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的需求心理、购买动机、消费意愿等方面心理的与现实诸表现的总和。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消费行为分析调研报告【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3月15日,x区局市局专卖工作要求,联合涵江公安、工商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活动内容有相关法律宣传、真假烟鉴别服务,现场咨询、非法卷烟销毁等。各项活动紧扣3、15活动主题,收效明显。
一、领导重视、准备充分。
从三月初,我局就开始展开酝酿,成立了以蔡国松局长为组长的3、15活动管理办公室,与其他单位、部门进行协调,安排出了详细的计划日程,并对系列活动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二、组织有力、活动满意度高。
1、宣传活动。为提高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及自我维权意识,x区局在办公楼门口设置法律宣传咨询点,为消费者现场提供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疑难解答、真假烟鉴别讲解、受理投诉、咨询服务,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维权意识,营造良好的卷烟打假社会氛围。
2、假烟销毁活动。x区局与x区公安部门一起,对上一年度查获的非法生产的烟草专卖品在梧塘镇郊区进行集中公开销毁,进一步震慑卷烟违法分子。本次活动共提供现场咨询服务300多人次,分发《专卖举报宣传单》800多份,公开销毁查获的非法生产卷烟21个品种规格共计2356、3条,烟丝1640千克。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中,百姓消费行为与观念的改变尤其令人关注。疫情中,我们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出行受限、物资紧缺和产品价格上涨,一些企业停工或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直到现在可能还在持续。
不久前还在因为疫情焦灼的我们在日常生活消费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对于未来又有怎样的判断和期望?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澎湃研究所与来自北京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的学者联合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消费行为调研,研究团队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彭泗清教授、沈俏蔚教授和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讲师姚凯博士共同组成。调研时间为3月9日至10日,共回收有效样本1097份。
在此,我们对调研报告进行刊发,希望能够通过对样本的梳理呈现出疫情发生以来消费者的真实心态。报告关注:
1、 疫情期间的消费,包括消费偏好以及对物价上涨幅度的感知和接纳程度。
2、 疫情结束后的消费意向与消费者信心,并根据调研结果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本次调研的参与者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平均年龄33.8岁,其中男性占比28.9%,女性占比71.1%,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2.7%,月收入3000元及以下的占21.1%,3001-6000元的占23.1%,6001-10000元的占25.4%,10001-30000元的占23.3%,30000元以上的7.1%。参与调查者的职业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职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人士及全日制学生等。
疫情期间:健康消费需求上升,“自我增强型消费”增加
调查表明,疫情期间消费行为呈现出以下特征:
1、 身体安全与健康需求的重要性提升,防护消费成为最凸显的消费。
80%以上的消费者都增加了防护用品的消费,其中“大量增加”防护用品消费的超过53%。防护消费以针对性强的防护用品为主,如口罩、消毒液、酒精等。大多数人并没有增加“防疫药品”与“医疗保健”。
2、 “自我增强型消费”明显增加。
一方面体现在增强身体健康方面的消费增加:半数以上的人增加了“食品生鲜”消费,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居家时间长,客观上对于食品生鲜的需求增加;二是为了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从主观动机看,强身的需求是增加的。
另一方面体现在个人能力提升方面的消费增加:疫情期间,半数以上的人增加了“学习”,55%的人同意“疫情时期,我学会了一些新技能”。据了解,很多人学会的新技能是远程办公和会议系统的使用。也有不少人学会了新的健身方法。
