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童谣一年级朗诵(23篇)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顺口溜吧,顺口溜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汉语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顺口溜吗?

民间春节民俗童谣诗歌 1

新年到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大家乐淘淘,大家一起迎接新年到。

过年啦,贴花啦,满窗子,都红了。贴个猫,贴个狗,贴个小孩打溜溜,贴个老爷贴烟头,贴个没牙老满窗走。

新年到,放鞭炮,鞭炮蹦蹦跳,新年真热闹。新年到,哈哈笑,新年长一岁,祝我个子快长高。

过年好,过年棒,人人见了微微笑。祝你新年身体好,一声祝福暖心房。大家齐声过年好!

2024春节幼儿童谣 2

《新年祝福歌》

新年到,钟声响

哥哥姐姐放鞭炮

弟弟妹妹穿新衣

爸爸妈妈包饺子

爷爷奶奶发红包

全家人欢聚一堂

欢欢喜喜过大年

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人民生活幸福美满

春节童谣 3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

大家乐淘淘,大家一起迎接新年到。

过年啦,贴花啦,满窗子,都红了。

贴个猫,贴个狗,贴个小孩打溜溜,贴个老爷贴烟头,贴个没牙老满窗走。

新年到,放鞭炮,鞭炮蹦蹦跳,新年真热闹。

新年到,哈哈笑,新年长一岁,祝我个子快长高。

过年好,过年棒,人人见了微微笑。

祝你新年身体好,一声祝福暖心房。大家齐声过年好!

10.春节童谣儿歌一年级 4

《小孩小孩你别馋》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春节的童谣 5

新年到,新年到,

瞧锣打鼓真热闹,

我给布娃娃穿上花花衣,

戴上小红帽,娃娃咪咪笑,

伸手要我抱,哎呀呀,

不抱不抱,咱们长大一岁了,

你呀知道不知道?

4.春节童谣儿歌一年级 6

《年夜饭》

噼噼啪啪什么响,

噼噼啪啪鞭炮响。

叮叮当当什么响,

叮叮当当锅瓢儿响。

嘻嘻哈哈什么响,

嘻嘻哈哈笑声响。

我们一家团团坐,

又吃菜,又喝汤。

年夜饭,喷喷香。

春节民俗大 7

春节民俗大汇总

民俗之一――贴春联。

帖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每张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但各有不同,耐人寻味,有的春联上写着:“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有的春联上写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短短两句,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

听爷爷说,春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中的新桃和旧符便是春联的原型了。春联也是对联的一种,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五代十国时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时期还在明清两代。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他亲自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一次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位马上皇帝,在弘扬和发展春联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到了康乾盛世,春联艺术日见完美。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联的高手,他题的镇江金山七峰阁联,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春联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春联这一古老的长青之树,必将在新的世纪中展示诱人的姿容。

民俗之二――贴门神。

门神也是和春联有着同样地位的一件春节必备品,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它已经不多见了。我个 经过多方寻找,我终于看到了它。听卖画人介绍,这是神茶及郁垒的画像,他们一个手执钢鞭,一个腰带铁锏,大有怒发冲冠之势。通过资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采摘野果,摘种桃树生活。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一天,鬼王想在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却被两兄弟打了一顿,鬼王一气之下,现出原形,在晚上闯进了两兄弟的住所。两兄弟沉着冷静,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喂了老虎,众鬼便对他们俯首听命。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桃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民俗之三――贴窗花。

中国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也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流传至今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剪纸艺术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着,时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显示。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把剪刀,一张小纸,就能裁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剪纸作品。如小狗、小羊等十二生肖之中的动物,它们各个惟妙惟肖,犹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就能在各家各户的窗户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纸作品――窗花。

民俗之四――年画。

除了在门口贴春联、挂门神,在窗户上贴窗花,欣赏年画也是春节的一件大事。这一张张年画为家家户户增添了几分和谐安详的气息。旧时,家家户户在春节里,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起了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贵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现在街市上较常见的就有《子鱼卧莲》(一个胖娃娃,手抱着一个大金鱼,卧在连花上嬉戏)、《凤凰来仪》(图画左侧有一岩石,上立以五彩风,右两少年,互相谈论 附图)、《年年有余》了,或是描写《白蛇传》、《西游记》、《水浒传》里的故事情节的年画。

