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寒假很快结束了,信息综合组的读书会推荐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要求进行阅读并在群里分享,本书很实用对阅读也很有参考价值,共分为四篇,讲述了阅读的层次、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以及阅读的最终目标等内容。书中的具体内容在此不做表述了,通过大家的分享与精彩展现,大家肯定都熟练掌握了,在这里我想结合阅读本书,分享一点自己关于阅读的一点想法,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个人认为,我们在确立阅读目标时,功利心不能太浓,人一旦有了功利心就会出现一些功利性的思维与行为,这对于阅读兴趣的培养及阅读行为的发生并不是一件好事。当一个人将自己的阅读目标定位在获得利益或者想让阅读为自己或别人获利的时候,其实他已经把阅读的最根本的价值给丢弃了,因为不管是什么利益,只要是利益都是一种“即刻索取”的心态-----即我要通过阅读应该立刻获得什么或者取得什么,而这种“即刻索取”的心态会给我们的阅读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有些时候的阅读并不一定会立刻促进你取得什么,或者使你成长多少,而这种功利性的“即刻索取”心态在没有获得满足时就会严重打击个人的'阅读习惯,使一些人放弃阅读,甚至是厌恶阅读,所以我们在阅读时,尽量要像鲁迅说的那样,尽量让我们的阅读成为一种嗜好,就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阅读。这就像有些人“爱打牌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摘自网络),其实就像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一样,我们阅读的目的也不应在于“功利”,而在于点亮自己的生活。
什么是点亮自己的生活,个人认为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有“开卷有益”的习惯。二是要有选择优秀书籍的方法。三是要有分析阅读与主题阅读的能力。只要具备了这三个方面,我们的阅读就不会是一种“逼迫”,更不会是一种“要求”,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兴趣盎然的行为,这样的阅读也一定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洒脱,更加自由,更加和谐,最终就会像苏轼那样将阅读融入到自己的血液里,“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最后,祝愿阅读都能点亮我们的生活,点亮我们的人生,感谢大家的陪伴,祝大家新年新进步,事事更如意!
要理解一件事,太多的资讯和太少的资讯一样会阻碍理解,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媒体的资讯犹如倾泻一般阻碍人们的理解。
原因之一是媒体的目的不纯。上层知识分子的观点和态度被一群聪明的人通过华丽的辞藻、用心选取的资料和统计数据,精心设计包装起来。他们的目的是人们可以不费力的得到结论,是带有导向性的。而很多人们的反应正如他们希望的的那样,全盘接受。更严重的后果是人们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点态度,忘记了如何思考。
以上都是书中的看法,和我之前写的人们生活在思想牢笼里的看法是一致的。媒体带着别有用心的目的向读者倾泻他们包装过后的观点和态度,当人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点时,这些观点就像一根根锁链四面八方的将人们围住,密不透风。
如何破除这种状况,我想在这里重复我以前写的东西。
未经审视的想法大都是不值得相信的。未经审视的想法就是和其它想法没有关联的,认为是理所当然而从来没有质疑的,经不起批评的想法。如果真如书中说的那样,媒体带着包装过后的观点和态度,希望人们毫不费力的接受他们的东西,那么在人们脑海里就会形成的观点和态度就会变成所谓的未经审视的想法。
哲学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思想牢笼。哲学的一般过程是发起疑问/质疑,思考探究,得到结论,清晰表达,论证。其中第一步质疑的对象就是未经审视的想法,就是媒体倾泻给我们的结论。通过哲学的一般过程,我们基本可以弄明白应该相信哪些观点,不相信哪些观点。这里边还有很多东西,比如概念,逻辑,推理等等,需要更近一步的研究才行。
我感觉这本书挺难理解的,或者是他特别的散,读了一部分感觉只是学了几个离散的问题和作者的答案。
成功的阅读意味着完全接收到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阅读的艺术是指阅读遇到不理解的东西,不借助任何外物,仅仅依靠对字句的琢磨,将事物理解。阅读有三个目标,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娱乐。什么状况下会为增进理解力而阅读,一开始理解程度不一样,读者一定要把理解程度克服到一定范围内。阅读四个层次分别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基础阅读:识字的阅读;检视阅读,有限的时间内读到最好;分析阅读:无限的时间内把书读到最好。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工具书,教人阅读的方法。
作者提出如何阅读的问题,并按四个层次对阅读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分析。这四个层次分别是:
1、基础阅读;
2、检视阅读;
3、分析阅读;
