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需要仔细地调查清楚,最后将调查结果、战略性的建议写进调查报告。那么调查报告要注意什么内容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xx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从今年3月初到所驻村开展工作后,努力坚持“四勤四多”,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理思路、做参谋、搞协调、促发展、抓建设、保稳定”的作用,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深入推进“三级联创”活动和“云岭先锋”工程,加大“三农员工作力度,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中心,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难得突出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得广大指导员的身影“沉”了下去,作风“竖”了起来,派驻驻村指导员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坚持勤学习、多思考,努力提高自身履行职责的能力和素质
由于大部分工作队员对“三农”情况不够熟悉,对乡村基层的工作方法了解不多,农村工作经验缺乏。为了能够切实履行好职责,胜任角色的要求,xx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将努力学习摆在突出的位置。一是学习县委、政府、组织部、新农办关于转变干部作风的各项要求。派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是县委、政府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具体举措,是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手段。xx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认真学习了有关领导讲话、文件精神和政策规定,为指导员队伍日常工作确定了明确的主题。二是学习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法规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除了认真参加县委、政府组织的集中培训外,xx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充分利用读书、看报、研究理论文章、参加专题会议等形式,重点学习了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解读、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农民小额信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法规、政策,做到了基本熟悉、基本掌握,为指导新农村建设准备了前提。在学习的过程中,xx乡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注意边学边想,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及时提炼心得体会,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努力提高自身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职责的能力和素质。
二、坚持勤分析、多汇报,努力争取乡党委、政府对指导员工作的支持
乡党委、政府既是派驻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的主要领导力量,也是指导员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最重要的保证。一是认真组织全乡指导员认真学习贯彻乡党委、政府的政策、决定和工作部署,让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成为了一支生力军。一个多月来,驻村指导员先后完成了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零报告”,完成了乡集体经济的调查分析等重点或涉及全局性的工作,为乡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乡党委、政府不断发现和认可了指导员队伍的重要作用。二是坚持经常分析研究新农村建设及指导员工作的情况、特点,利用新弄村指导员派出单位的有利条件,以专题请示、调研报告等方式积极向派出单位主要领导汇报,争取领导对指导员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为指导员能“下得去、干起来”创造了条件。
三、坚持勤调研、多总结,努力探索发挥指导员作用的方法途径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因此,xx乡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将大部分工作时间用在走进乡村、走进农户家,真正发挥指导员作用。xx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召开了指导员座谈交流会,组织了县直机关派驻的5名指导员进行了两次专题交流,对驻村指导员的工作和学习情况进行了了解。这些交流活动对帮助指导员理清思路、开阔视野、互相学习很有益处。对调研中发现的有推广价值的好经验、好方法,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向全乡指导员进行推广,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指导员的定位。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农民是主体、“两委”是核心、党员是骨干、指导员是助力的“四个坚持”的观点,指导员对自己实事求是的定好位。
二是细化了指导员的角色任务。经通过开展“带政策、带思路、带信息、带法律、带技术”等“五带”进村活动,指导员努力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经济发展的服务员、信息技术的推广员、社会稳定的维护员、基层组织的督导员”等“五个角色”。
三是推广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针对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发动驻村指导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按照“沉下身子,多动脑子,找对路子”的工作要求,总结推广指导员的帮带作用,主要体现在帮理思路、帮学技术、帮解矛盾等工作方法。
四、坚持勤沟通、多协调,努力形成规范指导员教育管理的合力
xx乡驻村指导员分散在8个村开展指导工作,各自面临的情况差别很大,仅仅靠工作队长一己之力难以实现有效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加强对指导员队伍的规范管理,xx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周荣瑜坚持勤沟通,多协调,发挥不同方面、不从层次的作用,形成了对指导员教育管理的合力。一是充分发挥乡政府相关基层部门主导作用。在及时主动向乡党委、政府领导沟通、汇报的基础上,依托乡基层部门,加强对指导员的学习培训,在强化建章立制,强化督促检查,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派出单位的后盾作用。派驻单位在工作上、生活上支持指导员,在政治上、思想上关心指导员,避免一派了之、不管不问的情况。
一个多月的实践证明,派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在xx乡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驻村指导员学会了讲群众语言,做群众工作,理论水平和基层工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干部作风变“实”了。指导员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党群关系变“密”了。指导员的扎实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新农村建设变“快”了。xx乡驻村指导员,将进一步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创新方法,为加快xx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而继续努力工作。
前言:为了解我国农村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已有的典型地区建设经验,认真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决策部门制定更加具体详细的政策建议,由我委农村经济发展司与产业发展研究所共同组成联合调研组,于xx年10月8日至10日,前往xx省xx村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飞轮村自然状况与经济发展现状
飞轮村位于浙江中部,是由原来的新岭脚村和牛歪村合并而来。现有人口2000人左右,劳动力1200人左右,在外劳务人员300人左右,预备党员15名,党员42名。全村国土面积27.8平方公里。人均收入达6000元左右。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倡导下,飞轮村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农民收入、集体收入为落脚点,以村镇规划为突破点,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村子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的农副产品有:水稻、小麦、玉米、,在养殖方面,鸡鸭成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并组以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葡萄生产,葡萄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为农民娱乐的“文化广场“已成雏型。
飞轮村已经有近二十多年的磨珠历史。凭借着自己的手艺,最近几年,村民们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而我们村也由原来的一个不起眼的村子一跃成为镇里的生活富裕村。并且被确立为岩头镇的“示范村”。据村民反映,我们村生产的各类珠子享誉全省,仅此一项每年也可为村民增加许多收入。可以说正是村民的勤劳与智慧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村民也对他们有如此不菲的收入而感到高兴,但是在高兴的时他们也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因为村中的生产主要是以小作坊式的生产为主,并没有形成规模性生产,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村的经济发展。而这也是一些经济强村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面对这一难题他们希望政府可以为他们的发展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另外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现在诸如运输、能源和其他的物价上涨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他们的经济效益,这一切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我们应当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飞轮村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洲岭乡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较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虽然乡里积极推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但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还较为普遍存在。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洲岭乡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 面前力不从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难以保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一)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
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二)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
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 “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三) 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
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部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四)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
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五)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
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了。有些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很乏味,电视节目也不好看,闲来逛去也无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组织,还可以联合邻近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农村在召唤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农村也同样期待我们为它的发展做贡献,加入到农村的建设中来吧!新农村建设就像一颗花,需要不断的滋养,只要付出,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灿烂之花的开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你我都在努力,我们一起加油!
