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论文(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一、对化学教学方式进行反思
教师要将化学教学中出现的事件利用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一定分析与讨论。教师还要将化学教学中的思考与感受进行准确而及时的记录,方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重新审视。教师还要开展化学课程中的听评课教学活动,利用教师间相互的观察与交流来促进化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对化学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1.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前一定要对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进行掌握,在课后教师也一定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一些失误。
2.对师生间的互动进行反思
化学教学一定要采用对话的形式来进行,这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往活动的重要过程。教师一定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否真正投入其角色当中;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是否和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身心愉悦,这些都是教师要反思的内容。教师通过对这些进行反思,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化学教师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是最重要的内容。其中包括课堂的教学氛围能否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所提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否对学生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如何才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舒适的学习环境等。通过对以上这些情况进行反思,才能够使化学的整体教学水平有所提升。
4.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化学进行反思
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对化学过程的感受来体现的,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实践活动,教师要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注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对化学知识的思考,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实践的过程。在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之下,要求学生一定要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做好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工作,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化学教学进行改进,从而能够创造出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而使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所进行的反思是所有化学教师一定要做的一项工作,这不但能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综合知识体系进行完善,同时还能够使化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得以提升,从而使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进而能够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化学人才。
我们知道,人的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假如学生的脑海像平静的水面,那么,老师的有效提问就能打破这种平静,就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要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设计各种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平等性原则。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基本相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师用行动明确表态:老师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愿意学习、愿意学好,所以我将努力为你们创造平等的学习机会。同时也表明:教师有权向任何学生提问,每个学生有责任尽自己的努力正确回答。
2.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如果学生确实答不出或答错了,就调整角度进行启发提问;要是立即转向别的学生提问,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当继续为他们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帮助他们正确回答,并适时鼓励,才会使他们受益最大。
3.层次性原则。层次递进的诱导追问,是在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的情况下的做法。此时教师可用连续提问且层层深入的方式诱导学生深思熟虑,得到更完整全面的答案,借此锻炼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技能。这种做法能让学生充分领悟探究问题的科学思路。
4.反馈性原则。“反馈”在这里至少对两方面发生作用:其一是对学生,学生积极的参与动机能推动其努力参与,取得参与有效性;其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了解参与教学中的成果、问题和不足,可以对参与过程不断作出调整,提高参与有效性。
二、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重视课堂提问问题内容的设计。根据对问题回答的要求不同,可把问题分为四类:(1)判别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加以判定。代表性词语是“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好不好”、“能不能”、“会不会”等等。(2)描述类问题,主要是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代表性词语是,“是什么”、“怎么样”等等。(3)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阐释。
代表性词语是,“为什么”、“你从中能发现什么”、“你该如何”等等。(4)发散类问题,主要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代表性词语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看法?”……
这样,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就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2.课堂提问应具有一定的发散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具有发散性,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尽可能多、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如学习“二氧化硫化学性质”时,可从物质类别的角度推测SO2可能是一种什么化合物,要求提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证明你的推测;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推测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要求提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证明你的推测。
3.课堂提问应新颖、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当问题有一定的趣味时,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能促使学生保持长期稳定的学习动机。如在讲授“原电池原理”时,我就引入了一个求医的故事。说是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因牙病补过一颗不锈钢的假牙,后来,又因为车祸掉了一颗牙,她为了显摆,就装了一颗黄金假牙。自此以后,她就经常出现头痛、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更奇怪的是,众多的医学专家为她检查后,都找不到病因,这位夫人整日感到精神萎靡,找遍各大医院会诊也不见效果。格林太太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呢?故事讲完后,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帮格林太太找出她的病因。
4.课堂提问的内容要有区分度。赞可夫认为,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应具有区分度。提问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难,使学生无从下手,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提问最好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提高学生的信心。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接过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5.逻辑递进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如果前后颠倒、信口提问,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甚至使学生云里雾里。如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当演示实验完成后,可提出问题:(1)水为什么会由低往高处流?动力是什么?(2)为什么开始要挤入少量的水?目的是什么?(3)如果不用胶头滴管能否完成喷泉实验?