3、 疫情期间,大多数非必需品的消费明显减少,其中奢侈品、服饰美妆及餐饮外卖减少幅度最明显。可以认为,疫情的暴发刺激了人们 “安心”的需求,带来了防护用品消费的显著增加,同时抑制了“开心”的需求,与开心相关的消费,如购买奢侈品、服饰美妆明显减少。我们估计,在疫情得到完全控制之前,这种重“安心”、轻“开心”的倾向还会持续,奢侈品行业可能受到很大的冲击。
疫情期间的购物困难与物价上涨
因市场供应不足、物流停滞、特定消费需求与平时相比有所增长等原因,不少消费品的价格在疫情期间均有所上涨,而消费者在消费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问卷调查情况显示,与安全需求相关的困难排在前列,分别为防护用品担心买到假货、实体店人多担心感染、防护用品供应短缺。这三个方面觉得“困难明显”或“困难很大”的分别有58%、55%、53%。
问卷同时测量了被访者对疫情期间物价上涨的感知与接纳程度。
消费者普遍对防护用品价格涨幅感知最高。消费者认为防护用品(口罩、消毒液、酒精等)和防疫药品(如有关机构、专家推荐的中药)的价格涨幅最大,均在40%左右。全国疫情发生规模大、防护用品供给较少及媒体导向促使防疫药品出现排队抢购现象,可能为导致价格涨幅比较大的原因。
在全国范围内,口罩等防护用品的价格上涨整体上得到了有效控制,这得益于国家相关部门当时采取了严厉措施来打击哄抬物价,也得益于很多企业开始生产口罩,市场供应显著增加。
其次,食品外卖和普通食品(如蔬菜、蛋奶等)涨幅较大,在25%以上,可能原因是物流不畅带来的成本上升等因素。
最后,家庭日用品及生活服务(如理发、家政等)涨幅相对较小,平均涨幅在20%以下。
同时,消费者对防护用品涨价接纳程度最高,平均为29.43%。而对家庭日用品和生活服务类的价格涨幅接纳程度与实际涨幅接近,平均在10%-15%区间。
如果通过地域对比可以发现,消费品的价格涨幅与疫情严重程度成正比。
根据国内疫情的严重程度,本研究将全国各省区市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第二梯队是广东、河南、浙江、安徽、湖南、江西6个比较严重的地区,第三梯队是以山东、江苏、上海、北京为代表的其他省市。
其中,从第三梯队到第一梯队,随疫情严重程度的上升,居民可接受物价及感知物价均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湖北地区为疫情最为严重地区,居民感知物价上涨程度在50%以上。以广东、河南为代表的第二梯队其物价感知上涨幅度为39.88%。而以山东、江苏为代表的第三梯队居民可接受物价及感知物价相对于前两梯队均较小,居民感知物价在30%左右。
疫情后的消费预期:健康消费意识、补偿性消费与奢侈品消费
相较于疫情之前的消费习惯,调研显示消费者预期在疫情结束后会增加健康、保险类消费支出,疫情期间受抑制的部分消费品类会在疫后得到补偿,多数品类的消费与疫前持平,而奢侈品消费将显著下降。
1、 健康消费意向显著增加:58.7%的人表示会增加或者大幅增加运动健身类消费;防护类消费在疫后仍会持续,40%的人表示会比疫情发生前增加该类消费;33.4%的人会增加保健类消费。
2、 医疗保险意向增加:38%的人表示会增加该类投入。
3、 文明的聚餐方式:公筷备受青睐,有55%的人表示会增加聚餐时公筷使用。82%的人表示会减少购买或食用野生动物。
4、 补偿性消费:亲友聚会、旅游会有明显增加,分别有46%和44%的人表示会增加。而娱乐消费、餐饮外卖基本持平,分别有44%和38%的人表示没有变化。
5、 奢侈品购买预期:39%的人表示会减少。
从本次调查的数据来看,整体而言,在3月上旬,由于疫情管控还没有完全解除,人们的整体消费意愿并没有全面恢复。这个结果与美团研究院等机构的调查发现一致。
3月上旬,美团研究院对5434家本地生活到店综合商户进行了线上调研,调研发现,截至3月9日,六成商户仍处于暂停营业状态,多数本地生活服务类(餐饮、娱乐、教育等)开业时间在3月下旬及以后。商户复工遇到的困难中,78.7%的商户选择了“没有顾客”,表明在疫情并未解除的情况下,居民外出消费意愿并不强。
3月份,随着各级政府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流通企业复工水平稳步提高,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稳中回落,市场销售触底回升。大型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品牌便利店和电商平台的复工率和营业额总体恢复。
不过,流通企业复工营业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市场人气回升还比较缓慢,居民对疫情还存在着防范的心理,外出消费较为谨慎。流通企业虽然复工营业,但是销售恢复情况参差不齐。
一些研究机构指出,由于海外疫情扩散带来进一步的不确定性,补偿性消费可能不会那么快到来,预计4、5月消费依然维持负增长,至多是比较低的正增长。
消费者信心相关指标
从三月底开始,中国的新冠确诊人数出现大幅下降,此次疫情的中心武汉也在4月8日解封。中国以外地区的疫情在三月以来则逐渐出现大规模扩散趋势,从而使得中国将境外输入逐渐纳入防控疫情的重点。
本次调研在三月初进行,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被访者在当时对国内疫情在三个月内得到控制已有了较强的信心,对国外疫情短期内得到控制则较为悲观。近70%的被调查者认为国内疫情将在3个月内得到完全控制,而针对国外的疫情三个月内得到完全控制这一判断,大多数人(64%)均表示没有信心或信心很小。
针对疫情结束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多数被调查者(62%)表示有信心,但疫情影响范围之广使得消费者整体信心不强。
鉴于中国在疫情控制中的表现,大多数人(83%)对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比较有信心,但对地方官员执政水平的提高预期不强,只有38%的人表示“很有信心”或“完全有信心”。
