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端午节的作文200字(通用27篇)
端午那天上午,爸爸领着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还没有到江边,远远地就听到了锣鼓喧天,非常热闹。走近一看,江边插着许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条龙舟在江里一字排开,划船手摩拳擦掌在准备着。正式比赛开始了,只听一声炮响,五条龙舟像五支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驶去,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加油声、锣鼓声、欢呼声……异常热闹。
这时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但是人们一点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这欢乐的海洋里。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有一条龙舟划到了终点,笑声、欢呼声更响亮了。
我看见岸上看热闹的人往江里扔粽子和鸡蛋,我非常奇怪地问:“爸爸,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进水里呢?”爸爸说:“赛龙舟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以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纪念他。借划龙舟赶走江中之鱼,同时丢粽子等食物喂给鱼吃,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我们家乡的爱国诗人屈原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龙舟是我国传统文化,龙舟比赛。龙舟身长9、10米,里面可以坐二十多个人,在龙头的旁边的地方有一个位子,上面坐了一个人,他手里拿着敲鼓的棒子,每一秒敲一次。
比赛的是黄队和绿队。那激动人心的比赛开始了!两队都不示干落后,当然,速度也是一样的。我发现,一艘龙舟上的人他们划船的速度是和鼓声的速度一致。
渐渐地,渐渐地黄队临先了,但是绿队的队员们也没有灰心,慢慢地,慢慢地绿队又追上来了!就是听那鼓声,都让人觉得紧张,更何况那些划船的人呢?他们的心情一定比我们更紧张吧。就这样,两队像在你追我打,一会儿黄队临先,一会儿绿队临先,一会儿……
我感觉过了一会儿,比赛就结束了,时间过的真快呀,我想到。但对那些队员来说时间算是够漫长的了。“绿队赢了!”我欢呼地雀跃着。我突然想起他们划船的速度是和鼓声的速度一致的,我似乎惊呆了,这么久的比赛,他们不累吗?他们一定累,而且是很累,但是他们坚持住了,忍住了。他们能赢靠的是实力,平时一定训练的很刻苦。
我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忍耐、坚持不懈的精神。
不知不觉中,端午节又到了。
端午节的由来说法有很多,但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看到当时老百姓生活的如此悲惨,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在农历五月初五的时候,他来到江边,抱着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跳河了。当老百姓听说后,他们划着竹筏打捞屈原的尸体,可是,老百姓们并没有捞到尸体,于是,人们就将饭团投到江河里,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渐渐地,人们将竹筏做成了龙的模样,希望鱼儿看到龙都纷纷逃走,不要吃屈原的尸体。到后来,饭团慢慢地变成了现在的粽子,所以世世代代传下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的呼喊声、鞭炮声传四周,家家户户粽香飘满屋。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仰天长啸,毅然地跳进了江中,凭着人们怎么打捞,就是不见屈原的尸体,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尸体,人们就把包好的米投入江中,喂鱼虾。两千多年后,这演变成了“吃粽子”和“赛龙舟”。
两千多年后,我正在过传统佳节——端午节。
这天,必不可少的就是四个角的粽子啦我家正忙得不亦乐乎,因为我家正包着可爱的粽子。包粽子,需要一些蜜枣、一些花生、一些江米、加一些粽叶。一切准备好了后,妈妈便“破土动工”了,三下两下编包成了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了,既结实又好看,我吵着也要包,妈妈起初不同意,但经不过我的软磨硬泡,终于同意了。我兴高采烈的把妈妈的动作一丝不差的学了下来,但包的粽子自始至终不成形,我发了火,终于有点像了,悄悄的放进锅里,我的杰作无疑是匹害群之马,落在其他粽子之上,一进过就烂了……不过我最终学会了包粽子。
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了,咬一口,又香又甜,好吃极了,而此时,我对屈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周末妈妈带我去超市,我发现超市很多地方挂满了各种各样的棕子。我问妈妈这是什么啊?妈妈说:“端午节要到了,所以有好多的棕子。”我问妈妈什么是端午节。妈妈告诉我说:端午节是这样来的:几千年前,有一位名为屈原的爱国诗人。他自己的国家被敌国打得奄奄一息。为了唤醒大家,他抱着一块石头,自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我明白了端午节的来历。妈妈说完给我买了个荷包,红红的、香香的棕子,上面还写了一个字;龙。我把它挂着脖子上,可好看了!