这样提出问题,既明确了实验操作中的关键之处,又让问题层层深入,学生的思路也很清晰,能较有序地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出解决答案。
课堂提问是化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课堂教学基本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启迪、产生联想,使教学的重点、难点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中渗透、理解。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这样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验在化学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教师对实验也相应地重视起来。但仍然存在实验教学低效或无效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笔者对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与分析,并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化学实验 有效性
新课程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课本中有大量的实验,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这关系到实验的真正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对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进行教育的良好机会。然而,在实验的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一些与新课程不协调的低效或无效的行为,导致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下降。基于此,笔者对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与分析,并在新课程教学中也对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实验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部分教师对照考纲的必做实验,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从目的、原理、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意识滞后是根本原因,有些教师认为中学阶段,不是搞科学研究,学生做不做实验妨碍不了多大事情,只要不影响考试成绩就行,他们对学生实验不予重视,带有应付心理。
2、部分教师做实验时按课本照方抓药,缺少趣味性。
3、部分教师对某些实验采取回避的方式。是由于有些实验对试剂浓度、用量、滴加顺序、温度等要求严格,不易成功,或是由于反应物有毒或实验过程产生较多的有害、有毒物质。
4、实验成功率不高,就拿进课堂里去做。由于教师没有预先多做几次,以取得成功经验,就匆忙拿进课堂去演示,在学生面前出现失败的尴尬局面,只好东拼西凑地找些原因解释。
5、实验与生活脱节,缺乏学习的价值体验。
6、完全用计算机演示代替化学实验,一张接一张的投影片和动画播放,进行“电灌”,化学实验中的多种新鲜感觉只剩下视觉和听觉,实验的真实性大大打了折扣,学生对实验本身的体验几乎相当苍白。
7、在分组实验教学时,只管让学生信马由缰地实验,而没有指导、交流、反馈和总结,绝大多数教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了学生的过程学习却忽视了方法的指导,这就使实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更新思想观念,提高自觉执行新课程实验的意识。
首先,加强对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了解新课程对实验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对实验教学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实验技术水平。在实验教学中,对于新课程中规定要开设的实验应该进行合理地划分:明确哪些实验利用现成器材是可以开设的;哪些需要适当的改进等,并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实验器材获得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确保实验教学顺利和有效地进行。
(二)做好典型实验的分析,让学生触类旁通。
根据新课程标准,化学就实验内容来说可归为以下几种类型:有关制取实验、性质实验、生活实验、阐明概念定律实验、定量计算实验等。而每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都有规律可循,因而应做好典型实验,实验后注意实验的归纳反思,使实验目的更清晰,效果更优化,再由典型实验引导、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将知识技能内化。如在学习实验室里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和加热制取***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取用、加热方法、气体的收集和放置等。对这些操作的知识,理论根据尤为强调。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制取***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在学习《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时进一步巩固气体制取实验的有关设计思路、操作等。
(三)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培养动手及参与探究的意识。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更是化学实验中的主角,他不应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应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而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其中课堂上让学生大胆的动手做演示实验是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前提是课前在老师指导下反复练习,确保实验成功。由于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课堂气氛变得宽松、活跃,学生观察实验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也关心着同伴实验成功与否,哪些学生能荣幸上台演示?教师可根据实验类型与难度挑选学生,既可以作为对学习上有明显进步学生的奖励;也可以作为成绩欠佳而动手能力较强学生的鼓励;更可以推选优秀学生作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此方法的优点是比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利于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尤其是后进生,当他们被鼓舞、被信任、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时,他们才有更大的积极性,才有可能学得更好。事实上多数的教师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来做,如:盐溶液的酸碱性、金属与酸或碱的反应、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等。
(四)合理改进和设计实验,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种种原因,教材中的部分实验效果不尽人意,如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反应过程中有害、有毒气体泄漏等。为此,我以这一点作为突破口,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设计。
