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去接触不知道的一个情况或事件,我们需要仔细地调查清楚,最后基于取得的调查材料汇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怎么写才能避免假大空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涉及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入城市,就出现了一些新生问题,对未成年儿童和失去劳动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如何抚养赡养,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他们也被称为 留守儿童 和 孤寡老人 。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 留守儿童 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家园 的现象日益突出,心痛之余,我们无法袖手旁观,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会,学校,在哪里打开缺口,就要在哪里补上漏洞。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管理学院志愿者队伍对合川区钓鱼城街道鼓楼区街道其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做了几项调查。
根据我们从社区的了解和实地调查。该社区现有 留守儿童 258人,占全街道总数的8%。调查问卷显示, 留守儿童 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83%。由叔伯舅姨等亲戚照料的占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1%,寄养在邻居家的占4%。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进13%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 留守儿童 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的占63%,有的一年到头都没有联系。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63%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 无所谓 。在生活上, 留守儿童 与监护人有矛盾的占41%。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20%。在学习上,51%的 留守儿童 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时有无助感。在与同学的关系上,43%的 留守儿童 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在回答 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你最盼望什么,最担心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时 ,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73%的孩子表示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特地去了一家有留守儿童的家庭。他们父母都是外出打工,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来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因为家庭比较贫困,买不起新的文具和书,我们特意给他们送去了温暖和祝福。两个孩子看见我们给他们买的新文具和新书,脸上的笑容,是我们这辈子很难磨灭的记忆,这是最天真的笑容。我们不仅给他们送去了新文具和新书,并且给他们给予学习上的帮助,用自己的一些经历,告诫他们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投身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孝顺父母和爷爷奶奶。做一个有用的人。我们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给他们送去温暖,更重要的是希望能给两个孩子一个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
针对社区里的孩子,我们也采取了调查了解的方式,发现一些关于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的孩子自由散漫,不服管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 留守儿童 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于与人交流,顽皮伶俐,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面临拐骗、打架、斗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儿童年幼无知,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的孩子成绩偏差。
大多数 留守儿童 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在调查中,虽然不缺乏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成绩处于中、下游的留守儿童占绝大多数。由于监护人大多为祖辈或单亲,祖辈文化程度较低,没有能力进行学习辅导;单亲每天忙着干活,也抽不出时间对孩子进行辅导或文化水平较低,没有能力进行辅导,导致留守儿童家庭作业要么就抄,要么就请人代写,要么就干脆不写。由于许多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对其娇生惯养,不能正确地对孩子进行辅导教育,学习情况很少过问,考试完后也不管,这些都致使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热情和上进心,自觉性不强,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最终导致厌学情绪,以致逃学,成绩一塌糊涂,结局就是辍学回家,成为市井游民或外出成为打工仔。
%的孩子不会理财。
大多数留守儿童对于爸妈给的零花钱不知道怎么正确支配以至于造成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
%的孩子应有不均衡。
由于父母不在家,很多孩子的生活状况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比如说不能吃到新鲜的水果,荤素搭配不协调等等状况。普遍有两种极端:爷爷奶奶过分宠爱且父母的经济条件较好,父母为了弥补自己在感情上的缺失,往往给自己的孩子大把大把的钱,有求必应,致使留守儿童花钱大手大脚,一点不知道节约;家境不好,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连最基本的生活供给都成问题,这类孩子是没有零用钱的,从而导致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更有甚者,由于心理上的偏差,虚荣心作怪,为了和别人攀比,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有什么,知道家里是没有钱的,就偷,这样就养成偷偷摸摸的不良习惯,如不正确进行教育,他们就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7月17日下午,xx师范大学理学院赴台州社会实践小分队的大学生冒着高温走进黄岩茅畲逸夫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小分队与数十名留守儿童欢聚在留守儿童之家,进行面对面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暑假过得怎么样,爸爸妈妈是否能放心他们在家里的学习,家里还有什么人等等的一些情况。
并为留守儿童上了一堂数学课,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时,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还与茅畲逸夫学校签定协议,两校领导举行了签字仪式和授牌仪式,茅畲逸夫学校成为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在7天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小分队深入村、户,通过发放问卷调查,面对面采访留守儿童及其抚养人,与村干部进行访谈等形式,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
实践小分队还与茅畲留守儿童开展了联欢,在精彩的节目和游戏中,大学生们和留守儿童成为了无话不说的知心好朋友,并结成对子,大学生们将以“代理学长”的身份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心理问题。
今天一大早,在农工蚌埠党委的组织领导下,10余名农工党员一同前往怀远荆芡乡小学,做留守儿童问题调查。一路上满眼的高楼大厦,宽敞的道路,繁华的商铺一家紧挨着一家。郊外的农田已变为门类齐全的工厂。虽然道路不断加宽,拥挤的车流还是让我们只能蜗行。
一边看着窗外的景色一边在想:改革开放确实让我们国家得到了腾飞,人民群众也分享了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城郊的荆芡乡也应该是鸟语花香,人民生活富足的桃园吧。
来到怀远县,仅拐了一个大弯很快就到了荆芡乡小学,说明学校离县城很近。一进校园,让我的眼前一亮,首先给我的感觉是校区满大的,比我以前对农村学校的印象好得多,能看得出,整个学校是重新建立的,校区宽敞明亮,一尘不染。前院可能是操场,空旷,简单,整洁。后院有一栋新建的教学楼,非常气派,作为小学使用,无论从面积还是结构,都足够用了。
当地的领导和学校的老师对我们的调查工作都很重视,一早就等在那里了。因为是暑假期间,没有一个学生在校。离校的学生,大多也都去外地与父母团聚了。所以调查对象无疑落在了留守老人的身上。
陆续请进来的老人多数确实很老了,就像孔林的柏树,脸上的邹纹像老树皮,腰弯得像枯藤,说话的声音像昏鸭,词不达意,答非所问,而且地方口音很重,通过翻译才了解了令人震撼的现实??