家庭收入和财务方面,大多数人(约80%)对目前的工作稳定性有信心,认为自己借贷还款方面没有困难,但是,不少人认为今年的总收入可能受疫情影响会有一定减少。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中低收入群体中,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群体,其收入越高对收入稳定性的信心越高,相对低收入群体对收入稳定性信心不足(见图16)。
政策建议:倡导以质量升级推动消费升级
第一,继续推动供给侧改革,以质量升级来推动消费升级。
疫情的暴发在客观上提升了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和品质要求,企业需要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来响应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买得安心,用得放心。经过疫情的洗礼,人们对于假冒伪劣产品更加深恶痛绝,对于虚假宣传也更加警觉,企业必须以真诚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第二,转危为机,建设更加健康、文明的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近几十年富裕起来的过程中,人们的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但是,一些人也养成了不良的消费习惯,如攀比消费、野味消费、斗酒消费、面子消费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变了味的“万家宴”也是一种弊大于利的不良消费习惯。
疫情的暴发让人们警醒,意识到消费升级的方向不是暴发户式的穷奢极侈与花样繁多,而是更注重品质、更有利于身心健康、更加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在消费活动中,人们更加珍爱自己,也更加关爱他人。相关政府部门在出台一系列促进消费措施的同时,也应制定促进消费文化提升的政策,餐饮等相关企业也需要顺应消费者的新需求,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推动新的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建设。
第三,多管齐下稳就业、稳预期,继续提升消费者信心。
不少机构的调查表明,面对疫情冲击,中国消费者的信心有所下降,但整体水平比较稳定,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但是,疫情的影响还在继续,对于社会经济的冲击还没有完全显现,各级政府及相关机构必须充分认识到全球性危机造成的消费者信心的波动性和脆弱性,动员各种力量,采取得力措施来稳定就业、稳定资本市场、稳定物价和供应、稳定老百姓的收入与预期,为维护与提振消费者信心夯实基础。
为了让同学们关注自身消费权益,提高消费维权意识,拓展消费维权知识,围绕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xxxx年维权活动主题xx,由zz市消费者委员会、政法学院、政法论坛联合举办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系列活动于3月1415日展开,旨在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维权手段及途径,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全面发展。
本次活动传承12、4普法宣传活动精神,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发放传单和现场咨询相结合,二是3、15晚会和专家讲座。由同学们共同创作的系列宣传板一经展出,便引得大家关注,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在仔细观看消费权益知识的同时,也会积极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得到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热情解答,晚会更是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同学们在情景小品种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本次活动有幸请到zz作为晚会嘉宾,还进行了条理式的讲座,使到场同学们对维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举办此次晚会的目的,也获得了师生们的好评。
此次活动从形式和内容上既承接了历次活动的优点,又进行了部分创新,从整体上看,活动得到了一个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自身仍存在的不足之处:
(1)人员配合不够密切,工作安排不当。
(2)部分干部表现被动。
希望大家重视这些反反复复的问题,争取尽快解决以便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活动。
总的来说,此次活动是多方努力的结果,干部们在工作中依然以会员的利益为工作重心,同时我们也将继续朝着服务会员的方向前进。
一、 工作部署
