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生平简介(10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标签: 儿童文学下面是整理的欧阳修的生平简介(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狄青欧阳修之间的故事 篇1

通过狄青的死的透析,可以看出一代文人也有不足之处,所以欧阳修只能称为有大家风范,却无圣人之风,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狄青欧阳修。

狄青,出生于1008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大将,他深得宋朝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他从小家里非常贫穷,就选择当兵建功创富贵。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颇有谋略,吕建奇功。他打仗时带着铜面具,敌寇见到他都闻风逃跑。他与当时在朝的韩琪等大臣的关系都很好,也都得到过他们的提拔,可谓是顺风顺水。不过后期他的仕途却来了个大转弯,他被外放异乡且抑郁而死。狄青是由于被弹劾才被流放的,原本都已经到了可以与宰相平起平坐的时候,可是突然遭到变故,因此抑郁而终。他不是被别人弹劾的,是被欧阳修弹劾的,所以狄青的忠实粉丝会因此怪欧阳修不该趋炎附势。

因为那个时候朝廷所有的文官都对狄青的意见很大,认为他太狂妄了,竟然还因为满大水而住到佛殿里。而狄青本人因为书读的少,他一点都不忌讳这些繁文缛节,身为武官竟然和文官走的很近。他自己的所作所为让所有大臣看不过去,可以说得罪了所有官员,这个时候连欧阳修也看不过去了。他就上书弹劾狄青,还加上一些怪神之说希望将狄青外放。仁宗虽然爱才,考虑再三后同意将他外放,狄青因此没过多久就死了。但是仔细分析,欧阳修这种弹劾是出于保护狄青。当时的狄青已经四面楚歌,外放是最好的结果,只是他自己想不开。欧阳修也因此举被人留下话柄,认为他并非完全清高之人。

欧阳修领导的运动 篇2

欧阳修领导的运动把古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古文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后人应当记住欧阳修领导的运动,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欧阳修领导的运动。

这场运动让文学变得更加有意义,有人说欧阳修是因为他在官场的地位才能发动这场古文运动的。但是无论怎样,这样运动让我们知道学习文字是要让大家看懂,而不是追求生僻让别人看不懂。写文章更不是追求表明的奢华,重在文章的实质意义。从韩愈开始的早一批文人已经看出了这一弊端,但是到了唐宋时期又开始追求浮华的文学,这才出现欧阳修又一次领导这场古文运动。

参与这场运动的人数很多,参与的人数还包括著名的黄庭坚、苏轼、苏辙等一大批名士和文人。他们也都一致认为进行文学创新的同时,还应当讲究其实质内容。这一重要思想欧阳修在早期的时候就已经提出,只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形成一种趋势。据说他在做官的。时候审批一个学子的文章,那个学子的文章写的非常的好,只不过出现了一些生僻的字。原本出色的文章被他拒绝,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一直注重文章简单易懂。他认为:文字是拿出来给别人看的,而不是追求让人看不懂。他倡导的这一股风气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在后期才能看到很多简单易懂的文章。

从欧阳修领导的运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这一生过的认真、过得充实,并积极地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后人怎样评价欧阳修 篇3

没有人是完美的,欧阳修也不例外,他有好的一面,不过也有不好的一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我们是如何评价欧阳修的。

他领导的古文运动把文字的意义推向高潮,但是由于当朝统治者重文轻武,导致了文官看不起武官的局面。武官保家卫国付出巨大牺牲而不被统治者待见。欧阳修的骨子里也带有这么一丝想法,他弹劾狄青致他被罢官,我们都知道欧阳修对待贫民有宽大处理的一面,而狄青根本就没有错,他的弹劾给人的感觉有些无事生非,想突出文官的地位高于武官。在评价欧阳修时,虽然有这么一点不足之处,但是他敢于谏言、不攀附权贵导致两次被贬,他这种品行是所有当官的楷模。

我们知道他两次被贬,不过第三次被贬是他自己的过错。皇帝死了,所有官员都要求素服,但是他没有注意自己的穿着,在送葬当天穿着一件紫色的内衣且露了出来,这无疑是对过世皇帝的不敬,有些藐视皇权之意。我认为这种错是不该犯的,他这种行为给人的感觉是根本不把当官当回事,而我们追求的是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到极致,他疏忽了,美中不足之处。

我们在评价欧阳修时,他好的地方多于不足之处,为官清廉,不追求名利,时刻为他人着想,能宽大处理的绝不苛刻要求。注重办实事,倡导的古文运动形成了一种风气,使大家写文章重在价值而不是只追求文字的浮华。

欧阳修散文特点辨析 篇4

各个时代的文人雅士在促进当时的文化发展和文学交流方面的作用都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在文学名家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比如最早的《诗经》,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汉朝时曹操曹植父子的诗赋创作,然后就是唐朝的书法和诗作,到了北宋时期,那就是诗词和散文的海洋,而宋代比较著名的文学领袖,就是欧阳修。

