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实用3篇)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通用3篇)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 篇1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共青团中央的统计,全国大约有 2300万留守儿童,占全国农村儿童的20%,这一比例在四川、重庆、安徽、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会更高些,达到50%甚至70%。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孩子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据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调查还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北京的中国社会调查所近日公布的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父母明显感觉到孩子留守后变得沉默、孤僻;三成的父母知道孩子交了不良朋友,经常惹是生非。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人身安全、成长教育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已经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认为,建立留守儿童问题长效保障机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燃眉之急。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倍受社会各个阶层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法苑之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举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襄城行"这次短短的十三天的调查活动,使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查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农村的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我们团队通过对周围几个村的问卷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2.4%,有66.2%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4.2%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2、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其中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39.8%。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3、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

4、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5、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在采访一谭姓村民时我们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悲剧,一个两岁的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忙于干农活,无暇照看,而掉进家里吃水的大水缸中溺水身亡,孩子的奶奶由于伤心过度农药自杀的案例,让人唏嘘不已,倍感痛惜。

(二)、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1、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孩子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帮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2、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

大部分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着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老师一学期做家访的比例仅为5.13%。

3、学习压力大。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三)、就这些问题我们解决的建议与对策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动手的实践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鼓励留儿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有条件的话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普查,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5、注重培训。尽可能对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开展一些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孩子,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同时,要充分的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会,共同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三、政府及社会方面

第一,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第二,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儿童的登记普查,在镇、村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办事机构,定期留守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教育情况。把学校与村委联系起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定点帮扶,及时发现报告留守孩子们的情况与动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保证。

第三,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 篇2

根据全国妇联XX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全国农村流动儿童达2877万,两者之和约占全国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省份。四川、河南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分别达到11.34%和10.73%。从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比例来看,重庆、四川、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南等省份已超过50%,而湖北、广西、广东、贵州的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也已超过40%。可见除中西部地区外,留守儿童也分布于广东、江苏等东部发达省份。根据妇联《报告》,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入学率在96%以上,但是近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近1/3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一起居住,10.7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一起居住,3.37%的农村留守儿童单独居住。

关爱留守儿童支教调研的准备

基于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我们社团总会为了调研留守儿童相关问题,前期由覃桂东团长等同学来到覃排社区考察调研场地。

一、 明确调研目的:

关爱留守儿童,提高自身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

二、 考察调研背景

1.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劳动力素质低,科技应用推广不足,造血功能差,是造成覃排社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居居民文化水平较低。

2、经济结构单一,覃排社区的产业结构以种养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以糖蔗、葡萄、百香果种植为主,缺乏特色产品和名优产品。

3、因病(因残)致贫,覃排社区属于边远山区,工作条件、医疗条件、卫生条件等生活条件较差,各疾病发生较高。

4、因学致贫,现在学生上学费用较高,特别是大学学费,因此使有大部分学生的家庭致贫。

三、调研时间

XX年7月19日—7月25日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通过和覃排初中蓝老师的谈话中得知,覃排社区的儿童中95%

的儿童为留守儿童。很多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

覃排社区外出打工主要原因

1.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劳动力素质低,科技应用推广不足,造血功能差,是造成覃排社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居居民文化水平较低。

2、经济结构单一,覃排社区的产业结构以种养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以糖蔗、葡萄、百香果种植为主,缺乏特色产品和名优产品。

3、因病(因残)致贫,覃排社区属于边远山区,工作条件、医疗条件、卫生条件等生活条件较差,各疾病发生较高。

4、因学致贫,现在学生上学费用较高,特别是大学学费,因此使有大部分学生的家庭致贫。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XX年7月22日,调研组在覃排社区第一书记黄书记的带领下,来到瓦窑庄,为留守儿童进行安全课的宣讲。

通过对瓦窑庄覃书记的采访得知,瓦窑庄是一个由清水河环绕的村落,由于上学需要通过摆渡,然而很多儿童未到达能够掌握摆渡的年龄,而村庄里的教学条件也不能满足适龄学生,庄内只有一个教学点,教学点只有16个学生,而且由于年龄相差较大,而且数量较少,学校采取复式教学的方法,16个学生开一个班,而3到6年级的学生则寄宿学校,一周只能周末回家。

因此家庭教育亲情缺失、学校教育安全缺失和社会教育空白,使得各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

(一)亲情的缺失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缺少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关爱,留守儿童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这种感情的欠缺影响到他们对外界的认识,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父母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的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二)监护人的溺爱或放纵加重了留守儿童的问题