_年是_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上半年,在镇党委、镇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为充分发挥本部门在村级管理中的“服务、监督、协调、指导”作用,我办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谋划有效举措、探索突破路径,全力开创我镇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一、围绕村级年终分配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1、对本镇8个行政村_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年终分配审计,根据《_年度村定员干部报酬考核结算办法的实施意见》,做好分配复查工作。
2、配合镇党委、镇政府制定好本镇《关于_年度村定员干部报酬考核结算办法的实施意见》。
3、做好8个村_年度财务预算方案。
二、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
1、深入学习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政策。通过业务培训的机会,深入贯彻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_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切实增强农村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积极性。
2、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进一步优化我镇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合理引导规范我镇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健康发展,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围绕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规范农村财务行为。
1、加强村级管理。围绕“制度健全,公开规范,管理民主,群众满意”的要求,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指导各村在组织、程序和方法上规范和提高民主管理水平,严格按照《_市村务公开目录》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公开内容、时间和形式。4月份,我办对8个村一季度的村务公开工作进行了检查。针对检查中出现公开栏建设不规范、存在公开内容不细化、公开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2、进一步健全村账镇代理制度,注重完善手续,规范村账镇管行为,坚持严格核算,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村级资产管理,规范建账核算制度,抓好跟踪管理,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不流失。同时不断加强“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围绕农民增收致富,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
1、市经济薄弱村三年为一期,_年是这一期经济薄弱村的最后一年。为加快经济薄弱村的脱贫致富,帮助经济薄弱村树立信心,理清思路,解决难题,农办对我镇6个经济薄弱村进行指导和联系工作,争取更多的扶持和帮助,同时做好扶贫村的报表上报及台账工作。(_年_市扶持经济薄弱村有:_村-_市农林局,_村-__海事处,_村-_市公安局,_村-_市水利局,_村-_市交通局,_村-_市监察局,其中被列为_市扶持经济薄弱村的有:茂花村-_市公园景区管理中心,太平村-_市国税局,石门村-_市公共建设工程管理中心。)
2、促进农民增收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我办继续加强服务水平,强化管理、加快发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登记注册、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积极推进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
3、根据市农办要求,扎实做好我镇家庭农场的认定与登记工作,完善家庭农场名录制度。截至5月31日,我镇共有30个家庭农场进行申报,其中15家已被_市委农办认定颁证,4家已工商注册登记。
4、做好_年度我镇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4个家庭农场的省级项目申报工作。
五、其他工作
1、参加市委农办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培训会议,做好镇级_年度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培训工作,全力推进太平村确权登记试点工作,积极开展_村、茂花村、乾元村确权登记工作。
2、参加由市委农办组织的村会计培训班。
3、积极配合、指导桥涯村、茂花村做好_年度_市幸福村的创建工作。
4、做好_年_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录申报工作。
5、做好云湖村村会计移交工作。
6、做好石门村书记的离任审计工作。
7、做好有关土地补偿、流转结算工作。
_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确权登记工作是今年全市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办将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围绕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任务要求,全力推进太平村的确权登记试点工作,积极配合_村、茂花村、乾元村做好_年确权登记工作,争取年内全面完成4个村的相关工作。
2、以服务好“八大工程”为宗旨,做好各条主要道路的土地补偿及地面作物补偿计算归户工作,协助各村处理好土地承包中出现的矛盾纠纷。
3、以市委农办农村“三资”管理系统为基础,巩固完善村账镇管工作,抓好资金管理、票据审核、集中网上记账工作,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4、根据上级的要求和指导,进一步完善_智慧农村网的网上工程招投标系统,严格规范政府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5、根据上级要求,加强指导、服务和管理,认真做好区域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认定、审核工作,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育“经营规模适度、综合生产能力强、经济效益突出和发展特色明显”的示范家庭农场。
6、配合镇党委、镇政府做好各项中心工作和突击性工作。
一、“城中村”:推进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现象
我省已经确定了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而“城中村”则是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当中出现的现象。
所谓“城中村”,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市化快速推进而把周边地区部分村落及其农用地一起纳入城市用地的范围,使大部分农用地的性质由集体所有制转化为全民所有制,而在征地过程中返还给乡村的用地和以前的村民住宅用地、自留山等则维持征地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在维持征地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的土地上以居住功能为主、且深受城市影响的农村社区就被称为“城中村”。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发展,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原先城区周边的村庄,现在区域位置上已成为城区的组成部分,成为一道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特殊景观——“城市里的村庄”。“城中村”在行政上已是城市的范畴,属于街道管理,但“城中村”仍然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管理体制。“城中村”农民的土地大部分已经被国家所征用,不再从事农业耕作,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及土地收益,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
二、“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城中村”是发展中出现的现象,也给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但是,“城中村”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产流失
由于“城中村”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造成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下,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不够衔接,且往往含有院落和小块菜地、猪圈等,房屋容积率低,土地利用十分粗放。同时,“城中村”的土地区位条件相对优越,土地的产权又属于村集体所有,这样,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相对于城市低廉的土地价格,使“城中村”中不规范的房地产二级市场特别活跃,导致由于规划和基础设施改善而使土地升值的部分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
2、管理体制不顺,管理难度较大
“城中村”周围已经被城市社区所包围,而“城中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区,它既像城市又像农村,既不是城市又不是农村。从管理体制上考察,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与农村社区的管理体制有较大的区别,它们在“城中村”形成矛盾和冲突,有时又会出现管理上的“真空”,“城中村”的性质使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村、镇管理又不力。这样,村集体组织和村民受利益的驱动,乱搭乱建成风,违法违章用地十分普遍,住宅用地严重超标。
3、人口构成多元,社会治安堪忧
