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的话题作文400字(精选22篇)
在端午节这天,校园中人人喜气洋洋,兴致勃勃。再走近一瞧,食堂里也闹得沸沸扬扬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正在举行“端午节包粽子大会”呢!
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在食堂里和同学们一起包粽子。首先,我们拿了两片粽叶,再把两片粽叶卷成漏斗形,把一粒粒的小糯米塞进去…这活儿可真是难办极了!这边的糯米塞进去,那边的糯米又漏出来了,那边的糯米塞进去了,这边的糯米又漏出来了……这样塞了又漏,漏了又塞,结果就是糯米掉的满地都是,粽子却一个也没包出来。我欲哭无泪,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包下去。
终于,我熬过了塞糯米的环节,来到了包肉的环节,一想到马上就能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我立刻来了干劲,不知满足地塞肉。不知过了多久,粽子被肉和糯米塞满了,累的满头大汗的我兴冲冲地拉紧了绳子,浑然不知糯米正在往外漏。我在绳子上打了个结。突然,只听“噗嗤”一声,粽子里的糯米和肉一股脑的爆出来。我呆呆地望着这满地狼藉。等了好一会,也没人理我,我只好又自己动手做了起来……
终于我做出了一只缠着红布带的粽子,它与其他粽子一起被送入了蒸炉里。
傍晚,我们全班都吃到了香喷喷的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老师说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那时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包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时,人们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后来在晋代,粽子才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又出现杂粽。在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被用作了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它的形状出现了锥形、菱形。宋朝时,人们又把果品包入粽子,就有了“蜜饯粽”。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馅料也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人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最为出名。吃粽子的风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哈哈哈!我真高兴啊,国家又新规定了一个法定假日——端午节。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一大早,我和妹妹就赶往河边。“咚咚锵!咚咚锵!”公公在哪里啊?我和妹妹的眼光在河面上拼命地搜寻。找到了,找到了,原来公公站在龙舟前指挥呢!“公公,加油,加油!”我和小妹妹挥舞着双手为公公呐喊助威。
转眼间,到了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我和妹妹汗流浃背,肚子也开始唱空城计了。我和妹妹转身回家吃粽子。回到家,我傻了眼,外婆还在包粽子呢?
我和妹妹急忙洗好手来帮外婆包粽子。我拿了一张又宽又长的粽叶,放入一勺米,接着把红枣放入里面,再放上米,又用另一张叶子把表面盖住,使米不漏,最后用线扎好,一个粽子就诞生了!
婆婆把粽子放在高压锅里煮,不一会儿时间,粽香就弥漫了整个屋子,真香啊!我用鼻子使劲地吸。
自然,小孩挂的香袋也必不可少!你看,我的香袋老早做好了,香喷喷的,里面全是香豆,上面还有一根金黄的丝带,可以挂在脖子上。
端午节,真让人开心啊!
“吃饭了!吃饭了!”幺婶给我和弟弟拉响了“战争”
我对弟弟说:“我们举行一场‘吃战’吧!让妈妈来评分吧!”弟弟听了,不假思索地点点头。我把这个建议给妈妈说了,妈妈也爽快地答应了。我把这些给其他人说了,他们都一致同意。
人坐齐了,妈妈就宣布:“宏伟和彦冰的‘吃战’马上开始了,请幺婶监督宏伟,请老公监督彦冰。第一战:弱点战,比赛规则:如果你吃了这样东西,对方没有吃,就加一分,如果对方吃了,己方就扣一分。过5分,比赛结束。预备,开始。”
我急忙拣了一块瘦肉放进嘴里,哈哈!弟弟是个死也不吃瘦肉的人,他肯定输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弟弟果真没吃,我就加了一分。该弟弟了,他拣了一块有辣椒的肉,吃了下去,他知道我平时不吃辣椒,但我现在改了,要吃辣椒了,我拣了一片和他一摸一样的肉放在嘴里,吞了下去。哈哈!弟弟扣了一分,正当我要拣弟弟不喜欢吃的卤菜时,妈妈一声令下“停”,我们听了,就放下了筷子。
妈妈接着说:“宏伟1分,彦冰-1分。开始第二战:自由战,比赛规则,在3分钟内,随便吃什么,看谁吃得多,就附加一些分,吃肉2分,吃粽子4分,吃豆腐干1分……预备开始!”
