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最新5篇

本页是爱岗的小编征途为家人们分享的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最新5篇。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 篇1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安全体系

一、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是指利用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和相关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通过实时采集监控物品的信息,把监控物品与互联网连接成一个网络。物联网可以进行人与物品、物品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方便对于物品的识别、管理和控制。物联网是将传感器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其核心是通过互联网,将射频识别设备自动识别的信息进行交换和共享,以实现对物品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二、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一)物联网的技术体系结构

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包括网络层技术、感知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

(1)感知层技术:用来采集物品信息和数据;

(2)网络层技术:为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和数据提供安全可靠的传送途径;

(3)应用层技术:包括应用支撑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其中前者为跨行业、跨系统和跨应用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提供支撑功能;后者主要应用于各类行业服务;

(4)公共层技术: 与物联网技术架构的三层均有关系,包括标识与解析、网络服务、安全技术等。

(二)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1)射频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自动识别技术可以用来为物品提供独一无二的电子标识,这种技术具有方便读取、标识唯一、使用寿命长、支持动态更改、支持扩展、支持密码设置等优点。

(2)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

无线射频自动识别系统通常由阅读器、电子标签和应用系统三部分构成。阅读器通常是一台内置天线和芯片解码器的阅读设备;应用系统是计算机上运行的提供管理服务的系统;电子标签内置天线,安置于物品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阅读器向查询范围内的电子标签发送查询信号,电子标签接收到信号之后,凭借感应电流提供的能量发送储存的标识信息,阅读器将获得的信息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处理,以进行对物品信息的查询、统计、管理等操作。

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如电子商务、物流、环境监测、建筑、电力电网,等。无线射频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可以使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和选择到物联网包含的任意商家的任意商品;RFID电子标签应用于物流领域,可以提高库存仓储管理、产品装配、供应链管理和产品物流跟踪的自动化程度;射频识别配备GPS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装置与互联网结合可以形成一个智能的生活生产网络。

三、影响物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可以想象,物联网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但是由于新生事物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譬如建设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等等,都需要得到解决。

(一)技术标准问题

标准物联网物品交流的规则。物联网的基础是互联网,因而其核心层面是基于TCP/IP协议的,但是在接入层面上存在五花八门的协议类别,有线、短信、传感器、GPRS、TD-SCDMA等均有使用。目前各国建设有各自的物联网,因此也存在不同的技术标准,互相交流起来还需要存在诸多麻烦。

(二)信息安全问题

通过信息的采集和交流,物联网使物品之间、物品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是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信息泄露的隐患。由于物联网本身所具备的便捷信息获取能力和射频识别技术的无线通信特点,如果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就会使涉及企业机密或者个人隐私的信息暴露。如何实现对于海量信息和用户隐私的保护,是物联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知识产权问题

由于我国对于物联网技术的许多核心技术(云计算技术、传感器关键技术、RFID高端芯片等)的起步较晚,在这些技术发展产品化的过程中很多高端产品被国外厂商垄断,我国并不具有知识产权,这种情况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物联网的建设和发展。

(四)规模化和产业链问题

产品的规模化对于行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产品多样性和终端的价格都会产生影响,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规模化生产是一条必经之路。另外,需要将物联网发展所需要的上游技术和产品(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和下游应用联动起来,实现上下游产业联动,跨行业联动,形成一个完成的产业链,共同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四、解决对策

(一)协调统一物联网技术标准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标准化问题解决的非常好,在全球范围内传输的TCP/IP协议、路由器协议、终端的构架与操作系统等都有统一的标准。物联网要想实现快速、稳健的发展,必须尽快统一传感、传输、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以保证整个物联网可以互相连通起来,成为一张真正的“大网”。

(二)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形成

有关部门应当吸取互联网发展的经验教训,尽早研究物联网发展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对于物联网信息安全的保护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借鉴互联网安全保护的手段,发展物联网信息保护的技术,保护物联网信息和用户隐私的安全,使我国的物联网真正发展成为一个开放、安全、可信任的网络。

(三)应用的开发

为了提高我国物联网研究的核心竞争力,避免知识产权问题成为传感网、物联网研究发展的瓶颈,标准、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迫在眉睫。物联网的价值在于各个行业共同参与、共同应用,因而,其不应该知识一个传感网络,而是必须由不同行业共同参与,因而对于物联网应用的开发也应当由不同行业根据各自的要求和特点,共同进行深入的,有价值的开发研究。