“城中村”的人口构成十分复杂,并不是以前所认为的城乡二元结构。据调查,“城中村”的人口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首先是当地的原有“村民”(部分村民的户籍实际上已经成为市民),其次是租用“城中村”村民住宅的城区市民,第三是来自外地、职业构成十分复杂的外来人口。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由于租金低廉,“城中村”容易吸引外来人口,出租房中聚居了大量缺乏有效管理且职业构成和宗教信仰十分复杂的人员,因此可能成为滋生“黄赌毒”的温床和违法事件发生的策源地,这种状况的存在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
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资源环境学院刘富安
摘要: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顺利进行,我们审核”十一五”规划中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中的三农问题和加强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作为一个在农村生长了近20年的学生,我结合自己的家乡,通过切身经历,谈谈农村的变化。
关键词: 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变化 岳阳市湘阴县茶湖潭乡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历史见证了这个国家曲折的复兴,如今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不断书写着这个国家的光辉,也让世界人民为之鼓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13亿人口中有近8亿的农民,对于中国而言,要想全面发展,如何搞好农村建设无疑是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目前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针,全面抓紧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期间,农村问题得以明显的改善,因此保证了农村体系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我是一名农村的孩子,我切身感受到了建设新农村带来的的巨大变化,在这次实践报告调查中,我以我们乡(岳阳市湘阴县茶湖潭乡)的变化来说说家乡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取得的成就。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国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的建设》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又进一步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工业反哺
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防活”的方针,协调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三农”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长期以来这也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业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建设,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我的家乡是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茶湖潭乡,这次我主要通过对我所在家乡进行详细地调查,总结了近年来我的家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指导下发生的变化。
首先我想说的就是我家乡道路的建设,这是一个大家亲身感受、亲眼所见的一个变化。曾记得儿时,我们村就只有一条通往省城的马路,当时那条马路是家乡人民的希望。而其他的路全是弯弯曲曲的泥巴路,每当下雨时,上学的孩子都撑着一把雨伞,与狂风暴雨斗争,在泥泞的小路上艰难地前行,我记得那时我们心中只是怀着自己心中美好的梦想,总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现
在呢?政府与百姓合资,在百姓出行的地方几乎都修建了宽宽的水泥马路,而大家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在下雨天艰难地出行了。也就是家乡的这个巨大的变化,坚定了我对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那份狂热的激情,现在我是一名大学生,在这十几年的读书生涯中,我看到的家乡最大的变化,使我更加我坚定我们一定可以走出贫困,走出一条新的希望之路。为此,我将继续奋斗,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
其次我想说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家乡的乡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地提高了。在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有关教育的减免学费的政策中,我的家乡也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引下积极地实施这一系列措施,现在每家每户的小孩都有书念,国家花了巨大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而我的家乡也全面落实了国家的这些方针政策,我相信我们农村的小孩一定可以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从而拥抱世界。而且家乡的学校针对某些特困生给予一定的助学金以及给优秀学生一定的奖学金,也是这种措施,真正做到让每个孩子都有书读,而且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好学的积极性。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家乡人民的致富精神,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以前小时候,爸爸妈妈最舍不得的就是家里的农田,非常重视种农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为的就是收多一点稻谷,再卖一点儿钱,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把稻谷作为家里经济最重要来源,可以看出当初农民的思想比较陈旧。然而现在再看看我们村,人们不再眷恋农田,都向往城市,轻壮年一般都是进城里工作,而那些
年迈一点儿的村民就在家种田,但是现在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机械式的种田啦!农民学会了使用科学的种田方法以及现代化的机械啦!抛秧种田、收割机收稻谷,种田比以前轻松多啦!而且在村里有的村民建了养猪场,然后又集中建了沼气池,这正是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体现。慢慢地村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生活娱乐活动与日俱增,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驾齐驱。我看到现在村里的变化,不禁感叹祖国的前途是多么的光明,未来是多么的美好,农村正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了。
以上就是我结合自己的家乡所了解的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看到农村现在的这些巨大变化,我更加坚定了祖国的明天将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当三农问题逐步开始解决,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开始打开思想的枷锁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我相信我们的国家的未来将书写历史新的篇章,为此,我们应该一起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因此我们要全力拥护党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坚定内心的理想,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社会调查及实践具体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人口中有近8亿的农民,因此如何在农村有效地发展农业是一个重要问题,这也就是“三农”问题。党中央及国家政府一直都很重视这个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方针政策。本次社会调查及实践将结合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茶湖潭乡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教育、农民思想等方面)来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改造成为推进天穆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向现代化的必然和机遇。此项惠民兴业工程,对于改善全镇群众生活水平、加强城市管理、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势在必行。
一、基本情况