我们急忙吃起来,我一边吃粽子一边吃豆腐干,一直吃了2分钟(我有手表),就去吃卤菜(卤菜5分),不知不觉就吃过了1分钟。妈妈又令下“停”,我们就停住了嘴。爸爸报告:“弟弟45分。”幺婶报告:“哥哥45分。”一模一样,我晕!,妈妈又说:“宏伟46分,彦冰44分,相差2分,宏伟获胜。”这次我侥幸获胜,说句实话,有的菜我是一点儿胃口都没有。为了这次比赛,我豁出去了。同时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不是我们不想做的事情,就要放下,而是应该克服心理和各方面的困难,只要用心去做,就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我和弟弟情不自禁地笑了,他们也不由自主的笑了……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全国各地的习俗大都相同,但也存在些许不同之处。在我的家乡,端午节可是十分的热闹,在粽香的萦绕下,平淡的生活竟也咂摸出些许滋味。端午的家乡,如诗如画,凭增了几分古典的气息。
每年端午,父母总会带我去外婆家,至于原因,大概是家乡的习俗。到达外婆家后,外婆总会将早已准备好的粽子端出来摆在我们面前。儿时的我不太懂事,总喜欢一马当先抢过粽子,自顾自地品尝那由一根细长的红线捆着的粽叶里的美味。后来,父母总会再三提醒我,要让外婆先品尝。
其一,这是外婆的劳动成果;其二,外婆是长辈。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我也收敛了些许,以后总是将粽子先放在外婆手中,让她先尝。母亲说,这叫“孝亲敬长”。粽叶外包的红线一定要用剪刀一刀就剪断,不能剪太多次,外婆说,这样今后的日子才能一帆风顺。
外婆家的后面,有一条细水长流的小河,至今我都未看到尽头。每至端午,对这条小河我总是“情有独钟”。将一片新鲜的粽叶放在清澈的河面,用手抚起些许水痕,看着这承载着我美好祝愿的粽叶随波逐流,我心中也会荡起些许涟漪,甚至幻想这粽叶是否会流向汨罗江,与当初心怀远大抱负的屈原会面呢?
当我走到外婆家的菜园时,看到母亲正在帮外婆择菜,两人相谈正欢。等到中午吃完饭后,母亲走到正在洗碗的我身旁,告诉我,老人家都喜欢身旁有儿女相伴,我们与外婆难得见几次面,端午节一定要让她开开心心的!我连忙点了点头,仿佛懂得了久经历史沉淀的传统美德——孝亲敬长。
领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品味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传承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我们正在践行中!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赛龙舟、插艾叶、吃粽子,说的就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每年的这一天,奶奶都会买来艾叶摆放在门口,还用艾叶煮鸡蛋,今年也不例外。一大早,奶奶就已经准备好了新鲜的粽叶,清洗干净后放水里煮一煮,再将提前浸泡好的糯米端来,然后就开始包粽子了。每次她先取两片叶子,左手捏紧叶子的一头,用另一只手把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往里面放糯米,这时候,奶奶会根据每个人的口味放不同的馅儿,有蜜枣的、猪肉的、八宝的、葡萄干的,最后用棉线绑住。就这样一个个粽子就上锅蒸煮了。还没出锅,空气里就已弥漫着粽子的香味,真叫我们馋得流口水,恨不得立刻就吃。
只是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奶奶要把那些难闻的艾叶放在家门口,并用它煮鸡蛋呢?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艾叶有辟邪驱瘟的作用,奶奶是希望我们都平安健康。
端午节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节日,每年,人们都将在这一天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怀念爱国诗人屈原。今年,外婆又要包粽子给全家吃,我很好奇,粽子究竟是怎么包的?我决定向外婆请教,自已也包出几个好吃的粽子来。
一大早,外婆就忙开了,我也赶紧过去帮忙。外婆先将糯米淘好,放在一个大盆里,又准备了好多块腌肉,几个蛋黄。由于还要包肉粽,因此外婆又拿来酱油,往米盆里倒了些许,搅拌了几下,米马上就变成了酱油色,接下来,就要开始包了。
