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选自《李太白全集》卷八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县级市)西南。⑵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⑶ 影:月光和人的影子。⑷ 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⑸ 夜:今夜。⑹ 发:出发。⑺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⑻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⑼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⑽ 下:顺流而下。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峨眉山月歌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峨、羌、渝”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江行思乡思友之情。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板书课题)
2、解题。《峨眉山月歌》
(1)简介“蛾眉山”。
(2)简介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3、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①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半轮影流夜发向思君下
③读通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④不理解的注上记号。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②指名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词和句。
4.精读课文。
(1)疏通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轮:(看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诗句中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夜里出发。向:驶向。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2)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①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②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儿。
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范读、指名读。
5.指导背诵。
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