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论文最新7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农业推广论文最新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农业推广论文 篇1

高等农林院校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中坚力量,是对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补充。 农林高校要通过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坚持产学研办学模式,创新推广载体,建立专家团队,完善目标考评机制的途径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自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化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的流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农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就必须进行机制改革和体制创新,完善现行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建立一种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以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体系。高等农林院校集人才、知识、信息、技术等优势于一身,在科技兴农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为完善我国现有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不足,应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林院校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一、我国农林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问题分析

(一)经费不足,投入分散

目前,我国农林高校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经费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由于高校推广的项目并不能得到政府的完全认可,所以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面临经费不足,从而导致推广时间加长。从管理部门来看,在国家层面上有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安排农业科技资金,由于渠道分散,无法实行统筹的安排。

(二)推广队伍不稳定

高校参与下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推广人员基本由本校教师组成,他们所推广的项目单一且具有很强的正对性。当一项农业技术推广完成后,原先的队伍就会随之解散,所以推广的人员是不断变化的。而且高校教师不可能像农业技术推广专职人员那样实时提供技术服务,从而使得推广效果大打折扣。

(三)农科教分离、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目前的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教育中不能将科研、教育、农业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无法满足农业的发展需求。由于经费的匮乏,许多高校为获得政府的科研经费只依据文章的数量来评判科技实力,而不能研究出具有实用效能的科技成果。

二、我国农林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对策

(一)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国外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加强立法工作是保障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保障农业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我国政府虽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科技推广法》,但并没有将大学的农业科技推广活动纳入到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鉴于美日的经验,首先,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改进《农业法》和《农业科技推广法》等法律为农业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修改《知识产权法》中的关于农业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保护农业技术创造者的合法利益,刺激农业技术创造者的积极性。最后,规范相关政策,让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活动列入到推广工作之中。

(二)综合开发农业科技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农业科技推广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生产力。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高等农林院校的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与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专职人员协同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不能只靠其自然产生和形成,必须在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努力下,实施教育、培养手段,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并逐渐形成劳动能力,使其科技素质不断提高,使其潜在的科技能力得以开发。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为留住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应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为其提供经济保障。

(三)改革农业高校科研管理制度

在组织制度上,推广体系应保持其自身的对立性,不应简单地与已存在的科研系统进行嫁接或成为其他组织系统的附属物。这就要求高校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应排除外部行政系统的干预,进行独立的资源推广。在管理机制上,实现产、学、研、推相互合作,研究开发农民迫切需要的农业技术,以市场为导向教授学生实用的科学及推广知识。

三、结论和展望

高等农林院校在农业科技推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农林高校应明确自己在推广工作中的职能定位,争取多方力量协同合作,改进课程设置和评估机制,不断完善农技推广模式,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做贡献。

农业推广论文 篇2

摘要:我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新时期下,过去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当对农业生产积极创新和改革。在现今的农业生产中,要重视对农业机械的使用,更好地推广农业机械的应用,可以使农民减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负担,促进我国农业事业更好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业生产;机械推广;有效途径

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的使用,新时期下,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用农业机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使我国农业经济得到提升,所以大力推广农机应用,是新时期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

1使用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

在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主要表现在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科学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以最大减少劳动力和获得最多劳动成果为前提,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中使用农业机械可以有效减少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有效节省了生产时间,使农业生产向现代化生产靠拢。同时,农业机械化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使城市和农村、工人和农民之间没有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农业机械化的使用还可以达到环保的目的,如节能和节省耕地和节约水资源,以及减少化肥和种子农药的使用量,更加保障了农业产品的质量。另外,我国的自然条件为农业产品生产提供了重要优势,使用农业机械可以创造出可观的经济利润,这些经济条件可以为其他的农业产品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如林业、畜牧业等都得到全面更好地发展。

2目前我国对农业机械推广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推广人员缺乏职业素质

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对农业机械推广不够重视,农业机械不断地更新换代,推广和宣传人员所具备的农机知识储量不足,对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技术不够科学全面的了解[1]。

2.2经费方面的因素

在推广农业机械中,多采用口头的单一方式,使农民不能认识到农业机械的重要性,加上经济条件的不允许,使农民难以在购买方面达成意愿。虽然农机发展能提高农民经济效益,但是农民依然无法在初期投入。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都有增长,但是离农机设备的价格还是有差距的,农民无法拥有较多的资金去购买设备。虽然农机推广需要资金的支持,但是大多数农技部门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在农机推广中进行投入,国家在农业机械方面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和补贴,然而由于推广不到位,使农业机械出现品种不全和设备落后的情况。

