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昆虫实验室里面养着许多昆虫,其中有一对蝎子被养在一个实验皿里面。
有一天,母蝎子不知为何死去。试验员将母蝎子拿出去做成标本。
从此以后公蝎子开始绝食,并且整天无精打采。终于在两个星期之后将自己的毒刺刺入了自己的软骨自杀了。
荒漠里的眼泪
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的限制为三斤,着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引用,洗漱,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着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一样,渴啊!最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最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的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象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很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伤。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好像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的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蜥蜴的故事
一所房子要拆迁了,这家房子主人在一面已经拆除了一半墙中发现了一只被钉子穿身而过蜥蜴。主人记起来这个钉子是自己为了挂结婚照片于20年前亲手钉到墙上,没有想到却将一只生命钉中。可是最令人吃惊是这只蜥蜴慢慢地动了起来,它还活着。
主人很惊奇。他仔细地坐在旁边细细地观察,看为何这只蜥蜴可以钉在墙上20年不死。经过几天的观察,主人发现了秘密:原来这只蜥蜴的同伴不断从四处找来食物喂它,而且一喂就是二十年!!
后记:这只蜥蜴被钉住了以后,可以说已经决定它这辈子“碌碌无为”,它既不能“升官”,也不能“发财”。而那些同伴还是义无反顾地去照顾它二十年,换作是人类,多少人可以做到?
黄鳝的故事
一个家庭主妇一次准备油炸几条黄鳝鱼作为晚餐上面的一道菜。她将买来的大小几条黄鳝鱼都放到水里,撒上盐巴(可以使鱼将肚子里面的脏物吐出来,鱼被撒盐的淡水泡过以后浑身痉挛,会不断的将肚子里面的东西吐出来)。
过了一会,等这些鱼将肚子里面的脏物吐得差不多了。开始一条一条地放到油锅里面去炸,被炸的黄鳝总是在油锅里面痛苦地挣扎着直到死亡。当炸到一条大黄鳝的时候,这条黄鳝并没有象别的黄鳝一样不停地挣扎,而是头冲下,尾朝上的一下立了起来。
家庭主妇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她捞出了大黄鳝,切开了它的肚子,发现里面还有一只活崩乱跳的小黄鳝。
后记:对大黄鳝来说,那只小黄鳝不一定是它的孩子。它还是在盐水中痛苦地把它吞了下去,而且在几百度的高温油锅中,拼死保护小黄鳝,这是动物之间的真情。.。.。.
蝎子的故事
一个昆虫实验室里面养着许多昆虫,其中有一对蝎子被养在一个实验皿里面。有一天,母蝎子不知为何死去。试验员将母蝎子拿出去做成标本。从此以后公蝎子开始绝食,并且整天无精打采。最后在两个星期之后将自己的毒刺刺入了自己的软骨自杀了。
后记:公蝎子对母蝎子情意重。据研究,公蝎子绝食是因为刚开始太胖,自己毒刺够不到软骨。它绝食的目的是为了是自己瘦下来,然后自尽。
我曾见过一场异常悲壮的死亡,正是那次死亡深深震撼了我,我从此发誓不再伤害哪怕再微小的生命……
那是在一次围猎班羚的过程中。班羚又名青羊,形似家养山羊,擅长跳跃,每头成年班羚重约30多公斤,性情温驯,是猎人最喜欢的动物。
那次,我们狩猎队严密堵截,把一群60多只羚羊逼到布朗山的断命岩上,想把它们逼下岩去摔死,以免浪费子弹。
约莫相持了30分钟后,一头大公班羚突然吼叫一声,整个班羚群迅速分成两群;老年班羚为一群,年轻的为一群。我看得很清楚,但弄不明白它们为什么要按年龄分出两群?
