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一笑过,潇洒向前行。人生充满变数,不知下一分下一秒我们将在何处。所以,别让自己的心太累,简单一点,快乐一些,看花开花落,听流水潺潺,好好珍惜生活的每一天。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关于大学生成长励志的文章【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进入大学,要正视自己不再出类拔萃
十年寒窗,熬过炼狱般的高三生活,升入了理想的大学,我们终于成为了令人羡慕的“天之骄子”。高中时,你的学习成绩总在班里名列前茅,是学习尖子,三好学生,享受着家长的宠爱、老师的青睐、同学的羡慕,生活是令人满足和舒心的。
而进人大学以后,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早已不再是高中时处处占尽先机的风云人物,原似不平凡的自己失去了往日引人注目的地位。如今,到处都是比自己强的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的身边卧虎藏龙,强手如林,自己正被别人一步一步的超越:原来的踌躇满志彻底丧失了,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拉开了距离,失落感袭上心头,自己已不再出类拔萃。
失落的原因有许多种,一方面是自己的知识面相对较窄,知识背景不够广博,高中时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是有许多同学在高中时担任过学生干部,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升人大学后,由于种。种原因,只有少数人可以当学生干部,而相当多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就只能做一名普通学生了,有些同学对这个问题心理反差是很大的。看着别人风风火火地开展工作,不免生出怀才不遇的感觉。
当然 ,你完全不必为此而自卑,因为你并不是一无是处。因为大学不再像高中那样,成绩决定一切,大学里,有风光的学生干部,有学习成绩优异的学霸,有激情创业的同学,也有很早就参加社会实践、工作的学生,有的人有才艺,也有的人阅历丰富,充满内涵……也许在某个方面你不如人,但在另一各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也许在总体上你不如某人,但在某些方面还是超越他的;也许在这个阶段你不如某人,但到了另一个阶段你又超过他了;同理,你在某个方面,某个阶段超过某人,也不意味着你将处处超过他,实时超过他。
再者,人不要总与别人攀比。一个人做重要的是不断发展自己,超越自己,而不是不停地与他人作比较,即使你超过了某人,这又如何?世上比你更高、更强的人还有许多许多。
因此,你要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回归到自己为大学生活的定位中去,积极地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每天不停顿地一步一步向前走,你就会重新找回失落的自信。
正视现实,正视自己不再出类拔萃。虽然现在你很平凡、很普通,大学四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是这四年完全可以使一个人蜕变,只要你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在毕业时,你就会不平凡。
有些东西错过了,就一辈子错过了;有些时光溜走了,就再也追不回来。环境在变化,人也在变化,与其守住一个不变的承诺,却不如守住一颗不变的心。
高考,哪能尽如人意?不管它令你洋洋得意,还是令你不堪回首,当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的时候,你所要思考的不再只是过往的种种,而是当下或者未来,因为"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记得一位老师曾说,高三就是一场火葬,当高考时你灰飞烟灭的时候你便进了天堂,大学就是天堂。可大学真的是天堂吗?前几日与友人聊天问他在大学的生活,他用“空虚”总结了他一年的大学生活。而我说,那怎么会?你在学习上这么肯下功夫,学习定会让你觉得充实。他说,我一学临床医学的整天都与电影打交道,怎么会感到充实,对,几乎每个大学生一开始想的很好,说我要怎样吞下图书馆,但无论你对梦想有着怎样的满腔热血,也终究敌不过大学环境的一盆凉水。
友人的话我不敢苟同,当然我也知道有很多有梦想的青年,把自己空虚的青春埋在了大学,收获了一张关于文凭的纸,可我觉得他们失去的远远大于得到的。当冷水淹没你梦想的时候,你似乎就成了鱼缸里的鱼,而你比不上它的是它只有七秒的记忆,而你也许要用你的多半生去谴责你荒废的青春。所以别让青春只是过客。
有空去去图书馆,别让宿舍的安逸禁锢你前进的脚步;有空多参加社团活动,别让自己被封锁在集体之外;有空跑跑步,别让肥肉爬满你的全身。记住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如果我们一天到晚拿着手机,刷着微博,窝在宿舍,宅着看电视剧,天天上着网,做着那些八十岁以后都能干的事,那我们要青春干什么呢?
