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继续教育论文精选19篇

《教师继续教育论文精选19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继续教育论文】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继续教育论文 1

1.1专业知识水平低

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很多知识的老化以及对新的专业知识的缺乏都严重影响着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专业技术及各项工作的发展。就内蒙古自治区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的情况而言,专业队伍状况不容乐观,图书馆专业毕业生寥寥无几,而非图书馆专业人员占大多数,这些给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实际工作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人才危机。因此,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工作在受到新的社会需求的推动下,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能力。

1.2服务观念落后,职业道德教育不完善

在以往的服务观念中,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服务大多只限于简单的借借还还,所以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也似乎习惯了这种简单的服务模式,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形式。但随着现代网络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不仅仅是简单的“保管员”和“出纳员”,更应该在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中起到参谋、导读的作用。职业道德是图书馆继续教育的基础,职业道德的教育直接关系到院系图书管理人员业务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的高低。目前,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工资水平偏低,评职称有很大难度,劳动成果得不到重视和认可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着管理人员的思想情绪、工作热情。因此,通过对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职业认知度,充分认识到院系图书资料室在学校整体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同时,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从而促进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工作的全面发展。

1.3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不够合理

从目前来看,虽说有些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专业知识过于单一,没有系统性,或者只具备理论性而不具备实践性,缺失复合型人才,而且劳动人事部门提供的培训教育又是针对各个领域所有人员的一般性基础培训,这使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无法深入到图书文献的具体内容中,无法成为专业文献信息和专业读者的纽带,也就自然而然不可能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服务。因此,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怎样提高专业水准,将陈旧的服务观念转变,将原有的知识结构更新,是迎� 这不仅仅是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更是每个图书馆员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不论职称高低,不论学位高低,资料室管理人员都应该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配合所在院校搞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工作。

2继续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方法

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2.1相关知识的拓展

当今,信息化网络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图书资料室传统技能的拓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必须同时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多方面有关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学习“图书馆学概论”、“图书情报学”、“信息检索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检索教程”、“信息资源建设”等多方面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与广大师生的有效交流与沟通,从而提高服务质量。高校院系资料室面对的每位读者的专业、学科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涉及的研究领域也各不相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理解接受能力也有差异,所以说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必须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以达到与师生的有效交流与沟通,并且能为师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2.2新兴技术的掌握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与发展,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普遍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转变与发展,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基本采用计算机处理,文献信息数字化,信息资源网络化,高校图书馆对师生的管理模式与服务方法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要求传统的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与服务方式也必须发生巨大地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将被半自动、半手工的工作方式或全自动的工作方式的模式所替代,这些将给院系图书管理人员带来新的挑战。管理人员只有全面加强计算机能力的继续教育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操作方法和管理手段,才能适应现代网络信息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2.3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

不论时代怎样发展,作为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拥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可以熟练地掌握、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与新技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才是现代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也只有他们才能带动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全面健康地发展。综上所述,实现上述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

2.3.1讲座培训。高校图书馆应该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对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讲座、职业道德讲座等各方面的拓展能力讲座,以提高资料室管理人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带动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全面发展。

2.3.2进修班培训。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派院系图书管理人员参加各类研修班、短训班等进行研修与学习,努力培养图书管理业务带头人,使其成为高校的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交流与沟通的纽带。

2.3.3友好访问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可以组织院系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之间或校内院系图书资料室之间进行互访参观、调研与学习,借鉴、学习其他高校图书资料室或校内院系资料室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及图书资料研究成果,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开阔眼界,扩展思路,提高业务知识与管理水平。

2.3.4树立终身学习。自学是继续教育的整个过程,是获取知识提高自我的最好途径,也是其他方法与途径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与能力,从而做好院系图书管理工作,更�

3结束语

继续教育论文 2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动因;需求;经济学。

一、新问题的提出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在我国开展已有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新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新问题。现在有许多观点认为,一些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熟悉不够及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新问题是导致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动因有偏差的重要原因。然而,笔者以为,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这一活动。我们知道,教育具有鲜明的经济属性,它会生产劳动力,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消费性产品,更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作为新的教育实践形式的继续教育,虽然行政属性浓厚,不能以市场行为视之。但仍然具有经济属性,是一种经济活动。中学教师则是这种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经济主体,他们具有完全的理性,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是由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决定的。需求程度越高,内在动因越明显;反之,则外在动因越明显。经济学中,需求既包括消费需求也包括投资需求,故本文拟运用一般消费需求规律和投资需求规律,对我国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做出经济学分析。

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消费需求的分析

经济学上,消费需求简称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由此可见,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影响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摘要:1.消费者偏好(即购买愿望)。“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相反。而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程度或商品对于消费者效用的大小。某种商品越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其效用就越大,则消费者偏好越强,对该商品需求就越旺。2.消费者支付能力。所谓消费者支付能力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之差。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越高,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就越强,对商品的需求越大,反之则相反。对中学教师而言,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摘要:

第一,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和高等教育相比,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它虽然使受训者的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增强,但并不能给受训者带来高学历。在当前文凭主义还盛行的条件下,继续教育并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社会地位的明显提升,也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由于平时工作紧张,压力大,对中学教师而言,参加继续教育不仅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反而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才会发出“继续教育是给教师增负”的慨叹。而且,假如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不过硬,使中学教师参训后并无获益,还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是有差别的。来自于城市的大多数教师,由于他们面临的竞争更激烈,教育教学改革的压力也更大,危机意识浓厚,因此有着较为强烈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需要。继续教育对他们而言,有着更大的效用,他们对继续教育的偏好也就强烈一些。相反,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教师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就弱一些。高级中学的教师和初级中学的教师相比,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初级职称的教师相比,由于其处境、素质不同,前者比后者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更强烈一些。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是缺乏强烈偏好的。

第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支付能力有差异。继续教育的收费可能不算高,但加上食宿和交通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需要中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继续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竞争性,即继续教育提供服务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并不为零,每增加一个教师来培训,培训方就要多负担一笔费用,这说明它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但它能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即社会效益,表现为通过继续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学的师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经济学中,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产品提供者,须由政府部门付费予以补偿。但在实践中,绝大部分教师是自费或负担大部分费用的。如据对杭州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次调查中得知,有40.5%的教师经费完全或基本自理,只有5.5%的教师全部报销,其余的报销一部分。杭州还是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就可想而知了。这时,支付能力就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收入了。而不同地区教师收入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城市中学教师比农村中学教师的收入(包括工资和福利)一般高出三分之一;经济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的中学教师收入差距更悬殊,有些边远地区甚至还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新问题。并且前者比后者的培训费用往往更有可能得到报销。因此,支付能力的差异就更加凸显出来,不同地区的教师对参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就大为不同了。

三、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投资需求的分析

众所周知,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需求,更是一种投资需求,即消费者不仅从这种消费中得到享受,同时也以此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投资是为了赢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投资需求主要取决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反之则相反。假定投资成本为c,投资收益为y,投资预期收益率为R,则R=(y-c)/c×100%。

可见,投资预期收益率和投资收益成正相关,和投资成本成负相关,投资成本越小,投资收益越大,投资预期收益率就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同样,继续教育是中学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师对其投资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继续教育的收益率,或者说其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首先,我们来考查一下中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成本。其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摘要:一是实际成本,包括继续教育的学费、各种资料费、住宿费和交通费;二是机会成本,即假如不来参加继续教育而能挣到的额外收入。虽然,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工资和基本福利照发,但是某些补贴可能会失去。同时,继续教育大都放在双休日或寒暑假,有些中学教师本来可能会在此期间挣一些额外收入,如给学生补习、兼课,甚至带学生;还有一些农村教师,平时要兼顾家里的农活现在也兼顾不上了。三是心理成本,由于中学教师平时工作量大,心理压力重,一周工作下来,都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现在要去参加继续教育,就得以牺牲闲暇为代价。即使继续教育放在工作日,但学校里落下的工作,照样要在空余时间补上,所以这个代价无论如何都是要付出的。此外,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在实际成本的支付上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培训地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后者在住宿费和交通费的支出上明显高于前者。因此,正如有些农村教师提出来的那样,在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上,二者是不平等的。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如城市教师积极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来考查接受继续教育所获得的收益。按理说,中学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其人力资本增值了,收益必然会提高。但实际上,在我国存在着一个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的新问题。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邹庄教授等人的实证分析,中国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在城镇及农村地区各为3.29%和4.12%,总体教育收益率为3.34%,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2.78%和4.46%,低于台湾的8.4%和16.1%。同样,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也不可能很高。我们假设培训方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相当高,态度积极的中学教师明显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可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即使这样,教师最多早一点评上职称,比别的老师多一点工资收益。据笔者了解,同一所学校中学教师之间收入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即使有差异,也主要是由于教师所带的班级考入重点高中或大学的学生人数不同,因而获得的奖金数额不同而导致。也就是说,对初中教师而言,所教的学生考取重点高中的越多,其所获得的奖励就越多;对于高中教师而言,谁教的学生考入大学的人数越多谁的收入就越多。因此,在目前应试教育、整个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未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仍然是学生的分数,而学生的分数靠大量的辅导材料及教师和学生大量时间的投入也能获得。因此,那些态度消极的教师、甚至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强化练习、题海战术照样能提高学生的分数,照样能获取高额的奖励。因此,惟一迫使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理由就是行政压力、评职称。假若培训方提供的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则教师从中获得的收益就更小了。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总体上是低下的,有时甚至是负的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投资需求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策略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继续教育尚未由中学教师外在被动的需求转化为其内在自觉的需求,是由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支付能力及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所决定的。要促进这一动因的转化,也须从这几个方面去努力。具体策略如下摘要:

1.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确保并增加对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据笔者了解,继续教育的经费原则上是由政府部门调拨一点,中学教师所在学校负担一点,教师自负一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政府部门负担的那一块经费不到位,更不用说增加了。然而,充足的培训经费是确保继续教育顺利开展并真正吸引教师自觉参加的重要保证。因为只有培训经费充裕,才有可能降低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才有可能改善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从而增强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

2.在教师这一行业引入市场机制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不二法门。虽然我国教师这一行业早已实行聘任制,但只是流于形式,很少有教师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遭解聘,除非其有违法犯罪行为。因此要切实引入竞争机制,实施真正的聘任制,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下岗。同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定期对中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考核, 只有这样,才会大大增加中学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从而增加参加继续教育的收益。为此,须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并全面推进教师资格证制度,让更多的人愿意并有机会参和教师岗位的竞争,迫使现任教师为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而自觉地参加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论文 3

(一)教师继续教育理念、模式需要更新

中职教师往往在需要评职称时会集中参加继续教育,平时对自我素质提升的自由学习、自主学习欠缺,继续教育随意性大,教职工缺乏把继续教育当成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纳入自己的职业规划之中。许多中职院校的管理者与人力资源部门也缺乏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管理和开发,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开发、针对性培养的规划不足。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依托网络技术,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可以更丰富、更灵活。

(二)继续教育内容针对性需加强

现在中职院校校内培训和组织参加的校外培训中,教师的理论知识培训比重过多,针对中职教师特点的专业技能操作培训和解决生产一线难点问题的实操能力的培训项目流于形式,适应新兴产业需求的专业课程的培训,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待创新。

(三)继续教育机制需完善

。目前对中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稍显不足,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资金更多是学校承担,来自企业的外在资金资助较少,对优秀学员的奖励没有,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参加国外交流、国培、省培等精英培训后,培训结果无法体现教师素质提高的实况,继续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机制未建立。

二、中职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将继续教育作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这不 中职院校要遵循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特色性、针对性、超前性、实用性、自主性的原则,创新发展继续教育的内容、培训模式和健全机制,推动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更新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教师作为中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学校的决策者要牢固树立起“教师是学校第一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把建设好教师队伍放到重要地位来筹划,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应从拓宽培训渠道、增加培训资金、健全奖励考核机制等方面提供保障。中职院校的人力资源部门也要制定出详细切实可行的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培训教师队伍。

(二)深化培训内容,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中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需要根据教师队伍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地设计培训内容。对学科带头人、行业领军人要侧重加强学科的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注重研究和解决生产一线的攻难课题。对青年教师,除加强上岗必备知识的培训外,要积极发挥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在跟踪听课、评课、说课、反思、上汇报课等教学实践和培训中,促进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快速提升。对广大教职工,则要鼓励其加强学历教育、专业知识更新教育和专业技能操作锻炼。

(三)创新培训模式,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校内培训模式、网络或自考学历教学培训模式、基地培训模式、下厂培训模式成为当前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模式,在信息化时代,这些主要培训模式要最大程度地依托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上课堂、网络教学,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学校也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积极搭建继续教育的交流平台,在平台上广大教职工可以分享继续教育的经验和体会,也可以对下厂培训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探讨。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继续教育再学习的平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看似分开的培训模式又可以有效整合,提升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四)健全激励考评机制,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中职院校在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的财政投入下,要积极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引进企业的赞助资金和培训资源,鼓励教师参加更多种类的继续教育。要对参加出国培训、国培、省培等精英培训加强考核评估,对培训教育转化成果的教师要加大实质性奖励。要做好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工作,有效开发出省、市之间继续教育学分互认平台,调动广大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推进继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继续教育论文 4

1.继续教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向推动了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继续教育的发展目标:“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以后的主要任务:“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这对高校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继续教育就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教育。通过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知识水平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知识结构更加合理,能够更好地适应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随着学习型社会逐渐形成,根据市场导向,继续教育与社会的需求联系更紧密,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进入就业市场,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抓住就业契机,不仅要培养学历化人才,更要培养专业化人才,就是说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灵活、多样、社会需求的复合性人才。因此继续教育最为直接反映了教育的大众化,走在转变人才观和提升教学的服务意识最前端。继续教育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能消化吸收并创新先进技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培养具备创新意识与实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把潜在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手段,并提高生产力。因此继续教育是人才资源增长的重要途径,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促进地方经济增长。2.地方经济发展对继续教育提出更高的需求。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教育的发展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一次性教育已满足不了当前社会的需要,继续教育的理念被全社会所共识,已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培养具有高素质创业能力人才为目标,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继续教育身上。为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人才,对继续教育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同时对其提出了挑战。地方经济发展必须要有适宜经济发展的大量的专业人才,继续教育目标就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并在人才资源培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展职业技能、职业资格的培训活动,突出其市场化、专业化、终身化、全民化的发展趋势。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对专业性、技能型的项目培训,进行新技能、新知识的传授,激发专业人员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加快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应以“立足当地,注重实用,着手现在,着眼未来”的原则,采取“扬优、支重、改老、扶新”的方式,积极进行学科专业的调整改造,以满足当地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3]

