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的由来和传说优秀3篇

万圣夜(Halloween,为“All Hallows' Eve”的缩写)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指万圣节(All Hallow's Day)的前夜,类似于圣诞夜被称为“Christmas Eve”,是英语世界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英语使用区,如北美和不列颠群岛、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华语地区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万圣节的由来和传说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万圣节的起源 篇1

万圣节起源于哪个民族

万圣节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Celtic)的新年节庆,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前一天晚上(也就是万圣节前夜),小孩们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华语地区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Hallow”来源于中古英语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万圣节仍然被称为“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的圣人(Hallow)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Mass)。

万圣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万圣节源于宗教信仰和西方古历法(凯尔特树历),所以最初的涵义等同于中国农历的新年。后因为天主教将其定为“天下圣徒之日”,所以所有信仰基督教(天主、圣公宗、东正等教派)的地区、民族、国家都会共同度过这一节日。万圣节主要以印欧语系中的日耳曼语族、拉丁语族和波罗地-斯拉夫语族国家为主,包括了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在内的多个国家。亚洲主要是曾经被殖民或宗教文化薄弱的国家会有过万圣节的传统,比如越南、菲律宾等。但诸如日本、泰国、中国等国也逐渐因为不同的缘故开始出现部分地区的万圣节庆典活动。如今万圣节几乎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节日,可以说,有基督教徒的地方,就会有人过万圣节。

万圣节的起源 篇2

万圣节,是天主教、圣公宗和东正教都有的节日。在天主教会和圣公会中,万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在正教会中,诸圣节是圣灵降临节(Pentecost)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因而标志着复活节季度的结束。

公元1世纪初,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

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万圣节仍然被称为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的圣人(Hallow)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Mass)。另由于文化的差异,其他地区的人们会时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

不同于圣诞节和平安夜,万圣节与万圣夜并没有什么区别。人们往往就将西方的“万圣夜”认为是万圣节,因为当夜过了12点,就算是新的一天开始了。

节日起源:

在公元800年,基督教会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节日,这个节日叫做All Saint's Day,也有人把这一天叫做All Hallow's Day,而万圣节前夜(10月31日)有庆典聚会,万圣节前夜就叫做Hallow's Eve。最终慢慢的缩写跟演变成了“Halloween”,中文翻译成了万圣节之夜。它如果分开成两个单词,便是“Hallow”和“e'en”。

万圣节的服装起源于恶作剧,也要求大人带孩子一起出门(一般是大人驾车停在路边,小孩去敲门讨糖trick or treat)。大人应该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的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许打扰。另外讨糖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交给大人检查后才许吃。对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给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给未包装的食品。

公共场合以及居家周围的节日布置都是自愿的。鬼脸南瓜灯、白网黑蜘蛛、白衣鬼等,都是节日的装点,已全然没有骇人之鬼魅色彩。有的女学生还在这时候会买一对南瓜或者鬼骷髅的耳环来佩带。如果有哪家的布置做得过分恐怖了,会遭到有关方面的制止,媒体也会令其曝光,让公众指责。

万圣节的服装,也是万人万相,不是单调的大鬼小鬼了。有许多渠道教授人们如何制作万圣节服装。比如说制作最简单的鬼服就用一张白床单顶在头上,别忘了抠两个洞留出眼睛就是;若是要扮演魔术师,就穿上黑衣黑裤,再戴上黑礼帽,并在礼帽与头顶之间藏一只绒毛小兔备用;还教大人如何把孩子打扮成小天使,白衣白裤,再从背后怎么绑一个手电筒在头上;也有教如何把孩子打扮成他们喜欢的卡通形象的。当然服装、道具业的商人们,就更有文章可做了。

学校在万圣节是不放假的。有时学校出面组织晚会,有时不甘寂寞的学生们也会自己主办小型晚会;而朋友、家人间互寄贺卡祝万圣节快乐则成为每年十月间流行的习俗。

总之,万圣节已成为西方人一个很普通的季节性节日。有很多人将此看作秋的结束以及冬的到来。万圣节一过,人们就开始期盼圣诞节乃至新年了。

万圣节的来历是什么 篇3

一、万圣节的由来

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有一个祭奠亡灵重返人间的节日,比如西方的“万圣节”(Halloween)、墨西哥的“亡灵节”(Día de los Muertos)、奥地利的“全亡灵周”(Seleenwoche);

以及中国的“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这个节日也在隋唐时期随着佛教传入飞鸟时代的日本,与当地习俗结合形成了日本自己的“盂兰盆节”(Obon)。

万圣节的英文Halloween其实是All Hallows' Eve的缩写,也就是“诸圣节的前夜”,在年历里是纪念亡灵和圣人的节日。大部分人相信万圣节起源于古凯尔特人的丰收节,也就是“萨温节”(Samhain)。

古老的凯尔特族是欧洲大陆上阿尔卑斯山以北最早兴起的史前民族,萨温节是他们的新年,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从十月底开始天气转凉,农作物的收割接近尾声,寒冷的冬天即将从十一月开始。随着季节的交替,凯尔特人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

放牧的人从山里归来,田间不再有人耕作,人们存储好粮食、开始宰杀家畜,或是待在屋里做一些手工打发时间。

在这季节的转折之时、新旧交替之际,凯尔特人相信,生活也由光明(夏季)进入了黑暗(冬季)的一面,生与死的边际变得薄弱,亡灵和魔鬼能够轻松地跨越于两个世界之间。

于是在旧年最后一天的傍晚(即10月31日,凯尔特历法里日落是一天的开始),人们点燃篝火、装扮起来,用火焰和舞蹈驱逐魔鬼直至新年的第一天(11月1日)。同时也准备好食物,把祖先的亡灵请回家,trick-or-treat(不给糖就捣乱)便是由此而来。

二、外国人为什么要过万圣节

大约在公元9世纪,考虑到许多圣徒还没有自己的节日,就把11月1日定为万圣节,由于它与鬼节相差仅一天,后来人们就把他们合二为一。以后这一节日又流传到北美和其它一些地区。随着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