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生活的积淀,历史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那么,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一)创设独特的导课方式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花费心思创设一些新颖、独特的导课方式,或者另辟蹊径展开课文教学,往往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对本次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每节课开课前,花费一点点时间来设计一些新颖、灵活的导入方式,如古诗词引用、影视剧音乐播放以及历史小趣闻的介绍等,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到《三国鼎立》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开课前先循环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让学生不自觉地静下心来沉浸在这种深沉、豪迈的歌声中,用心感受三国争霸、烽火连天不休的场景,感受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如此引题,课堂教学效率会提升许多。
(二)演绎真实的历史情境角色
新课改强调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须围绕学生来开展,才具有更为实际的教学意义。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最好是能够创设一些具有团体性强,且趣味性浓的课堂情境教学活动,尽量使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加强师生关系良好互动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主人翁”的意识,激发其学习能动性。例如,在讲到“官渡之战”“岳飞抗金”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历史短剧创作和表演,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印象,并通过自身演绎亲自体验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为了能够广泛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不同学生各自所长,教师要进行详细调查,然后从剧本台词创作、导演、表演、配乐、服饰妆容以及后期剪辑等方面做好合理安排,尽量囊括每一位学生。
(三)合理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为广大初中历史师生的交流和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能够通过合理、充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课堂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整体有效性。例如,在讲解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适时地向学生展示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史实插图、历史实物等直观资料,再配合自身讲解,使教学内容做到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教师也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向学生们播放相关纪录片或影视作品,如《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等,真实再现历史史实,让学生接受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洗礼。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四)有效开展历史课外活动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教师积极创设一些相关的课外教学活动,也是情境教学法的一种外在体现。因此,为了能够更为有效地加强学生们对于课本历史知识的全面理解和熟练掌握,弥补实施课内情境教学的不足之处,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应适时地安排和开展一些相关性的历史课外活动,真正实现将学生“带入”到历史当中,体会历史人物的真实感情,以此提高学生对课本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具体方法包括: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行乡土历史教学,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历史遗址、博物馆;邀请有名的革命前辈做演讲报告;组织安排学生自行编演历史短剧或者撰写历史小论文;定期举办校园历史画作、手抄报评比等,让学生再次“重游”历史等等,对于间接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结语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信息化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提高,必须重新构建历史教学资源,且应保证历史教学资源的充足性和可持续性。本文认为,构建历史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可尝试从以下几项工作出发:第一,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手段,完成历史教学资源的搜集。目前的信息技术发展较快,网络的健全和现代社会的连接,促使很多的历史事件都能够找到,无论是图片信息还是文字信息。利用网络来寻找历史教学资源,是可行性较高的措施,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成果。第二,构建历史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与课程内容相互结合,不要一味的将精力放在有趣的事件或者是历史时间上,应保证学生对历史教学资源比较感兴趣,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完成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三,由于目前的教学工作比较繁重,因此教师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教材,将自身的教学经验与目前的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实现教学资源的更好展现,不要让学生认为,历史教学资源是被硬来的,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挖掘隐性历史知识
一般的,隐性知识是指在教科书中没有明确表述,或者虽有表述,但不在知识要求范围内,隐蔽于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联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行为,不能总是局限在按部就班的工作中,应适当的有所突破,敢于打破常规进行教学。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隐性历史知识要比显性历史知识更具说服力。部分情况下,隐性历史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时代的特殊性和事件发生的必然性,这些都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挖掘隐性历史知识,可以阶段性的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第一,起始阶段的隐性知识挖掘,应集中在课堂最后几分钟的讲解。教师可以对学生透露一些比较隐晦的历史信息,让学生自己回家查找资料,或者是每一节课都讲解一些隐性的历史事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保证下一节课学生还想继续听故事。第二,隐性知识挖掘到一定阶段后,应与学生共同联手来查找知识,教师须将隐性知识转移到课堂教学中,与课程内容进行练习,完成固有知识的教学工作。第三,在隐性知识挖掘习惯后,学生会主动的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找想知道的内容。但初中学生的手段毕竟有限,因此他们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一方面要积极解决学生的问题,另一方面应加强知识的共享,实现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
三、拓展历史实践活动
历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当的开展实践活动,能够在客观上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当下的教学标准,拓展历史实践活动,可尝试从以下几项工作出发:第一,观看历史题材影片。历史课程的时间有限,因此历史教师可与班主任交流,在自习课时间或者是其他的时间,为学生安排历史题材影片的观看,并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第二,参观历史纪念馆。书本上的历史知识比较表面化,即便有图片和数据,依然无法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造成枯燥、无聊的情绪,不利于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提升。参观历史纪念馆,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尤其是各种重大的历史事件,应带领学生去接触各种有质的东西,让学生深刻的牢记历史。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行为的提升,需进一步努力,应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努力,为学生开辟较多的学习路径,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总结
教师应依照历史课程规范展开课堂教学设计。历史课程所提倡的新理念能够有效开展我们的教学任务,因而,在实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根据新课程规范中的新概念与新导向,从多方面计划,包括价值观、过程与方式、能力与学识等方面。所展开的一切设计应在依照历史教材的基础上,因为历史课本是按要求编写的,而历史课程宗旨是由每一堂课程的实际内容来体现的。因而只有依照教科书分化教学环节,才能拟定出适合当前教学课程的目标要求,这也是教师实行教学设计所能获得优良效果的保障。当然,教师单方面地设计教学方案是不可取,还应围绕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重心,教学是双向任务,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教学设计还得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有所改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自尊与独立性在逐步增加,思维方式与求知欲都在转变,教师更要因材施教。教学方案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又划分为五个方面,包含教学次序安排、教学程序计划、教学方式分类、教学形式确定及教学媒体的应用等。实际改善“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只有采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案,才能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初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
我针对七年级历史下册中《贞观之治》这节内容所展开的教学目标设计内容为例,实践分析教学设计方案作用效果。这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隋唐时期的概况,这是我国封建时期的繁荣昌盛期。通过了解这段历史,来增加学生的民族荣誉感,激起青年的爱国情操。本节具体讲解的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围绕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等来展开学习,这三个问题都是遵循时间发展先后排列的,且前后衔接铺垫,逐一递进唐朝发展史进程。而后两个方面更牵涉了我国历史上的两个重大名人,因而要求学生客观评判历史名人也是本节内容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与教学目标。就此展开的课程实践设计,包含知识和能力所要达到的目标:经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掌握唐朝的成立、发展历程及名人轶事等实例,深化对唐太宗及武则天的认识。针对这项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协助学生分析贞观之治的起因、发展过程、表现形式及产生影响,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史实的研究方式。而学生也会对这两大历史人较感兴趣,想多了解他们的事例,由此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诉相关事件。我设计了本节的过程与方案策略,通过展开讨论活动“贞观之治成因”来引导学生合理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采取学生讲述及多媒体放映的方式,展开对两位人物的简易测评,初步建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再依据学生自身情况的差别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为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对我国发展的重大影响,我也设计了本节的情感价值认识导向,学生由学习了唐展史,了解到唐太宗、武则天的杰出政治家身份,由此领悟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