1、实验的简单化。
教材中的有些实验,操作复杂,实验不宜成功,只要稍作分析,略加改进,就能达到化繁为简且实验现象明显的效果。如关于氨气易溶于水的 “喷泉”实验,若按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先用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制取氨气,用干燥的烧瓶收集,再按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特点是:一是反应速率较慢,二是操作较麻烦,所以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为此我分析了实验失败的原因,又重新研究了该实验的要求,所用药品的性质,提出了简捷有效的改进方法:即先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3毫升浓氨水,然后摇晃烧瓶并加热烧瓶收集氨气,立即演示“喷泉”实验,实验效果比按教材中提出的实验方法好得多。
2、实验的趣味化。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课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往往现象不明显或缺少趣味性,若稍动一下脑筋,就可以搞出与书上的实验相近,但又不同于它的非常有趣的一种新式实验结果,学生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形象生动的演示结果,会产生强烈的认识冲动,并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这时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学习的积极性都会有明显地提高,就会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和自身的积极思考,能很快掌握有关的知识内容。如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在小U型管里放入2小块石灰石,滴加2毫升稀盐酸,立即有气体生成,用燃着的木条靠近U型管—管口,木条熄灭,在U型管另一管口(管口预先塞一团玻璃棉,上面撒上半药匙过氧化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反应后产物,木条便复燃起来。改进后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实验趣味性浓,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再如,浓硫酸与蔗糖反应,可通过“引蛇出洞”的趣味性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实验操作改进如下:将蔗糖放入大试管中,向其中注入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再用少量水调成糊状,玻璃棒搅拌并往外牵引。其结果是:注入浓硫酸后,蔗糖变黑,再用少量水,体积膨胀,像一条“黑蛇”一样被玻璃棒引出来,同时放出大量热,产生有酸味、刺激味的气体。当学生观察到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时,产生了强烈的探求欲望。
3、实验的生活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实验思想,已深入人心。我们在研究实验时,注重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不单为学校节约了开支,而且由于取材为学生所熟悉,使他们感到化学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的真正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具体做法:
①引导学生做日常生活中的小实验,如“衣服污迹处理”、“棉线和毛线的鉴别”等。
②组织学生收集或制备一些常用化学试剂,如从废干电池中收集锌、铜、石墨、二氧化锰等,从旧电瓶中回收稀硫酸等。
③启发学生自己收集生活中的废旧制品(如眼药水瓶、注射器、纯净水塑料瓶等)制作化学实验代用品,并用自制的代用品做化学实验。例如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生的NO会立即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不易观察现象,且产生有毒气体。我鼓励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他们通过联系有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并讨论其优缺点,最后将书中的实验改为注射器实验:事先将螺旋好的细铜丝放入注射器中,吸取稀硝酸,让反应在注射器中进行,产生的气体可以将注射器的活塞顶起,由于注射器内无空气,可以观察到无色的气体,抽动活塞,让空气进入,明显的观察到气体的颜色变化,此时迅速将气体注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改进后的实验,不仅实验现象明显且极大的减少了有毒气体的排放。
4、实验的微型化和绿色化。
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已成为众多化学教师的共识,但由于学生实验准备工作量大,药品耗用多,实验开支大,且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有害有毒的物质,因此开展微型实验(其特点是:仪器小、耗药少、携带方便、操作容易、安全性高)就显得很有必要,不但给实验准备工作减少了麻烦,节约了实验经费,而且还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微型实验仪器可以是实验室里的常规仪器,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或废弃品,如:
①培养皿,可进行气体性质实验和溶液之间互相反应的实验。
②表面皿,可作为具有颜色变化或沉淀生成实验的反应容器。
③注射器,具有密封性好、透明、标有刻度等特点,可准确地计量体积、可进行简易密封实验等。
④点滴板,在多种离子性质的实验中,除了少数需要加热的反应和观察产生气体的实验以外,都可在点滴板中进行。
⑤透明药粒包装片,药粒用完后,扯掉密封箔,就相当于简易透明的点滴板。例如在氯水的性质实验时,可采取每桌发一个点滴板、几只塑料滴管和少数几瓶相应溶液的方法就能进行实验。再如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有毒的气体,针对此实验我设计问题:如何使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且环境污染又少?通过讨论,最后得出:用具支试管代替试管,塞上橡皮塞,用螺旋好的细铜丝代替铜片,并穿过橡皮塞,用橡皮管将具支试管与球形干燥管(靠近具支试管一端塞上蘸过品红溶液的棉花,另一端塞上蘸过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连接起来。改进后的实验既可通过抽拉细铜丝的方法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又可通过观察品红溶液的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还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硫的吸收减少环境污染。同样,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也可选用此装置进行。
由此可见,实验的改进,能使学生体会到如何利用化学基本原理来重新设计、改造、组合多种仪器装置,以满足不同规格的实验操作要求。这种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对活跃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将起积极的作用。
(五)开展边教学边实验,激发学习热情。
将部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为边教学边实验,使学生能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实验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实验形式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获取新知识,与教师先讲完理论之后,过几天再做学生实验相比,由于这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首次”观察可能的现象,他们有较强新鲜感受和兴奋点,探索问题的欲望十分强烈,效果更加明显。适合在课堂上开展边教学边实验的基本条件是:
(1)有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操作的小型、便携、易掌握、能快捷装配的实验仪器。
(2)取药品方便,实验安全,试剂用量少,产生的废液少,几乎没有毒气污染。如氢氧化铝的两性、盐溶液的酸碱性等实验都可开展边教学边实验。
(六)借助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借助多媒体,将一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或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实验,进行模拟,既能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刺激,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很好地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具有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快为慢、化慢为快、看不见变为看得见、抽象变为具体等优点,从而使学生很快地理解知识。如电解的原理是通过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情况来解释宏观发生的现象,内容比较抽象,我采用了先进的教学媒体计算机,用计算机模拟了一个电解池的装置,在电解池内的氯化铜溶液中绘出几个带有颜色的圆球,蓝色的代表铜离子、绿色的代表氯离子(当然氯离子是没有颜色的),然后让这些圆球动起来,先是离子的无规则运动,继而是通电后的阴阳离子向两极的定向运动,紧接着是离子到达电极上的放电过程,氯离子失出电子变为氯原子结合成氯分子,电极上产生了气泡,铜离子得到电子变为铜原子,屏幕上析出铜的电极颜色逐渐变为红色且逐渐加深,当氯离子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移向另一个电极时,微机发出“嘟嘟”的响声,十分形象、生动,学生看了个个兴趣十足。另外对于一些危险的、有毒的、复杂的、多次重复的等实验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也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
(七)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促进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发展。
组织兴趣活动小组成员,进行如下工作:
①参与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如配置药品溶液、仪器准备等。
②让他们预先试做实验,分析实验,这样在学生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指导其他同学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③让他们开出学生实验课中实验结果不够理想的不成功实验的补做实验,对这些实验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改进实验的方法。
④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研究、自制教具、小发明、小制作等。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发展。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具备绿色化学理念,在恰当的时机渗透给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并利用教具来构建环保化学课堂,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深入理解绿色化学思想,从而让学生在提升化学素养的同时,成为具备环境保护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绿色化学;环保课堂;化学教学;生态平衡
在化学教学中会经常用到各种化学试剂,其中的一些化学试剂本身对环境会造成不良影响,还有一些化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毒害气体。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想,减少化学实验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学会采用更为科学的方法做实验,并能够将在化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维护生态平衡。
一、把握时机,渗透绿色化學理念
现代高中化学中涉及到了多种与绿色化学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应当把握好时机,向学生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让学生认可和接受绿色化学的观念,并能够通过化学学习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应熟悉每节课的知识点,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学习相关知识,并教会学生运用课本上所学的内容来处理实际问题。教师可以从教学案例入手来强调化学知识中与绿色化学相关的内容,并在练习环节引导学生运用绿色化学的观念来解决问题。特别是在课堂检测和阶段性检测中,教师要注意强调以绿色化学为基础,鼓励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学习和运用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促进身心健康”这一章内容时,其中涉及到的合理选择饮食和正确使用药物两节课程,就与绿色化学中的维护生态平衡、提升资源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等观念相通。因此,教师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适当向学生传授绿色化学理念,让学生认识到应当从日常生活中入手,从自身做起,养成合理选择饮食、不浪费的好习惯。还有“保护生存环境”一章秉承了绿色化学的理念,从“改善大气质量”“爱护水资源”“垃圾资源化”的角度阐述了保护环境、提升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性。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应把握好时机,配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绿色化学的思想。
二、利用教具,构建环保化学课堂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还需要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真正认识秉承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合理利用教具,全方位向学生传递绿色化学理念,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现状,认识到环境污染、生态的失衡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环境污染的现状,让学生直观了解到人类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理念。教师还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模拟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过程,从反方面向学生论证绿色化学理念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同时,在高中阶段需要学生学习的化学实验较多,有部分实验操作起来相对困难,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沉淀物质等会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针对这类实验,为了减少实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为了避免学生操作不当造成实验失败,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播放实验视频。这样,教师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实验现象,而且可以随时暂停实验视频,向学生讲解各实验步骤中出现的知识点。例如,关于“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这一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石油、煤、天然气的提炼和应用的相关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播放石油、煤、天然气的形成、提炼的过程,并向学生全面介绍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石油和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引导学生搜集和总结出减少二者对空气的影响的方法。这样,教师既利用教具向学生形象的讲解了课本上的内容,又构建了环保化学课堂,落实了绿色化学理念。