这时,从老班羚群里走出一只公班羚来。这只班羚颈上的毛长及胸部,脸上褶皱纵横,两支角已残缺不全,一看就知道非常苍老。它走出队列,朝那群年轻的班羚「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班羚应声而出。只见一老一少两只班羚走到断命岩边,又后退了几步。突然,小班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班羚也扬蹄快速助跑。小班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公班羚紧跟在后,头一勾,也从悬崖上跳跃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老公班羚角度稍偏低些,等於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我吃惊地想,难道自杀也要结成对子,一对一对地***吗?因为除非插上翅膀,这两只班羚是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岩上去的。
果然,小班羚只跳到四五米左右的距离,身体就开始下坠,空中划出了一道可怕的弧线。我想,顶多再有几秒钟,它就不可避免地要坠进深渊。突然,奇迹出现了,老公班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术,在小班羚往下降落的一瞬间,身体出现在小班羚的蹄下。老班羚将时机把握得很准,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小班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对接一样,小班羚的四只蹄子在老班羚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如同借助一块跳板,它在空中二次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次升高,获得新生。
而老班羚呢,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它甚至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小班羚的猛力踢蹬下,它像只被突然折断了翅膀的鸟,笔直坠落下去。可是,那小班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从地面跳跃的一半,但已经足够越过剩下的两米。瞬间,只见小班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转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探索者的试跳成功了!
紧接着,一对一对的班羚凌空跃起,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撩乱的弧线,一只只小班羚飞跃悬崖,凤凰涅磐,而一只只老班羚却舍生取义,命断空谷……
我没有想到,在面临全族灭绝的关健时刻,班羚们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一半的办法来赢得家族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班羚们会那么从容地面对死亡,即使自己被摔得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因为它们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了生存的道路。
作为人类,我感到汗颜。
为满足我的心愿,母亲给我买一对鹦鹉,绿色和黄色丰满的毛夹杂着一些棕褐色的花纹,在笼子里活蹦乱跳的,很有生机。稚嫩的我点点头,“我很满意,就它们!”
一到我们家,也许是因为环境的缘故,两只素不相识的鹦鹉很快打成一片,互相认识。白天的时候,他们清脆的叫声唤醒新的一天,瞪着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仔仔细细的观察着周围的一切。那只公的鹦鹉似乎很警觉,只要有一丝动静,他便马上站在母鹦鹉前面,显出一副英武的样子,保护着那只母鹦鹉。喂的食物也总是先让母鹦鹉吃,还真是比我强,有绅士风度呢!
母鹦鹉越吃越胖,体型也渐渐圆鼓起来,正好还没起名字,我即兴发挥,叫她“胖胖”咯。随着胖胖食量的增大,公鹦鹉可吃的食物就渐渐减少。不出一个月,便瘦的跟豆荚似的,所以,“豆豆”这名字就犹然而生。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过一个月。十一黄金周,我们一家出去旅游,回来却发现可爱的胖胖已经死。豆豆在为她梳理羽毛,看来死没多久。那天正好阴天,雷电交加,胖胖的死颇有一番凄凉,我很愧疚,应该是我在临走之前,粮食没有放足吧。我十分惋惜,眼角挤出几滴眼泪,可怜的胖胖哦!
豆豆在胖胖死之后郁郁寡欢,吃饭也没精神,往日的活泼也荡然无存,有动静,他也不理不睬,你走近笼子,他也不管,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眼看着一天比一天消瘦,看样子,我知道他离死亡也不远,此时,我的心里饱受折磨。也曾想过要把它放掉,可在笼子里呆久,飞都飞不动,像一只家鸡,连我都追的上,飞两下就要跌倒,就这幅样子,放走也会死于非命哦。