民俗之五――压岁钱。

说来说去,还是得回到春节孩子们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发压岁钱了。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给压岁钱虽好,沿袭了传统,也表现了长辈们对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但是,现在的家长往往很大方,出手就是个一百两百,甚至于上千,这样不但会让孩子将其花在不正当的地方,更会使他们那养成大手大脚、浪费钱财的习惯。所以说,家长在给孩子压岁钱时一不要给太多,二要引导他们将钱用在正确的地方。

民俗之六――中国结。

遍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中国结的身影,传说中国结是由一个和尚在闲暇之余用一根绳编出一个整结,然后串上名贵的佛饰品,在按上编出“王”字的穗,流传至今。当时的和尚,为了体现他“一心一意”向佛所以是用一根线编出来的,穗上为了体现他“至高无上”的信仰故编出“王”字。 后来,逐渐流入社会,中国结的意义也从信仰改变为中国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一心一意”及拥有者“至高无上”身份的象征。从大致小,从粗到细,大红色的中国结透露出中国文化的深邃。

民间春节民俗童谣诗歌 8

吉庆有余 (大同)

一元复始,二气调和,三阳开泰,四时如意,

五福临门,六合同春,七仙玉女,八仙庆寿,

抬头见喜,人人所知,大年贴对,吉庆有余。

正月初一拜新年,腰里装满长岁钱。

二月初二龙抬头,一家闺女百家求。

三月初三蟠桃会,寿桃寿面庆百岁。

四月初四娘娘花,天后庙里把香插。

五月初五端阳节,雄黄药酒避蛇蝎。

六月初六晒谷秀,防虫多放卫生球。

七月初七牛郎会织女,无情隔断好夫妻。

八月初八是金秋,红叶满山头,满腹文才不用愁。

九月初九度重阳,登高望远祝辉煌,敬老更发光。

十月冬至心情松,转年丰产好收成。

十一月盼雪要心齐,为给鬼节备棉农。

十二月万事需总结,就要休息歇一歇,欢欢喜喜过春节。

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黄狗贴春联,山羊把地扫,

猴子买糖果,花猫蒸年糕,

松鼠宝宝剥花生,母鸡大婶搓元宵,

三个小猪来拜年,穿着新衣戴新帽,

你来舞龙灯,我来踩高跷,

放起爆竹噼啪响,恭喜恭喜春节好。

财神爷爷住我家 9

财神爷爷胡子花,大家快快去请他。

打扫庭院迎接他,贴副春联邀请他,

放串鞭炮欢迎他,挂盏灯笼照亮他,

包上汤圆等着他,唱首歌儿献给他。

财神爷爷笑哈哈,住在我家不走啦。

春节民俗童谣 10

家家户户过新年,欢乐喜庆贺团圆。

包饺子,蒸年糕,大红灯笼高高照。

贴对联,剪窗花,喜悦心情言难表。

瑞雪纷飞来年丰,除夕之夜家家明。

大年初一早早起,戴上新帽穿新衣。

邻里之间互拜年,朋友之间问个好。

身体健康事如意,平平安安大吉利。

一年一年又一年,春节老人保平安。

春节童谣 11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推麦谷;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坐一宿

民间春节民俗童谣诗歌 12

猪八戒过年

过年食品多又多, 猪八戒的口水流成河。

三餐要吃鸡鸭鱼, 垃圾盛满九大箩。

吃了睡,睡了吃, 一称体重八百多。

大耳朵,地上拖, 踩一脚他跑不脱。

走一步,歇一下, 蜗牛比他快得多。

6.春节童谣儿歌一年级 13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我把财神请家里;

你拍二,我拍二,春联灯笼多喜庆;

你拍三,我拍三,全家来吃团圆饭;

你拍四,我拍四,围坐一起看电视;

你拍五,我拍五,汤圆香甜心飞舞;

你拍六,我拍六,走访亲戚和朋友;

你拍七,我拍七,美好祝福送给你;

你拍八,我拍八,逛逛庙会笑哈哈;

你拍九,我拍九,全家出门去旅游;

你拍十,我拍十,过了春节更懂事。

19.春节童谣一年级朗诵 14

新年祝福歌

祝你心愿像花仙,

脸上阳光多灿烂;

祝你快乐像空气,

永远围绕在身边;

祝你烦恼像云烟,

风儿一吹全飘散;

