallman等人(2004)最近对分级锻炼性运动疗法进行了系统的、有很好对照的比较性研究。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锻炼计划中整合了“调档”的概念。这个概念承认每个CFS病人的日常活动量是有差别的,但他们都能够达到各自症状加重前的运动量。另外在达到症状加重前运动量的阈值,可以随着时间而改变。分级锻炼性运动疗法允许患者在感到症状加重时,可临时减少运动持续时间,一旦症状消失就恢复原来的运动量。他们的研究对运动能力进行了多种参数的测定,如测定其静息收缩压、工作能力等都有所改善,测评其情绪和认知能力也有所改善。
3.循序渐进锻炼的益处
运动可以降低CFS患者的疼痛阈。疼痛是CFS患者活动等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CFS患者往往在运动后都会有肌肉疼痛和不适,其机制不清。而循序渐进锻炼可以有效地降低CFS的痛阈。
由于循序渐进运动康复计划能改善慢性和可能与其相关疾病的身体功能状况(如慢性“机械性”下背痛,纤维肌痛和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并且它也可改善其它慢性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阻塞性肺疾病、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患者所学的技巧和经验对他们的疾病恢复是十分有用的。
推测有氧运动对CFS患者的机体调节作用是:随着血管内皮切应力的增加,提高了血管中eNOS活性,释放出少量的NO(nMol数量级)进入血液循环。长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即分级运动锻炼,可以反复导致血管内皮层流切应力增加,并渐渐地使机体血管搏动的切应力周期性地提高。如果说CF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综合征,那么通过eNOS产生的NO,可以抑制NF-κB的活性,从而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抗炎作用,这样看来分级进行有氧运动锻炼,可以定期地提高机体血液循环的速度,减轻CFS的慢性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只要处理好睡眠、精神压力和对疾病有否信心等问题,那么有经验的物理治疗师可使CFS患者成功完成循序渐进锻炼性治疗。接近一半的患者将从此项治疗中受益。其它患者也可从认知行为等治疗方法中获益。
要注意到,经过循序渐进运动改善的症状可持续6~14个月,甚至最长达到5年。接受了旨在鼓励他们进行循序渐进运动锻炼的患者,1年后其效果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不断地增加运动强度方能巩固疗效。
预后和展望
CFS患者康复的确切情况仍不清楚,且康复的标准尚处于争论之中。对各种病程的纵向研究表明,17%~64%的CFS患者的症状可有所改善,不到10%的人能够完全好转,大约有5%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在发病5年之内)而痊愈,另有10%~20%的人症状会加重。年龄大、病程长、疲劳严重、伴有精神症状等患者往往预后不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恢复比较快,部分患者可康复至继续工作和从事其它活动,但会继续或周期性地存在CFS的一些症状,如咽喉痛、发热和肌痛等。另有部分患者病情恶化,主要表现为肌痛加剧,记忆力进一步下降,但抑郁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