恋爱,似乎是大学里恒久不变的热门话题,当然大学可以去谈一场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因为你已早已过了早恋的年纪。但也请不要被爱情束缚,成为爱情的奴隶,记住爱情并不是你上大学的唯一目的,如果你真的爱心目中的那个她,就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因为以后的以后,可能会有很多人喜欢上她,而你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人比下去。
有人说,成功30%靠努力,70%靠人脉。大学是建立人脉的好机会。拒绝羞涩,因为往往第一个敢在集体里发言的人往往会成为这个集体的中心,你可以不是这个集体的中心,但也不要被束缚在集体之外,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趁还没有被社会大环境而腐化,去建立珍贵的友情,没错,大学的友谊是可以很纯洁的。
时刻警醒着自己,守住那一颗不变的心。可以迷茫但不要堕落,记住高三的那一段时光,记住高三的那种感觉,每天早晨起来,一想到自己最想去的大学,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斗志,连高考你都不怕,你还怕什么?大学你都考上了。你忍心浪费四年的大学时光么?其实我觉得,三年,四年,转瞬即逝。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想想你是为什么坚持到了现在,当你渐渐坠落的时候,想想你高三付出了多少。。。骚年,青春值得你去拼搏,为的是你以后不用为是否买一份《南方周末》而思考半天;为的是你以后不为北京五万一平的房价而震惊不已;为的是以后不让你的女友为买一件奢侈品而瞻前顾后,当然也是为了当你到垂暮之年时,想起你的大学的时光,嘴角能露出满意的微笑。
有人问大学到底应该怎样过?我觉得用上生物学上的名词解释再好不过:大学既不是腐生也不是寄生,而是竞争和互利共生,甚至“捕食”。还有要谨记这样一段话:在任何一所大学里,平庸的人都是一样的平庸,不平庸的人各有各的辉煌。
我要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赠与三个防身的药方给青年们。
第一个方子是:“总得时时寻一个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个青年人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若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打旋,就很难保持学生时代追求知识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诱你去解决它,天天对你挑衅地笑,你无可奈何它——这时候,你就会同爱恋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没有问题可以研究的人,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研究。
第二个方子是:“总得多发展一点业余的兴趣。”毕业生寻得的职业,未必适合他所学的;或者是他所学的,未必真是他所心喜的。最好的方法是多发展他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和活动。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看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在业余时间做的事往往比他的职业更重要。
第三个方子是:“总得有一点信心。”我们应该相信:今日国家民族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获。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然不会白费。
但是,我记得两年前,就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写信来说:“胡先生,你错了。我们毕业之后,就失业了!吃饭的问题不能解决,哪能谈到研究的问题?职业找不到,哪能谈到业余?求了十几年的学,到头来不能糊自己一张嘴,如何能有信心?所以你的三个药方都没有用处!”