外婆先拿好一张箬叶,手把手教我。她拿住箬叶的两端,卷成一个漏斗状,往这里面加了三大勺米,又在米的中间放上一块咸肉,然后将它抚平,看不出一点儿向上凸的痕迹,再将没有碰到米的箬叶向前折,再将多余的部分向两边折,用手将它捏住。这样,一个粽子就成形了。接下来,就要在粽子外面缚上白纱线,防止粽子里面的米漏出来。我先在粽子偏上方的地方绕了几圈,又在下方更紧地绕了几圈,最后,把绳子的头和尾打一个死结,一个粽子就完美诞生了!我兴奋极了,也按照刚才的步骤去做,可是,刚要将肉放进去,“哗啦”,一下,我手里的箬叶松了,将米全倒了出来。我并没有灰心,又继续包起来,可箬叶就是不给我面子,刚包好,要系绳子了,“沙沙沙”我的“漏斗”漏了,幸好我眼疾手快,将米还有肉全倒在了边上的米盆里,这下,我可真是大冬天吃雪糕——凉透心了。外婆过来安慰我:“每件事都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慢慢来,会包好的。”我又振作起来,经过了十分钟的努力,我终于亲手包好了第一个粽子!之后,我越包越熟练,看着一个个自已包的粽子,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在这个端午节,我学会包粽子了!
端午节那天,满屋子都是一股淡淡的粽香,我吃着自已包的粽子,我想这一定是世界上吃的粽子。端午粽飘香,粽子香,学包粽子的过程更香!
“千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风民俗。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端午节”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我们中国民间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每年端午节,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传说是这样的:屈原被奸人所害后,投江自尽。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每年端午节,人们要浸粽叶、包粽子、吃粽子。粽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三角形的、长方形的、菱形的,还有圆柱形的。棕子的口味更是多种多样,有:肉味的、蛋黄味的、豆沙味的,还有白米粽、肉松棕。
这就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不是很有趣!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
端午节是用来纪念楚国伟大的爱国者——屈原。屈原十分爱国。但因为被奸人所害,流放到民间,他认为自己不能报效国家,不能为国家出力,不能改变楚国现在的状况。而跳入汨罗河,为国捐躯。屈原死后,那些敬仰他的平民百姓便划着小船,去打捞他的尸身,可大家却失望而归。于是,百姓们为了不让河中的鱼类和虾蟹蚕食屈原的尸身,就用粽叶包裹上糯米,投入江中。传说,河中有只凶残的恶龙,可他却偏偏只住在河心。日日在河中兴风作浪,为祸百姓。于是,人们便下定决心要活捉这条恶龙。经过千幸万苦的努力下,人们终于抓住了这条恶龙,将他的筋抽出来。因为这条筋太长太长了,所以人们把筋剪成一条一条的绑在自己的身上。从此,为了纪念屈原,就有了划龙舟,包粽子,绑彩绳的传说了。
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一项极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以前,粽子只有一个味,是用糯米和红枣做成的。现在根据不同人的喜好已达几十种口味。比如,有的人喜欢吃咸的,就可以做成咸肉棕;有的人喜欢吃甜的,就可以吃甜粽子;还有些人喜欢吃肉的,就可以吃肉粽子……总之,粽子的品种是特别多的。粽子的外表可漂亮了。你瞧!她身穿一件绿衣裳,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粽子一般是四只脚的,不过,也有三只脚的只是市场上不常见罢了。粽子通常是煮熟后凉了才吃,在拌上白糖和蜂蜜,口感好极了。
戴彩绳,戴香包也是端午节独特的习俗。到了端午的那一天,老人们会用不同的彩绳,戴在孩童的手腕上或脚腕上;心灵手巧的老人还会在上面系上铃铛,手一动就会发出极为清脆的铛铛声,好听极了!再来看看香包,种类不同。有小动物的,有花朵的,还有卡通人物的,上面的画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香包可香了,还可以驱逐蚊虫呢!
