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b�]
〈副〉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not,no]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neither…nor]。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
用来加强语气。
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
通“丕”(pī)。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b�);“不是”(b�sh�)。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不再、不用、不给、不见、不许、不同、不想、不是、不定、不快、不怕、不要、
不能、不肯、不但、不必、不幸、不屑、不料、莫不、不啻、不禁、不恤、不肖、
不图、不懈、何不、不祥、不堪、不惜、不朽、不置、不外、不吝、不和、不虞、
不周、不得、不独、不安、不足、不等、不齿、不乏、不特、不论、不忍、不中、
不便、不胜、不韪、不已、不顾、不测、不当、不断、不得、不独、不安、不足
不安——由于我不小心让小平受了伤,心里感到十分不安。
不 https://m./ 但——小华不但书本知识掌握的好,而且实践能力也很强。
不断——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不禁——看着小丑滑稽的表演,观众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不幸——这个不幸的消息像一块巨石压在茅以升小小的心上。
不耻下问——我们在学习中要不耻下问,虚心求教。
猜你感兴趣:
①副词,表示否定:不太好。
②不用;不要(用在某些客套话中)。
③现代汉语中用于句末,表示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