对于这样失望的毕业生,我要贡献第四个方子:“你得先自己反省,不可专责备别人,更不必责备社会。”
你应该想想,为什么同样一张文凭,别人拿了有效你拿了就无效呢?还是仅仅因为别人有门路、有援助而你没有呢?还是因为别人学到了本事而你没学到呢?为什么同叫作“大学”,他校的文凭有价值,而你母校的文凭就不值钱吗?还是仅仅因为社会只问虚名而不问实际呢?还是因为你的学校本来不够格呢?还是因为你的母校的名誉被你和你的同学闹得毁坏了,所以社会厌恶轻视你的学堂呢?我们平心观察,不能不说今日中国的社会事业已有逐渐上轨道的趋势,公私机关的用人已渐渐变严格。凡功课太松,管理太宽,教员不高明,学风不良的学校,每年尽管送出整百的毕业生,他们在社会上也休想得着很好的位置。偶然有了位置,他们也不会长久保持的。反过来看那些认真办理而确能给学生一种良好训练的大学,它们的毕业生很少寻不着好位置。
今日的中国社会已不是一张大学文凭就能骗得饭吃的了。拿了文凭而找不着工作的人们,应该要自己反省:“社会需要的是人才,是本事,是学问,”而我自己究竟是不是人才,有没有本领?从前在学校挑容易的功课,拥护敷衍的教员,旷课,闹考,带夹带,种。种躲懒取巧的手段到此全失了作用。躲懒取巧混来的文凭,在严格用人的标准下,原来只是一张废纸。即使这张文凭能够暂时混得一只饭碗,终究是靠不住、保不牢的,终究要被后起的优秀人才挤掉。能够如此反省,方才有救援自己的希望。
“毕了业就失业”的人们怎样才可以救援自己呢?没有别的法子,只有格外努力,自己多学一点可靠的本事。二十多岁的青年,若能自己勉力,没有不能长进的。这个社会是最缺乏人才又最需要人才的。一点点的努力往往就有十倍百倍的奖励,一分的成绩往往可以得着十分百分的虚声,社会上的奖掖只有远超过我们所应得的,决没有真正的努力而不能得着社会的承认的。没有工作机会的人,只有格外努力训练自己可以希望得着工作,有工作机会的人而嫌待遇太薄、地位太低的人,也只有格外努力工作可以靠成绩来抬高他的地位。只有责己是生路,因为只有自己的努力最靠得住。
那是2008年的夏天。20岁的李海洋为了凑够上大学的费用,一个暑假,辛苦所得5500元,仅是入学费用的一半。李海洋哭了,“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我大喊,一定要做个有钱人”。
8月1日报道:至今,李海洋还记得高三暑假的那场雨。那天,打完第三份工,已是清晨3点多。“当时雨下得特别大。”他回忆说,豆大的雨点打在脸上,“疼!”路面的积水没过了自行车的脚蹬子,自行车就像是惊涛骇浪中的一条小船,李海洋哭了,“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我大喊,一定要做个有钱人”。
那是2008年的夏天。20岁的李海洋为了凑够上大学的费用,整个夏天独自租住在离家50多公里的一个镇子上,一天打3份工,“上午为联通卖手机卡,下午为移动卖手机卡,晚上在烧烤店当服务员”。一个暑假,辛苦所得5500元,仅是入学费用的一半。最终,在学校和媒体的帮助下,他才得以顺利走入大学校门。
仅仅3年后,这位曾经的特困生已经成为石家庄博强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拥有一家冷饮店、一家饭店和两家通信产品店,快递业务也做得红红火火。
同时,作为河北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网球专业的大三学生,李海洋和其他同学并没有什么区别,“该上课上课”,除了是学生干部,他在全班还第一个入了党。
从摆地摊儿到打的收款
7月16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李海洋的母亲从承德县岔沟乡下局子村的家中给他打来电话。电话中,李海洋告诉母亲,父亲的药他下午就去买。
体育学院网球专业算是一个“贵族专业”,不仅学费要高出其他专业一大截,就读学生的家境一般也较为优越。与他们相比,李海洋算是一个典型的贫困生:父亲四级伤残,母亲高血压,一个姐姐还患有重病。
走上创业之路,李海洋是被贫穷所迫。
开始,李海洋利用周末去打工,“可两天的收入,刨去交通费等花销,也就剩下30多元,一周的饭费都捉襟见肘,更别说积攒出来学费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海洋从一同打工的同乡那里得知,给手机贴膜“挺挣钱”。于是他不上课时就到邻近的河北经贸大学门口摆起地摊儿,“我从批发市场进了货,买了一张二手的小桌子,椅子也没有,就坐在路边的水泥台上”。正值冬天,“实在冷了,就用打火机点燃手机膜的边角料,取一下暖。”