除了这些,一些南方的城市还有赛龙舟呢!到了那一天,河两畔的人们将河围得水泄不通,纷纷观看赛龙舟,那场面壮观极了!
这就是端午节,你们听后一定觉得很有趣吧!
6月7日是端午节,一大早起来,妈妈就开始包粽子,看着一盆白白的糯米在妈妈的手中变戏法似的成了一个个菱角分明的“绿色精灵”,我也忍不住想试一试,可是妈妈说什么也不让,我也不敢违抗“上级”的命令,只能回到房间里,从门缝偷偷地往外看。
妈妈首先把粽叶卷成空心的三角形,在往里面放进糯米,放到一半的时候,把一粒蜜枣放进去,然后再盖上一些糯米,最后,把顶上的粽叶折叠下来,再用线捆上,就大功告成了。这时我高兴地发现妈妈站起身走出去了,我连忙跑出来,拿起粽叶,学着妈妈的样子包起来。先卷一个空心三角形,再往里边儿装糯米……,原来动起手来远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一会儿,糯米放多了包不拢;一会儿,糯米少了看上去像个瘪嘴老太太;一会儿,捆得太松散开了;一会儿,捆得太紧又把粽叶勒破了。忙碌了半天总算包出了一个“其貌不扬”的白粽子。我正看着自己的“大作”发笑,妈妈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我不知所措地低下头,假装欣赏妈妈包的粽子,妈妈笑逐颜开地说:“别装了,我都在后面看见了!”。
我摸摸自己的头用央求地语气说:“妈妈,您就教教我吧!”,妈妈居然答应了,我兴奋得不得了。经过我不懈地努力,圆鼓鼓的可爱的粽子,终于在我手中诞生了,它们一个个像打胜了仗的将军一样昂首挺胸。
晚饭的时候,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那滋味别提有多美了。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也是“端午节”。外面下着雨,但丝毫不影响人们过节的热情。
大街上人来人往,摆满了过节日的东西。有艾草、菖蒲、雄黄,当然少不了粽子。我和妈妈来到外婆家过节。快到外婆家的时候,我发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着“宝剑”,有几户人家的门上还插着几根艾草。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妈妈轻声地说:“这是用来辟邪的,希望家里人平平安安的。”到了外婆家,我看见邻居妈妈在摆弄着一些五颜六色的布,就凑过去看了看,原来是在做香囊。她们把大的挂在小孩的脖子上,小的串成手链戴在孩子的手腕上,希望小孩平安,快快地长大。小孩们看着这些漂亮的香囊开心极了,还到处展示。快到中午12点了,家里有小小孩的人家拿来雄黄酒,用手指沾了一下,涂在小孩的头上、耳朵上。听大人们说这也是辟邪的。
接下来就是享受美食的时刻了。妈妈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粽子和一碟白糖。我用筷子戳了一个粽子,蘸了一点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端午节可真有趣,还有蕴含着那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端午已过,龙舟的鼓声还未在心理消退,粽叶的香味还停留在鼻尖,这一年一度的粽子节,可还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说到龙舟,内心更加波涛汹涌,那健壮的汉子们,大喊着“一二一、一二一……”的声音,加上那被溅起的水花,更是震撼人心!就说看龙舟赛这件事好了,不同的地方,或大或小,都有龙舟赛。说本地的,今年划龙舟时大晴,无事的人呼朋引伴的,一起去看龙舟赛。这还没到点呢!人山人海,都围满两岸。后排的人,直接上房顶、爬树上、车上,大人的笑声,手机的拍照声,还真是热闹哩!