二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意义

1.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两大功能,根据高等学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服务社会经济有不同的定位。“985”高校更多关注科技创新前沿,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211”高校把精力放在技术集成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形成新的学科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群。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处于地方,则应关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服务是继续教育培养人才的特殊使命。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凭借高校对周围经济的辐射拉动相应的服务业发展,扬“地利、人缘”之优,避“名校、品牌”之短,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调整学科专业,利用高校的理论、技术、人才优势开展技术研发与服务,制定适合服务地方的培养目标,集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培养多形式、多层次“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化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自己的社会效益和服务水平。2.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服务是一项实践活动,继续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实践中紧密联系地方,以具有区域特色和变化的市场为导向,针对地方人才市场的需求,以服务业为宗旨,带着前瞻性的思路,加强沟通,理顺关系,彼此信任,紧贴地方经济发展实际,体现地方区域特色,共同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进行宏观规划,吸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办学理念不仅得到升华,办学知名度得到提升,办学质量得到提高,还彰显了办学特色,锻炼和提高了办学能力,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培养了一批以未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潜在需求。3.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继续教育立足于本土资源,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寻求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专业,开拓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空间,发挥多方面、多层次的重要作用。加大职前职后一体化力度,提高服务社会的参与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中,推动学校培养人才模式改革,同时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合理利用和吸收社会办学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促进继续教育办学特色的形成,扩大继续教育的影响力。从地方经济需求出发,解决影响地方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把科学实践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校继续教育的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和智力保障。

三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 5

1.受训方信息化设施的基本情况

(1)硬件设施跟不上教育的发展

远程教育是一项很好的教育培训形式,因其省时间、省经费,效果好,受到受训单位和个人欢迎,但由于要利用网络,因此设施因素很重要。远程教育的手段就是通过网络传输进行,在机器配备方面最好达到一人一机。大学校或者重点中学能达到标准,但一些偏远学校或者较小单位,仍达不到一人一机,网络进校园问题也是存在的。不能保证教师上网时间,网络设置的低配置,都是制约远程教育的发展。

(2)经费支持不能整个满足培训需要

学校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支持程度高,几乎所有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相当重视,计划详细安排周密,重视教师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情况。但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时,一旦遇到设备更新和资金投入,就会使继续教育受阻,变更培训方法和途径,继续教育、培训的效率打折。

(3)教师的学历层次及水平参差不齐

远程教育除了培训每位教师的基础学科外,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使用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年龄大的教师几乎都没有计算机操作能力,这给远程培训造成了极大不便;但年轻教师就没什么大的问题,这样就造成差距很大,需要在培训时间和方式上调整。

2.教师对远程教育的态度

(1)教师对继续教育寄予的期望高

教师是远程教育的主体,很多教师都参与过很多各种、各类继续教育,也对培训形式、内容等有了自己的看法。教师对教学单位的要求:基层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从内心对教学单位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寄希望学校能支持教师真正得到专业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自己,也希望从费用、形式上得到更多的支持。

(2)教师期望远程教育的评价方式和学习方式多样化

学校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有很大差别,有的教学管理方式选择为分散管理,对教师要求比较低,给教师的压力也小,让教师有一种放松感。有的教师希望在寒暑假和节假日授课,这样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放松心情进行远程教育。教师对网络远程继续教育的基本态度:大致是希望利用网络开展远程继续教育,因为这是现代生活的表现,是很有必要的;网络教育有很多的优点,学习方便、节省开支,培训内容丰富;网络教育存在缺点,答疑困难,不能和教师面对面,交流起来有一些障碍;更希望远程教学的模式能增添教师在线答疑;教师希望远程教育的评价方式也要完全网络化。

3.远程教育的质量不高

远程教育在职业院校继续教育中的资源相对来说比中小学的资源要少得多,一直以来,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数据比较多也比较齐全,职业院校的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需要水平较高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授课,而这些人员都是教授级的人物,他们没有时间去专门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培训制订专门授课计划,即使有一些网络课件也是以前制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远程教育的质量不高。

二、职业院校继续教育中实施远程教育的措施及手段

1.科学配置,转变理念

(1)职业院校教师要定准位,树立正确观念

远程教育是职业院校继续教育的新形式,除了各方要为这项教育任务提供资源、设备、和服务,主要还要将教师这个主要角色安排好。虽然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很多来自网络等非人因素,但最终实现整体教育结果的还是教师,如果教师在这种教育方式中表现不积极,那就彻底改变了远程教育初衷,所以要尽快改变远程教育资源的现状,正确引导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理念。

(2)职业院校教师要开阔视野,革新观念

当前,教学媒体的转变和增加,教师已经不仅仅是教材传达者、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拥有多种既能、充满现代思想的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帮助接受培训者转变、建构的协作者和共同操作者。加快教师观念转变速度,把远程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培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广泛交流,取长补短,向教师宣传使用远程教育设备进行培训、教学。

2.制度保障,措施得力,促进教师参与

从国家的高度在推行远程教育工程以来,国家教育部门和地方教育机构都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职业院校制订了《教学资源接收和使用工作条例》、《现代远程教育应用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很多培训机构还专门进行了专题培训,做到让教师人人会用、能用、爱用远程教育设备。在培训内容上要进行要进网络设备、相关软件使用的培训,更要让教师如何利用培训内容整合资源,变成自己的教学资源,最终用在课堂上。加强远程教育系统的管理,一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远程教育顺利进行;二是提高远程教育的效果,最大限度的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让教师学以致用。

3.扩大影响,让远程教育资源高效使用

(1)利用各种活动促进远程学习

怎样让教师喜欢使用远程教育,并最终喜欢上这种形式?一是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宣传的形式要活泼,新颖,吸引人,能让教师走进远程教育;二是开展一些评议活动,比如博客比赛,日志评比等;三是拓展农村这个大舞台,农村现实的教育资源比较差,需要大量补充,而远程教育形式正好适合农村远离教育密集区,不能进行充分交流等存在的弊端。

(2)改变传统观念,让教师走出传统思想

老教师更习惯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融进远程教育是有难度的,这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更多的相关部门,包括老教师自身努力。一是加大投�

三、展望

继续教育论文 6

2研究结果

2.1特殊教育教师的年龄、教龄和特教教龄现状

经统计分析,发现在四个年龄段中,人数最多、比例最大是30岁及以下的特殊教育教师,人数达到124人,占本次调查有效样本的38.8%。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比例呈不断下降的态势(见表1)。对教龄和特教教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教龄、特教教龄在5年以下的特殊教育教师人数最多、比例最大,分别有100人和150人,占本次调查有效样本总数的31.3%和48.4%,教龄、特教教龄在11-20年以下的教师人数及比例次之。特教教龄在6-10年、11-20年、≥21年段的教师比例均低于教龄在这三个段的教师比例,但特教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比例却远远高于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两者的差异达到17.1个百分点(见表2)。新疆特殊教育教师年龄、教龄和特教教龄的现状表明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偏向年轻化,有相当比例的特教教师是从普通学校转岗而来,这既显示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也昭示着教师继续教育任务的艰巨性。

2.2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教育

经统计分析,发现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的初始学历以高中及中专为主,这一学历的教师有129人,占本次调查有效样本总数的40.3%;因高学历教师人数较少,在统计分析时将硕士学位教师与本科学历教师合并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这部分教师仅有82人,占有效样本总数的25.63%,其中硕士学位的教师无一人。为检验初始学历教师与当前学历教师人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我们进行了两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McNemar变化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Z=-12.367,P<0.001,这说明教师们都在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检验每种学历教育的人数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我们进一步分别对两种学历中的人数进行了检验。通过对初始学历的人数分布进行卡方检验(χ2(2)=10.43,P<0.01),发现三种学历结构的人数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高中、中专与大专学历教师人数显著高于本科学历教师。对当前学历的教师人数分布进行卡方检验(χ2(2)=201.08,P<0.001),结果发现三种学历教师人数也存在显著差异,本科及以上人数要显著高于大专、高中、中专学历人数,具体表现为: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变成了以本科学历为主,这一学历的教师有218人,占有效样本的68.1%,和初始学历时的本科学历教师比例(25.63%)相比提高了近43个百分点;专科学历的教师比例(86人,26.88%)和初始学历时的专科学历教师比例(109人,34.06%)相比下降了7个百分点,高中及中专学历教师比例(15人,4.69%)和初始学历时的高中及中专学历教师比例(40.3%)相比下降了近36个百分点,硕士学位教师有1名,实现了零的突破(见表3)。本研究样本中,获得学历提升的特殊教育教师共有187人,占有效样本总数的58.44%,超过了一半。对不同学历特殊教育教师获得学历提升的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高中及中专学历层次的教师获得学历提升的人数最多、比例最高,有114人,达到84.4%;大专层次的教师获得学历提升的人数和比例次之,有73人,达到67.0%,本科层次的教师获得学历提升的比例为零(见表4)。通过对初始学历与教师接受学历提升进行相关分析(r=0.602,P<0.001),结果发现初始学历与教师接受学历提升呈显著正相关,即学历越低越接受学历提升教育。在专业类型上,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的初始学历专业同当前学历专业存在着显著差异。初始学历专业为普通教育类、特殊教育类和非师范类的特殊教育教师比例分别为58.6%(188人)、20.1%(64人)、21.2%(68人),其中教师人数最集中的前五位专业分别是特殊教育(53人,16.7%)、中文(36人,11.2%)、学前教育(21人,6.5%)、信息技术(18人,5.5%)和医学(16人,5.0%)。在接受学历教育、取得当前学历后,教师的专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当前学历专业为普通教育类、特殊教育类和非师范类专业的教师比例变为77.2%(247人)、7.1%(23人)和15.6%(50人),教师人数在前五位的专业变成了中文(94人,29.5%)、特殊教育(24人,7.6%)、小学教育(16人,5.0%)、数学(14人,4.4%)和医学(14人,4.4%),普通教育类学历专业(尤其是中文专业)的教师比例大幅提高,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比例下降了9个百分点。

2.3特殊教育教师的非学历教育

表5数据显示,本研究样本中,绝大多数的教师(271人,84.69%)都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非学历教育,其中,接受过1-2次教育的教师人数最多,有167人,占有效样本总数的52.19%,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特殊教育专业非学历教育的教师还有49人,占有效样本总数的15.31%。特殊教育教龄也与教师的非学历教育次数呈显著正相关(r=0.285,P<0.001),教龄越长接受的非学历教育的次数越多。我们具体分析发现:特教教龄在5年及以下的教师未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非学历教育的比例最高,占这部分教师的五分之一,接受非学历教育的次数也以1-2次为主(93人,占这部分教师的60%);特教教龄在6年及以上的教师接受3-5及5次以上特殊教育专业非学历教育的机会要更多一些(见表5)。经统计分析,发现本研究样本中,接受过自治区级非学历教育的教师比例最高(55.3%),接受过部级非学历教育的教师比例次之(20.3%),接受过校级、市级非学历教育的教师比例都比较低,分别为13.8%、10.6%(见表6)。对非学历教育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教师(229人次,占被调查有效样本的71.6%)接受的是特殊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接受特殊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的教师有130人次,占被调查有效样本的40.6%。本研究有效样本中,认为自己在非学历教育中收获很多的教师比例最高(205人,64.0%),有24.7%的特教教师认为非学历教育效果一般,有10%的教师感觉所接受非学历教育对自己帮助有限或不明显,还有1.3%的教师反映所接受非学历教育对自己没有帮助(见表7)。对非学历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被特教教师排在前四位的问题是:“培训内容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结合不紧密”(192人次,60.0%)、“教育方法偏重于单向灌输、忽视学员的感受和体验”(135人次,42.19%)、“培训次数太少”(124人次,38.75%)和“培训计划一刀切”(81人次,25.31%)(见图1)。还有少量教师认为“培训次数太多(11人次,0.03%)对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制约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缺乏专业指导”(222人次,69.4%)、“缺乏经费保障”(166人次,51.9%)、“没有充足的时间”(125人次,39.1%)、“缺乏良好的环境”(102人次,31.9%)、“其它”(10人次,3.1%)。在未来的非学历教育中,特殊教育教师最迫切希望学习的前五项内容分别为:特殊儿童心理辅导(197人次,61.6%)、康复知识技能(188人次,58.8%)、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经验(153人次,47.8%)、现代教育技术(120人次,37.5%)、学习学生管理的理论与经验(118人次,36.88%),特殊教育前沿理论(112人次,35.0%)、国外特殊教育形势与动态(85人次,26.6%)和特教研究方法(67人次,20.9%)排在第六、七、八位(见图2)。

3讨论

3.1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总体成效的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通过学历教育,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总体资格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先天不足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已由当初的以高中和 从专业化水平来看,通过非学历教育,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特殊教育专业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整体而言虽然比较年轻,而且有大量教师是从普通学校转岗过来,但84.69%的教师都接受过特殊教育非学历教育,该比例已基本接近全国接受过特殊教育非学历教育的教师比例(90%)[11]。从非学历教育的级别来看,新疆特殊教育教师所接受的非学历教育层次比较高,主要是部级和自治区级培训。其中:接受过部级培训的教师占到20.3%,超过五分之一,接受自治区级培训的教师占到55.3%,超过一半,这两部分教师加起来比例达到75.6%,该比例远超过全国接受过省级和部级培训的特殊教育教师比例(15.2%)[12]。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非学历教育级别比较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新疆充分利用了国家和地方教师继续教育的大平台,尤其是“国培计划”对中西部地区的重点支持政策和对紧缺薄弱学科的倾斜政策[13],二是新疆自治区出台并实施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专项规划,搭建起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专有平台[14]。这表明,国家及新疆自治区政府“自上而下”的高位推动促进了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说,国家和地方政府切实担负起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指导和实施责任,对于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政治价值。