(四)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

物联网的价值在于网,因而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规模,物联网才可以发挥其网的作用。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庞大的、综合的物联网络,以进行信息的收集、交流和共享,并且这个全国性的网络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与世界范围的物联网络连接到一起,以保证物联网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物联网必将成为继互联网之后又一次世界范围的信息革命。我国应当抓住时机,大力发展物联网关键技术、促进物联网标准的协调统一、推动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创造物联网的发展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殊,阎毓杰,胡富平,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8-17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 篇2

关键词:物联网;平台;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跟随着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技术也在慢慢的发展起来,越来越变得人们关注的焦点。长时间以来,物联网技术也应用到视频监控中去,高科技的引入导致传统的视频监控一系列的问题暴露出来,而人们的生活在安全防范上意识更强,为了人们在社会中有安全的防范,国家对视频的监控构建了物联网视频平台,对视频的分析更加的智能,高科技技术也慢慢走近人群、慢慢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高科技技术物联网的阐述

(一)物联网的介绍及特点。在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的基础上,延生出一种物联网的高科技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计算机互联网网络时代给人类带来的很多益处,在其他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通过互联网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对于朋友和亲人想要见到一面,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得以实现,对于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而发展的,可以想象它的功能之强大。通过射频识别、信息传感的物联网技术来传感设备,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通过一定的协议,将所需要的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并将物体进行对比,查看出异同,将比较的物体实物和虚物给以特定的编码,通过高科技技术的智能分析,将进行分析出来的信息进行分享,以此来达到对物体的识别、监视、确认、追踪等一系列的有效管理。在视频监控中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些不良分子为了扰乱社会秩序,什么样的事都能做出来,为此,采用此项技术可以很快的对这些非法分子进行控制,以此来达到社会的安定,维持人们的正常生活。物联网技术是在人类的综合水平之上,是一项比较智能的高科技技术,通过事物的高效率信息进行交换,把现实生活的实际物理空间与物联网的信息相融合,进行融合之后再对物体进行确认,具有快速、高效、捕获、处理以及更多的功能,它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射频的识别、信息的感知,可以任何时候对物体进行比较和感知,在它的一系列技术完成后,综合互联网的各种智能技术对物体进行分析出来的信息进行分享,最终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

(二)物联网的发展史。“物联网”是国际电信联盟在2005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提出的,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里,信息的传递从人与人之间的传递变换为人与物或其他事物进行传递,在物联网的通信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引入了一种近距离的收发器,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物联网已经在飞速的发展,在每个领域里应用更为广泛,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此项技术已被应用,特别是在一些发达的国家,他们已经把物联网的高科技技术应用得很熟练,在物联网技术信息传递中已提高了很多的效益,减少了一些工作量,较低了成本。跟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联网的技术已不断在更新,信息传递方面越来越精确,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对物联网技术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要求不断的创新、不断的精确,让物联网技术慢慢的潜入人们的生活,随着人们对安全防范的需求,此项技术也在不断的满足人们的要求。在中国这个地大物博的领域里,我们国家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比较重视,对它的研究也是比较早的,国家该科技人才的培养上也是十分重视的,只有具备一定的先进科学水平和具体较高的能力,这个国家才能富强,人民生活才能提高。

二、对物联网视频平台关键技术的分析

(一)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的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设备来对物体进行识别,而这项技术称为射频识别技术,这项技术的系统有三种系统组成,分别为RFID电子标签系统、读写器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射频识别技术在物联网高科技技术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系统中的电子标签系统通过读写器对信息的进行处理,而空气中的无线电磁波可将标签中识别的信息传到读写器里进行处理,还有信息系统也可以进行处理,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复杂的措施后,设备会将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分析,进行高效的智能化管理,每一个标签就只有唯一的识别码,所以这项技术比较智能化,也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二)传感设备的技术。在信息与信息之间、人与人、人与物之间都需要信息的传递进行交流,而传感器设备所拥有的技术就是为人们服务的,传感技术依赖于传感器设备和互联网之间,在互联网和传感器传感技术进行感知、确认,在物联网网络覆盖的区域内传感技术都会感应到,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然后进行有效的处理,传感器通过传感技术将被测到的信息转换成可用的信息,传感器设备的利用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各种领域、行业,都有利用到此设备,包括军事、国防等。传感器技术综合了各种网络技术,包括网络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无线通信技术是物联网基础通道,是物联网提供信息传递和服务信息的通道,有着很大的作用,而传感器技术通过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增强了互联的功能,我们知道物联网是从计算机互联网时代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物联网的一些技术是离不开网络通信技术的,以此传感器的通信技术的领域会越来越宽,通过各种高科技技术的配合,传感器技术具有效率高、稳定性高的特点,而对于其他的一些细微的技术在大部分功能上都是在为这些主要的关键技术服务,针对以射频技术、传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技术,科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创新。

