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端午节作文700字(精选6篇)
每当到了农历五月五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这是中国人民节日中的一个节日,习俗多种多样,如: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可今年的端午节可不一样,以前我们到了端午时都是买棕子吃,但今天可是我们亲自包的!
妈妈对我说:“包棕子要拿两片棕叶叠在一起,翅棕子叶的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的样子,接着就是把糯米放入,用筷子捣实,然后用‘漏斗’上面的棕叶把‘漏斗’封好,最后用绳子绑住打个一个结,一个香甜的棕子就好了。”我按照老妈说的做,可是我在包棕子的时候,不是漏糯米就是把刚折好的漏斗搞散了。可我不会被一点儿困难给退缩,我又一次重来,包了老久,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包好了一个棕子。
奶奶把我们包的棕子放在锅里蒸,过了7~8个小时,奶奶把棕子拿了出来,对大家说:“吃棕子啦!”我与老爸,老妈一起出来,准备吃一口美味棕子。我尝了一口棕子,哇!棕子真好吃!我立刻对奶奶说:“奶奶做的棕子超好吃哇!”爸爸妈妈尝了也夸奶奶她的厨艺好,奶奶被夸得直说:“哪里哪里!”
这时,我问爸爸:“我们为什么要吃棕子呢?”爸爸说:“这是纪念战国时候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奶奶接着说:“屈原有着爱国激情,却又报国无门,后因楚国国都失险,在公元278年的五月初五,屈原投泊罗江而死。为了对屈原的哀思,人们就把包好的棕子投入河内,让鱼儿们吃饱后免吃屈原的遗体。”奶奶一口气说了一大堆话。
我说:“哇!奶奶你懂得真多。”
大姑有一手包粽子的好手艺,每年端午节,她就会做红豆粽送给我吃。
今年的端午节大姑却对我说:“宛青呀,今年我来教你包粽子。”我高兴地点了点头,因为在我的眼里,包粽子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大姑先准备了箬叶和棕叶、糯米、红豆等材料。她先将箬叶洗干净,放到锅里煮二十分钟,将棕叶撕成0.5厘米宽的条状。再把糯米和红豆洗净,浸泡两小时左右,滤干,加上少量盐和纯碱。开始包粽子了,大姑一步一步地教我包粽子,还没等大姑讲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箬叶,把箬叶先卷成了非常小的一个“窝”,然后就照着大姑教我的步骤包起了粽子。可是在大姑手里听话的箬叶,到了我这里却不听使唤了,还没等我拿棕叶扎,箬叶就散开了,第二个,第三个.......
一连包了好几个,都是如此,我有点泄气了。原来粽子好吃,却这么难包呀!大姑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自己吃的粽子自己要包好哦!”听了大姑的话,我不好意思放弃,只好接着包。不知道是第几个了,我包的第一个粽子终于“问世”了,虽然没有大姑包的好看,但我还是很高兴,我总算学会了包粽子。一个下午过去了,我包了好多小粽子,后来包的比前面包的就好看多了,大姑看了,一个劲地夸我心灵手巧。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我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还懂得了做事要不怕困难的道理。
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我的家乡——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会有同一种感觉。满口喷香的糯米,氤氲香气中,仿佛升腾起成败英雄不灭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不禁对靳尚、张仪与郑袖的卑鄙无耻嗤之以鼻,为屈原的气节所折服。何为英雄?生死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仰天长啸?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隐隐的,似乎可见你将那无尽的沉沦抛进滚滚汨罗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汉!整个世界因你而美丽!折断柳条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挽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你追寻真理的脚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来,手中的粽子已尽,才明白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最终空留叹嗟,沉沦不已……
粽子在口,母亲在身边,家乡在心中。
端午节到了,第一快乐的事当然是能吃到香软可口的大粽子。可是,今年的端午节我不能光吃粽子。我也要亲手包一个粽子。
端午节的早上,我看见爸爸妈妈已经在餐桌边切肉,准备食材了。餐桌上放着很多包粽子用的材料:豆沙、红豆、糖、红枣、糯米······应有尽有,样样俱全。外面还不时地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像在打一场“爆竹战争”。
爸爸对我和妹妹说:“我们开始包粽子吧。”“好耶!”我和妹妹欢呼起来。首先,我照着爸爸的样子,把粽叶对折成斗漏状,然后再将糯米放到里面。可是,我放了很久,总是放不满。到最后,糯米竟然一粒也不剩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把粽叶拿开,顿时惊呆了:刚才我往粽叶里塞的米,全到桌子上了。原来,我塞米时没注意,把米从这个“漏斗”的下面撒了出来,我也没发觉。没办法,只能从新来过。这次,我格外慎重,把糯米、肉、红豆小心地放到粽叶里,终于成功了。第三步,就是把粽子绑起来。我先捏紧粽子,把粽子的四个角利落地缠好。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我过去看了看妹妹包的粽子,笑得前仰后合。原来,妹妹把粽子包扁了,包成了一个“大饼”。妈妈把我们包的粽子都放到锅里煮。一小时后,我们就可以吃到粽子了!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妈妈回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所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在五月初五过端午节。可是屈原死后被蛟龙困住,世人就把五色丝粽投入江中,驱赶蛟龙。后来发展成吃粽子。而当地百姓得知要打捞屈原时,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漾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的习俗也和屈原有关啊。”
今年的端午节真有意义,不但放了三天假,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还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包粽子!