3.2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奋进背后的省思

从研究结果来看,不同学历教师获得学历提升的情况有很大差异,显示出初始学历低的教师比初始学历高的教师学历提升比例大的趋势,其中初始学历为本科的教师学历提升的比例低到零,致使新疆硕士学位特殊教育教师只有1人,比例仅为0.3%,该比例远低于全国硕士及以上学历特殊教育教师比例(5.0%)[15]。新疆本科学历特殊教育教师的高比例与硕士学位以上特殊教育教师的低比例之间的悬殊差异,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新疆特殊教育教师学历教育奋进的成效,可能更多地源于教师资格达标硬性要求下教师出于对“外炼”的职业资格功利的考虑,但教师“内修品格”的意识却并未被唤醒与激活[16],这显示出学历� 从学历教育的专业来看,新疆特殊教育教师存在着专业发展的迷思。新疆特殊教育教师中,初始学历专业为特殊教育的教师比例本来就比较低,只有16.7%,该比例几乎是全国初始学历专业为特殊教育的教师比例(31.9%)的一半,在经过学历提升后,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矛盾更加严峻,当前学历专业为特殊教育的教师比例降到了7.6%,此比例几乎是全国当前学历专业为特殊教育的教师比例(21.8%)[17]的三分之一。特殊儿童问题与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特殊教育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领域,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引进非师范类及普通教育专业教师来缓和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与师资短缺的矛盾本也是无可奈何之举,教师在学历进修中选择普通教育专业以弥补职前培养无法涉及的某些缺憾和空白点,也在情理之中,但新疆特殊教育教师当前学历专业为特殊教育的比例低至7.6%,这不得不让人产生一种迷思,即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特殊教育教师又该如何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探究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产生迷思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新疆特殊教育基础薄弱,特殊教育管理理念与实践存在普教化倾向[18];二是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资格证书制度迟迟未出台,无法规范特殊教育教师教育,引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19]。从非学历教育的次数来看,虽然绝大多数教师都接受过非学历教育,但还有15.31%的教师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同时,接受过非学历教育的教师所接受的培训次数也偏少,超过一半(52.19%)的教师都只培训了1-2次,接受过5次以上培训的教师比例很小,只有10.94%,该比例远低于全国接受过5次以上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比例(46%)[20]。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非学历教育次数偏少与地(州、市)和特殊教育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缺失有关,参加过校级和市级培训的教师加起来才仅有24.4%。国家及自治区级政府在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中是应发挥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及自治区级政府应该并能够包办一切,期望国家和自治区解决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所有问题,都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美好愿景,却并不切合实际。因为特殊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会面临大量的经常性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不可能依靠一两次的集中培训解决完,需要即时指导。同时,特殊儿童自身的复杂性也使“每个学校和课堂都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有关的教师最能够诊断出来,……也只有当有关的教师参与了整个过程,并一致同意问题的诊断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有效的变革才能成为可能”[21]。此外,忽略地(州、市)及特殊教育学校自己本身的主体作用,也会削弱国家和自治区级培训的效益。在实地调查和访谈中就发现,部分地州市级政府由于缺乏对特殊教育的责任意识,没有将教师培训与学校建设统筹安排部署,致使多所学校错失了自治区级培训机会。还有部分学校在派出参训教师时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不按要求选派教师,使有些教师过度培训,而有些教师又一直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因此,校本培训和市级培训的主体地位不应也不可偏废。

3.3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反思

质量和效益是继续教育的生命线,是继续教育研究领域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绝大多数的老师对非学历教育的总体效果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认为收获很大的教师比例达到64%,但我们也应看到,还有36%的教师对非学历教育的效果持中立甚至是消极的态度,此外,有69.5%的教师依然认为目前自身专业发展的最大困难是缺乏专业指导。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非学历教育的级别相对于全国而言比较高,但即便如此,依然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老师对非学历教育的效果不甚满意,还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老师依然感觉当前缺乏专业指导。这说明特殊教育教师非学历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还存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这种落差的产生可能与以下两个方面因素有关。一是粗放式教育模式削弱了教育的针对性。从调查结果来看,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需求具有较大差异,这和田寅生等人对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调查结果基本一致[22]。特殊教育教师需求的多元化是源于教师作为培训对象本身所带有的变量(背景变量、发展变量和环境变量)[23]的多样化。新疆开展特殊教育非学历教育时,采取的是全国特殊教育教师非学历教育的通用模式,即综合性、不分类的方式[24],无法顾及对象变量不同所带来的需求差异,从最初的不分专业的“大一统”特殊教育培训到后来的分专业培训,都属于粗放式培训,在一个培训班中,有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职业发展水平和不同民族的教师。教师之间存在太大的异质性,但大家却把解决差异的希望都寄托于培训本身,这就让培训承载着不能承受之重的社会期待,其最终结果必然是部分教师认为培训计划一刀切、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不佳。二是“知与行”的分离削弱了教育的实践性。从调查结果来看,在非学历教育内容中,特殊教育基础理论居于主体,占了71.6%,实践技能占了40.6%。但在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中,特殊教育理论类内容却被教师们排在了后几位(“特殊教育前沿理论”和“国外特殊教育形势与动态”分别排在第六和第七位),排在前五位的“学习特殊儿童心理辅导”“康复知识技能”“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经验”“学生管理的理论与经验”和“现代教育技术”基本上都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有60.0%教师认为培训“结合教学不紧密”,有42.19%教师认为理论培训者“单向灌输、忽视学员的感受和体验。这表明,在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非学历教育中,继续教育供给和需求存在着不相适应性,培训者与参训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目标期待与路径选择,培训者似乎看到了未来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但参训者则希望的是立竿见影的效果。研究结果也显示出特殊教育理论在教师教育实践行为中处于一种无力与日趋祛魅的尴尬境地,参训者对于培训者的“话语霸权”和自身的“失语”非常不满,对争取“话语权”充满了渴望。在特殊教育教师非学历培训需求中,特殊教育理论走弱现象的产生与它和教育实践之间的较量、博弈密切相关,在这场博弈中,特殊教育理论的失利,看似与哈贝马斯所论述的“工具理性”[25]的追求并无二致,但却也是源于教育实践者面对特殊儿童问题越来越复杂时无力、焦虑、困惑、挫折与挣扎的迫切诉求,同时也源自于教育实践者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社会对特殊教育工作效率的执着追求。因此,再次追问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离“这一多年煮不烂的老问题”[26],探寻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鸿沟的路径,促进“知与行”的有效结合,

4建议

4.1优化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环境

OECD认为,教师职业的持续更新是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促成教育改革的关键[27]。而和根据社会变迁呼吁教师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的道德感召方式相比,政策因素能够更加持久和稳定地影响教师的继续教育选择[28]。因此,要使继续教育从理念呼吁层面转向行动、实践层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国家的高度来规范和管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从公共政策层面不断优化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环境,保障和激励特殊教育教师有效地进行继续教育。当然,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政策不应是一个独立的政策,它应该配以内在一致的、综合的、持续的特殊教育教师政策。因此,要使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有效运行,就应着力设计系统化的特殊教育教师政策,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资格证书制度、津贴制度等,这种制度要关注“职业要求”,但更重要的是进行“生命关怀”,要体现出“人们对特教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一个从业者,在社会及职业系统中的价值定位与认同。即,特教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外在的资源占有、报酬分配及精神上的自我体验等是相辅相成的”[29]。

4.2搭建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平台

虽然制度的激励应成为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根本激励,但由于制度建设涉及到教育体系的根基,这就使得制度建设本身变得异常复杂。制度的复杂性决定了要形成普遍适用的促进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制度,还需要很长时间[30]。在普遍适用的制度基础还比较缺乏的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内部微观环境就成为宏观政策的良好替代。因此,学校能否搭建一个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就成为影响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关键因素。而这种平台能否搭建起来,又取决于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对教学和行政的领导力,即能否在学校内部建立完善的学习制度,用科学的、人本化的评价和奖惩分明的组织管理把学校创建成“学习型组织”,使教师感受到专业发展的适度压力和动力,从而把继续教育作为自身工作与生活的诉求。在校本研修越来越成为普遍诉求的情况下,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对教学和行政的领导力

4.3构建基于教师需求和学习导向的参与式学习方式

继续教育论文 7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进行,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必须更新培训观念,改革培训模式,探索新的适合当地实际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由于继续教育培训学分与职称评聘关系的紧密程度还没有高度凸显,致使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主动性不是太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大多数为通识培训,专业性不是太强,致使培训的实效性不太强;培训机构人员自身参加更高机构专业培训的机制不太健全,加上不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不断提升,致使知识老化,素质不全面,很不能适应新课改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的新要求,参训教师意见比较大;培训内容没有“自助餐”式的可选择性,只能是我上啥菜你就吃啥菜,致使参训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选择权不大;农村中小学由于编制太紧“,一个萝卜一个坑”,尤其小规模学校更是一个老师包一个班,身患小病也不能请假,更不用谈丢下学生去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了,即使有参加培训的可能,(由于丢下本班学生委托给他人照看也只是管管纪律不出乱子,受托者还有本班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在等他呢),也是身在培训课堂,而心却在学生身上,就怕学生出点问题,至于班上学生教学任务的耽误等,也只能等培训回来后补课了,很难将全部心思花在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上;正常的节假日他们也希望得到正常休息,以便处理家务,如搞搞卫生、洗洗衣服、干干农活等,这样就造成严重的工学矛盾,何况正常的节假日休息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正常的权力,相对于学期中间的指派性参训活动,他们为了晋升职称不得不选择参加于假期里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虽然从心眼里来说是不得已而选择这个时间段的培训(虽然参训要牺牲许多家庭事务时间,但却没有牺牲自己所带班级孩子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相当部分中学学区没有健全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培训无规划,选人乱指派,哪位教师应该参加培训心中无数,尤其对上面分派的参训人数随口分解,不能照顾即将参加职称评聘的教师;有些学区学校对派出参加培训的教师监督管理不到位,不能配合培训单位实施积极的科学管理,例如,督促参训教师拓展延伸作业的完成,反而委托许多无关的其他事务要求等。结合中小学教师培训本职工作,结合前述现状,特提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对策思考如下。

一、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工作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其应尽的义务,政府部门应切实履行教育行政职能,既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教师继续教育权利的实现,又要加强监督、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探索不断提高培训效率的新方式、新方法。

二、注重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与教育教学实际相融合

培训机构及相关人员应经常深入中小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教育实际问题,多听取一线教师意见,然后深入分析,找准原因,再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形式以及培训者的人选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大家尤其是一线教师的认同。

三、提高培训者的素质与能力

对培训者进行提高培训,建立培训竞争上岗制度。培训单位应面向社会,从有教育教学经验又愿意为继续教育培训做工作的一线校长及教师队伍中聘请兼职培训教师建立地方培训专家库,适时组织学习参观培训,分解培训专题,平日备课,到时积极上阵。

四、提高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要从现代成人教育理论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教师已有的教育资源,采用参与式、案例式、观摩研讨式等培训方法,让他们平等、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已有观念和经验,在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获得提高与发展。

五、探索和改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采用“培训机构”模式。对此必须不断改进以受训者为本的培训新模式。一些农村地区摸索实践的由学校联合在教学片区组织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模式值得借鉴。

六、不断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法

根据教师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创设集中培训的学习情境,为教师学习创造和谐环境;创建民主对话的继续教育培训气氛;发挥一线教师的优势,丰富培训资源。

七、充分发挥现代远程网络技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培训机构应加强网络建设,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服务,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八、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

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在坚持统一培训的前提下,提倡教师自主选择继续教育学习方式和内容,引导他们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应该立足实际,加强引导和监督,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自主创新之路,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新格局。

作者:李子荣 单位:甘肃省渭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继续教育论文 8

1.1社会服务视角下高职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机遇。

当前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出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为高职院校师继续教育树立了全新的风向标,是未来理念探索的新途径。首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和发展纲要为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其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职院校教育完善了终身学习的理念,第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价值主导下,高职院校教师重新树立了重义轻利的价值理念,第四新媒体科技的发展为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理念以及知识共享提供了更加殷实的基础保障。

1.2社会服务视角下高职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当下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服务视角下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纵观当下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观念滞后、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培训形式和培训手段相对落后、培训内容缺乏实效性和前瞻性,培训机制未完善,特别是当下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内容过于片面化、模式相对单一化、功利性和关系性都比较强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二、当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现状窥探

我国自2006年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以来,其中就明确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的话,社会服务功能无疑已经是高职院校各项功能当 社会服务功能既体现了各个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展现各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日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纵观当前各高职院校对于社会服务的途径和发展建设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社会服务观念相对落后。

很多高职院校仅仅是把社会服务功能定位为高职教育的辅助部分,鲜有主动开展社会服务的办学意识。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当中缺乏和地方企业、单位等的主动联系和交流,特别是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上,缺乏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的及时调整能力。

2.2在社会服务机制上还不够健全。

由于当前高职院校缺乏独立的面向社会服务的职能部门,因此很难有效开展一些必要的社会服务工作。另外在社会服务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上设置还不够健全,很多师资考察项目当中都缺乏有关技术资格和专业技能的认证。

2.3缺乏面向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建设。

一是在师资建设上,很多高职院校缺乏教师专业的实践经验,缺乏对行业和职业足够的了解,以至于高职院校很难有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二是在课程专业体系建设上,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知识不能贴近市场需求、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比较慢;三是在教学体系建设上缺乏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足够的重视,缺乏开展足够多的实践项目,譬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等等活动,在面向社会服务的视角下,高职院校显然缺乏完备的人才培养途径。

