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教学内容
当下大部分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材都着重于强调知识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教学内容繁琐、复杂。再加上部分教师对于教材缺乏精心的准备,课上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率,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效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需要,适当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强烈需求,对信息技术的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提高教材本身的吸引力。一方面,教材应紧扣新课标,教学时,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安排,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划分教材的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操作步骤,有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优化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不是知识的拥有者,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知识和内容丰富多彩,应用范围广泛,学生学习计算机应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进行计算机的操作。在此过程中,应鼓励那些采用不同办法操作的学生,保护学生的创造精神。
2、鼓励学生探索学习。要让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就必须要引发学生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不仅仅是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更能够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发展,培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既然要鼓励探索,那么教学答案就应该是开放性的。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为了寻找那所谓的“统一答案”。此外,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需要综合应用知识并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摘要:信息素养成为继“读、写、算”之后的第四种人类基本能力,是现代化社会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素质,它支撑着数字化的生存,帮助人们有效完成终身学习的保障,是提高个人、组织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如此的大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应该积极把握机会,有针对性地培养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以内化信息文化为目标持续提升自身水平。
关键词:多媒体 信息素养 兴趣 信息伦理
老师将多媒体教学工具运用于课堂,孩子们围坐观看就等于教育教学现代化、信息化么?如果简单将其作为传播知识的媒介,这个理解并没有太大偏差,如果将其本身认定为一项知识技能,肯定其对于个体发展的推动作用的话,那这个说法就显得单薄和片面了,而且后者涉及到一个新名词———信息素养。信息素养这个概念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对其进一步补充:信息素养是需要、获取、理解、运用多种信息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1师幼信息素养的内容
1.1幼儿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3-6岁的幼儿能力发展的速度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并不逊色于成人,甚至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他们本身已具备有从现代化设备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例如电脑、电视、广播、手机等;还有进行简单的信息交互能力,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处理与交流信息的能力;简单的读、写、算的能力。可以说现在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简单的信息化工具,他们会操控电视,玩手机、电脑中的游戏,但年龄较小的孩子并不知道那是什么,只是手指点到哪就是哪儿。以上都是孩子们被动接受信息传递的结果,他们还需要掌握两个重要的部分,一是对于感知信息和接受的敏感度,这关系到将来是否能自主解决信息技术相关问题的愿望;二是分类、筛选信息的能力,使幼儿在社会道德层面避免误区。
1.2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相较于幼儿,教师在内容的范围和层次上都有更高的要求。除了自身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运用和操作,也需要将其与课堂教学整合,更重要的是将信息技术的概念引入到幼儿体验中,将虚拟的信息具体形象化,促进幼儿信息素养的发展。通俗来说,教师不仅得自己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也要让孩子也理解信息技术的粗浅含义。
2培养的策略方法
2.1注重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
多数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都是以主题划分,教学活动也是围绕着主题活动开展的,所以将信息技术融入主题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幼儿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也能提高教师在操作和运用方面的水平,实现教育效果。在大班主题活动《我的祖国》中,教师利用了多样的信息化工具向幼儿介绍祖国的名山大川,也要求小朋友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收集中,将自己和爸爸妈妈利用信息化工具收集到的图片、故事、视频等在集体面前展示,孩子们从中感知到信息技术的神奇魔力,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2.2优化过滤信息环境,提升信息伦理道德
在信息高速膨胀的时代,信息量的巨大早已超出任何人的想象,虚假、暴力等不良信息参杂其中,对他人尤其是幼儿的身心成长带来诸多不利甚至是危害。成人的从旁协助十分重要,但适时培养孩子区分以及伦理道德的熏陶更显得尤为关键。涉及其中的内容包括:分享意识、合作精神、公共意识、尊重意识。对于刚刚接触信息技术的孩子来说,让其懂得既成的社会规范,承担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实属必要。
2.3多方参与,共同提高
现在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网站,而且班级也有着专属的网页和留言板,大家在上面畅所欲言,探讨育儿的方法和新的已经是家园互动,家家互动的重要途径。这时候幼儿是我们谈论的主人公,也可以是参与者,建议家长也可以让幼儿参与到与教师、其他家长的网上交流中,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班级和自己平日里的生活点滴,知道班级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观察爸爸妈妈是如何与大家交流的,同时家长也可以协助幼儿加入讨论留言,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为了加速教师的专业化信息素养,教育部门加强软件和网络平台的建设。幼儿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搜索、下载、整理、运用一些优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支持自己的工作,而且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最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及技能。
3现实发展的局限性
在孩子的发展道路中,教师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现实却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1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员指导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不能单单依靠几次培训,还要持久的指导和自己日常教学中的学习和巩固,发展自己欠缺的领域。一所学校中的信息技术老师往往是唯一提供技术支持的人员,有的学校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老师。
