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元宵节即将到来,而元宵节之后就是二月龙抬头了,这个节日民间也叫春耕节、农事节、龙头节,那么二月二龙抬头怎么过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农历二月二的习俗有哪些【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明代以后,二月二的民俗活动,有引龙回、熏百虫、避蝎子、剃龙头、祭龙王、忌针刺龙眼等,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中记:“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的”二月初二”,传说是土地神生日,称“土地诞”。土地神主管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因而受到人们的敬仰。这天,信奉土地神的村庄盛行演白戏、做黎歌(雷州歌)、粤剧,杀猪“做社”,黎话(雷州话)称“做众”,拜祭土地神,搞完仪式,按照户数平均分“社肉”,然后再按户分摊“社钱”。此俗在遂溪县部分农村一直沿袭至今。
在四川省西充县的紫岩乡,“二月二”却是个辛酸的纪念日,当地有个卖娃垭,是旧中国贫苦人家没有钱,将难以抚养成人的子女在二月二这天拿到市场上去卖的历史印证。
此“卖娃垭”位于西充县紫岩乡场头,一棵巨大的黄葛树下,“卖娃垭”石碑分外醒目。据当地人介绍,2000年初,当地一农民在黄葛垭处无意发现露出一个头的石碑,上面有些许残缺的字。经人仔细辨认,上面有“卖娃”等内容。后来人们将此石碑挖出来,才发现这是一块记载当年在此地卖娃儿的石碑。在当地,黄葛垭早就有“卖娃垭”一说,但却没有相关记载,此发现将这一说法予以确认。
今天是2017年2月27日,农历的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青龙节亦称春龙节,春耕节,万神都会、土地神诞日。中国从唐朝就有“二月二,运高走,气高扬”之说,更有二月二放龙灯、放生、祈福开运大典等仪式。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
在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河边挑水、放生、放祈福灯。到道观或在家里神堂前供灯、上香、诵经持咒,一天布施行善。
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糖炒豆,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很多地方起床前,先在神堂前念“二月二龙抬头,感恩神龙赐福,感恩道佑众生”等。
据史料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据说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农历二月初二,其实更是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我国的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而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据历史记载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其实,关于二月初二“龙抬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话说当年武则天篡位,天帝震怒,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以示惩罚。然而司水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将玉龙打下天界,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玉龙,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来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都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龙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昂首抬头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无可奈何,只好让玉龙回归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据说,这也是民间二月二吃蝎豆习俗的由来。
其实不止这些,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还有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等等。其实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在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用各种形式、仪式祈求神龙赐福,达成美好愿望。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龙抬头,九大传统民俗
二月二建为卯,卯为生发之大象。
在《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天一元始,正月建寅。”所以正月份的时候就是寅月,而二月份自然就是卯月了。卯,十二地支的第四位,五行属木,属相为兔,卦象为震。卯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凡卯之属皆从卯。“
律书曰:”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
由此可知,卯是指万物从地下冒出的意思,也就是草木都从地下面冒出为卯,卯也就代表着生命力,代表着生机,所以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生机开始的月份。
二月二日头抬头,万物复苏雨似油。年年角宿光明亮,岁岁如意大丰收。
因为”龙抬头“,就意味着结束冬眠、万物复苏、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意思,故自古以来,人们也把二月二这天,作为了一个辞旧迎新、转来好运的日子。
1 第一吉:采龙气
早上卯时(5点到7点之间),此乃卯月卯日卯时,出门面向东方深吸六口气,冥想一团青气从头顶百会穴下行至丹田,充满脏腑,整团青气包裹全身,然后步行向正东方走百步。玄虚子提示您路上遇到行人要微笑致意,可吸财气旺气。此为第一吉。
2 第二吉:剃龙头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民间流传”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很多人腊月都不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据考证,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3 第三吉:吃龙食
二月二龙抬头,自然要吃点和龙有关的`传统美食,寓意吉祥的大餐,为新的一年开个好头!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农历二月初二还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惯。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4 第四吉:放龙灯
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5 第五吉:围粮仓
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6 第六吉: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7 第七吉:开笔礼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在这一天敬奉文昌神,让文昌神保佑孩子学业有成,科举高中。
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过去的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再一方面,二月二的很多习俗与龙相关,这天入学也有”望子成龙“之意,寓意好彩头可以让孩子更容易出人头地。
8 第八吉:敲龙头
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9 第九吉:引钱龙
龙司水,水润而生财。有些地区盛行在二月二这一天”引钱龙“,当然,引的方式也略有不同。例如有的在水壶里放置几枚古钱或硬币,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动的河或湖泊打一壶水,一路细洒着回到家,将壶里的水和硬币倒入屯水的缸里,意为龙循水迹引而至家;有的则用铜钱拉红线回家置于瓮中;有的则以煤灰为引钱。小编提示您准备4枚1元硬币,清洗干净放置水壶里,清晨喝上一杯。
禁忌
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龙抬头的说辞,来自古老的天文学,上古时代人们曾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宿”表示居住。如果观察月亮的运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轮流住完,大约一个月,所以称“宿”。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黄昏以后也看不见它们。惊蛰至春分期间,黄昏来临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关于二月二的中国民间谚语还真不少:像“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再如“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还有“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其中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诗说:“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