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推荐19篇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精选19篇)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1

拜月是家里人聚集在院子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香纸,搬来一张大桌子,在大桌子上面放好糕点,点燃香纸进行对月亮的祭拜,祈求家里的子孙将来能够有一个好的姻缘。

在部分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要高出城市居民好几个层次,不止生活水平好,连幸福指数也要比城市居民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人的生活水平基本上和城市居民没有什么区别了。

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节假日也就更加绚丽多彩,花样繁多了。

城市居民因为受限于空间,过中秋节的时候也就只能和家人一起吃吃月饼,如果天气好,还可以看一下月亮,有时候运气不好,天阴或者下雨,抑或是有霾的话,连月亮也看不见。

古代大诗人苏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因为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没有雾霾,才能让苏轼可以在孤独的时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小时候过中秋节,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坐在院子里吃五角钱一个的月饼,那种月饼只有糖馅儿,吃在嘴里却是又香又脆又甜,家人聚在身边,爷爷抱一下,奶奶抱一下,心里也是温暖极了。

长大以后,开销越来越大,家人也各在一方为了挣钱而难以相聚。

现在的月饼也是各式各样,什么馅儿的都有,但是味道没有那时的好,甚至吃起来都担心会不会是隔年的老月饼,会伤害到自己的身体。

时代发展了,可是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中秋节都不再是那么快乐,反而会引起分隔异地的每一个人都乡思,引起心中那一缕淡淡的愁绪。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2

我国传统的节日很多: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在众多节日中,我最惦记的是中秋节。

在中国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人们仰望天空如玉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我国人们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即祭拜月神。有些地方还有活动,还形成了烧斗香、放天灯、走月亮等特殊风俗。人们把酒问天,借此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团圆。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农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这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信息。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慢慢在民间传开了。

月饼是中秋节必食之物,外表与口味也算是色双美。款式层出不穷,有花边的、有水果月饼、冰皮月饼……抹茶月饼以新绿茶味主馅料,口感清淡微香。五颜六色的月饼,吃起来感觉也不一样。

中秋节不但月亮皎洁,花儿也舒展着身姿,尤其是桂花。人们在这一天除了赏月还赏桂花。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有句诗说的好:“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不正是赞美了桂花吗?

我喜欢中秋。花好月圆,共度良宵,浪漫温馨中秋节,只留祝福在心中。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3

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4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重阳节、元宵节……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中秋节。

中秋节是由于八月十五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又因为十五的月亮正圆,民间俗称团圆节。“团圆节”,真有趣的名字,没想到中秋节还有个这么好的名字!

中秋节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折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等。这些故事生动有趣,你也来读一读吧!为了庆祝中秋节还有很多诗人写了关于中秋节的诗歌呢!《中秋》。水调歌头》。《中秋月》。《太常引》。《八月十五夜玩月》等。这些都是诗人们在中秋写的诗。

在中秋节有许多习俗:吃月饼。赏月。走月亮。放天灯。它们都是中秋节的习俗。

每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都会回奶奶家。每年这时,大爷一家,二爷一家也都会回到奶奶家,一家人团团圆圆、说说笑笑。哈哈,要不怎么叫团圆节呢!这时候奶奶会做许许多出国多的好吃的,当然最主要还是吃月饼。吃完饭后我们就下楼去赏月。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是个美好的节日。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5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不变。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6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祖时,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7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多姿多彩的季节,是个秋高气爽的季节,秋天迎来了中秋节,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美妙的节日吧!

中秋节最主要的当然是赏月和吃月饼了。中秋节,吃月饼象征着家人团聚圆圆满满。早在唐朝的时候,我们中国就有吃月饼的习惯了,只是月饼的形状不一样。后来经过改进月饼的形状之后,月饼就变成现在的这种形状,口感也好了。

接下来就是赏月了,大家应该听过《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树》的故事吧。讲的是嫦娥吃下灵药,然后飞上了月亮的故事。

后来天庭里的吴刚犯了错误,被降凡到月亮上,天庭让他把一棵桂花树砍倒,就让他回天庭去。不料这棵树是被天庭的人施过魔法的,是一棵砍不倒的树。可怜的吴刚就只能乖乖地在月球砍树。