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比寒冷更可怕的是被同学看到后的“难为情”,“选择到离学校较远的河北经贸大学就是出于这个考虑。”可还是被一个骑自行车路过的同宿舍同学看到了,同学对他说:“差不多就收摊儿吧,挺冷的。”虽然知道同学是出于善意,李海洋听后仍觉得不是滋味。
每次摆摊儿100元左右的收益,确确实实改善了他的生活条件,“自食其力的自豪感也逐渐战胜了难为情”,他的地摊儿也摆到了自己的学校。就在这时,他得知通讯运营商的“手机情侣卡”在异地恋大学生中颇受追捧。这种外地通讯运营商提供的手机通话服务,只要交一定的月租,国内异地通话在一定时间内可免费。“接到第一单生意时,‘进货’的费用是75元,而我手头只有50元。”和同学借了25元才做成了这笔生意,“一下子就净赚150元”。
于是,他迅速在各个学校组建了“手机情侣卡”的销售队伍,“从那时起,我开始打的去送货、收款”,每次都“满载而归”。
一元钱结交成功人士
李海洋的创业之路并非一直顺风顺水。“情侣卡”销售火爆时,通讯运营商却突然叫停了该项服务。当时已销售出去的手机卡和压在手里的手机卡总值20多万元,“就算我把卖卡的利润退给买卡人,但支付给营销队伍的卖卡费用是不可能收回的。”对于李海洋这样的贫困生,抗风险能力极其有限。有朋友劝他“耍赖”蒙混过关,但李海洋没有这样做,而是对卖卡人承诺:如果业务不能恢复,一定如数退款。
他一次次和通讯运营商沟通,一次次拨打有关部门的投诉电话,“投诉电话我拨打了不下一万次。”他强调,这可不是“概数”,而是货真价实的“确数”。“情侣卡”的业务奇迹般恢复了,但这次“打击”却导致他的营销团队解散,于是李海洋下定决心组建自己的公司。
资金是首先要面临的一大难题,这时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给了李海洋巨大的支持,“他说从我的故事中,看到了他当年的影子”。认识这位企业家纯属偶然。一次,李海洋坐公交车,一个中年人手拿一张百元大钞询问谁能帮他换零钱投币,其他人无动于衷,李海洋则热心地替他投了一元钱。简单交谈后,这位中年人给了李海洋一张名片,原来这是一位成功人士,“我们至今保持联系”。
李海洋本不善言谈,但这几年的经历使他认识了很多人,他们都对这个踏实肯吃苦的小伙子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现在我很享受和人相处的乐趣”。“我每次从老家回来,总会带些山楂、柴鸡蛋等土特产,用来感谢帮助过我的人。”他强调说,“这些礼物不关乎金钱,而关于人心。”正是怀着真诚与感恩的心,李海洋在陌生的城市里交到了朋友,甚至还有不少“忘年交”。
靠良好的人际沟通赢得的口碑,今年6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李海洋的快递业务一个月就为他进账十几万元。
“免费”的盈利模式
李海洋告诉记者,在他业务覆盖范围内,大学生求职中介业务让众多竞争者“溃不成军”。“作为一名找兼职时曾经上当受骗的大学生,我了解大学生求职时的感受,因而能为他们提供最贴心的服务。”这是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独门秘籍”。
自己创业前,李海洋也曾想找份兼职工作,他按照街头小广告找到一家中介公司时,这家中介却热情地邀请他做中介代理,每月底薪150元,介绍一个,还有5元钱的提成。李海洋为这家中介公司介绍了40多个同学,但同学们交了中介费后,却没有收到中介的任何工作信息。面对纷纷找来询问情况的同学,李海洋情急之下报了警,但中介公司已是人去屋空。而今,为了打消同学们“上当受骗”的疑虑,他要求业务员时刻保持电话畅通,并对求职者“时刻保持微笑”,他们提供公关礼仪等求职技巧方面的培训,同时制定《学生外出工作制度》,对兼职大学生进行约束,保证用人单位的利益。“对给我们提供工作岗位的用人单位,我们不收任何费用”,对于求职大学生,他们只收取100元的押金,“这是要退还的”,此外不再收取任何费用。
这家有1000多名兼职员工的中介公司是如何盈利的呢?原来,只有在他们公司旗下的实体店内累计消费一定数额的产品和服务的大学生,才能享受中介服务,“消费金额越多,中介的增值服务就会越贴心”。
“我们现在在几所高校附近开设了实体店,方便同学们来购物,攒积分。”他们还依托现有的快递业务开展送货上门服务,“以后我们计划逐步减少实体店,依托网店实行送货上门,这样既方便了消费者,也减少了成本。”
如今,李海洋正忙着在石家庄多个高校聚集区复制他的商业模式,构建着属于自己的小小商业王国。
每次面试应届毕业生的时候,我都会先让这些应聘者做个自我介绍。这时候,我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我是��学校的,我在��实习过,我是��社团社长、学生会主席,我的GPA是3.8。”
“我是��学校的,在��实习过,还在��实习过,现在去了��。”