接到通知后,我行首先立即召开相关部门会议,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行部署,成立了以支行行长为组长,市场部、营业部人员为组员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小组,负责营业网点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组织推动和监督检查。并积极与县委县政府、县消费者协会对接,利用金寨县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大型活动”的契机,到现场设立宣传咨询站台,以扩大宣传范围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活动当日结合日常金融服务与营销工作,积极宣传金融知识,特别做好中老年客户、文化程度较低的等人群的银行服务安全与风险宣传。同时,在活动中重点宣传、推广我行提供的便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创新产品,在此基础上,对金融服务达到一定认知程度的消费群体,向其介绍我行当前的收费政策,引导客户理性选择银行服务,强化风险意识,让客户最大限度地学习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的知识,了解自身可以享受到的权益。
二、 活动宣传
1、 网点宣传
我行在营业网点醒目位置公布本行受理金融消费者投诉的专门机构、投诉方式、投诉处理流程等事项。并在支行建立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工作台帐,时刻跟踪处理结果并接受金融消费者的监督。对于金融消费者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整理,对于提出建议比较多的问题进行整改优化。其次我行借助各种业务宣传渠道,包括横幅、大屏幕、宣传折页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金融知识的宣传。在营业网点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折页,提高客户的安全用卡意识。
2、 现场宣传
3月15日上午8:00-11:30,我行员工来到县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现场,设立了户外“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台”,拉起“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横幅,同时摆放了涉及电讯诈骗风险防范、银行卡使用手册、理财产品、按揭贷款、存款利率等多方面的宣传资料,向过往群众进行现场知识辅导,解答客户疑问,接受客户投诉和建议。
活动现场除了“防范金融风险”、“银行卡”、“个人理财”金融知识折页,还准备了防范电信诈骗知识折页、卡片、宣传海报,货币反假知识宣传手册,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折页等。鉴于许多中老年客户对各种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不太警觉,同时又对各种产品的概念模糊,所以在具体介绍宣传内容时,我行员工着重介绍了宣传折页里的内容外,还提醒客户仔细阅读、平时多注意了解相关知识。生动鲜活的案例讲解、精美有益的宣传单页发放都让客户在活动现场深深感受到了我行工作人员的服务热情,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巩固我行在金寨的品牌形象。
经过一天的活动宣传,我行共向客户发放“个人理财”、“金融风险防范”、“银行卡”以及我行反***、防诈骗等宣传资料共计2000余份、接待客户人次超700人次,并且将生活必备的金融知识、金融技能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消费者,全面展现了徽商银行竭诚为客户服务的形象,受到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三、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此次活动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任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一些银行工作人员缺乏这方面的服务意识,所以与预期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针对这些问题,我行一方面需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培训,从思想上强调维护金融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性,使员工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另一方面,制定一定的激励政策,鼓励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员工。此外,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产品类型的不断增多,我行需积极创新经营模式。这既能刺激了个人金融消费,同时也带来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更多思考,所以需要积极地拓宽金融消费者保护领域,不断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力度。根据客户购买的产品与服务,我行应定期与其联系,充分提示其产品的风险,询问其对我行业务的满意程度。
一、消费投向在哪里?