2.3农民耕地面积因素

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家庭联产责任制,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这种人口平均分配的形式,使农民的土地比较零散,致使部分地区还是使用过去传统的方法种地,造成了农业生产效率无法提高,限制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

2.4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

当农业生产缺乏劳动力时,农业机械化才能得到有效使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通过转移的方式参与到其他产业中。现今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存在“过剩”的情况,这必将影响农业机械化的推广[2]。

2.5不具备健全的农机社会服务

农业机械推广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缺少科学健全的推广模式,加之农机的维修、供应和技术培训是农业机械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现在缺乏完善的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如农业机械手缺乏专业操作知识,农机出现故障无法及时维修,农民自身缺乏对产品的维护知识,这些都导致了农业机械无法推广和使用。

3关于加强农业机械推广的建议

3.1加强农业机械推广的人才队伍

在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素质程度对推广效果产生重要作用,应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还有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才,确保农机推广工作在现代化先进的理念指导下进行。

3.2合理加强推广农机技术和教育工作

由于地域的不同,使农业生产方式存在差距,工作人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工作,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对适合使用的农业机械进行推广,使农业机械更加科学和合理,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对农机的教育培训可以采取示范试验的形式,通过在田间地头对农业机械的操作进行推广,使农民了解到科技的作用,自觉增强使用科技现代化设备的意识,通过教育培训使农民了解关于农机使用的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能熟练地应用各种农机技术和先进设备,还可以在宣传上进行创新,可以利用手机和电视以及多媒体形式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推广[3]。

3.3完善农机社会服务体系

要建立专门以农业服务为核心的服务社,开展服务合作的组织发展,要创立农机的新服务方式,加强农机的销售和售后管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农机销售网络,有效提高农机信息化服务。

4结语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发展需要企业、政府和农民共同的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使农业生产得到健康待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述萍。新形势下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xx(3):186.

[2]郭志显。创新农业机械发展理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J]。吉林农业,20xx(15):42.

[3]赵淑玲。新型农业机械推广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乡村科技,20xx(2):90-91.

农业推广论文 篇3

随着我国社会综合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中的各项事业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完善,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农业对我国社会的总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更好的完成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农业推广相关部门应注重对农业科技档案的建设工作。在农业科技档案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提高档案建设工作的完成质量,使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真正做到为技术推广工作服务。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即将针对如何做好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进行简要的论述。

1做好相关的法制工作

我国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曾制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档案法》就是一项重要的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实际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过程当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先对这项法律进行准确的了解和认识,再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展开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所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都能积极的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规定的义务。

2优化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团队

一支优秀的团队是工作高质量完成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当中,应充分重视对于档案管理团队的优化,明确各个团队成员的工作责任,培养团队工作人员的对于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整个管理团队能够出色的完成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

2.1明确工作职责

为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档案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在工作中,能够通过实验总结出一套自己独有的工作规律,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当遇到很那解决的问题时,应该用谦卑的态度,虚心请教其他工作人员。另外,在工作人眼正常进行工作之前,首先应该接受完整的工作技能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此同时,为了便于之后其他人员档案的随时应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建立起一个数据库,方便档案查询工作的进行。

2.2干部的管理意识

一支优秀的团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领导队伍。在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干部及相关负责人员应该不断增强自己的工作意识。积极的参与到国家及上级政府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及时了解工作中可能会应用到的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并将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工作的最新动态及时传达给下级工作人员,这样将能够使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都有所提升。

3加强档案建设,促进事业发展

3.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机构。1995年,本中心由农业部原全国农技推广总站、全国植保总站、全国种子总站、全国土肥总站四站合一后,就加大了对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机构、人员编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员;在办公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档案专用办公室、阅览室和库房,做到了办公、阅览、库房“三分开”,为集中统一保管档案创造了条件,以确保档案工作有序进行。3.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依据《档案法》和农业部有关规章制度,结合单位实际,制订了《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档案工作管理办法》、《专(兼)职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鉴定销毁》等规章制度。为确保档案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中心在创建文明处(室)、公文管理、干部考核管理、重大事项督办等相关规章中明确了档案管理的责任。3.3强化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为了使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不遗失,本中心及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一方面,对“四站合一”时成捆成堆、凌乱无序的档案资料进行抢救性清理,按照分类方案,重新进行登记、分类,整理、立卷。形成了4个闭口全宗,共计1227卷档案;另一方面,收集、整理新的资料和档案,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目前,该中心档案室保存的农业科技、文书、财会、声像、书稿等各种门类档案达5000余卷。20xx年以来,各类档案的归档率达98%以上,档案的齐全完整率达到99%以上。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应用,科技档案成果转化的不断加深,本中心提出“要建成一个与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相适应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有效服务、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档案事业体系”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强化基础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全力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为农业科技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4结语

