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大学生调查报告(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外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些旅游群体当中,青年旅游者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而在青年旅游者中至少有半数以上是青年学生(主要指大学生),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它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青年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另外,青年大学生自身的旅游选择之外,受青年大学生影响而做出的家庭旅游的选择,在我国国内旅游活动中,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出游意向(动机)、出游地点和时间、出游态度和偏好、出游次数、旅游的方式(包括交通工具、同伴等)、旅游花费来源、旅游消费状况、旅游信息渠道来源和学校对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影响等。
大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它具有以下几点旅游行为的特点:
1、在旅游态度及偏好方面,大学生对旅游持有非常有定的态度。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旅游,其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休闲散心,自然风景区和民族风情区的偏好值最高。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旅游,其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休闲散心,寻找乐趣,所以选择的景点主要是自然风景区和民族风情区;
2、经济支出方面,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满足中低端旅游产品的消费,因为家长的供给依然是大学生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大学生可支配的经济支出有限,不可能支付得起大酒店高昂的住宿费用,个人小旅店虽然价格便宜,但小旅店经营的不规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使得大学生在安全方面存在顾虑;
3、大多数学生出游时选择不定时间,不大喜欢受约束,乐意与同学一起游玩,并且在旅游的吃、住、行、购物、游玩中,相当多的学生都选择乐意把钱用在游玩上。
4、目前学校没有过多重视大学生旅游,旅行社对大学生缺乏相应的旅游产品,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
一、热情洋溢,积极备战
当接到学校的紧急通知要搞社会实践时,我就对自己说:“一定要干好”。在团内开会,对实践活动的工作进行讨论,更加细致的划分,讨论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安排具体事实,确定责任。首先选取活动地点、确定活动主题、准备宣传资料(健康养生,常见病多发病)、准备心理调查问卷(由科大心理咨询室以及图书馆流通三部提供)、实践期间所需物品(药箱、血压计、数码相机)。精选出人员、对团队人员进行培训,涉及各个活动,尤其是访谈人员要认真培训团队的纪律以及下乡注意事项等。
二、互帮互助团结一致
在活动中,作为一名领队,你要有能力让一个团队成为一个团结强大的集体。在培训期间、出发前的动员大会、以及活动期间每晚的例会上,我都反复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在活动期间,队员们没有令我失望,他们友爱谦让表现在点点滴滴。饭菜是你拨到我碗里我在还到你碗里;晚上睡觉安全问题最重要,一男队员每晚坚持睡在女队员宿舍(教室)的门口确保大家的安全,还在教室门里外上了两道锁;行李大家争着背,水大家分着喝。每天虽然走访了一天大家都很累,但一回到住处便都忙碌了起来,打水的打水,洗菜的洗菜,你熬粥,我炒菜,你摆桌椅,我整碗筷,大家合作协调愉快。
三、沉着冷静鼓舞士气
一小部分村民讳疾忌医,拒绝我们对卫生的宣传,拒绝测血压。队员们对此刚开始有些失望不解,我耐心幽默地给他们分析,鼓舞队员。队员们用热情和真诚最终打消了那小部分村民的疑虑,使活动顺利完成。
刚开始这里的留守儿童污言*语很多,不会唱国歌,却会唱“好姑娘";不会喊我们"姐姐,老师"却会喊我们"小女生,小帅哥";不会害羞好奇地一言不发,却回不停地闪到我们的'身边,拉我们的头发。这一切让队员心寒不解,一个女队员被气哭了。我批评了我们的女队员,我告诉她要想让这群孩子听话,我们是不能哭的。要和孩子们做朋友,并树立威信。孩子的本性是天真淳朴的。最后,这位女队员成了孩子最喜欢的姐姐,孩子们每天都“姐姐、姐姐”的喊着。
四、不怕吃苦,当好表率
除了出去调查外,我要安排好大家的食宿,尽量让大家吃的相对丰盛。每天趁大家午睡时,我总会烧一锅开水留大家醒来下去活动前喝;晚上开例会,总结一天的工作,整理数据资料,核对纪录账目;每晚等大家洗好,我会检查门窗是否关好、锁好,炉门是否关好,煤炭是否换了;早上5:30又得准时喊大家起床做饭,到街上购菜。我虽然苦点,但我心中十分的高兴。
五、热情第一认真不二
在活动中,我要求每位成员都要热情对待每个人,注意言谈举止、个人素质、认真负责。在测量中要对居民负责,要保证每份记录结果的真实性;在宣传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村民给予不同的指导、讲解,做到详细了解情况,因人而宜;在访谈中,要求队员结合调查问卷详细认真的了解老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认真纪录。
六、苦尽甘来归却不舍
经过为期一个星期的服务和调查,我们的成员皮肤给太阳晒黑了;有的脚给磨出了水泡;有的胳膊、腿上都留下蚊子叮咬的疙瘩,但我们却换来了详细的结果。我们认真宣传了养生保健知识;普及了药品安全知识;深入了解了漫留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孩子们乖巧可爱了。
回学校的那天,孩子们和我们合影,依依不舍,村民们向我们挥手告别。坐在汽车里,我们看着数码相机里面的一张张图片,感慨万千,我们爱上了三下乡,爱上了我们的职业,爱上了农村……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各方面的缺陷,舍不得孩子,舍不得老人。
总之,在这个活动中,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够以领队的身份去锻炼自我,我感到十分荣幸;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帮助了别人,也开阔了自己的知识面。
主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x消费x心理x方法x行为
核心提示
20xx年5月8日至15日,本人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理工大学的全日制在读本、专科学生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从消费意向、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上一定程度解读了目前大学生们的消费现状和消费趋势。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其中本科类院校学生30人,专科类院校学生20人;男生25人,女生25人,男女比例约为1∶1。
调查结果一
吃饭穿衣花钱最多
相关数据: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1%