三、社会服务视角下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选择

3.1创新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机制。

首先就从继续教育保障机制着手,加大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各项相关法规,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落实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新理念。加强高职院校师资人才队伍储备,落实文化保障,提倡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机制创新。其次深入落实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机制。既要建立健全终身教育机制,统筹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发展,成立社会服务专项职能机构,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理念;同时在办学体制上争创先锋,充分利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来降低培训成本,扩大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受益面,依此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3.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推进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上要灵活开放,统筹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特别是在继续教育途径拓展方面,各高职院校应当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积极交流和沟通,凸显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满足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导向,以社会服务为标杆,融入德育为先的教育指导方针,确立高职院校教师重义轻利的继续教育理念,淡化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功利性。

四、结语

继续教育论文 9

[关键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

一、会计继续教育的特点

1.强制性,严要求。财政部颁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学习内容、学时由财政部会计司拟订,具体实施由各级财政会计管理部门批准认可的学校、单位组织开展,其运作格局是由培训单位培训,由各级财政部门发证,每个会计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第十九条:持证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未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议从业资格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不予以公告。

2.在职性,层次性。会计继续教育,根据会计专业技术资料(职称)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按文化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来划分。

3.大量性,大规模。据资料介绍我国有1200万会计人员,我们招远市就有4500多人,每年都要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确定的教育内容进行了一次教育,培训工作量是比较大的。

4.长期性,循环性。会计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循环性工作,不但在工作上要循序渐进,循环往复,持之以恒,而且在培训师资、教材、场地、质量、制度及管理,应长计划,短安排,综合配套。

5.新颖性、专业化。继续教育在西方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却是一项新工作,尚无经验可寻。要向会计知识更新为主内容的技能操作方向转化。

6.开放性,实用性。会计继续教育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以专门培训为主,其他学习形式为辅。既可以是读学位拿文凭,也可以为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既可以是拿会计证、会计电算证,也可以搞会计学术课题研究,还可以为考注册会计师;既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半工半读,长期性与短时性相结合,属于开放型学习模式。

7.现代性,多形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一般有:①函授学习;②电话会议形式学习;③有线电视形式的学习;④电教录像形式学习;⑤卫星传授电视接收形式的学习;⑥计算机为主的学习;⑦网� 尤其是“以网�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由于高校会计队伍庞大,并分散在全国的大、中专院校,加上高校会计人员学识水平参差不齐,给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高校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快速提高其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决策层会计工作者,仍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1.高校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强调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相协调,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专业性和技术性日趋复杂,对会计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一些新经济事物不断涌现,都给会计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会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如不及时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就会逐渐落伍被淘汰。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会计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会计具体准则陆续颁布实施的今天,现代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四个转变”。(1)由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性转变;(2)由事后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3)由被动型向能动型、自主型转变;(4)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网络化、规范化转变。适应形势,更新知识,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尤为重要,是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自1997年开始,我国每年都有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出台,至今财政部已了为数不少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而且现在仍然有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在研究制定之中。这些新会计制度是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但如果不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及时更新会计知识,会计人员势必要落伍,会计信息技术性失真将难以避免。加强会计人员是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第一,通过继续教育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及业务水平使其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坚持政治方向,着力提高学习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第二,通过继续教育使会计人员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新技术新知识,较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新世纪的要求。第三,通过继续教育使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工作严谨、廉洁奉公,团结协作,谦虚谨慎。

3.继续教育是扭转我国会计队伍落后状况的现实要求。原财政部长项怀诚曾对会计指出了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合格的会计人员数量不够;二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三是行业风气不好,做假账、造假账,违反财会制度和职业道德。只有扎实稳妥地推进会计继续教育准入制度,实现会计继续教育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会计队伍素质落后的局面。因此,会计继续教育模式要从知识增长型向素质提高型转变,改以制度为本的专业培训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协调好会计继续教育的现实性与前瞻性的关系,既要注意教育内容调整和教育模式转型过程的衔接,更要注重会计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目前县域内经济发展需要,立足于发挥会计继续教育在我县经济发展中的整合作用,更要以长远的发展眼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县市先进的教育经验,培养会计人员向中高级会计专业和技能水平发展,才能提高会计人员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4.继续教育是深化会计教育改革,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的时代要求。利用现代科技的远程继续教育形式,能扩大教育规模,甚至形成教育产业,减少国家投资,解决工学矛盾;实现人的智能最大化,使高科技技术手段成为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的自我奋斗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使学 更利于教育普遍化,如持续教育、终身教育、持续专业教育、教育深化、非传统教育、成人教育等,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教育为基础,扩大人才培训的贡献率,实现劳动者知识化和学习终身化。

三、改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

1.严格按照规定管理和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首先,财政部门要选择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培训机构来实施培训,并加强对培训实施的监督检查;其次,变集中培训为分散培训,可以分地点、分时间段、分批次进行培训,增强培训的效果。第三,要保证培训的时间,严格按照规定的学时进行培训;第四,严格培训期间的考勤,保证出勤率;第五,严把考试关,对于确实成绩不合格的,应重新参加培训。

2.有针对性的安排教育内容,实施分层次教学。培训内容应根据会计改革的变化不断调整,并保证培训的及时性,让会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会计改革的最新内容。对不同层次、岗位、职位的会计人员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例如:对于初级职称会计人员,应把培训重点放在对会计理论和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理解和掌握上,并加强日常会计方法和技巧的交流探讨;对于中级职称会计人员,应重点放在会计制度的难点分析和财务管理等内容;对于高级职称会计人员应主要放在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培养,不仅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还要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等。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采取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在重视培训的同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自学积极性,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录象等形式组织学习;充分发挥会计学会或单位的组织作用,通过组织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学习交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学习,提升学历层次,提高综合素质。超级秘书网

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近年来,会计人员假账不断,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忽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源之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并不是靠几天的培训所能解决,需要常抓不懈,财政部门、各单位应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树立典型从正反两方面,加强教育,会计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陶冶,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继续教育论文 10

论文摘要:继续教育是指在接受了一定程度正规教育后的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的持续性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日益显现出巨大作用,本文将从继续教育的意义、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知识的急剧膨胀和衰退周期加速。社会劳动者一生只接受一次教育,远不够终身享用,知识经济社会迫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观念。劳动者在一生中可能会从事多种不同的职业,只有不断地接受适应新工作的知识,迅速掌握新技术,才能在市场经济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胜。

(二)提高社会适应性的需要

为提高社会适应性,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应确定为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上,促使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不断给劳动者以新的知识与技能,创造一个机会均等的竞争环境,这就要求继续教育的内容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以要满足各阶层社会人员的需求。

(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的继续教育缺乏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教育成本核算概念还没有形成、市场导向机制还没有建立,学校办学与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脱节现象。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化和规范化经济,主张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公平竞争,自主经营,效率优先。就举办继续教育而言,就是要建立市场营销的理念和市场开发的意识。

二、继续教育的现状

(一)对继续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

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对继续教育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建立有规划、有制度、有组织、有经费、有考核及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的体系,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培训原则。

(二)形成了较完善的管理格局

逐渐形成了以各行业、系统为主管,以高等院校为主体,以各企事业单位和党政、群团体机构为主阵地的继续教育体制,依据有关政策和法规,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改革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三、目前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不顺

目前,政府统筹、部门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继续教育体制尚未形成,行业或专门协会的参与度不高,企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缺乏有效合作,各行业也缺乏对继续教育的明确要求和政策导向、保障措施。这些都客观上造成了继续教育难以落到实处。

(二)部分领导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

企事业是继续教育的主体,但一些地区和单位对继续教育仍然存在模糊认识,缺乏应有的敏感性,更缺乏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足够重视,直接导致了继续教育工作的严重滞后。一些领导只重视届内政绩、届内工程,忽视了事业发展的持续性,特别是有的企业领导,为降低近期成本,采取撤并继续教育机构,挤占继续教育基地,压缩继续教育经费的违规行为来提高单位的短期效益,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只注重人才量的积累,忽视人才质的升华;注重前期学历,轻视后期培训,造成一些人才长期的智力透支,以至于现有知识与能力无法满足事业发展所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对继续教育缺乏认识

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尚未真正树立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的观念,对单位安排的培训只是被动应付,存在为了培训而培训的心理。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下部观念还比较陈旧,接受继续教育仅仅是为完成组织培训或轮训任务,完成继续教育的规定学分,以便能评优晋级,他们大多数缺乏对继续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真学习,对继续教育重要性和本人应承担的责任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从主观上导致了继续教育流于形式、收获甚微的后果。

(四)许多人是受机构改革和评职称等外因的影响,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在这种因素的支配下,所学专业跟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不一致现象非常严重,因而就出现了所学非学用。

(五)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继续教育深入发展的瓶颈

三、应对措施

(一)企业真正成为继续教育主体

企业是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是主战场。要围绕企业科研、开发、技术进步、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展继续教育,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技术创新人才、高素质的营销人才,为企业服务;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开展继续教育。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决定着企业的成败。通过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培训,促进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要围绕企业再就业工程,开展继续教育。再就业工程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继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和职工个人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

(二)积极推进企校结合

企校结合,产学研融合,这是国际继续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充分依靠大学科研条件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捷径。企校结合、产学研协同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也可使高校在合作中得到发展。要通过各种形式、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攻关,做好重大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工作;培养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突出高新技术和高技术产业;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使继续教育成为企业生产、科研、教育的结合点。要认真总结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继续教育经验,下大力气研究具体形式和途径,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

(三)确立继续教育是竞争手段思想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使得当今世界各国间的竞争,演变为以人才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才开发利用的较量。经济竞争,说到底的人才、智力的竞争,学习的竞争。在国外,已把学习培训放在了在世界经济中保持竞争力的高度。在国内,培训开发人才资源已成为国家兴旺发达,生产力高度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对个人来说,继续教育是使自己能够保持竞争优势的原动力,是适应竞争的学习竞赛。谁先学到,谁先掌握,谁就具有赢得胜利的可能,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站得住脚。

(四)加大投入

各级人事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都要积极争取更多的财政投入,同时支持鼓励各企事业单位增加培训经费。在经费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优先保证重点行业、重点产业的培训经费的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失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

继续教育论文 11

一、教师继续教育采用的模式

当前,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但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较大的影响,网络教育成为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新型教育模式。教师通过网络或者是广播、电视、网络课堂等进行教育技能、教育理论的学习,获取新的教学技能和理论。网络教育模式具有低成本的特点,还具有选择面广、培训方式内容自成体系等特点。

二、当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继续教育理论问题

教师是教授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行业,在院校教育教学中,教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支持资源,作为人才培养的导师,教师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理论知识等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在高校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中,继续教育理论存在的问题影响着继续教育模式的有效进行。从继续教育理论上对其影响教师教育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教育者、受教育者等与教育相关的人;二是教育内容、未来职业等与教育相关的事情;三是教育手段。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包含很多的内容,有很多的组成部分,如教育内容、方法、方式、途径等,都影响着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而作为教师,其继续教育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且需要通过教育手段传播到受教育者那里。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要强化教师的专业理论,只有强化教师继续教育理论,才可以使得教师职业更加专业化。

(二)模式问题

针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而言,其就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对教育中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帮助认清教育的基本特征,并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继续教育理论作为模式的基础和条件,对继续教育中的教育内容等进行概括,并为教育实践提供选择依据。还有就是对教育实践的经验进行概括,得出个别教育模式,进而将教育理论丰富。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问题中,也包含理论指导的一些问题,主观上针对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有专家本位、话语霸权、后评价指导、经费不足、师资缺乏、与职前教育分离等。无视自己身处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是专家本位下的结果,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人们 在继续教育中,话语霸权会造成教师继续教育与实际脱离,且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人可以掌握其真理,所以空讲大道理,会造成继续教育脱离教学的具体意境。当前的各大高校教育中设置的课程,大多都重视理论而轻视实际、实践,采用后评价指导,进而无法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在高校的继续教育中,经费不足、师资匮乏等也是较为显著的一个问题,没有雄厚的资金和师资,是教师继续教育发展中的一大障碍。

三、学区视域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

当前,教师的继续教育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以及学生、学校的发展均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在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中,基于学区视域的角度,进行创新,改进继续教育模式,可以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区域为中心,将教师继续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教师的身上,并通过学区化的管理,促进教师的教育专业发展,并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建立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学区视域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以资源的共享、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多元互动等为核心理念,采用文化融合、专家介入、评估跟进等,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育技能和教学质量。在学区视域下,进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可以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例如,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创新、行动策略创新、资源支持、组织载体等。

(一)教师继续教育核心理念的创新

在学区视域下,进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对教师、教育工作等均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需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在学区视域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将其重点转移到教师的身上,并将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理念确定。教师的继续教育核心理念主要有资源共享、多元互动、提高质量。

1.资源共享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且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对教育资源也有了不同的需求,尤其是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中,过度地投入资源,会产生一些硬性约束,所以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实施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教师提供更多继续学习的机会。建立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可以推动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良性使用、流动,资源的共享包含课程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通过资源的共享,要及时、充分地满足教师、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需求,促进学区视域继续教育的发展。

2.多元互动

在教师的继续教育发展中,多元互动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关键,且继续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国教育教学制度从封闭到开放、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促进多元化、开发性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形成,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在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创新中,需要充分地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充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形成多元互动、城乡结合等,推动教师继续专业学习。在学校的发展中,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经验,且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教师的继续学习要求不同,进行多元互动,可以按照不同的继续学习要求,让教师在继续教育中,获取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提高质量

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进而将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而高教学质量、效能也是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所以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创新,最终是为了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学校的发展。提高高校的师资力量,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实现,并通过良好的教书育人行动体现出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学生的自由发展,并推动高校的发展。

