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元宵节的习俗有什么【通用7篇】

元宵节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也是中国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很多热闹的活动,在隋唐或者是唐朝都是非常盛旺的节日。那么关于元宵节有哪些传统,你都了解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过元宵节的习俗有什么【通用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元宵节的习俗 篇1

元宵节,是一个很热闹的日子,万家团圆。说到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北方人吃元宵。

有人说“汤圆,元宵是一样的东西。其实,在中国,元宵、汤团是两回事,也可以说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渊源所致。

南方吃汤圆,北方食元宵。虽然都是由糯米粉制作而成,但两者在制作方法上却有本质的区别。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滚出来的。汤圆是将糯米粉用水和成面团,包入馅料。而元宵是把馅作成方形小块,放在盛有糯米粉的箩筐中不停的摇晃,其间加入清水使糯米粉粘在馅上,“滚成大小适中的圆球即可。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豆沙、黑芝麻、山楂、巧克力等,南方的汤圆则甜、咸、荤、素都有。

不管是元宵还是汤圆,都寓意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也以此来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

元宵俗称“汤圆“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呢?下面为你揭秘。

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楚昭王复国归途中泛舟长江,见江面上漂着个浮物,色白微黄,船工捞起来献给楚昭王。昭王食之,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鲜美。昭王于是令人以山楂为馅仿制供臣民食用,以庆祝家国团圆。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后世相沿成习。

还有一则传说是这样的。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这只是传说,不足为信。

根据文字记载,在宋代以前是没有元宵的,当时的人们元宵节吃的是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直到到了唐代才有了“正月十五日作糕粥,以祠门户的说法,而糕粥就是元宵的前身,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演变,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流行一种新奇食物“浮圆子,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汤圆,寓意着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直到明朝,元宵这个称呼才逐渐的多了起来。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他忌讳谐音“袁消的“元宵,于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为“汤圆。

如今人们一说起元宵,大家就认为是团团圆圆之意,认为这一天吃元宵象征着对亲人思念。其实是后人根据谐音的浅近理解。事实上,在古人看来,天上一颗星,人间一个人,各种星象和中国习俗联系紧密,例如门上挂一个红灯笼寓意“吉星高照,挂三个红灯笼则是“福禄寿三星在户。而正月十五要点灯,灯就是对星的模拟,元宵其实也是。

元宵和汤圆又有什么区别呢?归纳起来,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制作方法不同,南方的汤圆是用糯米粉,加水和成面以后,再加馅包制而成,而北方的元宵是直接用糯米粉一层一层滚出来的,口味上来说,元宵现做现吃更有嚼头,汤圆皮薄馅大,更黏更软。

最好吃蒸的和煮的元宵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的营养成分、热量和油脂高低因品种的不同而不同,但都具有黏性大、含糖量偏高等特点。因此,专家提醒,元宵黏性大,不易消化,多吃会增加肠胃负担,不宜多吃。

吃元宵最好吃煮的或者蒸的,有些人喜欢吃炒元宵,使得本身就多油的元宵又增加了油,建议不多吃;吃剩下的元宵再吃的时候要热透;戴假牙的朋友吃元宵的时候,最好将假牙去掉。

在吃元宵时可以搭配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食物,如芹菜、山楂、大麦芽汁、陈皮、生萝卜等,生萝卜中含有粗纤维,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也能降低油脂的吸收。汤也不要舍弃,在糯米中含有很多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等,煮元宵的过程中大概有一半会留在汤里,所以喝汤也是能促进消化的一个好习惯。