三、学以致用,深化绿色化学思想
为了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构建环保化学课堂,教师可以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化学知识进行整合,学会将其利用到化学实验的改良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绿色化学的思想。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课题,并和学生讨论,一起针对会产生有毒有害化学反应物的实验进行改良,从提升化学药品使用效率、减少毒害物质产生数量的角度入手,来深入落实绿色化学理念。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并与其他同学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课后任务,让学生步入到现实生活之中,去感知绿色化学的理念,并能够运用绿色化学理念来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更为科学的角度去配置化学实验中常用的酸碱溶液,提升化学试剂的利用率,从而实现一些化学试剂或试验器具的重复利用。实践中运用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而且达到深化绿色化学思想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时机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深化绿色化学思想,利用教具构建环保化学课堂,以提升高中生的化学素养,使他们成为具备环境保护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映晖。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理念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3)。
[2]杨水金,侯倩,蔡千喜,等。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各种环境污染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影响到了人们在地球上的健康生活。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呼声。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类文明素质的构成部分。对于环境教育来说,高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十分合适的平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观,熟知化学环境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环境素养。现文章主要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为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教学策略
环境教育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改善学生环境素养的重要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高中化学是一门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能够满足当前我国环境教育的需求以及生态发展的需求。因此,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
1.高中化学教学融入环境教育的目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是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当前生态环境中化学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这是由于人们严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缺乏环境保护教育而带来的后果。而在高中化学中融入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明确高中化学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第二,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学旨在让学生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第三,在高中化学中融入环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环境保护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强烈环境保护意识,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习惯。
2.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的教学策略
2.1在化学教材中融入环境教育
在化学课堂中融入环境教育就是将环境保护知识融入化学课堂中,结合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来进行教学,让环境教育与高中化学课堂结合起来。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化学教材中不同的的知识点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例如,在进行硫与硫的化合物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融入酸雨危害、温室效应、硫酸的用途及其污染、酸雨的酸碱度测定、大气污染与防治等环节保护内容;在进行氮元素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融入N2O导致温室效应的过程,NO2、NO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的处理,磷元素与人体健康、无磷洗衣粉导致富营养化污染等内容;在进行烃类物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有机物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甲烷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多环芳烃的致癌作用,氟氯烃导致臭氧层破坏等[1]。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在进行不同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机的结合社会生活中所涉及的化学污染与化学环保知识,这样一来不单单可以让学生巩固复习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同时还能够更加清晰的掌握化学物质对人类影响的双面性,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2.2在化学实验中融入环境教育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门,化学实验拥有其他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使用各种化学试剂,并且形成各种成分复杂的废液或废渣。