3.2个人信息素养发展不平衡
这有几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教师与教师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素养结构和水平的差异,这也会造成幼儿群体间的发展层次差异;其二,城市园与农村园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平等,城市园的发展往往高过农村园;其三,个别教师的志向并不在此。信息化发展对教育提出了空前的新挑战,教育体制在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信息的快速更新促使大量知识的出现,终身学习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推崇。教师和幼儿作为一对互助互补的学习共同体,两者的发展紧密相关,教师的发展提高势必影响幼儿信息素养的培养,所以作为当代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自己自身的信息素养,转变教育模式,因材施教,培养出对社会更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麻俊艳。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J]。中外企业家,2013(22)。
[2]王岚,刘晓颖,陈琳。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促进园所优质发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06)。
[3]孙汉群。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
[4]李新房。加强中幼儿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建设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5)。
论文摘要:作为工作在培养幼儿第一线的幼儿工作者,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近几年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论述了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前教育专业 应用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对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我们迎来了加快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提升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重要发展契机。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作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向社会。因而研究我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问题就越来越显得紧迫。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价值定位的着眼点应该是培养幼儿不断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以及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的空间,使教学摆脱以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加强幼儿园教育环境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课程教学的整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该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正好符合了这一要求,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教学信息根据教学要求和幼儿个体差异作选择、编排,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并改变了以往单调呆板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单一的习惯思维,激发出孩子创造的火花,变被动为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二、新时期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
概括地说,信息素养是指掌握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能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那么,作为信息时代的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能意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能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知道什么样的信息易于幼儿接受与理解、能促进各种活动与教学,能把有效的信息整合到所教课程的教学当中去,善于将信息现象与幼儿生活、环境迅速联系起来,善于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掌握信息、信息来源、传输、获取等基本知识;能利用网络媒介、各种多媒体以及多种软件开发、制作幼儿教学课件和幼儿活动环境平台。
三、学前教育专业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途径
(一)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及学生特点,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降低了传统的计算机原理、二进制、计算机的基本构成等内容在教学中的比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普及性教育非必须掌握的东西,可少讲或不讲。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教授就提出过:在基础教学中引入计算机原理、二进制、补码、汉字码等教学内容,实际上是计算机普及教育中的一个误区,应该加以改革。在调整方案中增加了PowerPoint学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还结合实际应用,经常给学生带去最新的计算机资讯,如微博、论坛等,不把计算机教学的目的仅仅定位为通过等级考试。
(二)增设flash、Photoshop等课程
经过考察,了解到各幼儿园均希望本园教师具备一定的课件开发能力,可以说,能开发课件已经作为新时代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如果在教学时幼儿教师只会使用现成的多媒体软件来进行教学,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软件是他人开发,往往并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教学要求;很多时间幼儿教师只是在教学环节中使用一个很小的课件片段,由于不懂课件制作技术而不了了之,如果懂制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制作完成。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多媒体制作技术是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要求。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后,在第三学期课程安排中,把flash、Photoshop合并为一门课,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只需学会制作简单的动画,进行简单的图形图形处理即可。根据以往教学经验,课时太少学生不能学到实际的东西,课程太多学生任务太重,压力太大,我们认为每周3课时比较合理,而且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等拓展学习空间和时间,以解决课时不够的问题。
(三)开设一定的计算机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开设动画提高班、视频剪辑班、图形图形处理技巧班等,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要求。几年来,我校多次组织了课件制作大赛、动画制作大赛,通过大赛,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四)加强实践环节