调查和数据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大方面。其中,在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两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1%。其他方面,休闲娱乐占6.1%,与学习相关的各方面支出占4.3%。尽管食物支出仍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支出之一—
—约47.7%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四成,约24.1%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五成——但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面聚餐的费用也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价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尤其是校园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根据结果分析,作为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在被调查的女生中,近三成拥有价格在300元以上的品牌服装。调查结果二
恋爱花费每月百元
相关语录: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
如今,“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男主角的忠实信条。“尽管我们俩出去玩都十分节省,每个月还是要花费100多元钱的。”某一名大二男生说,他和女朋友都是农村的,而且是初中同学,尽管经济不宽裕,但两人要是出去玩,买个糖葫芦、冰淇淋还是经常的。
“其实,有很多大学生都在谈恋爱,只不过有的人不愿意承认而已。”另一大学生说,有些学生之所以“保密”工作做得好,主要是担心万一走不到一起,会遭到同学笑话或非议。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两成(19%)的学生承认有男(女)朋友,其中有30%的“男主角”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约有200元。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恋爱费用的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更多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
调查结果三
聚会聚餐最高数千
相关语录: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
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要不人家会说你不够交情、不上路人情消费因为其形式多样和不确定性而相对难以统计。据统计结果显示,近六成大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中每年要花费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学生这类花费在800元左右,更有极少数人每年要花费上千元甚至数千元。
消费态度
过半学生愿意打工
相关数据:当生活费透支时,有61%的同学愿意节约开支或自己打工赚取“我来上学就已经花费了很多钱了,咋好意思再向父母伸手要钱呢。”某一大学生说,自己家是农村的,经济条件本来就很一般,再加上自己上学花钱,家里都快承受不了了,自己说啥也不愿意向父母再伸手了。她告诉我,自己经济上的“额外”收入,都是她平时做兼职挣的。“我宁愿去打工,也不愿意再向家里要钱。”另一大学生说,有时候,一不小心,生活费用都花超了,只好向同学或亲戚借点,等到了假期,自己再找份工作,挣点钱补“窟窿”。调查中,我了解到,像这样的大学生占很大比例,调查数据也表明,35.2%的学生存在生活费超支的现象,甚至一学期的生活费在两三个月花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个人理财方面,当前的大学生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而当生活费透支时,只有不到一成(8.1%)的同学愿意张口向父母索取,20.9%的同学愿意借同学或朋友的,大部分(61.0%)的同学更愿意节约开支或自己打工赚取。
经济来源
大多学生要靠父母。
相关数据:目前,93.7%的大学生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尽管大学生消费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93.7%的大学生
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尽管爸爸、妈妈都是工薪族,但还是尽最大努力供我上学。”昆明理工大学大三某一学生说,看到父母为自己上学花费很多,心里也感觉很是愧疚,但毕竟自己还没有上班,不能挣钱。假期打工挣的那点钱,贴补一下平常的生活还行,要是自己供应自己上学,确实十分困难,“没有办法,只能靠老爸、老妈了。”他说,只要自己能上班挣钱了,会全力回报父母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经济消费水平、消费构成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和差别,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3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1800元,年消费支出均值为4963.96元(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这其中有93.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据分析有63%倾向于冲动型消费,女生在这方面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有30%多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9.9%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型消费,而大部分(55%)的大学生则说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
总述(分析报告):大学生多数是自进入大学开始,才更多的拥有选择消费的自主权。有了更多消费自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能否处理好,将关系到整个大学生活。消费的安排直接的影响生活的质量,毕竟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来自家长,基本都是有限定的。不合理的消费会打乱个人的生活秩序,影响学习生活。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直接体现了其生活观、享乐观、人行价值等价值观,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他们走出消费误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支出来源
来源x父母x亲友x贷学金x奖学金x困难补助x勤工俭学x其它x。大学生的支配额也已
逐年增长。但对周围同学的消费选择也进行了调查,仍然发现大学生还是没有走出一些消费的误区
主要有——
误区之一: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很强。曾有调查说:
(1)x3.7%的学生,竟不知道每月、每学期要花或花了多少钱,从未思考过钱是怎样花的,反正没了回家去拿,家里人给的时候也无定数,这类学生以城镇女孩居多;(2)有了钱就大手大脚地乱花一气,把本是几个月的生活费一块儿花,接下来只得过拮据日子,要么向家里求援,要么东挪西借;(3)在该买什么与不该买什么上没有主见,看到别人买啥自己也“随波逐流”,结果是钱花了于己用处却不大,造成了不小的浪费。
