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古诗(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整理的梅岭三章古诗(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梅岭三章》教案转 篇1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旌旗( ) 阎罗( ) 血雨腥风( )

(2)小序中加粗的两个“得”字意思不同:第一个“得”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得”的意思是________。

(3)诗中划横线的词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旌旗:

阎罗:

**: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捷报飞来当纸钱。 ②血雨腥风应有涯。

(5)情绪激昂地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朗读《再别康桥》片断,用△注明押韵的字,用/标明停顿,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答案

1.(1)j9ng y2n xu8(2)能够;作成(3)①借代②比喻③比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更富表现力。(4)①诗人借用烧纸钱纪念死者的民间习俗,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他对于生者、对于战友的最大期望。②表明诗人从“血雨腥风”的茫茫黑夜中已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2.略

[梅岭三章阅读答案]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 篇2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重点:

(1) 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

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二、课文分析

1.朗读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2.请一个学生读小序,谈谈小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3.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试填表说明。

┌───┬─────────────┬──────────┐

│ .....  │内容概括 ................         .│表现的革命精神 .....  │

├───┼─────────────┼──────────┤

│第一章│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 ..   ..│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

│ .....  │难创业的征战途程,申。    │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

│.....   │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 ...   ..│命精神。.....      .......│

│ .....  │死后必要招集旧部英 .......    │ ..................         .│

│.....   │魂,继续战斗。 ...........      │ ................         ...│

├───┼─────────────┼──────────┤

│第二章│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 .  .│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

│ .....  │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 ....   .│切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

│ .....  │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 ...   ..│神。 ...........       ....│

│....  . │报告慰死者。 ...........       ..│ ...............         ....│

├───┼─────────────┼──────────┤

│第三章│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 │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

│....  . │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 ..   ...│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

│.....   │失败,自由之花必将 盛开 。.│革命精神。.........     │

└───┴─────────────┴──────────┘

4.提问:第一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回首平生,豪情无限。身经百战,部下多有牺牲。后两句生发奇特的想象,如果我今日牺牲必去阴间召集旧部,率十万精兵新杀阎王。这里的阎罗,影射反动的首颌。一个“斩”字,沉着痛快,笔力千钧。

5.提问:第二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回首南国革命战争已进行了十个年头,仍未成功我死不瞑目,面对断头的今日,叮咛后死者,奋勇杀敌,频传捷报。“烽烟”是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借代战争。“此头须向国门悬”是汪精卫《狱中杂感》的原句。

[煤山云树总凄凉,荆棘铜驼几变迁。/行去已无干净土,化来徒

字词翻译: 篇3

旋:不久。

泉台:传说中的阴间。

旧部:从前的部下。这里指牺牲了的战友。

旌旗:这里借指部队。旌,古代用于指挥或开道的一种旗帜。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这里指当时的国内革命战争。

诸君:这里是各位同志的意思。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

涯:边际,止境。

取义成仁:为真理或正义事业而献身。这里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取,求取。义,正义。成,成全,达到。仁,现在借指崇高的道德。

