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学生职业调查报告实用3篇

2022年大学生职业调查报告(精选3篇)

2022年大学生职业调查报告 篇1

当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时髦的话题,许多大学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是专题报告与讲座,网络上也大肆炒作,一时间职业生涯规划成了大学毕业生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但不少大学毕业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缺乏进行规划的具体技巧。所以不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或冷眼相对,或茫然无以适从,或使规划流于形式,或不顾主客观条件任意随自己的兴致来"规划",这都会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应有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①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②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⑤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⑥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与主要内容

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个环节。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评价

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

2、确立目标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3、环境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4、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才能、性格、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职业定位应注意:①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2022年大学生职业调查报告 篇2

90年代新好青年,独生子女第一代……现在的大学生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11月20日后,各招生单位将会蜂拥进入各高校抢人才。那么究竟大学生们最喜欢去什么企业?他们的就业价值观是什么?他们怎么找工作?最近,由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就业》杂志所做的一份《首届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报告》就对此给出了答案。

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

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价值调查和1996年《北京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环境占13%、经济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专业对口占4%、出国机会占4%、解决户口占4%、知名度占2%。

大学生最愿意去哪个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学生将它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广州、大连等城市也是大学生比较向往的就业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凭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调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西安1%、重庆0.94%、武汉0.52%以及其他城市共占13.79%。

大学生想挣多少钱?

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工资底线从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们考虑一些专业、学历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可以认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学生工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区学生的要求。

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对薪水的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XX元,认为-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占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数和1000-1500元其中认为每月能挣4000元以上的与希望值在1000-1500元的大学生数量相当,各约占15%。只有9.4%的人满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资。

据国家城调总队的XX年全国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是深圳,人均为21577.24元。我们仅与深圳进行比较,他们的平均月收入也不过1798元,可见,大学生对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较理想化的。

大学生,一定得“专业对口”吗?

那句成语“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当问到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时,44%的人回答“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30%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近3/4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两成。甚至为了某种原因愿意放弃专业的占5%。经常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第一个单位能留大学生多久?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稳定性相对来说在1-3年。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死守饭碗已经成为过去时,不跳槽才难。

当被问到“您打算在第一个单位工作多久?”时,25%的人回答1-2年,29%的人回答2-3年。6%的人回答3-4年。还有18%的人回答在“合同期内”,如果按照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为5年的话,再加上还有2%的人只想在第一个单位工作“一年以下”,5年之内会有70%的人离开第一份工作。希望“尽量稳定下去”的只有两成。

大学生们希望多大岁数功成名就?

59%的人希望能在28-35岁间打拼出一番事业。20%的人希望成功时间是25-28岁。大部分人期望的成熟期集中在25-35岁间。在35-45岁间磨练有成的占9%,无所谓的占9%,希望25岁以下年少即得志的占2%,希望自己在45岁以上才成功——宛如姜太公垂钓遇文王者最少,只占1%。

大学生找工作准备什么?

大学生们清楚地定位了自己应该具备的个性品质,他们认为企业看重的个性应该是“勇于创新”(18%)、踏实(17%)、合作(16%)、乐于参与竞争(10%)等,与信息时代倡导的个性特征相吻合。

而面试是将这些自信和气质的外在化体现。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1/4的人觉得在求职过程中最有必要购置的是“面试服装”,22%的人觉得手机是必不可少的,还有15%的人一定会在找工作过程中添置bp机,13%的人会特意购买电脑,当然书籍(8%)、上网卡(6%)、化妆品(3%)等也是不可少的。他们为找工作做了预算,四成人准备花500-1500元,还有23%的人准备花1500元以上,只有8%的人准备花100元以下。

2022年大学生职业调查报告 篇3

【摘要】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已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但基本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外交学院针对在校本科学生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需求状况做了全面详细的调查,本文就学生对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需要、对课程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汇总,供即将开设或正在完善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同仁参考。

【关键词】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和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发挥大学生群体的资源优势和潜能,使他们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一直是国家、高校和社会非常重视的问题。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进入职业生涯的重要准备期。为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帮助学生尽早为就业做准备,引导学生进行长远的自我发展规划,以利于他们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质,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外交学院对在校本科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需求状况调查,以此作为开设相关课程的基础工作。