农业的发展程度将在很多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的总体发展水平。实际的农业科技档案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将高新科技合理的应用到档案工作中,提升档案工作的完成效率,使档案工作能够韩浩的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

农业推广论文 篇4

摘 要:在我国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形式,本意上是指欧美等国家以家庭成员构成主要劳动力的农业生产形式。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的提高,国内一些具有大量耕地资源的种植户也开始向家庭农场的形式转变,逐渐摆脱传统农业种植观念,形成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生产格局。基于此,结合国外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分析我国家庭农场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业技术;家庭农场;技术推广;农业种植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乡二元化社会体制逐渐消失,城市化进程速度逐渐加快,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在数量上产生了重要变换。20xx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达到总人口数量的51.27%,中国开始向城市化进程持续快速迈进[1]。 农业不仅是我国的重要产业构成部分,更是粮食安全的保障,但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口中的新生代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越来越少,大量涌入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工作,预计在未来的10~20 a就会产生农业生产断层[2]。 因此,如何确保我国的农业生产劳动力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个农耕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建国以后,由于将发展经济作为主要的国家目标,重视工业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发展,忽略了农村和农业生产人口的社会财富分配,这是造成农业劳动力流失的主要问题[3]。 我国的农业生产长期以来是以农村家庭为单位的,可以将这作为一个突破点,对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调整。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组成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势,但相对于我国传统的家庭农业生产而言,具有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优势[4]。它将农业生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农产品从种植到市场,家庭农场实现了更好的附加值提升。 家庭农场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仅有利于国家对农民这一职业的肯定,也有利于对农业种植技术的引导和培养,在农业人口不断流失的情况下,必然会成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主要领域[5]。

1 家庭农场的现状分析

国外家庭农场存在的时间较长、模式成熟,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中更符合现代化农业的特征。从家庭农场的规模来说,一般可以划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一般以大型家庭农场为主,欧洲国家如英国、法国等以中型家庭农场为主,亚洲国家中日本、韩国主要以小型农场为主。不难看出,家庭农场的大小规模与国土农耕面积有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家庭农场还只是概念性的,并没有形成与发达国家同等的规模和形式,尤其是对现代化农业的驾驭能力方面。 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的城乡二元化体制作用还很明显,尤其是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是“世袭制”产生的,除了打工、种地之外没有其他的劳动力输出渠道。但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大部分农村新生代通过升学的途径留在了城市,造成了农业生产大面积断层。 现实中,讨论的在国内具有“家庭农场”性质的团体,大多是原本的种植大户。20xx年,我国出台文件将“农民”正是规定为一种职业,因此所谓的家庭农场成员,其身份从“务农”转变为“职业农民”。

2 我国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2.1 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促进作用 家庭农场的管理者可以称之为“农场主”,农场的形成与耕地资源的占有量是密不可分的,而家庭成员往往是较为有限的。一方面,要完成较大面积的土地耕种工作;另一方面,要完成农作物的回收、加工、市场流通等工作,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农场主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是最迫切的。 首先,家庭农场迫切地需要新型农业机械的掌握技术。传统的种植产业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注入大量的人工,在更低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完全可行的,但对于较大面积的耕种就必须依赖于机械设备。 其次,家庭农场迫切地需要提高农业产量的种植技术。从本质上说,我国的家庭农场还处于概念阶段,与国外农场主私人拥有土地的现象是不同的。家庭农场的土地来源一般是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取,自己作为土地的生产管理者,同样要支付成本。为了提高耕种产量,不仅要对耕地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还需要对种子、肥料、种植技术等进行提升。 2.2 家庭农场将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主阵地 家庭农场的形式相对于我国农村传统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而言,更具有土地资源集中的优势。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承包制度,土地划分的面积较小,不同的家庭有自身的种植需求和安排,在进行统一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角度的分歧。而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为农场主,只需要与少数人沟通,即可实现大面积的农业技术推广。家庭农场还有助于现代化职业农民能力的培养,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 第一,有助于推动农民职业化观念的深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取得了重要进步,并开始逐步反哺农业。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的法律固定,确认农民为一种社会职业,这本质上就是对农业生产参与者的社会地位肯定;从事农业生产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工作是

