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绝句,语出《孟子·尽心上》。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思(精选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这两句诗出自唐元鸲离思》,诗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全诗如下: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渗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杏子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偏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解说】曾经见过浩翰海洋的人,再见到别处的水,便觉得是那样的相形见绌,黯然失色,除了巫山绚丽缤纷的彩云,其他的云真不该叫云。挨着次序经过花丛,我已懒得看上一眼,一半是因为修道,一半是因为思念您。诗人以比拟的手法,报发了怀念爱妻的深沉情感。
1.《孟子·尽心》:"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2.宋玉《高唐赋》序云:"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以上两句引喻言情,极言所爱之女如沧海、巫山之美,风情万种,无与伦比;而其爱恋之情亦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深沉绵邈,幻化多姿,人世间亦无与伦比者。
很久很久以前,巫山脚下有一个村庄,那里居住着一群勤劳善良的人们。故事就从一位叫浮云的书生开始的。
那时,村庄里还没有出过一名状元,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浮云身上了,希望他能给村庄带来荣誉,如果他能金榜题名,他可以娶村长的两位漂亮姐妹中的一位:秋水或沧海。
沧海活泼开朗,秋水温柔善良,然而,浮云心中早以选中了其中的一位:多愁善感的秋水。他下定决心为了她也要金榜题名,他会将这份荣耀与惊喜同时献给他的最爱:秋水。于是与秋水相约一年后的回来娶她。而沧海也与秋水一样同时爱上了文武双全、富有正义感的的浮云;但浮云不想伤害沧海的感情,想把这份伤害保留到最后一刻:衣锦还乡时;转眼之间,秋考到了,浮云要踏上赶考的征程,人们都赶到未名谷给他送行,也包括沧海与秋水,他俩默默的目送心上人,消失在晨雾中。
时光如箭,半年过去了,他果不负众愿,金榜题名,昭示天下。金銮殿面圣时,面对文武百官,浮云谈笑风生、高谈阔论,一展才华,技压百官,不仅获得皇上的赏识,也获得了皇帝爱女百花公主的芳心,皇上当庭就把百花公主赐婚与浮云,面对突如其来的赐婚,浮云深知:不接,必然株连族人;接,又对不起内心深爱的秋水
但,考虑再三后,他还是作出了选择。浮云对皇上说:离乡已久,想念家乡父老,同时想拜祭父母,修葺祖坟。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让三公主百花同行,次日起行
...由于浮云在金銮殿的超凡表现,惹得百官嫉妒,在返乡途中百加阻隔,六个月的路程走了一年
...等到了家乡
等待他的却只有沧海,后来知道秋水在他来的半年前就得了一种怪病,抑郁而死(后人称为相思病)。去世前,她说了其生命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请求:把她葬在未名谷--——浮云进京曾经走过的地方,她希望能够亲眼看到心上人顺利返乡
面对这个消息,浮云什么也没说,独自一人到了他们三人儿时曾经常去的地方:未名谷,在那里遇到了沧海面对日益消瘦的沧海,浮云只说了一句话:曾经沧海难为水,留下沧海,百花公主…
浮云飘走了在秋水墓旁
当人们发现时,浮云已经静静的`消逝了如同天际随风漂泊的浮云
在他死的地方长出了一颗奇异的树,为了怀念这份纯真的爱情,人们给它命名:相思树
...沧海因无法摆脱这种打击,一晚从巫山顶跳下,形成了巫山云海这一景观
看到这样的结果,百花公主也因抑郁而病到宫中
临终她对父王说:虽然她先父王而死,但她很高兴,她明白了人世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Love!
同时也明白了人世间最珍惜的东西即不是得不到的也不是已失去的而是现在所拥有的!
皇上被这份埋没的爱情感动了,赐名未名谷为相思谷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其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
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情。诗的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是意隐喻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难为水”、 baihuawen.c n“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写。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就全诗情调而言,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