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做完课后练习或自测题后,自己对照答案改错,对做错的题目要仔细分析错误原因,并做在错误记录本上,过些天后,再重新做一遍,直到一次性做对后,此题就可以在错误记录本上删除。以此类推,不断循环。
当你培养了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养成了做题时能及时查找错误原因并做到不弄懂决不放弃的习惯,一个阶段制定一个目标然后落实到每天的具体行动中,每天一步一个脚印,一点点地朝着目标前进,你将会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更高更好的成绩。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并形成习惯,才能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指导学会动脑,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1) 启发学生思考。第一是克服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如在教学20以内进加法中的7+8,启发学生可以这样想7分成5和2,2和8凑成10,10加5得15,也可以想:8分成3和5,3和7凑成10,再算10加5得15,即利用“凑十法”来帮助理解和记忆。第二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考。如教学15-7时,启发学生想出多种算法。学生会想出如下几种算法:①15分成7和8,所以15-7=8;②把15分成10和5,10-7=3,3+5=8,所以15-7=8;③7分成5和2,15-5=10,10-2=8,所以15-7=8;④因为7+8=15,所以15-7=8……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勤动脑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预习。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和步骤:首先是初步浏览下节课将要学的知识,其次是找出你认为较重要和应着重注意的地方,接着找出难点及自己不理解或不够清楚的地方,画上记号,最后做尝试练习,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3)教学生学会听课。主要方法是:①注意老师提出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习的重、难点。②注意老师的解题思路。③注意听老师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养成学生掌握方法,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4)指导学生复习。教给学生如下方法:①首先把当天内容再回忆一遍。②把重、难点内容再理解一次。③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练习。逐步养成学生每天复习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会动口,养成学生勤动口的习惯。
(1)指导学生读。主要有:①指导读标题,课题;②指导读例题;③指导读插图;④指导读算式;⑤指导读结语。
(2)启发学生说。主要有:①启发说解题思路;②启发说算理、算法;③启发说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④启发说重点、难点;⑤启发质疑。
3、指导学会动手,让学生养成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使感觉器官参与知识的掌握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常用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
(2)指导学生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便于学生悟出道理,总结规律,掌握算理、算法。
(3)指导学生边操作边说出解题过程,做到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形成,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学习的结合点。有趣的事物能使学生因“趣”而产生求“知”的欲望,积极投入学习,寻求结果。随着知识增长,能力增强,经验积累,使学生萌发“我要学”,并会成为整个学习的心理基础。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数学教材第二册中,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后开展《神奇的七巧板》活动;认识100以内数时开展《会捣蛋的0和1》活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法后举行《快乐的邮递员》、《击鼓传花》等活动。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幻灯片、挂图、卡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生动活泼。
第三,加强学具的操作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观察、概括习惯。如在教学数学教材第二册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摆木棒、拨算珠,具体感知抽象的数字;在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应用题”时,让学生摆△和○,再摆红花和黄花等,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明确题意,理清数量关系,养成认真观察、比较、思考、分析的好习惯。
用一个本子详细记录每天的时间安排,并在每天学习结束时给予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包括学习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学习效率怎样等),以便第二天加以改正,如此不断地加以修正,将会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最后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首先要将过去被动的学习改为主动的学习,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在没有任何人的布置安排下,自己主动去对一个未知的新事物或新知识通过各种途径来达到认识、理解或驾驭它的能力,通过知识学习的不断积累,你的能力将会不断得以提高,那么你认识、理解或驾驭新事物或新知识的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这应该是学生求学阶段的最高境界。也就是通常国外高校录取学生所强调说的,我不重视他已经学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将来会有多大能力,还能学多少知识。
只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动机,才能明确学习方向,充分调动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用日常生活事例,说明知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应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白有着丰富的知识,才能为建设祖国,美化家乡作贡献,让学生产生有知识的成就感、自豪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决心。然后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奋斗目标和应养成怎样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