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的古诗(优秀11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

日齐山登高 1

朝代:唐朝|作者: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翻译/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

①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

②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其为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

③“尘世”句:《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

④“菊花”句:菊花:此暗用典故。《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⑤酩酊(dǐng):大醉。

⑥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 2

[元]

张可久

《风入松湖上九日》

哀筝一抹十三弦。飞雁隔秋烟。携壶莫道登临晚,双双燕、为我留连。仙客玲珑玉树,佳人窄索金莲。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当年。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10

[1]

蜀九/九爬山。

唐朝:王波

9月9日,他在走访家乡时,坐上了福建杯。

人情累苦在南,鸿雁自北。

[2]

重阳派上饶李明甫。

唐朝:尚流

重阳秋雁没抱一根芦苇,但她觉得故乡是季节和气候。

但酒店知道蟋蟀,邮差忍不住献上了山茱萸。

无论陶谦在哪里爬得高,喝醉了,疲惫的客人停在径向。

当你为了各种各样的小米来到公田时,不要教黄鞠嘲笑杨朱。

[3]

李在重阳节那天获得了苏联国书。

唐朝:白行健

鲁是什么意思?九月初的这里又穷又贫瘠。

三秋异乡节,老朋友的书。

酒无出息,也没什么好想的`了。

感觉空孤独,留恋几个犹豫。

雁过平沙一望无际,大漠卖烟。

台上望南,为双鱼掩泪。

小梁州·九日渡江 3

朝代:元朝|作者: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

山容瘦,老树替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

乐可酬,人非旧。

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释

①原作二首,此处选第一首。九日:重阳。江:指长江。

②棹:划船。

③茱萸:植物名,有浓香。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 4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

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重阳日即事》

【唐】赵嘏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

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重阳阻雨》

【唐】司空图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醉花阴/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满江红·喜遇重阳

【宋】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8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

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重阳日即事》

【唐】赵嘏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

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重阳阻雨》

【唐】司空图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醉花阴/醉花阴

作者: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九日齐山登高

作者: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满江红·喜遇重阳

作者: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谢新恩》

【南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螃蟹咏》

【清】曹雪芹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踏莎行》

【宋】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 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九登高,并不仅仅登临饮宴、赋诗作文而已,它还是有其他活动的。这些活动综合而成为"登高会"。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也被称为"茱萸节"。

饮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活动之一。金秋九月,菊蕊笑绽,氤氲芬芳,故而九月也叫"菊月"。菊也和九九重阳密不可分。重九也叫"菊节"、"菊花节"。在这天,人们就有了赏菊、簪菊、饮菊酒、食菊糕的习俗。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便反映了唐人过重阳宴饮友人、赏菊的风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白居易也作有《重阳席上赋白菊》,来表达当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诗中写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还以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赏菊的同时,人们自然想到了以菊花入酒,浸泡而饮,希望能延年益寿。

除去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更是重阳节的'重要项目。重阳糕是用面粉蒸制,以枣、栗、肉为佐料。蔡云的《重阳糕》中有着形象的描述:

《重阳糕》

唐蔡云

蒸出枣糕满店香

依然风雨古重阳

织工一饮登高酒

篝火鸣机夜作忙

重阳食糕的习俗,是想借"糕"谐"高",以求步步高。此外,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3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 6

水调歌头

宋朱敦儒

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

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

冀望封侯一品,侥倖升仙三岛,不死解烧金。

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

会良朋,逢美景,井频斟。

昔人已矣,松下泉底不如今。

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

澹澹飞鸿没,千古共销魂。

虞美人

宋晁补之

荒城又见重阳到。

狂醉还吹帽。

人生开口笑难逢。

何况良辰一半,别离中。

平台朱履登高处。

犹自怀人否。

且簪黄菊满头归。

惟有此花风韵、似年时。

满庭芳

宋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南歌子

宋赵长卿

此日知何日,他乡忆故乡。

乱山深处过重阳。

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

黄菊擎枝重,红茱湿露香。

扁舟随雁过潇湘。

遥想莱庭、应恨不同觞。

闰九月九日登高有感

宋宋祁

隔霜云叶绕天愁,闰节重来续旧游。

赋客岂辞聊暇日,楚人无奈賸悲秋。

寒萸实老犹薰佩,晚菊香残不占瓯。

怅忆故园归信断,渚鸿川鲤两悠悠。

奉和夏日应令诗

南北朝庾信

朱帘卷丽日。翠幕蔽重阳。

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开冰带井水。和粉杂生香。

衫含蕉叶气。扇动竹花凉。

早菱生软角。初莲开细房。

愿陪仙鹤举。洛浦听笙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九日登梓州城

唐杜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襄州。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秋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菊,聊祛南国愁。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九月九日登龙山