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上机实践与课外实践。加强实践环节是学生接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理论-实践-再实践”的过程中达到消化知识、掌握知识和利用知识的目的。我校除了课堂内要安排学生练习实践外,还利用晚自习、周末等安排计算机老师到机房值班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
(五)合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辅助
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学校内部站,每个学生均可以用自己的学号登陆,里面放置了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视频,以及与课程内容相配套的讲义、练习、测试题库。学生登陆后可以在里面预习、复习、自学、练习、提问、上交作业等,这种模式使课堂得到了延伸,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但菲。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培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20xx,(4)。
[2]丁海东。论学前教育的规律[J]。学前教育研究,20xx,(07)。
[3]祝智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新视野[J]。20xx,(02)。
【摘要】
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计算机与其衍生出的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已经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本文通过对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对实际应用范围进行相关的探讨,供同行业的从业者进行一定的交流与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发展方向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计算机已经充斥于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办公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同时还能给人们提供相关的娱乐与放松途径,同时计算机的发展脚步也不曾停歇,它与不同领域的技术与应用结合的日益密切,这也就为将来计算机的发展开拓了想当广阔的空间,所以我们就其目前的几个发展途径进行相关的论述。
1计算机技术概括与发展方向综述
在当今社会计算机凭借其强大的功能与越来越高的覆盖率,在人们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加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时时刻刻都能够连接到互联网,这也大大的扩充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为人们提供了相当多的便捷,通过这个途径我们可以对日常工作中的各类事务与问题进行快捷有机的处理,之后通过互联网进行相互的传递,大大增高了办公效率,现在最为常用的操作系统即为Windows7系统,而人们所习惯于操作的办公软件则是Office系列软件,这些软件均在人们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更加适合日常办公的习惯,所以通过这些配套软件的支持,我们日常生活的效率与便捷度都得到了十足的提升。在目前虽然计算机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地步,在各个领域均有较为不错的应用,但是目前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当代对于电子支付乃至账户信息的保护重视度越来越高,但是仍在实际的操作中有着诸多的漏洞,这样就会造成个人经济乃至信息的流失,所以更多的人选择通过安装防火墙来进行个人信息的保护,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结构的不同方式架构来从根本上改善这个问题,同时对于计算机处理器的提速问题也在不断地进行研究中,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即使计算机网络发展到一个很完备的程度,但仍旧存在一些实际的局限性问题,有诸多方面仍旧需要我们去努力改善。
2现阶段计算机发展方向可行性分析
就最早阶段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而言,其最开始仅仅是为了军事方面的计算与预估军情所做出的发明,虽然当时其体积庞大而且运算速度并不够快,但是相比人工的计算也是提高了不仅仅一个层次,所以对于计算机处理数据速度的追求是计算机发展方向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部分,同时在当代计算机的体积也在向着小型化的方向不断进化,逐渐告别了原来传统的大型机,进而向小的笔记本乃至微型计算机方向发展与演化。同时网络时代的来临也预示着社会这个庞大的信息库也在向人们打开大门,在网络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所有的网络资源的获取方式更加简便,因此在庞大的数据面前,信息管理的水平与技术也是越来越重要,通过多庞杂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机筛选、处理与加工,进而生成一门新的学科,这也是新时期各企业公司所要注重的一个新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从上述分析我们看出计算机的发展方向众多,而且大部分都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3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研讨
3.1在自动化办公中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的出现是于现代办公发展的最佳有利受益者,首先其崇尚的无纸化办公是对我们地球环境的保护,同时解放了人们繁重的信息处理过程,同时其自带的视频以及表格展示等功能,让我们日常开会办公的效率得以提高,同时移动化办公也是当今的一个主要潮流,在地铁公交车上收发邮件使得我们对于信息的回复率也越来越快,这样大幅度的减少沟通时间,提高交流的效率,为人与人之间办公交流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良好的平台。同时网络的发展也拓宽了办公信息化的处理,传统的办公模式被全盘推翻,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人可以选择在家办公,同时还可以进行视频会议等,这样就有效的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我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工作交流体验。
3.2在物流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
在现今网上购物这一新兴的购物模式日益大行其道的时候,人们对于货物的流通过程也比原来更加关注,所以在货物从卖家发货到买家收货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现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进行监控,通过对货物进行编码,每到一个物流中转站,进行条码录入处理,同时将货物的信息发送给寄件以及收件的双方,通过这样实时的对物流信息的控制,使得原本无法掌控的货物流转现在变得十分直观与易于控制,这就是计算机结合物流自动化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巨大便利,如果将其两者进行更好的有机结合,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物流产业会获得更远大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4结语
综上,在当今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其在安全性与设备体积方面仍旧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就其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看,计算机各方面的应用均在十分快速的完善过程中,所以在未来一定会更加深入的与我们生活融合在一起,给我们的工作以及日常娱乐提供方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我们工作与生活的效率与舒适度。
参考文献
[1]胡文海。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探究[J]。煤炭技术,2013,06:220~221.
[2]张建辉。基于信息时代浅析计算机技术发展方向[J]。电子制作,2013,12:83.
[3]崔蓉。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及发展方向[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10:12.