荆芡乡地处县城西南,交通便利,老师下班都是回县城居住的。就是这样一个不属于偏远农村的学校,百分之60到70都是留守儿童,而他们的监护人就是上述的老人。
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婆,自己生活都很难自理,还要负责4个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还有兄弟两人因为爷爷住院了,奶奶也去了医院陪护,这兄弟俩都还不会作饭,不用说学习了,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还有不少是单亲的留守儿童,父母离异对他们的心理影响更大。
还有不少留守儿童是委托亲戚、朋友照看的,这些亲戚、朋友只能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对于学习、心理、生理、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培养,则做得很少,如果孩子一旦犯了错误,很难进行管教。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调查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怎样去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已经有很多提案,比如强对留守儿童关注,各级政府、学校都要采取切实行动关爱留守儿童等,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化造成的,所以,要想根本解决问题, 就要彻底打破城乡二元化制度。不过户籍制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在这之前,还有其他方法来补救,比如:
1、 实行M形就业,就是在生育和哺乳期,甚至在整个儿童阶段都不就业,或就近就业,在此前后的阶段可以选择外地就业。在此期间,国家可以给予生育补助。
2、 城市的心理医生轮流定期去农村小学做心理辅导,及时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20xx关于留守儿童
3、 鼓励建设民工子弟学校,千万不要以各种理由加以阻拦,如办学条件不具备--------场地、设备、师资力量等等。民工子弟学校是从无到有,就不可能万事具备。
4、 鼓励城市的学校接纳民工子弟,其实,随着计划生育的作用体现,现在很多城市的小学都招不满学生,不少学校因此都合并了。
5、 代理妈妈,让留守儿童的妈妈们轮流看守这些儿童,尽到做妈妈的责任,同样能起到父母的作用。代理妈妈也可以是志愿者。
大家都知道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由于第一监护人出现缺位,而孩子对家长依赖性都较强和较易接受家长的教育,可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我们的孩子养成了不少的不良习惯,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违纪违法事件。例如有个孩子,作业不按时完成,成绩很差,甚至在上学途中突然走失,和其他同学相邀一起打牌,家人以为在校读书,学校以为生病在家,影响非常恶劣。找到他爷爷和奶奶协调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说:“教育孩子我们也不懂,我们给他吃饱穿暖就尽到责任了,全靠老师帮忙教育。”对此我们有何话可说呢。
虽然在生活上对孩子给予了足够的关心,但是我们在孩子的学习,心理、生理、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又给予了多少关心和关注呢?比如孩子在校干什么?表现如何?及时回家吗?……这些我们关心了吗?虽然孩子父母的亲情缺位了,但关爱不能缺位,为了让留守儿童“离开不离爱”,为了提高大家的教育方法与管理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
留守儿童在家,生活成了孩子的主要顾虑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像亲娘一样对待孩子,解决孩子的生活问题。大家都知道亲娘对子女的爱,是不讲代价,不计得失,不图回报,含亲茹苦,只求孩子成材,将来过得比自己更好,我们这样做不是为了贪图将来他们对我们的报答,因为这些无私的付出会密切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慈母般的爱,将是推动孩子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二、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
把孩子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孩子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孩子沟通交流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心理健康问题已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是不容易发觉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孤僻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离开父母尽管有的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
2、有自卑心理情绪。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
3、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容易激进冲动,干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如:与家人顶撞,不听亲人劝告;不听老师的教导,与教师对着干。
4、产生怨恨父母心理。有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里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
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表现出一些异常心理问题,其中年齡越小的孩子表现比较突出,女孩比男孩突出 ,所以我们对待这些问题要认真谨慎。
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三、正确的教育孩子。
留守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性格缺陷,使老师的工作就更是复杂了,那么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严禁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比如:
1、我们怀疑孩子说谎时,怎么办?千万不要当面表现出对孩子的不信任,要通过多方调查,证实孩子确实在说谎,再进行交流沟通指导。
2、当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纠纷,怎么办?要教育孩子主动承担责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千万不要支持孩子说谎,推缷责任。
3、当孩子与我们对着干,怎么办?我们要充分冷静,等双方都冷静后,我们再像朋友一样与孩子亲切交谈沟通,指出孩子的不足,错误和缺点,并说:“孩子,跌倒了再爬起来,知错能改,就是好样的。”
4、当孩子缺乏自信的时候,怎么办?我们要热情鼓励并告诉他(她):“孩子,把头抬起来,我相信你能行!”