“我正在��实习,我还投了A、B、C、D公司,我的理想是找一个月薪超过7000元的工作。”
这样的结果并不难解释:上大学前,所有的家人,上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下到弟弟妹妹,都认为我们应该继续小时候乖巧玲珑的行事 风格,在大学里,学习上争当第一名,课余时间争做学生会主席和入党积极分子,紧密团结在好学生、好干部身份的周围,以期毕业之后顺利进入国企或者成为国家公务员。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后,我们应该迅速地找个条件相当的男友或者女友,男生家买房,女生家买车,结婚生子,共同背负着房子、车子、孩子的重任,从此步入一成不变的稳定生活。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默默无闻地跟随着同龄人的统一步伐,在每个时间段做自己该做的事,凡事要低调,不要搞特殊。
于是好多人不服啊,抗争啊,叛逆啊,每天叫嚣着、哭喊着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可最后还是殊途同归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试图用社会的统一标准来要求自己,并努力在这个标尺上寻找自己的位置,不敢落下一步,不敢走错一步。我们都忘记了自己想要什么,忘记了自己的优势,忘记了自己有着独一无二的DNA。
23岁的C是我的师妹,她常跟我说,她的工资很低。她经常会想,这样的日子是否值得,比如每天斤斤计较地盘算地铁和公交车哪个更加划算,为买不买一辆200块钱的自行车犹豫了好几个月。她害怕回到家乡,害怕和别的同学不同,害怕起步工资太低而让日后的生活不堪设想。(励志文章 其实我理解,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每当看到很多学历背景不佳的人,因为不断跳槽,薪水四五倍于自己的时候;每当听到一些女孩子因为家庭背景或者某个男人的背景,找到某种捷径的时候;或者看到那些前辈炫耀名牌包包,出入高级餐馆的时候,换作谁,心里都难免会有一些怨念。
每次C跟我抱怨这些的时候,我总是很想送给她台湾女作家李欣频说过的一段话:
“有很多人设立的目标是几年之内要升到主任,几年之后要当上主管,然后是老板……这些都是可以随时被取代的身份。只要别人比你强,关系比你好,或是公司结构调整,位子就会瞬间消失。”
所以,要建立自己的风格,把自己当成个人品牌来经营,创造自己名字的价值,帮自己建一个别人拿不走的身份,而不是社会价值下的职位。至于将来你是哪个公司的主管、哪家企业的老板其实都不重要,因为别人看重的是你的专业、你的风格。这就是拿不走的身份。
每个人都有毕业入职的那一刻,都有信心百倍的青春年华。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大多数人总是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拼命学习来提高自己。但是第二年、第三年呢?有人开始看到职场的阴暗面,有人渐渐学会明争暗斗,有人发现投机取巧能赚钱,于是慢慢走上了这条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未回头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足,身姿是否不够挺拔,奔跑速度是否不够迅捷,技能掌握是否不够全面。
于是,他们从一个健壮的青年,慢慢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越来越窄,越来越饥饿,竞争却越来越激烈。
我的一位师兄,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研究生读的是计算机智能,毕业前在著名跨国公司实习了半年,却在即将入职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知识漏洞。于是他放弃了18万元的起薪和即将到手的各种优厚福利,回到学校,申请延期一年毕业。这一年,他转战于商学院、金融系,并经常跑到哲学、中文这种看似毫不相干的专业蹭课。一年之后他毕业时,正赶上2009年金融危机,底薪比之前要低很多,但是几个月后他便3倍跳转,拿到几十万元的年薪,凌空一跃,光荣跳槽,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师兄手里有一张关于他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他看到了自己的“负债”,了解自己的不足。他不看外界所能给予的一切荣光,只专心打造自己独有的东西。然后,他成功了。