8梅岭三章 篇4

《梅岭三章》教案

《梅岭三章》教案 [教学目的] 德育点: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能力点:在诵读中体会感情;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知识点:理解这三首诗的大意。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字音: 旌 悬 当 应 涯 种 为 2.熟读这三首诗,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入新课 ――以多媒体打出陈毅同志的画像,简介作者生平,介绍时代背景: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三、课文导读 1.朗读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齐读小序部分。(整体感知小序的内容及其所表达的革命情怀。“小序”是全诗重要组成部分,告诉了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交代了梅岭遇险的经过。“伤病伏丛莽间”指出处境的艰难,“虑不得脱”讲情况的危急,“得诗”显出态度的镇定自若。“小序”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可配乐朗读,同时配以陈毅梅山被围的画面。) 3.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又有所侧重,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分析――在朗读中穿插下列问题: (1)解读第一章: ①指名朗读全诗。 ②讨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有似李清照《乌江》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意。 ③引入李清照《乌江》诗,学生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④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一个“招”字,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声势的浩大。一个“斩”字,把百战将军、十万部属的断头之恨、未竟之志,沉着痛快、笔力干钧地流露出来了。 ⑤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诗中“旗旗”借代部队;“阎罗”影射反动势力的头领;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⑥这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回首平生,豪情无限。身经百战,部下多有牺牲。后两句生发奇特的想象,如果我今日牺牲必去阴间召集旧部,率十万精兵斩杀阎王。 ⑦朗读指导:要读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正气。“意如何”、“艰难”、“招”、“斩”要重读,“斩”要读出痛快淋漓之感。 ⑧学生读全诗,背诵。 (2)解读第二章。 ①学生读全诗。 ②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③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捷报当纸钱,活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 ④诗中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诗中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借代战争。 ⑤ 朗读指导。 引入陆游《示儿》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读这首诗,要读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天忘告乃翁”的壮烈情怀。“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两句要扬起,要读出语重心长的殷殷之情。 ⑥学生齐读此诗,背诵。 (3)解读第三章。 ①学生读全诗。 ②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③诗中哪些关键词语体现这种精神? ――“投身”二字,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心无二志的高风亮节。“应有涯”,是对反动派挑起事端、引发战争、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诅咒,同时又是革命的预言家在预言:革命必定成功,人民一定会过上和平、安定、幸福的日子。引用《论语》《孟子》“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④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诗中以“血雨腥风”借喻战争,与首章“百战多”,次章“烽烟正十年”对应而遇异其趣;又以“**”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不胜向往、欣慰、豪迈之至。 ⑤朗读指导。 前两句要读出“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坚定信念,后一句要读出向往、欣慰、豪迈之情。 ⑥学生齐读、背诵。 四、课堂小结 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思想感情逐步升华,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三首诗有共同的诗题,既能各自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集中表达了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献身精神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理解诗作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的侧重点,务必体会并理解诗作把现实、想象和理想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在写作上,作者把现实与想象、联想完美结合,体现无产阶级革命家博大胸襟,从“断头”今日追思战争发展“百战”之多;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以瑰丽的色彩描写悲壮的场面,“旌旗十万斩阎罗”,表现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决心。作者由“地府”联想到人间“遍种**”的美好前景,诗作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 陈毅 第一章 生死不渝、誓战到底 第二章 关心国运、切盼解放 第三章 乐观坚定、不怕牺牲 [教学后记] 学习本文三首诗,必须了解全诗大意,熟读成诵,不用作过多的分析。旧体诗的写作与新体诗显著不同,要体会二者的区别。首章、次章末二句与李清照的《乌江》、陆游的《示儿》明显相似,可进行比较。每首诗可按从“内容”到“形式”的步骤学习。教学中还应注意朗读的指导。

《梅岭三章》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诗文,理解并默写。

2、理解诗中借代、借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体会革命者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二、学习方法

反复诵读、自主感知、交流探究。

三、导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哦。)

(二)课前热身(借助工具书完成这些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

1、了解作者:

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字仲弘,省乐至人,中国无产阶级、______________。郭沫若曾赠陈毅诗曰“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国门xuán ( ) 当纸钱( ) 即为家( ) 遍种( )

应( )有á( ) īng( )旗 án( )罗 fēng( )烟

3、解释加点字。

余伤病 伏丛莽间 意如何 正十年 涯

4、《梅岭三章》的“章”意思是_____________。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从“ ”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的精神。

(三)课堂探究(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精思的你一定能理解此诗,掌握得很好。)

1、诵读古诗,朗读展示(一定要有感情哦,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

2、翻译本诗(参照课下注释,自主翻译本诗后小组交流。)

3、品读这三首诗,试用四字词语概括每首诗的内容,并分析每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4、找出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相关链接: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如“红领巾参加植树劳动”中的“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

借喻: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惊涛拍岸,举起千堆雪”中的“雪”比喻浪花。

(四)展示讲解(相信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风采,你也是一位很棒的老师!)

