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寺的导游词(精选3篇)

上海静安寺的导游词(通用3篇)

上海静安寺的导游词 篇1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欢迎朋友们来到了上海世博会。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介绍,期待我们度过美好的一天。

上海世博会起源与1851年的英国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已先后举办了40届,上海世博会是第41届。20xx年世博会,是首次由中国举行的世博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世博会是一次全世界文明的盛会,全球的科技创新在这里激发,这是一座与未来对话的平台,人们的聪明才智在这里展现。

在这届世博会上,所有的展品都在一个宏大雄伟的建筑内展示,这座建筑是以铸铁和玻璃作为重要材料,建完后晶莹剔透,被众人称为“水晶宫”。本来这座建筑只是世博会的展示场馆,但因它新鲜富丽,却成了世博会的一种标记。

说了这么多,当然也不能放过世博会最出名、最引人注目的吉祥物“海宝”,意即“四海之宝”。看它的头发像翻滚的海浪,显得活跃有个性,点明了吉祥物诞生的地区和生命的起源。脸上卡通化的表情,友爱而充满自信。大大、圆圆的眼睛,显示着对未来城市充满等待。浑身的天蓝色充满想象力,显示着发展盼望和潜力的中国。它预示着中国有才能,有决心办好世博会!

我们现在可以看中国馆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伟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旗”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好,下面请大家自己参观。一小时后,我们在此处集合进入下一个会区。

上海静安寺的导游词 篇2

静安寺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号。向为著名江南古刹。据碑志,建于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十年(247),创始人为康僧会。寺址原在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初名沪渎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静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昼夜受江水冲击,寺基有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将寺迁至芦浦沸井浜一侧,即现今寺址。

静安寺迁至今址后,规模逐渐扩大,至元时,蔚成巨刹。寺内有8处名胜,即:三国时所立“赤乌碑”、南北朝时所植“陈朝桧”、原于神僧智严异行而流传的“虾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讲经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涌泉”、诗僧寿宁所筑方丈室“绿云洞”、行人取道渡吴淞江的古渡口“芦子渡”、东晋遗存防御海寇的“沪渎垒”。寿宁搜集历代诗人题咏,编为《静安八咏集》行世,静安寺由此声名远播。明洪武二年(1369),铸洪武大钟,耗铜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铸,祝皇太子千秋”铭文,至今呜响大殿,声洪震远。

清初以来,寺屡经兴废。雍正年间,住持孚庵,因寺院田产案胜诉,维护了静安寺的田产,并勒石记其事。乾隆六年(1741)礼部侍郎麦焕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歙人孙思望倡议集资重修殿宇。上海道(长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涌泉亭,并于寺东建报恩院供僧众居住。寺僧大海,曾将寺内被火焚余的宋代银杏树干,雕成十八尊罗汉及一尊韦驮像于寺内供奉。咸丰同治之际,静安寺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唯余一座大殿。住持鹤峰在缙绅李朝观、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岩等资助下,于光绪六年(1880)重建静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仪轨举行隆重的.浴佛节,四众云集,车水马龙,商贾辐,蔚为奇观。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静安寺庙会,“三月三到龙华(看桃花),四月八到静安(逛庙会)”遂成为沪上民谚民俗。光绪九年(1883)由李朝观作记、住持鹤峰勒碑,《重建静安寺记》碑文今仍保存于大雄宝殿前壁。

上海静安寺的导游词 篇3

去了一次大连,喜欢 那里的路,那里的天,还有空气中弥漫的清新的味道。但给我印象最深得却是海滨广场上那一条印满脚印的世纪大道。

那是一条特殊的路—紫铜色的金属上印满了脚印。导游称之为“世纪之路”,据说上面的脚印都是大连普通市民再普通不过的脚印。脚印虽然歪歪斜斜,但错落有致,路的起点是一位百岁老人的足迹,路的尽头是一位新生儿浅浅的足迹。

人的脚常常被束缚于鞋子的禁锢之中,很少有如此光鲜靓丽的机会,我也是第一次 这么直观、真切地去比较、欣赏个人的脚印,这可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所以我观察得格外仔细。

我猜,那一定是个从旧社会走出的妇女的脚印。他小得可怜,扭曲的形态似乎正在控诉那个扭曲的时代。他委婉的蜷缩着,好像已无力舒展自己的身躯与思维。三寸金莲,多么病态的审美观,他束缚的不仅仅是闺中妇女的一双脚,更是古代妇女的思维,甚至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我猜,那一定是一位农民的脚印。他瘦削却强劲有力的刻在世纪大道上。不同于常人的大脚趾,暗示着他背上的重担;清晰可见的纹路,让人联想到她额上的皱纹。这只脚印应让所有中国人尊重 ,因为她撑起了一个民族。

我猜,那一定是一个十多岁孩子的脚印。他漫不经心的点缀在各个大脚印中,却格外的惹人爱怜。它光滑圆润,显然没有受过生活 的磨砺。它娇小而脆弱,让人不仅但有她是否能承担未来社会生活的重担。但他跳跃的灵动神态,似乎又让人燃起希望 。他和他们一定充满活力、充满智慧。

不同的脚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相同的是他们对民族的热爱,对生活的痴情。让我们每个人,都在历史的大道上留下光辉的脚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