三、结束语

物联网的发展是社会发展推动发展的,就像如今的生活,电子产品在一代代的更新,新的取代过时、落后的,而物联网技术也是如此,在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时展起来的,已引起国际上的关注,这必将是新一代的信息产业。然而,尽管物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我们也要了解到它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毕竟对此项技术才刚刚起步,所以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是很漫长的,所以只要人们通过不断的努力,通过此技术应用到视频监控中去,相信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 篇3

【关键词】物联网 海事通信 RFID 智能传感器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495―01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时至今日,随着感知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从传统的人工生成的单通道模式转变为人工生成和自动生成相结合的双通道模式。以传感器和智能识别终端为代表的信息自动生成设备可以实时准确的开展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测量和监控。

物联网是在物理世界的联网需求和信息世界的扩展需求双重推动下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网络。其本质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所具有的3个重要特征是: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简单的解释就是:身处物联网时代,所有的物体均能够实现可寻址、可通信、可控制。

海事通信作为航海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上遇险值守搜救、安全警报信息播发、服务船舶用户通信需求等发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海事通信已经走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也正处在技术升级和服务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利用好当前先进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海事通信体系,以更加智能便捷有效的通信方式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是每一个海事通信人都在思考的问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无疑为海事通信的数字化、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发展的契机。

物联网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即: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在海事通信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同样分为感知识别、网络传输、监测管理和综合应用这几个部分:海事通信承担着海上遇险值守和信息播发的任务,需要人员24小时值守待命,各类通信设备如接收机、大功率发射机等设备都要保持24小时运转,需要及时对各类信息及突况作出准确的反应,这无形中消耗了极大的人力资源;针对传统通信机房而言,存在着机房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行、收、发信机及网络设备种类多样、涉及与各类天线的工作协调、发信机发射功率大等诸多特点,此外如何高效的管理和使用通信设备,以及如何监督通信质量都是当前亟待解决提高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特点,物联网技术能够为海事通信的日常管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1.使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用于存储每一台设备的基本操作信息和维修保养记录:RFID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与传统的条型码、磁卡及IC卡相比,射频卡具有容量大、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不受环境影响、寿命长、便于使用的特点和具有防冲突功能,能同时处理多张卡片。在国外,射频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资产管理等众多领域。目前生产的RFID产品主要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大类:内部不带电池的标签称为被动式标签,需要外部持续提供能量才能正常工作,被动式标签的特点是读取距离较近,一般为几厘米到5米范围,其寿命较长、成本较低,但读取设备价格昂贵;内部自带电池的标签称为主动式标签,能够自发发射信号,发射功率一般小于5mw,具有同时识别多个目标系统的能力,能对100km/h的高速移动目标进行识别,可调识别范围能够扩大到100m左右,主动式标签寿命受电池影响,成本较高,但相比而言读取设备价格较低。针对两类RFID标签的特点,考虑到通信设备普遍具有较强的电磁屏蔽、较高的功率接收与发射以及根据信号传输距离的需要,在实践中应主要采用主动式RFID作为实践探索的方向,同时采用错开工作频率、扩展读取频率、加装信号中继器等手段,克服机房内的信号干扰和电磁屏蔽。在海事通信领域,为每一台接收机、发信机和网络设备配备RFID电子标签不仅能够方便的使用读写器读取通信设备的名称、型号和工作参数,还将能够随时调取操作说明和产品说明书,记录故障和维修保养情况,给值守操作和维修保养作业提供便利,有效地提升对通信设备的管理水平。