针对这种盲目性消费的内在分析:由个性觉醒而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对学生来讲,大学时期是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他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当代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才成长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无论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在人际交往上,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家长和教师会明显地感觉到,如果再像对中小学生那样,仍然用自以为正确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情感,那将是十分困难的。虽然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对消费又具有强烈的自主要求:
(l)开始行使对家庭消费的发言权。(2)开始要求自我消费选择权。时下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他们喜欢紧跟新潮走,喜欢追求个性,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和价值判断做出自主的选择。x(3)开始要求独立的消费支配权。当前,大学生的交友动机十分强烈,人际关系圈也比较宽,频繁的聚会或外出,必须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作后盾。
足够数量的“私房钱”,供自己自由支配,才能得以实现。而大学生仍是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误区之二: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绝大多数同学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上,而对精神生活投资甚少。以购书为例,统计有23.6%的同学未曾光顾过书店。据我们统计,在我校所有男生寝室中借《英语词典》,结果仅借到6本,也就是说平均每15个人才拥有一部这样的工具书。至于购书的同学中,投资也很有限,每学期不过是五十到一百元,更多的便寥寥无儿。与之绝然相反的镜头是学生们对吃喝穿上的“慷慨”,穿名牌时装不乏其人,名贵的化妆品倍受青睐,在一校门外四、五家餐馆终日高棚满座……
误区的产生试分析:由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各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出大学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并使之高大,或以此来提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显示自己的社会价值,尤其是一些家庭富有而本人学习成绩却不甚理想的“纹绮子弟”,更想以此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也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影响,于是,重物质的消费蔚然成风。
误区之三:消费的模仿趋向。许多学生在努力适应社会过程中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消费选择的模仿化趋势。男生为装出男子汉的气质与风度,随波逐流地学抽烟,
勉强地训练喝酒,刻意用白酒增强“内功”,女生则对时装、化妆品、各类首饰是情有独钟。再者是模仿港台影视歌坛上的俊男靓女的包装打扮生活方式,追逐此消彼长的名牌,看通宵电影,上高档次的舞厅去感受罗曼蒂克氛围。校园中掀起的“生日热”“旅游热”、“追星热”……无不与这种消费中的模仿心态有关。
消费的模仿趋向,在一定程度上也由消费的攀比产生,也就是下面将谈到的。特别是所说的从众心理,“人有我亦应有”的从众心理。消费流行与消费心理相互的影响关系也促成列模仿趋势的出现。消费心理直接决定了消费流行的形成;在消费流行的冲击下,消费心理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某种意义上说,攀比成风也将大学生的消费趋于相互模仿。
误区之四:消费的攀比行为。同学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模仿式消费行为中自然会滋生压倒对方而求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某寝室某女生穿了件时髦服装,不久,同寝室的其他女生也会悄悄地穿上与之媲美的时装。某女生家本清贫,可为了跟上步伐,穿上一件流行时装,省饭节菜地节俭了一个多月才如愿以偿,某男生买了一名牌产品暂时领了校园新潮流,其他同学也不甘落后,聚“财”力争。这样你追我赶,相互攀比,导致了高消费不断升温。
由好胜心而引起的消费攀比心理。大学生争强好胜心理反映到消费上,就是追风赶潮、相互攀比,力争主宰校园文化消费的潮流。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
(1)“人有我亦应有”的从众心理。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一些心理倾向,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就一般而言,对时兴的东西极端注意和极端不注意的大学生均属少数,而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是随着时尚的发展而转移的。
(2)独辟蹊径的求异心理。喜欢变孩花样,寻求更时兴、更完善的东西,以达到身心各方面的满足,是大学生自发的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所变化和创新。
领导校园文化消费的新潮流,是具有强烈好胜心和表现欲的大学生的梦寐以求的。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针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误区,应该相应地做出一定的消费指导,才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注意“家情”的教育,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
同时,学校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应起好主导作用。要加强国情教育,提倡适度消费,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用优秀文化传统陶冶学生。,狠抓校风学风建设。最后,建立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当前大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不健康的娱乐方式、交往活动和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缺乏健康的消费文化方式的引导。基于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巨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寄希望并依赖于社会的力量,按照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屏弃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消费行为,积极扶持和建立大学校园新风气、新消费文化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