元宵的做法

炸元宵

材料

汤圆一盒,面粉适量,花生粉适量。

做法

1.汤圆不需解冻,加入煮沸的水中,水滚后转小火,待汤圆浮起捞出过冷水。

2.起油锅,将作法1的汤圆滚上一层面粉后,放入油锅中,小心翻动,炸约2分钟至表面呈金黄色即可捞起。

3.将作法2的汤圆沥干油脂后,滚上一层花生粉或椰子粉(鲜肉汤圆可用海苔粉)即可食用。

自制南瓜元宵

材料

南瓜,糯米粉,油,水。

做法

1.南瓜去皮切块,锅里少量油热,炒, 适当加水, 焖,搅拌,直到软了。

2.用blende打成泥。

3.在南瓜泥里一边加糯米粉一边搅,可以用水改变比例也可以一滴水都不加, 揉成团。

4.开水煮5分钟大概,尝尝熟了就可以吃了。南瓜有甜味,可以不加糖。

金沙元宵

材料

糯米粉100G,水,百利面包糠1碗,豆沙。

做法

1.糯米粉加入适量的水慢慢搓成面团,放置10分钟。

2.取适量面团搓扁后,再取适量豆沙,搓成汤圆后放入面包糠内均匀滚动让其粘上面包糠。

3.适量的油烧热至180度(插入筷子冒泡) 放入汤圆炸至浮起即可。

4.把炸好的汤圆放在吸油纸稍微摊凉,再撒上炸过的面包糠在表面即可开吃。

正月十五为何要吃元宵 篇2

1、红烧肉

红烧肉相信是很多人餐桌上面必备的吧,每到一个时间都是会做上一道红烧肉来吃的,其实红烧肉是非常好的一种选择呢,特别是下饭吃是最好吃的呢,那种卤香味光是闻着就要流口水了。

2、拔丝汤圆

拔丝汤圆的前提是先将元宵炸熟,其实道理跟拔丝地瓜一样的。锅内加入白糖及适量的水,用小火慢慢将水加热白糖溶化,一直加热至白糖冒泡变成金黄色,此时将炸好的汤圆放入锅内,迅速与糖搅拌均匀,迅速出锅盛盘,就做成甜香可口的拔丝汤圆。

3、生菜

生菜,也许很多人都说,平时也经常吃,这个元宵节有什么关系。其实,元宵吃生菜是广东人喜欢的,生菜拌以糕饼煮是一种不错的食物,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节庆也图一个好兆头。从生菜的名字来说,可以谐音为生财,因此生菜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吉祥之物。

4、糟羹

糟羹是浙江台州的一种传统小吃菜,主要是用米粉,薯粉或者藕粉调制而成。糟羹有咸和甜两种口味,在当地“正月十四吃咸糟羹,正月十五吃甜糟羹”的习俗。

咸糟羹,一般用蔬菜,肉末或者鱼肉制作而成,先把肉菜炒熟,加水烧开然后加入米粉或者薯粉慢慢搅拌成浓稠状。

5、土豆炖牛肉

土豆炖牛肉,吃过的都知道是好吃的,因为土豆和牛肉是非常好的搭配来着,重点是真的好吃,而且对于家常菜来吃是最好的选择了,那种香香软烂的感觉是非常好吃的。

元宵节的习俗 篇3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元宵节的夜晚,家中刚好有一些元宵,我争着去煮,在我的伶牙俐齿下,妈妈终于答应啦!

我揭开锅,放上水,合好电闸,等水烧开,(上一次,由于我经验不足,煮成了一锅黑水,。)水开啦!,我把元宵轻轻的放下锅,我用勺子轻轻把元宵推开,锅开啦!大功告成。

“开饭了”我喊,这次我的元宵一个也没破,一个个圆圆胖胖,好可爱!

吃完元宵后,我又去看花灯,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了点红色,桃底有大叶子,真是漂亮又简单,看那以过时的扇灯,虽然它过了时,但它还是那么青春有风度。有气魄,再看那金牛灯,制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线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今牛就出现啦!还有……真是一言难尽呀!

还有多姿多彩的爆竹,从天上炸开,好象把天空炸出一个洞,满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来。快来看!五彩的烟花从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个龙山,那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个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呀!

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对大家的祝福,我对你的祝福,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数也数不过来,在这中,我只说一句,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的习俗 篇4

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灯。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

唐代中国的元宵节为期10天,所以要狂欢10昼夜。过去每逢元宵节,北京可谓万人空巷,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无论书生学士还是老人小孩,一概上街观灯。各个店铺均自发地挂出各种花灯,有的还挂出灯谜,猜中的奖赏一些鲜果、小吃等物。那几天酒肆茶楼和其他娱乐场所的生意也都很红火。虽然中国没有狂欢节的说法,但元宵节实质上就是中国的狂欢节。 元宵节灯会最热闹 要说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

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并有茶楼酒肆供游人饮宴作乐。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 据史书记载,其中最繁华、规模最大者有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地安门、鼓楼、正阳门、厂甸。

老北京最热衷于挂花灯的是店铺,以糕点铺、布铺、绸缎庄为主,它们挂出大小、高矮、方圆形式不等的花灯,有传统的纱绢、玻璃、羊角灯及西洋灯款式之别。上面绘有古代传说故事,如列国、三国、西游、封神、红楼、水浒、聊斋、精忠传、三侠五义等,或花卉(兰、菊、梅、竹),或飞禽走兽(鸾、凤、龙、虎、虫、鱼)等无不颜色鲜美、妙态传真。早年地安门外大街的聚盛公干果铺,还经常搞冰灯展览,惹来大批群众围观。