[4]王剑波。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3:19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作为一个相对复杂且规模较大的动态数据集合——大数据,正日益深刻的影响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本文从电子信息技术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和市场环境较差两个方面入手,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依托大数据的背景来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做出思考。
关键词:大数据;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不同的研究机构对大数据的具体定义均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根据对这些定义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大数据具有“量”的特征,即拥有海量的数据信息;其次,大数据在状态方面还具有一定的动态变化以及高速增长等一系列特征。因此,大数据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笔者通过对大数据在电子信息技术上的应用,对其展开了针对性的研究与探讨。
1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1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缺乏
就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现象。具体表现在相关人力资源“量”的方面,因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规模一般较小,不论是在实际的综合国力还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创新上,均与其他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以及日益增长的人才需要仍然得不到一个很好的满足。其相关的教育需求、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以及项目研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有限,大多数人会选择出国进修,也间接导致了大量的电子信息技术方面人才的外流现象。
1.2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市场环境较差
制约电子信息技术行业发展的因素除了专业人才的缺乏之外,也受到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市场大环境的直接影响。而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所处的市场环境一直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一些假冒伪劣和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现也影响着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此外,我国关于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相关法律条例的不健全以及对一些侵害知识产权行为抨击力度的相对弱势,使得各类仿制、盗版活动越发猖獗,从而对电子信息市场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时甚至大大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水平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向着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2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策略
2.1加强对于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对于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只有依托大数据这个天然优势,逐步优化我国电子信息行业中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源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时刻以高等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作为核心,灵活的借助先进信息化市场分析对其进行精准定位。在大数据逐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背景下,相关科研人员或者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部门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在保持原有的特色教育教学培养的基础上,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设置与教学课程设置做出科学的调整,从而满足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对于人才的实际发展需求。例如:在全面了解市场需求的同时,电子信息相关的教学机构可以为学生创立相应的实训基地,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结合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2.2改善电子信息技术所处的市场环境
改善电子信息技术所处的市场环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对相关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在电子信息技术各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产业结构是构成市场大环境的基础部分,想要对其进行有效的优化,需要电子信息企业和地方政府对其共同作用才能营造出一个相对良好的市场环境。例如: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经营目标,通过对自身优势的充分利用和对市场需求的掌握,积极创新产品的生产技术。在与其他同类企业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形成一个具有良好风气的良性竞争模式,从而实现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结构的优化;
(2)建立健全电子信息行业的法律制度也是改善电子信息技术市场环境的又一举措。相关管理部门为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引导作用,利用法律保障控制假冒伪劣产品和低技术含量产品在市场中的出现,用法律的武器大力打击盗版、仿制等违法行为,以此来确保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2.3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化发展
想要进一步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化发展,应该灵活应用大数据技术,将大数据引入到相关的电子信息技术开发中,从而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明确的发展方向,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向着多媒体化、智能化进行发展。例如: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多媒体技术的开发研究中去,利用大数据的拥有海量信息数据和动态化特点,进一步提升多媒体技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为一种具有可视化与形象化技术特征的技术手段,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可以大大促进电子信息的传播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将大数据运用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中去,也可以对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起到显著的提升作用。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相关电子信息技术明显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利用大数据本身的优势,提高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研究开发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对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
3总结
作为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大数据正时刻影响着信息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想要在大数据背景下为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对于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改善电子信息技术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化发展。只有利用大数据的优势,积极探索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之路,才能保证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健升。互联网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OL]。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05):256.
[2]王童。大数据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研究[J]。科技风,2018(03):68.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极强的新兴学科,我们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虽然我市已经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中考多年,但是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仍然参差不齐,对此我常常陷入深思:高中信息技术课如何开展教学呢?经过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在课堂教学上做文章,巧用“蜻蜓点水”,下面我就具体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实施的。