(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载体的创新

从学区视域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继续教育模式的组织载体也需要进行创新。可以构建学区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充分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加强学区学校之间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学区视域下教师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促进教师自身和学区学校的发展。在教师学区视域专业学习社群的建立中,可以采用中小学为单位的校本研修,以学区为基础,进行问题式学习联动,以创新实验、实 除此之外,还可以实施广域教师专业发展社群的建立。在广域教师专业发展社群的建立中,可以采用的模式为教师联合联盟、学区互动联盟、名校城乡联盟、城乡高校联合、教育区域联盟等。通过对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组织载体进行创新,将区域限制性打破,充分有效地利用学区地域优势,以及教育资源,引导学区教师组织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分析、解决等,实现教师的继续教育,以及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行动策略的创新

在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中,学区内不同的教师成员,对继续教育教学行动的创新、设计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创新中,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行动效应,实施文化融合、教研联合等。

1.文化融合

在学区地域中,不同学校的教师,有自己所属的学校,且学校进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学校也存在差异性,想要在学区视域下进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实现文化融合,在学区中,让各校的教师变成学区视域下教师继续教育群体中的成员,实现文化的融入,进而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如下:第一,文化融合议程设置。以学区 第二,建立学区论坛。在学区内的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参与专业学区论坛的建设,提出对学区教育教学的认识、发展建议,最后得出观点丰富、专业,具有学区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论坛话语。第三,建立学区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各种社交平台,建立一个社区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随时随地地让教师分享自己的思考,进行教学方面的讨论和交流,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2.教研联合

从高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大多数学校呈现纵向发展的组织结构,产生很多的单人单岗位的教学研究,这种模式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需要进行创新。教研活动的创新,可以从集体备课、课例研究、学生作业分析、同伴观察、问题研究等方面入手。加强学区教师教研活动的联合,可以实现教研成果的共享,同时共同分享教研信息等,在集体备课的联合上,备课的时间、地点、形式等,由学区各个学校进行商议后确定,其次是课例研究,在课例研究中,分为课例的研讨、沟通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教学课例研究的成果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而其他的学生作业分析、问题探究等,也需要在学区视域下,由各校的教师共同完成。

四、小结

在学区视域下,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得到学区各校的支持,并使得学区各校教师参与其中,进行继续教育并进行教育的创新。除了以上内容,在学区视域下,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创新,还要有资源的支持,所以学区各校需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投入,将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设备、系统、体系等完善,在此基础上,为学区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制定一些保障措施,促进其有效地实施,推动高校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更�

作者:郝玉荣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第二篇: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美术教育资源较为紧缺

喀什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美术教学场所、器材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特别是农村学校美术器材配备率更低。一方面,喀什地区普通中学的办学条件,比如普通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教师办公室等与乌鲁木齐地区相比都有差距(根据2014年教育厅资料显示,喀什地区多媒体教室座位数为20710个,人均座位数7.7%;乌鲁木齐市多媒体教室座位数为25283个,人均座位数17.3%)。美术教师教学的参考资料非常缺乏,美术教师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少,知识面也会变窄,很难掌握最新的美术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因此很难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另一方面,从高校分布来看,自治区31所高校有20所在乌鲁木齐市,北疆地区5所,南疆地区6所,东疆地区没有高校。其中开设美术专业的院校有14所,乌鲁木齐市7所,北疆地区3所,南疆地区4所。南疆地区高校数量偏少,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提高,不利于民族较集中地区本地人才的培养。可以说,喀什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教学条件和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美术教师的需求,是影响中小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客观因素,应该引起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要持续加大建设投入力度。

二、美术教师配置数量严重不足

《新疆自治区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重点》文件中指出,当前自治区美术教师数量缺口较大,据统计全区中小学缺美术教师2127人。同时,调研发现,喀什地区现有初中学校179所,初中有5170个班,初中在校生为223366人,美术教师数为333人,平均每个学校1.86个美术教师,初中的师生比为1:670;喀什地区高中学校43所,高中有970个教学班,在校生为46709人,美术教师27人,平均每个学校0.62个美术教师,高中的师生比为1:1730。可以看出,师生比较低,也反映出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缺岗情况比较严重。师资配备相对较少,既会影响美术课程的开课率,也会影响美术教师的职后培训率。笔者采访到一位在喀什市麦盖提县某乡村工作近19年的维吾尔族美术教师,他在学校既要担负美术课、音乐课、双语课,同时还是学校的锅炉工,经常从早忙到晚,假期还要参加维稳执勤,用于自己学习和创作的时间十分少。由此可见,由于教师数量少,美术教师工作量就变大了,教学研究的时间也就少了,必然会影响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也会影响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因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加大对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配置数量。

三、美术教师参加职后培训机会相对少

四、对美术教师的考评机制有待完善

笔者调研发现,近50.9%的美术教师认为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对美术教师的考评不够重视。比如,美术教师考取职称的机会与“语、数、外”教师相比不太平等。原因在于,“语、数、外”教师担负着学校升学考试的重任,校方给“语、数、外”教师创造了更多评审职称的机会,导致美术教师评审职称机会相对较少。在参与考评方面,多由学校行政人员和考评小组组织,没有采取自我考评和社会评价的方式,缺乏多元主体参与美术教师的考评,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考评现象。比如,乌鲁木齐美术教师在骨干教师培训中进行的考评,既有理论考评又有技能考评,其中技能考评占80%,理论考评占20%,把美术教师的作业和出勤率也算进教师考评成绩中;而喀什地区美术教师的考评只是简单的理论考试。笔者认为,考评时应吸收同行专家和行政人员参加,必要时也要吸收学生参加,这样才能体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继续教育是我国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提高新疆喀什地区中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就应从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方面下功夫,不仅要创造更多的美术教师培训机会、还要确立合理考评标准等,从而激励美术教师通过自我加压、勤奋学习来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作者:王娜 单位: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分院

第三篇: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财务管理

一、现阶段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科学使用的需要

目前,为了保证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科学使用,相关高等师范院校需要不断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财务管理力度,从财务管理角度规范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使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应包括相关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资源中与项目相对应的费用开支,比如相关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与教室水电费用、教材费、教师继续教育使用的房屋费用以及教学设备仪器购置费和折旧费等。基于财务管理理念,充分考虑这些问题,最大限度避免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开支管理不到位现象。其次,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支出管控。比如,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中的接待费、考察费以及日用品费用,进行严格管控。针对当前的具体情况,做好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科学使用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加强专项经费财务管理,才能确保报销单据中的相关明细与实际情况相一致。比如,严格检查发票开具时间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活动时间是否一致,并且规范票据的应用,严格按照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财务管理中的相关规定执行,以此来确保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合理应用。

(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支出全过程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经费支出全过程之中,通过不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财务管理,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支出的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支出全过程监管过程中,可以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相关高等师范院校的管理层,应当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监督与管理,深刻认知经费支出全过程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对于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而言,相关高等师范院校财务管理部门应当正确对待,对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经费支出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同时,还要对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使用中的前期支出、中期支出以及后期支出,进行全面的掌控,尽量避免相关高等师范院校财务部门、教师继续教育相关部门之间,出现认知偏差现象。此外,还要不断加强相关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中的结余经费监督管理,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严格按照财务管理规定,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禁止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的结余经费挪用为其他项目开支,确保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在报销时,应当加强财务管理,根据规范化报销程序执行,防止马拉松式的经费报销现象发生,从根本上确保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从财务管理视角出发,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进行全过程管理,以此来保证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意识

国家制定的财经法规是相关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政策,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增强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管理意识,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监督。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与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密切配合,大力宣传我国的会计法、专项经费管理方面的政策性法律法规和文件。同时,还要不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控制管理,有效提高相关经费的使用效益,从而增强其综合竞争力。相关高等师范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确保教师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以及专项项目的管理人员三者之间能够达成共识;与此同时,还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管理,实现相互制约,从根本上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在财务管理上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健全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积极探索科学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支出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控制。从教师继续教育专项活动开始到结束,实施全方位的管控,确保全程参与配合到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去。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针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在类型上的差异,采用健全的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同时,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实际使用原则、具体开支范围以及相关的审批手续等,对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的三公经费、考察费等进行严格规定,以确保其有法可依。

(三)规范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管理行为

在现阶段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行为,比如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中的资产购置问题、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流失问题以及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资源共享性问题等。在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中,领导、管理人员应当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到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将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经费用到关键点上,以此来避免教师继续教育预留购置资产严重不足等问题。此外,针对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经费流失问题,在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各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的购置和保管,应当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此过程中,如果出现人员调动,则需采用规范化的交接手续,防止物随人走的现象发生,从根本上有效解决相关高等师范院校公有资产的严重流失问题。同时,还要不断加大学校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管理力度,结合具体的管理措施,防止因管理意识缺乏而给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资源共享性问题而言,主要实行专项经费管控。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每一个继续教育课题都会存在差异,因此设备以及教材的购置也就存在着区别。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有一些课题非常相似,因此在资源购置过程中,应当不断提升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相关高等师范院校资源的有效共享率。

(四)创新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经费财务管理手段

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科学化,财务人员应当与学校的信息管理部门进行有效合作,针对教师继续教育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实际动态情况进行准确的统计、科学的分析以及有效的管理,从而使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经费管理,由原来的被动式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式管理模式。同时,还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结合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中财务管理的相关特点、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专项经费科学化管理工作。

作者:黄湛阳 单位:广东省湛江教育学院

第四篇:体育教师如何参与继续教育

一、学习国家现行教育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体育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在实施体育新课程的今天,广大体育教师应该学习国家规定的现行法规和政策,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国家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法律和文件。当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时,要拿出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应认真实施国家中小学体质健康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应按照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终,应根据三维目标,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水皮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然而,大部分体育教师只是学习体育专业技术和理论,对国家法律认识肤浅,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全国及教育系统普法规划要求,自觉提高法律意识,了解法律常识,掌握法律法规,依法教书育人。

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业务水平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情况下,体育教师不能固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开发体育资源的同时,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用多媒体进行写教案,说课,查阅资料等,从而提高了体育教师的工作效率。然而,现在农村中小学已经有了基本的信息化工具和一定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可是,有的教师习惯成自然,固守传统不当的教学方法,对信息化工具与优质资源不加利用,显然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而今天的继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体育教师依托于信息化工具,特别是一些体育专家及学者在体育领域界取得的成果,都依赖于信息化的传递,提高了自己的影响力。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于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或等是十分有益的。农村体育教师借助农远工程进行学习,让《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能力发展专业标准。

三、学习体育理论的专业技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大多数体育教师只是进行课堂教学,很少从事教学研究,有部分体育老师等到要晋升或评职称时,才,进行运动队训练,通过取得成绩来获取自己的利益。在农村中小学有些体育老师兼职第二职业,完全没有把教书育人放在重要位置,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妥的。一线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体育是一门学问,需要去钻研。面临体育新课程的改革,特别要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新,需要去学习体育基础学科,例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要打破“就体育论体育”传统体育学科学习桎梏;学习体育自然科学,例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等,通过学习了解人体运动器官结构与生理机能变化特点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增强身体健康;学习体育技术学科例如田径、体操、武术等主干课程,多参加教学实践,对裁判法,战略战术进行实战研究,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的必要环节。

四、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让改革的思想回归于课堂教学

体育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实数的方式,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目标,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观及体育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了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并吸取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新课改,体育教师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性质及目标,充分开发体育资源。转变教师的角色,从一个从事运动技术教练员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朋友;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从规定几个项目,转变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选择体育运动项目等。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吸取新的知识,吐故纳新。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已逐渐淡化,如果不进行新课改学习,体育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体育教师上优质课、写教案等会存在着一定困难,所以新课标是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的重点。

五、通过观摩课、校内校外培训及比赛,多途径学习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需要多花功夫,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如果只靠上课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这是远远不够的。平时多观摩同行上课,学习别人的教育教学思想,多开展教研活动,发现自己存在的缺点,从而弥补知识的欠缺;争取机会进行校内校外培训,接受新知识的洗礼,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自我,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多参加全国、市、县级比赛,以赛促培,通过比赛的形式,对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及时进行反思。在教学中,回想比赛中的得与失,让教师比赛心理感受回归于课堂。总之,在“知识爆炸”的年代里,在知识半衰期日益缩短的时代里,在处于新课程改革时代里,体育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学习者的新型角色定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的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和信息,也是广大体育教师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老师位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进行继续教育学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自我“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必需。

作者:何文俊 单位:重庆市垫江县太平小学

第五篇:教师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正确认识继续教育

传统的学校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和成年前期。这种教育把人的一生分为两部分:前半生用于接受教育,后半生用于生产劳动。这种分段是不科学的,当人们走出校园去接触现实世界时,却发现有限的学校教育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况且人不能一辈子总在学校接受教育,这就要求人们离开学校以后,仍要不断的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盲”的概念将会发生变化,“文盲”不仅仅是“不识字”、“不懂英语”、“不会计算机”等具体的概念。不能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不能应对未来出现的新情况的人是未来的文盲。不继续学习,不接受继续教育,已经取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人也可能是未来的文盲。因此,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终身教育继续教育。

二、继续教育的要求

在继续教育的实践中,有的教师自感力不从心,年纪大成了认真接受继续教育的借口。这真是认真接受继续教育的拦路虎吗?中国自古相传的“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格言,也没有认为年龄是继续学习的问题。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也反映出我国推崇终身学习自古有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192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的学习能力的顶点是20岁,到了40岁以后,学习能力每年下降1%。但这种观点也受到了冲击,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心理学家通过对韦克斯勒成人智力测验所表现出来的智力随年龄增长而衰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学习能力的衰退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现在的研究表明,成人的智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是由他是否继续受教育决定的。人的智力、思维能力只在临死前才开始下降,此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终身学习,接受继续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终身教育思想,继续教育正在为许多国家接受并实践,各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继续教育的形式有所不同。但究其本质而言都是对终身教育思想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要正确对待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的是一种纵横交织的长期教育。从纵的方面来看,它强调从学龄前期的胎教开始直到学校后包括继续教育的教育。使它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的方面来看,它不仅强调学校教育,而且强调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结合,以一种完整的教育模式避免传统学校教育的缺陷。这就要求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场所要相互开放,相互沟通。这就要求我们的继续教育也应有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系。社会要开办各种教育机构让走出学校的人继续接受教育,学校也可以接纳社会上的人重新学习,而家庭也是学习的地方。