几千年前,见逐而作《离骚》的屈原先生,怀着一腔爱国热情,怀抱对祖国沉沦的悲痛,跳进了滚滚江水之中。人们为纪念这位为人敬仰的爱国志士,每年的农历5月初5(屈原跳江的日子)都会向江中投掷粽子(叶包饭,饭夹枣)。久而久之,这便成为一个习俗,而这天也被命名为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激发人们爱国热情的契机,每每打开粽子,眼前就会情不自禁地浮现一份流传千古的爱国忠魂……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端午节已不再属于中国,在不久前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颁布的新一批文化遗产中,端午节堂而皇之地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不禁让众多华夏子孙大跌眼镜。我们在得知这条消息之后该做些什么呢?抱怨联合国相关机构处事的不严谨?批判韩国对历史的歪曲?或是为“粽子”的专利移交而感到惋惜?我想都不是,应该反思……
今天是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我想端午节应该是每个地方都有的吧,可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这下我可明白了.
我和奶奶来到大街上,四处都会传来热情的喊声.听"卖粽子啦!甜的,咸的,香喷喷哦!"但最令我注意的是小孩子了,他们的脖颈,手腕或足裸上都系着红,黄,蓝,白,黑五色的丝线,奶奶说,那是长命缕.
奶奶从大街上买了些艾草和蒜头,中午12点,就拿出去放在太阳下晒,说是可以避邪.
晚上,一家人吃着饭菜,当然少不了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还有一道菜叫黄龙出海,妈妈说:"今天是龙的纪念日,所以要烧这道菜."电视机里,小朋友们正在做游戏,瞧他们的头上画着"王"字,身上还佩戴着五色香囊.
端午节可真是有意思啊!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 苏轼《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下阕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选自苏轼的《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2、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选自殷尧藩的《同州端午》
3、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选自文天祥的《端午感兴》
4、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选自李隆基的《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选自边贡的《午日观竞渡》
6、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选自秦观的《端午》
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选自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选自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9、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选自李隆基的《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0、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选自储光羲的《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每当嫩绿的菖蒲被插在家家户户的门上,我过人民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到了。
端午节不光只要插菖蒲,而且还有精彩的划龙舟比赛哩!
这一天,在西溪湿地的河道里,一条条龙舟高昂着巨大的龙头,头上鼓着炯炯有神的龙眼,拖着又细又长的船身,样子挺威武。每条船的前面坐着一名鼓手,后面坐了十来个船员,双手紧紧地握着船浆。
“咚咚咚,咚咚咚”激烈的鼓声响起。船员们齐心协力,喊着号子,身子前后摆动,使劲地划桨。“哗啦啦,哗啦啦……”清澈的河水激起了一串串白白的浪花。一条条龙舟你争我抢,箭一般地向前冲去。鼓手一会儿把鼓敲得飞快,一会儿又把鼓声放慢,船员们也随着节奏有规律地划着,争先恐后地奋力向前,大家都想争夺第一名。
岸边观看比赛的人们扶老携幼,人声鼎沸,场面热闹极了!
每一年的端午节都搞得非常的,虽然天气很热,但是人们的的心情却很兴奋,过节的气氛很浓。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端午也是我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在我国大多数地方端午节都是吃粽子和赛龙舟,而在我的家乡会吃一种用麦饼包馅的东西,馅料多得很,有黄蟮,有肉片,有鸡蛋,有炒面都会被裹在麦饼里面。在那一日,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饭桌上,我们一家人边吃边聊,屋子里充满了端午节的快乐气氛,弥漫着香喷喷的味道,我开心级了!外婆还会在门前挂艾草,听说用来避邪驱蚊的,好讲究啊!
我想:过端午节真好,我真想每日都过端午节,每日吃好吃!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年端午节奶奶都要包粽子,今年我也包了,你相信吗?我觉得还挺好呢!