4、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只要能识字断句的人都能进行,看懂字面意思。这是阅读能进行下去的基础。
检视阅读,就是翻翻封面封底,看看目录看看序,跳着章节读几段,目的是判断一本书是什么类型的,大概在谈论什么。如果你对这类书没兴趣,或者书中的内容对你没帮助,就可以略过了;如果有兴趣读,或者书中内容正好是你用得着的,那就进入分析阅读阶段。
主题阅读是在分析阅读的基础上拓展,读一系列的书,这是给有兴趣深入下去的人或者正在某个领域学习的学生准备的。有一些技巧,不累述。真正爱读书的人,通常都会走到这一步。
分析阅读是真正的阅读,大脑得开动起来。通过检视阅读,你已经知道这本书的类型和大致内容了。那(一)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作者是按怎样的结构和思路来回答问题的?(二)这本书讲得是否正确,哪些是你赞同的,哪些是不赞同的,为什么?当然,赞同这个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还需尽量保持客观,不要因为者的某些观点与你不同就针锋相对,殊不知也许是你的认知错误也不一定。(三)这书带给你了哪些感悟,学到了哪些东西,解决的了你的哪些问题?依着这些个问题来读一本书,大致就算是分析阅读了。不过书不是读一遍就够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本书不止教给人如何阅读。按照本书的结构和层次,可以记录一篇很不错的读书笔记;按照本书的提问和回答,可以写作一篇不错的读后感或书评;按照本书的结构层次、提问问答,可以展开写一部不错的作品。看,这不止是一本阅读指南,这还是一本教导人如何从读者变成作者的书,一本教人建立思维模式的书。所以,它是一本真正的工具书,且读且珍惜。
面对“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个问题,诙谐的回答是“用眼睛”,而严肃的回答则在这本名叫《如何阅读一本书》里。
本书作者莫提默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开篇就写到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的,所以如果你读书仅仅是为了放松消遣的话,那这本书对你来说就有点枯燥乏味了。
何为增进理解能力呢?就是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一本书的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也就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如下方法:书中把阅读分为由低到高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基本就是摆脱了文盲状态的人都可以做到的。
检视阅读这个步骤主要是快速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读,作者称为“系统化略读”,方法是看书名、序言、目录,然后找出你认为重要或感兴趣的章节,或是书的最后章节,快速翻翻,大致确定这是一本讲什么的书,确定你是否接下来要读,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将书通读一遍,追求速度碰到不理解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要注意速度,了解书中的大概内容即可。
分析阅读也是本书作者重点介绍的。第一个阶段,分析书籍的属性,是虚构的小说类,还是传达知识的说明性的论说类,后者又分成理论性作品与实用性作品,理论性作品是去明白某件事,教会你这是什么,如科学、哲学等。而实用性作品则是教你如何去做某件事,如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一本教你如何阅读的实用性书籍。然后找出一本书的架构,为它列出大纲,找出作者写这本书是为了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个阶段,要去找出关键词,确定这些词于你和于作者是同一个意思,即与作者达成共识,注意有些词在某些特定学科里的意义是不同的,而且有些术语,尤其是社会科学没有统一的标准意义,因为一个词可以有多个意义,而一个意义也可用多个不同的词来表达,所以最要紧的你要知道作者使用的这个词的意义是什么,然后找出关键的句子,这些关键的句子你要能用你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这样就能判断书的主旨,确定作者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如果没有,那么有哪些遗漏。第三个阶段,是去评判一本书,要有礼有节,除非真的读懂了,否则不要轻易下结论,区别真理与个人观点。批评的标准是,作者知识不足、知识错误、不合逻辑、分析与理由不完整这四个。最后回答这几个问题,这本书的详细内容是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是否真实,意义在哪?如果你知道了作者要解决的问题与解决之道,如果是一本实用性的书,你认同作者观点,则有义务采取行动,照作者说的做。主题阅读就是你先选定一个主题,然后去选与此主题相关的书,对涉及主题的内容进行分析阅读。
同时作者针对不同的题材例如:想象文学作品、实用性书籍、历史题材、哲学题材等,分别做了阅读方法的阐述。而且关于读书笔记也提供了一些很详细的方法。总之这是一本很不错实用性书籍,无论你读书多少,层次高低,读来都会有所受益。
最后如果还需要给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些推荐理由的话,我想以下两点就足够了,其一本书在美国的第一版出版时间是1940年,其二本书在中国是商务印书馆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