2.使用智能传感器监测替代传统的人工值守模式,时时监控通信设备各类工作指标: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共同构成了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随着电子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现代传感器正逐步向微型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如今,智能传感器在军事、楼宇管理、医疗监控等应用领域中都正在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海事通信领域,智能传感器能够最大限度的替代传统的人工模式,其通过自带的微处理器和无线传输装置,能够将每一台通信设备产生的零散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处理后汇总于统一的监控终端,方便值班人员监控查询,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外界环境的温湿度数据、收发信机的工作频率、当前的发射功率、驻波比情况、电力及高压工作情况、天线的连接状态、散热系统的运行情况等重要工作参数;同时,一旦设备发生故障报警,专门用于监测告警信息的传感器即会将故障信息及时发送给监控终端,值守人员在获得告警信息后,可以选择根据告警内容,通过无线传输简单的开关指令,使用微处理控制系统操作发信设备和天线倒换设备实现诸如断开高压、更改频率、调换天线、关闭供电等简单操作,从而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与管理。

3.海事通信服务的对象是广大船舶用户和港航单位,对发射信号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信号质量的实时监控。海事通信为了确保能够准确的接收和发射安全信息和遇险搜救信息,就要求在任何条件下,信号的发送必须提供尽可能采用较大的发射功率,同时减小干扰信号,确保信号的发射质量。当前对于信号质量的监控,仅仅局限于监控发信机的发射功率和驻波比情况,采用人工方式与用户进行沟通后反馈获得。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具有信号接收功能的传感设备即可以被部署到信号覆盖的码头、钻井平台、船舶等工作场所,实时接收发射的信号,通过处理器统计信号强度、干扰状况等,并将监测信息通过互联网、wifi、蓝牙、微波传输、海事卫星等多种传输手段发回监测终端,使值守人员能够随时掌握各路通信在不同区域的信号发射接收情况,便于合理调配通信资源,实现海事安全信息和遇险搜救信息的全面覆盖。采集到的信息被存入指定的数据库系统,将能够对整个北方海区所和接收的各类信息进行统一的存储与管理,分析各个航行区域和港口码头的船舶信息需求,并整合其他海事信息资源如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CCTV(海事数字电视监控系统),合理的进行调配与使用,提高海事通信的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

随着整个北方海区通信资源的整合利用,海事通信正向着现代化、数字化不断迈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有利于将原本零散分散的单个站点、单台发信设备整合成一个可远程实现自动监测和控制的资源整体,由统一的信息处理终端进行监控与管理,将大量采集到的信息实现汇总与利用,能够有效提高海事通信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当前,物联网技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都处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相信随着电子器件和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物联网技术在海事通信领域将会获得更多发展和实践的空间。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 篇4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技术;产业

以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被誉为继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之后兴起的世界范围内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其应用范围覆盖了广电网、有线网络、无线通信、智能交通、安全、监控及医疗等行业。从2009年开始各国政府都在加快物联网的技术发展与应用。据预测,物联网技术所带来的产业价值是互联网技术的30倍以上,该技术将会形成的通信业务将达到万亿元人民币级别,前景非常可观。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接入物联网的终端设备将会达到500亿个以上。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快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物联网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及规划。

一、物联网的概念含义与基本特征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指的是通过各种类型的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装置、电子标签(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按照约定的协议,根据实现物品互联互通所需的网络相连接,进行信息通信和交换,从而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系统。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物联网技术主要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架构,如图1所示。

(二)物联网的特征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物联网技术具有互联网特征。对需要所用物联网技术联网的物体来说一定要有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来支撑。

其次,物联网技术具有识别与通信特征。接网的物体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的功能和物物通信(M2M)的功能。

最后,物联网技术具有智能化特征。使用物联网技术形成的网络应该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和智能控制的功能。

二、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在我国,物联网概念的前身是传感网,中国科学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2009年以后,国内出现了对物联网技术进行集中研究的浪潮,2010年物联网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从产业结构、产业规模来看,中国目前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物联网相关技术、标准、产品和市场都不成熟,预计到2015年末物联网产业将达到5000亿级的规模,到2020年末将达到万亿级规模。

(一)物流网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时任总理的2009年8月在无锡考察时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无锡建立“感知中国”中心,加快推动物联网技术发展;2010年9月,物联网业就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物联网技术被列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年10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出台,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未来重点扶持的对象,而主要聚焦在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范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是未来扶持的重点。除此之外,中国已将物联网列入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