其实我们可以思考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如果没有了眼前的工作,我们还能做什么?”兼职写专栏?你文字功底和思想深度如何?开淘宝店?你想卖点什么?有没有进货渠道?给中学生当家教?当年的那些知识点你还记得多少?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平心静气似乎很难;但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深入地认清自己,了解自己内在的潜能,抓住那些能够永恒不变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需要时刻警醒,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不能是谁;知道什么是自己永远拥有的,什么是别人给的、暂时的。保持谦卑而感恩的心态,拥有不断重新归零的勇气与信念,让自己真正拥有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恍恍惚,大二的第一学期已经过去一大半了,没有什么建树。唯一可以说的出口的就是和建筑的那些孩子建立了很有的友谊,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的开心,喜欢他们说我的阴暗,呵呵。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看着大家都开始走上了肯德基的道路,突然有点乏味的感觉,具体我也不知为何。回想思修老师的话,大二的我们开始《呐喊》,开始真正的有了自己的想法,比起大一来更加的成熟,或许成熟真的和年龄没太大的关系,甚至没一点关系。
记得清华大学的一个教授说过: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不是知识没有用,而是你没有使用,说明你没有用。挺喜欢这句话的,古语有云:学以致用,方乃学习的真正用途,而不是纸上谈兵,净说些没用的东西。有时候觉得自己挺极端的,喜欢郁闷的时候出去吹吹冷风,让自己的大脑清醒清醒;喜欢在夜深的时候自己静静的想点东西,那时的思维最活跃;喜欢跟那些哥们没心没肺的笑,其实有时候只是在发泄不良的情绪。慢慢的对自己以前过的日子很厌倦了,或许那时还是不够懂事,在古代,19岁的男孩早已经成家立户了,可现在的我还是照样无耻的跟家里要钱,要这要那,甚至不知道感激。
我能够将一件事情做好,为什么不试着去强迫自己做好更多的事情了。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为什么不力争上进呢?有些人碌碌无为的过完了这一生,古稀之时,回顾年轻的时光,竟没有多少值得去炫耀的资本。这样的日子不是我想要的,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敢做刚当,我知道我有些时候也怕迈出那第一步,甚至是胆怯。所以我需要逼迫自己,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我知道我需要的只是破釜沉舟的勇气。还记得加拿大的蝴蝶总理那句经典的话: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支美丽的蝴蝶,我们看来,蝴蝶很美,可又有多少人想到蝴蝶美丽外表的深处隐含多大的痛苦呢?现在想来,自己以前的想法好幼稚,实在是太幼稚了。曾经傻傻的一位大学里面学习并不重要,只要去多多锻炼,多学点是在的东西。这么看来,我还来读大学干嘛,还不如直接去社会里锻炼了,何必浪费这几万块钱的学费了。今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差点走入了一个死胡同。还记得那时候说的那句话:是金子,始终会发光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遥想公瑾当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是何等的豪情万丈!人固有自知之明,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我会努力向上看齐的,我有信心欲与天公试比高!
大二了,虽然还是不成熟,虽然有时候还是克制不住自己,虽然有时候还是很傻。但至少我已经度过了一年多的大学生活了,都说大学是半个社会,经历的许多,需要去沉淀,需要去思考,然后慢慢的发酵,乃至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