动物和人们有着不可分开的关系,在人类的世界中,已发生许多动物与人类的感人故事。
老人20多年来一直独自生活,整天陪伴他的是儿女们为给他解闷抱来的一只狗,刚到家时只有一岁多。从此,这只狗成老人最亲密的“朋友”,两人不仅每日相伴,而且还同吃同住,有什么好吃的,老人准会分出一半给狗,而这只狗也确实忠实于自己的主人,不管老人去哪,它都一步不离地跟着。一晃近20年过去,老人已近耄耋,狗也成老狗,儿女们听父亲嘱咐过,如果自己不在,一定要善待这只老狗。
不久前,老人因病去世,从他走那天起,这只狗就再也没吃过一口东西,每天趴在主人的床上,一动不动地,任凭面前摆着什么好东西,也坚决一口不吃。老人的儿女决定带狗去墓地看看。于是,在父亲烧纸的时候,家人带着这只狗一起来到墓地,没想到的是,在围着主人的墓地绕两圈后,这只狗竟然一头扎进旁边的河里,再也没出来。
动物也有情感;动物也有真心;动物也像人!狗,到底是被主人赋予人性?还是本性如此?我看到忠诚,看到善良,看到亲切。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相反,有的人的思想境界还不如一条对人忠心耿耿的狗。人总是以万物之灵长而自居,可是有些动物,(不光是狗)某些事情上的表现真让我们感到汗颜。
我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那大概是专指人类而言,但同在蓝天下的芸芸众生,包括各种鸟兽虫鱼,哪一个没有父母心、赤子情呢?可是我们人类居然视而不见,杀死动物的父母,喂养人类自己;侵占动物的生存空间,满足自己的私欲,公道何在?良心何在?最近,我参加中央电视台《视觉》栏目的一个节目,在演播室就此话题淋漓尽致地发了一番感慨,直说得善于言辞的主持人心事沉沉、无语凝噎。为什么?大概是这一桩桩、一件件有关鸟兽亲情的可怜且可悲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她的心。
一位猎人在追杀一只藏羚羊时,将羚羊逼向悬崖,使其走投无路。突然,这只藏羚羊不再奔跑,回头面对猎人跪下了。“奇怪,动物还会求生?”猎人思忖着,但猎人并未因之而动恻隐之心,依然举枪将近在咫尺的藏羚羊打死了。
拖着猎物回到住地,猎人解剖时发现,这只羚羊的腹中竟有一个胎儿。猎人怔住了:“这是一个即将生产的母亲!难怪她跪下求饶,原来是为了保全孩子的性命!”猎人的铁石心肠被感动了,“我干什么呀?真是禽兽不如!”终于,猎人丢掉,金盆洗手。
母爱都是一样的伟大,而没有物种和地域的区别。在非洲稀树草原,某探险家曾与猎豹遭遇,人兽相斗,难解难分,双方均受重创。最后,探险家将拳头塞进猎豹的口腔使猎豹窒息而死。探险家艰难地爬起来,看着这只尽管双目圆睁、却已一动不能动的猎豹,带着一身伤痛,踉跄着回到营地。
猎人找到助手一起来抬猎豹的尸体,可回到事发地点,猎人们惊奇地发现,猎豹竟然不见了。猎人们循着血迹,追到一棵大树前,只见树根下有一动物巢穴,猎豹就在里面,美丽的豹纹清晰可见。猎人们鼓捣了老半天,没有动静,原来,猎豹已死去了。待猎人们把死猎豹拽出来,都楞住了,原来,母豹的身后居然还有两只没睁眼的、嗷嗷待哺的小豹。此时,探险家们明白了,猎豹之所以死不瞑目,是放不下自己的孩子,至于拖着重伤垂死之身回到巢穴,是为了给两个饥饿的孩子喂上最后一口奶!
虎毒不食子,母爱众生同!
可是,与动物相比,我们的人性又有多少高尚之处呢?有时,即使不存恶意地进入动物的领域,都给动物造成伤害,更别说蓄意屠杀了。不久前,我听到印度的一位同行讲的一则有关犀牛的故事,令人心酸:游客在骑象游历森林时,遇见了大小两只犀牛。为了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游人驱象而上,走到了两只犀牛的中间,哪知,母犀牛因看不到幼犀牛而大怒,冲向大象。保安为保游客,开枪射杀了母犀牛,游客无恙,可是,从此世界上却少了一位母亲,多了一个孤儿。
目前唯一一条人工饲养的白鳍豚叫“淇淇”,雄性,猎人已在武汉水生动物研究所形单影只、孤苦伶仃地生活20多年了。淇淇是1980年1月12日被湖北渔民捕于洞庭湖,至今猎人的额头还有当时被大铁钩钩上岸的深深的疤痕。好心的人类为了给猎人寻找配偶,1996年曾捕到一只雌性的叫“珍珍”的幼豚,可惜未过半年,便忧郁而死。
当时捕获海豚三头,其中一头以为是雌性,放掉了,想不到它们是一家豚,放走的是母亲,第二天它还在原地打转、哀叫。而捕到的两头乃是父女,女儿年小体弱,屡屡下沉;父亲惟恐女儿憋死,用尽力气托起女儿,最后,自己衰竭而亡。刚刚失去母亲,转眼又失去父亲的“珍珍”孤零零地活了几个月,便被“逼婚”,带到淇淇的水池中,抑郁成疾,不久便病死了。如今,“淇淇”年事已高,还是孑然一身。