唐张九龄

郡庭常窘束,凉野求昭旷。楚客凛秋时,桓公旧台上。

清明风日好,历落江山望。极远何萧条,中留坐惆怅。

东弥夏首阔,西拒荆门壮。夷险虽异时,古今岂殊状。

先贤杳不接,故老犹可访。投吊伤昔人,挥斤感前匠。

自为本疏散,未始忘幽尚。际会非有欲,往来是无妄。

为邦复多幸,去国殊迁放。且泛篱下菊,还聆郢中唱。

灌园亦何为,於陵乃逃相。

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

唐李显

九日正乘秋,三杯兴已周。

泛桂迎尊满,吹花向酒浮。

长房萸早熟,彭泽菊初收。

何藉龙沙上,方得恣淹留。

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唐李颀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

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

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九日寄郑丰

唐皇甫冉

重阳秋已晚,千里信仍稀。

何处登高望,知君正忆归。

还当采时菊,定未授寒衣。

欲识离居恨,郊园正掩扉。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行香子

宋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

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浣溪沙

宋苏轼

珠桧丝杉冷欲霜。

山城歌舞助凄凉。

且餐山色饮湖光。

共挽朱幡留半日,

强揉青蕊作重阳。

不知明日为谁黄。

斗百花

宋柳永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

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

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

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

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

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

却道昭阳飞燕。

水龙吟

宋辛弃疾

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

行期定否,征车几两,去程多少。

有客书来,长安却早,传闻追诏。

问归来何日,君家旧事,直须待、为霖了。

从此兰生蕙长,吾谁与、玩兹芳草。

自怜拙者,功名相避,去如飞鸟。

只有良朋,东阡西陌,安排似巧。

到如今巧处,依前又拙,把平生笑。

生查子

宋辛弃疾

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

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

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

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

诉衷情

宋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九月重阳还又到。

东篱菊放金钱小。

月下风前愁不少。

谁语笑。

吴娘捣练腰肢袅。

槁叶半轩慵更扫。

凭阑岂是闲临眺。

欲向南云新雁道。

休草草。

来时觅取伊消耗。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

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

催醉。

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

君看。

几人黄菊上华颠。

戏马台南追两谢。

驰射。

风流犹拍古人肩。

念奴娇

宋米芾

九秋气爽,正溪山雨过,茅檐清暇。

篱菊妍英,知是为,佳节重阳开也。

色妙香殊,匀浮瓯面,俗状卑金斝。

歌狂饮俊,满簪还更盈把。

村外草草杯盘,边尘不动,欲买应无价。

端使晴霄风露冷,云卷烟收平野。

向晚婵娟,半轮斜照,想见成清夜。

玉山颓处,要看猗帽如画。

谢新恩

南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

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

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消息谁传到拒霜?

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

黄花开也近重阳。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5

九九重阳节古诗一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九重阳节古诗二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九重阳节古诗三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九重阳节古诗四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年代:唐作者: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九重阳节古诗五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九重阳节古诗六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年代:唐作者: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九九重阳节古诗七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九重阳节古诗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九九重阳节古诗九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干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九九重阳节古诗十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九重阳节古诗词 7

1.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2.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3.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7.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8.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9.九日(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10.九日(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译/译文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便加倍思亲。

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亲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以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采桑子·重阳

词牌名:采桑子|朝代:近现代|作者: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翻译/译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注释

⑴重阳:重阳节农九月九�

⑵岁岁:年年。

⑶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⑷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⑸黄花:指菊花。

⑹分外:格外。

⑺劲:强劲。

⑻不似:不类似,不像。

⑼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⑽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⑾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蜀中九日 9

朝代:唐朝|作者: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翻译/译文

农历九月初九登上望乡台,身处他乡设席送客人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注释

九月九日:重阳节。

他乡:异乡。

北地:北归。

九九重阳节古诗词 10

1、重阳已过君休恨,留取金英晚节看。——宋祁《重阳不见菊·蜀地秋高未拟寒》

2、无钱持蟹对黄花,又孤负、重阳地。——方岳《一落索·瘦得黄花能小》

3、深谢栽培与知赏,但惭终岁待重阳。——李山甫《刘员外寄移菊》

4、今年无酒不登高,独行漫绕庭边菊。——张嵲《秋暑》

5、病思渐轻重九近,又将乌帽插黄花。——陆游《自咏·宦游畴昔偏天涯》

6、记得眉山文翰老。曾道。四时佳节是重阳。——陈与义《定风波·九日登临有故常》

7、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8、留得典刑传菊圃,别篘新酒待重阳。——范成大《王正之提刑见和茉莉小诗甚工·南花宜夏不禁凉》