1.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568份,均为有效问卷,回收率81.1%。囿于时间限制,我们从回收问卷中抽取了261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抽取问卷时为兼顾到各个专业、各个年级的学生情况,我们按照从各系各专业各年级回收问卷中抽取约1/2的原则,使得问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抽取的被调查者中,男生126人,女生135人,各自所占总数的百分率分别为48.3%和51.7%,比较均衡。

2.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2.1 学习生活规划:多数学生有动力和目标

“规划”强调的是制定一定的方向和目标,有比较详细的打算、计划以及实施的步骤。“规划”是一种意识和习惯,有了这种意识和习惯,有助于个人尽早为即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做准备,能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意味着个人成功的几率会更大。对于大学生来说,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规划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只有把现阶段的任务完成好,才能更好地进行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了解学生学习生活规划状况,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你对目前的学习生活有规划吗?”一问,61.69%的学生选择了“有”,19.92%的学生选择了“没有”,18.39%的学生选择了“说不清楚”,这个数据说明学生中的大多数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较强,这与现代大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比较自主自由的性格特点有关。同时,这个数据也让我们看到还有三成多的学生没有或没有明确的学习生活规划,这说明还有一部分学生缺少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对目前的学习和生活感到迷茫和困惑。如果这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更清楚一些,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更明确一些,他们对于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将会更积极。

2.2 职业生涯规划:七成多学生感到迷茫

对于“你毕业之后的打算”的选择,49%的学生选择了“就业”,选择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的分别为29%和14%。近年来就业压力的增大,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的期望值有所提高,使得选择升学和出国留学的学生比例比较高。这组数据还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毕业之后的选择都有了初步的打算,没有打算的学生仅占7%。

对毕业之后打算的选择

然而,毕业后有了初步的打算并不等于有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到什么领域就业?对想要从事的职业了解多少?自己将来的职业角色定位是什么?还要做哪些准备?研究生毕业或留学生涯结束后,同样会面临“就业”。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有80.08%的学生“考虑过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但是,对于想从事的职业“很了解”的仅占4.6%,“有一点了解”的占61.69%,“不了解”的占5.75%。可见,对于想要从事的职业及外部职业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大多数学生还不够深入。这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为求职做准备造成很大的障碍。

对于“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有必要吗”一问,选择“有必要”、“没有必要”和“无所谓”的学生分别占88.89%、3.07%和8.04%,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然而,与此相矛盾的一组数据是:在问答“你是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时,仅有25.29%的学生选择了“有”,“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说不清楚”是否有、或是否明确的学生占了七成多。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必要,但是又有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个矛盾表明:多数学生对于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从何下手。

谈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障碍,“缺乏指导”、“缺乏实践经验”、“缺乏信息”都是重要的原因,其中,选择“缺乏实践经验”的频数最高,表明很多学生希望通过参加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来认识自己、认识职业,从而进行自我规划的务实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学生希望能更多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的机会提供给他们,以进行自我锻炼、自我积累的愿望。此外,还有不少学生写下了别的原因:缺乏自信和勇气;对专业的发展去向不是很清楚;现在的能力与梦想的职业存在差距;理想与现在所学的专业偏差太大;还处于低年级,思想不够成熟,专业不够硬;关键还是缺乏指导,等等。这些原因一方面表明他们已经在认真地对待和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已经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显得有些遥远,但是也是很现实和重要的话题;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迫切需要学校提供给他们相关的信息资源、科学的引导和帮助。

2.3 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需求

目前,全国多数高校都已经开设了职业规划指导的相关课程,但基本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学生对此有多大的需求,他们最想从中获得什么,具体开设的内容、形式是什么,学生对此又有些什么期望和建议。只有通过调查和研究,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为开设课程做好准备,也才能更深入地完善课程设置,达到课程目标。对此,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相关问题。

(1)是否应该开设课程以及在哪个年级开设比较合适。根据表6和表7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并且占51.72%的学生认为在大三年级开设此课程更合适,赞同大二年级和大一年级开设的学生分别占34.1%和11.11%,这说明更多学生认为刚入学的第一年主要精力在于适应大学生活、熟悉环境、熟悉专业;在第二年开始在了解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探索自我、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开始关注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第三年则是通过实践、实习,以及在了解到更多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明确方向来集中精力为第四年的毕业做准备。因此,学生的选择也体现了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普遍的发展规律。