农业推广论文 篇5

摘要:农民是农业推广行为的主体,是农业科技的最终接受者和采用者。根据农民需要进行农业推广,是由市场经济规律和人的行为规律所决定的。在实践中,农业推广人员只有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农民心理特点和农民需要的基础上,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推广方式和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农民采用、接受农业科技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对促进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和开创农业推广工作新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业;农民需要;推广;途径

引言

农民需要是农业推广的原动力,是农民采用和接受农业科技的最初源泉[1]。如果没有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接受和采用,那么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就难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推广就是一句空话、套话。只有根据农民需要来开展农业推广,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1了解农民真实需要,科学设置推广项目

在农业推广实践中,可以通过常态化实地调查和咨询服务这两种方式,来了解和掌握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真实需要。实地调查就是通过进村入户,到农家院落实地接触农民,对村民代表、农村“三户”、村社干部等农民群体进行座谈走访,调查和了解当地农民的真实需要。咨询服务则是利用“科技下乡”、“科技赶场”、“农民夜校”、“农技110”、“农技宝”、“农技微信群”等方式,来听取农民意见和建议,反馈农民信息。农业推广人员通过对不同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出农民的真实需要,为农业推广项目的科学设置提供依据,真正使组织推广目标与农民个人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让更多的农民在组织目标中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为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激发热情、增添动力。比如,三台县北路镇乡主要以种植麦冬、时令蔬菜为主,东南路镇乡主要以种植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为主,在农业推广项目设置安排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实际因素,分门别类,因地制宜,真正做到因需而推,推而广之,确保效果。如果推广的农业项目或农业集成技术没有真正切中农民实际需要,农民在思想上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行为上就不会接受和采纳,那么农业推广人员做再多的努力和付出,也是徒劳无功。

2分析农民心理特点,热情诱导农民需要

农民都具有“农本、自给、守旧、从众、惧风险、渴求、直观现实”等心理特点,这就决定了农民在农业教育及科技购买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接受类型[1]。大多数农民都喜欢那种“立竿见影、吹糖见米”的农业项目和农村实用技术。所以,农业推广人员只有根据农民的这些心理特点,对农民进行入心入脑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发动,讲深讲透所要推广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而广之的目的。在20xx年时,三台县刚开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由于当地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其相关配套产品认识不深、了解不透,根本谈不上接受和使用,甚至个别农民还产生过抵触情绪,做反宣传。生产中,他们还是习惯大量使用碳铵、过钙、尿素等单质化肥。为此,三台县就紧紧抓住农民“眼见为实”的心理特点,通过政企合作,按照“一站式经营、一体化服务、技物配套、连锁直销”的模式,切实开展“大规模培训、大示范带动、大面积推广”活动,及时召开收打现场会,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积极诱导农民需要,并与群众面对面算好对比帐,真真切切让当地农民体验和感受到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用“台沃牌作物优化配方肥”系列产品带来的增产增收效果,才逐步改变了农民的传统施肥观念。通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三台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已经走在了四川乃至全国的前列。

3厘清农民需要层次,确保推广有的放矢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类的各种需要可分为五大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一个人只有在较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较高一级的需要”[1]。在农业推广实践中,不同区域的农民或同一区域的农民,往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需要层次。比如,20xx年,绵阳市委在三台南部成立了绵阳市丘区农村脱贫攻坚示范区,该示范区涉及三台县7个镇乡36个村,幅员面积100km2,为了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示范区指挥部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等规划设计时,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并充分考虑到了这7个镇乡36个村农民的不同需要层次,真正做到了因镇施策、因村施策。一是对景福、双乐、协河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镇村,动员和组织群众进行土地集中流转,培育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公司+专合社+农户+互联网”模式,大力发展和培育油用牡丹、藤椒、稻鸭(鳅)等主导产业,不断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建设步伐。通过实践发现,稻鸭、稻鳅模式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助农增产增收成效十分显著(如稻鸭共育较农户常规水稻种植亩平均增加纯收入841.00元)。为此,当地镇村干部对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为农民带来持续增收的热情空前高涨,辖区群众主动参与度也非常高。二是对紫河、宝泉、建中、广利等发展滞后的镇村,群众内心深处更渴望先对村社道路、塘堰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示范区指挥部则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产油大县、小农水等农业项目的实施,首先对水、渠、路等进行整治和完善,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作为县乡(镇)两级最基层的农业推广人员,在制定农业推广目标或安排实施农业项目时,针对同一区域的农民,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农民需要的主导性和时效性。比如,在产前,农民主要需要品种、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及有关的市场信息,产中则需要技术指导及技术配套服务,而产后则对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及市场价格更为关注。农业推广人员只有分清和掌握了农民需要的层次性、主导性和时效性,才能确保农业推广有的放矢。