(二)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物联网基础应用

自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被正式列人国家战略高度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机遇。根据中国RFID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RFID产业纯收入已经达到12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42.8%,2011年的产业纯收人达到了160多亿元,同比增长了33.3%,增长非常快。目前中国RFID产业发展仅次于美国、英国,排名世界第3位。RFID技术已用于工业生产、物流、食品追溯、城市交通等若干领域,随着3G网络的使用,各运营商又纷纷推出了移动支付方式,使RFID技术又增加了新的应用领域――移动支付。

(三)物联网标准建设已经起步

物联网标准缺失是阻碍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目前,不仅国际上物联网所涉及的很多领域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标准,中国更是如此。从2009年开始,随着中国政府不断加大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力度,物联网标准制定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重视。我国传感网标准建设已经开始起步,2007年成立传感器网络研究组(SGSN)后,中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办了传感器网络研究工作会议第1次会议,并4次组织国内的专家参加该会议。2010年6月9日成立了中国物联网(传感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已经有14个部委、17个行业协会组织、24个标准化组织加入了该组织进行物联网标准研究工作。该工作组的成立意味着我国物联网标准研究及制定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各个参与单位在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这个平台上得到有效沟通、交流,对物联网相关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2012年3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组织制定的《物联网概述》标准通过了国际电信联盟会议审议,进人研究组草案阶段,这标志着该项标准距离正式成为国际标准仅有一步之遥。

三、中国物联网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缺位阻碍物联网技术发展

目前,国际上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物联网应用标准,国内更是如此,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物联网应用都很难行成统一标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物联网项目不能互通,这无疑增加了物联网领域广域化全程全网的应用难度。2010年,中国物联网技术应用已经扩展到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城市管理、智能医疗健康、智能家居、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但与此同时,物联网技术标准缺位也将日益成为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问题,不仅无法实现物联网的互联互通,在某种程度上还将影响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物联网核心技术环节有待突破

尽管中国科学院传感网研究起步较早,从1999年就着手启动了该项研究,并且在多项网络通信技术应用方面,如无线智能传感器、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和移动基站等,研究进展都非常顺利,产业化推进很快,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世界物联网技术领域,中国作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目前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由中国、美国、德国、韩国四国组成),发展前景喜人。但二维码技术和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技术的关键环节,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也较快,在芯片设计制造、终端设备及系统等应用等方面中国与之相比都处于落后地位。此外,中国在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RFID产业链上,从核心芯片研发、系统集成到软件开发等核心关键技术仍然不是由中国的企业所控制。

(三)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如果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网络安全无法得到解决,那么物联网的技术发展必将受到影响。目前,物联网技术中的各类网络之间的互联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网络节点的数据传输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信息安全隐患,都有可能发生信息泄露。

尤其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嵌入物品信息的电子标签方面,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电子标签被读写器任意扫描,扫描后电子标签自动地回应读写器的指令,并将其已经存储的信息传输给读写器的话,就会导致个人隐私、企业机密、甚至是国家机密的信息暴露。因此,如何有效地对海量信息和用户隐私进行保护,是物联网发展有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政府立法机构应当根据物联网发展中遇到的情况和安全问题,尽早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产业发展政策;通过借鉴互联网安全保护的手段来发展物联网信息保护技术,确保物联网信息和用户隐私的安全。

(四)IP地址不足问题有待解决

物品接入到物联网后,每个物品都需要一个唯一的IP地址,以便解决寻址问题,而目前IPv4地址不足问题严重,只能依靠IPv6技术来实现。但由IPv4向IPv6转型以及如何处理好与IPv4的兼容性问题,成为物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四、加快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研发投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任何国家的物联网发展战略都强调研发投入,中国也不例外,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产出。物联网是多种新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新技术的不断交叉融合应用也是推动物联网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关键。中国在规划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和制定发展政策时,应该重视加大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抢占产业发展的高地,因为加大研发投入是促进物联网产业加快发展的关键。

目前在物联网产业的核心技术研究、开发方面,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要减小差距,必须根据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有选择地研究和发展某些领域的核心技术,而不是要求全面突破,必须逐步在某些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达到世界领先。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的《物联网概述》标准,通过了国际电信联盟第13研究组会议审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对指导和促进我国物联网技术进步、产业发展、成果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某些领域实现突破后形成了国际标准,这并不意味着相关领域的物联网企业可以坐等市场份额,可以坐等获得相应的利润。如何将已经形成的标准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和成本优势,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搭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和门类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这才是推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