在调查中,大人们的消费投向可谓五花八门,各种方式都在选择之列。不过,购置衣服以微弱票数胜出。其次是餐饮,再次是送礼,接下来还有文化娱乐、压岁钱、购置日用品、旅游等。
1、新年就要穿新衣
春节期间购物往往是一些女士在节日期间的首选。在一家公司上班表姐告诉我,她们这些职业女性因为工作关系平常难得凑在一块,刚好利用休假时光快快乐乐地逛街购物。据了解,有表姐这样想法的大有人在。一些职业女性和家庭妇女平常都是没有充足的时间逛街购物,春节的休假正好可以弥补。一位平常只在家围着老公、孩子干家务的阿姨说,“往常在家里就是围着灶台、洗衣机转,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现在他们都休假了,我也要放松放松,买几件称心的衣服好好地打扮打扮自己。”另外,给爱人、孩子添置新衣,也是春节女士们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在流行和实用之间,更多数学生选择的是实用。在各类产品的选择中,“价格适中”总是大学生首要考虑因素之一。类似的特征在促销方式的选择上也有体现,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三种促销方式是:打折、派送和赠送小礼物。
2、民以食为天
对很多人来说,春节活动基本上围绕吃进行。家乡人春节期间在食品方面到底要花多少钱呢?世纪联华的一位收银员告诉我,大概在节前20多天,超市就进入销售高峰,顾客一次购物花费大多在200元至600元之间,有不少还上了千元,卖出去的东西绝大部分是食品。“有一次,一个五口之家买了1000多元的食品,装了好几辆手推车,他们的孩子还吵着说不够呢。”收银员笑着说。在购买食品方面,我了解到,有以下几种食品几乎成为了家家必备的。有各类小食品、糖果、瓜子、饮料、葡萄酒。但是除了葡萄酒所占花销较大,约达到六七十元外,其余各项基本在三四十元左右。
我们班有好多同学都近视了,他们常说:“戴着眼镜代表很有学问!”但是,我就是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近视?我们班有多少名同学近视了?于是,我带着问题做了一次调查。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餐饮消费也是家乡人民春节的一大消费支出之一。对多数人来说,春节期间走亲串友是常情,既然是走亲访友那就免不了吃吃喝喝,我从家附近的一些酒楼了解到,今年春节从三十到正月初五的酒席早20天前甚至更早就被预定一空。一家酒店的大堂经理告诉我,在他们这预定酒席的平均消费大多为六七百元,有些还超过千元。“民以食为天嘛,何况还是过节呢。”在酒店消费的市民大多是图个方便,不愿亲自下厨,但也有不少人为追求家庭气氛,在家里设宴招待亲友的。家住红星小区的王先生说,“大过年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不就是图个开心嘛,犯不着上酒店花那冤枉钱。”
3、送礼开销过大
亲戚朋友互相拜年,自然少不了送礼。如今,送礼已经成了过年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有的家庭甚至超过了吃的支出。我对运河小区的一些居民进行了随机调查,过年的人情消费最多超过5000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这其中包括给亲朋好友的礼品、礼金,给孩子的压岁钱等。
一位吴先生说,一年只过一次年,亲戚朋友间总要是要走动一下的,又不能空着手去,现在的人品位高了,送低档的东西显得寒酸,给每个孩子的压岁钱就不能少于200元。粗粗算一下,春节期间送礼的钱就达到2000多元。
其实,春节人情消费的增加只是一个缩影,不仅是春节,就是平时,人情类的消费也占了人们消费中的很大一部分,成为一项很主要的消费。
但是,既然做了,就坚持下去吧,坚持就是胜利。这是一个中肯的态度,也是我在认识到事实之后的第一个想法。但是很快,我对待助教工作的态度就变得越来越积极了。我想起自己当时最根本的那个想法——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对自己说,就算现在情况比想象的艰苦了,我也不能忘记当时自己来这里的根本原因啊,我要尽己所能,教育、关怀学生,让他们在夏令营里尽量学多点知识以及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还有,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思想上的一些转变及升华,让他们深切体会到师生之间、朋友之间那种平凡而又真切的温情。因此,在接下来的八、九天的时间里,我始终充满着热情地对待我的工作,对待我的学生,对待我自己的心灵。虽然也还是很累,但只是身体上的,因为我的内心本着自己的信念和有着大家彼此间的关怀而快乐了起来
随着家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情消费也在不断上档升级,礼金数额水涨船高。人情类消费的增加也成很多人的沉重负担。一位去年春节期间人情类消费达到3000多元的李先生无奈地对我说:“人情费超过了小孩学费,面对众多的人情费,我真的有点捉襟见肘。”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人们习惯将白酒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选择白酒送礼的家庭比率达69%,平均送礼金额中也是白酒最高达到143.94元。
4、快快乐乐春节游
近年来,春节游一直很火爆。我在市里的一些旅行社了解到,一些旅游线路基本排满。在春秋旅行社报表上,大年初一和初二的海南游已“满座”,而前来咨询的市民仍是络绎不绝。
“如果天气晴好的话,外出旅游的人还会多些呢。”一旅行社工作人员告诉我。对于很多人来说,春节是个团圆的的日子,也是游玩的日子,一位熊先说:“我挺喜欢旅游的,但不知道春节期间天气怎样,如果天气不是很坏,带着亲戚朋友一起自驾游也是件快乐的事。”
调查显示,在旅游形式上,57%的人选择随团出游,43%的人选择自助旅游。在地点上,广东、厦门、深圳、云南等气候宜人的南方和气候相对寒冷的北方城市(如哈尔滨、长春等)最受欢迎。在境外游方面,香港仍是许多人的首选。
二、春节的疑问
1、春节打算在哪过?