欧阳修在诗词和散文方面的成就尤为显著,尤其是他的散文,风格新颖,独开一派文风,成为了各家散文创作的榜样人物,那么欧阳修散文特点是什么呢?独特之处在哪里呢?首先在内容上,欧阳修的散文议论、叙事、抒情兼备,都是通过写一些所观所感所作而发,都是言之有物,事出有因。其次在形式上,他的散文题材是多样的,内容也很充实,文章语言流畅,自然婉转,声情并茂,实用性很强。最后,在全文的韵律和美感上,他的散文也是韵律极强。在他的抒情兼记事类散文中,无论是描写山川景物,还是记叙事物,都写得惟妙惟肖,楚楚动人,层次分明,节奏协调。无论是他的散文、诗词歌赋还是笔记文,我们都能感受到他文章的独特风格和现实意义,这些风格贯穿于他所有的文章之中,显示出他在创作方面的才华和成就。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大家,也是留名后世的正义之士、革新之士,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是不可撼动的,也是值得我们一直学习和纪念的。

欧阳修的故事 篇5

从前,有一个单科秀才,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文如锦绣,诗如莲花。四下张望,只有一个叫欧阳修的,能和自己相比。一日,这秀才背起行囊,拿了一张地图,要对欧阳修进行文学访问。那真是,一脸得意,万种豪情。心想,定要访他个哑口无言,乖乖地亮出免战牌。 说话间,秀才来到河边,上船的时候,歪脑袋看见一棵枇杷树,好秀才,出口成吟:“路旁一枇杷,两朵大丫杈。” ——要说嘛,这秀才的前两句还是挺顺当的,可不知怎么,总是后劲不足,后面就憋不出来。要说天下的事儿,就是一个巧。正巧欧阳修也来过河,随口说道:“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 秀才一听,拱手赞道:“想不到老兄也会吟诗,对得还不错,不失我的原意。这可是诗人兴会了。”

说话间,船老大已经开船了,批杷树渐行渐远,秀才见河中有一群鹅,有的鹅潜水,有的鹅灌水,诗兴又起,脱口念道:“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

话说秀才两句出口,又没词儿了。欧阳修顺口接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秀才大喜:“嗬!看来老兄肚子里还真有点货,竟能懂得我的诗意。那秀才大步流星,从船头跨到船尾,向欧阳修伸出双手,一边跑一边说:“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连忙把双手高高拱起: “修你也不知,你也不知修(羞)。”

居士的性格是怎样 篇6

欧阳修性格受他父母的影响很大,欧阳修性格的形成主要是她母亲言传身教的原因。他的母亲是大家闺秀,识字懂礼节。他和母亲从小寄居在叔父家里,知道叔父家里拮据,他母亲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和儿子,并教育欧阳修一定要有志气,千万不能看不起自己,要学会苦中作乐。他的母亲还教育他以后做官一定要学他父亲,清正廉洁且要宽大处理。

他三次被贬,但都不以为然,反而能在逆境中陶冶情操。他很孝顺,怕母亲一时受不了自己被贬而过艰难的日子。他的母亲说:我已经习惯过苦日子,只要你觉得没什么,我更觉得没什么。他第一次被贬夷陵,这个地方更似蛮荒之地,条件极差不说,冤假错案不少且包括师爷在内都没什么文化。他积极改善夷陵的不良现象,提高官吏的文化水平,减少冤假错案,受到百姓的称赞。第二次贬官到经济较好的地方,不与富商与其他官员来往,反而开发旅游,有空饮酒作诗自得其乐。第三次被贬已是晚年,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欧阳修的品德很高尚,离不开他有一位贤德的母亲。他做官敢于谏言,离不开他母亲的熏陶。他做官宽大处理,离不开他有一个清廉的父亲。他耿直敢得罪权贵,所以才三次被贬。

居士的小故事 篇7

在欧阳修刚四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然而由于他们家的家境并不富裕,因此没有钱供他上学,他的母亲是受过教育的,知道一定要让他学点知识,于是就用芦苇杆之类的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欧阳修小的时候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认字、写字的。他母亲还让他背诵了很多古人写的文章,好让他能够学习怎么作诗。等到他年纪稍微大一些之后,家里因为实在是没有钱让他继续看书了,他就去同村相对富裕一点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的时候还会趁机把书里的内容抄写下来,好让自己能够随时再看。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书还没有抄完,他就已经可以将这本书背下来了。甚至还会因为沉迷于读书,连饭都会忘了吃,满脑子想的都是读书。因为有了这样的刻苦和努力,他小的时候作出来的诗和写出来的字,就已经和成年人的水平差不多了。

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虽然欧阳修小的时候没有钱上学,识字也是通过母亲在地上写字才会的,但是凭借着他的刻苦、努力,和在学习上的勤奋态度,终于成为了宋朝的一代文学家。

欧阳修的社会评价 篇8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__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在传统文化的重重束缚下挣扎着表现自我。他淡视名利,无欲则刚,其目的也是为维护社会稳定,但他不是“守常”而是“图新”。学术上对当时僵化风尚和陈旧价值观进行抵制和反拨。在当时随波逐流,人人自保的人文环境中,欧阳修身居高位,仍坚守大节,保持人格尊严,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对习惯势力和庸俗无聊的生存状态进行抵拒,对社会责任自觉地担当。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勇于担当的因子,来培育抵拒庸俗、无聊的抗体。这也是今天纪念欧阳修的重要意义所在。

正是欧阳文忠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是欧阳文忠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

诉衷情——欧阳修 篇9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临江仙——欧阳修 篇10

池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