一、“点”兴趣点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伊始,利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以精彩的主题、幽默的语言、社会上的奇闻怪事和信息技术内容连接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疑法、导游路线法、误导法等各种方法作为“点”燃学生的兴趣。通过一些方法手段创设出一种浓浓的学习气氛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气氛中让学生的思路紧随教师的思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应该努力做到:“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不要对学生说什么该想,什么不该想,教师提出建议就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解放学生的双眼”,让学生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孩子多说一说。通过营造这样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使学生保持快乐向上的思维状态,进而使我们得到优异的教学效果。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使课堂始终处于平等、和谐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态度、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学生听课的兴趣。教师如果对学生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学生之间的鼓励都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不但使教师精神亢奋,还会使学生的思路保持清晰状态,使之得到兴奋点。
二、分层“点”拨
在把学生的兴趣“点”燃之后,由于学生的情况参差不齐,这时教师就应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那些不同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让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按学案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别指导,对于“尖子”生应扩大知识点的宽度和难度;对于“差生”进行鼓励引导,给他们吃“偏饭”;对于“中等”学生重点是对所讲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把知识同社会实践相结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他们进行质疑。
三、“点”评价反馈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可是有的学生课前不积极探究导致课堂效果差,有的个别组表现不积极、或组内成员间发展不均衡等。为此,我意识到要保障我们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必须要优化学生评价方式。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的形成。
1、我对小组的评价包括对小组整体的评价和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两部分。小组的最终成绩是这两项成绩的综合,这样可以激励小组长每次预习时都能顾及每位同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使教学到达最好的收效。
2、对小组整体评价的信息主要来自对小组活动过程的观察和小组的学习报告,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小组活动目标、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互动情况和学习报告质量等。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是观察其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沟通协作技能和任务完成情况等。
3、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长期综合发展,我除课堂评价外还全方位地对小组进行跟踪评价:课后自主学习评价、过关评价、阶段评价、学期评价、小组竞赛等。
四、“点”自己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应该不断的充电。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做到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并不断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精深,同时还应具有较广博的世界、人文、地理意识和较强的行为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注意自身的利益礼仪修养;另一方面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自如的驾御教学过程,使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富有创造力的教师。教师对课本应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创造性的进行二次开发和整合,不再把教材看作是教学的主导,而把它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并与导学案结合利用。真正做到“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师”,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和质量。
教师在课堂和课下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共享,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给学生设计的任务要宽泛,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应给予详细的讲解,我们不知的问题也不要搪塞或敷衍,应正面给予回答,不知就告诉学生不知;对知识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要多辅导、多鼓励、多帮助。
五、“点”设计
首先,教师应根据课程设计理念,应先对课标进行通读理解,然后再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再进行教学设计;第二,教学设计应适合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适合学生的“口味”以及符合本学校的教学的软硬件环境;第三,在设计学生的活动时,活动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融入到教学中;活动的设计应是开放性的,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活动应是学生感兴趣的。在师生活动中,教师应做到精讲,学生做到多练,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上师生占用时间比应在1:2;第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体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精神以及做到技术是为需求服务的理念。
摘 要:根据专题学习网站的自身特点,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整合的角度出发,分析讨论了系统的功能需求、角色需求和安全需求,详细设计了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结构和主要功能。经测试,该系统具有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便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能很好地协助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专题学习网站 信息技术课程 设计
目前,普遍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尽量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种课程的突出特征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
专题学习网站是指在互联网络的环境下,围绕某门课程或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或多项学习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专题,让学习者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资源型学习网站。它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加工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在线反馈。《初中信息技术》是初中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并且本学科具备操作性强、个性突出、资源广泛等特点,有利用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导性和协作性。
一、网站的需求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在于它是培养信息时代国家、民族发展所需竞争人才的关键,是蕴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专题学习网站以数字化校园为依托,收集、整理、发布、运用、评估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探索新课程标准下在网络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方法和规律,有利于学生进行专题知识的学习和基于专题知识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1、网站功能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分析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成败。该网站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资源管理的功能。按专题学习网站的理论要求和教学需要,资源管理功能必须能对资源进行查询、修改、删除、分类、整合等资源处理功能,同时还要提供资源的搜索和资源下载功能。
(2)交流讨论功能。向用户提供一个交流讨论的空间,可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上传与学习相关知识、问题或作品进行交流讨论。
(3)评价展示功能。包括作业批改、作品展示、自我测试等在线评价。
(4)用户管理功能。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不同的权限以使师生共同使用和合作管理。
2、网站角色需求分析