每当中秋节的时候,我看着月亮的时候,还会想起有关月亮的一些诗句或者一些古诗,比如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非常期待中秋节,因为晚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亮。还有吃月饼。与小伙伴拎着花灯到处玩。

中秋节真是个美妙的节日!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8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9

有野史相传,在中国古代齐国有一个叫无盐的女子,长相丑陋,但是她小的时候一直虔诚的拜祭月亮里面的神。等到长大后,具备了十分超人的品德,被当地的官员举荐进入皇宫,可惜一直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

有一年八月十五赏月,皇帝在月光的照射下见到了无盐,突然觉得她美丽出众,十分诱人,居然立她做了皇后,中秋拜月由此开始。

坚持长年拜月的无盐成功逆袭,不管她初衷是不是冲着高富帅来的,通过这个故事,无疑给拜月增添许多女性的功利色彩。

古代人除开吃月饼,赏月之外,还可以做做其它有趣的项目。

在老农村,中秋节这天还可以喝桂花酒,进行拜月活动,在其它地区,还有这些风俗,比如点塔灯、放天灯、烧斗香、树中秋、走月亮、舞火龙等很有特色的民风民俗。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10

赏桂花

桂花有“九里香”之誉,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传统名贵花木。自古以来,人们把桂花及其果实视为“天降灵实”,作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因此人们称誉好的儿孙为“桂子兰孙”;把“进士及第”或考上了状元,称之为“蟾宫折桂”;把月宫称为“桂宫”,以“桂魄”比喻月亮。而且,我国劳动人民还以桂花和月亮为题材,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神话故事,世代相传,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嫦娥奔月,吴刚捧出桂花酒”的神话故事,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在中秋节赏桂花更是别有滋味,因为桂花寄托着人们对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赞美。

饮桂花酒

在古代,中秋之夜还有喝桂花酒的习俗。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11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赏月:在中秋节,家乡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等月亮出来以后在桌子上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要先敬月亮神之后一家人才能吃月饼。

吃月饼:家乡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已成为家乡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12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大家都很重视,关于它的习俗,也很有趣呢!

在70年代的农村,大人小孩都过不上现在的好日子,但是每逢中秋节,又圆又大的月亮挂在蔚蓝的天空上,在这柔和的月光下,无论多么穷苦,家里都要买上四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放在桌子上,做成一个供盘,条件好一点的,还可以用上好的白面,里面放点儿糖,蒸成圆形的,就成了梦寐以求的“月饼”,也做成供盘,乞求苍天保佑一家人的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现在生活富裕了,中秋节的食物琳琅满目,家里有各种各样可口的水果,还有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月饼。这天一家人一起去赏月啦,一块儿在家里一边吃月饼,一边聊天啦,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啦,快乐无比,尽情享受天伦之乐。给亲人、朋友送箱月饼,代表团团圆圆;给家人送一些包装精美的苹果,代表平平安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反映了:不能回家团圆的人,到了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除了春节,这是人们最重视的一个节日了。

八月十五正值农忙季节,人们欢欢喜喜吃月饼,高高兴兴收粮食,其乐融融。中秋节,代表丰收,代表喜庆,代表团圆,农民们收获辛辛苦苦种来的五谷,脸上不由露出会心的微笑;小孩子们可以约好地方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晚上则可以和家人一起去赏月,或是在家里聊聊天儿,这是多么美好的节日呀!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13

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除了吃月饼,还要赏明月。这已经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过中秋节的习俗。

现在,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今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三口坐在院子里赏明月的情景。

那天晚上,空中没有一丝风,天上没有一缕云。天上的星星如璀灿的宝石似晶莹的珍珠一闪一闪的,把深蓝色的天幕点缀得更加神奇,更加迷人。

八点多,月亮缓缓地爬上了远处的楼顶,皎洁的月光顿时洒满了我家的小院。黑漆漆的小院里一下子亮堂起来。人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那晚的月亮真的格外明,小院里的树木在地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笔下,月亮像白玉盘,又像瑶台镜,但是在我的眼里,此时的月亮胜过白玉盘,赛过瑶台镜。

望月生情,我情不自禁,于是套用《暮江吟》中的诗句吟诵道:“可怜八月十六夜,星似珍珠月似灯。”

妈妈说:“把月亮比作灯,一点也不美。”

爸爸说:“那你说比作什么才最美?”