三、继续教育的展望

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爆炸”,以往需几代人持续努力才能得到的成果,现在只需一代人即可。人类在物质、意识领域的变化极快,使人的思想观念落后于社会结构的变更。因此,教育不得不改变观念,寻求一种适应变化的路子。一方面科技的高度发展,另一方面人口数量的增长及寿命的延长。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学校已远远满足不了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无论从事哪种行业的人,都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从而促进了继续教育的发展。但是,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不再是传授知识的问题,而是用适当的手段训练每一个人,使他永远不停地学习。其目的是使人过一种更和谐、更充实和符合人全面发展的生活,建设更美好的生活。对继续教育要着眼于人的生活,而不是课程,不是考核,不是应付。要把继续教育看做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人生活的一个过程,而不知识的传授。教育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不存在年龄上的限制。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能力受到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年轻时没有掌握这种技能。如果年轻时掌握了学习方法,以后就可以随时学习,学习能力会提高。终身教育继续教育要满足人生相应阶段的教育要求。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好,继续教育要将个人从矛盾中解脱出来,重视人格发展的统一性、全面性与连贯性。要采取不同的形式与方法,使我们通继续教育达到人性的美满与和谐。在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下,有利于建立一种新的教育制度。传统的学校教育在内容上主要传授给学生固定的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方法上采取灌输式,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在学生的培养和选拔上,采用考试分数来分类,培养出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精神。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将带来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它采取开放的、灵活的、训练与信息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一生都可受用的学习技能。在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体系下,学生需要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考试失败和成功的概念将失去意义。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将促进学校教育体制向多元化、开放化方面发展。继续教育必将发展,这是一种时展的趋势,教育社会必将到来。凡预则立,不预则废。自觉的端正教师的继续教育,切实提高职业素质。

作者:赵福焱 单位:重庆市綦江区东溪中学

第六篇:微信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应用

一、当前幼儿教师《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课程性质制约,难以有效开展

幼师《儿歌弹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巧课,课程开展需要钢琴实训室、数码钢琴等场地、设备。而目前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多采用短期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各地教师利用假期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基地进行短期集中授课,由于受培训时间、经费、场地等因素制约,《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人数难以扩大,同需要培训的幼儿教师数量相差很大,难以有效开展。

(二)课程培训形式单一,难以达到应有培训效果

幼师《儿歌弹唱》是一门综合课程,学生除了需要掌握钢琴基本弹奏技术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即兴伴奏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边弹边唱的能力。课程培养的是幼儿教师的一种综合能力,即对声乐(唱歌)、乐理(音乐理论知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等一系列音乐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当前我国幼儿教师培训以短期集中授课的方式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很难通过很短的时间使受培训教师掌握边弹边唱的综合能力。

(三)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为了使受培训幼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课程内容,《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时,教师多以讲座的形式对接受培训幼儿教师进行集体授课,授课内容难以兼顾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培训过程中以及培训结束后,教师和学员之间,学员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交流途径,学员在幼儿园弹唱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无法向授课教师反馈,授课教师无法掌握学员知识需求,因材施教难以实现。

二、微信功能及其在《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中应用

(一)微信功能及其在幼儿教师培训中应用的可行性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可以进行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等资源的传递和分享。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微信公共号平台,平台创建者可以向特定的用户群体进行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目前微信已成为最流行的社交工具,截止2015年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微信在幼儿教师中同样广泛使用,笔者通过对参加培训的237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235名(99.2%)幼儿教师拥有微信账号,226名幼儿教师微信每天打开12小时以上,217名(91.6%)幼儿教师关注过微信公共号平台。

(二)微信在幼儿教师《儿歌弹唱》培训中的作用

1.利用微信构建《儿歌弹唱》课程信息平台

微信公共平台支持向特定人群进行信息的功能,在幼儿教师《儿歌弹唱》培训中,教师可以同课程内容有关的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上课要求、课后作业、课后活动等信息通过微信公共号进行,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共平台的微投票功能,组织学生对课程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信息进行反馈投票,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通过微信可以构建《儿歌弹唱》课程信息平台。

2.利用微信构建《儿歌弹唱》课程资源平台

目前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模式,由于受授课时间、授课环境的限制,培训内容多以理论的形式,而课程培训中所需要的大量钢琴演奏技巧和儿歌即兴编配演示等无法向学员展示,利用微信公共平台,教师可以构建构造《儿歌弹唱》课程信息资源平台,将培训中无法向学员讲解内容编辑、上传到公共平台上,公共平台构建可以以《儿歌弹唱》教材为目录,将教材中儿歌伴奏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以文字配谱例的形式呈现,将儿歌常用各调音阶、琶音、和弦、伴奏音型的练习等内容以视频、文字结合的方式呈现,将大量的编配伴奏的儿歌、未编配伴奏的儿歌等内容谱例、弹唱演示等内容融合在一起,构建音频、视频、文字、谱例相结合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儿歌弹唱》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

3.利用微信构构建《儿歌弹唱》培训师生互动平台

传统的幼儿教师集中培训模式,培训教师仅仅以讲解的形式将《儿歌弹唱》课程知识点传授给幼儿教师,由于受培训时间、培训形式等因素制约,无法掌握培训学员的能力差异,同时学员之间也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利用微信的对讲功能,教师、学员之间、学员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员可以将自己儿歌弹唱的音频、视频资料,利用微信朋友圈的功能,互相交流、沟通,构建《儿歌弹唱》培训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三、微信在《儿歌弹唱》幼儿教师培训中应用的优势

(一)扩大受培训幼儿教师的范围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开展,各培训机构幼儿教师培训任务繁重,以河南省为例,2014年“国培计划”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需要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6000人,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2400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1400人。而参加“国培计划”培训的幼儿教师相对于数量众多的各类幼儿园教师仍然只是少数,《儿歌弹唱》幼儿教师培训由于受场地、设备、师资等因素的制约更无法大规模开展,而微信的应用,能够使幼儿教师《儿歌弹唱》大规模培训成为可能,幼儿教师培训机构通过组建课程团队,共同构建幼儿教师《儿歌弹唱》继续教育资源平台。需要培训教师通过扫一扫功能,即可加入课程,能够使幼儿教师《儿歌弹唱》课程培训得以有效开展。

(二)加深师生之间联系,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一线长期进行幼儿歌曲弹唱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问题和经验,而授课教师幼儿园教学实践缺乏,传统的《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中,授课教师和培训幼儿教师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不能有效互动。通过微信,授课教师和受培训幼儿教师之间可以随时随地沟通,得以共同提高。同时《儿歌弹唱》微信公共平台的创建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收集、整理教学素材、案例,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加深和信息检索能力的提高。受培训幼儿教师在利用微信进行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中,网络上大量丰富的音乐信息资源不仅开阔了幼儿教师的音乐视野,而且更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信息的检索和教学交流技能,培养了幼儿教师主动学习能力。

四、微信在《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中应用注意事项

(一)微信环境下教学与传统幼儿教师集中培训模式的融合

微信环境下进行《儿歌弹唱》幼儿教师培训具有课程信息量大、课程知识系统,打破时空界限等的特点,而传统幼儿教师集中培训模式具有师生能够当面交流的优势。在进行幼儿教师《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时,授课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授课学时制定教学计划,例如可以将“钢琴基础课”、声乐、乐理等音乐理论知识以微信教学为主,而钢琴演奏技巧等课程内容以集中当面培训为主,使微信教学成为《儿歌弹唱》面授教学的补充。

(二)完善配套相关规章制度

继续教育论文范文 12

1.研究方法

培训前后分别进行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技能考核分为三部分:①仪器调节和检查切面获取;②超声图像分析;③超声报告单书写和回答相关问题。培训前后考核知识要点基本相同,但培训后考核适当增加难度。考核结果由两名资深讲师专门负责,评判标准:优:≥90分;良:89~80分;合格:79~60分;不及格:<60分。培训结束前行不记名选项问卷调查学员的继续教育需求。

2.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培训前后考核成绩比较行方差分析、双侧配对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考核成绩分布情况

52例社区超声医师培训前后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成绩分布情况。各考核指标合格率由培训前的76.9%~96.2%增至培训后的96.2%~100%。除了报告书写项目外,其他指标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社区医院超声医师的继续教育需求

52例社区超声医师的继续教育需求主要集中在定期加强理论培训(42/52,80.8%)、加强操作规范化培训(37/52,71.2%)及加强报告书写规范培训(22/52,42.3%),也有个别医师提出要求专家定期到社区医院辅导等(4/52,7.7%)。

三、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52例社区超声医师的培训前考核可以看出,社区医师的理论知识较为欠缺,仪器操作相对熟练但不规范,切面获取和图像分析基本功不扎实,报告书写的规范化也有待提高。根据问卷调查反映,社区超声医师自身需求中最突出的是要求加强理论培训(80.8%),其次是要求加强操作培训(71.2%)和规范报告书写(42.3%)。社区超声医师的理论知识欠缺严重,对许多常见病的解剖学要点、病理生理基础及临床表现缺乏相应的了解,普遍缺乏临床思维,不能有效利用患者病史和体征,导致对疾病的图像分析解读能力较差。分析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基础与临床结合能力差。超声成像是建立在解剖与病理基础上的物理成像过程,只有熟知正常解剖及变异,才能正确理解病变位置,特别是病变严重、病灶与周围组织粘连时,脏器失去正常形态和边界,解剖知识对识别病灶来源至关重要,许多社区超声医师对解剖不够熟悉,导致声像图识别困难。此外,病程进度中生理病理不断发生变化,不同阶段的超声图像常常大相径庭,如果对病理过程不熟悉,也很难做出正确诊断。本调研中,理论知识中的解剖和病理生理成为社区超声医师最亟待加强的部分。

2.仪器操作熟练但不规范:本调研发现,仪器操作和图像获取是社区� 具体表现为:①仪器调节不到位。许多医师仅知道深度、局部放大、血流标尺及频谱基线等基本调节,对其他调节旋钮不熟悉或很少使用,部分医师甚至不习惯按照患者体型选择探头,常常不论高矮胖瘦均是一个成像模式,图像质量不佳。实际上,有效的调节可以大幅度提高图像质量,有利于诊断。②扫查无序。正常的超声诊断过程都有规范的检查步骤,体现的是医师清晰的诊断思路。本研究中虽然此项目社区超声医师的合格率最高,但实际操作中很多医师没有形成良好有序的诊断程序,易发生漏诊。③切面获取不标准。标准切面是超声工作者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典型切面,包含众多标志性解剖结构,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至关重要。切面获取不标准会增加漏误诊的可能率。

3.报告书写不规范:专业术语不规范,常将回声强度表示为“密度”,对于病变部位、关键性特征及周围组织是否受累等描述不清晰,报告未能客观反映病变细节。此外,超声并非“金标准”,一份有价值的超声报告应先汇报病变的声学性质,再提示其病理性质,但多数社区超声医师对诊断结果表述缺乏技巧性,容易引起医疗纠纷。本调研结果表明,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对于社区超声医师培养非常重要,培训后医师的理论、技能考核均有明显改善,除报告书写项目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社区医院超声医师各考核指标合格率由培训前的76.9%~96.2%增至培训后的96.2%~100%。提示目前采取的这种理论、技能分段式培训及一对一带教模式教学效率高,周期短,非常适用于基层医师培训。本调研在教学摸底、分析考核结果、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制定适宜的社区超声医师教学模式。社区医师工作内容与医院差别较大,应以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主。建议大型医疗机构面向基层开放,建立短周期、多层次、可持续的超声继续教育中心,将社区医疗机构的培训纳入到教学任务中,以临床实力雄厚及教学经验丰富的大型医院作为社区医院的培训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转诊、会诊支持及网络教学。

2.推广PBL教学法。超声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社区医师的医学背景不尽相同,但工作内容相近,针对超声专业培训可以按照系统或疾病进行,采用PBL教学法,由具体病例入手,按解剖、生理病理特征和相应的超声成像特点依次讲解,既能补充社区超声医师基础薄弱,又能加深超声专业知识印象。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 13

一、会议主题

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继续教育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二、会议时间

2005年8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会议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

四、会议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

中国人民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工程教育中国教席

2、承办单位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

联系人:吴志勇 电话:010-62796381

五、参加人员

全国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科技进修院校主管教育培训工作的负责人;各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学院、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部队及军队院校主管继续教育工作的负责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有关负责人;政府机关教育培训机构有关负责人。

六、会议形式

将根据会代表构成况,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作主题报告,介绍国内外继续教育发展理念、形势、政策和趋势;交濒口讨论政府、高校、企业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经验和热点问题;并请部分优秀论文作者在大会上宣读论文。会后组织部分代表考察俄罗斯远东地区高校的继续教育,并洽谈有关合作事宜。

七、征文要求

(一)征文截止时间为2005年7月1日,请将应征稿件书面文稿及电子文档邮发至《继续教育》编辑部。联系人:张彦庆、王红军,联系电话:(010)66366874(地),(0201)366874(军);通信地址:北京市6304信箱《继续教育》编辑部;邮政编码:102206; E-mail:jjZhx_bjb@。

(二)应征稿件处理方式:《继续教育》杂志将设“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专栏择优发表部分应征文章,同时,对其他优秀应征文章将出版《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论文集》。

(三)年会征文题目(参考)

1、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城市、企业、社区、军营、农村等),2、继续教育与建设小康社会:3、继续教育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4、继续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创新5、教育培训项目研发与市场推广(理念与案例),6、继续教育在国家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中的地位与作用;7、现代教育技术对继续教育发展的观念、体制、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冲击牙嘭响;8、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及学习化社区建设;9、国外继续教育资源的本土化研究;10、中外继续教育及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1、市场经济环境中继续教育课程的开发、推广与品牌战略的实施;12、市场经济环境中继续教育项目管理与运作过程中的资源整合,13、继续教育产业化方略探讨,14、继续教育成功案例剖;15、行业学会等科技社团开展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6、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7.高等学校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继续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18、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19、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研究;20、继续教育与职业竞争力的提升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21、产业结构调整及职业变化趋势与继续教育;22、军事任职教育与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23、军校与部队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建立良性互动的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和管理运行机制;24、继续教育质量评估管理体系的构建,25、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管理队伍、师资队伍、教材等)建设方略。