奶奶头一天,就把芦苇叶、米、豆子泡好,端午节上午,包粽子开始了。奶奶教我,先把叶子,折成一个漏斗状,把米和豆子,红枣放进去,填满,然后把长的叶子折过来,把米和豆子,枣包住,最后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和奶奶比赛谁包的又快又好,奶奶包得很快,可我总是包不好,不是漏米就是破叶。再看奶奶,一会儿就包好了几十个。看到我包粽子这么难奶奶笑着说:“要吃上你包的粽子得鼠年马月。”没想到小小的粽子是这么难包,不过我还是成功地包了几个。
看着电视上的龙舟比赛,吃着自己包的粽子,这个端午节真快乐!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在这盛大的节日到来之前,我们迎来了夏至。
夏至要吃馄饨。星期四,奶奶买来了馄饨皮。不知道馄饨是怎样包成的。于是,我拉着奶奶的手大声嚷道:“奶奶,让我试一试,一切皆有可能。说不定我就能包好呢。”我再三恳求,奶奶才答应了我。
我将馄饨皮放到桌上,把装馅的盆子端到桌上,往里面放了两双筷子,又端来水。我来到卫生间洗了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学着奶奶的样专心致志地包。“首先拿出一张馄饨皮。”奶奶耐心地指导我。我按照奶奶说的做,拿出一张馄饨皮,“然后放在手心,放入馅。”奶奶不厌其烦地讲解。我的手心没有馄饨皮那么大,只好放在桌上。馅放多少呢?算了!想放多少就放多少。然后,我将馄饨皮卷成圆柱形。用水干什么?我学着奶奶的样子用手指在水面“蜻蜓点水”,再在圆柱的两边点了点,用力捏一捏,再将圆柱形两边粘在一起,一个四不像的馄饨就完成了。把我的“四不像”和奶奶的馄饨放在一起,相差十万八千里、瞧,我的“四不像”都露陷了。看得我哈哈大笑。
虽然只包了一只馄饨,但是我还是很快乐!
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来了,从阳光中走来了。
公园里的小朋友可真多呀!看,他们有的在吃香甜的粽子,有的在玩五彩缤纷的花线,有的脖子上挂着十二生肖的香荷包……
我们呢?我们在小河边玩纸船呢。
“迪迦号出发了。”丁丁大吼一声。
“凤凰号也出发了。”冬冬用尖尖的嗓子说。
我大声喊:“屈原号荷花船闪亮登场了。”
一只蜻蜓飞来了,落在我的荷花船上。有了小船手,我的船游的更快了。
我乐坏了,高声大喊“屈原加油!”
丁丁和冬冬急了,也大叫了起来。
“迪迦加油!”
“凤凰加油!”
一阵风吹来了,小船游地越来越快。
渐渐地,小船变成了三个小白点……
过端午节真快乐。
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吧!
从前,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你们猜一猜他是谁?对了,他就是屈原。屈原被别人诬陷了,被迫跳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一天就将粽子扔进汨罗江,喂饱鱼虾,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这一天,还要赛龙舟,是为了捞起屈原的尸体,可没捞起来。屈原离我们有几千年,尸体早就腐烂了,我想这大概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才一直这么做的。
我们这里端午节是这样过的:一到端午节,清早长辈们就去菜场买回来艾草挂在门前窗户上,挂艾草是为了驱蚊避邪!
端午节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欢乐,还让我们学到了知识!啊,过端午节可真好啊!
便当裹米,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条脱闲揎系五丝。——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失调名《端午》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失调名《端午》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今天端午节我和外婆他们去了大外婆家。
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我们乘着车子来到大外婆家。路上,妈妈说:“我记得她家在水帘洞53号。”“啊?”我迷惑不解,“水帘洞?”舅妈也笑了。外婆也奇怪地说:“什么水帘洞啊?”妈妈又回答:“水帘洞就是水帘洞,我的记性很好的。不会错!”我们只能听她的话了。舅舅说话了:“我记得有一个农工商超市的。”但我看看窗外,只有高高大大的大桥,没有超市。“农工商!”舅舅叫着。“哪儿?”我和舅妈异口同声。绕了一个大圈子,终于找到了农工商,有顺着妈妈说的“说的“水帘洞”,我们找到了这个小区。我一看,真的是水帘洞,是水帘洞53号,真是太太太好笑了,好像这里是花果山一样。
我就是这样“笑”到大外婆家的,这真是一次有趣的端午节呢!