妈妈想不出,爸爸想不出,我也想不出。

月亮越升越高,虽然看起来没有刚才那么大,但是比刚才更亮了。皎洁的月光洒在地上,地上好像下了一层霜;照在脸上,脸上好像抹了一层粉。

“举头望明月”,我没有“低头思故乡”,而是想起了月亮上面的嫦娥姑娘,想到了正在绕月飞行的“嫦娥一号”。此时此刻,我们一家正在和她们一起“天涯共此时”呢。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14

农历8月15日--中秋节到了,又可以和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了。

在皎洁的明月下,也许有不少人正坐在自家的阳台上,一边“举头望明月”,一边惬意的品尝着月饼吧;也许有些人家家中的小孩子还在那儿唱着“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为我打月饼呀……”的歌儿吧;我们家也不例外,未到中秋,妈妈就带回了一大盒月饼。

这盒月饼的盒子很精美,在盒子的最下方有一个米白色的蝴蝶结,中间写着四个斗大的字:诚月爱礼,还有一段英文,最上面就

是月饼的名称“AILI爱的礼物”和“LOVEGIFT”,左右有四个特别大的字,这些字是红色的,比盒子的颜色深了不少,所以看起来不太显眼。盒子里面有十二个直径为5厘米的小月饼,这些月饼样子稀奇而生动:乌梅月饼的表面印花像个古代皇帝的印章;金沙蛋黄白莲月饼虽然表面的线条弯弯曲曲,但给人以美的感觉;玉米马蹄爽月饼表面呈圆形,上面有一层又一层似波纹的线条,就像一个人的指纹;黑芝麻月饼外表很像奶奶家的纸窗……

月饼吃也不能白吃,吃也要知道它的由来。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相传始于元代末年。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揭竿而起。有一支队伍的头领朱元璋为了传递信息,把“八月十五夜大起义”的纸条藏入月饼分头送到各路抗元力量,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一起行动,起义取得了成功,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传开了。

月饼好吃,而且意义非凡,你可别只顾吃,而忽略它的意义哟!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15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相传已久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因为月饼象征着快乐、美满、和谐。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经过我上网调查,还有这样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七仙女回填宫时给有着正义董永留了一个儿子。之后有一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那孩子看到同村的小伙伴们在村头桂花树下玩耍,也想过去凑凑热闹,哪明白不但没人理他,还骂他是个没妈、没教养的野孩子。他委屈极了,便号啕大哭。哭声惊动了天神吴刚,吴刚便悄悄拿出登云鞋,对孩子说:“如果你想妈的时候,就穿鞋圆月下吧。” 

  董永的儿子在月光下穿上了登云鞋,飞到了天宫,七仙女见了自己的儿子,又悲又喜,便亲手把嫦娥送的桂花蜜糖,拌上花生米,核桃仁,做成馅儿,按圆月的样貌,做成香甜的仙饼,给儿子吃。玉皇大帝明白此事后十分生气,命令麒麟把董永的儿子回人间。 

  之后,董永的儿子当了官,就叫各州各县的人们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都来仿做他在天宫时吃的仙饼,摆在月亮下,表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这种饼子就像月亮一样,所以后人便称做中秋饼。 

  直到这天,每年的八月十五日的晚上,当一轮圆月挂在蔚蓝的夜空,人们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心中总会憧憬。   中秋节吃月饼作文: 

  顾名思义,农历八月十五便是中秋佳节,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日子。每家都团团圆圆的,不管身在何处,都会不远万里回家过中秋节。八月十五的月亮也格外的圆,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我看十五的月亮也很圆吗!   嘻嘻,我当然也不会错过这月下吃饼的好日子啦!于是我从房间里拿出了我最爱吃的酥皮月饼。然后,我又搬出了凳子,轻轻地剥开我最爱吃的酥皮月饼。心里美滋滋的,真想一口咬下去。突然妈妈一叫我,我便把月饼放在了凳子上,待我归来之后:咦!月饼呢?我明明把它放在了凳子上,到底跑到哪里去了?一看,怎样地上有月饼末,我便一路跟着月饼末走,最后找到凶手了。尽然是你们:小帕和拔丝dog。 