祝你心情像蓝天,

没有乌云一片片。

祝你天天好日子,

日子过得比蜜甜。

民间春节民俗童谣诗歌 15

舞狮舞龙过新年

棒棒天使

春气新,最新飞

鞭炮声声渡新岁

鼓声起,瑞狮舞

彩巾围上显威武

敲锣打鼓多呀多热闹

喜气洋洋新年又来到

大吉大利欢天喜地

福星高照

舞狮舞龙美妙呀

大家乐陶陶

红包挂得高又高

舞狮功夫真正好

才情坐上是又好包

舞狮舞龙才情呀

带来好预兆

敲锣打鼓多呀多热闹

喜气洋洋新年又来到

大吉大利欢天喜地

福星高照

舞狮舞龙美妙呀

大家乐陶陶

春节的童谣 16

祝你心愿像花仙,

脸上阳光多灿烂;

祝你快乐像空气,

永远围绕在身边;

祝你烦恼像云烟,

风儿一吹全飘散;

祝你心情像蓝天,

没有乌云一片片;

祝你天天好日子,

日子过得比蜜甜。

春节民俗童谣 17

福气到,

走亲访,问个好。

新春到,真热闹,

看春晚,吃年饭。

新年好,新年好,

人人送福,是个好,

年年有余,是个妙。

红灯笼高高挂,

图个喜气图个新。

2024春节幼儿童谣 18

《小花猫盼新年》

小花猫、实在馋

天天盼着快过年

过年能吃好食物

过年还有新衣穿

盼呀盼呀盼不到

急得花猫来回转

忽然一天发奇想

都因日历翻得慢

从此一天翻几页

全本翻完刚夏天

花儿正红草正绿

还是不能过新年

春节的童谣 19

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胡拾翻。

腊月二十四,裁下对子写上字。

腊月二十五,背上顺顺去赶集。

腊月二十六,割下二斤肥羊肉。

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洗了脚。

腊月二十八,蒸下一瓮米圪垯。

腊月二十九,调起凉菜滤下酒。

月尽黑间不得闲,红天火地过新年。

民间春节民俗童谣诗歌 20

迎神谣 (太谷县)

大年初一把门开,先接喜神后接财。

东风吹开金银河,西风吹了三年灾。

观音老母走进来,送进两个贵子来。

注:春节早晨开门时,先放个“开门炮”接念此歌。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的磕头,

老辈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就走。

春节的童谣 21

过大年,响大炮,新糊花窗红火了。

大红对联满门柱,旺火垒了一人高。

纸绸灯笼檐前吊,烧香敬纸添热闹。

爷爷带个瓜壳帽,奶奶头顶皱帕罩。

爸爸礼帽加长袍?熏妈妈银绳脖上套。

哥哥围个长围巾,姐姐穿件花棉袄。

剁肉馅,包饺饺,豆芽菜,调粉条,

红烧丸子扒肉条,饽饽点心炸油糕,

鸡子鲜菜用油炒,糖酸熘鱼加红烧。

辞岁拜年连夜跑,作揖跪拜少敬老。

人人见面问个好,接神摆供都上庙。

敲锣打鼓迎喜神,灯笼火把送瘟妖。

大年初一就是好,老老少少起得早。

穿新衣,戴新帽,烘年火,放鞭炮。

烤罢年火往家跑,拜罢年来兴致高。

一拜爷爷福寿高,二拜奶奶永不老,

三拜爹爹身体好。全家老少都拜了,欢欢喜喜吃年糕

初一初二磕头儿,初三初四耍球儿,初五初六跳猴儿。

民间春节民俗童谣诗歌 22

《新年》

新年的儿歌,

带给我全年的祝福:

我要有阳光的`四月,

凉爽的七月,温和的三月。

我要一天里没有黑夜,

我要大海没有风暴。

我要面包永远新鲜,

我要桃树鲜花盛开。

我要猫儿狗儿做朋友,

我要泉眼儿里喷牛奶。

如果我要求太多就会一无所获,

我只要一张快乐的笑脸。

8.春节童谣一年级朗诵 23

拜年谣

大年初一真是好,男女老少起得早。

穿新鞋,戴新帽;烘年火,放鞭炮。

烤罢年火往家跑,拜罢年来兴致高。

一拜爷爷福寿高,二拜奶奶永不老。

全家老少都拜了,欢欢喜喜吃年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