相对于“五一”、“十一”、元旦等节假日,调查显示春节是最深人关注的节日。在被采访者中,83%的人认为,在所有节日中,春节是最重要的,也是必须要过的一个节日。53%的被采访者表示要在家度过春节,16%的被采访者表示要以旅游的方式度过春节,27%的被采访者表示要以走亲访友的方式度过春节,有4%的被采访者称,他们会以知识充电或健身的方式度过春节。
2、年夜饭在哪里吃?
关于今年的年夜饭,62%的被采访者表示要在家里吃,38%的被采访者表示会选择近几年流行的方式,在酒店里享受店家推出的年夜大餐。在饭店里吃年夜饭,48%的消费者预计消费在1000元以下,21%的消费者预计消费在
1000~2000元,13%的消费者预计消费2000~3000元,有8%的消费者称,他们的预计消费在3000~5000元,有10%的消费者打算在年夜饭这一项上花费5000元以上。
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娱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我在我市一些三星级大酒店了解到,酒店推出的1666元、2888元的年夜饭在除夕之前约十天就被订购一空,且比去年预定量要多出10%。而“豪华级”的6666元、8888元年夜饭的预定量较比前几年有所下降。这说明了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改变的同时,已经初步养成了节约的习惯,不再刻意追求“天价”带来的那份虚荣,而是选择过一个富裕而不浪费的春节。
3、春节应当怎样过?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而如今那浓浓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在对待春节的态度上,有63%的人认为现在春节年味太淡,缺少传统文化,希望能过一个传统型的春节,16%的人认为现在的春节简单轻松,比传统春节要好,据我了解,这么认为的大多数位年轻人,另有21%被采访者认为现在的春节和“五一”“十一”长假没有什么两样。
我市今年举行的“运河之都”文化庙会,集民俗风貌、文化演出、传统小吃、特色饰物于一体,成为百姓过年消费的一大去处,也是今年市民欢度春节的方式之一。在庙会上我了解到,百姓对这种过年的方式十分满意,认为这种在城市里少见的庙会不仅让人了解到本地的传统文化,还使这个春节变得年味浓浓,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也是一个让他们真正了解春节传统的渠道。在城市里举行庙会,不仅拉进了城乡间的距离,更为市民提供了消费好去处,也给更多的商家带来商机。过年送礼送什么?
69%的被访者表示春节送礼会选择白酒,27%的被访者表示会选择一些保健品送亲友,极少数被访者表示会选择其他有意义或对方真正需要的礼品。由此可以看出,春节送礼还是停留在送传统礼品上,并没有深入实际的考虑。
4、压岁钱该怎样花?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压岁钱也是越来越多。那么,这些交到孩子手里的钱,是怎样花的呢?我在家附近的第八中学对初中学生作了调查。调查发现,近八成中学生的压岁钱在800元左右,超过1000元的和低于500元的在少数,极少数的学生压岁钱在1500元左右。他们的压岁钱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用压岁钱上网,买游戏卡,为自己添置新衣服及饰物,买平时就喜欢的图书,购买高档文具,请同学一起去吃肯德基、德克士等洋快餐。
调查中,很少有学生提出会把压岁钱捐给希望工程或贫困家庭,但经我提醒,有不少学生表示会考虑这么做。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学生平时的教育在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家庭因素对学生的消费观的影响尤其重要。家庭可以采取相对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也可以适当减少他们的零花钱,切实地控制学生的消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