  这天我非要把你们拔丝了不可,偷什么不好,敢偷我的月饼。妈妈听我在外面咕囔着。便问我:“小威,怎样了,在那干什么?”“妈,小狗把我的月饼给叼走了,我还没吃呢!”我气愤的说道。于是妈妈回到房间里,给我拿了一个月饼说道:“小狗也要过中秋节的吗?哪有中秋节不吃月饼的?”于是我便不再追究此事,继续我的月下吃饼了。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16

中秋赏桂花的好去处

1、北京颐和园

东堤沿线是颐和园桂花节一条主要的游览线之一,因为在这里,游人不仅能够欣赏到桂花的风姿,闻到桂花那沁人心脾的幽香,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展板了解桂花的品种、习性、用途、历史、产地、趣闻、诗词等桂花文化。

2、杭州满觉陇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满觉陇自明代起就是杭州桂花最盛的地方。满觉陇,亦称满陇、满家弄,位于杭州西湖以南,是南高峰南麓的一条山谷。满觉陇因桂花而闻名,每年秋天,桂花盛开,香满空山,落英如雨,故有“满陇桂雨”之美誉。1985年,“满陇桂雨”被评为新西湖十景之一。

3、苏州桂花公园

苏州桂花公园建成于1998年10月,是一个休闲公益性公园,占地16.5公顷,位于苏州古城的东南隅,毗邻蓬勃发展的工业园区。桂花公园内花灌木以常绿植物为主,品种达260余种,其中不乏名贵稀有树种。尤以桂花树种为特色,园中桂花品种之丰富,数量之多,居国内首位。因此,这里也成了中秋赏桂花的好去处。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17

我爱中秋,圆圆的月光,圆圆的月饼。我爱月亮,淡淡的光芒,淡淡的美丽。我爱夜幕,安静的颜色,安静的守护。月亮有了夜幕显得更加清美。而中秋节无疑是其美的极致表现。

我们家乡的中秋节可是热闹非凡,火热的场面,火热的气氛,火热的人们,都使中秋节的前奏显的热闹非凡。晌午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厨房里,妇女们勤快的洗着为晚上准备的菜;大厅堂里,老一辈的人们熟悉的做着各式各样的饼;外面的路上,回家人的脚步急切的踏着,为了就是能找早一步见到在家门口等待的亲人……

等着一切准备就绪,大人们也赶快做好晚饭,看着心爱的亲人们露出幸福的笑容。小孩子们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摆好椅子,一圈的围坐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身边,等待着可口的饭菜上桌,一脸快乐。慈祥的爷爷奶奶和蔼地搂着孙子孙女们,给他们整整衣服,擦擦小脸什么的……

晚饭过后的月亮分外明亮,辽阔的夜空中没有一朵白云,浓得化不开的黑夜里,一轮圆月在高空中耀眼的闪光着。天空中明亮的皓月,成为我们欣赏的美景。我们对着天空祈祷,祈求平平安安,清爽的秋风拂面而过,清清凉凉,舒舒服服,惬意极了!

中秋,总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向往,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希望我的家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希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18

唐代李端《拜月》诗云:“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解带。”同为唐代的施肩吾又在《*词》中写道:“*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这个小女孩肯定是见大人拜月见多了,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就模仿大人的样子,玩起了拜月的游戏,由此可见唐代拜月风气之盛。应该注意到的是,这里的拜月是拜新月,祝愿的内容恐怕也多属儿女私情之类。   

大概从北宋确立中秋节开始,拜月之俗就由拜新月转为中秋拜月了。宋代金盈在《醉翁谈录》中对宋人中秋拜月的风俗作了详尽的描述:“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愿: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目如皓月。”古代常将科举及第称为蟾宫折桂,因而拜月时男孩有“早步蟾宫,高攀仙桂”之愿;嫦娥则是传说中美貌绝伦的月中女神,所以女孩拜月时愿自己貌似嫦娥。到了明代,拜月之风更加盛行,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由此可见当时人们拜月的情景。

中秋拜月的习俗,历代相传,当然变化也是有的。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京师之曰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月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朝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作者在这里对清代京城中秋节的盛况作了生动描写,从中可以看到,拜月之风在清代还很盛行,只是此时拜月仅限于女人参与。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作文 篇19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