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童年儿时的中秋节作文汇编3篇

爸妈童年儿时中秋节作文(通用3篇)

爸妈童年儿时的中秋节作文 篇1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就到了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中秋节就要到了,现在过中秋节的习俗主要是和家人一起吃月饼,但我突发奇想,很想知道爸爸妈妈小时候是怎样过中秋节的,是不是和我们这般简单。

妈妈说,搭宝塔是她关于小时候过中秋最美的记忆。中秋节那天,村里的孩子王会带着全村的小朋友满村子找瓦片和砖头,然后在一个空旷的可以看见月亮升起的地方,搭成宝塔,再找来煤油,点上火,等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围着宝塔拜月亮,唱着童谣,分享着彼此的劳动快乐。摇曳的灯火与皎白的月光遥辉映,格外美丽。我听完之后,仿佛也置身其境,正和大伙一起唱呀跳呀。

另一个儿时的记忆就是拿着月饼听他们的爷爷奶奶讲故事。虽然现在电脑也能播放故事,但我更喜欢听爸爸妈妈讲他们觉得最有趣的故事,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和《吴刚伐桂》。如果我能进入故事里,我肯定会帮玉兔捣药,阻止吴刚砍伐那棵美丽的桂花树的,因为爱护植物,人人有责。

比月饼是爸爸妈妈小时候最有趣的一个活动,听爸爸说,那时的月饼做工粗糙,只有两种,一种是有馅的月饼,一种无馅的发饼,外面都裹着芝麻。都特别美味,不过吃起来可要小心了,稍不注意,就会被里面的冰糖粒嗑着牙。听说大的发饼有我们家煎牛排的平底锅那么大,拥有它的小朋友会兴奋地满村子跑,把小伙伴们的月饼都比下去。虽然爸爸说馅里的冰糖可能会嗑着牙,但我真的想有一个大大的月饼,然后再狠狠地咬上几口,味道肯定很好。

现在的中秋节,月饼更精致了,吃的人却越来越少了;看电脑玩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了,出门活动的人越来越少了。真希望能有一个和爸爸妈妈儿时一样快乐的中秋节!真期待能品尝到爸爸妈妈儿时中秋节那么美好的味道呀!

爸妈童年儿时的中秋节作文 篇2

记忆中,无论农活多么忙碌,八月十五这天,母亲仍然会放下手中的农具,换上干净衣服三五人一道去赶集,买回一些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同时,住校念书的我们也尽可能赶回家,既为了全家团圆赏月,也为了满足肠胃对美好食物的渴望与需求。

赶集归来,母亲空空的篮子里便多了一些让我们垂涎的东西。割上斤把肉那是少不了的,手头宽泛的话还会捎回条鱼。因为是中秋节,自然少不了月饼、苹果和柿子,但苹果、柿子多是三五个,一般也就是刚好够我们姐弟三人的,月饼更是只买五块,一个人一块,用母亲的话说,这些都不能当饭吃的。但为了圆孩子们中秋美梦,母亲的便是制作手工月饼来给我们解馋。

赶集回来,母亲便把“糟头”(做饼时留下的一块生面,主要用于发面)用温水泡在瓷盆里,午饭后便开始和面。在醒面的间隙,母亲把家中的芝麻拿出来选干净然后放在锅里炒,冷却了以后便用家里的石臼把它捣碎然后拌上糖,这样月饼馅便做好了。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村里只有我们家才有那个石臼,听父亲说那是祖上流传下来的。因此,每年中秋节的下午,故乡的老屋便始终弥散着芝麻的香味。这时面已发好母亲便开始揉面,并把它们做成盘子那么大小的饼,里面包上准备好的芝麻糖,用簸箕盛着端到锅灶上,一块块地放到锅里面烤。当然,一锅最多只能放四块,而且火候也要适中,大了就被烤糊了,小了有可能不熟,所以烤饼是一个细致活,当然,这对于母亲而言自然不是什么难题。

晚上,皎洁的月亮早早地就挂在了空中,好像她也知道今天要受人们祭拜似的。母亲和姐姐便把桌子抬到院子里,放上早已用盘子装好的苹果、柿子、月饼和母亲做的月饼,然后还要认真祈祷一番,无非是祈求平安、丰收之类的话语,具体说得是什么听不明白也听不清楚更不想听,因为心早已被那些食物给勾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起床为我准备回校的东西,自然少不了要在我的书包里装些月饼,有时,姐姐还把她没吃的苹果悄悄地塞到我的手里。这些生活的细节与往事让我记忆犹新,令我珍藏永远。

爸妈童年儿时的中秋节作文 篇3

我比较钟情于苏轼在《永遇乐》里描绘的“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它表述中秋多添了些人世情味,撩起内心对于中秋的那份记忆,融景入情,与我的生活经历更为贴近了些。

农村人除了对春节过的相当隆重之外,其次便是中秋,因为这与庄稼收获有关。从六岁便和母亲开始下地种田,一泻千里的鲁西平原,黄绿层接不穷,一如海浪涌动着希望和激情。我实在不喜欢钻玉米地,矮小的身子还够不到玉米棒,走不好还会把脚迈到某位老人的坟头上,一边祷告,一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出如迷宫般的屏障,顾不得汗水,顾不得身上被刺的灼痛,头发上,眉毛上,浑身上下粘满了白色玉米穗屑儿,样子极其狼狈不堪。

那时候,父亲刚师范毕业在离家很远的乡镇教学,大多数时间我是和母亲度过的,白天把玉米摘完,用镰刀割出一条小路,我们把玉米捡拾到地板车上,那夜,月亮着了素白色衣服,周围闪着铭黄的光芒,照亮了我和母亲回家的路途。娘,该是中秋了吧?我询问,她伸伸腰,抬头望着月亮。是呀,回家给我们君超煮豆子,玉米吃。我兴奋的点点头。我又问母亲,娘能多加点糖吗?她回头冲我笑笑,干脆地说能。

紧挨着玉米地旁边就是豆地,农村人种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换些钱或煮了放入罐子里做咸菜吃,配着萝卜居多。这个时节的豆子饱满,一碰如调皮的孩子蹦蹦跳跳的出来,到处都是小东西的影子。母亲轻轻地握住豆柄,迅速的用镰刀把它割下,尔后递给我放在包袱里,接着,母亲叮嘱我弯腰去拣落在地上的豆子,她说,这是小月亮,中秋节夜里,我就这样拥有了繁多的小月亮。

乡下没有煤气,就连烧蜂窝煤也是点着数。母亲把豆子和玉米洗干净,倒入井水,木头在灶堂里霹雳啪啦,霹雳啪啦的声音至今我仍记得清楚,雄雄火光烤着我稚嫩的脸颊,嘴里含着口水。揭开大木头圆锅盖后,满屋子里都是玉米和豆子的香甜气息,母亲试着捏了捏,直到她说熟啦的时候,我才把口水咽到肚子里去,直到成年,我仍然对坚果类的食物情有独钟。

在异乡生活了八年,每过中秋,心里依旧怀恋乡下的暖月清辉,万物静寂,口齿生香。也是这个不算长或短的八年让我一度品尝了人生之团圆的况味,千里之外,清朗月色下,一个游子唱诵着《明月几时有》里的词句,盼望着世间万物和谐美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