转眼间又到了端午节,大街上响起了儿童们的歌谣声:“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今天,我和我母亲来到了外婆家包粽子。包粽子前,外婆告诉我说:“传说曾经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包粽子了!”母亲叫了一声。外婆赶紧带我走进了厨房,我看到地上摆着芦叶、肉、米粒等材料,母亲已经有模有样的包起来了,外婆也开始教我包粽子了:“将两叶粽叶折成漏斗状,舀入一匙米放上五花肉、香菇、咸蛋黄、板粟诸种馅料后,再舀入一匙米包合后以粽绳扎紧。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就好了。”外婆绘声绘色地边说边给我演示。我也聚精会神地听着,生怕错过某个细节。听完,我也认认真真地做了起来。我第一个粽子刚放米粒的时候,下面漏了一条缝。第二个粽子刚绑线时炸了开来米粒撒了一地。母亲瞪了我一眼,对我说:“去去去,你真是大呆子帮忙——越帮越忙。”我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不久之后,种子包好了,我急切地说:“快烧吧,为了吃粽子,我早饭还没吃呢!”不久之后终于好了,我拿起一个粽子,“烫烫!”赶紧放下。
我只好用筷子夹道房间,吹着空调,开着风扇,粽子很快凉了,我小心翼翼地拨开粽子,轻轻地咬了一口,味道有点咸,粘在嘴里,很有韧性,慢慢咽下去,感觉棒极了。接着我大口大口地把第一个吃掉了。
真希望下次端午节来得快一些。
端午节假期里,爸爸妈妈说带我一起去感受端午的习俗,我心里想,端午节不就是吃粽子吗?
一路上,爸爸告诉我,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有佩带香囊的习惯,有避邪驱虫之意,也有许多人喜欢在门上悬挂艾叶菖蒲,驱蚊驱虫,并且这些草药用来熬水洗澡可以祛寒湿,今天我们要的地方是铜梁安居古城,向来铜梁端午节都有龙舟竞赛,今年不知为什么没有这个活动,我们就去铜梁的安居古城去感受下端午氛围吧!
安居古城果然名不虚传。一进景区就感受到一阵复古风扑面而来,它不像其它古城那样“富丽堂皇”,它有自己别具一格的方面。爸爸说铜梁的安居古城是重庆众多古镇的翘楚,是理所当然的安身之所,居然之家。
高大挺拔的木桩,上面点缀着细细花纹,雕着散发檀木香的刻画,门檐显得庄重威武,这便是通向古城的大门。老街里,亭台牌匾,拱桥流水人家,处处都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四处都闻得到糯米和粽叶的清香,各种口味的食材混杂在一起,便成了充满乡愁气息的“叶儿粑”。很多老人坐在自己家门口,把一张张粽叶洗干净,将雪白的糯米放进去。塞满像立体三角形的粽子里,然后用各种颜色的线紧紧的把粽子捆扎好,有的把煮好的粽子捆成扇形,有的捆在一根筷子上,那个粽子非常的小,只是比大拇指大一些,密密麻麻的包裹着筷子,像盛开的玫瑰花一样美丽。
“枸杞熬汤,芝麻提香”一声声的叫卖把我吸引到“老温家”的店铺门口,老温家的鸡丝豆腐脑儿应该是全古城最畅销的小吃,热辣鲜麻,入舌嫩滑,再来一碗红糖凉糕,枸杞冰粉,那用枸杞熬制的汤,加上红糖水,再撒上芝麻,浓郁的香味溢出来,让冰镇后的冰粉美味极了,冰与火的界限,再创美食界佳话。
古城的衣食美景让人应接不暇,沿街都是糯米,阴米,糍粑,粽子飘香,还有很多人穿着旗袍唐装,更加显得古城的韵味颇深。妈妈也尝试了一把“穿越时空”,穿着旗袍在古城里缓缓走着,带着古典的气质,和整个古城显得很协调。
细品慢游,徒步闲逛,江边走一走,吹吹江风,停在路边看着书,画着古城的静谧宁静,安居之意自在其中。
很喜欢全家这样的“粽”动员,生活原本就是安居!如果愿意,下次相约,你当游客,我当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