我去看龙舟赛,从挤在人海里,到茫茫然地被推到了前面。看着那龙舟一点一点的靠近我们,呐喊声威纳四方,我不自觉的就跟着高兴起来了,也跟着呐喊起来了近看那些划龙舟的青年,早已分不清和水和汗水哪个挂在额头,脸上还画了一些雄黄,和水混在了一起,金闪闪的。看着他们拼搏的样子,我不经失了神,等缓过来时,龙舟已经走远了。
我也不想再继续追下去了,回到街上,总有那么几个老妇人在那里卖粽子,我摸摸自己空荡荡的肚子,最终还是要了几个粽子。打开丰满圆润的粽子,淡淡的粽叶香气和那糯米发出的香甜,让我一口气吃了三个。简直就是人间的啊!不过,和奶奶做的相比,还是奶奶做的比较好吃咧,还是家的味道好!
端午节已经过了很久了,可那份激动却还保留在心里不肯散去。正如老师所说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是看得见,听得到的,并且一辈子存在心里的。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十分深厚,每一个节令都对应一个节日,在这诸多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弥漫着清新的粽叶香。这一天人们要吃粽子,所以不论是商家店铺,还是寻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叶,备好黏米和馅料准备包粽子。这不,一大早粽子就似变魔术般被包好,煮熟了。这时心急的小孩子望着冒着热气的粽子会吵着要吃,而大人会耐心地哄道:“先等一会儿,用凉水拔一下再吃吧。”终于可以吃了,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那好看的,黏黏的粽露了出来,咬一口真是香粽爽滑,三口两口吃掉后,小孩子一般还要吃,谁让它这样香甜又可口呢!大人往往笑着说:“吃吧,吃吧,多吃几个啊!”因为这一年里只这一个端午,也只有这一天包出的粽子,吃到人们嘴里,才会有不同于往日的味道。
说到端午吃粽子,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我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叫屈原,他因为国家沦陷,而又不肯向敌人屈服,最后投江了。后人为了纪念他,选择在这一天包粽子投进江里。后来这一习俗广为流传,直到今天。
端午的这天不只吃粽子,还有别的活动。南方的一些城市这天会举行龙舟比赛。这一天大人,小孩儿纷纷涌向比赛的地方,这个比赛可是人们盼望已久的。而在我们这里这一天不仅家家包粽子吃,还会买些艾叶放在家里。更好趣的是街上会有卖小饰品的,这些饰品就是小孩子戴的香袋。小巧玲珑的,袋子上还绣着精致的五毒图案,小孩子戴上可以保平安。这些小饰品都很可爱,惹得过往的人驻足观看,非要买上一个才心满意足离开。
端午快临近了,我深深地期盼着。那清甜的粽香,它在我的心中已深深地扎下了根,我热切地盼望着它的到来。
街边那一个个圆圆的饱满的粽子,散发着香气,我的记忆也随着这味道飘回了一年前。
美好的一天从早晨开始,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似乎一切都那么美好。今天是端午节妈妈一大早便带我去菜市场挑选粽叶,妈妈带我来到一个摊位前,买粽叶的是一位叔叔,精心给我们挑选了一捆粽叶,妈妈年年都来这买,他家的粽叶十分新鲜,幽绿的叶子上还带着几滴清晨的露珠。随后妈妈又去买了糯米等其他材料,买好东西我们便回家了。
妈妈今天要教我包粽子,等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他们都会来我家吃饭。妈妈让我把粽叶和糯米都洗干净,晶莹圆润的糯米在我的手里翻滚着,我用手轻轻擦洗着粽叶,丝丝的冰凉传到我的心尖。我看着妈妈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羡慕极了,妈妈的手仿佛有魔力一般,把透剔光滑的糯米包在一两片小小的粽叶里,还包出了一个美丽的形状。后来外公外婆他们都来了,也参与进了包粽子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大家分工合作,齐心协力的包粽子,将丝丝亲情融进了一个个细致饱满的粽子里。
不过一会儿香香的粽子便出锅了,晶莹的糯米与清新的粽叶包在一起散发出一股独特的清香,我挑了几个剪断绳子赶紧送给爷爷奶奶他们,“爷爷奶奶端午节快乐!快吃粽子吧。”爷爷他们直夸我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孝顺了,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贪吃的弟弟妹妹按不住性子不顾冷热就往嘴里放,香甜的糯米旱灾口里直呼“烫”,长辈们在一旁细心的把粽子吹冷,再送给弟弟妹妹们吃,不一会儿,几个粽子就被消灭了。
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粽子,看着电视上直播的赛龙舟比赛,弟弟妹妹们在一起玩着小游戏,爷爷奶奶们互相嘘寒问暖…….那画面好不温馨!