上元夜,无论官宦贵人、平民百姓均不约而同地上街观灯。商户趁机将商品降价促销,老百姓既看了花灯又可以借此机会购买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市面更有临时商贩售卖走马灯、吉利灯、气死风灯以及狮、狗、羊、兔等动物形象的纸灯,供人购买。儿童们纷纷提着买来的灯笼四处游逛玩耍,形成提灯逛灯之景。

元宵节的习俗 篇5

20xx年xx月xx日,天气晴,星期五

今天早晨和往常一样,7点钟我就起床,打水、洗脸、开大门,放鞭炮;然后自己烧了点面条吃罢早饭,闲来写一下日记。今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赶上了“情人节”应该有点意义,电视上叫的特别让人感动。可是我们家孩子要上班在合肥不能回家,上班是大事,不能影响孩子的工作。对于我来说:元宵节是个黑暗的节日,孩子不能在家谈不上合家团圆;老婆又和你呕气,哪叫什么“情人节”,到可以叫做“冤家节”一年吵到头,心里总犯愁。素质问题没办法,只能忍着过日子,已经大半生了。

想到外面和朋友拜访一下,可是家里老婆“大雨、小雨加地震”闹得你不敢出门,快60岁的人了,还要这样没有自由,他们还把你当做年轻人一样对待,只看到你的工资,看不到你的精神生活,和我差不多大的年龄的人已经有好几个都走了。他们不顾及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只把你当做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一年到头不就这样开码?他们不知道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遇上这样的环境这是太憋人呀!我是一个失去精神自由的'人,怎能安排自己的将来生活。

元宵节的习俗 篇6

元宵节始于20xx多年前的秦朝。西汉汉文帝(前179--前157年)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西汉汉武帝(前140--前135年)时,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西汉前104年司马迁建议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东汉汉明帝(58--75年)时,下令点灯敬佛,百姓挂灯,是赏花灯的创始人。

元宵节正值农产品收获之后、农闲时段、春节末期。广大农民办灯展、猜灯谜、舞龙耍狮、踩高跷、敲鼓扭秧歌,等等,同时,还流传着一些有关正月十五的俗语。

1.“过大年,老少欢,好吃又好玩,一直乐到正月半。”是说,过年快乐,乐到正月十五,就该结束了。正月十五过后,应当准备春耕了。

2.“元宵走一走,病灾远远溜。”说的是,元宵节有一信仰性活动: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到郊外去,或走墙边,或过桥,或渡危,直到夜半归。目的是驱病除灾。认为“走一走”能够祛病延年。此活动俗称“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等等。

3.“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说,如果上年八月十五“云遮月”(即阴天),预兆来年的正月十五“雪打灯”(即下雪)。“云遮月”和“雪打灯”,都是预兆风调雨顺,有好的年景。

4.“正月十五贴门神----晚半月啦。”是指责一些人办事拖延的歇后语。

5.“不怕十五下,就怕十六阴。”是天气谚语。说的是,农历的十五下雨、下雪没有多大关系,如果农历的十六日下雨、下雪,将会有10天、半个月的连续阴雨天。

6.“正月十五日要‘看好灯’”。是封建迷信行为。说的是,正月十五日是“灯节”,新媳妇结婚3年内,忌“看乱灯”:正月十五日这一天,新媳妇,在娘家过,就每年都在娘家;在婆家过,就每年都在婆家,结婚3年内不能乱,不能有时在娘家、有时在婆家。有“看错灯,死公公;看错火,死婆婆”之说。

吃元宵、提灯笼、射灯谜等民俗都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大家通过这些习俗来庆祝这一重要的节日。

元宵节作文 篇7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各地的习俗大体相同,闹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焰火,在我们陕西还要耍社火,那场面可热闹啦!

先说看花灯或打花灯,各式各样的都有,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还有丁咚作响的小呤铛呢。还有关于元宵节地诗:窗外月儿圆又圆,全家欢聚吃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

纸糊的金鱼吐泡泡,纱做的猴子眨眼睛。走马灯里猫追鼠,荷花灯上立蜻蜓。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元宵节的晚上,夜空上有五光十色、各式各样的焰火:有的是流星雨,有的是小伞状,有的是交叉状,还有的是双重伞等。除了天上的烟花还有地上的:有烟花陀螺、烟花喷雾、吐珠、旋转的等。小孩们都提着花灯,样式不一、种类繁多,属金牛灯最多。

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店铺都要挂出许多盏花灯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