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

中国人民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

继续教育论文 14

关键词:高职;企业顶岗实习;教师

1前言

继续教育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为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及技能。改革开放以后,高职教师培训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教材教法过关为主的非学历阶段、学历补偿阶段、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结合的继续教育阶段。目前我国多数地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已经进入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相结合的阶段,并逐渐以非学历教育为重点[1,2]。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所处的阶段及侧重点,采取体验式及委托式的教学模式接触行业技术前沿及理论发展趋势,并加强国际交流,是向高职教师传递前沿知识、更新教育观念以及强化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体验行业技术前沿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一线技术人才。然而行业技术革新的发展往往快于职教课程的设置,这就要求职教老师对行业技术热点有一定程度的包围,方可在教授课本知识之余,还能使得学生能对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适应性。而采用体验式教育模式来对高职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加强对行业前沿的体验可有效提升教师对行业前沿趋势特点的把握。体验式教育指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专业需求,组织联络行业内优势企业或前沿单位,为受训教师提供可有效体验行业前沿的培训环境(或是平台)。体验式培训可以生产� 也可以技术革新点为导向,把握行业技术革新热点,将受训教师派驻到具备技术优势的具体企业,近距离接触体验技术革新的跃进。

3感知理论发展趋势

继续教育不仅关注教师在对行业前沿的把握,还需要使其在理论知识体系和业务能力上有持续的提升。因此采取委托的方式,依据培训目的,将具体培训工作委托给具备理论优势的相关中科院、本科院校或者专业培训机构,有针对性的为受训教师开展专项项目的培训,可帮助高职教师增进对行业理论发展趋势的了解。例如在理论更新方面,可由组织受训教师不定期的走进校园,走进实验室,走进科研院所,利用教学科研的单位在理论上优势,使得受训老师熟悉并掌握最前沿的专业发展动态或是接触尖端及研究成果。

4加强国际交流

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职业教育事业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国际交流是本着为受训老师提供国外先进理念为目的,与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职教院校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受训教师开展国际交流或以进修培训方式,了解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职教方法、职教手段、课程设计、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等信息)。例如组织受训老师进行国外院校进行研修,深度了解国外职校在校企深度合作、跨学科学分认证体系、职业认证体系、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先进做法或理念。也可以国内讲座论坛方式,聘请国外合作学校选派各专业的精英教师定期到国土资源技术学院开设交流讲座,为受训老师提供交流平台。

5结语

总的来说,理论在发展,行业在进步,培养合格的毕业生需要高职院校教师能与时俱进不断的提升自己,来满足行业发展对教学要求。而是采取体验式教育方式促进教师对行业技术前沿的了解、委托理论优势单位加强教师对理论发展趋势把握,以及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是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有效继续教育方式。

作者:杨柳 詹芳香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宁。21世纪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5,3(61):123-128.

继续教育论文 15

当前,我国职中教育发展迅速,但是在师资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在这种背景下,职中教师的师资力量明显的不足,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开展继续教育。下面,就将针对这一课题,提出具体策略。

二、推进职中教师继续教育的策略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中教师继续教育理念

(1)终身学习理念。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极快,很多知识在掌握不久之后就变得陈旧,这就需要人们时刻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才能保证和时代同步。正因如此,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职中教师的继续教育就是整个社会继续教育的一部分,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的职中教师更需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2)能力本位理念。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更加需要具有能力的人才,能力本位的观念也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具体来说,“能力本位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文化理念,是一种人生价值取向”,这种理念不仅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也能够充分彰显个人价值。但是,受传统观念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所限,目前,整个社会还是比较重视学历,而没有将能力与学历完全结合在一起。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我国职中教育界。教师们为了职称评定、职务升迁、福利待遇等,投入继续教育也会选择对学历的追逐。一些职中教师攻读的文凭并不是本专业所需的,与本人教学实践相脱离。这就更需要职中教师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加强能力本位理念。

2.政策法规保障

(1)制定专门的职中教师继续教育法规。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职中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法规,相关规定只是散见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关规定之中。而职中本身就不太受到社会的重视,在生源、经费等多方面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职中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更是如此。所以,有必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对职中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条件、时间等做出明确限定,从法律的角度来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

(2)推进职中教师资格制度建设。我国职中教师准入门槛较低,基本没有明确的资格限制,在入职之后,岗前培训也大都流于形式。而且,我国法律也没有对职中教师的任职资格有任何限定,大多由学校自主制订入职要求,对学历、专业技能水平等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有必要从法律的角度对职中教师任职资格进行限定,推进职中教师资格制度建设。

(3)完善职中继续教育监督、激励体制。我国现阶段的职中继续教育以行政指 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监督、激励机制。近些年,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大都属于宏观号召性的,缺乏具体、可行的措施。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参与的职中教师希望能够将受训与直接的晋升、职称等结合在一起;培训机构则希望通过组织培训工作获得经济收益。所以,可以充分考虑两者的需求,从法律的角度建立起激励、监督机制。

3.完善职中教师继续教育基地体系

(1)加强职中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工作。培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是推动职中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职中教师培训基地有几十个,大多依托高校,中心省份培训基地相对较多,而个别省份只有一所,偏远地区尚没有职中教师培训基地。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依然需要加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从宏观角度进行指导,将职中教师培训基地发展的空间留给基层,由各个职中教师培训基地根据本地情况推进工作,激发其完善职中教师培训基地管理工作的动力。让职中教师培训基地接受市场的检验,在竞争中走向完善。

(2)加大职中教师培训基地经费投入。推进培训基地建设的前提就是经费的投入,只有基本经费到位,才能提升职中教师培训基地与受训教师的积极性。职中教师培训基地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国家、学校和个人。所以,可以实行政府投入一部分、职中院校投入一部分、个人承担一部分三方面并举的经费筹集手段。其中,政府投入是支持培训基地发展的核心力量,可以将地方社会发展与经费投入相挂钩,地方收入增长则增加投入,保持每年固定的增长比例。如果需要促进职中教育发展的话,则进一步追加经费。职中教师个人承担的部分以各地区教师收入水� 根据相关研究,职中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资格达标培训。如一些学校要求职中教师至少要具有大学本科文凭,很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学历不够,所以,会参加各类自考、在职研究生等培训。这类培训主要是从职业生存的角度来进行的,因此,应该以教师本人自行承担为主,如果所在学校有条件,也可以承担学费。第二类是技术提升培训。这类培训包括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两方面,属于行业性培训,受益的不仅是教师本人,也包括其工作单位,所以,原则上主要应该由所在学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来负担,当然,教师也应该承担一部分。如2001年,《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中就指出:进修者在完成研究生学业之后,个人应该承担三分之一的学费。第三类是晋升培训。一些职中学校为了提高本校专业的竞争力和水平,需要培养一些学术骨干。而受训教师在完成培训之后,通常会得到一定的晋升。包括行政职务或是学术职务,当然,相应地,个人收益也会有一定的增长。这类培训应该由个人负担主要学费。当然,对于职中教师培训基地来说,可以依托政策支持,广开门路,在各个渠道进行融资,这样也可以缓解各方面压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职中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关键。高素质的培训队伍可以保证培训的水平。当前各培训基地主要是以各高校教师为主,偏重于从理论上提升受训教师的水平,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未来应该从这个角度着手,加强各培训基地与行业企业的联合,加强校企联合,介绍教师在优秀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并且组织基地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进修,以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总的来看,各个基地可以根据自身特色与学科特点,开展多样的师资培训。

4.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1)充分调动本校资源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各职中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专业技术、设备力量和师资力量开展校内培训。例如可以让老教师开设讲座,对新教师进行单科专业培训;可以开办各类培训班,如计算机班、外语班等,在周末或假期,利用本校设备,聘请校外计算机教师或外籍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

(2)联合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对于新专业来说,职中学校需要加强师资建设。新专业需要聘请新教师,但是,新教师不一定会及时到任,这就需要在校内挖潜。选派教师到高校中进行专业培训,也要鼓励教师进行深造,报考研究生、第二学位等。

5.建立职中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反馈制度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 16

1.我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

我院是一所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具备较完善的教学设施,丰富的教师资源,承担十余所高等院校临床、护理、药学、检验、影像等专业的教学与实习,以及科研任务。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开展了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近百项,涵盖21个专科门类。平均每年开展40余次院内学术讲座,年均受训人员万余人次,2008年,我院又购置好医生继教管理系统一套,鉴于医护人员工作的阵地性、连续性等特点,鼓励各专业、各科室有选择性、针对性的独立开展小型继教活动,科教科深入各科室、现场监控、考核、刷卡,取得良好效果。初步形成了开放式、交互式、多功能、层次分明、纵横交错的继续医学教育体系。

2.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一些人对学习的认识不足,认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只与执业注册、职称晋升有关。某些已晋升正高级职称或不再想晋升的人员,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热情不高,以混学分为目的,未能达到学习的效果,有违于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初衷。

2.2工学矛盾

由于医院医疗任务日益繁重,人员定编定岗,医务人员工作的特殊性(连续性、阵地性),很难抽出时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影响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效果。

2.3供需矛盾

大多数的继教活动班是建立在新技术、新知识、新进展的基础上的,主要是面向中高级技术人员,而对于面向占医院大多数的初级技术人员的继教活动班相对较少,造成了有人学分特别多、有人学分积累不够的现象。

2.4继教活动的偏向性

由于参加学术活动、等途径获得类学分比科研立项、成果获奖等获得类学分要容易得多,故大多数人都选择参加学术活动、作为获取II类学分的主要方式。

极少一部分人通过诸如科研立项、成果、大查房、病例讨论来获得相应的学分。不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3.医院继续医学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3.1领导重视 体制健全

我院始终重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始终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医院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始� 医院先后成立了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在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设立继续医学教育专项资金,转发了卫生部、卫生厅关于对继教工作的相关文件,并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健全了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制。

3.2广泛宣传 营造氛围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医院坚持广泛宣传不停顿,人人领会文件精神的原则,借助一切平台宣传继教的相关规定、文件精神,在全院范围内营造出良好学习的氛围,繁荣了医院的学术气息。

3.3层次分明 统筹兼顾

根据科室内部每人的发展方向和继教目标不一致,根据特尔非法区别职称制定出立体的、标准的、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高级人员主要的考核指标是科研、成果、大查房、新技术新进展、申报及参加省级以上的继教项目等,中级人员的主要考核指标是论文、病例讨论、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专业进修、申报及参加市级及以上继教项目等,初级人员完成住院医师培训的培训和考核内容、在职学历教育、远程教育等,科室根据情况上报继教计划,医院根据标准统一考核,达到了有针对性的继续医学教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地效益。

3.4灵活多样 效率优先

由于医务人员工作的阵地性和连续性,获得外出参加学习的机会很少,医院根据这一特点,积极鼓励各科室开展面向本专业的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继教讲座,科教科利用好医生的继教管理系统现场考勤、考核、刷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医院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远程教育,既有医院组织的大型的远程学习,也有个体针对性的远程学习,远程教育的开展大大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水平。

3.5管理科学 保障有力

科教科作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始终秉承热情服务、人性管理、严格控制的方针,密切联系省厅科教处、继教办的主管部门,积极学习先进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方法,不断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细节, 使得我院继续医学教育保持有好有快的发展。

继续教育论文 17

人在出生后来到这个世上,以自身有意识、有目的存在特性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别的物种区别开来。“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还有,无论人是否有意识将自己的行为变成自己的意识对象,他都要能动地向未来生命的发展而不断展开。既然人们对自己的活动有这样那样的意识,那么人的活动就不是盲目的,人们是主动地利用各种手段去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的,在人们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受到理性的指导。人的主观能动发展是一种必须,其突出表现是人为未来生命发展的可能性不断谋划,获取新知,充实生命。“亚里士多德把求知看作人的本性。”人存在现实世界中,首先体悟的是“惊奇”,对现实世界强烈的认知渴望,希望不断探索出新的奥秘,从而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从存在主义出发,人的生命发展是一种可能,人被“抛”于现实世界,人的存在便向未来的无数可能性展开。人的存在赋予个体丰富的意识,其本身需要能动地投入现实,才能适应变幻无穷的世界。人的将来不是靠理想支配的,而是需要自己创造,它永远都是一种可能性。正如萨特所言,“将来突出了人的存在的意义,这个将来有待于人们去创造。”常言道,计划赶不上变化。人活着,就是在为着一种想象中的将来而不断奋斗着、谋划着、展开着。实现一种可能性,不是结果,而是人生新的开始,人自身又需要为新的生命可能性而不断筹划。人就是在这种周而复始的新旧可能替循环中,凸显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教师继续教育主观能动性的缺失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就开始关注教师的继续教育,重视学历提升,用以补充中小学师资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力度更大,教育部出台相关系列重要文件,强调教师要加强学习。1999年初,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要求“5年累计240学时”,启动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为面向21世纪的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2011年,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规定“在职教师岗位培训每5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明确提出从240学时跃升为360学时。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然而几年过去了,多数教师也在为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而奔忙,可实际效果却不是太理想,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没有实质性改善,反而呈现这样一种现实:“很多教师将国家赋予自己的参加继续教育这一权利和义务误认为是自己‘不得已而尽的义务’”为什么自上而下一盘棋的运转,不但没有收到好的效果,教师们反对的呼声却是一片呢?这应该有其内部原因可寻。为落实上级规定的5年完成360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各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强制教师每年参加学习。例如,有的地方继续教育与职称评聘紧密挂钩,每5年按规定完成360学时以上的继续教育,准予申报职称;每年按规定完成72学时的继续教育,给予聘任相应的职级。以××省中学高级教师评审条件为例,其“继续教育条件”专设一项,“……参加继续教育,达到《××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针对强制性的学习,教师们又会出新招,通知参加学习他们也去,但却不认真对待,仅为拿到学时而战,自主性大大降低。初步调研,有70%~80%的教师对目前培训不太满意,认为学习不能贴近地气,针对性不强,对他们没太大帮助,对教学没有太大改善。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机很简单,多数是为完成每年72学时的任务,能够不影响职称评聘就够了,因为职称评聘才与他们切身利益关系紧密。况且当前,“一些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诸多不合理因素的影响———制度的压抑、思想的钳制和自我的奴役”,教师本身压力比较大,读书学习的时间不多,至于学习效果怎样,根本没有精力去关注。长此以往,教师继续教育就变味了,本来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应该主动追求提升,是学习的主体,有学习机会主动参加,现在却变成强制、被迫地接受学习,主体性、能动性完全消失,成了被动的执行者。针对人数庞大的教师群体,做一个动作强调整齐划一不难,但是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主观性较强,要求整齐划一难度显然不小。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我们常鼓励他们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如同学生,他们也是发展中的个体,理应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教师学习缺乏自主性,身受束缚何以实现让自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自主呢。根据人的主观能动思想,继续教育是对教师实施的教育,主体是教师,是教师职后的一种再教育,只有将教师视为学习主体,才适合人自身发展的规律,适应人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个体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及内在发展动力,帮助教师实现自身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三、教师继续教育的理性回归