我将思绪收回,把目光移到眼前的粽子上,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今年的端午节也会如往年一般那么温馨吧!
哈哈哈,我真高兴啊,国家又新规定了一个法定假日——端午节。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一大早,我和妹妹就赶往河边。“咚咚锵!咚咚锵!”公公在哪里啊?我和妹妹的眼光在河面上拼命地搜寻。找到了,找到了,原来公公站在龙舟前指挥呢!“公公,加油,加油!”我和小妹妹挥舞着双手为公公呐喊助威。
转眼间,到了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我和妹妹汗流浃背,肚子也开始唱空城计了。我和妹妹转身回家吃粽子。回到家,我傻了眼,外婆还在包粽子呢?
我和妹妹急忙洗好手来帮外婆包粽子。我拿了一张又宽又长的粽叶,放入一勺米,接着把红枣放入里面,再放上米,又用另一张叶子把表面盖住,使米不漏,最后用线扎好,一个粽子就诞生了!
婆婆把粽子放在高压锅里煮,不一会儿时间,粽香就弥漫了整个屋子,真香啊!我用鼻子使劲地吸。
自然,小孩挂的香袋也必不可少!你看,我的香袋老早做好了,香喷喷的,里面全是香豆,上面还有一根金黄的丝带,可以挂在脖子上。
端午节,真让人开心啊!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这是端午节重要的活动。只要到了端午节,街上就更加热闹了,卖各种各样东西的商贩们恨不得喊破喉咙。每家每户也都在忙着打扫院子,采艾草,包粽子。走到哪家都能闻到粽子的香味。
我家当然也不例外,到了端午节,奶奶就会把早买来做粽子的材料拿出来,于是,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开始包粽子。刚开始,我不会包粽子。奶奶就手把手的教给我。先拿两片包粽子的粽叶,弄成像勺子一样,把糯米用勺子舀进去,但糯米不能太满,一些肉或者豆沙之类的材料放在糯米中,然后把糯米包起来,再用绳子系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最后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蒸。我按照奶奶说的方法做了起来。第一次,做的不是很好,可到了第二次,我就做出了一个漂亮的粽子。然后把粽子放到锅里蒸,熟了之后,只要你一揭开锅盖,浓浓的粽子香味就会飘出来,让你垂涎欲滴。一家人边看电视边吃粽子,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到了端午,大家都知道是个吃粽子的日子。吃着香糯的粽子,看着妈妈提着好吃又好看的粽子满是情谊。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在北方有不少小孩子会佩戴漂亮的香囊,据说有辟邪的作用。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过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南北方各地共有习俗,只不过我们家包粽子是用粽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我们家包粽子是用糯米加枣包的。一年又一年这种习俗便传了下来,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我要学习包粽子,妈妈把糯米淘干净,准备了几条彩色的绳子。只见她手握勺子把生米倒入芦叶中,裹成一个倒三角,然后用绳子一扎就完成了。看上去真容易啊,我也学着包起来。试了一次、两次、三次……才发现我貌似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正当我打算放弃时,妈妈看我垂头丧气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如果做事情半途而废的话,那么他只会一事无成。”我听了妈妈的话,脸涨得像个红苹果。连忙走到妈妈身边继续向她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试验了无数次后,终于完成了一个好看的粽子,像个绿色的小宝塔一样立在我的面前。终于下锅了,我耐着性子等待着。当最后品尝到自己包裹的粽子是,心里面甜滋滋的。