人类遭遇不幸往往会怨天尤人,不知道动物的苦难归咎于谁。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这是鲁迅的一首诗,“於兔”即老虎,即使是兴风狂啸的老虎,不乏怜子之情,何况鸟乎,何况人乎!人心不古,道德沦丧,岂止是生态。在很多方面,古人高于今人,象大家习以为常的笼养野鸟、吃野味、杀生、狩猎等,早已受到古代先贤的抨击。可如今,我们还对鱼翅、燕窝等津津乐道,孰不知,那鱼翅乃是鲨鱼之鳍,即其肢体;燕窝乃是金丝燕用唾液筑就的哺育后代的巢,我们为了区区口腹之欲,便要断人家臂膀、断人家后代,何德之有?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字字珠玑的诗,可谓意味深长:“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藏北有一位老猎人,猎人以其神奇枪法出没于藏北高原深处。一天,老猎人突然瞅见两步之远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猎人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猎人,然后冲着猎人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藏羚羊眼里流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但猎人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怜悯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猎人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了然清晰地留着。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膛、扒皮。猎人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猎人下跪的那只藏羚羊。猎人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方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要弯下笨重的身子给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的一条命,以保全怀在腹腔中小藏羚羊的生命啊!老猎人在山坡上挖了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生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猎人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高原上消失了,再没有人知道猎人的下落……
一个厨师一次准备油炸几条黄鳝鱼作为晚餐上面的一道菜。她将买来的大小几条黄鳝鱼都放到水里,撒上盐巴(可以使鱼将肚子里面的脏物吐出来,鱼被撒盐的淡水泡过以后浑身痉挛,会不断的将肚子里面的东西吐出来)。
过了一会,等这些鱼将肚子里面的脏物吐得差不多了。开始一条一条地放到油锅里面去炸,被炸的黄鳝总是在油锅里面痛苦地挣扎着直到死亡。当炸到一条大黄鳝的时候,这条黄鳝并没有象别的黄鳝一样不停地挣扎,而是头冲下,尾朝上的一下立了起来。
厨师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她捞出了大黄鳝,切开了它的肚子,发现里面还有一只活崩乱跳的小黄鳝。
感悟:对大黄鳝来说,那只小黄鳝不一定是它的孩子。它还是在盐水中痛苦地把它吞了下去,而且在几百度的高温油锅中,拼死保护小黄鳝,这是动物之间的真情。
他是一位经验老到的猎手,有一天,他带着他心爱的枪,追杀着一群约有二十只山羊,当追到一个悬崖边的时候,这群的山羊停止了逃命的脚步,悬崖的对面还是一个悬崖,但离这个悬崖有十米多远,任凭如何矫健的山羊都跳不过去,他得意地看着这群即将任他枪杀的山羊。
略过一会儿,一个不可思议的景象发生了,只见一只年岁较大的山羊从悬崖边退了几步,然后毅然地迅疾地向对面的悬崖跳去,在这只老山羊刚跳出几米的刹那间,另一只年青的山羊随后也向对面的悬崖跳去,分两次起跳,第二次是踏在半空中头一只老山羊的背上,再猛然地一蹬,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那只老山羊悄不声息地摔落在万丈深渊之中。随后,所有的羊群,如同在一个指挥若定的将军号令下,用同样的'方法和动作,一起一落,一生一死。猎人看得目瞪口呆,感慨万千……
(三)
他是一个徒步的旅行者,有一天,他漫步在深山丛林中,突然有一块森林着了火,在火势蔓延的草丛中,他发现有一团团黑色的物体从劈劈啪啪从火中滚出,他仔细一看,原来那一团团的黑色物体,竟然是一团团蚂蚁,那一团团蚂蚁越滚越小,外面一层的蚂蚁在火焰的吞噬下,一只只被烧死,一层层被剥落,可里面的蚂蚁在外层的保护下,得以幸存。他被这一幕情景惊呆了,蚂蚁为了保存它们的种群,需要有何等的智慧和何等的牺牲精神啊!
(四)
他是一个日本人,有一天,他装修屋子,当他拆开墙上木版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一只壁虎(小蜥蜴)被一根铁钉牢牢地钉在墙上,可这只壁虎依然活着,他很纳闷,这只壁虎不能移动一步,是什么活到现在呢?于是,他就开始观察起来,不一会,他惊诧地发现,又一只壁虎爬了过来,用嘴里含着的食物熟练地喂着那只被钉住的壁虎,又后来,他更惊诧地想了起来:这只铁钉是七年以前的一次维修时,钉上去了,这简直是匪夷所思。七年啊!!!不论这两只壁虎是什么亲情关系,这需要多少耐心和关爱啊!!