(2)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对于课程应该包含的内容,学生都不仅仅选择一项,为了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应该是丰富并且对于学生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从表8中,我们可以看到,“求职技巧”、“行业、职业、单位的相关信息”、“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受学生认可度更高,也有学生写下别的内容:职业测评或个人就业能力的测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所要求的能力有哪些;他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都应该共享,等等,都是学生需要的内容。这表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期望丰富而务实。

这门课程应该作为专业指导课、公修课、还是公共必修课?对此,学生们更多地都不仅选择一项(详细数据见表9),这也表明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形式应该是更为灵活并且是多元化的,因为他的对象是具有发展差异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因此,有学生希望从专业的角度及其发展方向来明确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有的学生希望通过公选课的形式来了解更为丰富的信息,有的学生希望它是必修课(也有的学生注明因为担心公选课选不上而希望是必修课),不少学生希望以系列讲座的形式来及时解决所面临的难题和困惑。由此也可以看出,对于学生来说,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他们具有实际的意义,能真正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惑,并直接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就业和发展。

3.对学校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意见

对这个开放式问题,不少学生认真地提出了意见,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要符合学生实际需要。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学生和家长都非常关心学校的就业状况,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刚进大学就会关注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情况,同时在学习生活中他们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增强自身的动力,这使得大多数学生急切地需要相关方面的指导。比如,学生通过以下建议表达了希望:“提早开设,越早越好,为迷茫的学生们指明道路”;“在低年级多进行一些如公务员考试、外交部入部考试、求职技巧等方面的讲座,不然低年级很茫然,没有发展动力”;“从大一抓起,给新生树立起职业规划的概念,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目标性和紧迫感”;“大一、大二甚至大三学生很迷茫,想有方向支持。”在提出自身需要和希望尽早开设的同时,学生也给这门课程的开设提出了建议,比如“少些大而空的理论课,最好不要过于形式、过于笼统,职业生涯规划是应该针对个人的优缺点、能力、个性、品行而制作的,所以最好少而精”;“要针对学生专业,就业指导要具体化,有针对性”;“避免过于狭窄,希望提供职业能力测评”;等等,这表明学生对这门课程期望值非常高,希望能实实在在地得到帮助。

(2)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出于更多地获得社会职业信息,在体验中认识职业和锻炼自己,从而为今后就业积累更多的资本,绝大多数学生都迫切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实习和实践,例如,不少学生提出“在校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对具体工作的了解,应多给我们提供实习的机会,并传授工作经验,让我们对未来的职业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更多一些的实际模拟活动”、“对学生实习加大力度引导”等类似的建议,这表明学生希望在实习、实践中积累经验,尽早为就业做准备。

(3)信息资源和就业指导形式多元化。“信息量更大”、“详细了解往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多举办往届毕业生求职经验讲座”、“开展更多的交流――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这些建议都表明学生希望通过获得更多相关的信息资源来帮助自己了解职业情况和就业形势,也希望能通过更多的就业指导形式来拓宽对职业的认识,比如与师兄师姐的交流、与用人单位的交流等,以此来更有目标性、更有针对性地为就业做准备。

(4)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扩大校园招聘的范围”、“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人才”、“双选会可以更多,考虑不同的时期,比如考研前后,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学生希望扩大对职业领域的了解,减少就业领域的限制,所以建议学校通过多渠道比如挖掘校友资源、加强对外宣传等方式来更多地向社会推荐学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市场。

4.结论与建议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深入地了解到学生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需求和期望,综合起来,我们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学生普遍关注就业问题,这是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契机。调查显示出学生关注自身职业发展和就业去向的紧迫意识,他们普遍希望开设相关的指导课程,因此,尽早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将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进一步完善有关课程也会更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可。

(2)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责任重大。学生对这门课程表达出了迫切的需要,但同时对之抱有较高的期望值。由于这门课的特殊性,对课程的实践实效性要求较高,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联系紧密。因此,要备好这门课,上好这门课,真正发挥对学生的重要作用,任重道远。

(3)开设好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需要与院系专业教师密切配合。各院系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直接面对学生,对于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有更为细致的了解,对于学生的认识和了解也更加深入,这是备好就业指导课的前提。同时,各学科的专业教师对于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有比较清楚地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因此要把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好完善好,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氛围。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