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我深深感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我发誓要好好学习中国文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我的家乡在廉江,那里有很多风味小吃,比如:粽子、臭豆腐、牛肉串等等,但我最喜欢吃的是粽子。
粽子的形状很像五边形,粽是用荷叶包着的,还要一条草绳绑着,好像粽子正要穿衣服似的,还要绑着一条腰带。
粽子的色味很香,闻起来很舒服,并且让人越闻就越想闻了。我为什么要喜欢吃粽子呢?原来是它的香味在勾引我吧。
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来摊点里吃粽子,粽子的香味弥漫了这个摊点。摊主把我们要的粽蒸好了送上来给我们吃。
我见到了粽子,就连忙把它接过手里,粽子在我的手里热呼呼香喷喷的,我把粽子的草绳解下来。然后把荷叶脱下一点点,不津津有味地吃起粽来,粽子的糯米沾在我牙齿里,好像一个小朋友拉着妈妈不想去学校似的。我把粽子吃完了还想吃,但我的肚子太小,吃都吃不下,装都装不下。妈妈说:“你这个小东西,还真喜欢吃粽子。不要难过,下次爸爸妈妈再带你来吃,好吗?”我听了妈妈的话,高声喊到妈妈万岁。
如果到了端午,我就能吃到更多的粽了,我盼望着这一年的端年节,等着吃粽子呢。
五五端午,为纪念大诗人屈原而设定的一个传统节日。
相传五月初五这天,屈原跳入河中,人们怕鱼虾会吃掉屈原的肉身,而向河中投入粽子,在河面赛龙舟。千百年来,吃粽子,赛龙舟,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端午,奶奶手工粽子的味道。
小时候,每逢端午,奶奶都会自己动手包粽子。爸爸妈妈不准许我吃现成饭,总让我给奶奶打下手。洗粽叶、调粽馅、包粽子、绑粽子…….妈妈帮着调馅,奶奶负责包粽子,而年幼的我则端着一大盆水洗粽叶。“一片一片慢慢洗,小心别弄湿衣服了。”“知道啦。”身后总传来奶奶不放心的叮嘱。洗完整齐放进小盆子里,我打起了帮奶奶包粽子的鬼主意。“奶奶,我来帮你。”“好呀,来这边坐,我来教你。”我撸起衣袖,打算大干一番。“丫头喜欢那种馅啊?”“就光包糯米的。”“先拿着这片粽叶。”只见奶奶手中左转一下右转一下,一个大大胖胖的粽子就包好了。我学着奶奶的模样,刚塞好馅,叶子一滑全散了,妈妈看见我笨手笨脚的小模样不禁笑出声来。
妈妈也加入了包粽大军的队伍。
“先这样在这样,好啦!”我开始认真的学着。虽然包出来的粽子形状特别,不成模样,但这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粽子却包含着来自一个家人的爱。端午未至,粽香却早已传遍千里,甚有端午的温馨气氛。又是一年端午,却与爷爷奶奶相隔千里,莫名怀恋故乡。
年幼时的美好画面被粽香勾起,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时光有情让粽香悠扬;岁月无情让两鬓斑白。想吃粽子却又觉得无味,是因为这没有爱的味道吗?我想,是的吧,奶奶的手工粽子总有这浓浓的爱的清香。
粽香飘飘传千里,思恋遥遥万里传。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就会有许多的节目,例如:吃粽子、赛龙舟、吃鸡蛋……然而,在今年的端午节里,我学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包粽子。