因此,化学实验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平台。首先,教师要对化学实验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切忌在实验完成后随意丢弃实验废弃物。在开展化学实验前做好装置封闭性检查,在制备毒气的化学实验中需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例如,在一氧化碳还原铜的化学实验中,可以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进行点燃处理,不单单避免了气体毒害,同时还形成了热源。又例如,在进行***制备的化学实验中,只需要使用碱液将尾气进行吸收处理就能够避免化学实验过程中毒气的泄露。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能够养成节约使用化学物品的习惯,指导学生对化学物品进行回收再利用[2]。很多学生在使用化学物品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都不考虑到物品的用量,往往存在着浪费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情况来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能够树立其定量的意识。例如,要制备1升的***,大概需要4g二氧化锰,则需要使用天平来准确获取用量,不能再出现浪费的情况。
2.3在化学课堂中融入环境教育
高中化学课堂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平台。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在化学课堂中融入环境教育。例如,在硅酸盐工业的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教授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的硅酸盐工业生产的建筑材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现代社会中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水体污染、气体污染、固体污染十分常见,因此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来融入环境教育[3]。例如,在进行有机化学知识点的教授中,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当前空调、冰箱所使用的拂绿烃类、护肤品、塑料制品都是生态环境污染的来源;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十分容易被人体呼吸道、消化道与皮肤所吸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甚至会导致组织蛋白坏死;水体污染作为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现象,导致水体产生污染的原因包括无机污染、有机污染等。大气污染:在大气污染中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是主要的污染来源,硫酸厂、硝酸厂所排出的废气是重要的污染来源。学生们日常接触的环境保护与生活现象都包含着化学知识,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发现的眼睛来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融入环境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是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高中化学教师要在日常的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根据化学教材、化学实验与化学课堂来高效的开展环境教育,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运用,将环境教育深入的融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吴婕。基于SPSS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xx,(03):23-25.
[2]张悦。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策略[J].数理化学习,20xx,(05):51.
[3]蒋娟。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xx,(09):49.
一、改变使用装置,优化实验效果
在进行教学活动中,适当的重新设计安排部分的化学实验,以期望达到节俭药品、减少污染、缩短实验时间、优化实验结果的目的。尽量在维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实验无毒的安全性高的药品与实验装置。
例如二氧化硫与硫化氢气体的反应的实验装置的改进。这两种气体都是有毒害的气体,反应中尽量不泄露气体,它们的制取方法都是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需用到盐酸。按照传统方法分别制取这两种气体,然后混合,势必会造成气体的泄漏。
若用一个空塑料瓶,其中放入小试管,在塑料瓶和小试管中分别装入FeS和Na2SO3,迅速加入盐酸,挤压塑料瓶,排出里面的部分空气,使瓶子瘪掉,然后再塞进橡皮塞。观察实验现象会看到,开始产生的H2S和SO2,使得塑料瓶鼓起来,随着反应的进行又瘪了下去。加入氢氧化钠,吸收过量气体同时中和未反应的盐酸。这样观察到了实验现象,避免了气体的泄漏。在实验中不要拘泥于书本中安排的现成的实验方案,多动脑子,寻找规律,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多采纳利用别人的好经验,这样很多会产生毒害物质的化学实验都能变成绿色实验。
二、进行微型化实验,减少排放
微型化实验,是指在不改变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技术的前提下,实验中尽量的使用小容量的仪器。减少药品的用量,反应产物减少了,同样造成的污染也能减少。一方面较少了药品使用量,节约了经费,减少污染,缩短了反应时间,另一方面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在实验时,可以借助点滴板、小试管等微型化的仪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实验进行重新的设计与探索,在保证实验现象的前提下禁令减低反应浓度,组合实验,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三、通过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
实验室的化学实验有时会产生有害的物质,污染环境,危害师生的健康。应该用生动的多媒体演示的方法来替代那些操作性差、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容易爆炸以及操作难度极大的课堂演示实验。另外一些课堂实验,不是性质实验,不需要记住实验现象以及过程的化学反应完全可以用视频录像来代替。
现在,绿色化学研究在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而绿色化学的教育更是处于萌芽阶段。绿色化学实验的全面普及更是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一方面需要学者对绿色化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需要从事实验教学人员的共同努力。作为化学教育,除了要在课堂上讲解、宣传绿色化学知识,很多的工作要做。
比如相关的课程教材,绿色化学实验所需的实验装置等。当然,这需要更多的化学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努力,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从而真正实施好绿色化学教育。以达到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新阶段。