9、卧病高秋留海浦,明日重阳更风雨。——胡铨《送菊》

10、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卓文君《怨郎诗》

11、夜西风开瘦蕾,两年海南伴重阳。——杨万里《九日中军送白菊》

12、登高此去无多日,扶病重来又过秋。——陆游《九月初作·碧海仙蓬感旧游》

13、明月初濡寒露白,篱花似趁重阳黄。——释正觉《题奉化西峰圆觉禅院》

14、重阳过了元不知,犹有黄花三两枝。——杨万里《和沈子寿还朝天集之韵》

15、菊近重阳破青蕊,犹带潘郎旧风雨。——方岳《胡道士山房听琴》

16、趁晴明日拟登高,十里龙山肯惮劳。——仇远《九月八日持螯》

17、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

18、岁岁登高,算难得、今年美景。——吴潜《满江红·岁岁登高》

19、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李郢《早发》

20、新样西风较劣些,重阳还放海棠花。——杨万里《张子仪太社折送秋日海棠二首·新样西风较劣些》

21、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22、右手持杯满泛,左手持螯大嚼,萸菊互相酬。——吴潜《水调歌头·重九先三日》

23、故园新过重阳节,黄菊满篱应未凋。——刘沧《送李休秀才归岭中》

24、重阳却喜无风雨,野菊迎人亦自花。——方岳《九日道中》

25、岩花不趁中秋约,篱菊齐供九日看。——钱时《九日融堂池上》

26、漫从僧舍移甘菊,清蕊重阳摘未堪。——赵蕃《从郑秀才觅菊二首·漫从僧舍移甘菊》

27、年客里两重九,去年却得登高友。——杨万里《九日落莫忆同施少才集长沙》

28、酣歌欲尽登高兴,强把黄花插满头。——殷尧藩《九日》

29、但愿有钱堪对菊,莫愁无手可持螯。——仇远《九月八日持螯》

30、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宋无名氏《行香子·天与秋光》

31、满城风雨重阳近,此句岂惟时节咏。——赵蕃《连日风雨有怀沈仲良欧阳全真》

32、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33、菊花未服重阳过,如待君来泛巨觥。——邵雍《和李审言龙图行次龙门见寄》

34、今岁重阳日,凭栏气候迟。——邵雍《重九日登石阁三首·今岁重阳日》

35、重阳卧看登高侣,满把茱萸只自愁。——陆游《秋夜·老觉人间岁月遒》

36、萸津菊润斋醅熟,共助重阳辟恶杯。——宋祁《重阳前二日喜雨答泗州郭从事·雨洗淮天旱始摧》

37、浊酒闷人聊饮湿,小楼携客准登高。——刘克庄《九日二首·戏马唿鹰盖世豪》

38、今朝乃重九,万木犹故碧。——张嵲《九日三首·夏衣着体轻》

39、重阳才过便新寒,去岁如今暑尚残。——杨万里《晚登净远亭二首·重阳才过便新寒》

40、无酒泛金菊,登高但忆秋。——王贞白《九日长安作》

41、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42、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王之涣《九日送别》

43、从来菊花节,早已醉东篱。——刘慎虚《九日送人》

44、登高时节殃鸡犬,乞巧风流狎女牛。——陈着《重五有感》

45、小槛丛花未肯香,客中我亦忘重阳。——赵蕃《九日题越州光孝观壁》

46、江湖晚岁勤行李,风雨重阳倒接罗。——方岳《病中酬王尉》

47、篱边旧菊犹豫堪摘,天末新鸿不可招。——仇远《明朝》

48、满城风雨近重阳,城脚谁家菊自黄。——方岳《九日道中凄然忆潘邠老之句》

49、逢人提菊卖,方省是重阳。——方岳《九日·逢人提菊卖》

50、岁岁青罇常有酒,年年黄菊未逢花。——张嵲《九日三首·登高未用怀郪县》

51、蜜房岁晚能多少,酒盏重阳自不供。——王安石《咏菊二首·院落秋深数菊丛》

52、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53、重阳风雨不全篇,春草池塘岂满编。——杨万里《再和谢朱叔止机宜投赠奖及南海集之句》