包粽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我看见奶奶正在忙着洗粽叶、洗糯米……奶奶弄好了这些,准备包粽子的时候,我就在一边看、一边学。首先,我拿了几片粽叶弄成三棱形,再把米倒下去,后来又抓不紧,米往下倒,弄得满地都撒满了米,连续几次都是这样,逗得奶奶眉开眼笑。后来,我终于把粽叶弄成三棱形,米也不漏了,再用筷子夹些猪肉、蛋黄、腊肉……然后就把叶折起来最后绑住它,奶奶再三叮嘱我一定要捆紧粽子,不然的话,煮的时候就会成粥了。我就用绳子捆紧了粽子,一个粽子就这样弄好了,我再接再厉继续包粽子,附近的邻居都夸我棒。
那天,包粽子真的很有趣,也让我感到好开心。让我从中懂得一个道理:做事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居民……在我们这个大中国里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有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清明节……在这么多的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还是归“端午节”莫属。“端午”一个多么起眼的词语,它的大名家喻户晓,与它相关的传说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关于端午节有许许多多的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我最喜欢的当然还是吃粽子啦!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弥漫着清新的粽叶香。这一天人们要吃粽子,所以不论是商家店铺,还是寻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叶,备好黏米和馅料准备包粽子。这不,一大早粽子就似变魔术般被包好,煮熟了。这时心急的我望着冒着热气的粽子会吵着要吃,而爸爸会耐心地哄道:“先等一会儿,用凉水拔一下再吃吧。”终于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那好看的,黏黏的粽露了出来,咬一口真是香粽爽滑,三口两口吃掉后,我一般还要吃,谁让它这样香甜又可口呢!
在香甜可口的粽子后面有着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位爱国诗人,叫屈原。他有渊博的知识和杰出的才华。但当时朝廷因被贱人所挑拨,屈原被轻视,无人欣赏他的才华。不仅如此,当时朝廷腐败无能。屈原无法忍受朝廷的腐败,竟跳进汨罗江自尽了。他的故事被人一代代流传下去。于是人们为了纪念他,每逢五月五日端午佳节都包粽子投入江中,防止江里的鱼儿吃屈原的尸体。
一阵阵夏的气息夹杂着淡淡的粽叶的清香,是那么清爽,那么诱人。啊!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粽叶飘香时。这本该是我们小孩子最快乐的时候,然而,我的心却一阵隐隐的痛,一种浓浓的思念带我进入童年的回忆之中。
小时候,临近端午节,最疼爱我的奶奶就会带我一起去芦苇滩上摘芦叶,奶奶忙着选摘那种又长又宽的芦叶,而我呢,也在一旁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摘几片最底下的老芦叶给奶奶,一会儿忙着去抓芦苇上的蚂蚱,一会儿又去摘几朵小野花夹在自己的小辫上。不知不觉,手脚麻利的奶奶已经摘了好几把芦叶了,她牵着我的小手回家了。回到家,奶奶把芦叶挂在屋檐下晾晒着,听奶奶说,因为新摘下来的芦叶比较硬而且很容易就裂开、折断,所以要把芦叶晒干,等到要用的时候,再用开水煮一下,这样经过处理的芦叶既柔软又有韧性,就可以用来包粽子了。端午节前夕,奶奶用水把芦叶煮沸,顿时,一股粽叶的清香扑鼻而来……奶奶心灵手巧,会包好多种粽子:有鲜肉馅的、蜜枣馅的、小豆馅的、还有就是光白米包成的……我吃得肚皮圆滚滚的,仍舍不得停下嘴来……
想到这里,我的鼻子一酸,眼睛又湿润了。那一年,无情的病魔夺去了我最亲爱的奶奶的生命,我再也吃不到奶奶包的美味的粽了了。
又到粽叶飘香时,尽管各种口味的粽子现在都能买到,可是我却再也体会不到童年时那种摘芦叶,包粽子的快乐了,再也体会不到那种沁人心脾的清香了。