原父母的监护责任除了向家庭一方转移外,还呈现出监护责任向祖辈转移,由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这是一种隔代监护。隔代监护的监护人大部分对留守孩子过分溺爱、迁就、百依百顺、百般呵护,生怕不能在儿女面前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所以过分的要求一般都能得到满足,并且有时还要替孩子所造成的过错承担责任。另外,由于受到中国传统习惯的影响,隔代亲成为了教育的障碍,老年人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监护人的过度溺爱或放纵在无形中助长了留守儿童在心理等各方面的不良发展。

(三)学校的教育忽视了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教育上也是如此。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严重的负债率导致了农村学校连教师的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而且政策性补贴及福利费全靠学校自己解决。教育资金的严重缺乏使得农村学校教师结构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教师大多身兼数职,专职行政人员比较少,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生活指导教师,所以只能实行大众化教育,不能给“留守儿童”更悉心的关怀。“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学校表现不积极,性格孤僻成绩较差,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一个更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却也正是学校和老师放逐的对象。

(四)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相当不够,使得留守儿童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据有关人员调查中的三个镇政府竟然没有一个有外出务工家庭的任何专门资料,没有一个对有多少农民工离家有多少留守儿童做过详细统计,更没有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关注只是停留在媒体等表面形式上,所谓照顾也就是每年象征性选择小部分“留守儿童”家庭送一些礼物,根本解决不了留守儿童任何实际的问题。薄弱的社会教育,匮乏的教育资源,陈旧的教育观念,这些因素导致了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此外,农村的相关部门对一些娱乐场。

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留守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性格缺陷,使得我们的志愿者老师的工作就更是复杂了.虽然前路困难,虽然我们力量微薄,但是我们只希望能看着他们开心快乐的成长,只希望能为他们贡献一点点自己的力量。我们只能耐心的从小事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1、在我们怀疑孩子说谎时,我们不当面表现出对孩子的不信任,通过多方调查,证实孩子确实在说谎,再进行交流沟通指导。

2、当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纠纷,我们想要教育孩子主动承担责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们不支持孩子说谎,推缷责任。

3、当孩子与我们对着干,我们尽量充分冷静,等双方都冷静后,我们再像朋友一样与孩子亲切交谈沟通,指出孩子的不足,错误和缺点,并说:“孩子,跌倒了再爬起来,知错能改,就是好样的。”

4、当孩子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要热情鼓励并告诉他(她):“孩子,把头抬起来,我相信你能行!”

5、当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我们帮他们擦去眼泪,并安慰他们说:“孩子,没有关系,任何人都会受到委屈的,我相信你最坚强,以后别人会理解你的。”

6、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及时表扬可以说:“孩子,你真棒!”“你真行!”的话语,并为他们鼓掌,如有可能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经过几天的相处,有些小朋友已经能够以朋友的身份和我们的志愿者相处,有些小朋友也能和我们的志愿者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虽然关系只是一点点的进步,却给我们的很大的欣慰。只要有一点点的成效,我们仍然会继续己微薄的力量。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 篇3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地影响着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学校,其各方面的条件非常有限,管理力度受到很大的制约。下面有小编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j精选范文,欢迎阅读!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共青团中央的统计,全国大约有2300万留守儿童,占全国农村儿童的20%,这一比例在四川、重庆、安徽、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会更高些,达到50%甚至70%。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孩子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据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

调查还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北京的中国社会调查所近日公布的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父母明显感觉到孩子留守后变得沉默、孤僻;三成的父母知道孩子交了不良朋友,经常惹是生非。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人身安全、成长教育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已经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认为,建立留守儿童问题长效保障机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燃眉之急。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倍受社会各个阶层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法苑之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举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襄城行”这次短短的十三天的调查活动,使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查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农村的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我们团队通过对周围几个村的问卷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2.4%,有66.2%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4.2%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2、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其中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39.8%。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3、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

4、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5、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在采访一谭姓村民时我们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悲剧,一个两岁的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忙于干农活,无暇照看,而掉进家里吃水的大水缸中溺水身亡,孩子的奶奶由于伤心过度农药自杀的案例,让人唏嘘不已,倍感痛惜。

(二)、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1、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孩子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帮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2、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

大部分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着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老师一学期做家访的比例仅为5.13%。

3、学习压力大。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三)、就这些问题我们解决的建议与对策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动手的实践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鼓励留儿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有条件的话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普查,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5、注重培训。尽可能对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开展一些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孩子,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同时,要充分的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会,共同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三、政府及社会方面

第一,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第二,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儿童的登记普查,在镇、村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办事机构,定期留守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教育情况。把学校与村委联系起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定点帮扶,及时发现报告留守孩子们的情况与动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保证。

第三,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