5、当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我们可以帮他们擦去眼泪,并安慰他们说:“孩子,没有关系,任何人都会受到委屈的,我相信你最坚强,以后别人会理解你的。”
6、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表扬可以说:“孩子,你真棒!”“你真行!”的话语,并为他们鼓掌,如有可能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这一弱势群体。
留守儿童 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 留守 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大量涌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儿童远离父母。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日益突出的心理、社会等问题,寻求 救治 良药,我们对全镇18个行政村1个社区的留守儿童进行系统调查。
目前全镇共有2589名外出务工人员,416名留守儿童。调查了260名留守儿童,其中男童130人,女童130人。调查中,我们感到 缺失父母 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巨大困惑,从而导致其情感孤寂、道德教化缺失、学习积极性不高、心理不健全以及人身安全度不高等问题。
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本身素质不够高,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 而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不高,主要是学习自控力较差以及心理问题干扰造成的,80%的孩子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留守儿童亲情需求较强
根据我们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大好。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的次数也普遍较少,仅在春节回来的占45%,还有11.4%两到三年才回来一次,调查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下滩村一组的孙某夫妇告诉我们,他们夫妻走的时候孩子还是抱在怀中,回来时已是满地乱跑,孩子连爸妈的模样都不记得了。两年甚至长时间不照面;我们在走访中还接触到康宁社区的一个名叫王甜的女孩,她的父母也是常年在外,她几乎是独自一个人生活,姑姑偶尔会过来照顾一下她,她自己平时经常是吃点冷菜冷饭,身体极度瘦弱,跟人接触也都是怯生生的,低着头不言语,这些孩子往往感情漠然,不与人交往,觉得自己是被遗弃的,心理上有很大的创伤,这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心灵的伤痛。
监护状况不容乐观
监护人情况:根据调查,88.3%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等祖辈照看,他们的年龄基本上在50岁以上,行动不很方便,做三顿饭都感到困难,孩子衣物难洗,对于照顾孩子,只要不冷着、饿着就行了;由于存在代沟,孩子的逆反心理、懒惰心理、依赖心理越来越严重,根本不听长辈的话。留守儿童中10.7% 由亲戚代管,1%由别人托管,可见隔代监护成了留守子女主要的监护方式。
家庭教育是监护的重要部分,父母在家庭内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对子女进行教育和影响,它对人的影响极为广泛而有效,它可促使儿童的身心、品德、健康和智力得以正常发展以形成个性、个人理想和发展志趣。在留守儿童身上,这一部分被无情地遗漏。
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社会整体发展来看,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严峻的现实使务工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主要是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他们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建议和对策
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留守少年儿童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滑坡的问题,有农村现实生活环境的制约,也有做父母的自身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不少人认为,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也是自己辛苦打工价值的体现。这是一种错误的片面的观念,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建议父母要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尽量把孩子接到身边,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
建议基层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及教育问题。各中小学校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分类管理。把学生父母是否在外打工,在什么地方打工以及父母的联系方式等内容增加到学生的档案里。通过留守***,学校一方面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另一方面配备专门的老师负责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等监护人的联系和沟通,并建立成长记录卡,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开展对农村学校教师的特殊培训。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为学龄儿童。在这些留守学生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承担起一部分为这些孩子提供一些直接有效的社会支持、帮助他们减少生活风险、提高他们发展能力的家庭功能。但是,大部分农村学校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建设不够。所以,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对农村学校教师进行特殊的培训,并把这些培训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培训的重点一是关于提高儿童生活技能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