功能的需求主要来源于角色,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需求。本专题学习网站的角色主要有两类:学习和教师。各类用户有自己相应的权限,登录后只能访问自己权限内的功能模块。例如学生主要是利用专题网站进行学习话动,包括查看专题知识与相关资源、交流心得与讨论问题、提交作品与上传资源、测评反馈与投票评价。教师主要是利用专题网站向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与协作的场景包括资源管理、讨论管理、评价管理和用户管理等。
3、网站安全需求分析
从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理论角度分析,专题学习网站主要存在如下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来自物理环境的威胁、网络的威胁、非法访问的威胁、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对数据库的错误使用、网络管理员的能力问题、数据库系统及网络系统自身的软硬件缺陷和其它不可知的因素。
二、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
根据网站功能需求分析、角色需求分析和安全需求分析,整个系统有两类用户:学生和教师。在基于互联网的专题学习网站系统中,可以将功能集约到这两类用户中。因此我们在进行总体设计时可以将整个考试系统分解成两个不同的子系统:教师子系统和学生子系统。学生子系统属前端应用程序,教师子系统属后台管理,采用的体系结构为B/S。整个学习网站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1、学生子系统
学生子系统供学生使用,主要包括公告浏览、学习目标、专题知识、扩展资源、交流讨论、信息检索、作业上传、在线测试等功能。
公告浏览:专题学习网站有较强的时效性,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学动态及通知公告需要及时地让学生了解,这些信息呈现在首页。
学习目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专题学习目标分三种,即专题学习的总目标、单元目标和知识点目标。总目标的有关信息呈现在首页,各个单元目标信息则呈现在单元学习内容之前,各个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呈现。
专题知识:专题网站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大量的知识辅助学习,有一部分资源是网站建设时提供的,还有一部分应在后期使用中由学生和教师不断积累和收集的。在内容的呈现上,对于学生能够直接掌握的知识技能,网站采用文字呈现方式,比如一些教学设计,一些概念阐述等;对于某些需要建立感性体验的知识,则采用多媒体呈现的方式,如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
扩展资源:整合与专题知识相关的扩展性学习资源如名词术语、预备知识、相关资源、网址大全、参考文献等,使专题学习网站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研究的宝库。
交流讨论:该模块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是完成专题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了解学生专题学习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本网站采用非实时的电子邮件答疑和实时的论坛讨论区答疑两种方式。论坛讨论功能将问题贴在相关分类上,等待教师或感兴趣的同学回答。
信息检索:网站提供站内信息检索及站外搜索引擎接口,方便教师与学生用户进行信息检索。
作业上传:由于教师发布的作业不仅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填空、选择、简答、计算、分析等;其表现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包括普通的文本,也可以包括图像、视频、音频等。为了使本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师,我们实现作业上传时要求将作业打包压缩后再进行上传,而且页面上有方便地进行学生作业查询和密码修改的超链接。
在线测试:针对每一专题学习设计自我检测的练习,使学生在学习完每一专题内容后能及时进行自我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对学习效果起到了一定的强化作用。在线测试包括题库管理、抽题和答题、测试评分等功能。这些功能均建立在WEB数据库的基础上,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有网络接入的地方都可以进行专题评测。
2、教师子系统
教师子系统供教师使用,主要包括公告发布、资源管理、讨论管理、作业批改、测试评分、系统管理等几个主要功能。
公告发布:通过后台发布各项教学通知,如课程安排、学习要求、参考书目、临时通知等。
资源管理:管理课程的在线教学内容,包括HTML在线学习、PPT电子教案、DOC教学文档、RM教学录像等,是专题学习网站的核心。
讨论管理:后台实现对学习论坛的管理,如专题管理、锁定帖子、提升帖子、沉底帖子、跟贴管理、删除帖子、移动帖子、设置固顶等;也可以在后台对教师答疑使用的电子邮件地址进行设置。
作业批改:实现批改学生打包上传的作业,并给学生判定相应的成绩。
测试评分:在本系统的设计中,实现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与操作题等客观性试题的计算机自动评分功能;而对于像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则由阅卷教师人工评分。
系统管理:教师通过身份验证之后进入教师子系统,教师可以对各种数据库中数据表进行插入、删除、修改等维护工作,如学生信息表、教师信息表、教学新闻表等,还可以进行系统运行参数重新配置、数据库备份、口令修改、权限修改、用户管理与初始化等工作。
三、结束语
随着网络教育的飞速发展,对专题学习网站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一个高质量的专题学习网站尤为重要。本文所研究的信息技术课程专题学习网站,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专题知识为内容,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特别注意运用系统化的科学方法进行设计,形成一本拓展的教材和一个开放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陆宏,孙月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吴保艳,赖永凯。《信息技术教学论》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J]。韶关学院学报,20xx,30(9):140~143
[3]要丽娟。浅谈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与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xx,27(3):85~87
[4]张新贤。《教育电视系统》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11(10):63~65
[5]徐顺,王会霞。Word 20xx文字处理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20xx,33(7):62~65
[6]黄以宝。《网页设计与制作》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15(5):4089~4090
[7]王海春。一种安全、高效的网络考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xx:67~68
【摘要】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人类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人们的生活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想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的课程;课堂教学过程;计算机
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直观感知法。虽然在一些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很轻松地掌握了。
(二)对比、类比讲解法。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
另外,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善于归纳知识要点。具体说来要注意做到将“相似”的知识点合起来讲,操作方法“相同”的挑一个来讲。例如,在讲解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时,我将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设置合在一起来讲,只给同学们讲解并演示了图片的插入和格式的设置方法,而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留给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自己去完成学习目标。虽然一节课我只讲了7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同学们有了充足的操作和交流时间,却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自由作业法。如在讲Word中“综合应用”这一节时,根据学生对前三节的内容已掌握,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运用自由作业法,在课上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进行,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然后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给大家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讲评,比一比谁做得更简捷、更方便,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
(四)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驾驭课堂教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多媒体网络教室”系列软件大家都不陌生,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互动式合作学习。针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和本学科的特点,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以互动、合作为精髓的学习方式,其优势在于:
1、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过程之中。
2、能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望的同时,培养集体荣誉感。
3、小组成员间能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