20xx年,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市委、市区政府做出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市城中村改造任务的战略性举措。天穆镇严格按照部署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统一指导下,于当年10月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工程。改造工程共涉及9个村,1.4万户民宅和30万平米公建的拆迁任务。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北辰区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意见》和《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为指导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公平公正、阳光透明、依法依规、稳妥推进”的方针,统一思想、赢得民心,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总指挥,中心组领导为成员的城中村改造指挥部,从各部门抽调骨干精英,细化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方法,举全镇之力,打好城中村改造这场硬仗。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6个村2840户民宅和7.5万平方米公建的拆迁任务,占启动量的73%。其中,闫街、马庄还迁房建设地块已全部拆迁完毕,具备进场施工条件,南仓、刘房子两村已进入还迁房主体建设阶段,天穆、王庄村民宅核量和公建评估工作已全部完成,适时启动拆迁。清理、整合天穆幼儿园地块50亩土地,实施天穆西苑一期10万平方米还迁房建设,为实施天穆村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创造了条件。
二、存在问题
一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影响拆迁积极性。部分被拆迁群众因选房意愿与拆迁政策相抵触,认为凭自己实力一辈子也不可能买到房,就这一处宅基地,现在不提出高要求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是一锤子买卖,利益最大化造成心理上不平衡。
二是拆迁群众相互攀比,造成拆迁进度缓慢。部分滞留户认为村里多年来没有新放宅基地,子女结婚都是自己出资在外购房,此次拆迁要求同困难户一样享受阳光救助政策,“多要面积,少交钱”,因此迟迟不搬迁。
三是拆建同一地块,加大拆迁难度。这次城中村改造,我们采用的是“原拆原建”的方式,即在老宅基地上建新的还迁安置房,需要先拆后建,拆不出来就建不了,这不仅增加了安置成本,也加剧了拆迁工作的难度。
三、对策建议
为实施好城中村改造,不断提升群众居住环境,全镇上下要抓住重点环节,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步步为营,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步伐。
1、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是城中村改造的关键。城中村改造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要使老百姓拆迁的放心、安置的满意,就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和推动作用。城中村改造的关键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即所有改造项目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政府牢牢把握改造项目立项规划、拆迁建设、回迁安置、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主动权。通过对城中村的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多方面问题,一方面改善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使城中村有一个整洁靓丽的环境,另一方面也为居民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多的发展条件,极大的推动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努力实现会议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使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2、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是城中村改造的前提。城中村改造不是一般性的拆旧建新,而是在城市统一规划下对存量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因此,在改造中既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又要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有利于解决城中村村民的长远生计。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搞好规划,才能保证改造项目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高标准,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天穆镇的城中村改造,按照全区统一安排部署,遵循“先规划、后改造”的原则,以能够代表天穆镇未来发展方向为目标,积极寻求规划改造与地域特色的最佳结合点。高起点、高标准地完善公用设施、环境规划和空间设计,充分兼顾经济功能和其他社会服务功能的协调,促进城中村改造与城市整体功能的融合。
3、发扬民主、科学论证是城中村改造的基础。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群众最关心的是利益分配,最关注的是改造是否公平公正。天穆镇城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发扬民主、科学论证,始终把公平公正贯穿于拆迁改造的全过程,努力提高工作透明度,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工作中,对还迁安置房建设方案进行反复研究、论证和推敲,并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项目的实施,都让群众充分参与。无论是签订协议,还是还迁安置,都要实现公开公示,接受群众投诉和监督。无论是改造的前期策划、招商引资,还是后期建设、选房安置,都要让群众信得过的代表全程跟踪监督。整个拆迁过程坚持照章办事、按政策兑现,做到公开透明,不折不扣地履行给群众做出的承诺,使拆迁改造得到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4、整合资源、依靠基层是城中村改造的有力保证。城中村改造影响面大,涉及部门多,只有充分整合人力资源,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才能形成整体合力。在所有城改项目的组织实施中,全镇上下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城中村改造是中心工作”的共识,各部门全力配合,为城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强化村两委班子拆迁主体责任,要紧紧依靠各村委会,充分发挥各村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用党员、干部的模范行动,调动群众参与城中村改造的积极性。城中村改造后,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功能,延伸和拓展基层组织管理服务的触角,把城改项目打造成功能齐全、实施齐备、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文明健康的新型社区。
5、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是城中村改造的`强劲驱动。拆迁工作越到最后越艰苦,为确保被拆迁户能够尽快入住还迁安置房,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集中精力以还迁房地块为主攻方向,全力攻坚。组织动迁工作人员深入各户调查家庭情况,认真分析被拆迁群众思想动态,研究其滞留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的加大动迁力度,从改造意义到阳光政策,从全局利益到个人得失,方方面面进行深入宣传,使被拆迁户充分认识到此次城中村改造确实是一项惠民兴业的好工程,彻底打消其等靠心理,尽快搬迁,为还迁住宅楼能够开槽动工提供前提保障。
6、以人为本、惠及百姓是城中村改造的根本目的。城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在制定政策、工作方法、还迁安置上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惠及百姓。对拆迁补偿、搬家补助、安置标准处理等实际问题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在还迁安置之后,千方百计为群众考虑还迁后的生活生计等切身利益问题,既要着力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又要注重解决村内长远收入问题,把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中长远目标在城中村改造中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人口计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人口计生工作要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做到“五个围绕”,努力实现人口计生事业与新农村建设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围绕生产发展的要求,突出利益导向,率先实现计划生育家庭小康目标。从庄浪实际出发,以项目带动特色产业发展,认真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殊困难家庭救助“三大工程”,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完善各项“奖、优、免、补、扶、救”政策,把涉农项目及资金优先安排在计划生育示范村,优先向计划生育“两户”倾斜,使有限的资金形成“拳头”,帮助他们扩大规模,优化布局,改良品种,推广科技,实现由“输血”式救济向“造血”式帮扶转变。围绕做大做强洋芋、果品、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和亚麻、药材、蔬菜三个区域产业,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使计划生育对象都能掌握科技致富的一技之长,率先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围绕生活宽裕的要求,突出帮扶带动,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困难户脱贫致富工作。在劳务输出中,对计划生育家庭优先提供劳务信息,优先免费培训,优先组织劳务输出,减轻家庭负担,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加减法”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对计划生育户落实升学、就业加分政策,“两免一补”政策和考取大中专院校奖励5000元、3000元、20__元政策,建立地方性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子女教育助学基金,解决农村“两户”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免除农村“两户”的合作医疗费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集中社会救助资源、人口计生部门利益导向资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投资,逐步形成农村集中养老制度。对农村“两户”办理养老储蓄,对独生子女办理平安保险,将省内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对象年龄适当提前,资金适当增加,扩大奖励扶助制度的受益面。