(五)巩固提升(一显身手的时候到了,让我们一起勇往直前!)

1、《梅岭三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统领三章的句子。

2、《梅岭三章》中表现共产主义一定到来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示儿》中抒写诗人光复河山的热切期待和对祖国大业终将取得胜利的不可动摇的信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示儿》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点明了作者生前的遗憾,从侧面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感情。

5、《梅岭三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示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6、写出课外积累的爱国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背诵并默写《梅岭三章》梅岭三章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只有会反思的人,才能在学海中越行越远)

《梅岭三章》 设计 篇6

《梅岭三章》 设计

教学目的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重点:

(1) 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

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二、课文分析

1.朗读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2.请一个学生读小序,谈谈小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3.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试填表说明。

┌───┬─────────────┬──────────┐

│ .....  │内容概括 ................         .│表现的革命精神 .....  │

├───┼─────────────┼──────────┤

│第一章│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 ..   ..│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

│ .....  │难创业的征战途程,申。    │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

│.....   │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 ...   ..│命精神。.....      .......│

│ .....  │死后必要招集旧部英 .......    │ ..................         .│

│.....   │魂,继续战斗。 ...........      │ ................         ...│

├───┼─────────────┼──────────┤

│第二章│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 .  .│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

│ .....  │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 ....   .│切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

│ .....  │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 ...   ..│神。 ...........       ....│

│....  . │报告慰死者。 ...........       ..│ ...............         ....│

├───┼─────────────┼──────────┤

│第三章│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 │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

│....  . │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 ..   ...│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

│.....   │失败,自由之花必将 盛开 。.│革命精神。.........     │

└───┴─────────────┴──────────┘

4.提问:第一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回首平生,豪情无限。身经百战,部下多有牺牲。后两句生发奇特的`想象,如果我今日牺牲必去阴间召集旧部,率十万精兵新杀阎王。这里的阎罗,影射反动的首颌。一个“斩”字,沉着痛快,笔力千钧。

5.提问:第二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回首南国革命战争已进行了十个年头,仍未成功我死不瞑目,面对断头的今日,叮咛后死者,奋勇杀敌,频传捷报。“烽烟”是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借代战争。“此头须向国门悬”是汪精卫《狱中杂感》的原句。

[煤山云树总凄凉,荆棘铜驼几变迁。/行去已无干净土,化来徒唤奈何天。/瞻鸟不尽林宗很,赋鹏知伤贾傅年。/一死心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

头悬国门,用春秋吴将伍子前服悬东门典故,意为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天下大势。“捷报飞来当纸钱”令人想起南宋陆游的《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飞来”轻快,欢欣,联翩而至。纸钱祭死者,带有民族特色,时代色彩。捷报当纸钱,活脱出将军之口,妙语天成,壮而不悲。

6.提问:第三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投身革命,革命就是我的家。“血雨腥风”借喻反动当局对革命人民的屠杀和镇压。“应有涯”是作者的诅咒,也是预言。“取义成仁”是引用典故《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

7.提问:这三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

(1)用词准确、形象。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用“招”,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用“收”,有动作无声势,比较平淡;用“率”,不包括招集过程,显得突然;用“集”,意与招略同,但旧属厌声,不含七律格律,续作平声也不如“招”字响亮。

如:旌族十万斩阎罗。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蒿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用“杀”褒贬不分;用“伐”,用力太过;用“打”,与诗意不合。

如:捷报飞来当纸钱。用“飞”,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用“交”,破坏诗的意境。

(2)借助想象和幻想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轨阎罗。借助迷信说法,抒写情怀、反映生活、表达理想,可不排斥天国地获等虚幻境地和牛鬼蛇神之类的怪异现象。下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比直接说一定要革命到底的好处在于:(一) 直观性。它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象深刻。(二)含蓄性。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恶的阴间暴君,拿来影射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三)深刻性。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诗意,这是直说其事和空讲道理所达不到的境界。

四、小结

这三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在。写作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默写这三首诗。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