4、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立体互动,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在讲“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课时,我在课下了解到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有电子邮箱,并经常收、发邮件。在备课时,我把本课的知识点做成专题网站,在课上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教师做到少讲、精讲;学生做到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来达成学习目标。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要由过去的学习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咨询者。这点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由以往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的转变。让学生把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体会,或是把“无意间”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谈出来,给大家演示与大家交流。
(四)重交流评赏,轻定位评判。课堂上学生完成的作品或任务,在他们心中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多引导同学们去欣赏、分析作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创意、体会或演示自己的制作方法,让其他同学得以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之路还有一段路要走,作为教师,
我们都将和新课程一道成长。在这漫长的征途当中,我们都会继续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学生成长和课程建设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导学方式,可以为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发掘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强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导学应抓好以趣味作为问题导学的开展基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发表,发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论文,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论文投稿
问题导学模式的引入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增加了活力。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精神。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质对于逻辑性教学要求较高。而实践操作中的严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在信息技术课堂引入问题导学法,则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参与热情,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导向,重新认识信息知识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从而实现信息课堂的有效互动,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以“趣味”作为“问题导学”的基础
在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该学科的严肃性,造成学生在理论上死记硬背,在实践操作中按部就班,信息技术教学严重缺乏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受到了抑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加以改进,适时采用问题导学方式,学生的注意力将被高度吸引,而教学中抽象的、枯燥的知识点也将转化为学习兴趣点。
例如在“信息安全”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下列问题:世界公认的第一个私人电脑传播病毒是什么?利用网络查找并记录“蠕虫”的历史;你了解特洛伊木马吗?这些问题的设置,有的是学生有所了解的,例如木马病毒等,有的是学生需要查阅资料才能获得答案,例如第一个问题中的C-Brain病毒。通过对这些常识的了解,学生们对于病毒的侵害性和危害性有了更多认识,同时对于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也更加完善。由于这些问题都涉及一定的科学历史故事,所以在某一层面满足了学生的猎奇心理,从而对信息安全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以问题设置导入学习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堂气氛也将更加自由活泼。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消除了对教学难点的恐惧感和排斥感,树立起学习信心,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二、以“实践”作为“问题导学”的方式
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捷径,曾经有教育学家指出:“听到的知识会在三天内忘记,看到的知识会在七天内忘记,而实践过的知识则会长期留在记忆中。”这句话虽然具有一定的夸张性,但是却形象地描绘出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在实践学习中引入问题导学方式,则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平衡。
例如在“信息利用”教学中,教师针对“20xx年3月8日马航失联”事件提出如下问题:在这一事件发生之后,你是如何得到信息的?当时相关信息的来源有哪些?这些信息具有哪些特点?由于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不少学生踊跃作答,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答案进行梳理,总结出了主要的信息来源:电视、广播、网络。在信息特点的提炼上,学生们一致认为网络信息的传播效率最高,但是从信息真实性进行评价,网络信息又逊色于电视、广播等媒体。通过实践对比,学生对于信息的来源、传播途径、信息特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而且对信息的辨识和利用更加客观。
三、以“互动”作为“问题导学”的动力
经常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整体掌控教学电脑,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听讲的学生已经按捺不住要进行实践操作。但是,教师还沉浸在理论教学的氛围中,学生却急于实践,双方由于缺乏必要的互动而“不在一个频道”,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理论,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大打折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互动性,在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实现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尤其是在微机教学的实践操作中,更要结合教材特点,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实现从理论教学到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转化。
问题导学方式的引入,能够有效增加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例如在利用PhotoShop软件做图过程中,教师相继提出如下问题:第一,怎样利用图形工具绘制椭圆形?第二,怎样在椭圆形中画出正方形选区?第三,选区颜色填充中,前景色与背景色的快捷键是什么?设置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带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实践操作中出现问题,学生会积极想办法进行解决,而不是简单地“报告老师”,等老师帮助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教材知识,并能熟练地进行上机实践。
四、以“创新”作为“问题导学”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发掘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同时利用问题导学模式,制订出全面的教学方案。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往往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够”,有的学生“不够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设定个性化导学内容,同时分出教学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这些分层任务进行自由选择。
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中,教师一改原有找课本进行预习的方式,而是提前进行了问题预设,由此切入问题导学模式,教师根据教案内容提出如下问题: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以及发展趋势?生活中看到的多媒体工具有哪些?在多媒体技术中,其多样性和非线性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这些问题的提出分别有不同的难度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回答,从这一点也可以体现出问题导学的教学弹性。由于问题设置难度不一,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会受到打击,反而 可以从一个台阶迈向更高台阶,这就是问题导学循序渐进的优越性。
五、以“渐进”作为“问题导学”的途径
学生的信息操作和利用能力是通过大量实践实现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学生投入思考,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学生还要对自己的操作进行随时调整。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正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操作步骤以及完成过程。教师在掌握全程教学设计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实践操作步骤加以观察,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应用、发布过程中不断创新突破。