遵循个人主观能动发展规律,教师有效的继续教育应是鼓励教师自主参与,让教师自主筹划自身发展,自主建构自身生命可能性。因此,我们大力呼唤教师继续教育理性回归,通过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真正还教师学习的权利,让教师真正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开展自主教育。教师通过自主教育,唤起追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动机,让教师寻求主动向教育现实世界敞开,发现自身优势并给予充分肯定,进入一种发展自我的“沉浸”意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主动建构“超我”,实现自我生命存在的意义,最终达成自身专业的有效成长。

1.敞开———形成自我发展意识

教师在现实教育世界中,因被一些事物所“烦”,特别是挥之不去的升学、考试的压力,辅之以一些行政干预,而变得因循守旧,惧怕创新。尽管有时他们也会做出一些改变,但不是自愿的,在工作中多被“自欺”笼罩,经常对自我掩盖问题真相,躲避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困惑。教育现实世界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教师要经受实践的磨炼而逐渐成熟,走向教学经验丰富、性格完善。“教师不能在集中培训时被灌输各自分离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教师的学习与他们的日常工作无法分开,他们平时的问题解决过程就是专业学习的一部分。”教育现实世界环境多变,不断为教师设疑,提供专业发展的机遇,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机遇摆在面前,教师不能无动于衷。课前备课,需要对未知知识广泛了解;课堂授课,需要不断调动经验对课堂进行有效调控;课后指导,仍需要积极学习才能跟上学生思维进程与知识视野。教师缺乏学习及有效提升将会有一种内在紧迫感,力不从心。教师自我发展的可能受到来自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种外部力量和自身内在能动性所迸发的自我塑造的内部力量双重影响,这两种力量以或同或异、或矛盾或统一的动态方式作用于不同个体,使个体呈现出多种发展可能性。在多种可能性之中,需要教师自身积极的努力,才能实现一种自己较为理想的可能性。自主的教师继续教育,能够满足教师自我提升的渴望,激发教师强烈的求知欲,使教师自发地积极体验美好的生活世界,完全投入教育现实世界,了解教育教学现状,深入认识教学实践,思维经常处于反思状态。“反思是思维存在的高级形态,是自我构建的一种工具和范式。”真正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不断领悟、反思的过程。“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基于行为主义基础之上的教师能力本位的发展,而是基于认知情境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教育现实世界,将教师逼近教学反思,向教学现实敞开,向问题“困境”挑战,并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反思、灵感、顿悟不断获得新的实践智慧,促进自我提升,改变以往草率应付学习的现实,将自我从封闭中解放出来,从传统的经验思维中解放出来,获得自我重生。

2.肯定———寻找自我发展空间

自主教育完全是出于教师的自愿,是教师一种实实在在的“我要发展”的内在诉求,让教师重新审视自我,并为承担自身发展责任而付诸行动。被动的学习教师体会的是完成别人交付的任务,而自主教育促动教师认识到接受再教育时自我发展的必须,诱发自我提升的冲动,开始自觉为自己树立目标及人生定位,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选择学习资源,并且自己为学习结果负责。“思想者十分注重与自己对话,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找到一个立足点,确证自己的存在,修己成人,负起自己生而为人的责任。思想者总是要寻根究底,思考着:我从哪里来?进而想象着:我到哪里去?他要冲破日常生活、周而复始的世界,而到一切可能的世界去遨游。”教师为自己树立目标,反观自身,发现自身的优点,给予自我肯定,形成自我发展意识和需求,这才是教师发展的真正动力。只要能够进行积极的自我肯定,发现长处并长久坚持,即可取得长足进步。魏书生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不是抑制自己的长处。一个人有很多长处当然好。长处不多,只有一点儿,只要努力发展,同样能取得突出成绩。”教师不是将自我的成长目标预设为“名师”才有动力,所谓的“名师”是外加的,况且“名师之所以是名师,就在于他们展示了自己的特长,在发挥自己的特长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教育。”通过自主教育,教师充分肯定自我,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能够做什么。自我肯定做到将“自我”设定为目标,不与别人比,要与自己比,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比,发现进步,体察不足,肯定成绩,及时补充不足,以不断有成就感,“今天能够做到这样,还是不错的,明天继续努力!”久而久之,形成自我进取意向,并付诸实际行动,充分体会发展自我的幸福。“标志教师专业成长的首先不是骨干教师、把关教师、中高考命题成员等身份,不是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也不是……而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认识的提高与深化,是教师对教育情境的洞察,是教师专业生活的责任感和幸福感。”

3.沉浸———进入自我发展意境

沉浸理论是著名专家塞克斯哈里首次提出,用来解释人们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为何会完全投入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沉浸描述的是主体忘我的工作状态,不以牺牲自我为代价,主体通过完全投入情境进行自我肯定、促使主体产生积极的行为。自主教育由教师自主支配,能够诱发教师进入“沉浸”意境,学习内容根据自己所需及兴趣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自己安排,实现获取知识或技能的连贯性,使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达到一种愉悦极限,减少人力、物力与时间的浪费,有效促进专业提升。“只有情感才是真正属于个体的,它是内在的、独特的,是人类真实意向的表达。”教师通过积极的情感,忘我地投入自主教育,充分协调教学中现实和所需的关系,充分理解教学情境,不断地向实践设问,通过及时地学习自我解决问题,自觉提升教学技能和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种自我意识主导的学习提升将超过任何专家的引领。但是,有一点也是不能忽略的,教师是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常人,性格有别、气质相异,与他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一样,发展水平和动力也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教师继续教育的水平。根据“公平”价值理论,教育学生允许“后进生”存在,同样,对教师实施继续教育也应该允许少数“后进师”存在,允许那种无论怎样都无法被唤醒的教师存在。尽管教师有发展自我的内需,但他们是社会人,亲临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针对一些负面信息和诱惑,某些时候需借助意志来克服方可达到教学沉浸状态。获得知识的过程本身是痛苦的,毕竟不是任何学习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何激发教师将学 “沉浸”于自我教育是教师坚强意志和毅力的具体表现,更是主体寻求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外显表现,因为它能够加速个体与教学现实世界的有效融合。

4.超越———实现自我发展价值

继续教育论文 18

(一)加强有机融合,课程设计更为精准继续教育机构要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了解各个领域的发展与人才需求类型的相关性,将教学课程进行精细化的设计,使得学员接受的知识能够很好地利用到自己向往的企业之中,在企业中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课程和教学内容要统筹兼顾:一是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他们的能力和专业技术必定会有高低之分,开展继续教育必须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让低水平的学员听得懂,高水平的学员想听,使得每个学员的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二是在经济转型升级的环境下,大部分劳动者都渴望能够获得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机构不仅需要关注大的群体,还有对于小群体的继续教育进行不断地积累,每一条河流都是由无数的水滴聚集而成。三是在对继续教育的课程进行设计时,既要考虑到当前的产业结构对于人才的需求,又必须展望未来,合理的分析产业经济的未来发展,使得课程的设计能够顾及到现在和将来学员的发展,在未来的继续教育事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四是继续教育在课程设计时也要借鉴别人成功经验,将各种好的资源进行融合,打造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的品牌,提高自身影响力。

(二)探索互动演进,师资队伍更为多元面对着继续教育的巨大市场,单独的某个继续教育办学机构不可能对所有的学员进行全面的专业教育,其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师资队伍。因此继续教育机构必须加强自身的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批适应多种需求的全能化师资力量,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落实以下几点:一是优化存量:通过分析继续教育的特点,鼓励专业在职教师再次进修,考取更高的资格证书,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要让教师到一些企业去进行实习,让他们了解到这些行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等等,让他们知道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如何能让学生接受教育之后能够进行企业取得巨大的成功。二是引进增量:为建设一支有特色、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师资队伍还要多渠道引进人才,要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引进人方面,不要只把眼光局限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还可以从党政机关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招聘一些优秀符合学历要求的干部和技术人员,充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教师队伍。三是专兼互师,以生为师:一般来说,在职的专业老师老师理论知识掌握较为全面,而实践水平比较差,相反,兼职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强,理论知识欠缺。因此,可以让他们之间相互交流,互为教师,传授经验,让整个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得到一个全面的提升。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考核,了解学生的具体能力,让技术水平高的学生指导技术相对较低的学生,这样不仅充分的利用了教学资源,还能够让学员亲身体会到自己水平的提升过程,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员之间的沟通比较方便,没有任何的约束,自然亲切,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加的明显。四是建立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技能专家双向交流机制,校企协同培养,切实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有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发挥整体功能,教学实践基地化在学员的实践中,尽可能地让其实践学习的环境与生产环境相似,贴近实际的工作过程,让实践工作对学员起到实际性的帮助。因此,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实践活动,实践位置的设备和整体布置都应该与学员具体的工作场地是一致的,不能做到完全一样,也要尽可能的做到逼真,学员在实践的过程中就像在自己的单位上班一样,不会产生陌生的感觉,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学员学到实际性的东西,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让行业高层满意,在自己公司的地位自然就会提高,薪水自然也会涨个不停。学校还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通过向社会开放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参与推进开放大学建设,与企业共建继续教育联盟,参与社区教育等方式,努力为以劳动者职业发展为目标的职业继续教育提供条件,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二、结束语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 19

1.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2]:不少 某些已晋升到副高级职称或不再想晋升职称的人员,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不够重视,热情不高。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期间集中学习,突击得学分,一旦晋升后则热情锐减。

1.2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良莠不齐: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以后,出现了各类学习班、培训班、提高班、学术会议等,名目繁多,从各种渠道涌入各医疗单位。有些学习班的内容重复,甚至有的打着继续医学教育的招牌,将学习商业化,教学质量差、学时不够、学分授予管理不严、费用高,使学习班的可信度大大下降,导致医院外派学要三思而行。

1.3经费支出过高:有不少学习班时间短、学分高、收费也高,包括学费、住宿费、差旅费,二三天的学习都要支出近千元。

1.4由于专业限制,一些继续教育项目开展困难,我院每年都要邀请几名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来院讲课,这本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机会难得,但效果并不理想,参加人员都是强迫学习。有时考虑只安排对口专业人员听课,但又因人员太少,所以科教科从选题上尽量照顾到各个专业,涉及面宽或一些新生的边缘学科,但由于大家从事的专业不同、兴趣不同,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年复一年,医院继续教育的课题内容选择困难,给具体管理者带来一定难度。

1.5由于是基层医院有相当多的在职在岗人员无法离职离岗学习。特别是大多数护理专业、药剂专业人员无法满足送培需求,有很多人学分达不到25学分。

2.继续医学教育对策

由于医院的医疗任务,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容易冲突,医院继续教育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参加学术会议、学习班、学术讲座、专业进修、撰写学术论文、远程继续教育等。安排应坚持临床为主、实践为主、自学为主、业余为主。在内容的安排上应突出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2.1医院应根据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结合本院实际,从内容、形式、考核、学分登记及验证等方面制定本院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2.2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由一名副院长负责,由科教科负责具体工作,并将继教工作纳入医院对科室管理考核。

2.3在医院内举办继续医学项目其好处在于,可利用晚上时间开班,既不影响医院工作,又能保证学习时间,还能节省费用。

2.4每年外派一定的人员学习、进修。这些学习在严格把关、控制的情况下进行,先由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批准后才可参加,所学内容必须是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和科室急需开展的技术。学习人员学成后要在科室开展工作,进行科内讲座,达到一人受教育全科受益的目的。

2.5参加学术会议、撰写论文是继续医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凡参加学术年会和专题学术会者须是交流的论文的第一作者,差旅费、会务费、资料费等这些费用计入科室的成本核算,直接与科室效益挂钩,因此科主任在批准人员外出时,要严格按规定并根据科内的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参加,杜绝经费、人员、时间的浪费。目前医学期刊繁多,发表的论文应是在国内统一号及国际标准刊号的杂志,并给予一定额度奖励。

2.6利用好医生卫星第一频道教学和参加好医生继续医学教育频道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继教途径。好医生卫星继教课程具有专业全面,内容新颖等特点;远程学习具有不受人数限制,不受时间限制的优点。由于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工作繁忙,工作时间不固定,而在接受远程医学教育中,卫生技术人员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进度,自己选择符合工作需要的学习内容,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主地学习。从根本上解决了因工作忙不能接受教育的现象,也解决了医院自身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相当多的在职在岗人员如护理专业、药剂专业人员因种种原因无法离职离岗学习、无法送培的难题。网络继续教育的开展,使基层医务工作者能够接受到本领域专家的指导,给许多学习爱好者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使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