(二)加快物联网应用的示范建设――“车联网”

何为“车联网”呢?“车联网”是在汽车上安装传感器、雷达等设备来感知预防交通事故;安装GPS定位系统实现车辆在途跟踪与路径优化,结合道路监控传感器发现和优化交通流量;汽车与远程控制中心的信息交互可以实现车辆远程启动或锁死,防止汽车被盗抢等事件发生。因此,“车联网”作为一种覆盖面广、基础性强、市场空间巨大的典型物联网应用颇具发展前景,“车联网”由于其规模效应和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已经成为物联网示范应用的首选。

苏州金龙2010年7月首先在客车行业应用“车联网”之后,“车联网”应用发展非常迅猛,一年后装车总量就超过了1.2万辆。目前,苏州金龙、郑州宇通、中国一汽、长安、吉利、上汽、福田都已经推出自己的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并逐步进入批量装车阶段。中国移动、联通、电信、诺基亚、西门子等企业也都积极参与“车联网”应用。此外,“车联网”还是当前大力发展的智能交通的应用重点方向。目前,公交车“车联网”由于容易建立以地区为单位的网络平台,已在多地得到示范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乘用车规模将会达到2亿辆,到那时智能交通就显得更加重要,其应用将不在是基于单车的服务,而是更加广阔的应用领域。

(三)创建一批部级物联网产业基地

一个新兴产业要得到发展,必然要经历产业聚集和产业延伸两个必不可少的发展过程。物联网产业要持续快速发展,首先要合理布局产业空间布局,其次还需要为其打造一系列量身定做的配套产业和政府从产业的发展规划到税收、投资、服务等多方面予以优惠的政策扶持,这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物联网产业在实现空间聚集,形成产业集群,世界各国和地区都是如此。与此同时,物联网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实现集聚发展也能方便政府进行集中管理,形成集群效应。然后要实现产业集聚,必须依赖我国已有的产业基础,因此我国应该依托已经形成的物联网技术园区为基地,如杭州、南京、重庆、无锡等地条件较好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都已经被批准建立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示范基地,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实现全国物联网产业的布局优化。加大物联网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力度,合理分布产业园区,避免重复建设,从总量和规模上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并依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来规划和建设物联网产业发展配套体系,完善综合发展环境,促使我国早日成为世界性的物联网产业设计和制造大国。

(四)积极培育物联网企业主体

与传统的信息技术产业相比,物联网产业发展存在的不确定性更大,其影响也更加难以预测,只有掌握物联网产业相关的核心技术和相应的技术自,及时识别各种潜在的安全威胁,才能将物联网产业发展可能形成的风险加以规避,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培育一批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的企业主体。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发展大型物联网企业集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做大做强已有的大型信息技术企业,如华为、联想、中兴等,使其获得国际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是鼓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电信运营商实现传统技术业务转型,利用其在移动、宽带、互联等方面强大市场优势,研发物联网领域的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参考文献:

[1]侯宇明。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J].电子与电脑,2011(12).

[2]齐志存。简议“物联网”的应用[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0(9).

[3]周琴。我国物联网现状与发展分析[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4]黄玉兰。物联网标准体系构建与技术实现策略的探究[J].电信科技,2012(4).

[5]王秋艳,常村红。对物联网技术的探究[J].信息科技,2012(1).

[6]卢涛,杨清清。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学,2012(4).

[7]刘勇燕,郭丽峰。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瓶颈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4).

[8]熊励,武同青,刘文。区域物联网产业协同发展演化及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12(1).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 篇5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化建设;射频识别技术

在新时期的发展建设中,物联网技术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物联网中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上的意思。首先,其核心是互联网技术,可以说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一种延伸,并且通过对互联网的不断扩展,才衍生出来的一种网络技术。其次,物联网进一步延伸了用户端,这样就让物品与物品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联系,这是物联网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特色,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下面本文将具体的对这一技术展开论述。