围绕乡风文明的要求,突出生育文明,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大力宣传少生优生、女儿也是传后人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在建设生育文明过程中大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宣传、计生、卫生、科协等单位要依托乡镇婚育学校、村服务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婚育文化培训,引导广大农民讲道德、讲文明、讲科学、讲信用,积极投身到“新农民、新家庭、新文秘站:风尚”的创建活动中去。
围绕村容整洁的要求,突出“三清五改”,加快计划生育阵地建设。按照清洁家园、清洁村庄、清洁道路和改水、改路、改厕、改厨、改圈“三清五改”的思路,分类推进,在城镇和小康乡镇所在地建设商贸加工型文明新村,在关山地区结合移民项目建设生态移民型文明新村,在北部山区结合整村推进建设产业带动型文明新村。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到实效的住宅改造、道路硬化、能源沼气、村庄绿化入手,把计生室、服务室、图书室、宣传长廊作为建设文明新村的重要载体,把计划生育示范村、村民自治村、知情选择村与文明新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每年建成并表彰命名一批特色鲜明的文明村(户)、示范村(户)、卫生村(户)、产业村(户),建设新农村,塑造新风貌,打造新农民,全面建设小康文明村镇。
围绕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民主建设,努力实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通过“双推优”活动,把会致富、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农村能人选进班子,充实到计生协会,把年龄轻、业务强、热爱计生工作并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育龄群众海选到自管小组长、社宣传员和村专干队伍中来,让知情人管知情事。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在生育指标审批、奖励扶助评议、特困救助审核中充分体现民主,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计划生育的主人。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有其长期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在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城中村”改造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城中村”改造是市民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产业布局的一项综合性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我区比较突出的重点难点工作。开发开放近30年,北仑从一小渔村发展成国际性大港,可谓突飞猛进,但北仑的“城中村”现象也十分严重,有“四不象”之说,虽然这些年进行了一些“城中村”的改造,总体上进度并不是很快。北仑区作为全市乃至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以新碶、大碶、霞浦、柴桥等街道组成的中心城区的建设步伐正在不断加快,新碶作为北仑中心城区的核心区,虽然亮点不少,但整体城市品位仍然不高。尤其是大量“城中村”的存在,不仅使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而且影响市民的人居环境和城市的景观风貌,现代化滨海新城区的建设亟需对新碶中心城区核心区范围内的“城中村”进行改造。
一、我区“城中村”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城中村”一般是指在城区范围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仍然实行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村庄。北仑中心城区核心区一般指新碶城区,范围应为:北至骆霞公路(含横浦全村)、南至泰山路(含千丈全村)、东至珠江路、西至富春江路。这个范围内现有22个行政村(实际24个村庄,约7.8万常住人口,约2.6万户),其中“城中村”有15个,户籍人口26650人,13952户,外来人口81200人。“城中村”在形成过程中虽然带来各种问题和矛盾,但无疑也在发挥独特的作用:一是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廉价的居住房,从而为本地企业提供了充足劳动力,这也是北仑快速发展的源泉之一;二是为村民和村集体带来了稳定收入。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带来“城中村”异常繁荣,有的村甚至已发育成内地小县城规模,如高塘村、沿海村,从而造成租赁市场火爆,村民和村集体相当一部分收入来自地租、房租。三是保留了传统的民俗。“城中村”的存在,客观上为北仑习俗提供了传承下去的土壤,北仑民俗是浙东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城中村”在北仑开发开放进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但同时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而且是问题多于作用。
1、违章建筑多。由于“城中村”租房炙手可热,受利益驱使,乱搭建、乱加盖等违章建筑十分普遍,多年来这些违章建筑一直存在,并没有得到有效查处,给“城中村”下步改造带来巨大压力。
2、环境状况差。由于“城中村”居住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环境不堪重负。“城中村”公厕不堪入目,基本上没有水冲洗,大多没有照明,甚至没有门窗。“城中村”垃圾箱、站数量不够、质量也不高。“城中村”乱张贴现象相当普遍。“城中村”道路狭窄,通行困难。“城中村”菜场卫生不佳,大多难以入脚。
3、管理难度大。“城中村”中外来务工大多超过本地村民,成分复杂。“城中村”警力不力,治安状况差,案件频发。计生、环卫、市场管理等也都由村委会承担,人手、经费都成问题,一个村一年的卫生费都要几十万元,村里负担相当重。
4、交通功能弱。历史上自发形成的“城中村”缺乏规划,使得村内交通混乱,应急车辆无法通行,已对村民的生活安全构成了威胁。与此同时,“城中村”的存在也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建设,产生了较多的 “断头路”(如辽河路、淮河路、太河路等),极大地影响了城市交通功能。“城中村”的改造将有力缓解城区的交通条件。
二、我区“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
(一)“城中村”改造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区委六届八次全会提出全域城市化,这是加快我区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区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又进一步提出打造品质之城、魅力之城、幸福之城,使城市化率达到75%以上,其中中心城区要突出“现代高端”。“城中村”就是城区中的农村,而全域城市化是要把农村城市化,所以全域城市化的第一步,也是当务之急就是要进行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否则全域城市化就无法谈起。
(二)“城中村”改造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
严重影响北仑的对外形象。疏港高速沿线向家村、大路村、备碶村形象极其不佳,严重影响北仑入口形象;横浦村附近是海上进入北仑的窗口,规划已限制20余年,土地闲置严重,且规划中滨海休闲公园、邮轮码头、杂货码头均在此地,如不加以改造也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
宁波实现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而获得全国六个三连冠城市只有6个,但“城中村”的存在给文明城市创建带来诸多麻烦,通过改造,可以完善中心城区核心区的窗口形象,充分展示北仑区域的特色和品位,为文明城市创建创造良好条件。中心公园、行政中心周边已是北仑的核心区块,是展示北仑形象的重要窗口,而位于该地段的隆顺村、贝
(三)“城中村”改造是建设宜居城区的需要。
中心城区的“城中村”毗邻宽广整洁的马路与现代化的街区,村内却杂乱地分布着缺乏规划甚至是乱搭乱建的平房和楼房,街巷狭窄、地势低洼,过量的外来低收入人口聚居,居住者犯罪率高,存在较大的安全和治安隐患,基础设施很不配套,人居环境相对较差,“城中村”的存在已经越来越影响到城区的卫生、治安等人居环境,与建设宜居城区不相适应,必须加以改造。
三、我区“城中村”改造所面临的优势及困难
(一)我区“城中村”改造的优势
1、改造有成功先例。北仑中心城区典型的“城中村”整村改造有凤洋村、五星村、镇安村、下史村、千丈村等5个村,部分改造的有星阳村、横浦村、高潮村、向村家。正进行改造的有隆顺村。这其中困难丛丛,但也有许多经验,如千丈村改造就比较成功。值得一提的是北仑目前进行的农房“两改”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值得借鉴。
2、农村股份制完善。北仑区始于2002年的农村股份制改革工作,现已基本完成,全区20多万农民成了集体资产的股东,应当说北仑农村股份制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农村股份制全面建立,使村集体资产量化到个人,村民不会因“城中村”改造失去股份,这个优势在全国全省来说还是比较明显的,许多地方因股份制未建立或不完善,村民担心自己权益受到损害而不愿意进行“城中村”改造。
3、全区综合实力强大。
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际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排名居省市前列,总体发展水平跻身全省前列,现正迈向全国第一方阵。“城中村”改造需要不菲的人力、物力、财力,没有实力则谈不上“城中村”改造,北仑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我区“城中村”改造的面临的困难