摘 要:随着新的教育体制的创新改革,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知识内容的传授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创新性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的身份已经从传授者逐渐地转变为了引导者,是学生的顾问、意见交换者。所以,教师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对新教育的理念进行体会和研究。而在化学教学中,学案导学通过引导的方式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模式转换为新的模式。将学生的能力与知识相互统一,它让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从接受知识的方向向探索知识的方向转变。教师也不再对学生进行灌输性的教学,而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方法,体会到能力对学习的重要性,这样也更符合目前新课标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化学;导学案;教学模式
化学导学案在高中化学这一复杂难懂的学科中引导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它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方案。高中化学中,知识内容复杂深奥,而且实践性很强,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中将导学案很好的编写和运用,才能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上起到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化学教学的编写和运用进行了一次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
一、编写导学案需注意的问题及措施
1.将导学作为学案编写的主要目的
在课堂中,学案的作用是在课程中帮助学生学习。所以编写学案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化学知识都比较琐碎,所以在化学学案的编制中,应该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来作为导学的主要手段,将问题中相关的零碎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所以工作人员在设计化学学案的时候,学案中提到的问题应该源自书本,在书本基础知识的铺垫下,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从而引导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思维。提出的问题,要在符合学生当前知识水平的前提下,留出悬念,通过这种悬念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心理,这也是学案与一般参考书所存在的不同之处,也是学案的一大优势。
2.合理设计问题难度
目前的高中化学难度相对要大一些,所涉及的范围也非常的广。编制人员在对高中化学学案进行编制的时候,切记不要编入过于深奥的问题,如果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和理解范围,不仅对学生自主研究的积极性有所影响,也会降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效率。在编写过程中,编写人员应该以课本中的知识作为大纲,设计问题时避免跨度太大。
例如,在原子核外围的电子这一课题中,可以设计这种问题:(1)电子的环形运动与地球围绕太阳的环形运动有何区别。(2)在钠外围的电子分布为什么呈2、8、1排列,2、7、2排列或者是2、9排列的方式会产生什么结果。(3)电子围绕运动类似于生活中的哪种物体。
通过这种有选择性或联系性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学到了问题的解决思路,还加深了对要点知识的体会了解。
3.学案要有启发性
导学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从而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在编制人员编写导学案时应该尽量倾向于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方向编写,简单来说就是要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乙醇这一专题中,可以将酒的发明编写到学案中,像杜康与酒、怒掷茅台振国威等典故都是很好的启发学生兴趣的案例。
在问题设计方面,应该将引导理念融入编写过程中,使学案能够充分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使之在以后的探索中可以熟练运用。
二、导学案在高中化学中的运用
1.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并不理解,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使得整个课堂没有节奏感。而导学案就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在课前让学生进行一次大体的了解,做好学生的预习工作。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前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的,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思路。这样在课堂中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教师的意思,紧跟课堂节奏,使学习效率增倍。
2.课堂中的使用
课本的内容一般都较为容易,无法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而导学案恰好可以起到这一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学案中所涉及的难点和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讲解,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不同难度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能够及时的巩固。
3.明确学案运用中的作用
随着化学导学案的增多,有些教师对导学案产生了误解,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地使用教学案而忽略了课本上的知识学习。课本中的知识是整个知识的基础,只有将基础知识运用熟练后,才能对更高难度的问题进行探索。而教学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教师应该以课本内容为主,学案内容为辅,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体系性的综合教学。
目前教师逐渐对导学学案引起了重视,这也使导学案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导学案通过引导和训练的方式,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和能力联系起来,让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同时也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起到巩固的作用。导学案在高中化学这种高难度的学科中起到了梳理作用,将繁多的琐碎知识点联系在了一起,使学习的内容更加全面,也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的课堂生活轻松愉快。所以,只有结合目前的学习情况对导学案进行合理的编写,并加以运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实现现代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