一、物联网关键技术

(一)信息采集技术

信息采集技术是物联网实现的重要基础,当前信息采集主要是通过电子标签和传感器等各种方式来完成的。

电子标签的物联网信息采集重要方式,主要用于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标准化的标识。电子标签的数据采集与设备控制都是通过射频识别读写器以及二维码识读器等来实现的。其中个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通过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来进行信息传递的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属于近近程通信,相关的技术还有蓝牙技术等。这种技术主要通过射频信号来对目标对象进行自动识别,并获取相关数据。

传感器则主要是用来感知各种热、力、光、电、声、位移等信号,为物联网提供最基本的原始信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传感器也变得更加的微型、智能。

(二)网络通信技术

在物联网的信息传输中,有多种通信技术可以进行选择,主要分为有线和无线这两类。有线则主要是指的DSL、PON 等技术,无线中则主要是指的CDMA、GPRS、IEEE 802.11a/b/g WLAN等技术。这些技术都较为成熟,但是在物联网的实现过程中,更加重视的是无线传感网技术。

(三)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

物联网是由数量庞大的传感网节点所构成的,因此在信息的获取和传输过程中,每一个节点单独传输到汇聚节点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在网络中会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会占用大量的通信贷款与宝贵的能量资源,因此,需要通过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主要使用的有分布式数据融合、云计算等技术。

二、物联网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在信息化建设中,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有环境的感知、智能控制、精确保障等等。物联网的具体应用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实现了对环境态势感知的实时化

首先,物联网可以对外部的环境信息进行感知,并且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信息链。在这套信息链中,不仅可以实现自动的感知,对信息进行传输,以及实现分析决策等活动,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动作的输出。所以在对传感器进行选择时,主要是建立在了多种信号能力的基础之上,可以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部署、处理以及分析,对最原始的数据加以整合,以实现实时化的特点。应用互联网技术处理海量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这一技术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应用,在感知层中,物联网会传输大量的数据信息,所以必须要具备一个完备的超级计算能力系统,这样才能对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同时建立起一个科学模型,以起到决策数据的作用,实现智能化的处理。为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帮助。除此之外,云计算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也比较普遍,它可以对各种信息加以处理,并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条件,完善信息的收集以及传输等活动,以实现更加严谨的决策。

(二)利用物联网实现智能电网建设

通过物联网技术还能够建立起一个智能电网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不仅具有智能判断的能力,还具有自适应的能力。在对智能电网进行构建的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进行安全化的监控,对继电进行保护,以及对用户信息加以采集等。只有采用物联网技术,才能够对外界的气象条件加以进一步的感知,同时分析部件的受力情况,以防止事故的发生,使得信息得以顺利的反馈。在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同时,还能够实时的监控用户的用电信息等情况,将信息传递给终端的用户,对这样终端用户就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最优的配置,满足正常的电能需求。网在运行的过程中也会变得更加可靠,促进能源利用率的提升。所以采用物联网技术以后,智能电网的结构变得更加完善,通过这一行业的应用以后,物联网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推广。

(三)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资管理的智能化控制

采用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对物资进行智能化的管理以及控制。在这一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在不同的物质上都嵌有相应的电子信息标签,以便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同时,运用了读写器这一设备,具有自动识别以及定位的能力。这样物资就能够顺利地实现自动感知以及自动控制的功能,可以对存储以及运输还有使用等环节加以进一步的感知。物资在收发的过程中,也变得更加的快捷。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物资的流通情况实现更加准确的定位,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物流管理系统,在管理系统中还用用了射频识别技术以及卫星定位技术,尤其是在重要物资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对这些重要的物资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一旦出现丢失的情况,也能在第一时间找回。

(四)利用物联网技术能有效的突破信息化建设的壁垒

信息化建设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其应用也十分的广泛。但是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必定会碰到标准、技术、产业链、法律法规和安全等来自于各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协议统一与IP地址的缺乏问题以及设备之间的兼容问题。这些都成为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壁垒。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问题带来的壁垒进行突破。

三、结语

无可否认,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推动信息化建设,但是在物联网的建设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我问题的产生都会影响到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因此,当在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推动信息化建设时,必须要对各种问题进行综合的考虑,要防止其带来新的问题。与此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其他的相关方面的发展,因为物联网技术只能够从技术层面上来对信息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我国对物联网的实际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地方都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各种标准的构建以及瓶颈的突破。只有做好了这些方面的建设,才能够让物联网技术更好的为信息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许江萍。物联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切入点[J].中国科技投资,2012,09

[2]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6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