高中阶段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在信息道德建设上,教师也有一份社会责任。网络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学生分辨出信息的可用度,才能建立起完备的信息道德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利用问题导学主动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不良信息的散播目的是什么?你遭遇过信息诈骗吗?你身边的人呢?面对不良信息你应该怎么做?……这些问题能够唤醒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但是这种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以“渐进”的方式不断积累,不断丰富。
未来社会将呈现出信息爆炸趋势,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间力量,承载着信息环境建设的社会责任。高中阶段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够解决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适应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多重需求。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方式,为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问题导学的开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稳步提升,发掘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强化。更为重要的是,在问题导学教学条件中,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这一教学氛围的形成,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也会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秦雪丽。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0)。
[2]吴桂成。如何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更有效[J]。新课程导学,20xx(20)。
1 信息技术在单位信息管制中的作用
1.1 策略资讯体系
策略资讯体系可以经过信息体系分析出企业的长期发展策略,能够支持企业信息体系的建设。企业策略资讯体系建设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同时进行,这样在内部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效率,也能和企业内部的工作程序进行结合,例如企业的资源计划制定。在外部方面,能够向客户推销新的商品和服务。
1.2 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是非常便捷的工作方式,其在工作中主要是对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利用,能够将企业的业务流程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实现,能够降低员工的工作强度,将其从繁重的工作强度中进行解放。对以往的工作模式进行改变,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利。办公自动化的水平提高对企业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
1.3 制造自动化
企业制造自动化是指企业的商品生产、研发以及销售,整个过程都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实现,能够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更好的管理,同时,也能保证产品的生产效率。
1.4 电讯以及配销体系
通过快速和宽频的电讯运送体系,提升配销信息处置速度,现在最广泛应用的体系是实时销售体系以及数据交换体系。
1.5 人工智能体系
以精确、快速的计算机为基础,研发可以模仿人类智能的体系,运用这种体系能够处理繁琐还没有恒定公式的情况,同时做出有关决定。
2 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
2.1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和使用
距今 3.5~5 万年前,人类使用大脑存储信息,并开始使用语言交流和传播信息。语言的产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革命,它标志着人类信息活动的范围和效率的巨大提高,人类的信息活动从此由具体走向了抽象。
2.2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创造
文字是代表一定内容的符号,它是逐渐从形象化走向抽象化。最早的绘画文字见于旧石器时期的洞壁,这种文字中的图画是各种事物的记号。后来,在绘画文字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表意文字。文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息可以传得更久、更远。对人们历史的研究起到很大的作用。
2.3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造纸技术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最短的时期内,导致书籍数量出现了增多的情况,并且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印刷技术以及造纸技术的出现推动了信息的传送效率以及传播速度,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2.4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信技术的普及
信息技术的发展从十九世纪的西方开始,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一百年的时间。从电报、电话技术的出现到现代通信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效果也非常好,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对先进的技术进行更好的利用,这样能够促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2.5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同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第一台计算机出现到现在已经经过了近百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好,在各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非常普遍,利用这种技术,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3 信息技术发展对企业信息管理的影响
3.1 通讯能力的增强
通讯实力是衡量企业执行情况的规范之一。高速的通讯能力代表着企业可以更加敏捷的对外界的很多突发状况进行处理,同时也保障了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顺畅。从企业最初的发展来看,信息通讯凭借机构之间的语言通讯,直接对话以及电话、电报等形式;后来,网络的广泛运用,研发出了企业内部网络,创建内部网络,对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信息通讯都提供了方便的环境。
3.2 工作效率的提高
工作效率的改善是企业管理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很多企业工作中都要进行信息的登记和传送,包含档案管理、存放和传送等。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和网络的广泛运用,企业的工作速度有着飞速的提升。信息通讯更加方便高速,文字处理能力增强,各种资料库能够获取更健全的综合。
3.3 办公资源的节约
办公支出对企业的运营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开支,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节减了资源的使用。对之前的企业运营来讲,纸质资料的存放要耗费巨大的资源。使用电脑和网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纸张的使用。
4 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4.1 信息技术改变价值链
信息技术向价值链每一环节渗透,改变价值行为的执行方式和链的本质。它也影响竞争范围,重塑产品,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每个价值链都是由物理部分和信息处理部分组成。物理部分包括所有执行价值行为所需的物理任务。信息处理部分包含获得、操作、传输执行价值行为所需数据的步骤。每个价值行为创造和使用某种信息。例如,后勤行为使用的信息包括:安排承诺、运送速度和产品计划等确保即时有效的传递。服务行为使用服务请求/信息安排电话和订单;产品失效信息使企业能够修改产品设计和制造方法。信息技术同样对竞争范围也有很大的影响。信息系统能使企业在不同地域之间协调价值行为,例如,波音公司利用在线设计和国外的供应商进行工作。信息技术也可以在企业之间创造许多新关系,从而扩展〈WWW.BAIHUAWEN.〉产业竞争范围。
4.2 信息技术改变产品
商品由物理以及信息两方面构成。信息方面包含商品特征,运用方式等,如便利性、可保护性以及服务程序。商品物理构成更为关键,不过当前更加可行的新技术是供应商品物理特征时,供应更多的资料。新技术能够把不含有物理构成的商品变为现实,例如电子报纸。最后,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商品处置信息的性能。
4.3 信息技术改变竞争本质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每种竞争力,从而改变产业吸引力,表现在:附有材料和商品信息的电子清单使顾客更容易评价材料来源,做出购买决定,从而提高购买力;信息技术复杂软件的购买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从而提高购买力,产业进入门槛;柔性制造系统可以更快、更简单、更便宜地提供高性能的产品,从而影响了替代品的威胁;订单和订货处理的自动化,加剧了销售产业的竞争,新技术在取代人的同时提高了固定成本,导致产业内部为争取客户竞争加剧。
信息技术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杠杆。信息技术可以在老企业中创造新的企业。企业在价值链中有多余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将这部分卖出去。例如,sears 利用其处理信用卡帐户和规模大的特点对其他企业提供相似的服务。
5 结束语
对企业本身以及企业合作状况进行分析,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转变企业的价值关系,转变企业和其合作方的合作比重,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要抓住这个机会,拟定适宜企业本身的信息技术发展策略,转变企业的工作程序,使其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相配,进而为企业提升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