6月9日,我校剧场举行了“动手包粽子,品味传统端午节”的亲子活动。德育处、办公室和社工一起策划、筹备,与20户家长义工家庭一起包粽子、做寿司、做沙拉等美味,等待美味出炉期间,社工准备了端午节有奖问答跟孩子一起玩,活动还邀请了部分家长委员一起品尝美味。
活动分为放学前家长准备食材、放学后亲子制作美味、大家齐分享、共度传统佳节三个环节,家长义工们有的从上午就开始忙着采购准备,整个活动都是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参加活动的家长都对此次活动表示满意,觉得既可以欢庆端午,吃到自己和孩子制作的美味,又可以加深与其他家长的交流,感受到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支持与关怀。
端午节要到了,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上诸说。
真希望端午节快点来到,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
广西左江是龙船的摇篮,农历五月初五发大水,叫龙船水。
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包凉粽,在门前插艾叶,把樟脑丸装在小丝网袋里,挂在小朋友的胸前避邪。大一些的哥哥姐姐,要喝一口雄黄酒,根据古老的传说,蛇精变成的人,喝了雄黄酒,就会现形。而包凉粽的习俗,是因为古时候一位叫做屈原的爱国志士报国无门,投江自尽,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民众划着龙船向江中投放凉粽喂饱鱼虾,一年又一年,形成了龙船竞渡的习俗。
我家住在左江边上,从小时起,每年的端午节都观看龙船比赛,看惯了划龙船的队员矫健的身影,听惯了他们奋勇拚搏的呼喊和有节奏的锣鼓声。而最为大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数年前,我县龙头乡的女子龙船队曾经参加澳门国际比赛,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端午节到了,我们一边吃着凉粽,一边欣赏着精彩的龙船比赛,缅怀着古代的仁人志士爱国传统,立志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好学生。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我听到这首儿歌便想起了端午节。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给自己的孩子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系在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
就口味而言,粽子陷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粽子以甜为主,南方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凸显地方特色部分。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时,大阳重,人中天,古称这一天为“天中节”,具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大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等。
画额,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字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已》:“每至端午,白初一日起,取雄黄和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他出,用意一致。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 刘禹锡《竞渡曲》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早晨,天气阴沉沉的.几日来,家里发生了点事情,我一直也没有走出阴影,时时想起来坐着发呆.走到教室门口,一个孩子看见我"嗖"地钻进了教室.小家伙又想干什么我心里暗暗地嘀咕着.
走进教室,来了十几个孩子,都七手八脚放椅子.孩子似乎看出我的变化,都懂事多了.放完椅子,孩子们该值日的值日,该读书的读书.渐渐的,教室的人多了,书声朗朗.那个早晨看见我钻进教室的孩子时时用眼瞟着我,好像在偷偷地观察着我.我装着没看见,时而倾听着悦耳的读书声,时而想着自己的心事微微叹气.
"老师,老师——"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我一愣正是那个孩子."老师,端午节快到了,这是我和妈妈昨晚亲手包得粽子,给你捎了两个尝尝."孩子扒在我耳边轻轻地说到."啊,啊,谢谢,谢谢."我恍然接过孩子手中的粽子,一阵浓浓的香味迎面扑来,心里顿时荡起一股暖流……
是啊,快过端午节了,应该是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爱意浓浓的端午节,我吸了一口气,心里充满了希翼.
⇓
今天是端午节了,但我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妈妈告诉我,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屈原的大臣,小人对皇上说了屈原的坏话,皇上不再信任屈原,就把他流放到远方,他很伤心就跳河殉国了。老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就往河里扔吃的东西,最后形成了端午节。
端午节我们吃粽子,系彩绳,赛龙舟,真是热闹非凡呀!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端午节吗?我们吃粽子的时候别忘了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呀!
快要到端午节了,美术老师教我们做香囊。
老师先发给我们每人一张铅画纸,然后让我们横着对折一次,再竖着对折一次,剪两个一样大小的爱心。接着我们把爱心的底部粘贴在一起,然后在爱心上画上图案,再往里面塞餐巾纸,塞满了,先把顶部用双面胶把绳子固定住,最后把还空着的地方粘贴住。这样香囊就做好了。
我兴奋地把香囊交给老师,老师把我做的香囊举起来给大家看,同学们“哇”地叫了一声,那时我的心情是多么开心啊!
端午节到了,我的爷爷和奶奶就会包又香又甜的粽子。只见他们先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然后在圆锥的筒中装入一些糯米,放入红枣,再放入一些糯米,然后上部的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开口为止;顺着三角的边将所有粽叶都折好,最后,用线绳将粽子绑扎结实即可。放入锅里煮熟,就能吃到甜甜的粽子了。南方人还会在粽子里包上瘦肉。
以前,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在门上挂上艾草,在小孩的额头上涂上雄黄,以此赶走蚊子,还会佩戴香囊。
端午节与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传说,屈原是为皇帝干活的人,皇帝非常喜欢屈原,皇帝身边的大臣们却非常嫉妒屈原,就经常在皇帝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皇帝也就开始疏远屈原,最后屈原所在的朝代灭了,屈原觉得没有了国,他活着也没有意思,就跳江自尽了。江里有吃肉的鱼虾,人们为了不让那些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扔粽子。
我要向屈原学习,长大以后也要向屈原一样爱国。
风俗赛龙舟
“Dragon boat racing is an indispensable(不可或缺的) part of the festival, held all over the country. As the gun is fired, people will see racers in dragon-shaped canoes pulling the oars harmoniously and hurriedly, accompanied by rapid(迅速的,急促的) drums(鼓,击鼓), speeding toward their dest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