1、村民期望的问题。大多数村民希望进行“城中村”改造,但对改造的期望值都很高。共同的期望有:拆一赔一(合法非法都要算在内),原地安置,市价赔偿(区内高档小区市价),原建后拆。而目前上述要求都很难达到。
2、政策时效的问题。前后政策差异大,同一时期也有政策宽松不一现象。政策不调整不可能,调整幅度过大,又造成先前改造对象的心里不平衡,从而引发矛盾,这是二难的选择。同一时期也有政策宽松不一则直接造成不公平现象,使正在进行的改造很难进行。
3、安置落实的问题。我区目前安置有现金补偿或调产安置二类,绝大多数村民选择的是调产安置。问题是安置房都是先拆后建,过渡期长的达到5-6年之久,而每个村民每月过渡补偿费目前是300多元,每户不超过700元的过渡费无法租到象样的房子,何况村民还失去了原有的房租,收入减少。安置房地点大多与原有居住地有一定距离,村民也不满意。区内原有的安置房档次都不高,问题还很多,如高凤新村、滨海锦园,村民反映强烈。由于用地紧张,以后的安置房的都是高层电梯房,如隆顺村安置房,而村民最好选择楼梯房。
4、资金缺口的问题。据初步测算,按照现行拆迁安置政策,若对15个“城中村”全部改造,收支相抵,大约需亏损60亿元,这给区级财政带来很大的压力。即使是部分村采取整治办法,每户需要2万元,镇安、五星、备碶、沿海、永丰5个村按10318户计算,约需整治经费2.1亿元。
5、社会舆论的问题。目前整个社会舆论对“城中村”改造十分不利,提到“城中村”和征地拆迁,都一味指责当地政府,如果发生事件,干部则要承担严重后果,基层街道乡镇已经很难开展工作,一些群众则漫天要价,各地最牛“钉子户”层出不穷,许多群众已经到了完全不讲理的地步。
6、老年房等的问题。老年房是北仑一大特色,以往的“城中村”改造都少不了老年安置房,而目前的隆顺村则取消了老年安置房,代之为房票、货币补贴、人头方式,但老年村民并不领情,多次到区、街道上访过。另农村祖堂(祖屋)也是一大问题,“城中村”散落着大量祖堂(祖屋),如隆顺村就有大大小小祖堂(祖屋)28座。以前的“城中村”改造都新建了祖堂(祖屋),就是现在正进行的隆顺村改造也兴建了规模不小的祖堂,可是将来的“城中村”改造却很难找到一块地方去兴建这样祖堂了。
其它问题:“城中村”拆迁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失去廉价居住房,难以维持生计,企业反映招工更难。如新碶环卫站现有员工500多名,按要求下步要达到1000名左右,但因没法安排宿舍,很难招到新员工。“城中村”改造后,村民失去了原来租金来源,收入减少,虽然拆迁能得到赔偿,但许多村民没有理财观念,一夜暴富后结局各异,村里也同样涉及到后继发展的问题。
四、“城中村”改造的对策建议
(一)保障百姓权益。“城中村”改造其实是利润再分配,目前北仑“城中村”改造不可能做到资金平衡,必要的投入是肯定的,但如果过多投入对其它的百姓又不公平,所以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于“城中村”村民关心的安置先行、安置房质量、货币安置价格、老年村民补贴等热点问题要全盘考虑,制定政策要反复酝酿,让绝大多数村民能够接受,然后才实施。“城中村”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要让“城中村”的村民体会到政府温暖。
(二)着手统一运作。“城中村”改造工作应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采用部门分工负责的方式进行,其中,征地、拆迁、配套建设按现有职能分工执行。村庄整治改造工作由新碶街道牵头,规划、国土、城管等部门配合,“城中村”整治改造中的与新农村建设有关体制创新等工作由新村办牵头实施。“城中村”改造中涉及城市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费用,按原有支出渠道列支。“城中村”改造所需资金由区财政负责统收统支。“城中村”改造资金需要作一个中长期预算,分期实施。
(三)进行分类改造。第一类:整体拆迁重建型,包括千丈、星阳、隆顺、凤洋(新凉亭)、横浦(骆亚线北)5个村,这类城中村总体人居环境较差,地势相对较低,交通瓶颈明显,严重影响城区总体形象,整体拆迁后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城市核心区块的整体形象。第二类:周边整治完善型,包括大路、向家、贝碶、小山和高潮5个村,这类城中村总体人居环境尚可,局部存在交通节点,但有些区块主要道路周边建筑形态较差,影响市容市貌。开发之后,有利于消除交通瓶颈,改善市容市貌,整体提升区块形象。建议此类区块可通过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统一开发店铺的形式实施改造,既改善市容整合形象,又起到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实现农民创收的作用。第三类:保留完善整合型,包括镇安、五星、备碶、沿海、永丰5个村,以及凤洋安置新村。这一类镇安、五星、凤洋大部、沿海局部安置新村,都是在2000年以后新建的农民住宅,建筑质量较高,内部设施完善,适当整合即可。新大路两侧内大路、贝碶村大多数建筑系90年代以后拆迁安置房,也以内部设施整修,完善基础设施、方便居民出行、解决立面形象,按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模式予以整治为主。备碶地块近期不符合开发条件,永丰、沿海大部四面已被工厂包围,建筑密度很高,近期也不具备开发条件,逐步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另外,对老街区块设想同步考虑城市设计,尽可能按老街坊风格实施改造,努力实现老街区的改造更新与延续历史文脉的有机结合,尽可能把它建设成为具有宁波“城隍庙(老外滩)”或上海“新天地”风格的商业步行街区。
(四)做好持续发展。“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村级部分二产、三产用房也面临拆迁,集体经济有所影响;少数已转制的民营企业厂房也面临拆迁,搬迁压力较大。为此,应充分考虑给予村级二产、三产用地和民营企业工业用地补偿,以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五)处理关联问题。大规模拆迁以后,“城中村”外来人口居住问题也需配套解决,由无序出租农民住宅为主,转向集中建造外来人口居住地来有序解决外来人口居住问题。
“城中村”改造说起难,做起来更难,可谓是目前各级党委政府的天下第一难事,根本没有什么灵丹妙方,但如果不去推进,那些“城中村”就永远存在。实际证明,“城中村”改造越早越好,越晚就越被动,改造成本越高,改造难度和风险越大。越早改,政府所支付的成本越低;越早改,城市综合管理秩序也就越早统一。目前北仑“城中村”问题突出,但也有优势,相信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投入、科学运作下,通过艰苦努力,“城中村”改造必然有新的进展。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之单位自身的努力,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体会党的xx大、xx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领会科学发展,不断提高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针对关系全村的重点难点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在解放思想中转变作用,真抓实干、勤政为民,多干打基础增后颈、利长远的事,不做急功近利、浪费民力的事。为官一任,真正造福一方,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找准发展路子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学习、强素质、促提高
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村两委、村组干部充分利用工作之余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xx大、xx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深层次的领悟科学发展的实质内涵,对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考试等用心按要求完成。同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公开村务、财务、透过一系列的学习,使村两委、村组干部思想觉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在今后农村实际工作中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求真务实、狠抓党建工作
为深入贯彻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xx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仅仅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为人民谋取利益作为最根本的目的,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工作新局面。发扬村“两委”干部直接召集村民代表会参与的良好做法,交心谈心、倾听群众呼声、用心调查研究、制定出本村经济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结合村情明确岗位职责,充分调动无职党员的主动性、用心性、创造性,为他们带给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吸收、培养思想觉悟高的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能诚心诚意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着力解决本村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本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给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恶化人才保障。
三、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粮食生产:XX年我村的小春作物(大、小麦,豆类,油菜)遭遇到近二十多年来不见的冰冻灾害,几近颗粒无收,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挑。本着小春损失大春补,结合我村实际,利用广播宣传发动群众及早安排、规划玉米、稻谷等大春作物种植面积,用心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种植技术,大春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同比上年翻一番,真正到达粮满、猪肥壮。
2、烤烟生产: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在烤烟“双控”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强化管理,进行商品化育苗,在方便栽烟农户的同时,也为村群众经济创造收入。XX年我村烤烟收购任务为31.6万余公斤,烤烟种植中烟100,面积2800余亩,其中样板500亩,在烤烟育苗、大田移栽、中耕管理上高度重视。在烟草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和烤烟科技人员的辛勤工作下,我村烤烟长势喜人,从沟间杂草到封顶打杈,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做到扎实、有效。在收购期间。村“两委”班子成员、村组干部分工明确,认真组织、各行其责,直到收购结束;并在上级烟草部门的组织、指导下完成丰产收购,平均单价16元,实现总产值540.7万元,同比增长10%,烤烟生产效率逐年递增。