54、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55、重阳过后开无害,只恐先生不赋诗。——范成大《重阳不见菊二绝·冷蕊萧疏蝶懒飞》

56、阳德重重在初四,不须九日是重阳。——杨万里《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少阳拜赐太阳旁》

57、菊径重阳酒,梅花雪后天。——方岳《山居十首·其六》

58、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白居易《闰九月九日独饮》

59、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60、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1、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62、白玉阶前菊蕊香,金杯仙酝赏重阳。 ——和凝《宫词百首》

63、驱车先五漏,把菊后重阳。——黄滔《贻张蠙》

64、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王勃《九日》

65、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李群玉《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66、忆得甲辰重九日,宣和遗恨几番秋。——仇远《读陈去非九日诗》

67、蒋陵依旧西风在,一度黄花一度愁。——仇远《读陈去非九日诗》

68、好整风流有郑庄,买园栽菊待重阳。——赵蕃《从郑秀才觅菊二首·好整风流有郑庄》

69、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莫东篱湿露华》

70、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71、重九共游娱,秋光景气殊。他日头似雪,还对插茱萸。——权德舆《酬九日》

72、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张籍《重阳日至峡道》

73、客中忽忽又重阳,满酌葡萄当菊觞。——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其八十五》

74、日登临有故常。随晴随雨一传觞。——陈与义《定风波·九日登临有故常》

75、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高适《重阳》

76、重阳寒寺满秋梧,客在南楼顾老夫。——耿湋《九日·重阳寒寺满秋梧》

77、重阳晴则已,雨必风在口。——赵蕃《重阳近矣风雨骤至诵邠老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

78、定是登高九月头,有酒且相酬,莫管西风满鬓秋。——吴潜《南乡子·黄耳讯初收》

79、秋菊虽满园,无钱得沽酒。——张嵲《九日三首·忆昔陶元亮》

80、去年登高作重九,黄菊未开新酒熟。——张嵲《秋暑》

81、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82、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白居易《闰九月九日独饮》

83、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84、恰则今年重九日,也无黄菊两三枝。——杨万里《重九日雨仍,菊花未开,用辘轳体》

85、何须一醉独重九,但是相过多几回。——陈着《次韵戴帅初不赴丹山醵饮二首·危时时节已难得》

86、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

87、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李郢《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88、莫嗟已落重阳后,自是江南秋到迟。——赵蕃《十月三日郑秀才惠菊植之晏斋窗前尊酒偶乏与》

89、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90、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鱼玄机《重阳阻雨》

91、忽忽重阳今一月,菊花数朵见城根。——赵蕃《招在伯》

92、重阳风雨何堪别,只和名章当赠言。——方岳《次韵滕和叔投赠·白发相过各暮年》

93、重阳佳辰可虚辱,橙香蟹肥家酿熟。——陈造《招郑良佐》

94、问讯重阳烟雨,俯仰人间今古,此意渺沧洲。——方岳《水调歌头·醉我一壶玉》

95、重阳试新酿,谓子当不速。——苏辙《次韵王巩见赠》

96、今岁重阳经闰早,金蕊粲繁枝。——曹勋《武陵春·今岁重阳经闰早》

97、重阳虽过黄花少,尚有迟来玉雪团。——范成大《阊门戏调行客》

98、迳虽荒菊尚存,重阳想见露花繁。——赵蕃《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三迳虽荒菊尚存》

99、重阳已过菊言开,情多不学年光老。——邵雍《秋日饮后晚归》

100、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折桂令·九日 11

朝代:元朝|作者: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翻译/译文

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游子思念故家。忆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西风萧萧人已衰老满头白发,玉蝶愁飞明日黄花,回头看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注释

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中国人素有登高怀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化用孟嘉落帽故事:晋桓温于九月九日在龙山宴客,风吹孟嘉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为意。

③归雁横秋:南归的大雁在秋天的空中横排飞行。

④翠袖殷勤:指歌女殷勤劝酒。化用宋晏几道《鹧鸪天》词句“彩袖殷勤捧玉钟”意。翠袖:此处借指女子或***。

⑤金杯错落:各自举起酒杯。金杯:黄金酒杯。错落:参差相杂,一说酒器名。

⑥玉手琵琶:谓歌女弹奏琵琶助兴。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