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如何养生一定要注意防感冒(精选4篇)
注意防感冒
中秋佳节的时候,天气已经比较寒凉了,对于身体免疫力差的人来说,若是平日里不注意一下的话,很容易感冒的。尤其是,患有鼻炎的人,千万不能着凉,否则又要经历那种鼻涕流不停、喷嚏不止的悲催日子了。
建议届时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除了及时备好薄块外套,多喝热水之外,还应该做些暖身小动作。比如说将双手的掌心合在一起,之后不断搓手,直至手掌发热。这样子做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流动,而且还能强化呼吸道,抵御病毒的侵袭,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让你远离感冒。
注意饮食保健
中秋佳节可是团圆日,在这个节日里家里都会特别热闹,会准备很多的好吃的,各种肉类、蔬菜,摆满一大桌。然后一家人围着一桌,开开心心地吃饭。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大家往往吃的比较多。一下子吃太多,对健康是不利的,而且进食的食物也要选择一下。
比如说吃的东西要荤素搭配,不能光吃肉不吃菜,怕胖的人可以选择多吃鱼肉,这种肉脂肪低。比如说要适当吃些粗粮,因为过节大鱼大肉吃多了,容易不消化。这时再吃点富含纤维素的粗粮,能够帮助消化,避免产生不适。比如说吃夜宵的时候,不要吃太多,喝些热牛奶就可以了。因为吃夜宵吃的食物过过的话,会损伤脾胃,而且也不利于睡眠。
注意早睡早起
中秋佳节被人称为是团圆日,所以这一天外出工作的人,大不多数都会选择回家吃团圆饭。在这样阖家欢乐的氛围下,除了老人和小孩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要玩耍或是吃喝到很晚才会去睡觉,甚至是直接通宵。
这样子可不好,这个时候应该早睡早起。因为秋季的时候,夜深风露重,越是晚睡侵入人体的寒气也就会越多,给身体带来损伤。所以说,大家要早睡早起。
饮食
秋季气候稍凉,空气中普遍缺乏水气,饮食中应以防燥摄阴,滋肾润肺,以少量椒、葱、韭菜、蒜等辛散食物,配合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鸭肉、乳品等柔润食品。至于老人,还可以多吃一些米粥来益胃生津。
日常作息:多喝水、早睡早起
秋天的气候干燥,很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肤水分也易流失。所以要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多喝水、多吃含胶质与水分的水果,避免太激烈的运动。并应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机率,进而预防心血管疾病。
预防与调护
秋季感冒,是立秋之后常发生的。应避免过度食用蒸发食物秋初暑气由盛而降,朝凉夜热,日夜温差变化大,到了十月左右,暑气渐退,但又逢秋老虎发威时,天气又闷又热,这种凉热不定的天候,最容易感冒。
推荐几款食疗方轻松预防感冒:
1、生青杨桃五个榨汁,加入一钱人参粉共服。
2、酸杨桃切片(或者乌梅10克,药房有售),加点盐,可防感冒、声哑、喉咙病痛。
3、香蕉一条,加柠檬切薄片数片及白砂糖(糖尿病患者可加木糖醇),腌半小时后时用。
4、中草药,以养肺、补气、滋阴为主。
选择中草药重点放在滋补津液方面,平时可服用太子参、沙参、麦冬、百合、冬虫夏草、核桃仁、杏仁、川贝、胖大海、枸杞子等益气滋阴、宣肺化痰的中药来保养。若容易发燥病,则用生地、百合、党参、麦冬、甘草来预防。
秋季养生需要培养乐观的情绪,静想收获累累硕果的喜悦,或以哲人眼光判断自然季节交替所表现的春秋凉,保持内心宁静,收神敛气,为阳气潜藏作好准备。
中秋时期,已将比较寒凉了,抵抗力差的人群容易感冒。双手反复搓掌对预防感冒大有裨益。双手合掌,对搓时两手的“大鱼际”应贴合,以搓得双手发热为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脉穴,强化呼吸道,抵御感冒病毒侵袭,提高免疫能力。
秋季养生对于女性朋友尤其重要,而早起早睡是最有效的养生方法。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减少熬夜、提前一到两个小时入睡,可以避免感冒、咳嗽等疾病的侵扰。上班一族适当午睡有助恢复精力、缓解秋乏。
中秋时期,万物开始凋零,逐渐露出萧瑟之景。但秋季白天渐短,人体生物钟不适应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看到秋景难免出现伤怀之感,一些人群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症。想要避免秋季抑郁,可以对外出活动,如假日郊游、登高观景等,也可以多参与一些有利于愉悦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打牌、下棋、养鸟等。
荤素搭配:荤素搭配平衡可以激发人的食欲,保持营养平衡。其中食用鱼肉比食用猪、牛、羊肉与家禽肉更好。此外,冷热菜肴的口味要甜咸巧调理,五味俱全才会胃口大开。
粗细搭配:要适当吃些粗粮和粗纤维食物,做到粗粮、细粮搭配,以帮助消化。
干稀搭配:主食花样要多,馒头、水饺、米饭都有才好,粥、汤、甜饮等品种也要经常变换,力求口味多样。
肥瘦搭配:荤食应少而精,肥瘦搭配,以瘦为主。口味要清淡,可多选择牛肉、狗肉、兔肉、鸽肉、猪蹄、肉皮冻、鸡鸭鹅爪等,以及海鲜类。鱼、肉的制作以清蒸为主,少吃油炸、火烤。
日夜搭配:节日里,人们为了玩个痛快,常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因此免不了吃点夜宵。由于白天饮食丰富,夜宵吃点馒头、包子、面条或喝点牛奶等热饮即可,既充了饥,又不伤脾胃,还有利于睡眠。
润燥汤
润燥是秋季养生的主要目的,润肺、润肠、降火,改善皮肤粗糙、干咳、上火、便秘和预防呼吸道疾病。秋季常见的润燥汤有山药汤、雪梨汤、枸杞百合汤等。
食用粗粮
秋季的粗粮更为丰盛,包括红薯、南瓜、大豆、绿豆等,饮食中适量的添加粗粮,可以防便秘、降血糖、控血脂、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补眠
随着气温的降低,环境舒适度的提高,秋乏、犯困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可以通过早睡早起、延长睡眠时间和午睡来缓解秋乏。并且,秋季充足的睡眠更有利于提高抵抗力。
动一动
秋后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排解抑郁,同时因为秋季人体代谢的减缓、出汗的减少,也可以通过运动改善。提高代谢,促进皮脂分泌,改善肥胖和皮肤粗糙。
泡泡脚
秋后养生可以每天进行泡脚,正所谓“三天吃只羊,不如泡脚再上床”。泡脚有助于养阴润燥、防病、调节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安眠和解乏。
随身携带衣物
中秋后各地的气温会有所不同,但总体会出现早晚凉的现象,身边携带衣物一方面可随时添减衣物,防止受凉而生病,另一方面可以用于中午的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