3、计生工作:按镇人口计划生育办公室下达的XX年我村各项人口计生指标,其中:结扎28例、放环35例、新生12例、死亡15例、社会抚养费收缴1.4万元。在镇计生办的指导、村“两委”干部和计生宣传员的细致入微的工作下全面完成各项指标。
4、其他工作:信访、教育、卫生、畜牧、扶贫、交通、安全、林业等常规工作,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在村“两委”干部和村组干部的辛勤工作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各项常规工作都取得了进步,圆满完成各项年度工作指标。
四、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难;二是壮大村群众经济还有待进一步拓宽;三是遗留问题较多,未能很好解决;四是新时期下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五、下年工作打算:一是认真学习xx大、xx届四中全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统筹各方面的发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共同增收致富;二是多方面用心争取资金、修建三村连心路,致力于新农村建设;三是深入群众了解民众疾苦,用创新思维,发展农村经济;四是为民谋利,着力解决好本村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和谐、稳定;五是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指标任务,使本村委会的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xx街道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原辖30个自然村,全区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改为27个社区,总面积47.97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人,农业人口4.4万,人均耕地0.2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xx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全面加快推进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实现了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新跨跃
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近年来,xx街道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强街、借力发展战略,致力做大经济总量,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全街道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3亿元,财政总收入3.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被评为全国千强乡镇,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跨跃。一是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强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通过实施深化改革、改制一批,培植骨干、带动一批,放宽政策、扩张一批,科技创新、提升一批的措施,有力推动了全街道的经济发展。目前,全街道共有各类民营企业400多家,个体工商户4000多户,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4%,经济技改投入年均增长20%。在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各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建设大型批发市场、提供优质服务等方式,积极拓展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朱陈西南、于泉庄等村依托xx陶瓷产业优势,分别建起建材批发市场和陶瓷商城,增加了集体收入,同时也带动了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突出三个重点,促进农民增收。突出现代农业建设,把奶牛富民工程和农业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工程作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龙头工程,加快养殖业发展;突出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增强再就业能力,几年来累计转移富余劳动力3万多人;突出第三产业发展,以老206国道、新206国道和龙潭商业街为轴线,建成工字形商贸区,大力发展餐饮、娱乐、商贸、物流业,膨胀第三产业规模,促进了农民向商人的转变。,全街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00元。三是实施工业反哺农业,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实行多予、不取,彻底免除了农民的三提五统,大部分村免费为群众供应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为老年人按月发放一定数量的生活补助,朱张桥西南、河北等村还在农业生产中免费实行统一耕地、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收割服务,使农民能够腾出更好的时间发展经济;完善保障机制,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97%,15个村居利用集体积累为群众垫付参保基金。
(二)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开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近年来,着眼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xx形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力打造文明xx。积极组织各种文明先进评选活动,经常开展以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和睦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公民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广大农民文明程度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各村普遍建起了高标准的农民文化大院,组建起农民秧歌队,农闲季节、重要节日组织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湖南崖村的秧歌队每年都被选拔参加市里的会演,连续5年获得金龙奖。二是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力打造平安xx。深入开展了基层创安活动,强化科技防范,建好社区科技防范网络,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工作,促进人防、技防、物防的有机结合,构筑起全方位的立体防控体系。韦姜屯村投资20多万元,在辖区范围内建立了全方位的电子监控系统,朱张桥沟东村15年如一日,坚持村民夜间义务站岗制度,有效地维护了治安稳定;认真落实信访工作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健全领导常年接待、下访接待和信访包案制度,全面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各业承包公开招标、宅基地规划等制度,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努力把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去年以来,街道办事处投资5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彻底改造,投资200多万元,对建设街、宝泉路西段和罗六路南段三条道路进行了改造,投资30万元对中心小学教学楼进行了扩建,这些实事,深入民心,真正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地体现到了群众得实惠上;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实施旧村改造工程,几年来先后有朱张桥西南、朱陈西南、于泉庄、湖南崖、韦姜屯、闫泉庄等近二十个村实施了旧村改造,开发金湖、金泰等居民小区13处,吸纳城区人员3万人,改善和解决了城区2万多居民的福利待遇,全街道人均居住面积为27平方米,村居主要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9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5%;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去年春节前,街道拿出50多万元专项资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组织各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围绕规范运作、管理民主,构建起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格局