4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目前,中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不断发展壮大,新型职业农民也正逐渐成为新时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但在经济新形式、新常态下,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认真分析供求关系、市场价格等因素,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只有“种得出、卖得了”,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所以,作为当代农民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不再仅仅对一般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知识有所需要,他们更渴望从农业推广人员那里得到科技、管理、市场、金融、法律、环保等多方面的信息及咨询服务,来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2]。今天,面对农业推广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过去那种靠政府行政命令的“大呼隆”式农业推广已经过时、行不通了,农业推广机构及农业推广人员只有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作风,不断加强学习,练好内功,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在农民最需要的时候,送去最迫切的服务,真正当一名“百事通”、“万精油”的农业推广人员。

5结论

为了适应新常态下农业推广工作的需要,农业推广人员要勤学习、转作风、强素质、提能力。根据农民需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科学设置和安排农业推广项目,运用需要理论和期望激励,不断创新农业推广手段和方式,及时向农民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新信息等服务,积极诱导农民行为自愿变革,最终达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增进社会民生福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福有,郝建平。农业推广心理基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130-132.211-212.241.

[2]高启杰。理解农业推广基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J]。农村经济,20xx,(10):5.

农业推广论文 篇6

众所周知,农业科技能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当下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结合出现严重脱节,农业科技不能更好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使得农业发展滞后,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新经济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1.1农业专业性人才流动性大,缺少人才力量支撑。从事农业的队伍中,专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比较少,部分人员在系统学习农业技术推广后,会因工作调动等因素而离开本岗位,农业队伍稳定性较差。而非专业人员占据的比例较大,这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带来一定的影响。

1.2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对农业投入力度不够,对农业人才的培养不足,使得农业技术在基层中推广滞后,加之基层服务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3我国普遍存在种植规模小、经营管理方式单一、经济效率低下现状。当前,我国农耕方式主要是以家庭方式为主,经营方式单一,种植规模小,随意性比较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比较单一,不利于机械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一些优良的种植物品种不能及时得到规模化种植,农业的经济效率低下。

1.4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低下,培训力度不足,培训难度大。当下我国的农业发展形式中,农民占据重要的位置,但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农业技术掌握率小,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还有很多农村地区,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与孩子,这就增加了培训难度。

2新经济形势下做好农业科技推广的对策建议

2.1做好人才创新培训工作,健全人才培训机制。政府要健全人才培训机制,吸引更多优秀农业人才,鼓励人才创新,努力营造出人尽其才工作氛围。农业科技的推广需要人才的注入,而人才的储蓄正是农业技术推广重要铺垫。有了专业人才带头,大批的农民会产生信赖感,并且愿意加入到科技创新队伍中,为实现农业生产化奠定基础。

2.2政府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改善基层设施环境,为推广农业技术创造条件。农业经济基础的地位不可动摇,强化农业地位的重要性,需农业科技作为保障,而科技的创新推广使用是关键。因此,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改善乡镇基层推广部门的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以吸引人才,稳定队伍,发挥才干,增强农村科技服务功能。

2.3实施新型合作种植模式,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新型的农村合作社建立是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基础,可以借助入股或者租赁的方式将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首先,建立种植示范区,使用农业生产化管理方式,推动农业集约化更好更快发展。其次,培养农业种植大户,通过租赁其他农户的农田进行大范围种植,引进优良的植物品种,确保农业生产效率。最后,种植户和农业合作社联手,将分散的农田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土地应有的价值。

2.4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民整体种植技术的提升,是衡量农业科学技术落实的重要标准。因此,需加大对农村青年人群的培训,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整合技术推广、科研以及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科、农、教三体结合。做好对骨干农民群体的培训,实行“一带一”方式,逐渐扩大农业对技术的掌握范围。

3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是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生的重要保障。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是实现脱贫致富重要手段。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基础设施健全;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农业人才福利机制,发挥出人才作用,让科技兴农步伐更快迈开。同时,也要做好农民的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让更多的农民掌握最新农业科技,在进行作业生产时,能学以致用发挥科技力量。

参考资料

[1]米晓,张保军,杨改河。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34~37.