这只小河马名叫“欧文”,刚满周岁,体重300公斤。在去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大海啸中,它从萨巴基河中被巨大的洪水冲到了印度洋里,最后又被冲上了岸。肯尼亚野生动植物保护人员发现了它,并将它送到蒙巴萨港一家动物保护机构。在那儿,“欧文”竟然把一只名叫“莫兹”的百年大雄龟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而那只老龟也乐于认下这个“儿子”。
肯尼亚拉法基公园
一个家庭主妇一次准备油炸几条黄鳝鱼作为晚餐上面的一道菜。她将买来的大小几条黄鳝鱼都放到水里,撒上盐巴(可以使鱼将肚子里面的脏物吐出来,鱼被撒盐的淡水泡过以后浑身痉挛,会不断的将肚子里面的东西吐出来)。
过了一会,等这些鱼将肚子里面的脏物吐的差不多了。开始一条一条的放到油锅里面去炸,被炸的黄鳝总是在油锅里面痛苦的挣扎着直到死亡。当炸到一条大黄鳝的时候,这条黄鳝并没有象别的黄鳝一样不停的挣扎,而是头冲下,尾朝上的一下立了起来。
家庭主妇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她捞出了大黄鳝,切开了它的肚子,发现里面还有一直活崩乱跳的小黄鳝。
这是一个真实的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话说1969年两名澳大亚籍年轻人约翰·伦德尔和艾斯·伯克,住在英国伦敦西部,为一家具店打工。一天,有朋友告知哈罗德百货公司有小狮子卖,二人非常好奇,前往观看,一头刚出生不久,重十六公斤的幼狮,关在笼子里,二人花了二百五十英镑买下它。他们像许多饲养宠物的人一样,爱它,和它玩,带它上公园玩球、上餐馆、坐他们的私家车。他们给狮子起名叫“克里斯蒂安”。
小狮子长得很快,一年后已有八十四公斤,一周的伙食费达三十英镑,两个小伙子开始感到为难。一天,一对夫妇来买家具,他们是刚拍完电影《狮子与我》的主角演员。该片作者是在肯尼亚的动物学家乔治·亚当森。这对演员介绍他们和乔治联系。联系后,他们决定将狮子送去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区。
到肯尼亚后,约翰与伯克和乔治一起,将爱狮放生,让它回归自然,做一只真正的野生狮子。1974年,即爱狮五岁时,乔治报告,他已跟踪不到克里斯蒂安,约翰、伯克决定去和爱狮作最后的告别:看它一眼也罢。他们知道克里斯蒂安已完全恢复了动物的野性,再不是他们的宠物和玩伴了。
奇妙的是,就在二人抵达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前一天晚上,克里斯蒂安突然现身。乔治告诉约翰与伯克,他们可以“会见”它了,但小心它野性发作,把二人撕成碎片。第二天,他们来到保护区等候他们从前的宠爱。克里斯蒂安终于出现在远处,它慢慢走过来,同行的还有一头母狮。克里斯蒂安似乎认出了过去的主人,它加快步伐奔向约翰和伯克。
可以看到他们二人喜形于色,毫无被袭的恐惧。接下来的镜头是,克里斯蒂安完全像人一样用前肢拥抱它的主人,双爪搭在约翰和伯克的肩膀上,不停地狂热地亲他们,用舌头舔他们的脸,它和二<>人在地上拥抱,滚在一起。
约翰后来说,“我们激动地哭起来,不停地哭泣,狮子似乎也流下泪来。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最后的宝贵时光。”
告别之后,二人回到住地,爱狮跟着去,在帐篷外盘桓之后,带着它的妻子,恋恋不舍地消失在茫茫丛林中。
现在,约翰仍住在伦敦,服务于保护动物的工作,伯克则回到澳大利亚,生活在一个小农场中。他们1974年的经历被当时保护区的人员拍下来,20xx年才首次出现在一个DVD中,有人将片子放上互联网,并配上惠妮休斯敦动人的歌曲《我永远爱你》。三十多年过去了,约翰和伯克都已六十四岁,他们的爱狮恐怕已经死去(动物学说狮子寿命三十年),但是这段“人狮情未了”的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将长久地留在人类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