近年来,xx街道紧紧围绕发展农村民主,以基层党建为重点,牢牢把握配强班子、完善制度、规范运作三个关键环节,坚持规范与创新并举,营造了农村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一是配强班子,夯实基础。底成功对党支部、居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运转过程中又对个别素质差、能力弱的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针对各村不同情况,重点采取选、派两种方式选拔任用支部书记。去年以来采取选的方式对6个社区的班子进行了调整,调整支部书记6人。对朱张桥东南、连泉庄采取派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完善制度,推进党员干部管理科学化。建立农村干部管理制约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制定了农村干部经济待遇德、能、勤、绩、廉五挂钩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出台了《关于严肃劳动纪律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意见》,对农村干部应遵守各项纪律进行细化,制定了十四不准,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实行干部任期目标承诺制,制定了《关于严格落实干部任期目标承诺和践诺奖惩制的意见》,与当选的村干部和班子签定了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责任书,面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三是规范管理,推进居务运作正规化。出台了《村级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建立了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和党支部向党员、居委会向党支部、居委会向居民代表定期报告工作制度,进一步深化了居务公开民主管理,重要事项实行全面公开,广泛听取群众对集体事务的反映、意见与建议,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综上所述,该街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认为建新农村就是盖新楼房,建新农村就是修新马路,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还有的认为建新农村,是中央提出来的,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还有的认为建新农村,就要马上将现有的自然村落拆迁,进行统一建设,忽视了新农村建设要立足各地实际,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
(二)失地农民众多。作为全区工业基地,失地农民逐年积累,数量众多,全街道失地农民人口达到人,占全部人口的%,人均耕地为0.2亩,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压力。一是失地失业,生活难。多数居民失地,未能得到很妥善地安置,基本上失去了养活自己及家人的经济来源,为其生活及家庭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二是补偿标准低,再发展难。由于当时土地占用补偿制度不健全,因为政府行为等多种因素,多数土地补偿标准低,甚至无偿占用,为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困难,为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三是居民成为社会边缘人,获得社会保障权难。农民失地即为非农民,失去了土地的社会保障权,但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政策措施缺乏,难以获得城市人所享有的基本养老、医疗及各种福利等社会保障权,全街道养老保险参保率仅达到4%,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三)集体收入不平衡。由于各种原因,村居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村庄与差的村庄差距太大,个别村居基层集体经济相对薄弱,部分村因历史原因集体经济负债重,经济收入渠道少,但用于居民的福利、老年人保障等支出费用巨大,正常的办公费用基本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如此次调研的湖南崖村,每年用于基础教育、村庄建设、发放居民面粉粮油、交纳居民电费水费等开支大约为120余万元,村集体仅靠收取沿街商品房等收入,收大于支,难以维持正常运转。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很大。
(四)居民素质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居民的素质不容乐观。
突出表现在:
思想方面,思想比较保守,传统意识比较牢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
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
文明意识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公共卫生、热心公益等集体观念逐步淡化,乱堆、乱放、家庭卫生问题比较突出,婚丧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行为依然存在。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识是前提,规划是龙头,产业是支撑,投入是基础,制度是保障,农民是主体。现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发动。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让基层干部、社区群众全面理解20字方针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含义,切实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鼓励群众勇于创新,积极改革,大胆实践,调动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国家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觉悟,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防止出现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绪。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几个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村的经验表明,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尤其是村支部书记作用的发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必须选好、配强农村支部书记,加强培训教育,并充分发挥好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制定规划标准。在本次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城乡联动、统筹发展,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本区域生产生活发展、土地状况、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城市化进程等,确定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标准。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实施步骤和工作措施,在此基础上,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结合实际,分步实施,经济条件好的村居可以先行一步,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居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
(三)突出建设重点。针对街道实际,重点抓好以下七个突破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以强化为民服务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为民服务大厅的作用,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增进群众福祉,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二是以经济发展为突破口。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离开了发展,新农村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扶持,千方百计地发展村(居)集体经济,拓宽村(居)集体收入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为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福利待遇奠定坚实的基础;想方设法地优化环境增加群众就业、经商的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切实提高群众的收入,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稳步、持续推进。三是以五改为突破口。全面实行改水、改厕、改路、改灶和改圈,彻底清除垃圾堆、柴草堆、石头堆和粪堆,对社区大街小巷、居民庭院进行净化、绿化、美化,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居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四是以提升群众素质为突破口。加大对群众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强化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五是以加强民主管理为突破口。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六是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突破口。围绕改善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旧村改造,大力实施小区开发,全面搞好水、电、暖的配套设施,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大型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让群众享受到城市居民享受的待遇。七是健全社会保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要建立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引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界人士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要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