[2]刘颖芳,陈阜,寇建平,等。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农民技术推广培训状况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xx(03):17~19.

[3]吴翔辉,罗新潮。借“星火”之势,播科技种子———湖南图书馆科技兴农六年回顾《图书馆》,20xx(06):65~67.

农业推广论文 篇7

摘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是农业技术推广投资,这也是农业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体现。只有技术人员懂技术,推广技术,农业生产者使用技术,才能提高农业的单位产量和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随着农业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最大化的挖掘潜在的劳动力,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从而提升农业产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增大农业技术推广技术的投资力度,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还应科学认识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这样才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

关键词:投资;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

农业的快速增长导致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从经济机制上看,农业增长的特殊影响因素包括:劳动力中的劳动力、现有的土地消费和积累的资本。

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有效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可以使其充分运用至实际的农业生产环节中,提升了土地以及农业资本的利用率,从而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处主要利用农业技术S型扩散曲线分析理解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农业技术S型扩散曲线的横轴坐标为时间,纵轴坐标为新技术采用率。在技术的初始推广阶段,其效果大多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新技术的效果未得到有效验证,以致多数人并不愿意承担风险,只有少部分人愿意尝试。当少数人使用后觉得效果不错时,则越来越多的人会开始采用新技术,此时新技术的采用率也会随之增长,使用人数增加。当新技术得到多数人的采用后,由于采用面较广,因此其扩散曲线斜率也会下降,最终趋于平缓,这便是农业技术S型曲线的形成过程[1]。而随着农业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多数地区可以挖掘潜在的劳动力,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从而提升农业产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且在旧技术与新技术不断更替的过程中,便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为了确保农业经济的增长带动国民经济的提升,我国必须加大新农业技术的研究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创新升级。且还应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应用新技术,从而提升农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

2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教育、科研以及推广环节出现脱节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三者并非实现有效结合。比如农业科研单位并未有效融入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领域,且农业教育工作也并未结合社会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农业技术转变为农业生产力过程带来了一定阻力。另一方面是投资带动力较差,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础支持,但当前我国的农业社会市场并未完全打开,以致推广效果较差[2]。除此之外,我国正加快城市的建设发展,因此财政支出更倾向于城市建设,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所投入的投资数额较小。

3农业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3.1强化农业科研以及教育的全面结合

农业技术生产的关键在于农业科研与农业教育,且农业技术也主要产生于农业科研单位以及农业教育环节。对此,应大力支持农业单位的科研工作,并鼓励学校教育中的农业院校,为农业技术的研究提供良好氛围。农业局可以利用研究所功能研究新型农业技术,而学校也可以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更多的农业技术人才。且政府也应给予企业一定支持,鼓励其创新农业技术。这样通过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才可以提升技术的研究效率,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可以深层农村基层。

3.2建立多元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为了提升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率,应转变以往自上而下的技术推广模式,在满足市场以及农户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以国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农业科研院以及农民合作社为辅的多层次推广模式[3]。且高等农业院校也应设置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门进行技术推广工作。除此之外,还合理利用民间资本,鼓励企业投资,并激励农民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建立多元化的推广体系。

3.3农业技术推广中加强科技普及

为了提高农村科技水平,首先要根据当下农村经济及农民素质水平的实际状况,加大对农民技术的培训力度。此外,对学历不够或素质较低的农业技术推广从业者,进行相关职业培训,以多种方式与渠道持续提高农民的业务水平。

4结束语

增大农业技术推广技术的投资力度,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由此,相关部门应在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增大扶持力度,且确保这些资金全部使用至推广工作中。同时,还应科学认识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这样才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

参考文献

[1]耿增鹏,孙洁。简析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xx(05):103.

[2]冉莉。探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技服务,20xx(11):8.

[3]李慧。试论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J]。农民致富之友,20xx(21):91.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